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有多少人在緬甸
⑴ 南丹縣的人口
遠古時代,南丹縣內已有土著民族——壯族居住。從宋朝初年(公元960年) 開始,瑤族、水 族、苗族、漢族等民族相繼從湖南、貴州、山東、江西、廣東等省遷入。元末(1367年),縣 境總人口50253人,之後由於戰亂,人口銳減,至民國16年(1927年),總人口僅為28992人。此後人口有所回升,民國22年(1933年)總人口 66025人。爾後,由於疾病為害,人口增長緩 慢,民國33年(1944年)人口增至76024人,11年間僅增9999人。
解放後,縣內人口發展呈現三個基本特點,一是人日急劇增加,二是人口的壽命在延長, 三是人口的文化素質在提高,其中人口數的增加最為突出。1953年南丹縣人日106128人,1990 年南丹縣人口265348人,37年間增加159220人。為了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自1979年起開始實行計劃生育。 經過近10餘年的努力,從 1983年起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不斷下降,1982年出生率為34.1‰,1986年出生率降為 16.22‰,1990年出生率再降至14.5‰。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南丹縣總人口29142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城關鎮53057、大廠鎮27932、車河鎮16553、芒場鎮27205、六寨鎮42935、月里鎮24024、吾隘鎮17341、羅富鄉27407、中堡鄉7661、八圩鄉25166、里湖鄉22140。
⑵ 廣西的壯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哪裡一共又多少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人口:1520萬;主要聚集區:南寧、柳州、崇左、來賓、百色、河池、貴港、防城港8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因廣西大部分地區屬於秦統一嶺南設置桂林郡而簡稱桂,首府南寧市,下轄有14個地級市,8個縣級市(地級市代管),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西部,從東至西分別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接壤,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佔有重要地位。
廣西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也是2014年世界體操錦標賽舉辦地。區內聚居著以壯、漢、瑤、苗、侗、京、回等民族,壯語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漢語方言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六種,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有苗語、瑤語等。
廣西的大陸海岸線長約1595千米,區內交通便利。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跡,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尤其盛產水果,被譽為「水果之鄉」,主要品種有火龍果、番石榴、荔枝、金桔、蜜橘、龍眼。
⑶ 河池大概有多少人口呢
河池市 面積33494平方千米,人口382萬人(2004年)
河池城區
轄金城江區、羅城、環江、南丹、天峨、東蘭、巴馬、鳳山、都安、大化1區8縣,代管1縣級市宜州
金城江區 面積2340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547000。區人民政府駐江北東路。
宜州市 面積3869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546300。
南丹縣 面積3902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547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天峨縣 面積3196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547300。縣人民政府駐六排鎮。
鳳山縣 面積1743平方千米,人口19萬。郵政編碼5476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東蘭縣 面積2435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547400。縣人民政府駐東蘭鎮。
巴馬瑤族自治縣 面積1966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547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巴馬鎮。
都安瑤族自治縣 面積4092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5307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安陽鎮。
大化瑤族自治縣 面積2754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5308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大化鎮。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面積2639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5464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東門鎮。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面積4558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5471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思恩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⑷ 三堡有多少人口
三堡鄉位於天峨縣城北部,東西與南丹縣六寨鎮交界,南面與本縣坡結鄉接壤,西南部與貴州省羅旬縣沫陽鎮相鄰,北面與南丹縣中堡鄉交界。最高海拔1200多米,是天峨縣海拔最高的鄉鎮。
