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劃走多少土地
㈠ 歷史上中國一共失去了多少土地都是被哪些國家瓜分了
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從1840年到1949的1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大規模入侵,損失了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中國歷史上失去的土地遠遠不止這些,那麼今天我將盤點下中國曾經失去的土地。
朝鮮地區。這里說的朝鮮是朝鮮半島北部,這里最早的政權——箕子朝鮮、衛滿朝鮮、高句麗都是中國的東北民族建立的。漢武帝時期,滅衛滿朝鮮,設置漢四郡,後來逐漸被高句麗吞並。唐朝滅高句麗之後,設置了安東都護府。不過可惜的是,隨著新羅的北進,導致朝鮮逐漸淪陷。新羅是韓國第一個政權,是三韓之一的辰韓建立的。明朝時期,韓國高麗王朝和李氏王朝不斷北侵,將疆界線推到了鴨綠江—圖們江一線,明朝無可奈何,只好承認。
那麼這些土地的總面積大概有多少呢?大概算了一下,差不多在400萬平方公里左右。
㈡ 緬甸人口和國土面積是多少
緬甸國土面積為676578km²、人口數5458萬。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緬甸國土面積為67657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
以2014年的全國人口普查計數據中的人口增長率計算的話,2020年1月4日下午3點左右,緬甸全國人口達到了54462360人。截至2020年4月,緬甸人口5458萬,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
地形地貌:
緬甸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㈢ 緬甸的國土面積
緬甸應該是676578平方千米。
(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先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吁王朝和貢榜王朝。
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三次英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
1948年1月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以國防部長蘇貌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1988年9月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新憲法規定實行總統制。2011年2月,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 ,2018年3月,吳廷覺辭職。 [3]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2021年2月1日,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當前,緬甸多座城市出現大范圍通信中斷 [4] 。緬甸軍方發表聲明說,根據憲法條款,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 [5] 。4月16日,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宣布成立民族團結政府,溫敏任總統 [37] 。
軍事政府
㈣ 緬甸佔20萬土地不還,如今怎麼樣
在影視作品中,清朝經常跟緬甸方面發生爭斗,雖然最終獲得了勝利,可只能說是一種慘勝。很多人在看電視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疑惑。清政府當年國力強盛,攻打緬甸的時候為何會那麼吃力?事實上緬甸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弱小。早在幾千年前,緬甸就有很多人定居,而且還發展出了封建王朝,其文明程度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都稱得上先進。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緬甸國內也跟著膨脹了起來,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他們不斷向周圍擴張,最後盯上了清政府。
現如今緬甸的報應來了,他們因為連年不斷的戰爭,再也沒有了雄霸東南亞的實力。尤其是被他們強行佔領的果敢地區,經常爆發大規模的反抗活動,強烈要求回歸祖國。
㈤ 緬甸的行政區劃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礦產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取得可喜的成績。
