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叔該緬甸語什麼意思
⑴ 緬甸人的生活習慣、風俗
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服飾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拓展資料
緬甸人: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總人口5141.9萬(2014年),主要民族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民族: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其中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宗教:
緬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約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約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靈論。
緬甸的佛教主要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但是緬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們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經文,尤其是《吉祥經》,是緬甸人民的生活哲學,深深地印入人們的心靈中。緬甸人日常生活中經常參神拜 佛,信眾一路赤腳走去,不能穿鞋或襪子。不能對寺廟、佛像、和尚有任何輕率舉動,不能穿過短、過透的衣服。在緬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須入寺廟當一段時間 的和尚,過靜修生活後才能還俗結婚。緬甸人對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來化緣,他們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財物送給和尚。緬甸人虔心向佛,民風淳樸、 和善,社會犯罪率比較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人
⑵ 日常緬甸用語的中文發音
你好
名格拉巴
你好瑪?
內剛的腦
好,謝謝。你呢?
剛八得,姐蘇定八代,可米亞高
我也很好,謝謝你。
尊諾來內港八代,可米亞夠姐蘇定八代
你早!
名格拉西多奶奶肯八可米亞
早上好!
剛多奶奶肯八
早安!
名格拉西多奶奶肯八
午安!
名格拉西多內來肯八
晚上好!
名格拉西多nia肯八
晚安
名格拉西多nia八
誰?
百獨來
什麼?
八來
我
尊諾
你
可米亞
他
杜
我們
尊諾豆
你們
可米亞豆
他們
杜豆
請
姐蘇必有越
請坐
姐蘇必有越 台八可米亞
請進
姐蘇必有越 問啦八可米亞
歡迎
久搜八代
歡迎你們
可米亞豆 夠 久搜八代
不用謝
姐蘇定嘶啞 木摟八不
不客氣
阿木拿巴奶
請抽煙
色磊倒八
這是我應該做的事
大尊諾 摟丁代惡摟八
請喝茶
姐蘇必有越 樂排衣倒八
請喝水
姐蘇必有越 衣倒八
請喝涼開水
姐蘇必有越 陰nue倒八
請喝咖啡
姐蘇必有越 高飛倒八
請喝牛奶
姐蘇必有越 nua怒倒八
請吃湯面
姐蘇必有越 靠摔比有撒吧
請吃油麵
姐蘇必有越 誰結靠摔撒吧
我喜歡吃麥片加牛奶雞蛋
尊諾 鬼尬毛 nua怒 結烏 俄要夠宅的
木瓜汁對身體很好。
丁寶地漂業 哈傑馬耶 阿ai剛的
你要喝什麼飲料
可米亞 八漂衣倒木來
你要喝什麼果汁
可米亞 八第第漂衣倒木來
木瓜滋味又香又甜
丁寶地 阿亞打 母A來 母A代 求來 求代
希望你以後常常來玩
腦來啊滅拉來磊沒摟苗林八代
他常常遲到
杜阿滅腦家代
他是我常說的光遠
杜哈尊諾 克娜克娜 表內代光遠皮代
兒子像爸爸
噠尬阿賠乃獨代
女兒不像媽媽
的米尬阿美乃木獨不
他有點像你叔叔
杜哈可米亞業吳雷奶奶獨第
兄弟倆長得很像
你啊購呢要嘚獨的白
像是有人在敲門
的耶要要的尬靠內的路白
像要下雨了
某yua到麥乃獨代
像你這樣嫌臟的人快躲開
可米亞路你白馬叫的路啊緬牌吧
他請我吃飯
杜尊諾夠特敏灑賠代
我請他看電影
尊諾杜夠有心bia代
她病了你快去請醫生吧
獨pia內代可米亞死牙文a靠吧
請快點說
緬緬表吧
你相信我瑪?
可米亞尊諾夠永的拉
我不相信他
尊諾杜夠木永不
你應該相信婆婆
可米亞婆婆夠永丁代
我哪裡不相信他
尊諾杜夠白尬內木永亞馬來
他不相信你瑪?
杜可米亞夠木永不拉
不要相信他
杜夠木永乃
他是我最相信的朋友
杜哈尊諾阿永記松艾青白
為什麼不講
八皮路木表達來
為什麼不說話
八皮路死尬木表達來
為什麼不休息
八皮路木拿達來
怎麼不肯原諒他?
