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為什麼都會說中國化
⑴ 在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為什麼官話是漢語
其「官語」是中文,但平時說的是佤族語言,因為佤邦多數民眾是中國境內的佤族。而且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是說好的漢語,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漢人。後來彭家聲敗退果敢,如今果敢被緬人接管,況且今天的佤邦政權正是當年緬共的余部。這段歷史原因也造成佤邦高層和多數人是說漢語的。果敢以前果敢是自治地區,自打08年果敢內亂緬軍乘虛而入控制了果敢,緬甸政府為了很好的統治果敢,所以至今果敢慢慢緬化,很多招牌文字更換為緬語,學校也開始教緬語。華人特區有三個,果敢、佤邦、勐拉。其中,果敢和勐拉這兩個特區的大部分人都是漢族人。佤邦則稍微有點不同,雖然由佤族控制。
緬甸政府稱為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自治區,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佤邦和果敢是說漢語,雖然經過一系列的事件,現在被緬族統治,在教育上實行漢、緬雙語教學,但是請讀者放心不會被小小緬族同化的。不是小編盲目自信,隨著中國崛起,使用漢語,使用簡化字。緬甸有13個「邦」,即佤邦,克飲邦,撣邦等。果敢屬於「佤邦」,果敢人原本就是明朝李定國軍隊的後裔,原屬雲南的一塊地方,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交界。
⑵ 緬甸人也說漢語(雲南話和四川話)
有些是遠征軍後代 有些是南明後裔 好多了 現在緬甸北部還有三個漢族的地方政府(以前是割據,現在叫自治),官方語言漢語,軍隊叫解放軍。
⑶ 緬甸旅遊,當地人都會說句中文,為何中國遊客裝作聽不懂呢
他們只會說一句中國話,那就是小費,是要錢的,所以中國人假裝不懂。
⑷ 是那個國家在戰緬甸 為什麼難民營里的緬甸人都會說漢語 還使用人民幣
是緬甸內戰。緬甸戰亂地點和雲南很近,所以會有有文化接近的特點。緬甸的官方語言是緬甸語,只有在緬甸的華人才說的是漢語(有一部分已經不會說漢語了)。如果是緬甸撣邦或者果敢地區的閱兵,他們有很多漢人並且會學會說漢語,特別是果敢地區,那裡基本是漢人,說的是漢語雲南方言,用地是人民幣,手機都是中國移動信號,區號都是雲南的區號,就連官方新聞播報都是漢語。在這兩個地區,漢語漢字隨處可見。
⑸ 緬甸不是中國,為什麼會說中國話,而且長得跟中國人都一樣
首先,緬甸是獨立自主的獨立國家,從歷史上確實有曾經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存在。近現代時期,因為戰亂和商業往來等原因,有很多原有的中國人或移居或停留在中南半島的國家中,其中比較有代表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撤退到中南半島的原國民黨部隊,雖然有部分回到故鄉或撤退到台灣,但也有最後留在當地的人。
至於長相相似,整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各國人民在長相上其實差距不大,同屬於相似人種,只不過因各地區飲食生活環境和宗教文化差異,導致的後天差異而已。
以上。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祝好運。
⑹ 聽說 到上緬甸他們都能聽懂中國話,而且是用人民幣,還可以用資付寶資付
聽說到緬甸他們能聽懂中國話,可以用人民幣還可以用支付寶,其實很多地方都在用了民幣用支付寶,因為中國的遊客比較多,那緬甸的話可能離我們中國很近。來往貿易也比較多一些,緬甸人會一些中國話也很正常。一般他們可能基本的對話是可以的。
⑺ 緬甸人會說中國話嗎
少數人會,緬甸人主要說緬甸語。
緬甸語是緬甸的官方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流域和三角洲地區。使用人口約2800萬,在泰國、孟加拉、美國等也有少量分布。
仰光話是現代緬甸語的標准語。緬甸語既然是緬甸的官方語言,這就說明了緬甸語翻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使用還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7)緬甸人為什麼都會說中國化擴展閱讀
緬甸語是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中的一個重要語言,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數約有2500萬。它是緬甸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通用語。它的書面語從公元1058年鐫刻的緬文「雷德謝碑」算起,已經有九百多年歷史。
