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哪個組織是和平的

緬甸哪個組織是和平的

發布時間: 2022-12-31 06:32:45

1. 克欽獨立軍的簡介


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獨立後,克欽族也借機要求獨立。1962年2月5日,緬軍中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KIA),並且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KIC)和「克欽政黨」(KIO)。1987年5月, 緬甸軍隊對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由於時任「克欽主席」的早邁執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省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後來由於夏季叢林暴雨突來,阻擋了緬軍的繼續進攻,克欽「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形勢對克欽軍不利。於是早邁決定與中央政府進行停戰談判,1994年2月簽定了《停戰協定》。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區被緬甸政府稱為「克欽邦第二特區」。
和緬甸政府一樣,克欽軍內部也經常因為權力爭執而發生兵變,1975年早丹三兄弟間就發生了內哄,三人全被打死,後布朗森被推為主席。繼布朗森病故之後,主席早邁後來也引起了軍中不滿,軍人們於2001年2月發動政變,軟禁了早邁,重新推選了都宰為主席。
1994年2月24日達成停火協議後,緬政府承認其為克欽邦第二特區(轄拉扎、邁扎央等地區),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人口約15萬人。
然而在緬甸軍政府主導下的20年的相對和平,並未使得克欽邦與中央政府達成和解。
2008年5月,緬甸通過新的《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並舉行全國大選。盡管克欽獨立組織(KIC)在緬甸大選前召開「中央委員會」上決定:不反對緬甸即將到來的大選,不尋求將克欽邦從緬甸聯邦內分裂獨立出去,願意與大選後新組成的緬甸中央政府就克欽獨立軍改編再進行會談,可以取消「克欽獨立軍」番號等。但在保持克欽獨立軍完整性的問題上寸步不讓,與中央政府分歧嚴重。
2011年6月,長達17年的停戰協議被打破,致使克欽族逃往邊境地區,雙方在緬甸偏遠北部地區發生戰事。
自2011年6月緬甸政府軍同克欽獨立軍爆發沖突以來,緬北戰事一直持續。緬甸政府同克欽獨立組織已經在中國瑞麗市舉行了兩輪和平談判,沒有顯著成果。截止2013年1月4日,雙方尚未就第三輪談判達成一致。負責和平談判的緬甸總統府部長昂敏此前曾樂觀預計,將和克欽獨立軍在2013年底達成和平協議。

2. 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介紹

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是緬甸最高權力機構,由13人組成。國防軍最高司令部司令丹瑞大將任主席。

3. 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有什麼樣的歷史

緬甸克欽獨立軍是緬北眾多勢力中一員,克欽族其實就是咱們這邊的景頗族,其經常和政府對著干,全民皆兵!


說來說去,克欽獨立軍只不過是美國的一枚棋子,世界大勢就是這樣,弱小的國家只能受到擺布,只有強大,才是在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4. 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同盟歷史

1945年 3 月27日 ,自由同盟領導緬甸人民發動了全民性的抗日武裝起義,殲滅日軍2萬餘人,5月收復仰光。仰光收復後,自由同盟開始從秘密轉為公開活動。1946 年8月16日,自由同盟在仰光尼杜迎戲院召開群眾大會,通過了尼杜迎決議,要求緬甸完全獨立、立即撤銷軍事管制、組織臨時政府和召開國民大會舉行普選。當時日本已投降,英國重占緬甸,自由同盟遂成為反英的民族統一戰線組織,主張用和平的手段來爭取獨立。1947 年5月 ,自由同盟要求英國退出緬甸 、承認緬甸獨立、改善人民生活和草擬緬甸聯邦憲法。但英國殖民當局拒絕自由同盟的要求 。自由同盟領導人民展開了空前規模的罷工、罷課和示威遊行等反英群眾運動。
1946年10月,自由同盟發生分裂,緬共及其領導下的群眾團體因反對參加以英國駐緬總督為首的臨時政府被開除出同盟,昂山等人則參加了殖民政府「行政委員會」,社會黨乘機奪得自由同盟的領導權。1947年7月19日 ,自由同盟主席昂山被暗殺 ,由副主席吳努繼任昂山之職 。1948~1958年5月,緬甸一直由自由同盟執政 。1958年自由同盟分裂為以吳努、德欽丁為首的廉潔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簡稱廉潔派或努丁派)和以吳巴瑞 、吳覺迎為首的鞏固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簡稱鞏固派或瑞迎派)。
1960年2月緬甸舉行大選,廉潔派獲勝。3月,廉潔派在代表大會上改名為聯邦黨。至此,鞏固派即通稱為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1964年3月28日,該盟宣布解散。

