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了武當怎麼的登
⑴ 武當山怎麼玩 武當山景點介紹
1、玉虛宮。明朝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玉虛彷彿秦阿房中贊嘆的「玉虛」就是在這里。玉虛宮道教指玉虛為玉帝的居處。在明永樂年間,玉虛宮曾經是武當山皇家廟觀中最大的廟宇。可惜它歷經兩次大火以及山洪,幾乎完全被毀。2007年,玉虛宮大殿按照修舊如舊的辦法進行修復,2012年完工。現存遺址雖不能展現當年的全貌,可也能窺其曾經的巍峨神聖。
2、磨針井。磨針井又叫純陽宮,因武當道教認為,每天太陽初升之時,這里首先接納到純一的陽氣而得名。磨針井主體建築是姥姆亭,裡面擺放了一尊紫元君鐵杵磨針塑像,塑像朴實生動,向世人展現了鐵杵磨針的美麗傳說,傳播著持之以恆方可成功的深刻寓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3、太子坡。前往太子坡景區,先要經過一座古樸飾欄望柱石拱橋,那就是復真橋。從復真橋拾級而上,太子坡山門映入眼簾。太子坡又名復真觀。太子坡坐東朝西,是我國建築史少見的形式,它建在獅子峰60度陡 坡之上,被當今建築學家贊譽為利用陡坡開展建築的經典之作。古代建築大師們利用山形地勢,巧妙建起了九曲黃河牆,它猶如波浪起伏盤亘在山體上,頗為壯觀。太子坡的主體建築自然是復真觀大殿,它建於明永樂十年,重修於明永樂十年,在它身上,可以看到明清兩代建築大師共築的威武庄嚴。大殿內供奉了全山最大的彩繪木雕像---真武神像和侍從金童玉女。此外,武當山最高的木構建築五雲樓也在這景區。
4、逍遙谷。逍遙谷是自然景觀與動物生態融合的旅遊勝地。谷內動物品種眾多,在叢林出沒的獼猴,荷葉間游曳的黑天鵝,皆顯樂趣。逍遙谷俗稱獼猴谷。谷中動物種類繁多,時常出沒叢林,出現了「金猴跳澗」、「獼猴獻桃」等奇景,是武當山「動八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點。如今,武當山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獼猴成群。 在這里,遊客若帶有事物,猴子們會毫不客氣的接過食物,然後有禮貌的拱手致謝;若沒帶吃的,有些頑皮的猴子還像小孩子似的攔住「索要」呢。遊客在喂猴時,還可與猴拉手拍照,真是「人猴同樂,樂在其中」。
5、紫霄宮。紫霄宮在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因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被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紫霄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紫霄大殿,它是武當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結構殿堂,裡面供奉著真武神像和文武仙人坐像等神像,明清建築之美在它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6、南岩宮。南岩宮林木蒼翠,奇峰陡峭,晴天可觀奇秀山景,雨季,山間雲霧繚繞,猶如仙境。四季時節皆有盛景。南岩宮上有一處最佳觀景台,可觀南岩宮的全景,站立遠望,只覺亭台樓榭,山水如畫,美不勝收。南岩石殿立於峭壁之上,卻絲毫沒減半分應有的氣勢風采,技藝之高超,讓人嘆服。南岩石殿外,絕壁之上立有雕龍石柱,龍頭頂端雕一香爐,號稱 「天下第一香—龍頭香」。
7、金頂。離開南岩宮,從南岩寺沿古神道步行登至金頂。爬上天柱峰頂,我總算見到了金頂的全貌。金頂是武當山的象徵和精華,它結構嚴謹,輝煌壯觀,在金頂前,抬首遠眺,武當山的巍峨秀麗盡收眼底,虔誠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真不愧 「仙山瓊閣」的美譽。聽說每年夏季雷雨季節,武當山就會出現雷擊金殿的奇觀,希望下次能有幸一觀。
⑵ 武當山旅遊——詳細線路
推薦線路:
D1:抵達武當山——玉虛宮——觀日落——觀武術表演,隨道人習武、修煉打坐。
D2:抵達南岩—金頂(明道上山—清道下山)
D3:從南岩坐車到太子坡——紫霄宮——瓊台中觀
D4:南岩宮——太子洞問道
D5:瓊台中觀——逍遙谷——太極湖
D6:太極湖新區——離開
推薦必游景點
太和宮
俗稱金頂,位於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的頂端,被譽為「一柱擎天」,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無論是信士香客,還是遊人墨客,只有登上頂峰,走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武當山。
三道天門
從朝天宮上金頂要經過三道門,便是武當山上著名的一、二、三天門。所見的三座天門,朱牆翠瓦,飛檐彩壁,基座精雕,掩映在翠流彩雲之中,屹立於天險之上,琦瑋壯麗,蔚為壯觀。
金殿
聳立在武當山主峰一-天柱峰之巔,除基石是用花崗岩石鋪墊外,全部銅鑄結構, 分鎏赤金,故稱「金殿」。
南岩宮
南岩宮的總體布局是九宮中最靈活的, 既嚴謹, 又極富變化。人們帶著一種「 只見天門在碧霄」 的幻覺, 仰登天門。
龍頭香
在南岩萬壽宮外的絕崖旁,有一雕龍石樑,懸空伸出2.9 米,寬約0.3 米,上雕盤龍,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到處巡視。龍頭頂端雕一香爐,被稱為「龍頭香」。
紫霄宮
紫霄宮的主要景點有龍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太子岩等。此地周圍崗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故明代永樂皇帝封之為「 紫霄福地」。
⑶ 為世界文化遺產「號脈」——武當山金頂防雷害紀事
郝用威
(湖北省地質礦產局)
被譽為「大岳」、「玄岳」之稱的武當山,是我國道教名山,高偉壯麗、美如仙境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稱,更是一座地質寶庫,早年列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繼而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乃國之瑰寶,世界級遺產。本人有幸自1956年直到2009年間,不計其數進行登頂,有進行地質構造、礦產地質、地震地質和考古地質調查;有「參政議政」與文物管理部門和道教界朋友求教;有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考察交流;有文學藝術工作者和大、中學師生交遊;更有各類賓客、親朋好友純旅遊性陪同,諸如此類不同目的登武當山,歷覽山色風光,遠山浮翠,四季無塵,每每收獲頗豐,感天地之寬廣,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地球科學奧秘,帶來許多難以磨滅的樂趣,為應地學科普需求,心如潮湧,興之所至。這里沒有假如,只有真實,信筆錄下印象較深的武當山旅痕,留下人生的細節。
一、去武當山解決問題
1979年10月,當時我還沒有獲「改正」,只是駐在丹江口市湖北省第五地質大隊綜合研究組的成員,承擔一個科研項目。
一天下午,副大隊長張法賢推開辦公室的門對我說,有項緊急任務,要我在明天隨省里來的人前去武當山解決問題。什麼任務和問題?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後來見到省文化廳和丹江口市文化局來人,得知中央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因武當山天柱峰金殿時遭雷擊,深恐擊毀武當山的精華——金殿,特下令要省文化廳組織調查組前往現場調查,並採取避雷設施。為此根據防雷專家的建議請一位地質專家前往,解決發生雷暴原因。
文物、古建築與地質學的關系,對我來說是個新問題,恐怕對地質學界也是一個沒有涉及的新課題,來為武當山古跡「號脈」吧!