緬文是拼音文字,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記載。從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到,緬甸語言在近一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無論是語音、詞彙還是語法,各方面都起了不少變化。其中,輔音韻尾的變化就是一個重要的語音變化現象。
對緬甸語中的輔音韻尾變化作了一些研究,發現緬甸語中輔音韻尾的變化過程及其變化規律與漢語以及中國部分少數民族的語言變化規律極為相似。對緬甸語的歷史演變進行研究,不僅可以找出緬甸語言本身發展的規律,也可以為研究親屬語言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⑻ 緬甸的果敢和佤邦,為何會使用中文作為語言呢
一、果敢人、佤邦人均使用漢語。
果敢人的語言是西南官話(漢語北方方言)和緬語。
佤邦人的語言是西南官話(漢語北方方言)和佤語。居住在果敢的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雜居,其語言、生活、文化,已與漢族相同。
二、兩者之間的聯系:
果敢和佤邦歷史上都是中國領土,現在均屬於緬甸的領土,受緬甸政府的管轄。在果敢當地總人口中有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果敢在明、清兩朝屬於鎮康州之地,楊國華在1840年被清廷冊封領有果敢縣,領原鎮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戶地。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佤邦的總人口約55.8萬,主體民族是佤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軍事力量由佤邦聯合軍組成,主要經濟為農業及礦業開采。
⑼ 緬甸話和中國話一樣嗎
不一樣-但是屬同一語系。
1、緬甸語是緬甸的官方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流域和三角洲地區。使用人口約2800萬,在泰國、孟加拉、美國等也有少量分布。仰光(Yangon)話是現代緬甸語的標准語。緬甸語既然是緬甸的官方語言,這就說明了緬甸語翻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使用還是有一定的比例的。緬甸語由於使用人口眾多,歷史悠久,又有極為豐富的文字記載,在漢藏語系語言中除了漢語、藏語外緬甸語也是一種重要的語言。對研究漢藏語系諸民族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2、1999年,一個生物學家介紹分子人類學家們關於東亞人群起源的最新觀點。在這篇文章中,遺傳學者用DNA證實,東亞人群是距今4萬年左右由非洲遷徙而來,然後從南向北遷徙分化,最後形成東亞大地豐富的的民族。而此前,學界的普遍看法是,東亞現代人是由本土直立人、智人連續進化而來。「同源」、「自南向北」這兩個來自DNA的結論,居然和之前語言學界的那個東亞語言同源的假設一致。隨後不久,一篇從分子人類學角度更加詳細地論述東亞人群起源和遷徙的論文出現了。在這篇文章中,學者們認為,東亞族群的祖先最初達到了東亞南部,在約20000到40000年前開始分化,一支自越南進入中國,並沿海岸線向北,成為百越和東夷的先祖,其中一個亞群在北部灣一帶就轉而南下,最終成為南島語族的先祖。而另一支則自雲南穿過四川一直到達黃河中上游盆地,成為漢藏羌的祖先。其中一個亞群在約8000-6000年左右向東向南擴展,最終成為華夏族群的先祖。而另外的一些亞群則調頭向西南發展,最終成為藏緬語族的祖先。盡管這個來自基因的遷徙路線也僅僅是一個草圖,但那些在語言學界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似乎都能得到合理解釋了。那麼漢語呢?那支從古漢藏羌分化而出,沿黃河流域而下的亞群所講的語言就是上古的漢語嗎?顯然沒那麼簡單。還記得有一支沿南中國沿海一直上行達到山東的族群嗎,他們成為東夷部落的先祖,而東夷部落的一部分沿黃河流域上行。最終,兩個族群在中原地區遭遇,在這其間,甚至還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從南方北上而來的部分苗瑤族群,以及從北方南下而來的部分阿爾泰語系的族群,他們征戰並相互融合,無論是族群還是語言。語言學者李葆嘉是這樣描述這個復雜的過程的,「原始的華夏漢語就是一種伴隨著多種文化撞擊整合為強大中原文明的歷史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多元性,層疊性混合語言。」而這就是為什麼語言學家們在漢語中,既能與藏緬,又能與苗瑤、侗台、甚至與南島、阿爾泰都找到親緣關系的原因。
所以說緬甸語和漢語可能是同源,但很早就各自分化發展了。
⑽ 緬甸人能說漢語嗎
很多緬甸人都在開始學中文的,因為緬甸和中國是交際的國家,而且緬甸那邊也有很多的中國人在做貿易,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會將中文的,而且現在中國附近的一些國家特別是東南亞這些國家學習漢語的熱情也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