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為什麼那麼多君主

緬甸為什麼那麼多君主

發布時間: 2022-12-31 10:43:08

『壹』 緬甸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緬甸,在西方的干涉下,剛成立了議會,建立人權委員會,允許成立工會,特別是剛選出民選總統,披上了民主光鮮的外衣,但好景不長,溫敏總統、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就被軍方發動政變扣押了。
只玩了1年11個月的民主,緬甸又重新回到了軍人執政的老路上,意味著緬甸的民主之路被軍人打斷了,軍人不願自身的權力被民選政府削弱,要維護軍人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利益。

現階段,緬甸軍人的地位難以撼動,軍方掌控了緬甸的國民經濟,煙草、采礦、酒類、酒店、航空、銀行、運輸等緬甸境內最賺錢的行業,都在軍方和退役的老兵在經營,軍方由此獲得了國防軍費之外的大量收入。
目前,緬甸軍方最高實權人物,也即軍方一號人物,就是擔任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的敏昂萊將軍,其軍中職務是國防軍總司令,陸軍大將軍銜。

敏昂萊大將,仰光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從緬甸軍隊輕步兵第44師作戰參謀起,敏昂萊就抱住了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三軍總司令兼國防部長丹瑞大將的大腿,從此在軍中平步青雲,先後擔任緬甸三角軍區總司令、國防軍第二特戰局局長、國防軍總參謀長等。

妙吞烏上將,曾擔任軍方情報機構主管,緬甸首席軍事安全會主席,國防部參謀處陸軍特別戰役指揮官;在擔任陸軍中將時,妙吞烏率部參與了對彭家聲的果敢同盟軍、克欽獨立軍等5個緬甸民族地方武裝的圍剿軍事行動,且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在軍中擁有崇高的威望。
在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時,晉升為陸軍上將,被外界認為是軍中最有希望接替即將退休的敏昂萊的人選,其軍中的地位就已經超越了國防部長盛溫中將,成為緬甸軍方實際上的二號人物。2月1日,妙吞烏被緬甸國防軍任命為國防部長,成了緬甸軍方穩妥的二號人物。

『貳』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呢

緬甸是聯邦制國家,聯邦制是一種國家行政區組成形式,相對聯邦制的是單一制中央集權制。 緬甸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名義上是民主共和制總統制,實際上軍隊能量大,而被認為是軍閥統治的軍政府。

政體:總統制——議會制(內閣制)
國體:聯邦制——單一制
共和制——君主制
總統制,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總統掌握行政權,議會掌握立法權。
總統制國家總統和國會可能是對立的(現在的美國總統和國會),也可能是一夥的(這種選舉前的美國總統和國會)。
憲法往往已經規定了哪些權利屬於總統,哪些權利屬於國會,所以國會也不可能通過手中的立法權來捆死總統,比如現在的布希總統即使選舉失利仍然是很囂張的
議會制(內閣制),有兩種情況,一種有國王的(君主立憲制)比如英國;另一種沒有國王的比如印度。議會制國家總理或首相是由議會多數黨派領袖擔任,總理(首相)和議會是屬於同一政治派別,一個鼻孔出氣的。
一般聯邦制國家地方權利比較大,而單一制國家地方權利比較小
聯邦制國家:美國、俄羅斯,單一制國家:中國、日本。
聯邦制國家的憲法一般會規定哪些權利屬於中央,哪些權利屬於地方,雙方都不能違反。任何一方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利就需要通過全民公決的形式投票修改憲法。
而單一制國家,中央只需要一紙法律就可以擴大自己的權利或者下放權利。
有國王的就是君主制,沒有國王的就是共和制。

『叄』 緬甸北部硝煙不斷,這個國家裡為什麼有那麼多軍閥

緬甸從二戰後就開啟了軍閥混戰模式,尤其是北部,西部的很多少數民族區域,如克欽邦,果敢,撣邦等,都有自己的軍隊和大帥,一個個都是土大王。而緬甸中央一直在征討,因此,戰亂不斷,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年。這個國家之所以如此多的軍閥主要是原因就是利益驅使,再就是國外勢力的暗中扶持,當然還有就是緬甸國內民族眾多。