隊長問我有什麼困難和要求,作為一個地球科學工作者來說,為了認識地球,面對千萬個困難,經過實地調查研究,能夠一個個地迎刃而解。這次解決武當山雷害,顯然心中沒底,也得在現場調查之後來解決。要了一位助手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王青華同行。
到了山上,會到省文化廳文物處高宏達處長、市文化局傅忠全局長、鄖陽地區博物館胡昌福館長、湖北工業建築設計院防雷專家李聲宏,還有省博物館、市水電公司前設計武當山避雷針的俞漢生,以及武當山文物管理所劉鵬軒所長等近20人的調查組,由高處長任組長。
10月18日到了武當山上,當天在紫宵宮過夜,文管所的同志為接待此行准備充足,豐盛的酒菜,頻頻舉杯,對於我這個滴酒不沾的人來說,遇此景況,如坐針氈。19日凌晨開始登頂,中午到了天柱峰的太和殿,在皇經堂藏經樓西鄰一座兩層木樓,我們被安置住在樓上。午餐又是勸酒,我只推脫不會飲酒,下午還要工作等托詞婉拒之。
可能上山的人有點疲勞,加上飲酒,一直到下午三時多方開會,聽取文管所劉鵬軒所長的情況介紹,這時方才對武當山金頂雷暴有了點了解。
二、武當山金頂的雷暴與雷害
武當山的雷暴頻仍。雷暴活動季節在3月22日~9月25日,也有出現在1月、12月份發生。年雷暴日數為30天,6~8月為多發月,佔全年雷暴的80%。夏季各月雷暴日概率均為12%~35%之間,7月最多,平均達11天,8月次之。
武當山的雷暴,既是武當山的兩大勝景,又是雷害。氣流沿低山谷地順山坡爬升的積雲發展到積雨雲的時候,微妙的物理作用使雲中電場極化,負電集中雲層的上部,正電荷集中在雲層的中下部,於是雲中、雲地間的電位差極大,雷雨前空氣濕度加大,雲中為懸浮的細水珠,導電性增強,容易被擊穿,產生電閃雷鳴,金殿位於天柱峰之巔,與積雨雲中、低部相若,於是雲中、雲地發生雷電,千山萬壑埋沒雲海中,遍地閃光,雷鳴震天,回響經久不絕,似乎為「平地驚雷」狀,此為一大勝景也。
積雨雲籠罩天柱峰銅鑄金殿,頻頻閃電,發光,火球滾動,雷鳴震耳,膽大者大飽眼福,形成球狀閃電火團,順氣流而運行,有時數個成串,單列或多列滾動漂移,遇金殿兩側磚瓦結構的簽房和印房,以及金殿後的父母殿,當球狀火團遇牆阻攔時,前行者即穿牆成洞而自行消失,洞口殘留高溫熔蝕狀,這一現象並未為人們注意到。後繼者則順利穿洞而過,繼續前行在空氣中逐漸消逝之,這景色叫「雷火煉殿」,為武當山又一大勝景。20世紀50年代,一次登山尚未到天柱峰時,突遇雷暴雨,傾盆而下,這時只見遠處,天柱峰巔的「雷火煉殿」極為壯觀,時間也只有數秒鍾而已,平生一大奇遇也。
1961年國務院將武當山天柱峰上的金殿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廳多次請有關專家對金殿進行考察,發現金殿的上脊瓦面有無數雷擊在高溫燒灼留有細小斑點小坑。1962年遭雷害,西北台階受損,請當地專家首次安裝避雷針。1976年又因避雷針導線銹蝕斷路,金殿石質台基東南角和周圍附屬建築物被擊壞多處。1978年10月,又被當地專家檢修金殿避雷裝置,還設兩組引接地體。1979年7~8月間,金殿及附屬建築物又接連遭受雷擊,仍在東南角留有印記,為此,於當年10月出現了我被邀參加調查活動。
三、命懸紫禁城
在會議上防雷專家李聲宏要求找出雷害發生原因,即既已安裝防雷設施,為什麼還有頻頻發生雷害。會上人等盯著我,是期望?是懷疑?兩天來,我很少言談,開了一個下午的會議也沒出聲過。這時,我不得不說了幾句:明天(20日)我要登天柱峰作現場調查。這時,文管所的人大為驚訝,天柱峰沒法攀登,因為太陡峭了。我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定要調查之後,才能發現問題所在。經過商量,只有緣紫禁城(又叫紅城,皇城)城牆脊爬行,此城因金殿而名之,於明永樂十七年(1419)建成。城高數米到數十米不等,南城門城牆基厚2.4m,頂厚1.26m,上覆中高兩斜坡脊頂便於流水,城牆中脊周長344.43m。環繞天柱峰巔,由每塊重達千斤條石,依山岩形式砌成,採用12.62%收分工藝,使城牆由內看向外傾,外看向內傾斜,遠看似光環圍繞金殿,明代工匠的驚人之作。城牆貼在岩壁上,牆外即懸崖,牆內也少有幾處空間,只限一兩人可棲身,可見當年建造時艱難險要,20日上午當我在城牆脊上爬行一周時,如果失手順懸崖下墜,必會粉身碎骨驚險異常,面對萬丈深淵,命懸紫禁城。