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八莫屬於哪個地方武裝

緬甸八莫屬於哪個地方武裝

發布時間: 2022-12-20 13:32:41

『壹』 明緬戰爭的簡介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沐英出擊雲南擊敗蒙古殘余勢力後,沐英被封作黔國公世鎮雲南。同時明廷在雲南外圍以西以南設有六個宣慰司,即孟養宣慰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脈以東地區,治所在今緬甸孟養)、木邦宣慰司(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治所在今緬甸興威)、緬甸宣慰司(即緬甸阿瓦王朝,曾臣屬於明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養以南,今緬甸曼德勒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區)、八百宣慰司(其地在今緬甸撣邦東部和泰國清邁地區)、車里宣慰司(轄境相當於今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寮國宣慰司(其地在今寮國境內)。
到了明神宗萬曆時,緬甸的東吁王朝強盛起來,四處征戰擴張,兼並了今緬甸大部分地區。萬曆九年(1581年),緬王莽應龍死去,其子莽應里繼承王位,他繼承王位後,繼續使用武力向北擴張。萬曆十一年(1583)正月,緬軍攻陷施甸(今雲南施甸),進攻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廷迅速派劉綎和鄧子龍率領明軍進行抵抗,明軍在當地土司武裝的配合下,在姚關以南的攀枝花大破緬軍,取得攀枝花大捷。明軍乘勝追擊,鄧子龍率領軍隊軍隊收復了灣甸、耿馬。而劉綴率領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隴川,俘虜緬甸丞相岳鳳。岳鳳投降後,緬甸軍隊一觸即潰,明軍一路收復了蠻莫、孟養和孟璉,孟密土司也宣布內附,阿瓦緬甸守將莽灼也投降了明廷。
萬曆十二年(1584年)五月,緬甸軍隊再次入侵,攻佔孟密,包圍五章。明軍把總高國春又率軍擊敗了緬甸的入侵。自此緬甸東吁王朝的勢力被趕出木邦、孟養、蠻莫等土司地區,叛國投緬的大漢奸岳鳳被押送京師處死,邊境地區的土司紛紛重新歸順明朝。

『貳』 緬甸和中國的交界是什麼地方啊靠近中國的緬甸人會說中國話不

緬甸和中國的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德宏州、怒江州交界,國境線長2200公里。
邊境地區的緬甸人很多都會說中文,緬北果敢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的。

出國注意事項:
一、行李托運,先從准備托運的行李箱開始。紙箱子最好。就是以前電腦之類的好的包裝箱。把東西裝好後,用膠帶封好,甚至可以用膠帶全部纏滿,這樣的箱子不用擔心液體,也不用擔心被摔(飛機托運裝卸時很容易把行李箱摔壞的,第一次出國時沒經驗,所以行李箱全部殘廢,是有賠償的規定,但是實際執行困難,自找麻煩),也不用擔心重量。多年出關經驗的人都這樣用。你要隨身帶上膠帶,萬一需要可以補幾下。托運的物品不要帶違禁品和值得懷疑的物品,免得被拆箱檢查。可以帶一個質量好的折疊小車,上下飛機紙箱子往小車上一放,很方便拉走。當然小車要帶上飛機,記得小車要放在座位下面,不要放在行李箱里。
二、托運的具體物品,也要清理,首先一定不要帶違禁物品,其次盡量不要帶液體和易碎的玻璃製品。看看自己的機票是多少公斤的,列個清單,再把不必要的勾掉。特別應該保留的項目是證件和錢,其次是禮品。之後是葯品,然後是其他生活必需品:
1、生活用品,吃穿用,葯品。看你家庭條件,如果經濟不是很寬裕,就把生活必需品盡量多帶點。如果經濟狀況很好的話,就都到當地買就行了,美國什麼也都能買到的。只要把第一周必需品帶上,免得第一周人生地不熟,一時措手不及就行了。你就把每天你要用的東西理一遍就知道了。女生用品也要記得帶好。
2、讀書用品。比如工具書,電子設備,國內帶過去的設備相配的電源線。
3、證件錢。比如你要帶上不同尺寸的照片。各種證件,影印件。錢的話,有卡,有美金。
4、禮品。給周邊朋友的,答謝別人的。選擇有中國特色的。
三、把貴重的和重的小的東西隨身帶上飛機(當然不能是不讓帶上飛機的物品),這樣可以增加總的可帶物品的重量。托運的物品,包裝整齊貼上明顯的標識,免得拿錯。托運的物品里如果有易碎物品的話,要請托運人員貼一個易碎物品的標識(免費,如果最後還是碎了,機場不負責,但是貼了,機場會注意輕拿輕放的),或者貴重的易碎物品請機場專門的包裝包一下,但是要花錢。
四、坐飛機。
1、主要是填好出關的問答卡片。都是很簡單的內容:「一般是英文,要填姓名、護照號、航班號、出行做什麼、待多久、到達後的居住地、是否有禁止攜帶的物品、要申報物品、是否患有疾病等等,填完之後自己留著交給海關 」。
2、很多航班也會給你准備中文版的,你可以跟空姐問問試試。不會填的時候一定跟周圍的人問問,跟空姐問問,都會幫你解決的。記得上飛機帶只筆。千萬不能不懂裝懂,我一個朋友就出了笑話,他把那些問是否帶了違禁品的欄目,都在是的那欄填了對號。上飛機前把自己的那些要填寫的項目寫一張紙條放在外衣口袋裡,免得填的時候手忙腳亂,一會找護照,一會找電話,一會又找地址的。
3、另外,一般是兩張單子,下飛機後過關的時候會有人收的。回中國的話,有些國家回來的中國人不用填單子了。

