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有仰光
『壹』 緬甸定都仰光已經150年時間,後來為何要遷往閉塞荒涼的內比都
因為去的地方更適合作為國度,能夠讓國家的經濟進一步發展。
『貳』 仰光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仰光是緬甸以前的首都,現在緬甸的首都是曼德勒。
仰光是緬甸最大的城市,其在2500年前,曾是孟族漁村,名叫奧加拉巴,11世紀時稱為達貢,這個名稱來自梵文,意思是「三崗村」,傳說古時候這里有三個山崗,後來成為一個很小的城鎮,主要以瑞光大金塔而聞名。仰光兩個字緬語為「戰爭結束」之意。仰光素有「和平城」的美稱。
主要景點
1、仰光大金塔
仰光最早的著名建築,也是世界佛教的一大聖地。緬甸人稱大金塔為「瑞大光塔」,在緬語里,「瑞」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稱。金塔始建於公元前585年。
2、昂山市場
始建於1926年,英國殖民統治晚期,位於仰光市中心,是仰光最大最熱鬧的集市。該市場以其殖民時期的建築結構和內部用鵝卵石鋪成的步行街而聞名於世。昂山市場原名斯哥特市場,是為紀念英國殖民時代一位叫詹姆斯約翰斯哥特的公務員而命名的。現在,昂山市場的建築結構已被列為仰光市遺產名錄。
3、緬甸國家博物館
坐落於仰光的西北部,成立於1952年,是一個展示緬甸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博物館。博物館共有五層,總體分為兩個部分,即緬甸歷史時期和緬甸文化,分為14個不同的展室和展廳,藏品豐富,各種展品讓人眼花繚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仰光
『叄』 仰光是在哪個國家
緬甸。
仰光,緬甸最大城市,位於緬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面積598平方公里,人口761萬,1855年至2005年期間為緬甸首都。
仰光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仰光河(又名萊河)與勃生堂河交匯處,距離安達曼海37公里,為緬甸最大港口,東南亞最大港口之一。平緩的仰光山從北邊伸進市區,城市的東、南、西邊都是平原。
仰光有著無數或鍍金或白石的佛塔,佛塔中最著名的是馳名世界的大金塔,它位於市北聖山,居全城最高點。仰光依然保持著作為港口城市輝煌時期的殖民地特色。每年4月這里都要舉行隆重盛大潑水節。
(3)緬甸為什麼有仰光擴展閱讀: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
『肆』 仰光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仰光是緬甸故都,現為是緬甸最大城市也是仰光省首府,位於緬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面積598平方公里,1855年至2005年期間為緬甸首都。
仰光在2500年前,曾是孟族(又稱得楞族)漁村,名叫奧加拉巴,11世紀時稱為達貢(又稱大光Dagon),這個名稱來自梵文,意思是「三崗村」,傳說古時候這里有三個山崗。後來成為一個很小的城鎮,主要以瑞光大金塔(ShwedagonPagoda)而聞名。
仰光兩個字緬語為「戰爭結束」之意。仰光素有「和平城」的美稱。仰光時區是協調世界時加上六個半小時。
『伍』 緬甸首都從仰光遷到內比都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內比都相對位於海旁的仰光較有利防範海陸進侵,及控制勢力強大的少數民族,所以緬甸首都從仰光遷到內比都。
內比都,人口約80萬。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
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命名為內比都。
2005年11月4日,各國駐仰光使節被約請到緬甸外交部聽取通報,而緬方並未預先告知通報內容。使節們已習慣了這種約請。正在交頭接耳之際,吳貌敏副外長表情凝重地匆匆走進新聞發布廳,向使節們宣布:緬甸政府決定從即日起將首都從仰光遷移至彬馬那。
他說,仰光是當年殖民統治者給緬甸確定的首都,並不代表緬甸人民的意志。緬政府決定遷都彬馬那,是由於它位於緬甸國家版圖的中心部位,放射能力強,有利於政府施政。
『陸』 仰光的歷史背景
仰光在2500年前,曾是孟族(又稱得楞族)漁村,名叫奧加拉巴,11世紀時稱為達貢(又稱大光Dagon),這個名稱來自梵文,意思是「三崗村」,傳說古時候這里有三個山崗。後來成為一個很小的城鎮,主要以瑞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而聞名。
1755年5月,緬族頭領雍籍牙基本上統一了緬甸,建立貢榜王朝,雍籍牙佔領大光之後,便登臨瑞大光寶塔(即今仰光大寶塔),頂禮膜拜,祈求消弭兵災,永保和平。國王Alaungpaya賜名後才改稱「仰光」,仰光是兩個字「yan」和「koun」的結合,分別指「敵人」和「走出去」。緬語「戰爭結束」之意。從此,大光即改名為仰光。由於仰光靠近仰光河口,地理位置優越,發展航運事業極為有利,所以,很快便成為緬甸第一大商港。
1855年緬甸成為英國的屬地,英國人把緬甸的首都從曼德勒(Mandalay)移到了仰光,用來把它作為出口柚木等商品的港口。1930年仰光受地震和引發的海嘯嚴重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1942年3月8日被日本佔領。1948年緬甸獨立後定都仰光。
『柒』 仰光已經做了一百多年首都,為何緬甸要遷都至內比都
這個主要是基於國家的經濟及戰事策略的安全考慮。首先仰光太過於靠近海,這種地方就很多容易遭攻擊,不僅是鄰國或者別的國家,畢竟海域上不會有很明顯的界限,其次是緬甸內陸的面積非常的大,現在內陸經濟不景氣,如果想要發展好內陸的經濟的話必須先將首都位置遷移過去,才能帶動內部經濟發展。
其次的話,這次遷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軍事防備。在沿海區域,首先自己防備別人是比較困難的,再者就是自己做什麼軍事儲備、演練、研發也沒有地方進行施展,實戰。
『捌』 仰光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仰光,原緬甸首都,現在是緬甸第一大城市,新的緬甸首都為內比都。
1、仰光位於緬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下游的三角洲上,距安達曼海僅35公里。1855年緬甸成為英國的屬地,英國人把緬甸的首都從曼德勒移到了仰光,用來把它作為出口柚木等商品的港口。受此影響仰光成為當時緬甸最繁榮的城市,雖然1930年仰光受地震和引發的海嘯嚴重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1942年3月8日被日本佔領。但仰光本身的地理和歷史優勢都極為出色加上本身經濟底蘊深厚,所以緬甸獨立後定都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