為了獲得一手資料,同助手以及省市來的五六人同行,當見到有地質上的破裂構造時,我當設法下到城內進行仔細觀察,有時因牆高,則繩索吊下,我的助手幾次說讓他一人下去測量,但我仍堅持親身接觸露頭,進行仔細觀察和儀器測量,記下許多數據。雖說紫禁城只有340餘m的周長,邊爬行邊觀察,一直到了下午方完成一周的調查,這時已直不起腰來,累得渾身汗流,停下時,山風呼叫,頓時透骨寒氣侵身。這個紫禁城牆上四方各建一座仿木石建築天門,象徵天闕,門窗全為巨石雕成,花紋極為精緻。全城有東、西、南、北城門,但只有南城門可通行,這里有三個門並列,中間為大門,為神門,由真武大帝等神人通行,東側為「人門」,當年官員及百姓可通行,西側為「鬼門」,傳說只准鬼怪妖魔通行,但從不開放。這回緣紫禁城脊上爬行,該是膽大包天吧!
當天下午,即與助手登上天柱峰之巔的金殿繼續調查,凡金殿石質台基及附屬建築多次遭雷擊之處,均與我們緣紫禁城所觀察到的破裂構造絕對吻合,這時,心中已解開雷害問題的大半。繼又觀察原已安裝的避雷設施,從金頂下到鳳凰池觀看避雷針的接地導線,其長200餘m,以及山後的導線接地點的觀察。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夜晚繼續整理資料,理順觀察結果,助手幫我作圖,准備明天會議上發言。
四、三個核心問題
10月21日上午,高處長又一次主持會議,首先讓我發言,談談調查結果。與會者全都正襟危坐,助手坐在我旁邊,另一側為高處長。這時一片沉靜,與會者打開筆記本,手拿鋼筆,准備記錄。
我稍微思索,認為大家迫切需要聽的是調查結論,於是講了三點核心問題:
第一點,於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在天柱峰巔構築殿堂到明代永樂十六年(1418)建成更大規模的金殿以來,歷遭雷擊,以後不可避免的繼續遭雷擊。
第二點,金殿決不會被雷電擊毀,不必「杞人憂天」,但要防止可能發生被動損壞。
第三點,避雷導線接地點何必舍近求遠,而最佳點則近在咫尺。
話音未落,會場上已議論起來:大可放心金殿的安全!天柱峰歷遭雷擊而未見史載;接地點近在何處?……,要求我細說端詳。
五、雷害對「雷道」被堵的反動
我接著談了第一點的根據所在:經過調查,天柱峰為孤峰突起,「一柱擎天」,由距今約十一二億年的元古宙武當山群地層構成,當時為一片汪洋大海,這里的岩石變質程度較淺,乃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積岩系,可見到噴發,溢流,沉積的基本結構,峰頂岩石為絹雲石英片岩,它的電阻率為2×103Ω·m,岩石幾近水平,略微向北傾斜,受控於北北東和近東西向兩組斷裂,而天柱峰則發育與之平行的交叉三組裂隙,呈現破裂,裂隙面非常陡直,一般角度在70°~87°,似乎切西瓜似的沿天柱峰自頂而下切了四刀,即南天門—東天門(J1),簽房—金殿(J2),北天門—印房(J3),父母殿—北天門(J4),(J2)、(J3)、(J4)三條裂隙切穿頂峰。裂隙寬度在1m以下,中間充填有岩石碎塊或混雜腐殖土,並含有水分。而J3分別與J4,J2,J1交會,形成數組共軛交叉,如同多條板狀導體插入岩層中。在天柱峰腳下有一東西向的斷層,斷層面北傾,傾角為42°~55°,上盤上升,將天柱峰高高抬起,插入雲霄。而上述J1—J4裂隙均為斷層的低序次破裂面,即有其成因上的聯系。在斷層面下有鳳凰池、天池等小規模水體,據說終年積水。
有了天柱峰的基本地質構造狀況,再談談峰巔上的建築狀況(圖3)。在頂部建築群的基座全部暗綠色基性火山岩;金殿的台基又用三疊系竹葉狀石灰岩鋪設高台置其上,在金殿前有祭壇,亦為竹葉狀石灰岩,它們都是來自異地,竹葉狀石灰岩在武當山區毫無蹤跡,這些石塊都是明代在大興土木時接納全國各地的財物,因而竹葉狀灰岩系來自南方省份貢獻。在台基與基岩之間還以變質基性火山岩巨型石塊,壘成巨大的且厚實的基座。當金頂建築群建成後,將峰頂原來裸露的岩石和破裂結構面全形覆蓋了。