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撣邦波頓(包得溫)是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
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森林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 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㈥ 中國領土現在具體多大
所查資料如下。
一、中國官方說法9598077平方公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約960萬平方公里。
二、根據《中國地圖冊》(2004年1月第10版)的數字,將它上面的各省,市,區的面積進行累計,得到總面積是933.3027萬平方千米,各省區的面積都僅精確到萬,有24個省區都為XX多萬平方千米,每個地方平均加0.5萬平方千米,共加12萬平方千米,總面積才為945.3萬平方千米,與960萬平方千米,還差14萬平方千米。
三、美國中央情報局在網站上發布消息說:「中國國土面積為959.6960萬平方公里,而美國的國土面積為963.1418萬平方公里,我們比美國要少3.4458萬平方公里。因此,中國面積不是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的排名第三,而是排在美國之後的第四。」
四、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中華民族因各種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外交的原因,或被迫或主動或默許,以割讓、轉讓、放棄、後撤、友好、互換、租賃等各種名義喪失的國土面積總計超過500萬平方公里。即使以清盛時期的1310萬平方公里計,目前國土面積也銳減了3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原國土面積的29%。近三分之一的國土在大約150年內喪失殆盡。
附錄:中國近代被侵佔或被授讓的國土
一、沙俄(絕大多數為今俄羅斯佔有)侵佔我國領土151萬平方公里,其中:
1.1689年侵佔外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25萬平方公里中國國土
2.1727年通過侵佔貝加爾湖以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3.1790年霸佔約10萬平方公里的庫葉島
4、1860年侵佔我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5、1861年後霸佔中國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4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6、1881年霸佔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4萬平方公里國土
7、1883霸佔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8、1895年霸佔新疆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2.8萬多平方公里土地
9、1921年,蘇俄吞並唐努烏梁海,1944年正式並入蘇聯,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
二、哈薩克:蘇聯解體後,有獲得我國以前一些領地
三、塔吉克:蘇聯解體後,有獲得我國以前一些領地
四、吉爾吉斯斯坦:蘇聯解體後,有獲得我國以前一些領地
五、蘇聯的操縱下,失去156.65多萬平方公里的外蒙古
六、日本佔去面積共4600多平方公里的琉球群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到現在中國還未實際控制
七、印度佔去藏南9萬多平方公里,佔去錫金7200平方千米
八、越南:部分西沙群島,南海29個島礁,雲南老山、廣西法卡山、北部灣白龍尾島。
九、朝鮮:部分長白山和天池的一半,薪島,以及黃海中國側大陸架與經濟區爭端
十、緬甸:劃走我國18萬平方公里的江心坡、南坎
十一、尼泊爾:部分喜馬拉雅山. 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交界處
十二、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山的主峰喬戈里峰割走了一半,新疆坎巨提地區讓給巴基斯坦
十三、阿富汗:瓦罕帕米爾
十四、不丹:西藏邊境(今不丹東南角)
十五、韓國強占我國的蘇岩礁,以及黃海中國側大陸架與經濟區爭端
十六、菲律賓:占據9個我國島礁
十七、印度尼西亞:占據2個我國島嶼
十八、馬來西亞:占據9個我國島礁
十九、汶萊:占據1個我國島礁
