緬甸馬幫現在怎麼樣
1. 馬幫科技現在是騙子嗎
不是。上海馬幫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個電商公司,其成立於2012年04月26日,是一家受官網認證法律保護的正規公司,所以非常靠譜,不是騙子。該公司主要經營,為全球跨境電商賣家提供一站式的跨平台、多店鋪管理服務,致力於打造高效的管理方法和整體解決方案。
2. 馬幫指的是什麼
馬幫
馬幫是近代雲南的主要運輸工具.在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和1935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前,雲南境內並沒有大的交通干線.所有貨物的長短途運輸全靠人背馬馱.即便是在兩條交通干線開通以後,雲南除交通干線以外的其他地區,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馬.雲南馬幫進入思普以前,由於這一帶山高林密、氣候炎熱,是有名的煙瘴之鄉,而且路上有峭壁深澗,山中有餓虎猛獸,河裡有毒蛇蠍子,沿途還有土匪的騷擾,有「窮走夷方」之說.因此,雖然關於這一片地區產茶及雲南飲用這一地區所產茶葉的情況,唐代就見於文書記載.唐樊綽《蠻書》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合烹而飲之」.所謂銀生城界就是現今思茅、版納一帶.但由於受交通條件、運輸工具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大量茶葉一直待沽山中.雲南馬幫的介入,為普洱茶大量外運提供了交通運輸工具.據《續雲南通志長編》載,民國年間「滇茶除銷本省外,以銷四川、康、藏為大宗,間銷安南、暹羅、緬甸及我國沿海沿江各省……什九賴乎騾馬,得資水道火車者不多.
雲南馬幫是雲南近代普洱茶貿易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正因為有一支強有力的雲南馬幫隊伍不畏艱辛,克服重重困難進入思普邊區,普洱茶才得已源源不斷地運銷各地,其大規模生產才有了可能.反之,在普洱茶的運銷貿易中,雲南馬幫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發展.雲南馬幫的發展又促進了普洱茶運銷貿易的進一步繁榮,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體系.近代雲南馬幫是普洱茶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雲南馬幫經營的茶貿易的帶動下,思普邊地的經濟日益發展,南來北往的商人在運輸普洱茶的同時,不僅帶來生產、生活用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帶來了內地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及思想觀念.被人們視為畏途的思普邊地得到了很大開發,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普洱茶和雲南馬幫成為思普邊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
茶馬古道馬幫所經歷的冒險性是人所共稱道的,他們身上最為突出的特徵就是他們的冒險精神.哪怕在今天,那些職業探險家所謂的壯舉,跟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馬幫生涯相比,也會黯然失色.
為了生存,為了貿易獲利,馬幫們幾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險.這種冒險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意上的冒險.馬幫大多活動在現代商業社會遠未成熟的時期,法律不僅不完善,在許多地區簡直形同虛設,馬幫要做的每一筆生意,都有著極大的風險,加上政治局勢的極不穩定,更增加了這種風險.有的人固然因為馬幫貿易而興家發財,但更多的人幹了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仍然一無所有.二是面對嚴峻的大自然的冒險.馬幫運行的茶馬古道各條線路,自然環境都異常危險艱苦,風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獸毒蟲,瘟疫疾病,隨時隨地都能置馬幫於死地.絕大部分時間的野外生活,對任何一個趕馬人和馬鍋頭都是嚴峻的考驗.不知有多少趕馬人和馬鍋頭就這樣棄屍荒野,死於異國他鄉,有時甚至連收屍的人都沒有.三是土匪強盜的威脅.當時的西南地區,土匪強盜十分猖獗,盡管馬幫都是全副武裝,但仍不時遭到土匪強盜的襲擊,死人損貨的事時有發生.這種種特殊的生存境況,決定並造就了馬幫的冒險精神.
所以,干馬幫就等於冒險,就等於拎著腦袋找飯碗.只要走上了馬幫路,就等於立了軍令狀,是死是活,是找錢發財還是血本無歸,全靠馬幫自己的運氣和能耐了.在過去,眾所公認,無論在西南哪個地方,能幹馬幫的都是些勇敢的人,是些意志堅定、能力高超的人.
對要生存、要發展的馬幫來說,冒險並不僅僅是拿生命財產作孤注一擲,而是需要非凡的膽識、堅韌的毅力、勇敢的氣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們身上正好體現了這些東西.
3. 請問騰沖和順古鎮怎麼樣
騰沖和順,國家4A級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座活生生的古鎮,歷史上,是面向南亞的第一鎮,與南亞相連,在中國面向南亞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交流中,和順一直在其中充當了重要角色。
和順人尹蓉當曾任過緬甸四朝國王的國師。和順人寸玉為代表的翻譯家、外交家群體在整個明朝朝廷內長期擔任鴻臚寺序班、四夷館教授,為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的外交工作做出了貢獻。
在緬甸擔任僑領的和順人一代接一代。和順是雲南與南亞貿易的樞紐。和順人在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上做出了貢獻。和順女子學校、女子師范及益群中學的建立,在省內外甚至南亞都有影響。
和順古鎮是火山環抱的休閑勝地。和順鎮有17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面火山環繞,山上名木古樹鬱郁蔥蔥。大盈江穿越馬蹄窩式的壩子,三合河繞村而過。