天柱峰在這里高聳入雲的最高點,為本地區天然的接收雷雲向大地放電場所,強大的電流通過數條裂隙迅即傳導到地下,一個通俗的說法叫「雷道」(即放電通路)。自建築群出現,在原岩石英絹雲片岩(電阻率最小,為10630Ω·m),發生在其中的裂隙,充以石塊和土壤,其電阻率為10~102Ω·m,上覆基性火山岩(電阻率為102~105Ω·m)、又竹葉狀石灰岩(電阻率為6×102~6×103Ω·m),在最上面為鑄銅質金殿(電阻率為10-1~10-2Ω·m)。經過調查發現,在金殿鴟吻上端被雷電燒灼留有黑色斑瘤甚多,有銅錢大,同時在台基東南和東北角的竹葉狀石灰岩被震裂,房屋山牆,屋脊,瓦頭遭不同程度的擊壞,祭壇上的石雕蓮花望柱鉤欄也被擊毀多條,凡是受損壞處,其下均有基岩中的裂隙穿過。應該說真相大白了。
這里原有的「雷道」被阻隔(竹葉狀灰岩,基性火山岩,磚瓦牆體),為了瞬間放電通過強大的電流,這時在雷道裂隙受阻時,只有將阻擋物體擊破而順利暢通之。為什麼自金殿建成後即遭雷擊,這已不是什麼秘密了。例如,由三疊系竹葉狀石灰岩雕成的蓮花望柱石欄被擊毀之後,因無原有的石灰岩來修補,只好用武當山區產之最多的基性火山岩來替代,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證。
2009年春節期間,作者隨子女又一次登上金頂,所見金殿的石質台基和祭壇的石雕蓮花望柱勾欄,早先被雷電擊毀和碎裂處,於近年維修時,已全部用相同的三疊系紅色竹葉狀石灰岩更新或者修補。未遭雷害但風化剝蝕的石質構件,歷經歲月滄桑,仍原樣保留。新舊構件,穿越時空,一目瞭然,從中可琢磨出其中的奧秘。
為什麼建築群經常受雷擊而又無史載?武當山供奉道教的真武大帝,又為當時永樂皇帝所尊崇,如有將雷擊受損情況呈報皇上,哪一個官員也無此膽量,因而只有「平地驚雷」、「雷火煉殿」之說,寓意天下太平景象而掩蓋這里雷害的實情。元、明兩代只能在疊字峰岩壁名叫雷洞內建廟有供奉雷神鄧天君,請其保佑武當山的平安。
六、不能掉以輕心
回答第二個問題:金殿為銅鑄全金屬建築物,殿內真武大帝兩側侍衛和銅案全為銅質,是極好的導體,自永樂十六年(1418)建成後歷經雷電襲擊,到如今已近600年仍然完好,為國之瑰寶。對金殿的安全不必擔心了,但又不能掉以輕心。
不能低估古人聰明才智,也許會在金殿內設下隱秘的防雷設施,雖然保全一時,終因年久,類似鐵銅質接地導體嚴重銹蝕,而失去傳導功能,這僅僅推測。到了清康熙、民國初先後在金殿頂上,圍著金殿建三座磚瓦結構的父母殿、印房和簽房(又稱更衣處所)並無防雷電設施,這一來金頂的環境大為改觀,也許更易招惹雷害發生。事實上這三座建築物屢遭雷害。
為什麼說要防止金殿可能遭受被動損壞?金殿雖然不會直接遭雷電擊毀,但要注意在金殿頂的鴟吻遭雷電燒灼留有許多斑瘤,這些損害究竟發生在安裝避雷針之前、後,已無從考證,因為過去是不能爬上這神聖的殿堂頂上去觀察。不管怎樣金殿已遭到損害,如果防雷電措施不力,有無可能類似鴟吻處在特大電流下高溫燒灼或局部熔損,若遇球狀閃電可能發生將金殿某部位熔融洞穿,此其一也;如果設防欠妥,而將台基及基性火山岩基座擊得粉碎而使金殿歪斜坍塌受損的可能,此其二也。
七、何必避近就遠
回答第三個問題。原來已經安裝避雷針,但接地導線超長,根據電阻定律:截面均勻的導線,在一定溫度下的電阻r,可表示為
r=ρl/s
式中:l為導線長度;s為導線橫截面;ρ為電阻率。
由此可見導線的電阻,決定於它的長度,截面積和材料性質。如果導線長了,電阻率越大,導線的導電本領越小。原有的二三百米的長導線電阻加大,不利於導電,因而只好另尋通路,其間就發生擊壞磚木結構的房屋山牆、瓦頭等。同時還得擊破原有「雷道」上的阻擋物體的現象發生。
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因勢利導,將接地導線直接插入天柱峰幾個裂隙通聯,而導線極短,只有10餘m即可,達到導流放電目的。
在結束我的發言之前,還談到「雷火煉殿」時,發生球狀閃電火團在空中漂移,發出嘶嘶的聲響,視為一種渦旋狀高溫等離子體在高速旋轉,隨氣流漂移運行,遇有障礙物將其擊破,斯時火球泯滅,形成所謂側擊雷爆。
在1998年9月,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上,發表西班牙物理學家拉納達的論文,指出球狀閃電呈火團,因閃電過程中形成水平磁場和垂直磁場磁力線圈相互交織而成磁力網線,當這線網呈現球形,而發光等離子體會被這一網體「俘獲」而形成球狀閃電。由於水平和垂直磁力線相互束縛,使磁力線網和其中等離子體不易膨脹,武當山所見火球沒有膨脹變大,只有消失,因火球也只堅持10~15s。據老道介紹所見火球似乎沒有溫度,但試驗證明沿磁力線方向局部溫度超過1.6萬℃,所以當火球運行撞擊磚牆,系高溫熔蝕洞穿而消失。等到火球的等離子體開始冷卻,這時電子開始被原子所束縛,等離子體內部電阻變大,電流趨弱,周圍磁場也得隨之瓦解,最終火球消失了,這是一個科學解釋。