中國在清朝末期國土喪失335.45萬平方公里,二十世紀丟失了將近2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清朝割讓160萬平方公里左右。截止08年末我們中國實際控制在手裡的陸地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呢?官方數字是9598077平方公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約960萬平方公里,減去被印度非法侵佔的麥克馬洪線以南(藏南)地區90000多平方公里,真正控制在手裡的領土只有950萬平方公里左右(這個數據包括至今仍孤懸海峽對岸的台灣)!
㈦ 緬甸的行政區劃
全國分7個省(taing / division)和7個邦(pyi ne / State)。七省:伊洛瓦底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實皆省和德林達依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區。七邦:克欽邦、撣邦、欽邦、克倫邦、克耶邦、孟邦和若開邦,多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根據緬甸將實行的新憲法,緬甸新建的行政中心彬馬那(Pyinmana)將成為首都,並且其名字定為內比都(Nay Pyi Taw) ,緬甸國家行政中心於2005年11月由仰光搬遷至內比都。
緬甸行政區劃-行政區劃詳表
省邦名 COK E2003 面積(km2) 鎮區數 首府 CE2003 CC1983
實皆省 Sagaing 01 5,663,200 94 625 37 實皆 Sagaing 300,000 46,212
實皆縣 Sagaing 實皆 Sagaing 46,212
瑞波縣 Shwebo 瑞波 Shwebo 52,185
望瀨縣 Monywa 望瀨 Monywa 161,000 106,843
傑沙縣 Katha
格禮縣 Kalemyo 格禮 Kalemyo 52,628
達武縣 Tamu
莫萊縣 Mawlaik
坎迪縣 Hkamti
勃固省 Bago 02 5,581,300 39 404 28 勃固 Bago 198,400 150,528
勃固縣 Bago 勃固 Bago 198,400 150,528
卑謬縣 Pyay 卑謬 Pyay 128,700 83,332
沙耶瓦底縣 Thayarwady 沙耶瓦底 Thayarwady 33,489
東吁縣 Taungoo 東吁 Taungoo 65,861
馬圭省 Magway 03 4,760,100 44 820 25 馬圭 Magway - 54,881
馬圭縣 Magway 馬圭 Magway - 54,881
敏布縣 Magwe Minbu 敏布 Magwe Minbu 32,456
德耶縣 Thayetmyo
木各具縣 Pakokku 木各具 Pakokku 110,800 71,860
甘高縣 Gangaw
曼德勒省 Mandalay 04 6,727,900 37 024 31 曼德勒 Mandalay 1,147,400 532,949
曼德勒縣 Mandalay 曼德勒 Mandalay 1,147,400 532,949
彬烏倫縣 Pyin-Oo-Lwin 眉謬 Maymyo 111,100 63,782
皎色縣 Kyaukse
敏建縣 Myingyan 敏建 Myingyan 126,100 77,060
央米丁縣 Yamethin
梅鐵拉縣 Meiktila 梅鐵拉 Meiktila 157,900 96,492
良烏縣 Nyaung-u
德林達依省 Tanintharyi 05 1,347,700 43 343 10 土瓦 Dawei 135,300 69,882
土瓦縣 Dawei 土瓦 Dawei 135,300 69,882
丹老縣 Myeik 丹老 Mergui 145,700 88,600
高東縣 Kawthoung
伊洛瓦底省 Ayeyarwady 07 7,330,200 35 138 26 勃生 Pathein 212,600 144,096
興實達縣 Hinthada 興實達 Henzada 121,000 82,005
苗妙縣 Myaungmya
馬烏彬縣 Maubin
壁磅縣 Pyapon 壁磅 Pyapon 39,862
勃生縣 Pathein 勃生 Pathein 212,600 144,096
仰光省 Yangon 06 5,836,200 10 171 45 仰光 Yangôn 4,344,100 2,513,023
仰光東區縣 Yangon East (33鎮
仰光西區縣 Yangon West 在市內)
仰光南區縣 Yangon South
仰光北區縣 Yangon North
克欽邦 Kachin 11 1,327,700 89 041 18 密支那 Myitkyinâ 56,427
密支那縣 Myitkyina 密支那 Myitkyinâ 56,427
八莫縣 Bhamo 八莫 Bhamo 26,169
葡萄縣 Putao
克耶邦 Kayah 12 247,300 11 733 7 壘固 Loi-kaw 33,665
壘固縣 Loikaw 壘固 Loi-kaw 33,665
波勒克縣 Bawlakhe
克倫邦 Kayin 13 1,553,100 30 383 7 巴安 Pa-an
巴安縣 Hpa-an
妙瓦底縣 Myawadi
高格力縣 Kawkareik
