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有什麼蜂子
A. 蜂子種類有哪些
蜂子的種類如下:
一、胡蜂
1、胡蜂(馬蜂)是胡蜂科昆蟲的統稱,它是一種群居性社會昆蟲,全世界已知有5000種(我國有200多種)。
2、胡蜂典型的特徵是腰部比較纖細且腹部有毒針,一般會以樹葉或枯枝製成的紙漿狀材料築巢,其中比較常見的種類有金環胡蜂、墨胸胡蜂、長腳胡蜂、黑盾胡蜂、小胡蜂等。
B. 蜂的種類
蜂有蜜蜂,馬蜂,黃領花蜂,中國蜂,紅腳細腰蜂,絨蟻蜂,台灣蛛蜂,黃腰虎頭蜂,黑腹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黑尾胡蜂,黃長腳蜂,變側異胡蜂,蜚蠊瘦蜂等。多成群住在一起。膜翅目全世界分布,已知10萬多種,估計至少有25萬種。
蜂通常指所有蜜蜂總科(Apoidea)的昆蟲,主要分為兩類:胡蜂科(Vespidae,如黃蜂)及蜂族(Anthophila),和螞蟻同屬膜翅目,普通蜜蜂只是其中一科,所有的蜂都以花蜜和花粉為食物,並在為蟲媒花授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2)緬甸有什麼蜂子擴展閱讀:
蜂的形態特徵
前翅具2~3個亞緣室,口器嚼吸式,適應吸食花蜜。觸角雌12節,雄13節。前胸不發達。腹部可見節雌6節,雄7節。雌性腹部末端具螯刺(少數無),雄性腹部末端的外生殖器構造因科而異,是比較重要的分類特徵之一。
除少數的種類體表光滑僅具少量絨毛和金屬光澤外,大多數蜜蜂均被有各色羽毛或分枝狀絨毛。
雌性采粉器官發達:比較原始的分舌蜂科、地蜂科和隧蜂科,在後足基節、轉節和腿節上有長毛;條蜂科的腿節和脛節毛刷發達;社會性的蜜蜂科後足脛節和基跗節扁平,其兩側緣由長毛組成花粉筐,用以攜帶花粉;切葉蜂科的毛刷位於腹部腹面。
雄性無采粉器官。寄生性種類體毛簡單,無采粉器官。一般體長2~30餘毫米。卵小,長卵圓形,光滑,精孔周圍有花紋,乳白色。幼蟲體粗肥,C型,無足,無單眼,不活動,口器和觸角均退化,體色淡。蛹為離蛹。
C. 蜂子種類
蜜蜂、黃蜂、土蜂、胡蜂、絨蟻蜂、砂泥蜂等。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蜜蜂為社會性昆蟲,由蜂王、雄蜂、工蜂等個體組成。黃蜂: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的胡蜂科。土蜂:又名中華蜂,為土蜂科昆蟲土蜂的全蟲。其體大型圓長,長度約為2厘米,顏色一般為黑色。
蜜蜂、黃蜂、土蜂、胡蜂、絨蟻蜂、砂泥蜂等。
1、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蜜蜂為社會性昆蟲,由蜂王、雄蜂、工蜂等個體組成。
2、黃蜂: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的胡蜂科。
3、土蜂:又名中華蜂,為土蜂科昆蟲土蜂的全蟲。其體大型圓長,長度約為2厘米,顏色一般為黑色。
4、胡蜂:長約16毫米,觸角、翅和跗節橘黃色,身體烏黑發亮,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點。
5、絨蟻蜂:雄蟲胸部黑色、腹部紅棕色,有黑褐色翅膀,雌蟲則沒有翅膀,胸部紅棕色,腹部黑色。
D. 蜂子種類
蜜蜂種類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蘇拉威西蜂、綠奴蜂、西方蜜蜂、東方蜜蜂、中華蜜蜂十大種類。
前四種為野生蜂種,分布於中國海南、廣西和雲南,後兩種又包括許多亞種,多為地理隔離的自然亞種,人工選育的蜜蜂品種多為雜交種。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
蜜蜂為社會性昆蟲,由蜂王、雄蜂、工蜂等個體組成。
繁殖方法
緊脾春繁
春繁期,將每兩個蜂箱並列放在一起,在無風的傍晚,給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1:1)或兌水蜂蜜250~300ml,2小時後,待蜜蜂興奮散團,箱內溫度升高,即可進行抖蜂緊脾。緊脾時,只選留1張脾即可,多餘的脾全部提出,能促使蜂王快速產卵。
這樣可防止早春低溫多寒潮的襲擊,使產卵圈不受凍,蜂子健康發育,同時也使一部分蜜蜂得以休息,延長壽命。
保溫
將緊脾後的1張脾放在蜂箱中央,此時蜂足以保護巢脾。靠近鄰箱的一側放1隔板,另一側放1隔板,板外再放保溫物。箱外保溫的做法是:箱底墊草,兩蜂箱之間填雜草,用塑料布防濕保溫,在陰雨天或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將蜂箱全部覆蓋,謹防堵死巢門。傍晚視氣溫隋況,可關閉巢門[3]。
獎勵飼喂