一、利益驅使。緬甸在二戰後基本就成為毒品基地了,有著名的金三角,成為世界臭名昭著的毒品製造國。雖然是臭名昭著,但是這也是巨大的利益來源。其次再就是我們都知道緬甸境內富含玉礦石,各個軍閥分別把持著不同的玉礦石,這也是他們巨大的經濟來源之一。這么些的誘人利益,只有擁有軍事力量才能保證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三、緬甸國內部民族眾多,且都沒有統一,誰都不服從誰。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緬族、克欽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夢族、若開族、撣族。

俗話說的好,當你眼前有100%的利益的時候,你就敢冒300%的險。正是因為他們一直信奉富貴險中求,所以他們個個手握重兵,各自「佔山為王」。

『肆』 為什麼緬甸有那麼多軍閥呢

一方面,它不像越南那樣是一個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另一方面,它也不是像泰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其次,國際新聞報道較少,這可能是因為該國沒有太多的指導性報道。

從國家目前的狀況來看,有點像蘇聯撤軍後的阿富汗,目前的敘利亞、伊拉克和哥倫比亞。

沒有真正統一強大的政府力量,全國民族眾多,存在四大矛盾。

『伍』 緬甸君主列表

一、蒲甘王朝(107-1287)
驃苴低 (75) 丁未 167
低蒙苴 (57) 壬戌 242
苴蒙伯 (25) 己未 299
伯梯利 (20) 甲申 324
梯利干 (43) 甲辰 344
干兜立 (25) 丁亥 387
梯丹 (27) 壬子 412
[篡位者] (58) 己卯 439
泰羅年驃 (19) 丁丑 497
泰克丁 (7) 丙申 516
梯利干尼 (9) 癸卯 523
梯利伯 (15) 壬子 532
乾隆 (10) 丁卯 547
乾羅 (12) 丁丑 557
車台 (13) 己丑 569
東必 (16) 壬寅 582
東支 (15) 戊午 598
布波修羅漢 (27) 癸酉 613
瑞安梯 (12) 庚子 640
白當 (8) 壬子 652
白東 (50) 庚申 660
伽維 (6) 庚戌 710
敏維 (10) 丙辰 716
梯因迦 (8) 丙寅 726
梯因孫 (10) 甲戌 734
瑞降 (9) 甲申 744
東溫 (9) 癸巳 753
瑞穆 (23) 壬寅 762
牟羅 (17) 乙丑 785
修金尼 (27) 壬午 802
基流 (15) 己酉 829
頻耶 (32) 丙寅 846
丹尼 (28) 戊戌 878
沙里伽維 (9) 丙寅 906
梯因屈 (16) 乙亥 915
良宇修羅漢 (33) 辛卯 931
混羅恭驃 (22) 甲子 964
棄須 (6) 丙戌 986
須迦帝 (52) 壬辰 992
阿奴律陀 (33) 甲申 1044
修羅 (7) 丁巳 1077
江喜佗 (28) 甲子 1084
阿隆悉都 (55) 壬辰 1112
彌辛修 (1) 丁亥 1167
那羅多 (3) 丁亥 1167
那羅帝因迦 (3) 庚寅 1170
那羅波帝悉都 (37) 癸巳 1173
醯路彌路 (24) 庚午 1210
迦娑婆 (16) 甲午 1234
烏婆那 (4) 庚戌 1250
那羅梯訶波帝 (33) 甲寅 1254
苴 (11) 丁亥 1287
鄒聶 (27) 戊戌 1298

二、前勃固王朝(825——1057)
他摩羅 (12) 乙巳 825
毗摩羅 (17) 丁巳 837
阿他 (7) 甲戌 854
阿利因陀摩 (24) 辛巳 861
某僧 (17) 乙巳 885
只因陀 (15) 壬戌 902
彌加提波只 (15) 丁丑 917
喬沙兜多 (10) 壬辰 932
迦羅毗迦 (12) 壬寅 942
畢姿羅 (13) 甲寅 954
阿多他 (15) 丁卯 967
阿奴耶摩 (12) 壬午 982
彌伽提波尼 (14) 甲午 994
翳伽他曼多 (12) 甲辰 1004
烏波羅 (12) 丙辰 1016
般多利迦 (15) 戊辰 1028
帝沙 (14) 癸未 1043

三、勃固王朝(1287——1539)