欽邦 Chin 14 541,900 36 019 9 哈卡 Haka
法蘭縣 Falam
敏達縣 Mindat
孟邦 Mon 15 2,470,400 12 297 10 毛淡棉 Mawlamyine 395,900 219,961
毛淡棉縣 Mawlamyine 毛淡棉 Mawlamyine 395,900 219,961
直通縣 Thaton 直通 Thaton 103,000 61,790
若開邦 Rakhine 16 3,004,700 36 778 17 實兌 Akyab 159,200 107,621
實兌縣 Sittwe
孟都縣 Maungdaw
布帝洞縣 Buthidaung
皎漂縣 Kyaunkpyu
山多威縣 Thandwe
撣邦 Shan 17 5,461,500 155 801 54 東枝 Taunggyi 149,600 108,231
東枝縣 Taunggyi[西撣邦中心] 東枝 Taunggyi 149,600 108,231
萊林縣 Loilen
臘戌縣 Lashio[北撣邦中心] 臘戍 Lashio 131,000 88,590
木姐縣 Mu Se
皎脈縣 Kyaukme
滾弄縣 Kunlong
老街縣 Laukkaing
景棟縣 Kengtung[東撣邦中心] 景棟 Kengtung 46,938
孟薩縣 Mong Hsat
孟別縣 Mong-Hpayak
大其力縣 Tachileik
緬甸 Myanmar 51,853,100 676 577 324
仰光 Yangôn
緬甸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吁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
1886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
1948年1月4日,緬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
1940: Meiktil省並入曼德勒省。
1948: 欽邦設立,析若開邦。
克倫邦設立,由德林達依省部分地區析置。
克欽邦設立,由曼德勒省密支那和八莫區置。
克耶邦設立,聯合Bawlake, Kantarawaddy and Kyebogyi三地置。
撣邦設立,由撣邦同盟和佤邦合並而置。
㈧ 1960年的中緬邊界線究竟是如何劃界的呢
是偉大的周同志將江心坡和南坎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給了緬甸,占緬甸現有領土1/4強,使得緬甸長期與我國友好往來與合作,促進兩國共同發展
㈨ 緬甸行政區劃的行政區劃詳表
省邦名COKE2003面積(km)鎮區數首府CE2003CC1983
實皆省 Sagaing015,663,20094 625 37實皆 Sagaing300,00046,212
實皆縣 Sagaing實皆 Sagaing46,212
瑞波縣 Shwebo瑞波 Shwebo52,185
望瀨縣 Monywa望瀨 Monywa161,000106,843
傑沙縣 Katha
格禮縣 Kalemyo格禮 Kalemyo52,628
達武縣 Tamu
莫萊縣 Mawlaik
坎迪縣 Hkamti
勃固省 Bago025,581,30039 404 28勃固 Bago198,400150,528
勃固縣 Bago勃固 Bago198,400150,528
卑謬縣 Pyay卑謬 Pyay128,70083,332
沙耶瓦底縣 Thayarwady沙耶瓦底 Thayarwady33,489
東吁縣 Taungoo東吁 Taungoo65,861
馬圭省 Magway034,760,10044 820 25馬圭 Magway-54,881
馬圭縣 Magway馬圭 Magway-54,881
敏布縣 Magwe Minbu敏布 Magwe Minbu32,456
德耶縣 Thayetmyo
木各具縣 Pakokku木各具 Pakokku110,80071,860
甘高縣 Gangaw
曼德勒省 Mandalay046,727,90037 024 31曼德勒 Mandalay1,147,400532,949
曼德勒縣 Mandalay曼德勒 Mandalay1,147,400532,949
彬烏倫縣 Pyin-Oo-Lwin眉謬Maymyo111,10063,782
皎色縣 Kyaukse
敏建縣 Myingyan敏建 Myingyan126,10077,060
央米丁縣 Yamethin
梅鐵拉縣 Meiktila梅鐵拉 Meiktila157,90096,492
良烏縣 Nyaung-u
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051,347,70043 343 10土瓦 Dawei135,30069,882
土瓦縣 Dawei土瓦 Dawei135,30069,882
丹老縣 Myeik丹老 Mergui145,70088,600
高東縣 Kawthoung
伊洛瓦底省 Ayeyarwady077,330,20035 138 26勃生 Pathein212,600144,096
興實達縣 Hinthada興實達 Henzada121,00082,005
苗妙縣 Myaungmya
馬烏彬縣 Maubin
壁磅縣 Pyapon壁磅 Pyapon39,862