濕地、龍潭、瀑布、峽谷,各類奇觀具有;茶花、荷花、桂花、梅花,四時鮮花不斷,這里四季如春。溫泉、礦泉水資源豐富,是人們生活和休閑旅遊的勝地。
和順古鎮是大馬幫馱來的翡翠之鄉。和順人世世代代從大山裡出國闖盪,以大馬幫為連接中印緬的主要交通工具,產生了翡翠大王、棉紗大王、穀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賈,形成了亦農、亦儒、亦商、亦僑的生存方式。
和順翡翠大王就有三個,其中張寶庭獲得過英國女王勛章。和順古鎮是西南絲綢古道上最大的僑鄉。和順人世世代代從大山裡出國闖盪,至今有一萬多人僑居海外,形成了「海外的和順」。
和順古鎮是漢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她的文化有著包容性和多元性,體現了和與順的特點。
在這里,可以領略徽派建築粉牆黛瓦的神韻,可以欣賞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築、南亞建築的元素。
寸氏宗祠的南亞風格大門、艾思奇故居的歐式窗戶、「彎樓子」民居的英國鐵藝,都與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這樣的雲南古民居恰到好處地融為了一體。
洗衣亭、大月台、總大門等古建築在全國古鎮中獨具特色。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譜和宗族活動流傳至今。
七大寺廟,佛道儒共存。六百年歷史形成了大量詩詞、牌匾、對聯、著作,養育了哲學家艾思奇、緬甸四朝國師尹蓉、教育家寸輔清、寸樹聲、華僑領袖寸如東等一大批名人。
更多關於騰沖和順古鎮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aec05161573186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4. 大馬幫的故事真的假的
假的。
他就是一個電視劇,太玄幻了真實世界裡沒有人有主角光環,《大馬幫》是由上海三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出品的年代劇。
主要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雲南緬甸邊境的吉普賽人的傳奇故事。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基本沒有傳奇,如果是現實從主角十五歲就孤身闖緬甸,這事就已經結局了。
5. 天堂馬幫最後剩下誰沒死
焦桑。
《天堂馬幫》是由於立清執導,王海地、陸玲、楊猛等主演的抗戰劇[1]。該劇以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抗日為背景,講述了一支國共兩黨組成的神秘馬幫克服重重圍攻,打亂日軍的陣腳,為中國遠征軍輸送物資促進抗日戰爭勝利的故事。
6. 雲南騰沖百年老宅,曾是緬甸翡翠大王故居,一塊玉比一套房還貴
雲南騰沖和順古鎮,坐落在幾座火山間的小平原上,依山傍水,生活悠閑,現在已經成為大城市年輕人追求風花雪月的世外桃源。然而因為地處邊境,最初內地來此的多為屯田戍邊鏟草立寨的官兵將士,經過千百年繁衍生息,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做斗爭,才打下了一片天地。
在和順古城遊走,看到最多的就是不同姓氏家族的宗祠,有的香火旺盛,有的破敗不,可以看出宗祠文化在和順的源遠流長。當地大宗族都有一個宗祠,寸、劉、李、尹、賈、張、楊、趙等各各領風騷,不同姓氏的人在這里分族而居,和睦相處,代代傳承。
其中寸氏宗祠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家。獨特的大門中西合璧,據說圖紙是印度工程師繪制,建築材料是馬幫從緬甸馱回,施工則是緬甸、印度工匠共同完成。是不可多得的建築珍品,將南亞建築風格元素與中華文化中的匾額、楹聯、書畫有機地融為一體。
寸氏家族人丁興旺,名人輩出,除了宗祠,和順古鎮上還保留了緬甸歸僑翡翠大王寸尊福的故居福盛隆,與寸老先生當年在緬甸曼德勒創建的著名商號同名,這座100多年 歷史 的老宅是典型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風格,據說是為了防地震。
騰沖雖不出產翡翠,但離翡翠主產地緬甸近在咫尺,自古就是玉石交易最大的集散地。「賭石」的傳統造就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話,寸尊福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他膽大心細精於此道,年輕時成為遠近聞名的賭石大王,也因此賺到了第一桶金。
寸老先生事業有成後積極支持孫中山北伐,還成為了同盟會成員,為革命提供資金支持,後來蔡鍔等人邀請他出任要職但都被婉拒。回鄉蓋了這棟即使現在看起來也很奢華的豪宅,從此安度晚年。
老宅中至今保留著孫中山送給寸老的手跡,故居的房子是典型的四合院結構,採用的木材都是上好的楸木,榫卯結構工藝精細,雖然有一百多年的 歷史 了,還保留得相當的完整。
從一些細節還可以看出這位當年富甲一方的商人曾經的奢華,就連窗戶都是從英國進口的鐵窗,彼時的中國連鐵藝窗子都無法生產,一扇鐵窗要花費50兩白銀,擁有這鐵窗就成為富豪階層身份的象徵,而寸氏故居里居然有32扇鐵窗,足見其實力之雄厚。
房內還有不少舶來品,當年從英國進口的縫紉機也價格不菲,當時中國的縫紉機只能縫普通布料,但這台縫紉機卻可以縫絲綢,至今已有130多年的 歷史 ,已經成為絕版古董,卻依然可以使用,這房子光裝修按人民幣算就花了上千萬。
現在這座三層老宅中寸老先生創辦的福盛隆商號依然堅持經營,樓上樓下成千上萬種耳環、吊墜、手鐲、擺件讓我這種小白眼花繚亂。從最便宜幾十塊錢的小飾品,到最貴的一套墨翠手鐲加項墜,雖然都是明碼標價不討價還價,但3000萬的標價頂得上北上廣一套別墅了,大多數人望塵莫及,只能默默的看看。
"百萬不算富,千萬才起步",騰沖街頭隨便一個老奶奶手上帶的可能就是內地小城的一套房。不過翡翠水很深,以前亂象叢生,後來當地政府加強了管控力度,30天內無理由退貨等措施,讓市場回到了正軌,現在百分之九十的翡翠都從騰沖流向世界,肯定也造就了不少新的富豪吧。
7. 我聽到的「茶馬古道」軼事
「茶馬古道」,近年來被炒的火熱,成了賣普洱茶商家的噱頭。我也受商家「引導」,認為這條貿易通道在那個靠腳步丈量天下的年代,是因為茶葉貿易的需要而出現的,也是因茶興起的。
但一次去朋友家做客,遇到個九十多歲的老年人,他自稱是會澤人,新中國解放以前從他十五歲就走在茶馬古道上,是一個老馬幫,主要走緬甸景棟到昭通市水富,他的馬幫經歷徹底顛覆了我對「茶馬古道」的印象。
老年人看到我對茶馬古道有興趣,馬上來興致,侃侃而來。我好奇的問,那時茶馬古道的馬幫主要以運茶葉為主吧?