『叄』 緬北這個地方歷史上被漢族政權統治多久

[歷史]緬北的明朝遺民――果敢族
緬北的明朝遺民――果敢族果敢族是明朝遺民,根本是漢族;而在緬甸共產黨中真正的緬甸人很少,主要是少數民族佤族人(大約百分之七、八十),這也是強迫小數民族遷徙原因之一,至於如何搪塞西方國家指責」強迫小數民族遷徙」的罪行呢?恐怕禁毒便是一個絕佳的借口,反正指責緬甸種植罌粟的也是西方國家。
緬甸和中國現今雖保持著友好,但蹤觀中、緬近代的邊界糾紛及現今進行中的強制撣邦內漢、佤、傣族大遷徙,和美國的對華圍堵策略,我們不能不為緬甸在不久將來投向美國而作好准備。緬甸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投入美國懷抱的走向,是不會隨著中國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作好進兵緬甸討回1960年10月中緬兩國政府簽定邊界條約和1941年國民政府與英國簽定的《中英滇緬南段界務換文》所失去的南坎,即盂卯三角地(面積約二二○平方公里,八十五平方英里)、江心坡及江心坡以西與印度阿薩姆省接壤的中國藩屬的孟養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等地區,上述這兩片土地相加比台灣還大一倍。此外還要在東撣邦建立一個包括大比數漢族在內的撣邦共和國(撣蘭共和國)Republic of Shanland政府以對抗即將到來的親美翁山蘇姬政府,這會對中國起著重大的戰略作用。
果敢縣(又名麻栗壩)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和緬甸東北部的交界處,與雲南的龍陵、鎮康、孟定接界,全境面積約五千一百平方公里。原來在緬甸北金三角的撣邦果敢特區,主體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他們絕大部分實際上是中國漢人,如今這些漢人在金三角被稱做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國,是中國的漢族。因此在整個北金三角地區,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漢文化的脈絡始終未被阻斷。此果敢縣是位在撣邦即金三角境內,處於薩爾溫江以東並和雲南省耿馬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那裡的封建領主制是一種特殊形態。土司姓楊,既不臣服於清朝皇帝,也不受制於英國殖民政府,依靠薩爾溫江這一天險傲然獨立,卻也自我封閉了幾百年。1968年以前,那裡地方政權機構的官職,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職來命名,如守備、千總、把總之類。老百姓的服裝仍然是明朝時的漢裝,信奉的是文聖孔子和武聖關公,由於他們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後人,故一定保留了相當明朝官話。這在世界史上是一個特例。因為緬甸政府正在進行
民族強迫大遷徙,最近又移民一批果敢漢人約1,700人從撣邦北部強迫遷徙到撣邦南部泰緬交界的地區。除了從明代的漢族遺民即果敢族,東撣邦地區有著很多其巷他來源的漢族人口,如國民黨的孤軍和眷屬、文革時逃往緬甸的知青和改革開放後大批移居金三角中緬邊界緬甸一側的漢人,在金三角漢人總數應該不下一百多萬。它是「中原文化」崩潰裂變後,在邊陲異域的一種扭曲的延續。公元1659年,清兵的鐵蹄如疾風一般叩響了明王朝的殘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國公沐天波(開國元勛沐英的後代)及其部下的簇擁下,逃進了滇緬邊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緬王,忽聞中華上國的天子駕臨,受寵若驚,即派儀仗隊來接,旋踵便覺不妥,就「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落草的鳳凰不如雞,這群中原皇孫與卿相不得不一夕數驚地潛伏於斯,幸有來自緬京的米糧接濟,不至於采野薇而食。次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繼位。他沒那幺胡塗,深知國邦里養著一群禍胎,早晚會殃及池魚,便派精兵夜襲,一舉將幾十名臣亂刀砍死,永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王吳三桂的大軍已飲馬怒江。緬王即獻出永曆帝,後那位亡國之君在昆明五華山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於緬桂樹下,中國的又一輪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號。然而,在緬甸境內,事情並沒有了結。當時,前後腳追隨永曆帝逃入緬甸的南明軍民有萬余之多。明滅後他們繼續逃亡,藏匿於緬北的熱帶叢林之中,其中有一楊姓武?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入滇時的帳前驍將,此後多少代鎮守滇邊,對西南的民情
地理瞭若指掌。在緬北竣酷的環境中,楊氏終能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與當地土著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客籍」,漸漸退入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的社團從此崛起於緬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緬甸王正式承認了楊家的實際地位,封為果敢(地名)土司王,自此,統治緬北一個多世紀的土司王朝,無論英國人、日本人都未能撼動其百年基業。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吳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果敢曾滋養、誕生一代毒梟「羅星漢」,此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縱橫金三角,與毒品大王坤沙爭霸,面對全世界各地媒體侃侃而談「鴉片」和「海洛因」。如今,果敢方面的毒品生產、加工、製作、販賣,在整個金三角地區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佔多大的比例,沒有科學的統計和明確的說法。果敢縣地圖上只如星點一般,很不引人注目。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在她百年來的歷史上曾經歷過千辛萬苦,千難萬險;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有無數可敬可愛的英雄!緬共治理果敢的二十年中,大體和土司時代相仿。治安良好,夜不閉戶。百姓照舊種大煙,生活安定,尤其是不聞槍炮之聲,百姓心情也就隨生活之安定而舒暢了。1969年3月,滾弄交通公路受緬共阻斷,補給困難,緬政府決定放棄果敢,撤守滾弄。當時協助政府軍的地方自衛隊為不留兵源和財產給緬共,竟強迫果敢人民搬遷,限三天
內全搬家,否則以「投敵」治罪。時為農歷3月,正值鴉片收獲旺季,命令即下,誰敢不從,只好忍痛盡棄,遵命搬遷,扶老攜幼,徒步向滾弄前進。自大水塘街起,至西山區各寨、新街、下壩區等地,都屬搬遷之列。其間燒毀新街及大旺地,總計到達滾弄的百姓共三千餘戶,暴曬於江邊廣場達一月之久。以後,大部分遷到臘戌、南閘拉一帶定居,少部分 因無力謀生而遷徙不定.這里要提及的是果敢大搬家,負責防守大水塘街的一名自衛隊指揮官已接到放火的命令,他一念之仁,沒有縱火,只叫百姓趕快同自衛隊一道撤退,才保住這條街及許多寨子免遭損毀。1969年,政府軍放棄果敢,隨行強迫搬遷者達
五千多家,是果敢有史以來空前大遷徙。4月以後,果敢分為兩個制度不同的地區,政府軍守住滾弄附近一部分;南帕河以上由緬共統治的果敢縣也逐漸強大。1970年11月,緬共以果敢為基地,出動野戰主力三千八百六十人大舉進攻滾弄,企圖瓦解怒江東岸的政府軍。相持四十二天,政府軍由仰光運來一零五口徑重炮,使用飛機空投炸彈,人民軍傷亡慘重才撤退。在土司時代凡滿十六歲至四十歲的男丁,一律服三年一換的兵役。在役士兵,家中免去一切賦稅和搖役,如有要事還可由自己兄弟暫時替換,家屬在村寨中受尊敬,甚至連頭人也會禮讓三分,服役期滿回家,上述優待隨之取消,照舊為民。可是既然當了三年士兵,所見所聞自然要比別人開通一些,一般說來,只要能循規蹈矩,不作威作福,大家會對其禮遇和尊敬的。徵兵制的好處是:人民對當兵無所恐懼,三年一滿就可以回家,而且明說當兵,實際上沒有打仗機會,根本無危險可言。既然受過軍訓,至少學到點軍事常識,軍人氣息總比老百姓強些,一旦有事,立可應付。土司行此策,旨在全民皆兵。果然,1963年果敢上司抗緬成立總指揮部時,幾天內就徵集兵源三千多名。這些以往老兵,不必怎樣訓練,即可編組成隊,執行戰斗任務。士兵有事請假回家,還可以帶槍回去,期滿歸隊又帶回來,此乃果敢兵役上一大特色。今天,不論在果敢境內哪裡,問起三十歲以上男人,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當過兵。二十年來果
敢籍官兵傷亡數包括緬政府和緬共何止兩千人?!上自六十年代副總指揮楊振業、楊振紀;下至排長、士兵,或戰死於疆場,或爭權內弘致死,或被刺殺。這些人之死,是非功過,留待果敢後人去定論。不過,他們都是耍槍炮而死,不同於老百姓的正常壽。1989年2月28日下午我們跟隨彭家聲副司令員已從賀島秘密來到老街。在果敢籍高級
南明小朝廷只得棄滇都昆明,經保山、騰沖一路敗退進人緬甸。雖然南明的大西軍戰事一再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冒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此人的第十代子孫羅星漢成為後來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梟。 據《明史》記載:朱由榔帶1500餘人由騰越 (騰沖)西逃,進人緬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士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這在歷史上被稱為 「咒水之難」。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十萬之眾飲馬怒江、直抵緬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軍,以免惹火燒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在今稱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徹底結束。 昆明百姓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將永曆帝遇難地蓖子坡改稱為逼死坡。清雲貴總督認為有損大清聲譽,遂於道光年間將逼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勒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民間仍稱之逼死坡。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逼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頭。 南明的殘兵數幹人選到了一個叫麻栗壩的地方,這地方在緬語里的意思是最野蠻的地方,即今緬甸果敢縣,隱姓埋名深居下來。今天果敢地區的漢人系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為主體,其中有一姓楊的武術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人滇時的帳前繞將,此後歷代鎮守滇西南,對西南的民情地理瞭若指掌。楊氏成為當地土司,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與當地土著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來勢洶洶的「客籍」,漸漸退人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社團崛起於緬北高原,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國封建王朝封潔的官僚體系。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國勢強盛,中央帝國西南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納貢稱臣,接受明王朝的節制。在雲南與現今屬緬北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對偏遠之地的「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兩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間,緬人趁中國改朝換代的內亂之機,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了八莫、孟洋等地)。在明朝中葉,它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而現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人莫,明朝設立威遠營,曾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日:「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動卡山)、萬切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動弄山)、巨石關(今丟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 (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 (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作為南明永曆帝副將的羅氏後代,因永曆帝的落敗也隨之沉淪,到了羅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訓,隱瞞其祖上曾是永曆帝寵愛副將的歷史。