勃生縣 Pathein勃生 Pathein212,600144,096
仰光省 Yangon065,836,20010 171 45仰光 Yangôn4,344,1002,513,023
仰光東區縣 Yangon East(33鎮
仰光西區縣 Yangon West在市內)
仰光南區縣 Yangon South
仰光北區縣 Yangon North
克欽邦 Kachin111,327,70089 041 18密支那 Myitkyinâ56,427
密支那縣 Myitkyina密支那 Myitkyinâ56,427
八莫縣 Bhamo八莫 Bhamo26,169
葡萄縣Putao
克耶邦 Kayah12247,30011 733 7壘固 Loi-kaw33,665
壘固縣 Loikaw壘固 Loi-kaw33,665
波勒克縣 Bawlakhe
克倫邦 Kayin131,553,10030 383 7巴安 Pa-an
巴安縣 Hpa-an
妙瓦底縣 Myawadi
高格力縣 Kawkareik
欽邦 Chin14541,90036 019 9哈卡 Haka
法蘭縣 Falam
敏達縣 Mindat
孟邦 Mon152,470,40012 297 10毛淡棉 Mawlamyine395,900219,961
毛淡棉縣 Mawlamyine毛淡棉 Mawlamyine395,900219,961
直通縣 Thaton直通 Thaton103,00061,790
若開邦 Rakhine163,004,70036 778 17實兌 Akyab159,200107,621
實兌縣 Sittwe
孟都縣 Maungdaw
布帝洞縣 Buthidaung
皎漂縣 Kyaunkpyu
山多威縣 Thandwe
撣邦 Shan175,461,500 155 801 54東枝 Taunggyi149,600108,231
東枝縣 Taunggyi[西撣邦中心]東枝 Taunggyi149,600108,231
萊林縣 Loilen
臘戌縣 Lashio[北撣邦中心]臘戍 Lashio131,00088,590
木姐縣 Mu Se
皎脈縣 Kyaukme
滾弄縣 Kunlong
老街縣 Laukkaing
景棟縣 Kengtung[東撣邦中心]景棟 Kengtung46,938
孟薩縣 Mong Hsat
孟別縣 Mong-Hpayak
大其力縣 Tachileik
緬甸Myanmar51,853,100676 577324
仰光Yangôn
COK:代碼來源自緬甸1991-01-06的規定。 歷史沿革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吁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86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8年1月4日,緬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1940: Meiktil省並入曼德勒省。1948: 欽邦設立,析若開邦。克倫邦設立,由德林達依省部分地區析置。克欽邦設立,由曼德勒省密支那和八莫區置。克耶邦設立,聯合Bawlake, Kantarawaddy and Kyebogyi三地置。撣邦設立,由撣邦同盟和佤邦合並而置。
我找到了1948年的緬甸憲法,其中對緬甸領土的規定如下:第二條 緬甸聯邦涵蓋整個緬甸,包括:第一款 所有迄今為止由尊敬的英王陛下授權緬甸總督統治的區域,和
第二款 克耶邦( the Karenni States)。
第五條 今撣邦同盟(the Federated Shan States)和佤邦(the Wa States)所在的地域,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撣邦(the Shan State)」。
第六條 今密支那和八莫區(the Myitkyina and Bhamo Districts)所在的地域,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克欽邦(Kachin State)」。第七條 今克耶邦(Karenni States)所在的地域,即 Kantarawaddy, Bawlake and Kyebogyi ,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克耶邦(Karenni States)」。
1962年,奈溫發動政變。1974年1月定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改緬甸聯邦。
1964: 仰光省設立,析勃固省置。1974: 孟邦設立,析德林達依省部分地區置。若開省改為若開邦(若開省是1947年設立)
