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緬甸被稱為什麼
A. 中國人一般稱緬甸商人叫總還是老師
緬甸人很重視在名上區分性別、長幼、尊卑。因此,他們在每個人的名前面都加一個前綴稱呼。這個「前綴」一般表示自謙或尊敬,且隨著年齡增長或社會地位改變而改變。一般來說,男人名前加「貌」、「郭」、「吳」字等,女人名前加「瑪」、「杜」字等。男性對少年或幼輩稱「貌」(意思是弟弟、小弟),對青年或平輩稱「郭」(意思是小夥子、兄長),對長輩或上級稱「吳」(意思是大叔、先生)。年輕的女性無論婚否,或自稱時,一般在名前加「瑪」字(意即少女),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則名前加「杜」字(意即夫人、太太),以示尊敬。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是軍官的,前面加「波」字;是老師的前面加「塞耶」;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名前加「德欽」二字,表示「主人」;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名前加「耶波」,意思是「同志」。
B. 我是緬甸華人到中國人稱緬甸人在緬甸人稱中國人可中國我們一值稱祖國不叫華人有沒有更親的叫法
外國的華人,一般不都叫華僑?
C. 緬甸國內有個少數民族就是我們中國的漢族,他們的民族名字叫什麼
果敢又名麻栗壩。關於「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稱叫「 Kokang」 ,來源於科干山的音譯;「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的九,「敢」是戶口,意思是這個地區由九戶人家組成。
D. 緬甸華人是中國人嗎
緬甸華人是自己或祖輩是中國人,入了緬甸國籍就成了緬甸華人了。
E. 緬甸為何稱呼中國人為中國德祐,而不直接稱呼為中國人
德祐是緬甸語的發音,翻譯成漢語,意思就是「相同的樣子」,因為他們覺得中國人和他們相同的樣子。
F. 緬甸語對中國叫「得佑」,「得佑」在緬語中的本意是什麼
緬甸稱呼中國人為「德由」(Tayok)
這個詞最早是元代開始使用的,1285年《信第達巴茂克碑銘》稱元世祖忽必烈為「德由皇帝」。
蒲甘王朝(公元849-1287或1297)末代國王被稱之為「德由披敏」(因為害怕中國人而逃跑的國王)
這個詞的來源有不同說法:
1、英緬殖民地專員、首部現代標准緬甸史書作者亞瑟·潘爾(Arthur Phayre)認為「德由」來自中文「突厥」, 13世紀入侵緬甸的蒙古軍隊中有大量的突厥戰士。 (《緬甸史》,1883年出版)。
2、法國漢學家伯希和(1878-1945)認為「德由」一詞形成於南詔、大理國時期。(伯希和的說法是根據他對蒲甘王朝江喜陀國王時期《勒道佛塔碑銘》的研究。)
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吳玉穎(Goh Geok Yian)認為 「德由」一詞來自「大月氏」或者「唐兀惕(西夏人)」 :(2010年2月《東南亞研究雜志》)
由於緬甸本身古代史料缺乏,所以現在他們自己也搞不清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G. 中國和緬甸之間的友誼為什麼被稱為「胞波情誼」
「胞波」是兄弟同胞的意思。由緬語音譯而來,原義為同胞。是對中國人的親切稱呼。 所以象徵緬甸和中國是兄弟一樣的親切。1956年,由周恩來總理與緬甸吳巴瑞總理親手締造了中緬兩國兄弟般的友誼。現在的胞波節更成了兩國人民共同的歡樂盛典。
「胞波」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的:當年中國被蘇聯和美國孤立。在外交上尋求突破,就跟非洲的許多小國建立好關系,當時緬甸在國際亞洲還算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是緬甸人。加上緬甸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周總理在外交戰略上極力拉攏緬甸,而建立良好的關系,緬甸人親切的稱中國為胞波。中國與緬甸劃分國界的時候,周總理將一些中國的土地都劃分給了緬甸,為的就是打好關系。
H. 據說中國古代被緬甸稱為波胞,請問您知道詳細一點的事情嗎謝謝!
是胞波吧……
胞波——[compatriots;relatives] 親戚,緬甸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親切稱呼。由緬語音譯而來,原義為同胞。是對中國人的親切稱呼。
胞波在緬甸語里的意思是兄弟,1956年,由周恩來總理與緬甸吳巴瑞總理親手締造了中緬兩國兄弟般的友誼。現在的胞波節更成了兩國人民共同的歡樂盛典。
中國與緬甸山水相連,胞波情誼源遠流長。在緬甸聯邦67.658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緬之間就有著長達2185公里的邊界線。緬甸著名史書《琉璃宮史》中記載了一個美麗的傳說,緬甸人民一向把中國人民當作自己的「瑞苗胞波」,意即「同胞兄弟」。緬甸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現有人口約5900萬(2010年),民族有135個。
http://ke..com/view/37283.htm
I. 在中國古代稱什麼緬甸為什麼
緬甸稱為洪沙瓦底。
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9)中國人在緬甸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
公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漢書》稱諶離。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且建立蒲甘城。
蒲甘王朝是由阿奴律陀國王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上座部佛教為國教。阿諾耶塔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
J. 緬甸人為什麼稱中國人為「親戚」和「兄弟」
緬甸以前也在中國版圖內,緬甸 朝鮮 韓國 越南 泰國 印度等等很多國家都被成吉思汗打下來過,在加上中國到緬甸的華人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