老年人說,解放前跑了十多年的馬幫,就沒有見過運茶葉的,倒是有很多煙土。那時候的馬幫隊伍是非常富有,一個馬鍋頭帶領的馬幫隊伍都是二三百匹馬左右,兩個人管三匹馬,從會澤到緬甸景棟或者是佛海(今勐海),又返回到四川宜賓,一個來回差不多需要七個月以上,一路上要進驛站補給吃喝拉撒,每人配一桿槍,官方、土匪都要打點,還要給每個馬夫發工資,這些都是需要白花花的銀子,如果不是運輸利潤高的物品,誰會去跑馬幫。
再說茶葉這個東西整個中國黃河以南都有,連四川藏區都是產茶區,當時利潤不是那麼高,只有奇貨才會有高利潤,通俗易講就是我這里有,而你那裡沒有,但又必需的貨物,才能抬高物價,賺取很高差價。
晚清到民國,茶馬古道上利潤高的東西主要有四樣,鐵、鹽、西方工業產品和煙土。鐵是日常生活和生產工具重要原料,比如鋤頭、鐵鍋等,生產生活離不開它,但很多地方又不會自己生產,所以可以保證高利潤;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和糧食一樣重要,是生活必需品,糧食家家都有種,但產鹽的地方不是到處有,是壟斷的暴利;西方工業產品雖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是奇貨,我們國家很多東西還不會生產,但內地一些會享受生活的民族資本家和土豪鄉紳對西洋的表、留聲機等很多工業產品作為上流社會的必需品,都是有錢的主才買得起,所以利潤可觀。工業品的運輸就得益於從緬甸仰光到景棟的火車道了。當時,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為了方便掠奪緬甸修了好幾條火車道,仰光到景棟就是其中一條重要通道,西方的工業產品用船舶來到仰光,又用火車轉運到景棟,很多中國商人在景棟用馬幫運會國內,沿著「茶馬古道」到昆明,到宜賓然後改水路到重慶。
當然利潤最高要算煙土了,雲南的煙土是最盛名的,統稱「雲土」,質量打敗天下無敵手,是當時全國上流社會吸食鴉片的奢侈品,即使全國各地都可以種植鴉片,但質量和雲土差了不是一節半點,雲土價格都比其它地方煙土貴十倍不止。雲土又以今天的緬北部分地區和寧洱府以南的中國地區所產的為上好佳品,價格又可以翻幾番,是雲土中的貴族,就像現在古巴的雪茄馳名中外將近100多年,抽著都很講究。
近代上海灘鴉片出口佔到世界的70%,各路幫派壟斷了出口資源,為上海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雲土作為鴉片中的貴族,帶來的暴利更是無法估量,引得各路大亨大打出手。杜月笙的三鑫公司在上海灘叱吒風雲,但一涉及運送雲土佳品時,杜老闆本人都十分警惕,也有過被人劫貨的經歷。
雲土如此暢銷給我們滇南帶來了什麼?答案是社會的大變遷。滇南種植鴉片是在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前,英國人把鴉片帶到了緬北,緬北又把鴉片種植傳入滇南。
緬北和滇南地區都是崇山峻嶺,很多少數民族祖祖輩輩在這里沿襲著刀耕火種原始自給自足的生活,幾乎沒有商品社會,東西的交換基本就是以物易物,錢幣的使用還停留在中國上古時期的「貝」,中國文明都已經淘汰了差不多三千多年,但這里還在使用。例如,哈尼族同胞是一個喜歡把錢穿在身上的民族,到現在民族服飾上也會用「貝」做裝飾,那時候「貝」今天的金錢一樣是買賣物品的等價交換物,就像藏族喜歡把名貴的瑪瑙、天珠穿在身上一樣,靠昂貴的物品來顯示自己的財富。
當時緬北和滇南的山區就是一個封閉的社會,他們沒有物品可以交流出去,外面的東西也就進不來,是一個封閉的社會。但隨著英國人到緬北地區試種鴉片,而且發現質量上乘以後,鴉片種植也傳入了接壤緬北的滇南地區,喚醒了讓這片沉睡了幾千年的土地。全世界最好的鴉片自然能引來各地客商絡繹不絕,與世隔絕了幾千年的莽荒之地,運輸只能靠馬幫,運輸鴉片的馬幫帶來了白銀,摧毀了當地人幾千年以物易物,用「貝」當錢的古老封閉體系。有了白銀,這個古老體系就土崩瓦解,因為他們現在用的錢與外面世界一樣,就會吸引很多外面的人來賺取白銀。沒有白銀的馬幫就拉著鹽、鐵製品來村村寨寨換白銀。鐵製品的到來直接提高了生產力,鐵鋤頭、鐵刀的使用,改變了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鐵鍋的出現讓烹飪方式也越來越多,改變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煙土的高利潤拉進了這里與外界的文明。
運輸雲土的馬幫隊伍一般都比較大,最少都是三四百匹馬以上,隊伍里人人都配槍,來滇南到時候馬上都馱著銀子,到了滇南或者緬北就找個有趕街天(集市日)的地方駐紮下來,因為有趕街天的地方,利於把消息傳送到周邊的各個村寨;也有的每年固定在某個地方,季節到了,大家就到約定的地方交易。馬幫一般都是駐扎兩到三個月才能收到足額的煙土,然後就返程了,沿著今天說的茶馬古道去宜賓,然後轉水運至上海。
馬幫經過之地都是翻高山,渡大河,穿雨林,痢疾、瘟疫橫行,匪患遍地,可以說走一次是險象環生,九死一生。但暴利是可觀的,從滇南到宜賓一次來回七個月,一個馬夫如果活著可以賺500塊大洋。
這位老人本來家裡窮到揭不開鍋了,跑了馬幫幾年,每次都很幸運的活下來,家裡也有了500畝良田,娶了一個賢惠的妻子,建了方圓幾十公里以內數一數二的大院,出門坐人力洋車,還專門請了一個車夫,家裡還買了兩頭洋奶牛,每天早上全家人都有新鮮牛奶可以喝,買了洋留聲機、洋鍾,開了一間軋油坊。這一切都是拿運輸雲土換來的。
但兵荒馬亂的民國年代,軍閥更迭,匪患肆虐,民不聊生,餓殍滿地,在風雨飄搖的社會,是守不住財富的。
老人家經過一次洗劫,他失去了祖父母、父母和一個孩子,房屋盡毀,他和妻子出外辦事逃過一劫,兩人就開始了逃亡的生活。直到全國解放了以後才回到了老家,環境和平了,修養生息,八十年代小兒子分到版納工作,近幾年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交通也十分方便,經常坐著兒孫們的私家車,到處走走,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
他感慨他的這一生在解放前絕望過,想一死百了,但現在他倒是多想活幾年,這幾十年國家的變化日新月異。中國的歷史發展幾千年歷史只是不斷更迭朝代,國家的基礎幾乎變化不大。中國解放以後就不同了,變革了整個社會,社會不在動亂,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生活富裕了。
交通的變化是翻天覆地,有了飛機、火車、私家車、高速公路,以前出門就是九死一生,簡直就是闖鬼門關。現在不同,現在出門是一種享受,是旅遊。「茶馬古道」也結束了交通運輸的使命,逐漸消失在歲月的塵埃中。
8. 除了馬幫ERP還有什麼跨境ERP推薦嗎
市面上的跨境電商erp系統並不少,ERP的功能主要包括:廣告管理、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訂單管理、客服管理、商品管理、采購管理、倉庫管理、銷售管理等等。例如積加ERP,但每個ERP系統都有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選擇的時候建議先清楚自己的需求點,對需求點去找,這樣能更好地解決你的問題。在我的認知范圍內簡單說下選擇跨境電商erp要考慮的方面:
這里通過4點來簡單說下,以積加ERP為例!