伐麗流 (19) 丁亥 1287
恭勞 (4) 丙午 1306
修烏 (13) 庚戌 1310
修齊因 (7) 癸亥 1323
頻耶翳勞 (18) 庚午 1330
齊因分 (1) 辛未 1331
修翳楗恆 (1) 辛未 1331
頻耶宇 (37) 戊子 1348
羅娑陀利 (38) 乙丑 1385
頻耶縣摩耶娑 (3) 癸卯 1423
頻耶蘭 (20) 丙午 1426
頻耶伐流 (4) 丙寅 1446
頻耶干 (3) 庚午 1450
穆陶 (1) 癸酉 1453
信修浮夫人 (7) 癸酉 1453
達摩悉提 (31) 庚辰 1460
頻耶蘭 (35) 辛亥 1491
多迦逾畢 (14) 丙戌 1526

四、後勃固王朝(1740-1757)
斯彌陶佛陀吉帝 (7) 庚申 1740
莽噠喇 (10) 丁卯 1747

五、彬牙王朝(1312-1364)
僧哥速 (12) 壬子 1312
烏者那 (19) 甲子 1324
伽悉信 (7) 癸未 1343
苴尼 (9) 庚寅 1350
那曼都 (5) 己亥 1359
烏者那般 (1) 甲辰 1364

六、實階王朝(1315---1364)
修雲 (12) 乙卯 1315
答里必牙 (8) 丁卯 1327
瑞東帝 (4) 乙亥 1335
迦苴 (9) 己卯 1339
那羅多彌夷 (2) 戊子 1348
答里必尼 (2) 庚寅 1350
明波梯訶波帝 (12) 壬辰 1352

七、阿瓦王朝(1287——1555)
他拖彌婆耶 (4) 甲辰 1364
伽奴 (1) 戊申 1368
明吉斯伐修寄 (33) 戊申 1368
多羅般 (1) 庚辰 1400
伽諾山 (1) 庚辰 1400
明恭 (22) 庚辰 1400
梯訶都 (4) 壬寅 1422
迦犁夷旦瑜 (1) 丙午 1426
彌羅尼 (1) 丙午 1426
孟養他忉 (13) 丁未 1427
彌利苴 (3) 庚申 1440
那羅波帝 (26) 癸亥 1443
梯訶都羅 (12) 己丑 1469
明恭 (21) 辛丑 1481
瑞難喬信 (25) 壬戌 1502
思洪發 (16) 丁亥 1527
康孟 (3) 癸卯 1543
無毗那羅波帝 (6) 丙午 1546
悉都喬丁 (3) 壬子 1552

八、末羅汗王朝(1433——1785)
那羅彌迦羅 (1) 癸丑 1433
阿梨汗 (25) 甲寅 1434
迨婆修驃 (22) 己卯 1459
陶爾耶 (10) 壬寅 1482
婆修奴 (2) 壬子 1492
耶囊 (1) 甲寅 1494
沙林伽都 (7) 丁巳 1497
彌耶沙 (22) 辛酉 1501
迦沙婆提 (2) 癸未 1523
彌修烏 (1) 乙酉 1525
他多沙 (6) 乙酉 1525
明平 (22) 辛卯 1531
提迦 (2) 癸丑 1553
修羅 (9) 乙卯 1555
彌悉多耶 (7) 甲子 1564
彌波隆 (22) 辛未 1571
薩林沙 (19) 癸巳 1593
胡遜沙 (10) 壬子 1612
梯利都曇摩 (16) 壬戌 1622
明陀尼 (1) 戊寅 1638
那羅波帝只 (7) 戊寅 1638
他拖 (7) 乙酉 1645
僧陀都曇摩 (32) 壬辰 1652
梯利都利耶 (1) 甲子 1684
伐羅陀摩羅娑 (7) 乙丑 1685
牟尼都曇摩羅娑 (2) 壬申 1692
僧陀都利耶曇摩 (2) 甲戌 1694
那羅多修 (1) 丙子 1696
摩逾畢耶 (1) 丙子 1696
迦羅滿陀 (1) 丁丑 1697
那羅提波帝 (2) 戊寅 1698
僧陀毗摩羅 (10) 庚辰 1700
僧陀都利耶 (21) 庚寅 1710
僧陀毗沙耶 (3) 辛亥 1731
僧陀都利耶 (1) 甲寅 1734
那羅波伐羅 (2) 乙卯 1735
僧陀毗沙耶 (1) 丁巳 1737
迦多耶 (1) 丁巳 1737
摩陀利 (5) 丁巳 1737
那羅阿波耶 (19) 壬戌 1742
梯利都 (1) 辛巳 1761
僧陀波耶摩 (3) 辛巳 1761
阿波耶 (9) 甲申 1764
僧陀都摩那 (4) 癸巳 1773
僧陀毗摩羅 (1) 丁酉 1777
僧陀他提他 (5) 丁酉 1777
他摩陀 (3) 壬寅 1782