政府駐地距縣城74公里,全鄉土地總面積2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60畝,(其中水田5190畝,旱地11070畝),林地面積15699畝。全鄉下轄8個行政村,78個自然屯,148個村民小組,3196戶,總人口13669人,居住有壯、漢、布依、苗等四個民族,其中,壯族占人口總數的95%。糧食以稻穀,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油桐、棉花為主,水果以沙梨、板栗為主,油桐是全鄉的支柱產業,總面積11萬多畝,年產油桐籽450~500萬公斤,它以籽粒飽滿、出油率高、油質好而聞名於區內外,被稱為「中國油桐之鄉」。
⑸ 廣西的人口是多少
截至2017年底,廣西戶籍總人口5600萬人。全區常住人口48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40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9.21%。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1.23 %,比2016年末提高0.56%。
全年出生人口81.7萬人,出生率為15.14‰;死亡人口31.6萬人,死亡率為6.22‰;自然增長率為8.92‰。廣西境內居住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
(5)南丹有多少人在緬甸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廣西轄14個地級市,縣級行政區111個(包括40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51個縣、12個自治縣),鄉級行政區1247個(包括120個街道、722個鎮、346個鄉、59個民族鄉)。
1、南寧市:青秀區、興寧區、西鄉塘區、江南區、良慶區、邕寧區、武鳴區、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
2、柳州市:柳北區、柳南區、柳江區、城中區、魚峰區、鹿寨縣、柳城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
3、桂林市:象山區、秀峰區、疊彩區、七星區、雁山區、臨桂區、陽朔縣、靈川縣、全州縣、平樂縣、興安縣、灌陽縣、荔浦縣、資源縣、永福縣、龍勝各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
4、梧州市:長洲區、萬秀區、龍圩區、岑溪市、蒼梧縣、蒙山縣、藤縣
5、北海市: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合浦縣
6、防城港市:港口區、防城區、東興市、上思縣
7、欽州市: 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
8、貴港市: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桂平市、平南縣
9、玉林市:玉州區、福綿區、北流市、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
10、百色市:右江區、靖西市、田陽縣、田東縣、平果縣、德保縣、那坡縣、凌雲縣、樂業縣、田林縣、西林縣、隆林各族自治縣
11、賀州市:八步區、平桂區、昭平縣、鍾山縣、富川瑤族自治縣
12、河池市:宜州區、金城江區、南丹縣、天峨縣、鳳山縣、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13、來賓市:興賓區、合山市、象州縣、武宣縣、忻城縣、金秀瑤族自治縣
14、崇左市:江州區、憑祥市、扶綏縣、寧明縣、龍州縣、大新縣、天等縣
⑹ 漢族人的分支的種族(國家)有哪些
「高山漢族」是廣西西部山區講西南官話的漢族,當地壯族則稱他們為「布哈」,意思是「轉移居住的人」。
所謂「高山漢族」就是居住在以玉米為主要農作物的石山區,既不同於高原漢族,也不同於平原、丘陵、平壩和市鎮漢族的一個特殊族群。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廣西的高山漢原本就是川、湘、鄂的漢族,從明末清初開始,尤其是在清乾隆、嘉慶和道光年間,由於戰爭,以及歷史、政治的原因遷移到廣西,到了咸豐和同治年間則規模更大了,逐漸形成為廣西漢族中一個特殊的族群。
目前,這些高山漢族主要分布在廣西的樂業、凌雲和鳳山,以及田林的浪平、平山、平潭,隆林的隆或。此外,東蘭、巴馬、南丹也有少量的分布。
⑺ 剛剛看新聞。。。廣西南丹縣一個14歲的中學生被砍殺在街頭。。稱沒有目擊者。然後看見他倒下的那個人
很簡單,當你老婆若毛你時,也許會吵架,控制不住也許會打一巴掌,那一巴有兩種結果,她沒事,另一種,那一巴掌剛好打對她動脈,她沒了。你有錯嗎?我是廣西人
⑻ 五十六個民族是那幾個(有個別民族簡介)
瑤族
瑤族現有人口213.4萬人,雲南現有17.3萬人。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等5省區。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現有人口657萬多,其中雲南最多,有405萬多人。
裕固族
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美麗的祁連山麓,有一個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森林茂密,礦藏豐富,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風光秀麗。這就是裕固族人民的家鄉。裕固族共有1.2萬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肅省,少數人居住在青海省的祁連縣。
壯族
壯族,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現有人口154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
仡佬族
仡佬族是我國西南地區一個古老的土著民族。她的誕生地是貴州高原,也包括湘西丘陵一帶。目前,仡佬族的大多數居住在貴州,少部分散居在雲南、廣西,還有一部分僑居越南地。
仫佬族
仫佬族是廣西土著民族,目前全國仫佬族約有16.1萬人,廣西仫佬族有人口15.58萬,主要聚居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境內,其餘散布在宜山、融水、柳城、忻城、都安、柳江、環江、河池等縣(自治縣)及柳州市郊。
佤族
佤族共有人口35.1萬人,其中雲南有34.7萬多人。佤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滄源、西盟、孟連、瀾滄、耿馬縣,鎮康、雙江等縣也有少量分布。
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少的一個民族,有2 3 1 2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大部分居住在珞渝地區,大多數與藏族雜居,少數聚居在米林縣城西南側南伊一帶。