5. 現在緬甸實際掌權的是誰

緬甸政府實質是軍政政府,軍隊首長當然就是國家權力掌控者咯。。
1948年3月4日,緬甸獲得獨立以來,實行的是多黨民主議會制。 1962年,奈溫將軍推翻了吳努政府,開始實行由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一黨執政的一黨制。 1963年初緬甸軍政府對地上眾多新老緬族政黨,如反法西斯自由同盟、聯幫黨、聯合工人黨等,進行黃鼠狼給雞拜年的「誠邀和談」,半年後就追殺圍剿無赦,大規模屠殺各政黨領袖。 1988 年9月18日,緬甸軍隊接管政權以後,緬甸政治迎來了短暫春天。成立了以蘇貌大將為首的軍政府,取消舊的人民議會和國務委員會,成立了新的國務委員會,宣布解散原來的社會主義綱領黨,廢除一黨制,實行多黨議會制。 目前,緬甸主要民主黨派大約有10個,最大的是全國民主聯盟,國父昂山將軍的女兒昂山素季為該黨主席。 其次是緬甸民族團結黨,由原綱領黨重新組建而成。第三大民主黨派是撣邦民主聯合會。但是好景不長。 1990年5月,緬甸舉行多黨制民主大選,大選結果,大大出乎緬甸軍政府的預料,以昂山素季 為首的緬甸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勝。但軍政府以必須先制憲才能交權為由,拒絕交權。緬甸人民與軍政府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和激化。 軍政府悍然廢除聯邦憲法,那是1947年組成緬甸聯邦大家庭的唯一條約,殘忍殺害與拘禁各邦各族領袖,致使簽約的撣族、克倫族、克欽族、欽族、孟族等悲痛無比,憤怒抗爭。1963年,軍政府「邀請」撣邦獨立軍、撣邦解放陣線、克欽獨立軍及吉仁自衛隊等到仰光協商和平。至該年11月,軍政府賊喊捉賊,祭出「捍衛聯邦,反對分裂」大旗,至今一直在有組織的燒殺搶劫眾土族村莊,大打種族滅絕內戰,並用強奸少數民族婦女為戰爭手段——這些使得各族人民更深惡痛絕大緬族沙文主義、賊喊捉賊的卑鄙行徑與野蠻的強迫同化政策,以及要把內戰打到底的禍國殃民做法——這就是緬甸半世紀來大民族欺騙、屠殺眾小民族,眾小民族為求自保而堅持自決權的主要根源。 目前制憲大會已經召開了近7年半之久,但至今仍沒有達成一致,仍在斷斷續續召開,結束遙遙無期,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會議。軍政府答應,待國民大會結束、新憲法制定後,緬甸將按新憲法規定的程序再次舉行大選,然後,軍政府將把國家政權移交給大選獲勝者。近年來,軍政府一面用軟硬兼施的辦法,將各個民主黨派逐一瓦解、摧毀,一面組織 成立了「緬甸聯邦鞏固和發展協會」,作為自己的後備力量. 1997年11月15日,將法律與秩序委員會改名為緬甸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現政府有31個部,具體如下:農業與灌溉部、郵電通訊部、建設部、合作社部、文化部、國防部、邊境與少數民族發展部、教育部、能源部、財政稅務部、林業部、衛生部、內政部、移民與人口部、飯店與旅遊部、第一工業部、第二工業部、宣傳部、 勞工部、畜牧水產部、礦業部、國家計劃與經濟發展部、鐵道運輸部、宗教事務部、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科學技術部、體育部、經濟與商務部、交通部、外交部、仰光市發展委員 會(相當於部級)。
編輯本段經濟
1963 年初緬甸軍政府宣布「國有化法案」,所有工商業經濟命脈都要由民族資本家與外僑手中,無償收歸「國有」。緬甸軍政府用社會主義之名,行排外肥己之實,做起打家劫舍的強盜本行! 1963年2月23日所有外資銀行,僑資銀行一律由軍政府的聯邦銀行接管。 1964年1月緬甸兩大出口商品——大米與木材,分別由軍政府的農業局與林業局獨家經營。 1964年3月2-19日,全國工商業12,212家(95%為外僑所有)被收歸「國有」。電台播音剛停,各廠店各企業門口就有兵士奔來,鐵門一拉,宣布里內所有東西都已屬於「國家」,並規定立即據實上報所有財產物業等,否則坐牢十年。 1964年5月17日宣布流通的100元、50元大鈔作廢,對民族資本家與外僑再來一次毀滅性打擊。全緬流通貨幣共為2,230百萬元,民族資本家與外僑所持的大鈔占流通貨幣的97%, 攜帶不方便的10元、5元小鈔只佔3% 。華僑等正當財產被無償沒收,正當工作生活被無理禁止,完全違背了聯合國人權宣言的最低要求——生存權,華僑求生不得,求救無應,成了絕地孤兒。 自從緬甸軍政府掌政40年來,緬甸長年名列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6. 緬甸政府在10年前瓦解了果敢同盟軍,為何卻不敢動佤邦聯合軍