我只是找到原因,至於防雷電設置,工業建築設計院李聲宏去解決了。會議要求由我寫出《湖北武當山天柱峰雷電活動區地質調查簡報》,當年11月6日列印復制及分別向省文化廳,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省博物館、縣文化局、工業建築設計院、丹江口市水電公司、武當山文管所等單位報送,由設計院作為依據進行防雷設置的設計,然後經國家文物局迅即批准於1980年初在金殿上安置新的避雷網設施,自此天柱峰巔的金殿一直相安無事。
八、一場強雷暴的檢驗
直到1987年5月31日18時30分左右,武當山金頂烏雲密布,濃霧籠罩,一時暴雨,狂風,大冰雹齊來,7時40分左右,一聲炸雷,電燈熄滅,電線起火,8時05分雨過天晴。損失慘重,520餘年樹齡的迎客松擊毀,登頂的九連蹬鐵鏈被擊斷5處。紫禁城大城磚被擊12塊中有4塊掉落,多處房屋門窗擊毀。還發生火災,4人擊傷等雷害。當年6月6~10日由地、市公安局,文化局等11個單位16人組成聯合調查組,寫出調查報告中關於「雷擊原因:根據測試情況表明,金頂的金殿和簽房、印房基本未受損失,主要是1980年安裝了避雷網起了作用。經測定接地電阻為2.6Ω,符合設計要求(20Ω以內),地網完好,經檢查受雷擊部位均無避雷設施」。這段話是對1979年10月我們的調查結論和1980年以此為設計依據的防雷電措施作出最肯定評價。究竟為什麼發生大規模雷害原因有三條:到處置放金屬物(槽鋼、圓鋼、鋼筋、鐵鏈)照明和通訊線路亂拉亂接,不合《古建築電器安裝規程》,以前接地導線多處被切斷,裸露地表,有掛在樹上和懸於石頭上誘發雷擊原因。
當我在1979年11月6日向有關方面提出地質調查報告,和以此作為設計防雷擊措施依據之後,從1980年夏季為雷暴多發時期,我每次關注武當山有無發生雷擊的信息。每年夏季,提心吊膽,萬一有所閃失,將成千古罪人,遺臭萬年。當三年過後,武當山金頂則安然無恙,我已十分欣慰自己為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作出了貢獻。我是1985年春調武漢工作,但是在1987年6月在《湖北日報》上見到武當山又一次遇到更大規模的雷害時,我當即審時度勢,給丹江口市政協去了一函(我曾是那兒數屆常委),談了兩點看法:其一,仍然堅持我於1979年10月的調查報告是正確的,其二,據傳為了開發旅遊資源,對有關方面將恢復金頂上的「雷火煉殿」、「平地驚雷」景觀,以吸引更多遊客、香客來朝拜。對此事要慎重,不能貿然行之,這是意味著拆除所有防雷設施了。我說如果願意承受每年可能發生的雷害損失,就來看它的「雷火煉殿」景觀及產生的「雷害」的後果。
市政協很快給我回信,並寄來1987年6月11日聯合調查報告,名曰「關於武當山金頂遭受雷擊的情況報告」,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內容。
九、「畫蛇添足」么?
大約在1987年前後的一天,地質科研所劉施民告訴我,在《長江日報》(武漢市委機關報)有篇文章,議論在武當山安置防雷電設施,認為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原因是金殿為銅質鑄造,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避雷裝置和傳導體等語。
在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只能一笑了之。該文作者是曉得銅鑄的金殿確實是良導體,但他知其一不知其二:金頂上的附屬磚木結構的房屋和金殿台基、祭壇及石欄經常遭受雷害破壞,也不計修復了多少回。當然這位先生也可能未巧遇雷害及損壞的現場。況且安裝避雷裝置之後,金頂的雷害頓減,以至數年未見發生。1987年6月又一次發生大規模雷害,也許會被不明真相的人們說為現有的避雷裝置引來的,那我就是有十張嘴也無法辯解了。幸好有地方的專門調查報告作出了科學結論。
那位朋友要我寫文章反駁,我回說免了!