畲族
畲族,現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兩省的廣大山區,其餘分布在江西、廣東和安徽省境內。
水族
水族現有人口34.59萬多人,雲南有7000多人。主要聚居在富源縣的黃泥河、古敢一帶,彝良縣的大河、龍安等地也有分布。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有人口33538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少數散居在該縣以東的莎車、澤普、葉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地區。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現有人口4127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當數散居在布爾津、奇台和南疆的主要城市。塔塔爾族史稱「達旦」、「韃靼」、「達怛」等。
土家族
土家族,現有人口570多萬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陽、黔江等縣也有分布。
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於青 海省東部湟水以北、黃河兩岸及其毗連地區,其中大多 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縣、大通縣、同仁縣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於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
維吾爾族
在中國西北邊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皚皚的天山,天山腳下聚居著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維吾爾」是民族自稱。共有7214431人。
烏茲別克族
烏茲別克族先民於16至17世紀沿絲綢之路陸續從中亞遷入我國新疆,後散居南疆各地和北疆伊犁一帶,經營園藝業和畜牧業。烏茲別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人口: 14502分布:佤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雙江、鎮康、永德等縣,部分散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
錫伯族
在祖國的西北、東北、內蒙部分地區,可以看到一些能騎善射的人們,他們時而躍馬揚鞭進行跑馬競賽,時而開弓搭箭開展射箭比賽,時而三五成群較量一番摔跤,時而興致勃勃練習幾回舉重……他們就是錫伯族。錫伯族有172萬多人,分布在新疆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市、鞏留縣等。沈陽、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扶余以及內蒙東部也有分布。
傈僳族
傈僳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人口: 614,000人,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散居在麗江。迪慶,大理、德宏,楚雄、保山等地區。
滿族
在我國吉林省的東部,有一座神奇秀美的山叫長白山。每到冬季,山上都被皚皚白雪覆蓋著。遠遠望去,長白山銀妝素裹,格外壯麗,因此人們稱它為「白山」。在黑龍江省的北部,有一條自西向東南流的大河,這就是有名的黑龍江,江水墨綠得近乎黑色,彷彿一條黑龍在翻滾,因此人們把它叫做「黑水」。在這白山黑水之間是一望無際的東北大平原。這里,孕育了一個勤勞勇敢、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滿族。我國滿族有982.1萬多人。由於歷史原因,他們的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有一半以上的滿族居住在白山黑水間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其餘散居在河北、內蒙古、北京等地。
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分布居住在廣西西北部的環江、河池、南丹、宜州、都安等(自治縣)、市境內,總人口約7萬人,其中6.5萬多人聚居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境內,占毛南族人口的95%。
門巴族
門巴族,現有人口0.74萬人。門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門隅地區以及墨脫措那、隆子等縣。其他則分布在墨脫、林芝和錯那縣的勒布區等地。
蒙古族
蒙古族現有人口 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布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
苗族
苗族有739萬多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雲南的苗族有89.6萬餘人,佔全國苗族人口的15%左右,散居在87個縣市,其中多數居住在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地區。
納西族
納西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人口:298,000人,主要聚居在麗江地區納西族自治縣,寧蒗、永勝、維西、中甸、德欽。在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量分布。
怒 族
怒族有27萬多人,是我國人口比較少的民族之一。除少數居住在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兔峨鄉之外,多數以小聚居形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瀘水、福貢、貢山三縣,斷斷續續綿延500多公里,直到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龍鄉的南端,與傈僳族、藏族、白族等民族雜居。
普米族
普米族共有2.9萬多人。他們主要居住在雲南省的蘭坪、麗江、維西、永勝和寧蒗等縣。「大分散,小集中」是普米族的分布特點。
羌族
羌族,有人口198252人;主要聚居區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縣。其餘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綿陽市的北川等縣。
撒拉族