1、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一直都是跨境賣家的一個痛點,很難精準的計算出自己的真實財務情況,導致有時候算出來是賺錢的,但是自己的卻是虧錢的。而跨境電商erp系統就能很好的幫助賣家計算全流程的財務詳情,讓賣家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筆支出和每一筆收入。例如積加ERP財務管理功能,為賣家提供各類財務報表和成本管理。比如利潤報表、業績報告、回款報告、成本中心、批次管理、月末加權、請付款、采購資金看板等等,做到全流程的統計分析各類財務數據,幫助賣家輕松管理財務。
好了,關於跨境電商erp就先說這么多了,大家也可以去網上搜搜積加或跨境電商erp這類信息,有很多介紹這塊的,可以讓你對跨境電商erp有個不錯的認知。
9. 騰沖和順導游詞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時常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麼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騰沖和順導游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騰沖和順導游詞1
和順古鎮位於雲南省騰沖縣城西南3公里處,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現有人口6千餘人。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
沿著西南絲綢古道,翻過巍峨的高黎貢山,來到了中緬邊境的雲南省騰沖縣,一個神秘、美麗的和順古鎮便映入你的眼簾。
走進和順,你就走進了一座文化迷宮。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櫛比鱗次,舉手投足之間便可觸摸到斑駁的歲月和豐厚的文化氣息。無論是誰都會由衷地慨嘆——在這極邊之地方,居然藏匿著一個如此輝煌的村落,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走進和順,你就走進了一幅天人和諧的桃源風景。四面青山環抱,村前綠水環繞,楊柳含煙,一座座洗衣亭和石拱橋掩映其間,村婦搗衣,鴨鵝戲水,馱鈴叮當;堤外荷塘飄香,稻浪泛金波;亭台樓榭與明山秀水相映交輝,雅趣盎然,一派韻味無窮的農家田園牧歌畫卷。
如今的和順古鎮,居民依然保留著純朴和諧、寧靜祥和的生活狀態。成為一個現代人夢中的家園。
旅遊特色
1、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順古鎮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源於和順厚重的歷史和文化。
2、20年CCTV中國魅力名鎮展示活動中,雲南騰沖和順鎮以「面向南亞的第一鎮;火山環抱的休閑勝地;漢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大馬幫馱來的翡翠之鄉;西南絲綢古道上最大僑鄉;六千居民和諧生活的古鎮景區六大魅力入圍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並榮獲唯一的年度大獎。
3、這里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僑民之鄉。但除去這些光環,和順仍然保持著其古樸的風格不曾改變。
最佳旅遊時間
和順四季氣候宜人,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但春季的和順風光尤其秀美,金黃的油菜花在徽派建築的映襯下格外婀娜;夏季高原陽光猛烈,卻步並不很熱,荷塘的荷花次第開放又是另一番意趣。
騰沖和順導游詞2
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的地方就是被譽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也是雲南著名的橋鄉——和順鄉。
既然,能夠獲得「中國第一魅力名鎮」的稱號,呢么!和順固然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位於騰沖縣城以西3公里處的和順鄉,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濃郁的人文氣息,在這兒,田園牧歌式的美麗風光可謂是,隨處可見。而他的獨特之處在於,首先,他是面向南亞的第一鎮,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南方絲綢之路,連接了中印兩大文明古國,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順。其次,和順是火山環抱的休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生活在這里的和順人世代從大山裡出國闖盪,以大馬幫為連接中印緬的主要交通工具,產生了一批,雄商巨賈,型成了亦商、亦橋、亦農、亦儒的獨特生存方式。因此,這里也成為了漢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築、南亞建築元素與雲南「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處的融為一體。而且,他還是南方絲綢之路上最大的僑鄉,至今和順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有一萬餘人,並形成了「海外的和順」。而居住在本鄉的人口僅有6千多人,其中,歸僑和僑眷佔全鄉人口的80%,因此和順成為雲南著名的僑鄉。所以大家不難看出,這里是六千居民和諧生活的古鎮,他展現的是令人嚮往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是一個「活動的古鎮」。
現在呢!請各位往車窗外看,位於盆地中的鄉鎮就是和順鄉。小鎮群山環抱,遠遠望去,全鄉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連綿一二公里。說話間我們以到達目的地。
走進和順之前,我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和順順河」牌坊。牌坊的背面是我國著名學者、曾任騰越道的趙藩,書寫的「仁里」兩個字,說明和順是仁義道德之鄉。除了此之外,東邊雙虹橋頭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邊雙紅橋頭的貞節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順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各位請看,這是為紀念和順榮登「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並奪取「中國魅力名鎮展示20xx年年度大獎」而樹立的紀念碑。