八皮路杜夠昆木摟奶達來
怎麼還不洗臉
八皮路緬娜木地嘚達來
怎麼不漱口
八皮路不摟木金達來
為什麼不刷牙
八皮路(多阿)木代達來
怎麼還不回來
八皮路木邊拉嘚達來
為什麼不知道
八皮路木嘚達來
⑶ "知道緬甸為什麼叫緬甸嗎
緬甸國名的來歷:
緬甸因與中國相距遙遠,道路阻隔,故稱之為緬,即遙遠之意;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合稱緬甸,即遙遠的谷地。英文名Burma,來自得楞語的Brahma,其詞源與婆羅門或梵文有關。
緬甸人自稱巴瑪(Bama),梵文作Myamma,意思均為強者,據說這是緬人對自己民族的贊頌。也有人認為Brahma一名是早期到這里的移民給當地居民起的名稱,也是強人的意思。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
(3)波叔該緬甸語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緬甸在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唐時白蘭羌與吐蕃交戰失敗後,不願臣服吐蕃,大部分南徙入緬,擊服原住的孟人、驃人(Phyu)與撣人,先佔北部,逐漸發展為緬甸的主體民族。
同時,緬甸2010年結束了軍政府統治,進行民主改革。根據2008年憲法,緬甸是一個總統制的聯邦制國家,將實行多黨民主制度。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
⑷ 緬甸語中吳是什麼意思
放在人名前面,表示敬稱,有叔叔的意思!緬語叔叔叫吳磊,其實准確發音應該是喔
⑸ 什麼是胞波之誼
「胞波」是兄弟同胞的意思,由緬語音譯而來,原義為同胞,是對中國人的親切稱呼。
傳說很久以前,太陽神的後裔與龍公主相愛,之後龍公主生下了三個蛋,有一個被緬甸驃族老人打水時取回,孵化出一個男孩,後來男孩成為緬甸古蒲甘王朝的始祖。於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國皇後之子即其外甥為「烏底巴」,「烏底巴」含有「同胞所生」之意。
出處
《漢書·東方朔傳》:「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顏師古注引 蘇林 曰:「胞音胞胎之胞也,言親兄弟。」
宋王安石《夜夢與和甫別覺而有作因寄純甫》詩:「同胞苦零落,會合尚棲遲。」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姜氏夫人見共叔無權,心中怏怏,乃謂庄公曰:『汝承父位,享地數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爾,於心何忍?』」
清李漁《風箏誤·賀歲》:「就是世兄與小侄呵,一樣的壎箎奏雅,與同胞何異。」
巴金《家》三一:「覺民是他的同胞兄弟,他也愛 覺民 。」
蘇曼殊《慘世界》第十二回:「取來富戶的財產,當分給……窮苦的同胞。」
田漢《砍不倒的阿里山》詩:「隔著滔滔的海波,我們聽見台灣同胞在吶喊。」
⑹ 既然緬甸沒有姓氏,對於緬甸人應該如何稱呼呢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吳昂基」(U
Aung
Gyi)。此外,還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欽」(Thakin,意為主人)、「波」(Bo,意為軍官)、「耶波」(YeBo,意為同志)、「塞耶」(SaYar,意為教師和醫生)的。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Ma),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Daw,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稱「瑪丹敏」(Ma
Tan
Min)。有統計,緬甸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甸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
⑺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2、服飾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3、稱呼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
(7)波叔該緬甸語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緬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緬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信徒約佔全緬87%的人口。基督教約在16世紀初傳入緬甸,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⑻ 如何稱呼緬甸人
緬甸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的。通常在名字前冠上一個稱號,以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階的區別。
一般青年男性自稱「貌」(以表示謙虛),對晚輩也稱「貌」(意思是弟弟,以表示友善,熱情)。
對陌生青年稱「郭」(意思為小夥子,以表示熱情,友好);對與自己平輩的人也稱「郭」(意思是哥哥)。
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稱 「吳」(意思是叔叔或伯伯,以對他表示尊重)。
對於婦女,無論結婚與否,或自稱時都稱「瑪」(意思是姐妹);在緬甸農村叫幼小的小姑娘時稱其「密」,相當於「乖」。
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不論已婚或未婚, 都稱「杜」(姑、姨、嬸的意思),而且緬甸婦女在結婚後,仍然保持自己原來的名字,不改為夫。
許多愛國者,凡是參加德欽黨的人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德欽」(以表示自己不做奴隸,要做自己國家的主人)。獨立後,也有一些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耶波」(意思是同志)。
在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如「波」意為「軍官」。如果一個人自稱「波」,那麼,這個人就是曾經當過軍官,或者現在正在軍隊任職;「塞耶」,意為「老師」。
緬甸孟族男子一般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孟」的稱號,以表示自己是孟族人;在撣族土司的名字前,要加上「蘇巴」;「蘇」既可用於撣族土司,也可加在一般男子的名字前;在克倫族男子的名字前也加「蘇」或者「曼」;而克倫族女子的名字前都加「諾」;在過去,克欽族土司的名字前要加「杜瓦」。
(8)波叔該緬甸語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下述三種。
其一,合十禮。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對象行合十禮。在緬甸,關於行合十禮,有兩點需要強調:一是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二是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
其二,鞠躬禮。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其三,跪拜禮。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
⑼ 既然緬甸沒有姓氏,對於緬甸人應該如何稱呼呢
緬甸人很重視在名上區分性別、長幼、尊卑。因此,他們在每個人的名前面都加一個前綴稱呼。
這個「前綴」一般表示自謙或尊敬,且隨著年齡增長或社會地位改變而改變。
一般來說,男人名前加「貌」、「郭」、「吳」字等,女人名前加「瑪」、「杜」字等。
男性對少年或幼輩稱「貌」(意思是弟弟、小弟),對青年或平輩稱「郭」(意思是小夥子、兄長),對長輩或上級稱「吳」(意思是大叔、先生)。
年輕的女性無論婚否,或自稱時,一般在名前加「瑪」字(意即少女),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則名前加「杜」字(意即夫人、太太),以示尊敬。
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是軍官的,前面加「波」字;是老師的前面加「塞耶」;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名前加「德欽」二字,表示「主人」;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名前加「耶波」,意思是「同志」。
(9)波叔該緬甸語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三種。
1、合十禮
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對象行合十禮。在緬甸,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
2、鞠躬禮
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3、跪拜禮
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
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