撒拉族,有人口8 7 6 9 7 人。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州縣
鄂倫春族:
有人口6965人,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黑龍江省的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縣和黑河市。
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有人口1 3 5 0 4 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 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 烏魯木齊市等地,其餘的散居在內蒙古和黑龍江等省區。
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有人口26315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多與蒙古、達斡爾、漢、鄂倫春等民族交錯雜居。「
高山族
高山族,現有人口4 0 萬,主要居住在中國台灣省,其餘3000多人,散居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
哈尼族
哈尼族共有125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24.8萬多人。哈尼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的哀牢山區。
哈薩克族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古稱「阿薩」、「曷薩」、「可薩」,有「自由人」、「避難者」、「脫離者」之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及木壘、巴里坤縣。
漢族
國56 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為漢族。
赫哲族
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現有4245人,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饒河、撫遠兩縣,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 3個民族鄉。
回族
國回族有860萬人,其中雲南有52.2萬多人,雲南回族分布極廣,除威信、綏江兩縣外,其餘各縣市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在交通沿線的城鎮和附近村寨,具有大分散、小聚居和聚族而居的特點。
基諾族
基諾族,現有人口1 8 0 2 1 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的基諾民族鄉,少部分散居在景洪縣的勐旺、勐養、橄欖壩、大渡崗和勐臘縣的象明、勐侖等地。
京族
京族有18915人,聚居在廣西防城市的澫尾、巫山、山心三島。
景頗族
古代漢族文獻把景頗族人叫做「山頭人」這很形象。景頗族人居住的山幾乎都在海拔1500米到2000米以上,真正的以山為主,與山為伴。景頗族並非雲南的土著民族,他們是在古代從西北康藏高原遷入雲南的。從語言系屬看,景頗族與我國古代的氐羌部落集團有著密切的關系。景頗族自己認為他們來自「木砭省臘崩」 中國景頗族人口119209人(1990年普查數),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盈江、潞西、瑞西、梁河五縣境內。少數散居在騰沖、耿馬、瀾滄等縣。景頗族中有景頗、高日、蒙友等支系,主要使用景頗和載佤兩種方言。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現有人口1 4 1 5 4 9 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等縣。
拉估族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人口: 434,000人,主要聚居在瀾滄、孟連。耿馬。滄源、勐海。西盟等縣。
黎族
黎族,現有1110900人,主 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東方、 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縣 和樂東、瓊中、保亭黎族苗族 自治縣,其餘散居在海南其他縣市與當地民族雜居。
阿昌族
阿昌族人口共有2.7萬多,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隴川縣、梁河縣及潞西市,保山地區的騰沖縣、龍陵縣也有少量分布。隴川縣的戶撒地區和梁河縣的遮島是最集中的地方。
白族
白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人口:1,482,000人,75%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麗江、蘭坪等地,有少部份白族散居在四川西昌、貴州畢節和湖南桑植縣。
保安族
在甘肅省西南部的積石山下,在滾滾黃河的上游之濱,有一個水美土肥草青、宜農宜牧的好地方,它就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布朗族
布朗族,有人口8 2 2 8 0 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布朗山和西定、巴達、打洛山區,其餘的散居在臨滄、思茅等地。
布依族
布依族共有254.5萬多人,95%以上居住在貴州省的黔南、黔西南兩個自治州,鎮寧、關嶺和紫雲等自治縣,畢節、遵義、黔東南3個地區(州)。在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
藏族
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自治區之一,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設6個地區、1個地級市、1個縣級市和76個縣。其中,拉薩市轄7個縣和1個縣級城關區;昌都地區轄15個縣(其中4個縣暫未成立),行署設在昌都縣;山南地區轄12個縣,行署設在澤當鎮;日喀則地區轄17個縣和1個縣級市,行署設在日喀則市;那曲地區轄10個縣和1個特別區,行署設在那曲縣;阿里地區轄8個縣(其中1個縣暫未成立),行署設在獅泉河鎮;林芝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八一鎮。自治區首府拉薩市,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西藏自治區人口二百多萬,是我國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區。藏族佔全區人口的94.7%。西藏人口分布很不平衡。東南部的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則和拉薩四地一市,土地面積只佔全區的42%,而人口總數卻佔全區的85%;西北部的那曲和阿里兩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區的58%,人口僅佔全區的15%。藏族人名和漢族人名不同,他們一般沒有姓,有的以房名、籍貫等為類似的姓,如昆、噶爾、雪康、德格等,但和姓有不同。一般藏族群眾多以四字為一名,如扎西多吉、丹增平措、羅布桑布等,為了便於呼喚,往往稱呼兩字,如扎西、丹平、羅布等。 藏族的名字一般都有很深的含義。