十、與「國寶」親密接觸
1979年10月在武當山工作時,當時只有武當山文物管理所統管,而道教協會尚未恢復道觀宮的管理權利。
當我們在武當山太和宮住下時,清晨登頂觀日出,而晚上去觀看星空。為了方便起見,文管所的劉所長將登頂時打開南天門的鑰匙也交給我。一次午餐後,別人都在午休,我和助手很方便的去登頂繼續作調查。
據傳晴天可看到襄樊市和近處的老河口市,但我們那幾天是多雲。前後多次登頂雖遇晴天,也未能看到上述二地。但這次夜晚看到東邊兩個城市的火光映空,呈現紅色,而西北角十堰市所在地上空也泛出同樣的光亮。
對於金殿內部的陳設,我們是盡情飽覽,金殿構件在北京鑄成,由運河經南京溯長江、漢江運達武當山組裝,金殿闊4.4m、深3.15m、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廡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吻對峙;垂脊圓和,翼角舒展,其上飾有仙人、龍、風、獅、海馬、天馬等靈禽瑞獸,依序排列整齊。四壁於立柱之間滿裝四抹頭隔扇,殿正中間有兩扇鑄門,其軸嵌在戶樞,可以開合,但僅發出輕微的摩擦聲。額枋線劃錯金彩畫圖案,工藝極為精細;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方塊天花板嵌緊),鑄線刻流雲紋飾,線條流暢。殿內藻井上,懸有一顆銅質鎏金寶珠,傳說此珠能鎮山風,故名「避風珠」。金殿造得密不透風,殿內空氣不能形成對流,殿外山風呼嘯,殿內神燈火苗一絲不動。雪花飄至殿內而被擋出去,金殿是一大國寶。據雲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大師楊廷寶先生來實地考察,曾要幾人同時頂天花板而紋絲不動,可見鑲嵌工藝之精密,嘆為觀止。殿內地面以紫色紅色竹葉狀灰岩鋪地。殿中神像,中坐者為真武大帝,披發赤足,發絲細密,目光炯炯,英姿魁梧。右侍玉女端寶雙目凝視,溫雅文靜,拘謹恭順,裙服飾飄逸狀;左侍玉童捧冊儒雅庄肅;執旆捧劍兩武士,分列兩側劍眉鳳目,勇猛威嚴。銅香案下置玄武一尊,為龜蛇合體,龜頭上昂,蛇伸出身子在空間與龜相呼應交流狀。後壁上方高懸鎏金銅匾額一方,上書「金光妙相」四字,系清聖祖康熙皇帝手跡。殿外檐際懸立盤龍斗邊鎏金牌額,上書「金殿」二字。殿體各部件全系銅鑄,並鎏金、榫卯拼裝,合縫精密,毫無鑄鑿的痕跡,雖經500多年的嚴寒酷暑、風雨雷電的侵蝕,至今仍輝煌鋥亮。這些能讓我們仔細地觀賞和撫摸,實在是極好的機會。由於文管所同志的熱情接待,我向他們請教,也得到不少的知識,大長見識。真有「登山五天,勝讀十年書」之感。
十一、盡覽金頂奇觀
金頂奇觀,一般傳有:
「天柱曉晴」:黎明時分,峰巔為陽光照得金光燦爛。
「雷火煉殿」:前已講,這里講一個傳說,在金殿四周,驚心動魄的,雷電火球滾動,相傳天帝唯恐敬香的信士染臟了金頂;又有說怕有心術不正的人偷走金殿的寶貝,便說雷公雨師來洗金殿,保持清潔,把殿內寶貝煉得更堅固,還有警告圖謀不軌者。
「祖師出汗」:金殿內供奉的真武大帝的尊稱為祖師。每次下雨前,殿內濕度大,在神位聚合晶瑩的水珠。
「海馬吐霧」:在金殿翼脊有海馬鑄像,因系中空,受太陽照射,如氣溫下降遇雨時,海馬口內排出熱氣,遇冷空氣而霧化,有時風從海馬口旁吹過,會發出聲響,喻之為海馬長嘯。海馬即天馬,所謂「天馬行空」即是。
「月敲山門」:從金頂一座門向遠處看懸在空中的月亮,夜深人靜,似乎月亮前來叩門。清香的涼風,沁人心脾,頓覺解脫一切人間煩惱。
「武當日出」:向東方觀看,霞光萬道,在彩霞中慢慢躍出彎鉤狀,呈跳躍狀這時又急速變化為半圓,到大圓盆,由火紅色到金紅色,冉冉升起,耀眼奪目,華光四射,大地頓時充滿生機。
以上這幾個勝景除「雷火煉殿」是在20世紀50年代親見外,其他都是1979年在武當山上一一先後觀賞到的。還有著名的「金殿倒影」,「淺海奔潮」(指雲海)等沒能觀賞到,不過在事後登臨武當山時,先後有幸觀賞到。
十二、後記
登頂調查的助手王青華是湖北人,很快與調查組內的人熟悉起來了。在我做了調查第一次發言後,王青華聽很多人反映說郝工是少言寡語,千思萬想,引而不發,一鳴驚人。同行的另一位專家則見事風生,滔滔不盡,海闊天空,不絕於耳。聽了之後,我對王青華說:人的個性和專業不一樣,我們搞地質學必須是在現場作調查研究之後方能有發言權。是我們的地質工作的一個准則。
本文中所列岩石電阻率,系由五大隊物探分隊何廣躍測試提供。
本文主要成果,已載入新版《武當山志》(1994年,新華出版社出版)。
⑷ 武當山爬完全程需要多久坐纜車呢
這個要根據個人身體素質來講了,一般來如果你平時經常鍛煉的話。
現在從烏鴉嶺--金頂的路比以前好走多了,體力好的年青人要一個半小時足夠了,平時鍛煉少的要兩個半小時,要是帶老人或小孩的話,時間會在3個小時左右。
坐纜車上行50元,用時25分鍾,到金頂的游覽時間為40分鍾左右,下行纜車是45分鍾,費用45元。
索道雙程共計95元,累計用時50分鍾。
拓展資料: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聞名古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農架,北臨高峽平湖 丹江口水庫。
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為「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
⑸ 爬武當山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有哪些
爬武當山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有很多,比如穿防滑的鞋子,帶登山杖......