緊脾後,每晚從箱底進行獎勵飼喂。糖水或蜜水盛人箱底飼喂器中。第一次飼喂可稍多些,一般每群喂350~400ml,以後看蜂數多少和產卵圈大小而定,以脾上有少量角蜜為宜。飼喂要勤,每晚1次,不能間斷,飼喂量不宜太多。
E. 請問哪位大神知道這是什麼蜂子,它的毒性怎麼樣
這是:黑胸胡峰,又叫墨胸胡蜂,毒性比較強,敏感體質的人被叮十次以上可能有生命危險,網路可查
F. 東方蜜蜂按地理分布不同劃分為哪幾個類型各有哪些品種
東方蜜蜂是蜜蜂屬的一個種,主要分布於亞洲各地。
國現在飼養或野生的中蜂就屬於東方蜜蜂。東方蜜蜂按地理分布不同可分為以下各型:南亞型:主要包括印度蜂、巴基斯坦蜂、阿富汗蜂等3個蜜蜂品種。海島型:主要包括爪哇蜂、帝汶蜂、菲律賓蜂等3個蜜蜂品種。東亞型:主要包括中華蜜蜂(簡稱中蜂)、緬甸蜂、日本蜂等3個品種。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土種志》
G. 世界上有幾種蜜蜂
蜂有6個種,即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東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前四種為野生蜂種,在我國南海、廣西和雲南省(區)有分布。後兩種又包括許多品種,多為自然品種。即地理宗或亞種。人工選育的蜜蜂品種多為雜交種。吉林省養蜂科研所選育的白山5號,是優良的三交種蜜蜂。
(一)東方蜜蜂
東方蜜蜂有許多自然品種,如印度蜂、爪哇蜂、日本蜂以及中華蜜蜂等。
中華蜜蜂(中蜂)是我國的土著蜂。工蜂體長10~12毫米;腹節背板黑色,有明顯或不明顯的褐黃環。在高緯度、高山區中蜂的腹部色澤偏黑;處於低緯度、平原區的色澤偏黃。全身被灰色短絨毛。喙長4.5~5.6毫米。雄蜂體長11~14毫米,體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絨毛。蜂王體長14~19毫米,體色有黑色和棕紅色兩種,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
工蜂嗅覺靈敏,發現蜜源快,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飛行敏捷,採集積極。不採樹膠,蠟質不含樹膠。抗蜂蟎力強,盜性強,分蜂性強,蜜源缺乏或病蟲害侵襲時易飛逃。抗巢蟲力弱,愛咬毀舊巢脾。易感染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玻蜂王產卵力弱,每日產卵量很少超過1000粒,但根據蜜粉源條件的變化,調整產卵量快。蜂群喪失蜂王易出現工蜂產卵。
中蜂因為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蜂種,對各地的氣候和蜜源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穩產和適於定地飼養,特別在南方山區,具有其他蜂種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西方蜜蜂
西方蜜蜂有歐洲類型、非洲類型和中東類型3種。我國飼養的西方蜜蜂都屬於歐洲類型,我們常稱它們為歐洲蜜蜂。
1、義大利蜜蜂
義大利蜜蜂為黃色品種。工蜂腹板幾丁質黃色,第二至四節腹節背板前緣有黃色環帶。體長12~14毫米,絨毛淡黃色;喙長6.2~6.9毫米。分蜂性弱,能維持強群;善於採集持續時間長的大蜜源。造脾快,產蠟多。性溫和,不怕光,提脾檢查時,蜜蜂安靜。抗巢蟲力強。意蜂易迷巢,愛作盜,抗蜂蟎力弱。蜂王產卵力強,工蜂哺育力強,從春到秋能保持大面積子脾,維持強壯的群勢。
意蜂是我國飼養的主要蜜蜂品種。它的越冬性能不如歐洲黑蜂。意蜂除在華南亞熱帶地區越夏困難,在西藏地區沒有飼養外,在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卡尼鄂拉蜂
卡蜂的大小和體型與意蜂相似,腹板黑色,體表絨毛灰色,喙長6.4~6.8毫米。卡蜂善於採集春季和初夏的早期蜜源,也能利用零星蜜源。分蜂性較強,耐寒,定向力強,採集樹膠較少。性溫和,不怕光,提脾檢查時蜜蜂安靜。蜂王產卵力強,春季群勢發展快。主要采蜜期間蜂王產卵易受到進蜜的限制,使產卵圈壓縮。
3、額爾巴阡蜂
它是卡尼鄂拉蜂的一個地方品種,形態和生物學特徵與卡蜂相同。
4、東北黑蜂
黑龍江省飼養的東北黑蜂是卡蜂和歐洲黑蜂的雜交種,並混有義大利蜂的血統。體型與卡蜂相似,腹節背板黑色,絨毛灰色,喙長平均6.4毫米。分蜂性較弱,耐寒,性溫和,不怕光。
蜂王產卵力強,春季群勢發展快,善於採集流蜜量大的蜜源。
5、歐洲黑蜂
工蜂體12~15毫米,腹部粗壯,背板黑色,有的在第二三腹節背板有黃棕色斑,絨毛深棕色,喙長平均6.4毫米。分蜂性較強。採集樹較多,怕光,檢查時蜜蜂亂爬。蜂王產卵力較強,春季群勢發展平緩,善於採集夏秋季的主要蜜源。我國新疆伊犁一帶飼養的歐洲黑蜂也叫新疆黑種,大部分已經與義大利蜂混雜。