所以,雖有家譜傳世,但由於族人嚴格守訓,致使其家世愈加鮮為人知。到20世紀初葉,永曆帝身邊羅副將家已傳至第八代,1916年冬,羅家第四個兒子降生,這就是後來在緬北地區赫赫有名的羅四老闆。羅朝興。1934年,年滿18歲的羅朝興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即1935年出生的羅星漢(緬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傑,長女星蕊。羅將軍第十代後裔的羅星漢,日後成為便會三角毒名揚天下的世界頭號大毒梟。 明清時朝,在宣撫目的設置下,又設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轄33個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楊姓大戶,每年替代當時叫大夥頭的陳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職,捐交一年的門賦、煙課,跑來跑去與上頭混熟了,後來木邦宣慰使將這名姓楊的青年任命為果敢土司,陳氏的職務被莫名其妙地頂替了。至晚清光緒初年,麻栗壩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職,首任土司叫楊國正,他的子孫後來一直世襲土司至最後一任。清末,後來英國王室也對緬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變動統統予以冊封追認。現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廟、大水塘兩處,還存有當年清廷與英緬政府封話果敢土司王的兩塊碑。 這一時期還有一部分漢人進入了果敢地區定居,他們主要是古代來往於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馬幫商旅,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而後,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散兵游勇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華人區定居。因此在緬北果敢地區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永曆帝事件後不久,在今臘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設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職,命當地土司 「世守其地」。但忙著應付反清復明和內亂的清廷鞭長莫及,多數時統而不治,緬北成了飛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被劃人英屬緬甸。
果敢南部就是後來因坤沙而聞名於世的菜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栗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至今仍保存著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蘊,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部稱自己是華人。連坤沙都曾對外宣稱過自己祖上第八代,是從中國雲南到萊莫山的漢人,其父娶了當地撣族(與中國傣族、泰國泰族系同一民族)女人為妻,生下了混有漢撣血統的坤沙。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里都存在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沒能完全融合的原因。 當地華族與緬北少數民族各按自己的習俗生活著,在緬北,種植罌粟、生產鴉片已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鴉片經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紀40一50年代,逐步形成了當地少數民族以種植為主,旅緬華族收購、販運為主的格局。華族因此所賺得的錢遠遠超過了當地土著民族。 20世紀初朝楊國正主政時,正值麻栗壩大煙土聲譽鵲起之時。因出產優質鴉片,果敢由此而商業興旺,社會繁榮,人口也大大增加,並誕生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最盛大的煙會,成為緬北當地一年一度最為熱鬧的鴉片集貿盛事。每年到鴉片上市交易的時節,從中國四川、雲南遠道而來的馬幫,印度、泰國來的商賈,雲集果敢老街販運大煙土,交易活動中還有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和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久而久之形成聞車中國西南和金三角的鴉片煙會,時間為十天半月不等。從中國遠道而來的老闆和馬幫,一般是將生產工具、絲織品和器皿等運來果敢貿易,再換成大煙土運回雲南。從泰國、印度來的商人則以販賣日用百貨為主。英國人則以兜售洋貨為主。煙會越辦越紅火,成為果敢僅次於傳統節日的一大盛事。 在煙會上最搶手的商品當然是大煙土。20世紀40年代以前,煙會上最為活躍的主角,是常常手持文明棍的英國人。英國人僱用的馬幫,被當地人稱為趕洋腳,這是當時一件大大有利可圖的事情,馬幫幫忙販運一趟,獲利比平時跑單幫高出2一3倍。土司楊家更加熱衷於煙會。因為每年此時他們的馬幫不僅可以大賺一筆,還更進一步密切了與英國人的關系。作為土司署,每年的煙會是署內最可觀的一筆煙課,成為其最重要的財政來源。當地的煙課,幾乎是果敢上交繳撣邦土司稅賦的惟一來源。 作為果敢政治經濟中心地帶的老街,盡管是一條小街,卻因煙會而贏得多年的輝煌。百年來,整個果敢出產的鴉片幾乎全是以老街為集散地。由緬甸經滾弄運往中國的貨物,也是以老街為中轉站。在20世紀40年代初鑰,整條街商號林立,其中包括雲南最大的永昌祥、復協和、茂恆等大公司設的分號,每天進出騾馬數以千計。 果敢土司楊家與大戶羅家、蘇家因此而暴富起來。羅四老闆羅朝興在婚後將家產的大部分投人到馬幫運輸業之中,他先後添置了200多匹騾馬,成立了一支20餘人的武裝,干起了從臘戍、當陽、東枝等地向泰國清萊、渭賽一帶運送鴉片的買賣,有時也幫人運輸一些土雜干貨之類。 日本戰敗後,英人重返緬甸。為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緬甸國內展開了風起雲涌的獨立斗爭。以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為首的自由同盟,推動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撣族、克倫等少數民族,是英國統治的獲益者。在緬人奮起反英之時,整個撣族居住的撣邦,也由於自身的利益而進行了積極的活動。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局,果敢土司楊振材等人招兵買馬,擴充武裝,以防不測。果敢華人紛紛響應,捐款捐物,擁戴楊振材成立果敢地區自衛隊,許多青壯年果敢人加人自衛隊行列中。二戰中,中國遠征軍(以青年學生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緬北各地依託華族的力量,辦起了各種華文學校和訓練班。在果敢,羅星漢原來就讀的官立小學50年代成為反共軍事學校。羅星漢時年13歲,彭家聲也未滿14歲,教官是國民黨黃埔軍校生老兵。在這個訓練班快結束時,羅、彭等人己經練就了一身本領,走馬槍,游擊作戰,幾乎無所不精。軍事培訓班結業後,所有22名學員均被授予少尉軍銜,羅星漢是最小的一個,當年只有14歲多一點。他和彭家聲均被分到果敢自衛隊中任分隊長、小隊長,開始了在金三角地區的滾打。而彭家聲更是由此開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歷程,最終贏得果敢王的稱譽,成為近代歷史上控制果敢時間最長的人物。後來的坤沙也是在這所學校就學畢業。這里的授業,造就了日後三人化詫金三角的本領。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管轄本地治安與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組成的「紅包頭」,這是一支服裝怪異的警察隊伍,頭裹紅頭布,據說是仿英人僱用印度巡捕的頭飾而來,身上皂白相間的服裝與腰中的彎刀,卻又是清代衙役的裝束。這支兼容了大清與英殖民色彩的搞笑隊伍,由果敢傳統的門賦與煙課等稅捐供養。1942年日本侵佔緬甸後,為抗擊日本侵略軍,果敢的紅包頭改名稱自衛隊。當時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楊文炳,在危難之際堅拒日寇誘惑,毅然在果敢豎起抗日大旗,並在1942年3月赴重慶拜晤當時領導中國抗日的領袖蔣介石,宣稱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絕不當出賣漢民族的敗類,後被授予果敢地區抗日自衛隊少將司令一職。
中國遠征軍迸人緬北及果敢後,將其改編為第20集團軍果敢自衛隊,並配發槍支彈葯,自衛隊因此發展到1000餘人,在與遠征軍配合作戰中,先後與日軍直接對抗上百次,犧牲了150餘人。最輝煌的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區與中國遠征軍聯合對日作戰,打死了日軍一個聯隊1000餘人,果敢自衛隊因此留下了抗日的良好口碑。因為有了這支隊伍,那時的緬北地區始終高懸著英國米字旗和中國的青天白日旗。直到1948年1月緬甸正式獨立,土司王楊文炳參加了緬甸立國的班弄會議,果敢人因其浴血抗戰、保土有功,而獲新生的緬甸政府承認,果敢族被寫進了緬甸國冊,它成為緬甸在緬北人數最少的一個少數民族。楊振材兩兄弟分別當選上議員、下議員兼地方長官,他們提出緬北華人應加入緬甸國籍,在議會獲得通過。但1950年頒發緬甸國民身份證時,緬北果敢一帶的兒十萬華族中,僅有1萬餘人願意領取,華人的向心力還是北方的中國。楊振材後來官至緬甸撣邦財政廳長,而果敢縣長一職則多年由楊家兄弟輪流坐莊。 因抗日有功,1947年英王喬治六世向楊文炳頒發了英帝國勛章。之後僅保留百來號人的隊伍守土自治,但自衛隊的稱謂就此延續下來。以後隨著形勢的發展,自衛隊的功能逐漸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或為果敢領導層內斗的工具,或為緬甸政府所利用,或成為毒案如羅星漢擁兵自重、演變為護衛鴉片運輸的武裝,或成為如彭家聲與政府對抗的民族武裝。 1941年,楊文炳被英國人接往印度加爾各答「度假」半年。後由與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國文官宣布:由於楊文炳長子天折,次子楊振材為「印襲官」。英人採用中國封話制,由此確立了楊家最後一代土司的地位。在楊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人稱楊二小姐的楊振材之妹――楊金秀。這不僅因為楊二小姐有傳奇式的經歷,而且羅星漢等人的幌起與她有著密切關系。楊二小姐生就一副倔葷性格,自幼習文練武,成年後走馬販運煙土(楊二小姐終生未嫁,現居緬甸仰光,記者2002年4月在金三角采訪時,年已70多歲的楊二小姐正在住院,已進人生命的彌留時刻)。她擁有約200人的武裝馬幫,而這支武裝的隊長,就是羅四老闆的大公子羅星漢。羅星漢比楊二小姐小十多歲,但得益於土司楊二小姐的名聲和自身的才幹,個人勢力得以迅速成長。 羅星漢等人憑自衛隊武裝擁兵自重,自立門戶。果敢形成三大勢力主導天下的局面,一是楊振聲的反緬武裝,其中一部分在泰國由楊振業領導;二是羅星漢受政府扶持的自衛隊武裝;三是彭家聲領導的由年輕人組成的反緬武裝。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緬甸政府加緊了對果敢地區的控制。1958年,政府軍一個連進駐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緬甸軍事偵探部及東北軍區同時行動,對果敢地區頭面人物進行了搜捕,楊文燦在仰光、楊振材在臘戍、楊二小姐楊金秀在仰光、羅星漢在緬東幾乎同時被抓。緬軍第77師大規模集結完畢,開始向果敢地區快速挺進。 1965年6月,賦閑在家的彭家聲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他們在果敢百姓中贏得了支持,並公開與政府軍對抗。彭家聲與其弟彭家富統領大約150人的武裝,於1968年1月1日打著緬甸共產黨人民革命軍的旗號,重返果敢。從此,果敢開始了緬共二十餘年的統治。 1968年,緬共首先攻佔果敢地區,至1972年果敢已經完全成為解放區根據地。果敢縣的建製成為20世紀70年代緬共統治區的一個縮影。
記者在果敢見到現年30歲的果敢大竹管人氏羅星偉,他在果敢老街和胞兄開小鋪做雜貨生意。以前他們在大牛場住,以玉米、茶葉、穀子和種罌粟為生。他家和羅星漢同出一族且同輩,按輩分年紀應叫羅星漢哥哥,只是由於羅星漢毒名顯赫而不願和他來往。羅星偉長年當兵打仗,平時沉默寡言,但是對地圖非常熟悉,有些文化。據羅星偉回憶說,原來這里是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永曆帝被抓走後,數干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亡,但大部分人為躲避圍剿來到果敢定居。系出名門的這些明朝將官後裔一律隱姓埋名。羅家先輩是深得永曆帝寵愛的南京名將,到了家族第八代,也就是羅星漢的父親羅朝興,才重立祖宗牌位。 據他解釋,果敢是撣族語,「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稱為「Kokang」,在雅虎網站上解釋為 「居住在緬甸金三角的一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果敢人對自己的解釋卻是:「果」等於果斷,「敢」等於勇敢。「果斷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對自己族名的宣示。歸來吧,我們的同胞;歸來吧,祖國的熱土。

