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扣永曆帝
⑴ 明朝滅亡時,畫面有多慘烈呢
雖然說古代沒有不亡之國,但等到一個朝代或帝國滅亡時刻真正到來時,其畫面之慘烈所帶來的視覺沖擊,恐怕沒有幾人能承受。比如,立國近300年的明朝(包含南明),其滅亡時的場景便堪稱極度悲慘。
崇禎帝自殺殉國後,明朝遺臣又在南方相繼扶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唐王朱聿鍵(隆武帝)、桂王朱由榔(永曆帝)為帝,以圖對抗清朝、收復故地,期間還存在過魯王朱以海(監國)、唐王朱聿鐭(紹武帝)等政權,但不被視為正統。這段時期盡管被史學家稱呼為“南明”,但在實際上仍屬於明朝的延續。
緬軍屠殺明朝群臣後,又迅即渡江圍攻永曆帝的住所,並肆意搜掠財物、侮辱婦女,致使劉貴人、楊貴人、吉王妃等百餘人不堪凌辱,全部自縊而死,而永曆帝因為驚恐一度想要自殺,幸虧被內侍勸阻。南明的行宮被攻佔後,永曆帝及太後、皇後、太子等人均被緬甸扣為人質,形同“高級囚徒”。
莽白在扣押永曆帝後,本想利用他來壓服周邊小國,並跟清廷討價還價,以爭取有利於自己的邊界談判,但在清軍日益逼近的情況下,該計劃卻很快破產。當年十二月,清軍迫近緬甸國都阿瓦,莽白大驚失色之餘,只好將永曆帝等人獻給對方主帥吳三桂。
⑵ 吳三桂為何定要將南明永曆帝趕盡殺絕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他在山海關時的選擇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而後人之所以不齒吳三桂,不僅僅是因為他引清軍入關,導致華夏淪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深受明朝國恩,卻忘恩負義、將已經逃亡緬甸的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朱由榔擒獲,並殺害在昆明街頭。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天地君親師是倫理之重,而吳三桂年紀輕輕便被賦予遼東總兵之重任,深受國恩,崇禎皇帝沒有負他,他卻負了明朝和天下。
永曆帝朱由榔原是明朝藩王——桂王,萬曆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的堂弟,崇禎皇帝失國之後,殘明勢力相繼擁護明朝藩王建立了弘光、隆武政權,但是這兩個政權僅僅堅持一年便被清朝擊潰。1646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登基稱帝,年號永曆。永曆皇帝登基之後,南明在清朝的攻勢之下依然節節敗退,所幸有清廣東提督李成棟的反正和大西軍余部孫可望、李定國的聯明抗清,永曆帝才得以(名義上)率領南明堅持抗清十餘年,直到1659年被清軍趕到緬甸。
但是隨著清廷的進攻,雲南處於戰亂之中,幾年恢復的經濟已經被消耗殆盡。據洪承疇在順治十七年的奏本所載:
三月初五日,又准雲貴總督臣趙廷臣手札,內開:雲南近狀大不如上年。每市斗米一石實賣至二十五六兩,沿途窮民有死於道途溝澗,死於寺廟破屋,死於山路田野,死於旁溪曲徑,甚有母食其女,子棄其父,慘不忍言。
而吳三桂也在奏疏之中提出了他的解決辦法——「臣徹底打算,惟有及時進兵,早收全局,誠使外孽一凈,則邊境無伺隙之患,土司無簧惑之端,降人無觀望之志。地方稍得蘇息,民力稍可寬紓。一舉而數利存焉。」吳三桂認為,只有徹底解決了緬甸的永曆帝,及早結束雲南的戰事,才能徹底解決「三患兩難」。
1661年,吳三桂率軍進逼中緬邊境,逼迫緬王交出永曆帝,緬王在清軍的威脅之下只能將永曆帝交給吳三桂,吳三桂將永曆帝押回昆明,最終被吳三桂處死在昆明。吳三桂在《渠魁不翦三患二難疏》中敘述的原因是一些客觀存在的情況,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吳三桂絞殺永曆帝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向清朝邀功,以顯示自己與明朝皇室劃清界限,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清廷的信任,才能為自己謀求更多的政治利益,至於為民著想,不過是一塊遮羞布而已。
⑶ 緬甸的一場內部政變,為何成為宗主國大明最後的催命符
一、緬甸王的他弟弟莽白,自己帶兵進了首都,將他的哥哥給刺殺了。然後自己奪得了皇位。然後清朝的大軍吳三桂的捎信給莽白,信中所說如果不將永曆帝送出來,大軍就會踏入緬甸將其滅亡,莽白天看了信之後就答應了。因此一場內變就這樣毀滅了明朝。
四、法院不在雲南,以及他家族第11代統治雲南的巨大權力,向清朝投降,仍然繼承公爵,享受繁榮。但是,他沒有。他知道南明就要死了,他已經准備好了奪取這個國家。緬甸是大明的附庸國,應該尊重這個主權國家。然而,時代已經改變,現在,流放的緬甸國王不再禮貌,甚至忽視它。
⑷ 緬甸一場政變為什麼會成為大明的最後催命符
公元644年,清軍攻破山海關的大門,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不得不自殺。弘光帝、永曆帝等明朝皇族宗室相繼在南方建立政權,以延續明朝,稱為南明。據史書記載,永曆皇帝對內得到了李定國、沐天波等忠臣的支持,對外得到了葡萄牙和緬甸國王的支持。然而,一次政變直接導致了南明政權的滅亡,究竟是什麼呢?