中國的朝鮮族,在100多年前,從朝鮮半島移住到東北地區之後形成的一個少數民族,也有極少數在明末清初就已經居住在遼東地區。朝鮮族文化同朝鮮半島的文化有著極其深厚的淵源關系,移居到東北地區後,又吸收、融合了這里的各民族文化,同各兄弟民族一起開發、建設著祖國的關東大地。中國朝鮮族的遷入過程,也是自然的分布過程。中國朝鮮族分布的主流在鴨綠江、圖們江沿岸地區和綏芬河流域,並逐漸向北部和西部方向延伸,向東北內地稱動和擴散。朝鮮族是個擅長種水田的民族。他們一遷入,就沿著有水源的地區安家落戶。東北絕大部分水田地區是朝鮮族遷入後由朝鮮族首先開發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朝鮮族的人口布局輪廓已基本定型。當時,中國朝鮮族人口基本上分布在東北三省境內,少量分布在內蒙古地區。曾經居住在關內各地的朝鮮人大都回到朝鮮半島或移居東北,因此,在關內居住的朝鮮族已經為數不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工作調動、畢業分配以及遷徙等原因,東北地區的一部分朝鮮族開始移入關內各地。由是,朝鮮的分布已遍及全國各省。
據1990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國朝鮮族人口總數為1920597人,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黑龍江省有452398人,佔全國朝鮮總人口的23.56%;吉林省有1181964人,佔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 61.54%;遼寧省有230378人,佔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12%;內蒙古自治區有22641人,佔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1.18%;關內各地共有 33216人,佔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1.73%。居住在東北三省的朝鮮族人口總共有1864740人,佔全國朝鮮總人口的97.1%。
德昂族
德昂族現有人口1.54萬多人,雲南有1.53萬人,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潞西、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耿馬等縣,居住極為分散。
東鄉族
東鄉族有37.3萬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境內,其餘散居在甘肅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和廣河、和政、臨夏等縣及新疆伊犁地區。
侗族
侗族,有人口2514014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鄰的黔東南、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縣。
獨龍族
獨龍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種,人口:4,000人,主要聚居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河谷。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原居住在黑龍江北岸,十七世紀中葉遷至大興安嶺東麓、嫩江中上游。原以狩獵為主,後定居並轉為經營畜牧業和農業。
傣族
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人口:1,138,l00人,主要聚居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肥美、富饒的壩子--西雙版納,德宏兩州。傣族歷史悠久,傣族先民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為酷愛自由,和平的人。傣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傣語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記載了豐富的歷史傳說,宗教經典和文學詩歌。傣族地區如同緬甸,泰國一樣信仰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或小乘佛教。佛教是公元639年傳人傣族地區的,傣族每個村子都有佛寺廟。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動作多為動物形態的模擬和美化。
⑼ 廣西省東蘭縣有多少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為295519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0114人相比,十年間共增加15405人,增長5.50%,年平均增長0.54%。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間年平均增長0.34%增加0.2個百分點。全縣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為21302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44470人相比,十年共減少31442人,下降12.86%,年平均下降1.37%。
東蘭縣地處桂西北,雲貴高原南緣,紅水河中游;東傍金城江區,西界鳳山縣,南傍大化、巴馬縣,北鄰南丹、天峨縣,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308公里,距河池市金城江區130公里。東蘭,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森林、生物、礦產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東蘭縣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素有「四鄉」之美稱。
2016年,全縣30.4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