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聞名古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農架,北臨高峽平湖 丹江口水庫。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為「皇室家廟」。
注意談吐:與道人交談,不應提及年齡和生辰,也不應提及婚配之事,和腥葷之言,以免引起道人的反感。注意習俗:道人在吃齋(吃飯)、誦經、靜坐時,遊人不要打擾,作為道人也不得應聲而起,因為道教有「三不起」的禁忌。
注意舉止:不可高聲喧嘩、指點討論、妄加嘲諷或亂動宮觀的供器、神像等,尤其禁止亂摸和指點神像等。如遇道教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
⑹ 道教勝地武當山風景區介紹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座落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又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綿亘800里,其自然風光 ,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來, 就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屹立於群峰之巔。環繞其周圍的群山,從四面八方向主峰傾斜,形成獨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奇觀。
金頂
金頂位於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1307年)鑄,高3 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全部構件為分件鑄造,卯榫拼裝, 各鑄件均有文字標明安裝部位,格扇裙板上鑄有「此殿於元大德十一年鑄 於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
瓊台觀
瓊台觀位於天柱峰東南麓約10千米,垂直距離1350米,分為上觀、中 觀、下觀。在元代時,稱為「瓊台宮」。明清時修葺擴建有24座道院,廟 房數百間。至清咸豐六年(1856年),毀於兵火。已修復部分廟房。該 處系武當山客運索道的起始點。已成為重要的遊客集散地
南岩
南岩為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聖境」,是武當山36岩中風光最美的一 處。南岩宮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1285年—1310年), 明永樂十年(1412年)擴建。位於獨陽岩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 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築21棟,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佔地9萬平方 米。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 和 南天門建築物。主體建築天乙真慶宮石殿,建於元至大三年(1310年) 以前,面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頂部 前坡為單檐歇山式,後坡依岩,作成懸山式,檐下斗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築斗栱的做法。龍頭香,長3米,寬僅0.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科學性。
紫霄宮
紫霄宮,又名「太元紫霄宮」,明代宮觀建築,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 境內的武當山。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 佔地面積約27.4萬平方米。面對照壁、三台、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 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 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1
逍遙谷
逍遙谷俗稱獼猴谷。谷中動物種類繁多,時常出沒叢林,出現了「金猴跳 澗」、「獼猴獻桃」等奇景,是武當山「動八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點。如今, 武當山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獼猴成群。在這里,遊客若帶有食物,猴子們會毫不客氣的接過食物,然後有禮貌的拱手致謝;若沒帶吃的,有些頑皮的猴子還像小孩子似的攔住「索要」呢。遊客在喂猴時,還可與猴拉手拍照,真是「人猴同樂,樂在其中。
太子坡
太子坡又名復真觀,這座在武當山獅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築,被當今建築 學家贊譽為:利用陡坡開展建築的經 典之作。 復真觀背依獅子山,右有天池飛瀑,左接十八盤棧道,遠 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猶如富麗城池。古代建築大師們,巧妙地利用 山形地勢,不僅創造出1.6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而且建造殿宇200 余間,結構出「一里四道門」、「九曲黃河牆」、 「一 柱十二梁」、 「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觀
磨針井
道教宮觀。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距玄岳門約十公里的登山道旁。相傳昔年凈國王太子得到玉清聖祖紫虛元君的啟示,入武當山修煉學道,因意志不堅,欲出山還俗,一日走到這里,遇見一姥姆坐在井邊礪磨鐵杵,太子甚感奇怪,上前問道: "磨鐵杵何用?曰:"磨針",太子吃驚地說:"那不太難了嗎!",對曰:"鐵杵磨綉針,功到自然成。"太子頓時恍然大悟,遂轉回繼續修煉,功德圓滿,得道成仙,後來人們便稱此為磨針井,並在此處修建了一些建築物。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經濟特區
時間:周一至周五07:30-17:30 周六周日:7:00-17:30
門票:
武當山景區成人票:武當山門票235元(130元門票+100元景區交通費+5元保險)
金頂小門票:27元 (景點購買不可預定)
紫霄宮小門票:15元(景點購買不可預定)
索道票價:上行:90元下行80元,往返170元。
1、1.4米以下兒童不收費、18歲以下可以憑身份證購買學生票,60—69歲老人享受景區半票優惠65元
2、70歲以上老人只需購買半價車費和保險
3、全日制在校學生(憑學生證)享受景區半票優惠170元(含保險)
4、持十堰「 旅遊 一卡通」的遊客所有門票全免
優惠信息
2020年2月20日,湖北宣布:所有A級 旅遊 景區5年內對援鄂醫療隊員免門票。武當山風景名勝區位列其中。
交通:
①航空:武當山機場至武當山景區專線巴士2號線,全程高速直達武當山景區,單程約40分鍾,票價擬定為15元/人[34]。
②鐵路:乘火車至武當山站或十堰站轉202公交即可到達。
③公路:到武當山鎮有高速公路(福銀高速)。此外,漢十公路橫貫武當山麓。
⑺ 計劃帶老人去武當山遊玩,怎麼走最輕松、最省力
⑻ 關於武當山從南岩步行上金頂。
南岩至金頂4.5KM,主要是山路,因人而異一般2個半小時可以上去。從南岩開始爬山的話,到朝天門有清神道和明神道兩條路上金頂,建議走清神道,雖然路程遠了點但相對明神道要平緩些,且部分路面和護欄也要好些。
交通:
航空:武當山機場至武當山景區專線巴士2號線,全程高速直達武當山景區,單程約40分鍾,票價擬定為15元/人。
鐵路:2019年11月29日漢十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從武漢乘高鐵到武當山西站下車即可。
公路:到武當山鎮有高速公路(福銀高速)。此外,漢十公路橫貫武當山麓。
景區交通:從武當山鎮到南岩車一般坐滿即開車,行程約半小時,票價10元。
(8)緬甸了武當怎麼的登擴展閱讀:
主要景點
1、太和宮