踏進和順的青石板路,便一腳踏進了百年的歷史的光陰。據考古材料證實,明代初期,經和順人幾個大姓的始祖以軍職屯守此地,便開創了和順新的歷史。大家請看在我們前方荷花池中的亭子它叫雨洲亭,是鄉人為紀念首任和順益群中學校長,後任雲南大學副校長的寸樹聲先生而建的,體現了和順人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亭中有原副委員長楚圖南先生題寫的亭名牌。看過雨洲亭我們繼續前行,在入村道路的中段,建有一座造型古樸的亭子,亭子四面有門洞,亭內設有長凳,這便是公路人避雨、歇腳納涼的風雨亭。在風雨亭的旁邊就是繞村而過的小河,在小河之上呢有兩座石拱橋,因形如雙虹,故名雙虹橋。
騰沖和順導游詞3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地方是被譽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的著名僑鄉,和順。
和順位於騰沖西南4公里處,原名「陽溫登」村,因有小河繞村而過,後改名為「河順」,後人借「雲涌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將「河順」雅化為「和順」。
騰沖接壤緬甸,靠近印度,是「南方絲綢之路」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和順就在這「官馬大道」旁。現在,和順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有一萬餘人,而居住在本鄉的人口僅有六千多人,其中,歸僑和僑眷佔全鄉人口的80%,因此,和順成為著名的.僑鄉。
另外,和順還有六大獨特魅力:第一,和順是面向南亞的第一鎮,連接了中印兩大文明古國;第二,和順被火山環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三,和順形成了亦商、亦喬、亦農、亦儒的獨特生存方式;第四,和順是漢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的交融窗口;第五,和順是南方絲綢之路上最大的僑鄉;第六,和順只有六千人居住,展現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是一個「活著的古鎮」。
各位朋友,進入和順鄉,第一眼看到的是「和順順河」牌坊,和順順河寓意和順鄉源遠流長、興旺發達。牌坊的後面有「仁里」兩個字,這是著名學者趙藩寫的,說明和順是仁義道德之鄉。
請大家跟著我往前走,前面有小河繞村而過,河上有兩座形如彩虹的石橋,故名雙虹橋。荷花池中有一亭,叫雨洲亭,是人們為紀念曾任雲南大學副校長的寸樹聲先生而建的,表現了和順人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走過雙虹橋,我們便來到了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和順圖書館的前身是由清末和順同盟會員組織的「咸新社」,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後經海外華僑和鄉民捐書,1928年擴建為圖書館,迄今藏書七萬多冊,古籍、珍本一萬多冊,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僑聯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大門上懸掛著一塊大匾,寫著和順圖書館,這是由和順清末舉人張礪書寫的,二門上的「和順圖書館」匾,是由胡適書題寫的。前面這棟中西合璧式的兩層樓房,就是圖書館的主樓,主樓後就是「藏珍樓」,藏珍樓內有全套《大藏經》、《升庵全集》,近千冊「四部叢刊」,和不少古籍、珍本,真不愧「藏珍」二字。各位朋友,這里是和順鄉的文昌宮,文昌宮不僅是和順「文治光昌」的象徵,還表現了和順人儒商並重的傳統。
出了文昌宮,我們來到中國第一個民間收藏的抗戰博物館,滇緬抗戰博物館。該館建於20xx年,時值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滇緬抗戰博物館是將著名收藏家段生馗先生二十多年精心收藏的七千餘件滇緬抗日文物收藏於館內,於當年「七七」抗戰紀念日開展。
博物館建於當年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司令部的舊址,共由七個部分組成,一,山河破碎;二,悲壯遠征;三,淪陷歲月;四,日軍暴行;五,飛虎雄鷹;六,劍掃烽煙;七,日月重光。下面,各位朋友可以自行觀賞半個小時。各位朋友,我們現在要去探訪的是和順古老的民居。曾有專家稱贊和順是一座民居博物館,和順民居環山順勢而建、中西合璧、和諧兼容、特色鮮明,是建築藝術的一朵奇葩。下面,我們細細來說說它的四個特色,第一是建築順山勢、順巷道而建;第二是建築融合了中國江南民居和南亞、西方建築文化的特色;第三是是建築和諧;第四是建築設計精巧、用料本色、特色鮮明。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和順民居之一「彎樓子」,「彎樓子」是因民居沿巷道的曲線修建而得名,「彎樓子」不僅是一個民居的雅號,還是清代創辦跨國商號「永茂和」的李氏家族的代稱。「彎樓子」現已被列為彎樓子民間博物館。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前往艾思奇故居參觀。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是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毛澤東的哲學顧問,他的哲學著作《大眾哲學》、《哲學與生活》等指引無數大眾走向革命之路。艾思奇的父親李曰垓是雲南辛亥革命之志士,曾任雲南護國軍秘書長;艾思奇父親的弟弟李曰基,曾被譽為「海內第一音樂家」;艾思奇的長兄李生庄是早期中共地下黨員。故此,被稱為「李家一門四傑」。
艾思奇故居是一座走馬串閣樓的四合院,大門內屏風上「學者、戰士、真誠的人」是毛主席對艾思奇一生的高度評價。
各位朋友,參觀完艾思奇故居之後,我們今天的遊程就將結束了,在今天的講說中我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感謝大家對我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接下來有一個愉快的行程。
騰沖和順導游詞4
和順古鎮位於雲南省騰沖縣城西南3公里處,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現有人口6千餘人。居民以內地遷來的漢民族為主,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里。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有「華僑之鄉」、「書香名里」的美名。鄉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讓人留連忘返,民國代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是國內第一魅力名鎮
和順古鎮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源於和順厚重的歷史和文化。