『肆』 紅警2浴血緬甸

任務1:渡過怒江,向日本人進攻 1944年,中國遠征軍第二次組建,開始向滇西的日本人進攻
1944年,中國決定再次組建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的任務是向滇西進攻,赴緬甸作戰。配合中國駐印軍,打通滇緬公路。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渡過怒江,向高黎貢山脈進攻。
任務目標:
1、炸毀江北的日軍高科技樓就能摧毀岸邊的巨炮。
2、強行登陸,建立基地。
3、毀滅江對岸的所有敵軍建築。
失敗可能:間諜或梅雪犧牲、我軍全部建築被毀。
任務提示:
江對岸岸有許多巨炮。利用間諜和突擊隊員,消滅大炮。
注意日軍人海戰術和飛艇。
任務2:情報的忽略 1942年,滇西,芒市。日本人破譯了中國的密碼。
1942年,日軍佔領芒市。芒市成為日寇在東南亞最大的無線電監聽站「芒市一號」。
「芒市一號」對中國軍隊的密碼破譯率在70%以上。到1944年5月,共破譯情況270多份。
中國軍隊為情況工作的落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龍陵戰役中,日本人利用破譯的中國電報,為中國遠征軍的進攻帶來了重大的傷亡。
任務要求:
1、將軍,摧毀芒市的三個雷達站。為中國遠征軍的攻擊提供支持。
任務3:松山戰役 1944年7月,中國遠征軍在松山和日軍血戰
松山為龍陵縣境內第一高峰,屬橫斷山脈南麓,海拔兩千六百九十公尺,它突兀於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的橋頭堡。扼滇緬公路要沖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難攻,地勢極為險要。
攻克松山,是收復滇西失地的重要環節。在鬆散戰役中,使用了300箱炸葯,爆破松山主峰子高地,才攻擊下鬆散主峰。
松山血戰的戰場,許多地方,至今寸草不生。
任務:
1、血戰到底,攻克松山。
2、注意使用炸葯爆破,摧毀敵人的堡壘。
任務4:「極邊第一城」 1944年,滇西,「極邊第一城」騰沖全城化為焦土。
騰沖是「極邊第一城」,有悠久的歷史,始建於明朝。
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攻克滇西重鎮騰沖。日本守軍第148聯隊約3000人(包括非戰斗人員)除3名軍官、52名士兵被俘外全部被擊斃。中國軍隊在兩個多月的慘烈戰斗中傷亡達一萬餘人。
在美軍飛機的轟炸下,騰沖全城化為一片焦土。唯一倖免的,是一座「關帝廟」。
任務
1、搶占敵人的資源,讓敵人無法持久。
2、消滅所的日寇。
任務5:奇襲密支那 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奇襲密支那機場
密支那為緬北重鎮,交通便利,地勢險要。密支那是整個緬甸戰場的關鍵。
1944年5月17日,中美混合突擊隊突襲攻佔密支那西機場。
當日,經過半個月在緬北密林中長途跋涉的中美混合突擊隊,突然出現在密支那西機場,令日軍措手不及,日軍退向火車站方向。
中國第50師第150團迅速控制機場及其周圍要點,並清理跑道,已在印度整裝待發的新30師第89團、第14團及炮兵、工兵部隊在當日下午空運至密支那。
中美混合突擊隊奇襲密支那機場行動震動了整個緬甸戰局。
任務:
1、使用特種兵偷襲基地。
2、等待援軍。
任務6:空投密支那 1944年5月,二戰第一次大規模的空投作戰,緬甸密支那
1944年5月17日清晨,美軍出動大批飛機對密支那進行了長時間的轟炸。
上午10點,中美聯合突擊隊向密支那以西約1公里的飛機場發動猛攻。日軍對突如其來的中美部隊茫然失措,倉皇抵抗。中美聯軍經過4小時的戰斗,完全肅清了機場上的敵人。
下午,滿載著武器、彈葯、給養和增援部隊的運輸機和滑翔機,在密支那機場降落。
第二天上午,全世界都知道了「奇襲密支那」的新聞。
任務:
1、佔領左邊第一個心靈控制後,有空軍增援。
2、注意密支那城中的日軍的不斷襲擊。
任務7:天哪,這是日本人的圈套 1944年6月,進攻密支那火車站,付出了血的代價
1944年6月,奪取密支那城區的戰斗卻進行得十分艱苦。中美聯合突擊隊佔領密支那機場後,日軍急忙調派部隊向密支那增援,使該地日軍從3000多人迅速增加到5000多人。
史迪威將軍連續向密支那空運增援軍隊。各部隊不斷向日軍發動猛攻。但日軍憑借堅固的工事,頑固抵抗。
中國軍隊只能一寸一寸地向密支那推進。
第150團曾一度攻佔密支那火車站,卻在日軍的反攻中失守。
任務:
1、突襲密支那火車站。
2、消滅火車站日軍。
任務8:攻佔密支那 1944年8月,攻佔了密支那,日軍水上少將斃命
密支那已經成為一座孤城。
但是,日軍水上少將奉命「死守密支那」,負隅頑抗,作困獸之斗。
1944年8月1日,密支那攻克。
此役,共擊斃日軍2000餘人,俘70餘人。經過80天的艱苦激戰,中國駐印度軍隊以上萬名官兵的寶貴生命,換來了整個亞洲戰場具有戰略轉折性意義的勝利。
密支那的克復,標志著盟軍緬北會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緬甸戰場的主動權從此轉入盟軍手中。對中國來說,意味著兩條被阻斷的運輸線——中印公路同滇緬公路的連通指日可待,
任務目標一:摧毀所有日軍的頑抗。
任務目標二:保護密支那的宮殿。
任務9:八莫余暉 1944年12月,日本人在八莫的瘋狂
1944年10月中旬,中國駐印軍軍向緬甸中部八莫的日軍進攻。由於日軍死守,每個據點都要肉搏,殺死最後一個敵人,才能佔領。
日軍守八莫的主力共約3000餘人。八莫主陣地終於被我軍突破,日軍感到解圍無望,把所有重傷兵近千人,生沉於西面的伊洛瓦底江中,而以殘部於夜間沿江灘向南突圍。突圍日軍大部被擊斃在江灘上,僅百餘人散竄到八莫以南山地。八莫攻克時,房屋全部被炮火所毀,僅華僑新建的一座關帝廟獨存。
任務:
1、消滅所有日軍!
任務10:龍陵阻擊戰 1944年11月,中國遠征軍進攻滇西重鎮龍陵
龍陵位於怒江、龍川江大峽谷之間,崗巒疊起,山高谷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邊陲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關隘要塞。
龍陵與芒市、騰沖相互支持。進攻龍陵,芒市、騰沖的敵人反復支援。
中國遠征軍,為了攻下龍陵,必須阻止芒市、騰沖的敵人增援部隊和增援物資。
任務:
1.消滅核車隊,不讓一輛從我方基地前通過。
2.摧毀全部敵人力量。
任務11:攻克龍陵 1944年10月,經過血戰,中國遠征軍攻克龍陵
龍陵位於怒江、龍川江大峽谷之間,崗巒迭起,山高谷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邊陲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關隘要塞。
龍陵因地處滇緬公路咽喉,因此成為中日雙方交戰的核心地區,戰斗甚為慘烈。
龍陵戰區中國遠征軍傷亡36800人,佔54%;龍陵戰區斃敵約14000人,占 62%。
任務:
任務要求
1 解救人質,保護人民。
2 消滅所有敵人。
任務12:芒友會師,天祭 1945年1月28日,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
1945年1月28日,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滇緬公路打通。
在中緬邊境,有5支山峰。其中3支屬於中國,2支屬於緬甸,一支是八莫,一直是密支那。
在八莫,當年在肅清了逃竄的日軍後,盟軍將許多在戰爭中被摧毀的坦克等軍用車輛堆砌在一起,用廢棄的輸油管圍成了一個「戰車公墓 」,以這個形式紀念著許多可歌可泣的戰爭故事。
詩歌贊美:
立馬望南方,故壘迷離,每懷野火殘烽,戰血長隨伊水碧
提師歸故國,瘡痍滿目,忍看孤兒寡婦,憂思獨共白雲深
任務:
1、在戰車公墓槍斃所有日寇戰犯。

『伍』 有關緬甸果敢的提問

果敢作為緬甸撣邦的一個「特區」,當地民眾多是漢族人,用的電話、手機、電視跟雲南省的一樣。 2009雲南網訊 8月27日下午,靠近中國雲南省的緬甸果敢地區發生戰事,引發緬方邊民恐慌並大量湧入我境內,目前湧入人數仍在增加。雲南省從維護兩國友好關系和邊境地區穩定的大局出發,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對進入我境的緬方邊民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劃定區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衛生保障。截止至8月28日凌晨,湧入我境的邊民約1萬人。相關資料:果敢南傘,位於雲南西部臨滄市鎮康縣境內的邊境小鎮,是臨滄地區與緬甸的重要邊境貿易口岸之一。距南傘百米之遙就是果敢。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屬於中國,被英國入侵後劃入緬甸,後成為緬甸共產黨的控制區,通過與緬甸中央進行停火談判後,果敢成為緬甸撣邦的第一特區,實行高度自治,擁有軍隊並自行管理內部事務。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使用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區號,當地「果敢族」亦是緬甸的漢族。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可謂與中國唇齒相依、血脈相連。