九、東吁王朝(1531——1752)
明吉瑜 (45) 丙午 1486
達彬瑞蒂 (20) 辛卯 1531
莽應龍 (30) 辛亥 1551
莽應里 (19) 辛巳 1581
良淵候 (5) 庚子 1600
阿那畢隆 (23) 乙巳 1605
彌利提波 (1) 戊辰 1628
他隆 (19) 己巳 1629
平達格力 (13) 戊子 1648
白莽 (11) 辛丑 1661
那羅伐羅 (1) 壬子 1672
彌麗 提 (26) 壬子 1672
娑尼 (16) 戊寅 1698
達寧格內 (19) 甲午 1714
摩訶陀摩耶娑底波帝 (19) 癸丑 1733

十、貢榜王朝(1753——1885)
雍籍牙 (8) 癸酉 1752
囊陀基 (3) 庚辰 1760
辛驃信 (13) 癸未 1763
新古王 (5) 丙申 1776
波道帕耶 (38) 辛丑 1781
孟魯 (1) 壬寅 1782
巴克勤基道 (18) 己卯 1819
礁拉瓦底 (9) 丁酉 1837
蒲甘 (7) 丙午 1846
曼同 (25) 癸丑 1853
錫袍 (7) 戊寅 1878

十一、緬甸聯邦(1948~)
蘇瑞泰 (4) 戊子 1948
巴寧 (5) 壬辰 1952
吳溫貌 (5) 丁酉 1957
奈溫 (19) 壬寅 1962
吳山友 (7) 辛酉 1981
吳盛倫 (1) 戊辰 1988
貌貌 (1) 戊辰 1988
蘇貌 (4) 戊辰 1988
丹瑞 壬申 1992
補充:

十二、緬甸歷代王朝世系 (一)
傳說時代

漢達瓦底(漢林)驃國
1、雅堂嘎(雅汀嘎耶)驃王(建立者)
......
嘎德耶(卡德耶)驃王
......
800、般陀瓦驃王 (末代王)

丹巴提巴驃國
1、巴杜馬山達都里耶王(建立者)
...
瓦盧那王
...
瓦達巴王
...
190、羯羅浮王(末代王)

麥克亞驃國
1、底利山達大臣(建立者)
...
嘉彬索延尼
...
160、梭吳蘇瓦(末王)

彬萊驃國
1、瓦那達伽錄竇巴王(建立者)
...
達摩東達王
...
97、瑟德達王(末王)

岡辛驃國
1、貝巴梨瓦那耶(建立者)
...
30、達哈達王(末王)

阿蘭格巴驃國
1、烏達伽(建立者)
...
26、巴巴達(末王)

育瓦部基驃國
1、阿薩伽(建立者)
...
50、伽雅那(末王)

萊蓋驃國(布蘭達巴國)
1、羅闍達摩(建立者)
...
40、杜答達耶(末王)

以上皆為緬甸傳說時期諸王朝,從第一個漢達瓦底國到最後的萊蓋驃國,總共1393代國王,若以每位平均在位18年來計,就得25074年,何況傳說中的國王一般在位時間都比較長,如育瓦部基驃國的阿薩伽王就在位五百年。顯然太離譜了,太不可信,權作參考。之後的太公王朝開始,緬甸進入信史,世系可信。

十三、迦毗羅衛太公王朝
1、阿畢羅闍
2、小甘羅闍
3、贍部提婆羅闍
4、僧伽薩羅闍
5、毗班那羅闍
6、提婆達羅闍
7、牟尼伽羅闍
8、那伽羅闍
9、因陀羅闍
10、薩穆蒂羅闍
11、提婆羅闍
12、摩哂陀羅闍
13、毗摩拉羅闍
14、悉訶努羅闍
15、敏伽那羅闍
16、甘薩羅闍
17、羯陵伽羅闍
18、頂兌羅闍
19、悉訶拉羅闍
20、漢薩羅闍
21、伐羅羅闍
22、阿朗羅闍
23、拘拉伽羅闍
24、都利亞羅闍
25、丁基羅闍
26、岱漆羅闍
27、摩堵羅闍
28、明拉基羅闍
29、丹蘇悉訶羅闍
30、陀寧偈羅闍
31、哂陀羅闍
32、莫梨耶羅闍
33、本那加羅闍
為中國春秋時期的秦國所滅,但我國史料中卻未載。