這里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僑民之鄉。但除去這些光環,和順仍然保持著其古樸的風格不曾改變。
走進和順恍惚中彷彿來到了江南水鄉,一泓碧水繞村而過,民國代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今天的和順生活依然恬靜,仍未沾染現代氣息。
和順古鎮內依然保有傳統的文化和建築,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古鎮等遍布古鎮,整個古鎮也保持著明清時的建築風格未曾改變,宛若傳說中的世外桃源。
陷河
是以生物多樣性為特徵的濕地。因其人行其中極易陷入,被和順人形象地稱為陷河。和順陷河水草豐茂,野鴨水鳥嬉戲其間。泛舟其中,田園野趣,令人沉醉。
騰沖和順導游詞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第一魅力名鎮——和順旅遊。
騰沖概況
騰沖位於雲南西部邊陲,是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騰沖歷史悠久,西漢時為滇越國,東漢屬永昌郡,元明清時先後設署府、州、縣等。曾經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王朝都派重兵把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被稱為「極邊第一城」。
區內的火山和地熱景觀以其獨特的風采享譽海內外,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為紀念滇西抗戰而建的「國殤墓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道教聖地——雲峰山、北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疊水河瀑布及大樹杜鵑王等景點;還有以「華僑之鄉」「書香名里」「文化之津」「商賈重地」馳名中外的僑鄉——和順鄉。
和順概況
和順古名陽溫暾,因有河流順村而過,更名為「河順」。後借「雲涌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定名為「和順」,寄託了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和順位於騰沖城西3公里,它有3個行政村,佔地17平方公里。全鎮有l 300多戶,6 000多人,歷史文化悠久,以華僑出國歷史長、僑屬多而成為我省的僑鄉。
和順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和,花木茂盛,古建築保存較多,和順古老的民居建築和淳樸的民風、傳統民俗一起歷經了600多年風雨,世代文化的積淀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鑄就了邊遠古鎮的風采。
2003年,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遊》等聯合推薦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2005年和順榮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榜首,並奪得的「中國魅力名鎮年度大獎」。2006年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個小鎮之一。
歷史
據考古材料證實,新石器晚期以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了。
明朝初期,今和順幾個大姓的始祖就以軍職屯守此地了,開創了和順新的歷史。
雨洲亭
我們前方荷花池中的雨洲亭是鄉人為了紀念首任和順益群中學校長、後任雲南大學副校醫的寸樹聲先生而建的,表現了和順人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亭中有原全國人大副委員楚圖南題寫的亭名碑。
村口
進入主村落的道路,直穿壩子中間,因形如雙虹得名雙虹橋。橋下鴨鵝戲水,古權橫卧,是人們春遊、賞月的好地方。
遠遠看到的水邊的洗衣亭依然有居民在洗衣。
雙虹橋畔就是全國的鄉鎮圖書館——和順圖書館。
和順圖書館
清朝末年,和順出現了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進步團體「咸新社」;924年和順旅緬華僑又組織了「崇新會」,創辦進步刊物,並在本鄉成立了「閱書報社」。1928年「閱書報社」在旅緬華僑和鄉人的共同努力下,擴建為圖書館,將館址移人「咸新社」故址——漢景殿。熱心人士踴躍捐書,使館藏不斷增加。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旅緬華僑鄉人的支持下,於1938年拆除舊館屋,興建了中西合璧式的新館舍。先後由讀書報社社長李仁傑、艾思奇兄李生庄、教育家寸樹聲任社長。
圖書館辦得生機勃勃,不僅藏書、借閱書報,而且還通過收音機播發的新聞,創辦了《三日新聞》油印報,成為騰沖最早的報紙。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盡快把重大新聞傳播到民眾之中,改三日刊為日刊,為宣傳抗日救國作出了貢獻。
和順圖書館的大門居高l臨下,門上懸掛的黑底金字大匾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廖承志題寫的館名「和順圖書館」。
二門是仿照蘇州原東吳大學門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鐵門,上面有胡適先生題的「和順圖書館」、李石曾先生題的「文化之津」、數學家熊慶來題的「民智泉源」等匾額題詞。
走進這座清幽靜謐的花園,面前這幢半亭迴廊式二層樓房就是圖書館的主樓,已經有近70年的歷史了。這是一棟兩層各五格的中式建築,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個屋架柱少梁多,四壁著色素雅,室內通明透亮。
主樓後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書樓,建築為全鋼混仿古跨檐式二層樓房,該樓的建成使該館的圖書保管及容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和順圖書館內富藏古今圖書及地方文獻,其中有全套《大藏經》《升庵全集》,數百冊的《英武殿叢刊》,近千冊的《四部叢刊》,另外還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為貴,真不愧「藏珍」二字。館內現有藏書七萬余冊,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
這里是原來的書庫,至今門上的鎖,辦公桌上的印章、座鍾以及前面二門的鐵柵欄,都是建館初期和順華僑從緬甸購置的,許多報刊和生活標本以及《萬有文庫》等大型叢書,都是從上海經海路過緬甸送達的。在當時交通極不發達的情況下,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由此可見和順人的「富庶更能知禮儀」和對文化的執著追求。