『陸』 緬甸行政區劃的行政區劃詳表

省邦名COKE2003面積(km)鎮區數首府CE2003CC1983
實皆省 Sagaing015,663,20094 625 37實皆 Sagaing300,00046,212
實皆縣 Sagaing實皆 Sagaing46,212
瑞波縣 Shwebo瑞波 Shwebo52,185
望瀨縣 Monywa望瀨 Monywa161,000106,843
傑沙縣 Katha
格禮縣 Kalemyo格禮 Kalemyo52,628
達武縣 Tamu
莫萊縣 Mawlaik
坎迪縣 Hkamti
勃固省 Bago025,581,30039 404 28勃固 Bago198,400150,528
勃固縣 Bago勃固 Bago198,400150,528
卑謬縣 Pyay卑謬 Pyay128,70083,332
沙耶瓦底縣 Thayarwady沙耶瓦底 Thayarwady33,489
東吁縣 Taungoo東吁 Taungoo65,861
馬圭省 Magway034,760,10044 820 25馬圭 Magway-54,881
馬圭縣 Magway馬圭 Magway-54,881
敏布縣 Magwe Minbu敏布 Magwe Minbu32,456
德耶縣 Thayetmyo
木各具縣 Pakokku木各具 Pakokku110,80071,860
甘高縣 Gangaw
曼德勒省 Mandalay046,727,90037 024 31曼德勒 Mandalay1,147,400532,949
曼德勒縣 Mandalay曼德勒 Mandalay1,147,400532,949
彬烏倫縣 Pyin-Oo-Lwin眉謬Maymyo111,10063,782
皎色縣 Kyaukse
敏建縣 Myingyan敏建 Myingyan126,10077,060
央米丁縣 Yamethin
梅鐵拉縣 Meiktila梅鐵拉 Meiktila157,90096,492
良烏縣 Nyaung-u
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051,347,70043 343 10土瓦 Dawei135,30069,882
土瓦縣 Dawei土瓦 Dawei135,30069,882
丹老縣 Myeik丹老 Mergui145,70088,600
高東縣 Kawthoung
伊洛瓦底省 Ayeyarwady077,330,20035 138 26勃生 Pathein212,600144,096
興實達縣 Hinthada興實達 Henzada121,00082,005
苗妙縣 Myaungmya
馬烏彬縣 Maubin
壁磅縣 Pyapon壁磅 Pyapon39,862
勃生縣 Pathein勃生 Pathein212,600144,096
仰光省 Yangon065,836,20010 171 45仰光 Yangôn4,344,1002,513,023
仰光東區縣 Yangon East(33鎮
仰光西區縣 Yangon West在市內)
仰光南區縣 Yangon South
仰光北區縣 Yangon North
克欽邦 Kachin111,327,70089 041 18密支那 Myitkyinâ56,427
密支那縣 Myitkyina密支那 Myitkyinâ56,427
八莫縣 Bhamo八莫 Bhamo26,169
葡萄縣Putao
克耶邦 Kayah12247,30011 733 7壘固 Loi-kaw33,665
壘固縣 Loikaw壘固 Loi-kaw33,665
波勒克縣 Bawlakhe
克倫邦 Kayin131,553,10030 383 7巴安 Pa-an
巴安縣 Hpa-an
妙瓦底縣 Myawadi
高格力縣 Kawkareik
欽邦 Chin14541,90036 019 9哈卡 Haka
法蘭縣 Falam
敏達縣 Mindat
孟邦 Mon152,470,40012 297 10毛淡棉 Mawlamyine395,900219,961
毛淡棉縣 Mawlamyine毛淡棉 Mawlamyine395,900219,961
直通縣 Thaton直通 Thaton103,00061,790
若開邦 Rakhine163,004,70036 778 17實兌 Akyab159,200107,621
實兌縣 Sittwe
孟都縣 Maungdaw
布帝洞縣 Buthidaung
皎漂縣 Kyaunkpyu
山多威縣 Thandwe
撣邦 Shan175,461,500 155 801 54東枝 Taunggyi149,600108,231
東枝縣 Taunggyi[西撣邦中心]東枝 Taunggyi149,600108,231
萊林縣 Loilen
臘戌縣 Lashio[北撣邦中心]臘戍 Lashio131,00088,590
木姐縣 Mu Se
皎脈縣 Kyaukme
滾弄縣 Kunlong
老街縣 Laukkaing
景棟縣 Kengtung[東撣邦中心]景棟 Kengtung46,938
孟薩縣 Mong Hsat
孟別縣 Mong-Hpayak
大其力縣 Tachileik
緬甸Myanmar51,853,100676 577324
仰光Yangôn
COK:代碼來源自緬甸1991-01-06的規定。 歷史沿革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吁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86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8年1月4日,緬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1940: Meiktil省並入曼德勒省。1948: 欽邦設立,析若開邦。克倫邦設立,由德林達依省部分地區析置。克欽邦設立,由曼德勒省密支那和八莫區置。克耶邦設立,聯合Bawlake, Kantarawaddy and Kyebogyi三地置。撣邦設立,由撣邦同盟和佤邦合並而置。
我找到了1948年的緬甸憲法,其中對緬甸領土的規定如下:第二條 緬甸聯邦涵蓋整個緬甸,包括:第一款 所有迄今為止由尊敬的英王陛下授權緬甸總督統治的區域,和
第二款 克耶邦( the Karenni States)。
第五條 今撣邦同盟(the Federated Shan States)和佤邦(the Wa States)所在的地域,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撣邦(the Shan State)」。
第六條 今密支那和八莫區(the Myitkyina and Bhamo Districts)所在的地域,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克欽邦(Kachin State)」。第七條 今克耶邦(Karenni States)所在的地域,即 Kantarawaddy, Bawlake and Kyebogyi ,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克耶邦(Karenni States)」。
1962年,奈溫發動政變。1974年1月定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改緬甸聯邦。
1964: 仰光省設立,析勃固省置。1974: 孟邦設立,析德林達依省部分地區置。若開省改為若開邦(若開省是1947年設立)
2005.11.6: 緬甸政府開始分批次遷往中部城市彬馬那(Pyinmana) 種族和特區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華人華僑約250萬。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克欽族(景頗族) 該民族在緬甸至少有60萬。聚居克欽邦,散居於撣邦和實皆省,操景頗語和載瓦語,用克欽文。多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少數信佛教。該邦有少數民族武裝獨立軍,有獨立要求,緬甸政府稱其控制區為克欽邦第三特區,臨我國福貢縣。我國駐曼德勒總領館的領區范圍包括曼德勒省、撣邦和克欽邦。撣族(傣、泰、泐族) 有約250萬聚居在撣邦,是該邦主體民族,克耶、克欽、克倫等邦也有分布。操撣語和德傣語,用傣綳文和傣泐文,信仰小乘佛教。在1922年前,這里分布著30多個小邦,它們向緬甸王納貢。1922年這些小邦聯合成撣邦同盟(the Federated Shan States),設一專員,該專員同時署理佤邦。佤(拉佤)族聚居在佤邦,散居於撣邦其它地方。操佤語,用佤文,信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佤邦(第二特區)位於中國、泰國和寮國三國交界處,面積4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山區,人口60萬,有25個民族,70%為佤族,全區分為3個特區、4個縣,首府邦康。據稱,北美地區出售的非法毒品有50%來自這個地區。1996年,佤邦聯合軍配合緬甸政府軍打敗毒梟坤沙後,成為金三角地區勢力最大的地方武裝,現有軍隊2萬多人。緬甸華人根據1994年的人口統計,緬甸華人有57.785 人,約占總人口的1.3%,目前可能達到250萬左右。他們可以分為:果敢華人(Kokang Chinese) 世居在中緬邊界的果敢地區,1897年中英條約確認劃給英屬緬甸,歷史上是土司統治地區,臣服中原朝廷,向佤邦納貢。緬甸和解後,這里設立第一特區,轄1縣(果敢縣?)、1市(老街市?)、5行政區 (興旺區、西山區、東山區、紅星區、清水河特區?),2鎮、15鄉,總人口32萬;回教華人(Panthays) 原來定居於大理,與當地婦女逼婚。1855年受清政府剿殺,西避撣邦。以上兩支聚居中緬邊區,不受仰光控制,同化程度很低,族群認同仍很強;國民黨殘部及家眷國共內戰期間潰逃至緬甸;雲南移民1990年代眾多通過假身份湧入緬北城市的雲南人;和廣府和福建移民大規模移民潮發生在英國侵佔了整個緬甸後,由海峽殖民地移民緬甸。1962年,奈溫發動變亂,迫使超過30萬印度人與10萬華人離境,關閉華校及華文報紙。1967年6月, 受文革波及的中國留學生出現行為失當,最後發展到緬爆發激烈排華暴亂,暴民在仰光唐人街殺人放火,華人商店與住家被掠奪一空,大量華人喪生,暴亂蹂躪了好幾個城市。1982年,緬政府又通過嚴重歧視外籍人的所謂新公民權法,並向申請公民權的華人索要巨額錢財,華人再度大規模離境。另: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於1989年6月30日成立,位於撣邦高原東北部邊陲,與中國西雙版納州毗鄰。面積為4952平方公里,居住著愛伲族(哈尼族)、撣族、布郎族、佤族、果敢族、緬族等13個民族,人口74000多人,首府勐拉。特區分為3個地區,即:勐拉、南邦、色勒。 主要城市首都仰光和舊都曼德勒的人口超過100萬。

『柒』 八莫有怎樣的地理位置

八莫位於中緬邊境,是緬甸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一個大城市,規模僅次於密支那,也是日軍侵略中國滇西的一個重要據點。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以後,八莫的防禦地位更加突出。日軍為了維持緬北的侵略利益,把部署在南坎的第2搜索團、第16師團第2聯隊、混合炮兵1個聯隊,以及在莫岡、密支那潰退的日軍殘部調到八莫,在八莫周圍構築防禦工事,組成新的防線,防守的總兵力達5000多人。

『捌』 緬甸和中國的交界是什麼地方啊靠近中國的緬甸人會說中國話不

網路摘抄,供產考:
緬甸果敢縣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為5200平方公里。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國境線達250公里。緬甸果敢地區數百年來,特別是近百年來的歷史,可以說是以經營毒品而獲取利益為目的的武裝割據勢力的歷史,也是緬北數支地方武裝勢力形成、發展史的縮影。果敢地區與雲南邊疆地區有著極為深遠的歷史關系,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於西南邊疆史地的學術研究,而且對我們認識雲南境外毒品問題的歷史與現狀,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與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果追溯果敢歷史的源頭,它與中國古代的一個皇帝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即使在今天,許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後代而自稱。明代中期,國勢強盛,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稱臣納貢,接受明王朝的統治。在當時雲南與現在緬甸北部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對邊境「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2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養和木邦。當時,明朝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八莫,明朝設立「威遠營」,並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曰: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孟卡山)、萬仞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孟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間,緬人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八莫、孟養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為「大西軍」擁戴而舉旗反清。同年10月進入雲南,終因不敵清兵而放棄昆明,經保山、騰沖退入緬甸。雖然戰事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出現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這就是後來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羅星漢的先祖。

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10萬之眾抵達緬甸阿瓦城郊,緬王莽白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軍。永曆帝於同年6月被絞死於雲南昆明。在此之後,朱由榔的數千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內地,但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甸北部地區。果敢地區的漢人便是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體系。

這一時期的果敢地區還有一部分漢人,這就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馬幫。他們因留戀緬北而長久留了下來,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老兵們,因衣食無著,被迫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

因此,在緬北果敢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

『玖』 緬甸的行政區劃

全國分7個省(taing / division)和7個邦(pyi ne / State)。七省:伊洛瓦底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實皆省和德林達依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區。七邦:克欽邦、撣邦、欽邦、克倫邦、克耶邦、孟邦和若開邦,多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根據緬甸將實行的新憲法,緬甸新建的行政中心彬馬那(Pyinmana)將成為首都,並且其名字定為內比都(Nay Pyi Taw) ,緬甸國家行政中心於2005年11月由仰光搬遷至內比都。