緬甸士兵隨後追到皇帝的住所,幾乎殺死了他所有的追隨者。這場政變被稱為是「咒水之難」。之後,緬甸國王看到永曆帝大勢已去勢,毫不猶豫地將其獻給吳三桂,最終南明朝政權崩潰。
⑸ 永曆帝朱由榔怎麼死的
永曆帝朱由榔,由於兵敗談到緬甸避難,李定國率軍在中緬邊境與清軍作戰,剛開始緬甸王莽達對永曆帝還算客氣,然而他弟弟莽白通過政變繼位後,大肆屠殺南明官員,把永曆帝等扣為人質,這是吳三桂已經打到緬甸,為了不亡國,他們把永曆帝獻給吳三桂,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和太子用弓弦勒死,最後焚骨揚灰,享年40歲。
⑹ 南明末代君王朱由榔,為何會遭到緬王的無情出賣
因為那時候的南明政權已經搖搖欲墜了,如果緬王堅持要保護永曆帝朱由榔,將會得罪政權已經穩固的清朝,會把緬甸置於清朝的對立面,所以為了自保,緬王就把朱由榔獻給了前來抓人的清將吳三桂。而且當時緬甸發生了政變,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殺了自己的哥哥莽達,然後取代了他的王位。莽達對永曆帝還算友好,但是莽白可就不一樣了。 永曆十二年(1658年),清軍三路大軍入攻雲南,雲貴淪陷。李定國保護朱由榔,由昆明撤到永昌,又由永昌退到騰越。永曆帝從騰越逃到緬甸境內,從此與李定國、白文選失去聯系 。永曆帝到緬甸後被緬王莽達收留,後緬甸發生政變,莽白繼承王位。1661年8月,某天莽白要求永曆帝身邊的沐天波 、馬吉翔等大臣次日過河去飲咒水盟誓,以結友好。沐天波等人雖知道事情有詐但也不得不去,第二天上午,沐天波在內的42名大小官員去赴約,結果被三千緬軍包圍,沐天波等人揮刀反抗,但寡不敵眾,最終全部被殺。接著緬軍趕往朱由榔住處,追殺隨從300餘人, 這件事史稱“咒水之難 ”。等到吳三桂率清軍進入緬甸,莽白就把永曆帝交給了吳三桂,永曆帝在昆明篦子坡遭清軍用弓弦勒死,明朝滅亡。
⑺ 永曆帝被吳三桂抓獲,為什麼沒被立即斬首
一六六二年,永曆帝被押回昆明,原本吳三桂等人打算把永曆帝押回北京。但是考慮到路途十分遙遠,恐怕路途上也會生出事端,於是吳三桂上奏清庭,希望永久的將永曆帝解決,也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批准。之後的四月二十五日,吳三桂就命令相關人員把永曆帝和太子殺害。
而此時吳三桂並沒有放棄對永曆帝的追蹤,當時清政府對於永曆帝的下落已經不關心,畢竟他已經流亡國外,不可能對清朝形成實質性的威脅。但是吳三桂卻不這么認為,希望能夠將永曆帝趕盡殺絕。
1661年12月,清軍逼進了緬甸王城。緬甸國王十分吃驚,趕緊命人將永曆帝送給清軍,避免清軍繼續攻打緬甸。
⑻ 康熙都說算了,吳三桂卻仍要殘忍地殺死永曆帝是為什麼
清軍入關後,南明政權偏安於一隅。永曆皇帝朱由榔是南明的終究一位皇帝,適逢亂世,他的帝王生計可以說十分慘痛。
順治十三年,除雲貴的永曆政權和鄭成功仍舊抗清之外,清朝基本現已完成了對大陸的一致。因而,清朝若想實現全國一致,有必要對占據在雲南的永曆政權進行討伐。
但此後並未再面見過永曆帝,實際上也是自己與明朝君主做了一個了斷。明朝滅亡乃是大勢所趨,何況自己不可能拋棄榮華富貴去嘗試一次不可能的賭博。
所以他挑選了將永曆帝殺死,以杜絕後患,實際上也是斬斷了自己的後路。
第四消除清朝猜忌吳三桂的前半生曾是明朝的大將,盡管投靠清朝,因其出身特殊,不免受到清朝猜忌。因而為取得清朝的信任,吳三桂主動上疏請朝廷賜死永曆帝,以表忠心。