位於天柱峰南側,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有古建築20餘棟,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處於孤峰峻嶺之上,殿字樓堂依山傍岩,結構精巧,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無論是道士還是香客遊人,只有登上頂峰,走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武當山。
2、金殿
位於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1307年)鑄,高3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全部構件為分件鑄造,卯榫拼裝,各鑄件均有文字標明安裝部位,格扇裙板上鑄有「此殿於元大德十一年鑄於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
⑼ 武當名稱由來
武當」之名取自「非真武不足當之」,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就是在此得道升天。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古名太和山,山上有七十二峰。雖然唐代時武當山上就開始建造道觀,但真正的黃金時期卻是在明代。如今武當山的道觀建築群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北崇少林,南尊武當」,與少林功夫齊名的武當派武功由張三豐創設,是為「內家拳法」,屬於太極拳法,剛柔相濟,有後發先至、四兩撥千斤的特點。武當山與少林寺均因精湛淵博的武術為世人所尊崇,亦是武俠小說中重要的名門正派之一。
編輯本段【武當山詩詞】
登武當
民國 李品仙
為尋勝景武當游,步步崎嶇興不休。
四面煙巒歸眼底,疏疏林葉萬山秋。
游天柱峰
民國 方振武
萬丈雄山勢欲奔,峰高五嶽接天門。
秦皇漢武封禪日,不愛虛榮亦自尊。
禹跡池
民國 白衣道人
導定山川感禹跡,功高萬古震乾坤。
休雲福地王難到,跡遺池中尚有痕。
太和途中遇雪
清 趙松雲
雲生足底雪沾衣,頃刻梨花遍翠微。
群蟑爭翻銀立浪,老松欲化玉龍飛。
迎恩宮
清 王欽命
危垣殘宇策征軺,望闕迎恩事已遙。
雨暗垂楊迷古道,沙回斷岸鎖荒橋。
畫欄空舞巢新燕,老衲閑歸戀舊瓢。
日暮天涯問往事,幾聲啼鳥雜悲簫。
登太和山
清 樂醒
嵯峨眾派獨??,應是昆侖第一峰。
四大名山皆拱極,五方仙岳共朝宗。
鳥啼隱隱聞天語,鶴影翩翩度晚鍾。
我正欲尋招隱地,桃源洞口白雲封。
紫霄寒夜
清 趙松雲
喔喔天雞夜氣清,木魚時聽步虛聲。
清修苦志人何在?惟見長空孤月明。
武當山天門道中
清 杜大賓
億萬金錢耗費時,人間構出洞天奇。
而今半付頹垣草,空使苔荒永樂碑。
答永樂皇帝
明 張三豐
天地交泰化成功,朝野咸安治道亨。
皇極殿中龍虎靜,武當雲外鍾鼓清。
臣居草莽原無用,帝問芻蕘苦有情。
敢把微言勞聖聽,澄心寡慾是長生。
太和山
元 虞集
雪樹生香佩滿巾,紫霄最上集仙真。
苔荒鶴還渾無路,柳暗笙聲不見人。
瑤圃月寒通白曉,丹台雲暖駐長春。
莫叫流水山前去,恐似桃源客問津。
題太和山
唐 呂洞賓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聳太和山。
面朝大頂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灣。
石縷狀成飛鳳勢,龕紋綰就碧螺鬟。
靈源仙澗三方繞,古檜蒼松四面環。
雨滴瓊珠敲石棧,風吹玉笛響松關。
角雞報曉東方曙,晚鶴歸來月半灣。
谷口仙禽常喚語,山巔神獸任躋攀。
個中自是乾坤別,就裡原來日月閑。
此是高真成道處,故留蹤跡在人間。
古來多少神仙侶,為愛名山去復還。
天津橋
明 方升
平橋通九渡,仙跡想群賢。
旆動煙雲外,兵連草水間。
寧辭將命辱,共得入仙便。
回憶田橫客,空思向海邊。
曉登天柱絕頂
明 徐中行
萬丈奇峰展翠屏,千尋飛閣俯明庭。
金容日映扶桑赤,仙掌雲開太華青。
已見祠壇封玉檢,堪從石室問丹經。
塵中漫道無仙骨,不妄元曾署歲星。
玉虛岩
明 胡潑
竹杖芒鞋洞府游,玉虛仙景更清幽。
自從混沌初分後,明月清風幾萬秋。
入南岩岩下
明 章煥
誤入武當路,頻疑別有天
深洞千仞落,飛閣一巢懸。
鳴泉當窗急,長松拂幛眠。
此中能避世,箕坐已忘年。
題梅武當榔梅
明 魏良輔
凍梅偷暖著枯芽,石徑雲封第幾家?
雪色風香尤會意,青鸞銜出過牆花。
雪天同林君梅窗登太和
明 葉九金
直上天門景更幽,金城台殿甲中州。
丹梯萬丈雲霞杳,自浪千層雪霧收。
點點秦山橫地出,悠悠漢水接天流。
銀河夜色清如許,蓬島何須海上求。
武當道中雜詠
明 洪翼聖
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
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
門裂雙岩容馬度,天開一徑許人通。
當年丹灶傳猶在,羽翮何由矗碧空。
龍泉觀
明 王世貞
摩天群峭石骨,護壁萬泉松髯。
過橋泉聲忽怒,破寶風意時尖。
編輯本段【武當山簡介】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景區面積古稱「方圓八百里」,現有321平方千米。東接歷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北臨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武當山成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國其他名山一樣,有賴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武當山的地理方位,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處於中國腹地。這里方圓八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其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稱號。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因此,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陰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呂洞賓,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均在此修煉。
武當山之盛名,還得益於它遠離繁華喧囂的寧靜、清秀和奇異的風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雲端,所有塵世煩憂盡消於足下。環顧四周,七十二峰凌聳九霄,且都俯身頷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捧月,嚴然「萬山來朝」。元人有詩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武當山天柱峰一帶,山高谷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
⑽ 武當山可以直接開車上山嗎
可以。停靠在入住的賓館內或者景區大門口的生態停車場裡面,然後購票換乘環保車進入景區開始遊玩。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歷史名城湖北省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區,南依世界自然遺產神農架,北臨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水庫。
(10)緬甸了武當怎麼的登擴展閱讀
風土人情
1、進入道觀後不要以手指點神像,無論其造型多麼令人驚嘆,也不要背對著神像,進殿時不要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嘩。
2、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煉是為長壽,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入道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也不要問其身世。
3、進山朝貢步入武當神道後,就要靜默清心,不說污穢不凈的話。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紅艷花及雞、犬等,不吃雁、鰻、龜、鱉、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姜等葷腥刺激食物,不飲酒。
4、武當山上許多地段都沒有人煙,如果對地形不熟悉,或沒有足夠的准備,請勿貿然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