十四、 般遮太公王朝 (公元前?----前485年)
1、德多贍部提婆陀闍羅闍
2、德多岱亞羅闍
3、德多亞塔亞
4、德多丹宮亞
5、德多蘭弁亞
6、德多瑞
7、德多格龍亞
8、德多那伽亞
9、德多那伽乃
10、德多亞豪拉
11、德多榜榭
12、德我皎榭
13、德多新勞
14、德多新滕
15、德多岱漆
16、德多明基
17、德多摩訶羅闍 ?----公元前485
德多摩訶羅闍王無嗣,傳位於王後之弟凱巴都達,王朝遂中止。

頂兌王朝
1、大甘羅闍
2、穆杜塞達
......(不詳)
末代、丹補羅

為旦迎瓦底國所滅。
室利差(口旦)羅王朝(公元前484----公元94年)
1、摩訶丹婆瓦 前484---478
2、素拉丹婆瓦 前478---443
3、竺多般 前443---373
4、竺多仰 前373---351
5、仰邦 前351---301
6、仰曼 前301---251
7、葉坎 前251---220
8、坎朗 前220---182
9、賴開 前182---148
10、悉梨坎 前148---120
11、悉梨羅闍 前120---111
12、鄂達巴 前111---60
13、巴比仰 前60---公元6
14、仰牟卡 6---21
15、仰登卡 21---24
16、仰蒙薩粦陀 24---39
17、蓓粦陀 39---51
18、蒙薩拉 51---56
19、布翁納 56---59
20、達卡 59---62
21、達底 62---65
22、甘努 65---66
23、甘岱 66---69
24、貝闍 69---73
25、蘇蒙陀梨 73---80
26、阿蒂達羅 80---83
27、蘇般若(那伽羅岑那) 83---94

蒲甘王朝(167-1287)
1、薩牟陀梨 107---152
2、羅西姜 152---167
3、驃紹梯(驃苴低) 167---242
4、梯明尹(低蒙苴) 242---299
5、尹明拜(苴蒙伯) 299---324
6、拜丁里(伯梯利) 324---344
7、丁里姜(梯利干) 344---387
8、姜都律(干兜立) 387---412
9、底坦(梯丹) 412---439
10、牟克曼 439 ,大臣,在位僅三個月。
11、都耶 439---494 ,大臣。
12、達拉蒙帕耶(泰羅牟驃) 494---516 ,底坦之孫。
13、代傣(泰克丁) 516---523
14、丁里姜艾(梯利干尼) 523---532
15、丁里拜(梯利伯) 532---547
16、坎朗(乾隆) 547---557
17、坎臘(乾羅) 557---569
18、吞代(東台) 569---582
19、吞畢(東必) 582---598
20、吞漆(東支) 598---613
21、卜巴蘇羅漢(布波蘇羅漢)613---640
22、瑞翁蒂(瑞安梯) 640---652
23、貝東(白當) 652---660
24、貝當(白東) 660---710
25、鄂奎(伽維) 710---716
26、敏最(敏維) 716---726 ,篡位者
27、登卡(梯因迦) 726---734 ,王族後裔,被大臣擁立。
28、登空(梯因孫) 734---744
29、瑞朗(瑞隆) 744---753
30、吞屯(東溫) 753---762
31、瑞茂(瑞穆) 762---785
32、蒙臘(牟羅) 785---802
33、蘇欽涅(修金尼) 802---829
34、開盧(基流) 829---846
35、彬比亞(頻耶) 846---878
36、丹奈(丹尼) 878---906
37、色雷鄂奎(沙里伽維) 906---915 ,篡位之王族。
38登科(梯因屈) 915---931
39、良吳蘇羅漢(良宇修羅漢)931---964 ,篡位之農夫。
40、宮錯姜漂(混修恭驃) 964---1021 ,986年被廢,1018年被封為僧王。
41、基梭(棄須) 986---992
42、叟格德(須迦帝) 992---1017
43、阿奴律陀 1018---1059 原書所載有誤,據考,應為1044---1077
44、蘇盧(修羅) 1059---1061 原書所載有誤,據推算,應為1077---1082
45、江喜陀 1064---1092 原書所載有誤,據《妙齊提碑文》應為1084---1112
46、阿朗悉都(阿隆悉都) 1092---1167 原書所載有誤,據考,應為1112---1167
48、那臘都(那羅多) 1167---1171
49、明因那拉登卡(那羅帝因迦) 1171---1174
50、那臘勃底西都(那羅波帝悉都) 1174---1211
51、梯羅明羅(醯路彌路) 1211---1234
52、加蘇瓦(迦娑婆) 1234---1250
53、烏茲那(烏婆那) 1250---1255
54、那臘底哈勃德(那羅梯訶波帝) 1255---1286
55、覺蘇瓦(<忄喬>苴) 1286---1300 ,1298年被撣三兄弟廢黜,1300年被殺。
56、蘇涅(鄒聶) 1300---1327 ,一說1298---1327
57、蘇蒙涅 1327---1370 ,其後為蒲甘侯。
蒲甘王朝歷時長達1263年,竟然比中國最長的周王朝還長四百多年。