因為佤邦聯合軍他們武裝力量相當厲害,已經比緬甸厲害很多。

佤邦,由南部和北部兩個地區組成,總面積大約有三萬平方公里,略小於海南島面積,北部在緬甸的東北部,面積有1.7萬平方公里,佤邦的南部與泰國交界。

1989年與緬甸軍政權達成停戰協議,將控制區域設置「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駐地為勐拉。

7. 緬甸各勢力與中國關系

緬北六大武裝
1、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2、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3、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5、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6、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泰緬邊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區(泰緬邊境)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

8. 關於緬甸第二第四特區的介紹

第二特區佤邦的面積3萬平方公里,這里居住著佤、拉祜、撣、克欽、漢、愛尼等16種民族,其中佤族佔70%,人口約60萬。

佤邦(撣邦第二特區)位於中國、泰國和寮國三國交界處,面積4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山區,人口60萬,有25個民族,70%為佤族,全區分為3個 特區、4個縣,首府邦康。據稱,北美地區出售的非法毒品有50%來自這個地區。1996年,佤邦聯合軍配合緬甸政府軍打敗毒梟坤沙後,成為金三角地區勢力 最大的地方武裝,現有軍隊2萬多人。

佤邦北部現有勐冒縣、溫高縣、勐波縣和邦康特區、南鄧特區、龍潭特區,簡稱三縣三特區。各縣、各特區皆有自己的特色景觀、文物古跡和自然資源。尚 有不少項目期待開發。佤邦南部即"金三角"一隅。是世界上最為神秘、最具魅力的傳奇之地。曾出現過多種地方勢力。歷代梟雄在此叱吒風雲,逐鹿問鼎,終成過 眼雲煙。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由南北兩個地區組成;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北緯22度--23度,東經98度--100度之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臨滄地 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思茅地區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以及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部地區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東面與緬甸撣幫第四特區相鄰,西 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中國稱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為1.3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20萬。南部與北部之間隔著緬甸政府軍的管轄區,重要的城市是景棟和大其力。

佤邦的歷史很簡單,基本上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68年以前的若干年漫長的原始部落時代,第二階段為1968--1989年的緬共時期,第三階段為1989年至今的和平建設時期。

【佤邦聯合黨】

佤邦聯合黨於1988年12月20日籌建。原名為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由於形勢的需要,1989年11月4日,改名為佤邦聯合黨。它是由緬甸第二 特區(佤邦)各族人民的優秀兒子組成的先鋒隊組織,是領導緬甸第二特區(佤邦)革命運動、人民團體、武裝部隊、人民政權的核心力量。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 中制。1992年12月20日,佤邦聯合黨在邦康召開了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和章程。選舉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趙明、肖明亮為黨中央政治 局常務委員。並推舉了趙尼來為總書記,趙明、肖明亮為副總書記。

【佤邦的基本政策路線】

根據緬甸國內幾十年戰爭造成的災難的狀況,佤邦聯合黨中央及時地制定了"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爭取民族區域自治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的策略路線。在經濟建設和商貿活動中,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制定了"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的對外開 放政策。根據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多民族聚居的實際,制定了"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是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各民族一律平等,團結和睦, 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既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也要反對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的民族政策。制定了"在不分裂國家、不分裂緬甸第二特區(佤邦)、不分裂民族,不 干與政權的前提下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制定了"團結和睦,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互不幹涉內部事務"的對外關系政策。