不僅如此,在得到清朝就地正法的諭旨之後,吳三桂直接奏請將永曆帝斬首。實際上,在對待前朝君主之時,為博取名聲,收攏人心,統治者大多將其幽禁,或者賜死之時全其身首,但吳三桂卻出人意料。
挑選了將永曆帝斬首的懲罰。實際上也就是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與明朝恩斷義絕,向清朝表忠心算了。終究在其他滿洲將領的勸說下,還是免去了永曆帝身首異處的懲罰。永曆帝就這樣完畢了自己的終身。
在永曆帝的生死問題上,吳三桂通過全面考慮還是決議將其除掉,不僅是為絕後患,更是斷了自己的後路,給自己的挑選做更好的心思建設和預備。
⑼ 永曆帝逃往緬甸,清廷都想放棄了,吳三桂為何非要出兵擒拿呢
畢竟吳三桂是前明降將,當初降清,也是為了對付李自成,所以才降了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清朝對他的信任是有限的,不是兵力吃緊,實在是對於南方鞭長莫及的話,也不至於讓他擁兵自重,並且鎮守雲南的。
所以吳三桂打算以永曆帝作為投名狀,來表示自己對清廷的忠心,以達到世鎮雲南的目的。
清廷自然是投桃報李,在吳三桂擒獲永曆帝以後,晉封其為親王,表示對他的進一步重用。
當然清廷這樣做,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畢竟開國初期,久經戰事,國家已經殘破不堪,財政亦是困難,所以才允許野心勃勃的吳三桂在雲貴一帶獲得半獨立的地位。
等到康熙帝親政以後,出於集權想法,自然不會容忍吳三桂這樣半獨立存在的異姓王。所以康熙十二年,康熙帝撤藩,吳三桂自感被清廷所騙,亦是不甘心放棄自己苦心經營十幾年的大好局面,於是便是造反了。
而吳三桂之前主動擒獲永曆帝的行為,終究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出來,可謂是搬起了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吳三桂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造反的,清廷直接將吳三桂當年的“三患二難”奏疏公布天下,使吳三桂在政治上再難占據優勢,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⑽ 永曆帝已經逃亡緬甸,清廷都想放棄了,為何吳三桂非要出兵擒拿呢
宋太祖有一句名言:"睡塌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永曆帝的存在就是對吳三桂在雲南的統治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所以永曆帝雖然大勢已去,流亡到了緬甸,但是永曆帝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正統明皇室的延續,對於吳三桂來說,心裡膈應的慌。
吳三桂在明朝作為崇禎的邊關大將,先後投降大順闖王李自成、清朝多爾袞。其名聲和呂布有的一拼,喚作三姓家奴也不為過。
吳三桂對於朱明後裔並沒有什麼懷恨在心的,但是一定要殺死永曆帝,則是因為吳三桂想要向清廷要比大將軍職位與權力更好的品階。殺死永曆帝,不僅解決了清廷的後顧之憂,而且也避免自己被報復做一個了斷。
殺了那麼多朱明的後裔,朱家人對吳三桂已經是恨之入骨了,但是如果把他們寄希望的永曆帝殺死,無疑就是斷了他們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