緬甸行政區劃-行政區劃詳表

省邦名 COK E2003 面積(km2) 鎮區數 首府 CE2003 CC1983
實皆省 Sagaing 01 5,663,200 94 625 37 實皆 Sagaing 300,000 46,212
實皆縣 Sagaing 實皆 Sagaing 46,212
瑞波縣 Shwebo 瑞波 Shwebo 52,185
望瀨縣 Monywa 望瀨 Monywa 161,000 106,843
傑沙縣 Katha
格禮縣 Kalemyo 格禮 Kalemyo 52,628
達武縣 Tamu
莫萊縣 Mawlaik
坎迪縣 Hkamti
勃固省 Bago 02 5,581,300 39 404 28 勃固 Bago 198,400 150,528
勃固縣 Bago 勃固 Bago 198,400 150,528
卑謬縣 Pyay 卑謬 Pyay 128,700 83,332
沙耶瓦底縣 Thayarwady 沙耶瓦底 Thayarwady 33,489
東吁縣 Taungoo 東吁 Taungoo 65,861
馬圭省 Magway 03 4,760,100 44 820 25 馬圭 Magway - 54,881
馬圭縣 Magway 馬圭 Magway - 54,881
敏布縣 Magwe Minbu 敏布 Magwe Minbu 32,456
德耶縣 Thayetmyo
木各具縣 Pakokku 木各具 Pakokku 110,800 71,860
甘高縣 Gangaw
曼德勒省 Mandalay 04 6,727,900 37 024 31 曼德勒 Mandalay 1,147,400 532,949
曼德勒縣 Mandalay 曼德勒 Mandalay 1,147,400 532,949
彬烏倫縣 Pyin-Oo-Lwin 眉謬 Maymyo 111,100 63,782
皎色縣 Kyaukse
敏建縣 Myingyan 敏建 Myingyan 126,100 77,060
央米丁縣 Yamethin
梅鐵拉縣 Meiktila 梅鐵拉 Meiktila 157,900 96,492
良烏縣 Nyaung-u
德林達依省 Tanintharyi 05 1,347,700 43 343 10 土瓦 Dawei 135,300 69,882
土瓦縣 Dawei 土瓦 Dawei 135,300 69,882
丹老縣 Myeik 丹老 Mergui 145,700 88,600
高東縣 Kawthoung
伊洛瓦底省 Ayeyarwady 07 7,330,200 35 138 26 勃生 Pathein 212,600 144,096
興實達縣 Hinthada 興實達 Henzada 121,000 82,005
苗妙縣 Myaungmya
馬烏彬縣 Maubin
壁磅縣 Pyapon 壁磅 Pyapon 39,862
勃生縣 Pathein 勃生 Pathein 212,600 144,096
仰光省 Yangon 06 5,836,200 10 171 45 仰光 Yangôn 4,344,100 2,513,023
仰光東區縣 Yangon East (33鎮
仰光西區縣 Yangon West 在市內)
仰光南區縣 Yangon South
仰光北區縣 Yangon North
克欽邦 Kachin 11 1,327,700 89 041 18 密支那 Myitkyinâ 56,427
密支那縣 Myitkyina 密支那 Myitkyinâ 56,427
八莫縣 Bhamo 八莫 Bhamo 26,169
葡萄縣 Putao
克耶邦 Kayah 12 247,300 11 733 7 壘固 Loi-kaw 33,665
壘固縣 Loikaw 壘固 Loi-kaw 33,665
波勒克縣 Bawlakhe
克倫邦 Kayin 13 1,553,100 30 383 7 巴安 Pa-an
巴安縣 Hpa-an
妙瓦底縣 Myawadi
高格力縣 Kawkareik
欽邦 Chin 14 541,900 36 019 9 哈卡 Haka
法蘭縣 Falam
敏達縣 Mindat
孟邦 Mon 15 2,470,400 12 297 10 毛淡棉 Mawlamyine 395,900 219,961
毛淡棉縣 Mawlamyine 毛淡棉 Mawlamyine 395,900 219,961
直通縣 Thaton 直通 Thaton 103,000 61,790
若開邦 Rakhine 16 3,004,700 36 778 17 實兌 Akyab 159,200 107,621
實兌縣 Sittwe
孟都縣 Maungdaw
布帝洞縣 Buthidaung
皎漂縣 Kyaunkpyu
山多威縣 Thandwe
撣邦 Shan 17 5,461,500 155 801 54 東枝 Taunggyi 149,600 108,231
東枝縣 Taunggyi[西撣邦中心] 東枝 Taunggyi 149,600 108,231
萊林縣 Loilen
臘戌縣 Lashio[北撣邦中心] 臘戍 Lashio 131,000 88,590
木姐縣 Mu Se
皎脈縣 Kyaukme
滾弄縣 Kunlong
老街縣 Laukkaing
景棟縣 Kengtung[東撣邦中心] 景棟 Kengtung 46,938
孟薩縣 Mong Hsat
孟別縣 Mong-Hpayak
大其力縣 Tachileik
緬甸 Myanmar 51,853,100 676 577 324
仰光 Yangôn

緬甸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吁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
1886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
1948年1月4日,緬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

1940: Meiktil省並入曼德勒省。
1948: 欽邦設立,析若開邦。
克倫邦設立,由德林達依省部分地區析置。
克欽邦設立,由曼德勒省密支那和八莫區置。
克耶邦設立,聯合Bawlake, Kantarawaddy and Kyebogyi三地置。
撣邦設立,由撣邦同盟和佤邦合並而置。

『拾』 明朝是怎麼佔領緬北,什麼時間又失去的

轉帖]嘉靖末年至萬曆年間的中緬戰爭及其影響
--------賀聖達

16世紀50年代至17世紀初,即相當於我國明代嘉靖末年到萬曆年間,緬甸東吁王朝的軍隊入侵我國雲南邊境,引起了一場持續了數十年的戰爭。這場曠日持久的局部戰爭對雙方的歷史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並直接牽涉到兩國邊境的沿革史。因此,有必要對之作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研究,澄清一些不正確的或不準確的說法,恢復其歷史的本來面目。

公元1531年,緬甸東吁王朝的莽瑞體繼承王位後,即開始了統一緬甸的戰爭,到1551年莽瑞體死時,東吁王朝已經統一了緬甸中南部的廣大地區。1551年莽應龍繼位東吁國王,1553年起進兵上緬甸。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莽應龍的軍隊攻佔阿瓦,滅阿瓦王朝,接著繼續北進,給中國雲南邊境造成了威脅。

明初,明政府在雲南極邊之地設有六宣慰使司,即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開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脈以東地區,治所在今緬甸孟養)、木邦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治所在今緬甸興威)、緬甸軍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曾臣屬於明王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養以南,今緬甸曼德勒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區)、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緬甸撣邦東部和泰國清邁地區)、車里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寮國軍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寮國境內)。當時明政府授與當地上層分子以宣慰使的職銜,這些土司則接受明王朝的封號,服從雲南三司(即都揮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但是,由於這些地區皆在西南極邊,明王朝的統治常常是鞭長莫及,當地土司有相當大的獨立性。由於經濟、政治的發展變化,一些宣慰使司如緬甸、八百、寮國,實際上成了獨立國家。由於東吁王朝的侵襲,到1575年,木邦、蠻莫都已處於在緬甸控制之下。①萬曆四年(1576),緬甸又大舉進攻孟養。面對緬軍的入侵,孟養土司思個一面積極准備抵抗,一面向明王朝的地方政權告急。金騰屯田副使羅汝芳得到報告,要求思個堅守待援,同時准備部署軍事行動。他用重金招募往來於中緬邊境的商人,派他們深入緬人控制地區,偵察其山川道路、兵馬糧響等情況,又傳檄鄰近的各土司依期增援孟養。在摸清緬軍方面的情況後,即發兵前往增援。十二月,官軍到達騰越(今雲南騰沖)。思個得知援軍即將趕到,極為振奮,命令手下頭目烏祿刺率一萬多人馬深入緬軍後方,絕其糧道。他自己則率兵埋伏在戛撒(在今緬甸傑沙)地勢險隘之處,引誘緬軍深入。②緬軍果然進攻戛撒,思個堅壁固守,不與之戰。緬軍欲進不能,糧道又被截斷,陷入了困境,「飢甚,以攝金易合米,始屠象馬,既剝樹皮,掘草根,軍中疫作,死者山積」。③走投無路的緬軍只得向思個求和,遭到拒絕。思個派出使者,要求援兵迅速趕來,殲滅緬軍。但是,當時的雲南巡撫王凝「防邊將喜事,遂一切以鎮靜待之」。④他根本不諳邊情,對於抗擊緬軍入侵採取了消極的態度,害怕「兵興禍速」,急忙傳羅汝芳,不準他發兵增援思個。「汝芳接檄憤恨,投債於地,大罵而罷」,只得撤兵。思個久等而不見援兵來,大為失望,又得知陷於困境的緬軍逃跑,「率兵追之,且追且殺,緬兵大敗,生還者什不一二」。緬軍這次進犯孟養雖然遭到慘敗,但是,由於明王朝的政府軍未能增援思個,全殲入侵的緬軍,「一時士民以為大失機會」。⑤盡管緬軍不斷入侵,已經控制了雲南邊境的許多地區,但是明王朝對於雲南邊境的軍事形勢卻昏昏然,既沒有支持邊境地區積極抗擊緬軍進犯的土司,也沒有採納有識之士的建議。萬曆五年(1577),陳文遂出任雲南巡撫,鑒於邊境的嚴重局勢,提出「檄諸夷,撫三宣,設將領,築城垣」⑥等十策,「銳意請上經營」,「然與時見相抵悟,事亦寢」。⑦萬曆六年(1578)明王朝又「遣使將迄西(孟養)所俘瑞體(按:這時的緬甸國王應為莽應龍,這里記載有誤,下同)兵象,俏以金幣諸物還瑞體」,還「好言慰諭之」。但是,緬王卻不領明王朝的這番情,「使回,緬不稱謝」。⑧由於明王朝對東吁勢力的擴張採取了姑息政策,又不加強邊防,這就使雲南邊境的抗緬愛國土司陷於孤立無援的不利處境,而緬軍則得以卷土重來,乘虛而入。萬曆七年(1579),緬軍再次進攻孟養,「思個以無援敗,將走騰越,中途為其下斷執,送瑞體」,「不屈遇害」。於是,緬甸「盡並孟養地」。⑨至此,孟密、木邦、孟養等大片土地都淪於東吁王朝統治之下,盡管如此,明王朝還是沒有採取積極的反擊措施,相反,萬曆八年(1580),雲南巡撫饒仁侃又派人去招撫緬甸,但是緬王不予理睬。⑩明萬曆九年(1581),緬王莽應龍死去,其子莽應里繼承王位。他繼承王位後,繼續竭力向北擴張。