『陸』 緬甸最鼎盛時期,為何與清朝,進行了長達7年的輪戰

我們總結一下緬軍的戰術,擅長游擊戰和叢林戰,擁有大量進口火器。因此,在作戰中,反而是清軍屢屢吃虧。與緬軍相比,清朝從開始之初,對緬軍的兵力、裝備情況幾乎一無所知,憑著盲目自信、匆忙開戰。開戰之後,對緬軍的戰術很不適應。再加上火器上的差距,以至於自身的傷亡居高不下。

傅恆從前線回來以後,根據緬軍的情況,提出了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等一系列建議。不過,乾隆皇帝並不在意,認為「騎射乃立國之本。」兩個多月以後,50歲的傅恆去世,留在了妻子和福康安。關於乾隆與福康安的故事,最終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柒』 為什麼緬甸還處在軍閥割據時代呢

同其他軍人政權一樣,緬 甸新軍人政權也是一種過渡性政權,民主化是其最終歸宿。

但由於緬甸國內目前 還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動或取代新軍人集團的領導地位,軍人干政的現象還將在 緬存在相當一段時間,而緬甸軍人政權的轉型將是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迄今為止,緬甸新軍人政權已存續了20多年之久。

(7)緬甸為什麼那麼多君主擴展閱讀:

1962年,軍事將領奈溫將軍(General Ne Win)發動政變並成立以軍事統治的政府,宣布要使緬甸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奈溫執政後,對內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一度對主要工商企業實行國有化。奈溫一直強調緬甸奉行獨立自主的、中立的不結盟對外政策。

主張同一切國家保持友好,但不為任何大國所左右,不參加大國集團,也反對把不結盟國家變成第三集團。人民對於自由受到限制感到十分不滿。同年7月7日,學生在仰光大學發起示威活動抗議軍事政權。軍隊則在奈溫將軍的間接指使下以血腥鎮壓了這個活動。

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國支持緬甸北部的緬甸共產黨武裝。鄧小平上台以後,撤出全部在緬中國軍隊,從此緬共武裝失勢。

緬甸國內販毒情況很嚴重,而由於政府官員的輕易受賄使得毒品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更是日趨腐敗。因為治理不當和腐敗導致的經濟嚴重蕭條,緬甸政府於1977年開始尋求外援。1980年代後期,緬甸已是全球最貧困國家之一。

1989年6月18日,在蘇貌將軍(General Saw Maung)掌政下,緬甸的英文官方名稱由Burma改為Myanmar。國內反政府活動仍舊持續四起,昂山的女兒昂山素季,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1988年成為緬甸邁向民主之路的精神動力。

昂山素季因公然批評奈溫將軍而在1989年7月20日遭到囚禁。雖然她曾在1995年獲得釋放,之後再次遭到軟禁,直到2010年11月13日獲釋。

2005年緬甸首都由仰光遷往內比都。2008年,軍政府宣布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

『捌』 為什麼在緬甸的北部,會存在很多的軍閥

最近一段時間,緬甸國內北部的戰火蔓延至我國雲南邊境。引得我們再次對緬甸北部局勢給予高度關注。緬甸局勢的不安於緬甸北部的眾多軍閥有著密切的關系。說起緬甸北部存在眾多軍閥,其存在的原因是因為緬甸存在的民族利益矛盾以及外國勢力干預。