堅實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個個賢人英才。和順鄉名人極多,如同盟會員、辛亥革命元老、曾任雲南護國軍第一軍秘書長的李日垓;名傳滇中的教育家、雲南大學副校長寸樹聲;還有我國哲學家艾思奇等。參觀完圖書館,沿著右邊這條路,經過文昌宮,現在我們來到了滇緬抗戰博物館。
滇緬抗戰博物館
這里是當年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司令部的舊址。滇緬抗戰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將日寇趕出國門的戰斗。
這是我國第一個民間出資建設、民間收藏、以抗戰為主題的博物館。於2005年7月7日建成開館,館藏6 000多件文物,l 000多幅老照片,再現了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與美、英盟軍殲滅日本侵略者的那段歷史。
現在沿著火山石鋪就的鄉村小路,我們一起去探訪古老的民居吧。
民居
和順人依山面水而居,最初來到這里鏟草立寨、屯田戌邊的有寸、劉、李、因、賈五大姓,以後又有張、楊、趙、許、釧等各姓進入。各姓氏的人分族而居,形成了依山勢自上而下的許多巷道,每條巷道都設有一個總大門,就是古代所稱的「閭門」。閭門對面建月台,種植榕樹、香樟之類的常青樹,樹下設石桌石凳,供人乘涼休息。有的月台外沿還築有照壁,以遮蔽風水。
和順較具規模的古民居都是清代建築風格,這與和順在清朝中葉以後經濟文化的繁榮興盛是分不開的。這里的古民居,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近代還出現了一些中西合壁的建築。這些民居不僅設計高明,雕繪優美,尤具特色的是全部以火山石找造鑲砌起高聳堅固的石腳,雖不施水泥,但上百年不變形。
彎樓子
現在我們來到了和順民居之一的「彎樓子」,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它的牆壁是沿著巷道的曲線修砌的,所以人們形象地把它稱為「彎樓子」。它是清代道光年間創辦跨國商號「永茂號」的李氏家族的代稱。騰沖人過去每當說起本地最富有的商家。就說「東董西董彎樓子」,可見「永茂號」商號資本之雄厚,經營歷史之長久。
現在這已經辟為民居博物館,第一院為主人的家族史展覽,第二院為和順民居文化展覽,後院附設民居旅館,可以為願在和順小住的遊客提供清雅脫俗的下榻之處。
洗衣亭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頗有江南水鄉風格的洗衣亭,沿著和順的小河,每隔一段就有一座,那是當年「走夷方」的男人為留在家中孝順公婆、撫養子女的女人修建的,在洗衣洗菜的時候為她們遮風避雨。
現在我們沿著村邊的塊石路去游覽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
和順共有寸、劉、李、尹、賈、張、釧、楊八大宗祠,為和順八大姓祭祀祖先的祠堂。建築風格各異,建造時間不一,大都氣勢恢弘,古色古香。劉氏宗祠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處。
劉氏宗祠建於清朝咸豐五年(1856年),雖然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滄桑,但仍然保持完整。
宗祠前是半月形荷塘,塘上有雙孑L石橋直通月台,月台上建有精美的牌樓式大門。進入宗祠,依次有過廳、廂房和正殿。正殿是供奉肇騰始祖的地方,極其庄嚴肅穆。
過去宗祠是屬於一族一姓的,但現在,它的存在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原先的范疇,成為展示和順建築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場所。前面是和順的水碓村,原名蕉溪村,因設有水碾水碓而改成了現在的名字。村子不大,名氣卻不小,因為這里不僅有迷人的景色,更出現過一代哲學家艾思奇。
龍潭及元龍閣
這一池碧水稱為「龍潭」,三面環山,一面為堤。潭內清澈見底,潭外月台上,高大的古榕樹和樟木枝葉繁茂。
說起這潭綠水還有個來歷,這里原先並沒有這個深潭,在清乾隆年間,山麓突然泉水噴涌,洶洶水流頓時淹沒了和順壩子。當地人們以為是「龍神」顯靈,便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接龍」活動。同時修築了大壩,蓄水為潭,取名「龍潭」,接著又在潭邊修建了元龍閣。
元龍閣背靠青山,面臨綠水,次遞升高,由山門、三官殿、魁星閣、觀音殿等組成,構思奇巧,結構緊湊。
主體建築「魁星閣」兩側柱上有楹聯一副:「元精含斗極,龍脈煥天樞」,即人間龍首之意,這就是「元龍閣」名稱的由來。
艾思奇故居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的故居,屬於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古樸典雅。高屋大院,串樓通欄,點綴西式小品陽台,故居前臨元龍幽潭,後枕鳳山,地勢高曠,環境優美。
故居建於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是艾思奇之父李日垓任雲南民政、司法兩司司長及礦物督辦時所建的新居。建築面積932平方米,由客堂、居室、書房、庭園等組成。
大門上懸有「艾思奇紀念館」的匾額,這塊屏風上有毛澤東題贈艾思奇的「學者、戰士、真誠的人」8個大字。樓上是艾思奇生平事跡展,樓下展示著艾思奇的部分手稿和用品,休息廳內有許多名人的題詞。
和順人在實踐著一種亦儒、亦商、亦耕、亦牧的生活,這正是現代人思慕的精神家園,也許和順的魅力就在於此。
10. 迤薩與和順:兩個雲南僑鄉的故事
說起雲南僑鄉,人們總會先想到騰沖,疫情前的冬日,我曾流連於和順圖書館,追溯西南邊地的百年文脈。2022年春節,前往元陽梯田途中,我又認識了雲南另一座中西合璧的傳奇僑鄉——迤薩,紅河州紅河縣的縣城所在地。低調的紅河就在元陽隔壁,也不乏梯田景觀。
和順河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洗衣亭。 (丁子凌/圖)
高黎貢山下的和順,呈扇形鋪在緩坡上,被一望無邊的良田環繞,符合人們對雲南古鎮的一般印象。而哀牢山腹地的迤薩,卻桀驁地立於高高的山巔,似一座古堡,冷酷而巍峨。
「迆薩」在彝語中意為乾旱缺水之地,位於紅河谷地不高不低處的迤薩,確實既乾熱又缺水。為何選在如此尷尬的位置建城,後人賦予它一個心理意義上的解釋:當疲憊的馬幫遠遠望見這座山頭上的城市時,就像看到倚門而待的老母親,終於可以鬆口氣,歇歇腳了。
姚宅東門樓也設有防禦射擊孔,如碉堡般俯視迤薩城。 (丁子凌/圖)
清朝以前,迤薩只是一個彝族支系居住的貧瘠之地。乾隆年間,銅礦的發現吸引石屏、建水等地的漢族紛沓湧入,迤薩一時間商旅繁榮,百業俱興。驛道和水路交會,使迤薩自然成為紅河南北兩岸、漢地與土司轄地之間的必經驛站和物資集散地。到了道光末年,銅礦停產,迤薩經濟由盛而衰,迫使淘金者的後裔把目光投向更遠的東南亞。
起初,迤薩人趕著馬幫「走壩子」,把本地生產的土布、鹽、鐵制工具等日用品馱到越南、寮國和緬甸山區,換取象牙、鹿茸、熊膽之類的珍稀山貨。隨著貿易的繁榮,迤薩涌現出幾十家店商,並逐漸在東南亞開設分號,安家落戶。