萬曆十年(1582),緬軍襲破干崖進入姚關(今雲南施甸縣姚關)。

萬曆十一年(1583)正月,緬軍焚掠施甸(今雲南施甸),進攻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縣蓮花街),所到之處「殺掠無算」,①給當地社會帶來了很大的破壞。緬甸軍隊在雲南境內攻城掠地,殺人放火,而且居然深入到順寧府境,窺視騰越、永昌、大理(今雲南大理)、蒙化(今雲南魏山)、景東(今雲南景東)等地,②明廷為之震動。雲南地方當局急忙採取行動,對付緬軍入侵。鎮守雲南總兵官沐昌柞從昆明移駐洱海,巡撫都御史劉世曾也移駐楚雄(今雲南楚雄),調動數萬軍隊,命令參政趙睿駐蒙化、副使胡心得駐騰沖、金事楊際熙駐永昌、陸通霄駐趙州(今雲南鳳儀),與監軍副使付寵江、忻督參將胡大賓等分道出擊。同時,雲南巡撫劉世曾、巡按董裕一起上疏朝廷,請求以南坐營中軍劉綎為騰越游擊,武尋參將鄧子龍為永昌參將,③趕赴前線,全力反擊。這時,緬王「應里亦西會緬甸、孟養、孟密、蠻莫、隴川兵於孟卯(今雲南瑞麗),東會車里及八百、孟良(今緬甸東北部,府治在今緬甸景棟)、木邦兵於孟炎(在今緬甸興威以北),復並眾入犯姚關」。④劉蜓和鄧子龍的部隊「會諸夷兵」,⑤在當地土司軍隊的配合下,大破緬軍於姚關以南的攀枝花地,⑥殺死耿馬土司罕虔和灣甸州土司景宗真,俘虜景真宗之弟宗材。

攀枝花大捷後,鄧子龍發布「告各土司檄」的文告,號召各土司「與我同仇」、「奮身立功」,「慕義效忠,謬力赴敵,或助兵以隸行,或助晌以奉戰士;為我偵候得其聲息,為我反間攜其黨與,為我挾刀刺之帳中,為我遮截遇之關外,為我特角擊其侵軼,為我設履絕其歸路」。⑦ 罕虔的兒子招罕、招色等逃往三尖山(在今耿馬西),與他們的叔叔一起,布置了五百多名葯弩手,憑借險要的山勢負隅頑抗。鄧子龍從當地蒲人那兒得知上山小道,命令裨將鄧勇等率領少數民族軍隊直搗敵軍老巢,又在山後設下伏兵,前後夾擊,活捉了招罕、招色、罕老等30多人,殺敵500餘。⑧接著鄧子龍的軍隊收復了灣甸、耿馬。⑨劉綴率領的軍隊長驅直入,於1583年12月逼近岳風盤踞的隴川。⑩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岳風知道大勢已去,命令妻子及部曲先來投降。劉蜓以送岳風的妻子回隴川為名,派兵直趨隴川以東的沙木籠山,佔領險要之處,親率大軍進抵隴川。岳風知道已無法逃脫,於萬曆十二年(1584)正月到劉挺軍中投降,「盡獻所受緬書、緬銀及緬賜傘袱器、甲槍鞍、馬蟒衣,並偽給關防一顆」。⑧在此前幾天,緬將散奪已騎象逃走,僅留數十緬人留守隴川。劉綎的部隊順利地佔領了隴川,「奪獲緬書、緬碗、緬銀、緬傘、緬服、蟒牙、衣甲、刀槍、鞍馬等衣物甚眾」o.劉挺的軍隊佔領隴川後,乘勝前進,分兵三路進攻蠻莫,蠻莫土司兵敗乞降。劉綎提出五項條件,要他在五天內作出答復:一是擒送陪臣;二是交出罕氏和干崖印信;三是獻出緬王發給的印篆;四是交回被俘的居民;五是招降孟養。⑩蠻莫土司只得接受投降條件,「擒獻緬人一十八人,象一頭,馬五匹,並緬酋給偽關防一顆,詣軍前投獻」。①接著,劉綎的軍隊又收復了孟養和孟璉(今雲南孟連)。②劉綎擊敗緬軍,收降岳風後「夷緬畏蜓,望風內附者踵至」,③木邦罕鳳、巡西(孟養)思義,都殺了緬甸使者,投歸明王朝。孟密思混也派他的弟弟前來投降,④獻出了大象和緬王發給的印章。萬曆十二年(1584)二月,劉挺在威運營(今緬甸曼昌瑞亨山)築壇誓眾,受誓的有孟養、木邦、隴川三地的宣慰使和孟密安撫使,誓詞是: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賦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⑤至此,明軍已收復了被緬軍佔領的全部領土。劉綴「糾合諸夷,獻血剖符,定縱連橫,合營進討,」⑥進兵阿瓦(今緬甸曼德勒附近)。阿瓦緬軍守將莽灼與緬王有矛盾,就投降了劉綎。

緬王得知後,就發兵進攻莽灼。這時明兵已返回,莽灼力不能敵,棄城內奔,途中病死於襄朴寨(屬干崖宣撫司,在今雲南盈江縣境內)。緬王莽應里派他的兒子莽時據守阿瓦。⑦萬曆十二年(1854)五月,緬軍再次入侵,攻佔孟密,包圍五章。明軍把總高國春率五百人前去救援,擊敗數萬敵軍,立了一大功。⑧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1583-1584)明軍的自衛反擊,以勝利而告結束,東吁王朝的勢力基本上被趕出了木邦、孟養、蠻莫等廣大地區,叛國投緬的岳風及其子襄烏被押送北京處死,邊境地區的土司紛紛重新歸順明王朝。萬曆十二年九月,朝政府升孟密安撫司為宣撫司,添設了蠻莫、耿馬兩安撫司,孟璉、孟養兩長官司,姚關、孟淋寨兩千戶數(都名為鎮安),並在蠻莫設立了大將行署,任命劉f9以副總兵署臨元參將,移鎮蠻莫。⑨為了對付緬軍的象陣,劉挺還買了大象,「沖演兵馬」。⑩這些措施鞏固了雲南邊防,加強了抵禦緬軍入侵的力量。

萬曆十三年(1585),明政府命令元江土司那恕去招撫車里宣慰刀糯猛。嘉靖年間,車里曾「以大車里應緬,而以小車里應中國」。在明軍對緬自衛反擊取得勝利的形勢下,「糯猛復歸,獻訓象,金屏、象牙諸物,謝罪」。⑧在這種情況下,明王朝恢復了他的車里宣慰使的職務。

萬曆十三年(1585)以後,緬軍繼續不斷入侵我國雲南邊境。由於明王朝的統治日趨腐朽,沒有能夠鞏固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自衛反擊戰所取得的成果,孟養、木邦等地區便先後為東吁王朝所控制。

萬曆十三年(1585)冬,蠻莫安撫使思順由於對劉綎及其部將的貪賄勒索不滿,叛投緬甸東吁王朝。①緬王派出大襄長等占據蠻莫。孟養也在暗中依附於緬甸。明王朝在雲南的地方官員按察使李材認為,不收復蠻莫、孟養兩地就無法制止緬軍入侵,於是他派人成功地招撫了這兩個地方的土司。②孟養境內有密堵、送速兩城(兩城都在今緬甸孟養以南),這時仍為緬軍占據。萬曆十五年(1587),孟養土司思威想要收復這兩座城市,便聯絡了孟密思化、蠻莫思順一起進兵,並要求明軍援助。按察使李材、游擊劉天傣派出明軍前去配合作戰,明軍把總杜斌、李朝帶兵不多,就把許多面明軍的旗幟授與孟養兵,虛張聲勢,迷惑敵人。兩軍相遇於遮浪。緬軍看到到處是明軍的旗幟,「以為漢(這里指明王朝的正規軍)大兵至,驚潰」,明軍與土司兵乘勝追擊,殺敵千餘,斬殺緬將大襄長。,收復密堵、送速兩城。另一名緬將散鐸逃回阿瓦。③萬曆十六年(1588),孟密思忠、蠻莫思順又叛投緬甸,在此之前,明政府已決定以思忠為孟密宣撫使、思順為蠻莫安撫使。由於這兩人已投緬,明政府就讓思忠的母親罕洪、思順的母親罕送代替他們的兒子領印章。這年九月,緬軍入侵,佔領了孟密。十七年(1589),孟養土司思威死去,明王朝任命他的兒子思遠為孟養宣慰使。④次年緬軍進兵孟養,攻破猛拱(今緬甸猛拱),思遠和他的兒子逃入盞達(今雲南盈江縣境內)。十一月,緬軍又攻破孟密宣撫司管轄的孟廣(在今緬甸境內),罕烘等逃入隴川。緬軍進攻隴川,被擊退。⑤十九年(1591)二月,明王朝鑒於緬軍頻頻入侵,「諸夷力不能敵,紛紛求救,永騰震動」,⑥重新起用了「先年破緬有功,諳熟夷情」⑦的鄧子龍。當時緬軍包圍了蠻莫,蠻莫土司思化向明廷告急。鄧子龍率兵前往,趕到羅卜思庄(在今雲南梁河縣以南)。由於天氣酷熱,大軍行動不便,裨將萬國春在夜間率兵趕到蠻莫,到處燃起火炬。緬軍以為明軍大隊人馬趕到,就退走了。⑧萬曆二十年(1592),緬軍再次入侵蠻莫,思化逃到等煉山(在今雲南隴川縣境內),鄧子龍駐兵等煉,緬軍則進抵遮放(今雲南遮放)。鄧子龍與緬軍大戰於控哈,殺敵數百。明軍把總李朝、岳順戰死。緬軍退到沙州。明軍因為沒有船隻,無法進攻。兩軍相持了一個月,緬軍退去。