其次,緬甸東北部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軍閥,也與外國勢力的扶植有關。而中國一向倡導的是周邊國家和平相處,促進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地順利實施。顯然中國鄰國的混亂有助於對中國戰略布局的牽制。印度也不希望緬甸局勢的穩定而為中國挺進印度洋提供便利。
這就是為何緬甸軍閥能夠在緬甸政府的高壓態勢之下,能夠在夾縫中求得一席之地的原因。總而言之,存在即合理,一切都與彼此的利益相掛鉤。

『玖』 緬甸為什麼那麼亂啊

一是歷史原因,英國殖民時期始終沒有在緬甸建立系統的統治體制和經濟開發。使緬甸獨立以後基礎不穩。二是北方土地貧疾,可摘作物很少,主要為罌粟,鴉片的經濟價值讓這里聚集很多不法者。三是緬甸部族重多,民族和階級矛盾難以調合。四是外族介入,大部分是華人和泰人,歷史原因,沒法說

『拾』 巔峰時期的緬甸有多牛如果不是招惹中國很可能統一東南亞

緬甸,位於中國西南部,是一個物產富饒但經濟較為落後的東南亞國家。作為一個二流國家,緬甸在國際上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國人對這個鄰邦最大的印象也許就是貧窮落後。不過這個不起眼的國家 歷史 上曾輝煌一時,一度成為東南亞的霸主,甚至差點讓他統一了東南亞。那麼巔峰時期的緬甸有多牛?

歷史 上,緬甸一直是東南亞比較發達的地區。緬甸毗鄰中國和印度兩大文明區,是兩大文明的交匯地。受兩大文明的影響,緬甸的文明和開化程度很高,是東南亞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大約公元11世紀,蒲甘王朝初步統一了緬甸,為緬甸的崛起打下了基礎。13世紀,東吁王朝興起,經過長期的戰爭,在16世紀東吁王朝統一了緬甸大部分地區。18世紀初,東吁王朝逐漸分崩離析,最終被貢榜王朝取代。

貢榜王朝的第一代君主雍籍牙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君主。他不僅統一了緬甸,而且把緬甸治理的井井有條,使得緬甸的國力蒸蒸日上。緬甸不僅農業非常發達,海外貿易也非常繁盛。實際上,緬甸作為東南亞面積較大、人口較多的國家,其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當國家獲得統一並出現有作為的君主時,其潛力自然就會很快爆發出來。

經過緬甸三代君王的努力,緬甸的國力達到了頂峰。憑借雄厚的國力,緬甸到處侵略,四處擴張,不僅吞並了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王國和中南半島中部的寮國,還佔領了東南亞的另一大國泰國,控制了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地區。當時的緬甸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南亞第一強國。

緬甸吞並泰國後,國力達到了頂峰,整個東南亞已經沒有國家是緬甸的對手。不管是內亂不斷的越南、柬埔寨、馬來亞,還是南部一盤散沙的印尼群島諸國,都不是緬甸的對手。如果照這個勢頭發展,緬甸統一東南亞只是時間問題。但當時的緬甸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野心和自信心急劇膨脹,他們不僅對東南亞國下手,甚至還打起了中國的主意。由於緬甸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因此戰爭開銷很大。為了彌補虧空,緬甸竟然把手伸到了中國境內,向中國邊境地區的土司徵收重稅。緬甸的行為引起了中國的強烈不滿。當時的大清朝也正值國力巔峰時期,自然不會慣著他。乾隆皇帝四次派兵征伐緬甸,但讓人無語的是,清軍四戰皆敗,緬甸的實力可見一斑。不過雖然清政府沒有打贏緬甸,但持續的戰爭讓緬甸不堪重負,緬甸被迫向清政府求和,最終雙方各讓一步,體面的結束了戰爭。

清緬戰爭後,緬甸國力大損,泰國趁機獨立,緬甸國力大不如前。不過即使如此,英國也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徹底幹掉了緬甸。在第一次英緬戰爭中,緬甸竟然重創英國,讓英國傷亡數萬人,打的英國人很長時間沒有緩過來。如果當初緬甸沒有野心膨脹招惹了大清國,而是安心的在東南亞發展,弄不好真可能會統一東南亞。即使統一不了,也能多扛些年,讓英國和法國在東南亞多吃點苦頭。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