2005.11.6: 緬甸政府開始分批次遷往中部城市彬馬那(Pyinmana) 種族和特區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華人華僑約250萬。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克欽族(景頗族) 該民族在緬甸至少有60萬。聚居克欽邦,散居於撣邦和實皆省,操景頗語和載瓦語,用克欽文。多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少數信佛教。該邦有少數民族武裝獨立軍,有獨立要求,緬甸政府稱其控制區為克欽邦第三特區,臨我國福貢縣。我國駐曼德勒總領館的領區范圍包括曼德勒省、撣邦和克欽邦。撣族(傣、泰、泐族) 有約250萬聚居在撣邦,是該邦主體民族,克耶、克欽、克倫等邦也有分布。操撣語和德傣語,用傣綳文和傣泐文,信仰小乘佛教。在1922年前,這里分布著30多個小邦,它們向緬甸王納貢。1922年這些小邦聯合成撣邦同盟(the Federated Shan States),設一專員,該專員同時署理佤邦。佤(拉佤)族聚居在佤邦,散居於撣邦其它地方。操佤語,用佤文,信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佤邦(第二特區)位於中國、泰國和寮國三國交界處,面積4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山區,人口60萬,有25個民族,70%為佤族,全區分為3個特區、4個縣,首府邦康。據稱,北美地區出售的非法毒品有50%來自這個地區。1996年,佤邦聯合軍配合緬甸政府軍打敗毒梟坤沙後,成為金三角地區勢力最大的地方武裝,現有軍隊2萬多人。緬甸華人根據1994年的人口統計,緬甸華人有57.785 人,約占總人口的1.3%,目前可能達到250萬左右。他們可以分為:果敢華人(Kokang Chinese) 世居在中緬邊界的果敢地區,1897年中英條約確認劃給英屬緬甸,歷史上是土司統治地區,臣服中原朝廷,向佤邦納貢。緬甸和解後,這里設立第一特區,轄1縣(果敢縣?)、1市(老街市?)、5行政區 (興旺區、西山區、東山區、紅星區、清水河特區?),2鎮、15鄉,總人口32萬;回教華人(Panthays) 原來定居於大理,與當地婦女逼婚。1855年受清政府剿殺,西避撣邦。以上兩支聚居中緬邊區,不受仰光控制,同化程度很低,族群認同仍很強;國民黨殘部及家眷國共內戰期間潰逃至緬甸;雲南移民1990年代眾多通過假身份湧入緬北城市的雲南人;和廣府和福建移民大規模移民潮發生在英國侵佔了整個緬甸後,由海峽殖民地移民緬甸。1962年,奈溫發動變亂,迫使超過30萬印度人與10萬華人離境,關閉華校及華文報紙。1967年6月, 受文革波及的中國留學生出現行為失當,最後發展到緬爆發激烈排華暴亂,暴民在仰光唐人街殺人放火,華人商店與住家被掠奪一空,大量華人喪生,暴亂蹂躪了好幾個城市。1982年,緬政府又通過嚴重歧視外籍人的所謂新公民權法,並向申請公民權的華人索要巨額錢財,華人再度大規模離境。另: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於1989年6月30日成立,位於撣邦高原東北部邊陲,與中國西雙版納州毗鄰。面積為4952平方公里,居住著愛伲族(哈尼族)、撣族、布郎族、佤族、果敢族、緬族等13個民族,人口74000多人,首府勐拉。特區分為3個地區,即:勐拉、南邦、色勒。 主要城市首都仰光和舊都曼德勒的人口超過100萬。
㈩ 問一下,中國和緬甸的國界線劃分是按照麥克馬洪線劃的嗎
一樓的,「麥克馬洪線」是1914年英國殖民者片面劃出的英屬印度(當時緬甸是英屬印度的一個省)與中國西南地區的一段邊界。該線從不丹向東,大致沿喜馬拉雅山山脊直到高黎貢山北段的伊索拉希山口,涉及中印邊界東段及中緬邊界北段的一部分。
中國政府與緬甸政府的邊界劃分,使本來屬於中國的約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劃給緬甸,這些領土上的約500萬中國人被迫做了緬甸國民
1)、北段:尖高山以北、「麥克馬洪線」以西的領土。
中國政府承認中國與緬甸的邊界線是「麥克馬洪線」,把尖高山以北的原來屬於中國的領土,約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全部劃給緬甸了,只是把這個地區本來就屬於中國的片馬、崗房、古浪三個地方收回,約153平方公里的地區。
2)、中段:南畹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勐卯三角地區。
中國政府考慮到緬甸的兩個邦聯系的公路經過這個地區,如果中國政府把這個地區收回,讓緬甸的這二個邦的交通中斷,考慮到中國與緬甸的友好關系,這個地區全部劃給緬甸。
這是很滑稽的理由。
本來,大清皇朝時,就是這片土地的地主,雖然,大清政府被我們罵成最腐敗賣國的政府,但是,他們沒有失去原則,被迫出租那是萬不得已,但是,每年還有1000盧比的地租好收,現在到好,領導們嘴一張,250平方公里的領土就這樣送出去了。
香港也是被迫出租的,但是,我們在1997年收回來了,現在,這個被迫出租的地區,通過條約的方式永遠給出去了,沒有一點補償,就連那1000盧比的租金也沒了。
我們的政府的領導們還非常貼心,很擔心他們國家的二個邦的交通中斷,所以,才把這塊領土送給緬甸的。
3)、南段:阿佤山區,所謂「1941年線」問題。
中國承認「1941年線」,中國政府撤軍,只收回了南段班洪、班老轄區內「1941年線」割出來以東的一塊地區,大約為189平方公里。
這個地區,「1941年線」以西地區,約220平方公里劃給緬甸,原來佔領這些地區的人民解放軍在駐扎幾年以後,被迫撤軍。中國駐緬使館、雲南、軍方和中緬邊界地區開始時都有意見,搞得當地中國老百姓和人民解放軍都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