萬曆二十一年(1593)底,緬軍大舉入犯,號稱有大軍三十萬,戰象百頭。緬軍在侵佔蠻莫後,分兵三路,一路進攻臘撒(在今雲南隴川縣境內),一路進攻遮放、芒市(今雲南潞西),一路進攻杉木龍。隴川土司多思順抵不住,退入孟卯(今雲南瑞麗)。⑨當時雲南巡撫陳用賓銳意經營邊防。緬軍大舉入侵時,他正在永昌。為了擊退緬軍,他率兵直入隴川,命令參將王一麟奪回等煉,中軍盧承爵出雷哈,都指揮錢中選、張先聲出蠻哈,守備張光吟出打線(雷哈、蠻哈、打線三地都在蠻莫安撫司境內)。明軍師出順利,收復了蠻莫,但由於產生了輕敵思想,急於向前推進,受到緬軍伏擊,損兵折將。寧州(今雲南華寧)目把坐騎陷入泥中,被緬軍殺死。前鋒既失利,後兩營只得退回。緬軍也無力追擊。⑩萬曆二十二年(1594),陳用賓為了加強邊防,在騰越州西北至西南邊界築八關,0關址距當時的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這八關就是神護關(故址在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孟卡山上)、萬初關(故址在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上)、巨石關(故址在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上)、銅壁關(故址在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上)、鐵壁關(故址在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踞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定滇緬邊界時,這三關被劃屬緬甸)。緬軍數擾八關,叛投緬甸的孟卯土司多俺「殺天馬、漢龍兩關工役」。①廣南(今雲南廣南)知府漆文昌派木邦土司罕欽殺了多俺,並在猛卯大興屯田。②在加強邊防的同時,陳用賓又派人聯絡逼羅夾攻緬甸,③逼羅方面口頭上答應了,但攝於緬甸還很強大,未敢出兵。

作者: 222.221.168.* 2007-4-15 21:14 回復此發言

--------------------------------------------------------------------------------

4 歷史上的明朝緬甸關系!

萬曆二十三年(1595),緬軍入侵蠻莫被擊退,明軍參將吳顯忠斬殺緬將丙測。④明王朝仍然任命思化為蠻莫安撫使。⑤從萬曆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2596-1598)莽應里的統治陷入危機,中緬邊境一度趨於平靜。由於莽應里在派兵侵犯中國的同時,從1584年到1593年連續五次發動侵略逼羅的戰爭但都遭到失敗,1596年,逼羅軍隊開始反攻。在此後的幾年中,緬甸南部的孟族起來反抗莽應里的統治,阿瓦、東吁、卑謬、良淵等地的封建領主,也紛紛宣告獨立。莽應里的統治陷入危機無力侵擾我雲南邊境。這就是包見捷在(緬略)中所說的:「自後(緬甸)屢為逼羅、得楞(孟族所攻,疲於奔命,不復內犯矣!」

在莽應里統治陷入危機時,莽應里的弟弟良淵侯趁機在北方擴大自己的勢力,並向北擴張,侵犯中國雲南。萬曆二十七年(1599),他的軍隊進攻孟養,被明軍擊退。⑥此後,孟養土司思轟和蠻莫思正「據險抗緬」。⑦萬曆三十年(1602),緬軍為了奪取孟密等地的寶井(開采玉石的礦井),出動十幾萬軍隊進攻蠻莫。蠻莫思正力不能敵,逃入騰越求援。緬軍追至離騰越只有三十里的黃連關。在緬軍兵臨城下、城內守軍人少無力擊退敵軍的情況下,雲南副使漆文昌、參將孔憲卿出於無奈,只得殺了思正,並把他的一隻胳膊呈送緬軍。緬軍進攻思正時,孟養思轟曾興兵救援,但是他的軍隊趕到時,思正已被殺。⑧緬軍又占據了蠻莫。

思正被殺和蠻莫又落入緬軍手中,使有識之士深以為憂。雲南巡安宋興祖在該年十一月上疏明廷,說:「此一時濟變,萬不得已之計。顧臣竊有憂者,蠻莫當水陸之沖,有蠻莫則外蔽三宣,內障騰永,遠通六慰;一旦授之阿瓦,六慰皆失,三宣任棟,卒有蠢動,征調何及?」⑨ 明王朝兵部在次年上報萬曆帝說:「蠻莫、逃西,為三宣之襟喉,騰越之肘腋。因阿瓦結連諸夷,仇殺思正,使逆黨多罕,占據蠻莫,塞我襟喉。??今撫鎮籌劃於上,道將協謀於下,先擊多罕,逆酋望風霄遁;後助思轟,緬賊倒戈而逃,則蠻莫已復,邇西已救,騰永之間,稍可息肩也。」⑩可見,英人哈威在他的(緬甸史》中說什麼「(良淵侯)曾確使中國引渡流亡在華之蠻莫土司,此舉足之顯示中國終已放棄其上緬甸之主權矣」,①完全是有違歷史事實的謬論。

萬曆三十二年(1604),緬軍進攻孟密,向孟養思轟徵兵。思轟拒絕了緬方的要求,並且逮捕了來使。於是緬軍進攻孟養,思轟兵敗身死。②萬曆三十四年(1606),緬軍30萬進攻木邦,明軍救兵不至,木邦失陷。③ 陳用賓因此下獄被殺。萬曆三十四年以後,中緬戰爭之間基本上停止了。這是因為:在中國方面,明王朝的統治已陷於危機,再也無力收復被緬甸佔領的廣大地區;在緬甸方面,萬曆三十三年(1605)良淵侯死去,其子阿那畢隆繼位,在侵佔中國的木邦後,即揮戈南下,進行再次統一緬甸的戰爭。

嘉靖到萬曆年間的中緬戰爭,前前後後持續了半個世紀,這場戰爭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古代中國同鄰國之間持續時間較長的一場戰爭。主要戰場是在當時中國的「西南極邊之地」。

這場戰爭的主要影響,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

(1)嚴重破壞了木邦、孟養、孟密等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以後,當時屬於我國雲南西南地區的木邦、孟養、孟密等地區,由於同中國內地的交往日漸密切,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社會經濟特別是商業和礦業日趨繁榮。明人朱孟震在(西南夷風土記)中說:「寶藏之富,生齒之繁,莫如孟密」,「孟密東產寶石、產金,南產銀,北產鐵,西產催生文石」。「巡西(孟養)產唬拍、產金。」「交易賈輻轉,故物價常平。」④東吁王朝發動的侵略戰爭,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災難,也嚴重地破壞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西南夷風土記》說:「應里(緬王)性極慘刻,凡有罪者,群埋土中,露頭於外,以牛耙之,復復以柴草,舉火焚之,彼此縱觀以為樂。江頭城(一說在今緬甸八莫,一說在今緬甸傑沙)外有大明街,閩、廣、江、蜀居貨游藝者數萬,而三宣六慰被攜者亦數萬,頃歲聞天兵(指明朝軍隊)將南伐,恐其人為內應,舉囚於江邊,縱火焚死,棄屍蔽野塞江。」由於戰爭的破壞,木邦也「殘破雕敝不振。」⑤
(2)戰爭給雲南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苦難首先,是廣大無辜的居民,慘遭緬軍的屠殺。上述江頭城居民的遭遇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萬曆十一年(1583)緬軍「分道入寇,傷殘數郡,蹂嗬一方」,留下一片「白骨青磷」,以致數年以後,人猶切齒。⑥其次,戰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為了抵禦緬軍入侵,明政府在邊境地區駐扎了上萬人的軍隊,其糧響主要靠雲南內地供應。雲南高原山路崎嶇,大江奔騰,當時交通條件十分惡劣,「轉輸米,石運價至千金」!「至內地運銅之苦,又有不忍言者」,以致「編氓r__i妻子,諸郡邑不支」,⑦「大理、鶴慶、蒙化、姚安、楚雄五郡,邑無遺村遣戶,不死而徙耳」。⑧ 為了解決軍隊糧響問題,萬曆二十二年(1594)以後,陳用賓開始在隴川、猛卯等地屯田,「然以瘴惡,屯者不能耕,西偏諸兵,糜公幣如故」。① 明朝人沈德符在談到萬曆年間緬軍入侵造成的危害時說:「雲南自此虛耗矣」!②(3)影響到兩國疆域的變化經過這場戰爭,明王朝喪失了對孟養和木邦兩宣慰司的統治,其范圍相當於今緬甸八莫、開泰以北,那伽山脈以東直到撣邦東北部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主要是由撣族、低族、克欽族(景頗族)居住的地區,並入緬甸後(一些地方在清初曾一度收復,但在乾隆年間中緬戰爭後全部喪失。),在封建時代和英國殖民統治時代,當地土司頭人都一直保持著很大的獨立性。英國殖民主義者採取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加深了當地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隔閡,擴大了他們之間的差異。緬甸獨立以後,民族間題越來越嚴重,而緬北地區少數民族與緬甸政府的矛盾,就是緬甸民族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註:1.東吁王朝時期緬甸總人口約為300萬人,全國軍隊最多時為莽應龍時代的15萬人。且東吁王朝時代的緬甸注意力一直放在對國內諸侯的控制,對外則主要朝暹羅,寮國和曼尼坡王國方向侵略。
2.賀聖達,男,漢族,中共黨員,1948年3月生於上海,浙江省鎮海縣人。現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並任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外關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亞太學會理事、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