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府收入怎麼樣
Ⅰ 緬甸國家經濟怎麼樣
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
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據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
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可見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或倒退。
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全球95%的翡翠、樹化玉產自緬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貿易。私營經濟占
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5%。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
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
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
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2001/2002—2005
/2006年,GDP年均增長12.8%,經濟總量增加1.83倍。2010年GDP總額為383億美元,人均GDP約648美元。外債累計67億美元,
外匯儲備約40.41億美元(2008/2009財年)。
Ⅱ 做為曾經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的緬甸,為何現在卻窮困潦倒了
這是因為緬甸並沒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緬甸各民族之間經常會因為土地發生爭斗以及沖突。並且很多民族之間都有非常大的恩怨,彼此的風俗習慣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再加上緬甸並不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所以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使得緬甸並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再加上緬甸政府非常的腐敗,使得緬甸政府並沒有能力管理緬甸這個國家。
更重要的是緬甸的年輕人並沒有一個受教育的機會。很多緬甸人根本沒有上過學,這導致緬甸並不能產生優質的廉價勞動力。一旦沒有優質的廉價勞動力,將會導致國際資本不會在緬甸進行投資。
Ⅲ 緬甸窮么
緬甸比較窮。
數據顯示,2019年前5個月,中國一共有26萬遊客到緬甸遊玩。對於中國人來說,緬甸的第一印象就是貧困。但在80多年前,緬甸在亞洲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富裕國家。最大的悲劇不是緬甸從富裕倒退到貧困,而是這一切幾乎是緬甸人自己一手造成的。
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緬甸的人均GDP就已經很高了,達到了七百多美元,當時在世界也是算很高的了,甚至已經接近現在的水平了!
緬甸的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可耕地面積約1800萬公頃,尚有400多萬公頃的空閑地待開發,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四成左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
緬甸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2016財年緬甸出口大米150萬噸,農產品出口總額為25億美元。2017/2018財年前十個月(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緬甸出口大米282萬噸,出口額達8.76億美元。緬甸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緬森林覆蓋率為45%。
緬甸是宗教意識很濃的國家。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紗、手持黑傘的僧侶,全國僧侶有10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萬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
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已縮短為7天。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出家手續十分簡便。因此,在緬甸有出家容易,還俗也容易的說法。
Ⅳ 緬甸的GDP有多大
緬甸2011-2012財年GDP總量為42.9萬億緬幣,人均877美元根據緬甸星光報2012年3月20日公布的官方數據,緬甸2011-2012財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GDP總量為42.9萬億緬幣,按緬甸央行4月公布的浮動匯率(1美元約等於810緬幣)及緬甸人口(6038萬)計算,人均GDP達877美元。而其官方匯率(2011年4月-2011年12月)則為1美元摺合5.3608緬元計算,以此計算的話,緬甸GDP約為8萬億美元。
Ⅳ 寮國 越南 朝鮮 柬埔寨 緬甸 這幾個國家哪個最窮經濟最不發達
寮國111億美元
柬埔寨152億美元
朝鮮378億美元
緬甸519億美元
越南1713億美元
很多人喜歡把朝鮮想像得餓殍遍野,真實無聊透頂。
全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工農產值跟別國的GDP經濟總量相比,能排在90多位。人均也是排在140多位。中國的人均gdp也就排在90位前後。
注意:工農產值和經濟總量不一樣,他不包括第三產業。例如中國的銀行、商業等第三產業佔GDP的47%,美國則超過70%。而朝鮮是不計算這些產業的。如果按照這樣的計算方式,朝鮮的排名還能更靠前。
朝鮮雖然工人只能每月300人民幣左右,但是他的生活物資卻便宜得嚇人。10元人民幣可以吃一大桌子的生猛海鮮。
很多人說朝鮮貧窮的理由是朝鮮糧食比較緊張。要知道朝鮮面積小,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就是全國性的,所以朝鮮的糧食戰略儲備很脆弱,90年代三年絕收,耗盡了朝鮮的糧食儲備,所以朝鮮實施了幾年供給制度,但這不代表貧窮,只能說明國際制裁太狠。誰都不肯賣給他糧食,中國的援助往往也是附帶政治條件的。
舉個例子,伊拉克經歷了8年的兩伊戰爭之後,依然比美國要富裕,但是,因為90年入侵科威特而遭到全世界制裁,糧食供應馬上就變得非常艱難,陷入了飢餓威脅。可是當時伊拉克的錢卻可以買下全世界的糧食,這能代表伊拉克很窮嗎?