後來,除泰國以外的東南亞國家相繼淪為英法殖民地,中國也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 的泥潭,鴉片一度成為迤薩馬幫的新寵。他們從邊境廉價收購大煙賣回雲南,甚至直接深入東南亞國家參與販運,「走煙幫」這一特殊行當造就了迤薩馬幫的畸形繁榮。
從清末到解放初,迤薩人趕馬幫的 歷史 持續了近一個世紀之久。在雲南邊境的另一角,和順人被迫「走夷方」的 歷史 背景略有不同。
明洪武年間,來自四川、湖南等地的戍邊將領到騰沖駐軍屯田,當時就有少數和順人因軍事外交需要隨朝廷官員出入緬甸。而後隨著人口日漸增長,耕地緊張,生計艱難,勇敢的和順人出走緬甸、印度等東南亞、南亞國家。騰沖至緬甸的古驛道屬於「南方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這條起於今四川成都,經雲南、緬甸終抵印度的國際商道史稱「蜀身毒道」。
騰沖僑商從事的行業中,玉石生意利潤最大,風險也最大,所謂「窮走夷方急走廠」的「廠」指的正是緬甸的玉石廠。巨大的誘惑之下,有人血本無歸,傾家盪產,也有人富甲一方,留下「翡翠大王」的美名,如今賭石和翡翠店鋪仍然遍布騰沖的大街小巷。
姚宅屋脊塑有馬幫用的馬燈和水煙筒。 (丁子凌/圖)
馬幫的 歷史 被寫在博物館的展板上,也留在僑鄉的特色建築里。
迤薩人把馬幫用的馬燈和水煙筒塑在高高的屋脊之上,這些伴隨著他們跋山涉水的貼身物品,既寓意福星高照、歸航燈塔,也提醒後人不忘先輩走馬幫的一路艱辛。
和順河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洗衣亭,相傳是當年出國闖盪的男人為在家守望的女眷所建。這種和順獨有的公共建築,至今仍在為浣衣洗菜的百姓遮風擋雨。不知那看似平靜的水面曾經倒映過多少和順婦女的淚眼,又有多少背井離鄉的男人死於瘟疫、匪患,音信全無。於是民間流傳著一句「要走夷方壩,先把老婆嫁」。
許多趕馬人之妻孤燈隻影守節六七十載,活到八九十歲高齡。雖被「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禮教禁錮一生,這批小腳婦人仍堅強撐起一個個殘缺的家庭。
發跡的趕馬人用生意場上賺到的錢在家鄉廣置田地,從東南亞學來的西式建築風格也在雲南的山裡落地開花。
迤薩東門樓一帶仍集中保存著幾棟建於民國年間的老建築。東門樓為三層磚木結構,下層為卷拱式城門,是進入迤薩古鎮的唯一通道。
與東門樓連為一體的姚肇宗故居由法國工程師設計,三進四合院的中式傳統格局,搭配法式迴廊,大門中間刻有鍾表浮雕和十字等典型的西方裝飾圖樣,牆面無彩繪,莊重素雅。最讓我震驚的還是它完善的防禦功能:大門、陽台和牆壁均設有多處防禦射擊孔;內部樓梯狹窄陡峭,並有隔斷板;四周牆壁為70公分厚的「金包銀」,即磚包裹著土基,厚實到我在院內掃個 健康 碼都被擋住了手機信號。整座建築如碉堡般的謹慎也印證了當年主人的豐厚家底,以及繁榮背後的兵荒馬亂。
姚宅大門中間刻有鍾表浮雕和十字等典型的西方裝飾圖樣。 (丁子凌/圖)
姚宅隔壁的錢萬興故居相對小巧,卻如迷宮一般,門樓傾斜,拱門低矮。錢萬興系瓦渣土司錢俊的次弟,人稱小二官。他一生娶有七個妻子,錢宅里一座格局不規則的偏四合院,相傳為錢二官小妾的住所,通往小院的巷子特別窄,幾乎僅容一人通過,據說是為防止主人晚上醉酒歸家時跌倒而設計。這位風流公子少時寄人籬下,長大後為父出獄上下奔波,為母治喪四處求助,而後幸逢長兄襲職,生意轉好,家境才日益改善,進而大膽組織馬幫闖盪東南亞,成就傳奇一生。
姚宅如今被辟為紅河縣博物館,錢宅內院搭起演出小舞台,其餘的古宅院散落在老街巷的各個角落,大多仍有人居住。精緻的門樓、古樸的木窗、繁復的斗拱,這些小四合院更多地保留了中式傳統,不似姚、錢兩宅那般洋氣外露,但也用另一種姿態述說著舊日風流。
博物館里與馬幫舊物一並陳列的還有各式舶來品,足以想見當年富豪們的派頭:男人身穿西裝,頭戴禮帽,腳踩外國皮鞋;婦女同樣一身時髦打扮,珠光寶氣,聽著留聲機,喝一杯咖啡,消磨獨守空房的寂寞時光。
紅河縣博物館陳列著咖啡磨等各式舶來品。 (丁子凌/圖)
我不禁想起和順的「彎樓子」民居,滿屋的洋貨同樣讓人眼花繚亂。彎樓子是和順當年的幾大商號之一,這個奇怪的名字緣於民居順彎曲巷道而建,三進三坊一照壁的中式庭院里,既供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又擺滿日本的瓷花盆、擀麵機,美國的麵包烤爐,比利時的鐵箱……二樓的鐵窗還是從英國船運到緬甸,再由馬幫馱到和順的。
倉廩實而更知禮節。儒商賺了錢也沒有變成張揚的暴發戶,而是把錢用於造福家鄉。錢宅內列舉了錢萬興熱心公益的種種事跡,包括建蓋學校、興建石橋、擊退土匪、開鑿水井等等。
雲南僑鄉崇文重教的代表,當數和順古鎮景區入口處那座顯眼的圖書館。穿過牌樓式正大門,攀上幾級石階,抬頭一望,風格大變,西式平頂的三孔中門仿蘇州原東吳大學而建,拱門里藏著一座典雅的小花園,別具一格的木製館舍矗立正中,共設二層五開間,下層一排白色英式玻璃門窗,莊重大方,上層中式走廊間探出兩座對稱的半六角亭,檐角飛揚。作為1938年正式建館十周年之際落成的新館,80多年來未見風格雷同者。
胡適題寫的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和順圖書館。 (丁子凌/圖)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和順圖書館的前身——閱書報社創辦之初,騰沖與外界的交流全靠古驛道維系,一份沉甸甸的書報從上海出發,先由水路漂流到緬甸仰光,轉乘江輪或火車到八莫或密支那,再轉 汽車 到中緬邊境,最後由馬幫馱到和順的讀者手中。看起來輾轉,卻比取道內陸快得多,因為馬幫從昆明到騰沖要走上二十多天,而從緬甸的八莫或密支那出發則只需六七天。
留守本地的鄉賢力量不足以維系和順圖書館的日常運營,物資援助多來自緬甸。籌備新館時,幾位老前輩內外奔走,在緬甸30多個城鎮設立募捐委員會,還曾發行獎券募集資金,不少僑胞慷慨解囊,或捐玻璃、書架、油印機等物品相助。
僑校的師生出了課堂就進圖書館,館里有百餘本校長從仰光買來的《英漢字典》,二樓玻璃書架上陳列著動植物、生理衛生標本,物理化學儀器和西洋樂器,學生們到初中時就養成了瀏覽《騰越日報》《雲南日報》《仰光日報》的習慣,如此開闊的視野,不輸省城乃至京城的同齡人。
時至疫情前,作為景點的和順圖書館每天都被踏破門檻,外借窗口裡吊著的那盞燈還亮著,值班館員仍會耐心解答遊客的各種問題,這一方空間卻不再適合安靜地坐下來讀書閱報了。
和順圖書館作為 旅遊 景點的功能已遠超服務民眾。 (丁子凌/圖)
無論是迤薩東門屹立的西式城堡,還是和順各個巷口中式、西式、南亞風格的閭門,都是雲南僑鄉富庶與開放的象徵。
南方絲綢之路荒廢已久,騰沖也一度被遺忘,近幾年隨著多條直飛航線的開通,和順逐漸被商鋪和客棧淹沒,主打溫泉 養生 的文旅地產項目紛紛入駐,一條新的商道上正販賣著詩和遠方。紅河縣也不甘落後,「馬幫僑鄉·山巔城堡」的 旅遊 口號剛剛打響,東門馬幫古鎮 旅遊 區的宏大規劃已經排到2030年。
和順圖書館應該保持過去的樣子 (丁子凌/圖)
離開迤薩去車站的計程車上,年輕的司機說起小時候經常聽外公外婆講他們當地主、養馬幫的故事,語氣里透著與有榮焉的自豪。談及 旅遊 開發,他並不太看好,還抱怨紅河消費太高,把買房、租地、租鋪面等各種投資的價格向我細數一遍,說自己再攢些錢就帶全家搬到州府蒙自去。在他身上,我彷彿又看到一絲當年馬幫的闖勁兒和生意經。
丁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