第四特區

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於1989年6月30日成立,位於撣邦高原東北部邊陲,與中國西雙版納州毗鄰。面積為4952平方公里,居住著愛伲族、撣族、布 郎族、佤族、果敢族、緬族等13個民族,人口74000多人,首府勐拉。特區分為3個地區,即:勐拉、南邦、色勒。佛教與第四特區的文化、生活習俗,有著 非常密切的聯系,第四特區村村有寺廟,寨寨有佛塔,自然景觀獨特,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第四特區是彭家聲的女婿林明賢控制。勐拉和老街是著名賭城。90年代 中期,第一特區內部分裂,因楊某等反對禁毒,楊某造反,彭家聲不敵,帶部隊從中國借路逃到第四特區投靠女婿,後來才東山再起,當然彭部進入中國境內交出了 武器。

撣邦及克欽邦四個特區,大都以毒品為軍事活動資金來源,禁毒之後,四個特區有三個靠賭博和色情業為接替產業,只有第三特區沒有賭場。

特區政治史

緬甸特區與中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過去曾經是中國的領土,雲南省的一部分,1962年中緬劃定邊界時才把這一部分土地正式確定為緬甸領土。有很 多人知道外蒙古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卻很少有人知道現今的緬甸也有一部分曾經的中國領土,而且這一部分領土劃歸緬甸的時間更近。這一部分現在緬甸,也就是現 在稱之為特區的地方,在方面還保留著中國的深深的烙印。出到緬甸,跟在國內差不了多少,講的是漢語,用的是人民幣,耳朵里聽到的是中國流行歌曲,錄像廳里 放的是中國武打片,各種店鋪都是只有中文標牌,店中陳列的商品清一色的"MADE IN CAINA"。只是偶而幾個衣著不整的緬兵的出現告訴人們,這里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的緬甸的特區。與保山接壤的是緬甸的第三特區,特區司令是丁英, 丁英及緬甸政要作為保山市人民政府的客人常到保山來。

雲南當地人到緬甸去,根本無須辦理出國護照之類的東西,只要拿上自己的身份證,辦一個邊境出入證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國了。更有人嫌辦證麻煩,乾脆從小路直接走出去,再從原路返回國內,沒有人會給他扣上"偷渡"的帽子。當地就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出國容易出省難。

文革後期,保山許多知識青年到緬甸去當緬共,當時的口號是要"把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插到世界各地".這些出去的知青中一部分人為了"緬甸人民的 幸福"和在緬甸實現"英特納雄耐爾"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一部分人玩起了失蹤,不知到哪個列國去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槍林彈雨中保全了生命,打 出了一片天地,在緬共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槍桿子。這部分人後來與緬共決裂,在緬甸境內與中國邊界一側各自佔山為王,成為軍閥。保山一中同 學中影響最大的是李自如,是緬甸四個特區中勢力最大的第二特區佤邦軍的副司令。李自如其實是佤邦軍的創始人和總指揮,由於他認為自己不是佤族不利於在佤邦 立足,才推出他的手下鮑友祥任總司令而自己副之,而實際上重大決策仍是由他作主。李自如文革時是保山一中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在緬甸特區任副司令後還常回保 山老家探親訪友,後於2005年病故。

這部分前緬共的軍事領導人,也是事實上的軍閥,在通過與緬甸軍事當局談判後,將所佔地盤以特區為名繼續進行軍閥統治。下面介紹一下各個特區的情況:

1986年以後至1989年緬共徹底解體,其原屬武裝統轄地一分為四,成為今天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佤邦第二特區、克欽第三特區,撣邦東部第四特區。

9. 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歷史沿革

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 其前身為成立於1988年9月18日的「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11月15日更名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系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由13人組成。

10. 在歷史上,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緬甸雖然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但絕不省事,經常因戰爭出現在新聞中,此國在1948年脫離英國之後,仍然走在處理內政、國家統一的路上。緬甸剛獨立不久,國內居然出現了敢於跟政府武裝相抗衡的克欽獨立軍,該獨立軍人數只有1萬到3萬人,但卻每次都能打敗政府的清剿武裝,讓歷任政府倍感頭疼。

緬甸政府多次派人跟克欽族進行和平談判,但始終無法打消克欽族獨立的信念。1987年緬甸政府集結了10倍於克欽獨立軍的政府軍對克欽地區展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圍剿。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克欽獨立軍採取了退縮不抵抗政策,一直退到了距我國邊境幾百米的勒新地區,此地突然下起了幾天幾夜的暴雨,克欽獨立軍這才保得一命。1994年,克欽獨立軍領導人被迫與政府簽訂了停戰協定,但到2011年緬甸政府公然撕毀了這個協議,打破雙方維持了17年的和平,緬甸又踏上了內耗的不歸路。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