還有人看到朝鮮的汽車燒木炭,那也是因為能源制裁的結果,連中國都不肯賣給他石油,他不燒木炭燒什麼。
有機會到朝鮮走一走,3000元上下就能7日游,實在拿不出那點錢,可以在鴨綠江邊看看新義州,這個國家不富裕,但遠遠不是最貧困的國家。
Ⅵ 哪位兄弟姐妹可以詳細的給我介紹一下緬甸的經濟與現狀
-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
-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 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據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可見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或倒退。
- 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全球95%的翡翠、樹化玉產自緬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貿易。私營經濟佔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5%。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2001/2002—2005/2006年,GDP年均增長12.8%,經濟總量增加1.83倍。2010年GDP總額為383億美元,人均GDP約648美元。外債累計67億美元,外匯儲備約40.41億美元(2008/2009財年)。
Ⅶ 緬甸人均收入多少
緬甸《7日新聞周刊》內比都3月31日報道:
緬甸總理登盛在內比都舉行的緬甸工商企業家協會第18屆全體會員大會上說:「在2008-09財政年度,緬甸人均收入預計可達到498000緬元。就此計算,2008-09財年緬甸人均收入比上財年增加47000緬元。
Ⅷ 緬甸現在什麼經濟狀況
在有史以來的首次全國性研究中,緬甸政府發現該國37%的人口處於失業狀態,平均26%的人生活在貧困中。緬甸經濟的當前狀況也對緬甸人民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經濟困難導致婚姻和家庭建設的極度延遲。緬甸的平均結婚年齡是男性為27.5歲,女性為26.4歲,該地區幾乎無人能及,除了新加坡發達國家。
1936年,緬甸的經濟總量超過120億美元,人均GDP大約776美元,然而當時亞洲唯一的強國日本,經濟總量也不過60億美元。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經濟強過。
1948年成立議會制政府後,總理努努(U Nu)開始實行國有化政策。他試圖通過採用中央計劃使緬甸成為福利國家措施。政府還試圖實施一個周密考慮的八年計劃。但是到了1950年代,大米出口增長了三分之二,礦物出口增長了96%以上。由私營部門實施了建立輕型消費行業的計劃。
但在1962年緬甸政變,此後內戰不斷,隨後的經濟計劃,所謂的緬甸式社會主義,計劃國有化所有的行業,隨著農業的除外。實際上是對民間經濟的剝奪,擁有的權力的人就擁有更多的財富,沒有權力的普通人食不果腹,災難性的計劃使緬甸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緬甸於1987年被聯合國接納為最不發達國家地位。
到目前為止,在緬甸還有很多日收入20元人民幣左右的工人,很多居民都是住在茅草屋裡。而且整個國家都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基礎設施,就連路都是泥路。
Ⅸ 緬甸人均收入一個月
平均一個月為112美元(16萬緬幣)。
緬甸,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根據法文和英文考古資料,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公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漢書》稱諶離。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u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且建立蒲甘城(Pagan)。
Ⅹ 曾繁榮程度超日本,70年過去卻遠遠被甩開,緬甸國家經濟為何倒退如此之快
亞洲有很多國家在二戰結束發展都很快,但是也有一些國家一直呈倒退趨勢,緬甸就是典型的例子。緬甸從亞洲最富裕到亞洲最窮困,僅僅用了70年時間。很多人可能要問了,為何緬甸倒退這么快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個國家的繁榮程度決定了國民的幸福程度,緬甸現在應大力發展經濟,如果持續倒退,那麼必然有一天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成為歷史的遺落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