馬蜂是黃蜂的俗稱,又叫胡蜂。
H. 蜜蜂的種類,都有哪些
蜜蜂種類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蘇拉威西蜂、綠奴蜂、西方蜜蜂、東方蜜蜂、中華蜜蜂十大種類。前四種為野生蜂種,分布於中國海南、廣西和雲南,後兩種又包括許多亞種,多為地理隔離的自然亞種,人工選育的蜜蜂品種多為雜交種。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
蜜蜂養殖在我國發展越來越迅速,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加入進來,但是在我國不同的地區所飼養的品種不同,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合理的飼養選擇。
I. 蜜蜂的種類,多點字
1、中華蜜蜂
軀體較小,頭胸部呈黑色,蜂王體長17.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棕紅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工蜂體長11mm左右,喙長5mm左右,腹節背板呈黑色,有褐黃色環,處於高緯度、高山區的中蜂腹部色澤偏黑,處於低緯度、平原區的中鋒腹部色澤偏黃,全身被覆灰色短絨毛。
雄蜂體長12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覆灰色絨毛。中蜂耐寒性較強,飛行敏捷,蜜源缺乏或病蟲害侵襲時易飛逃,適宜在山區、半山區的生態環境中飼養。抗蜂蟎力強,盜性強,分蜂性強,抗巢蟲力弱,常咬毀舊巢脾,抗囊狀幼蟲能力弱,易感染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腐臭病。
2、義大利蜜蜂
體形較黑蜂小,腹部細長,吻較長,因此可利用它為紅三葉草授粉。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腹節背板第2~4節的前部具黃色環帶。性情溫順,在提脾檢查時,能保持安靜。抗病力弱,對蜂蟎的抵抗力弱。育蟲力強,分蜂性弱,清巢能力強,抗巢蟲。以強群越冬,食料消耗大。
採集樹膠能力強,造脾性能好,分泌王漿能力強,並善采儲大量花粉。群勢強而機敏,因此在流蜜良好的情況下,意蜂能表現出特別優越的採集力 。主要分布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意蜂除西藏地區沒有飼養外,全國其他地區均有飼養。
3、卡尼鄂拉蜜蜂
大小和體形與意蜂相似,腹部細長,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節通常有棕色斑,少數個體具紅棕色環帶,幾丁質黑色,覆毛短而密,體表絨毛灰色,雄蜂絨毛灰至灰棕色,吻長與喙長均6.6mm左右。分蜂性強,不易維持強群。耐寒,定向力強,不易迷巢,盜性弱,採集樹膠較少。性情溫順,提脾檢查時,不怕光,能保持安靜。
采蜜力很強,善於利用零星蜜源,蜜源條件不良時很少發生飢餓現象。採集花粉能力比意蜂差。蜂王呈棕黑色,少數蜂王腹節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紅色環帶,產卵力強。在夏季,只有當粉源充沛的時候,卡蜂才能維持大量子脾;若粉源缺乏,育蟲則受到限制。
4、歐洲黑蜂
歐洲黑蜂個體較大,腹部寬,覆毛長,絨毛帶窄而疏,幾丁質呈均一的黑色,少數腹節背板第2~3節有棕黃色小斑,但不具黃色環帶。工蜂體長13.5mm左右,背板黑色,腹部粗壯,少數腹節背板第2~3節有黃棕色斑,絨毛深棕色,喙長平均6.4mm。分蜂性較弱,採集樹膠多,雄蜂腹部絨毛呈棕黑色,有時黑色。
歐洲黑蜂性情暴躁,好蜇,怕光,提脾檢查時,亂動且常處於激怒狀態。越冬性能強,育蟲能力弱,分蜂性弱,採集勤奮。易感染幼蟲病,易遭受蠟螟侵害,但抗孢子蟲病和抗甘露蜜中毒的能力強於其他蜂種。春季發展稍慢,可達中等群勢,仲夏才可成為強群 。歐洲黑蜂主要分布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西北部。
(9)緬甸有什麼蜂子擴展閱讀
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蜜蜂為社會性昆蟲,由蜂王、雄蜂、工蜂等個體組成。
1、蜂王
蜂王的社會分工就是專職產卵,肩負著繁衍後代的社會重任。它的身體發展得很健壯,大腹便便,體重是工蜂的兩倍,失去了「女性」身材的苗條。在產卵期間,蜂王每天都要讓工蜂飼喂蜂王漿,以促進快速代謝保持旺盛的產卵能力。
2、雄峰
只是與峰王交配。雄峰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來的蜂群內的雄性「公民」,每天過著不勞而獲的日子,其存在的唯一作用是與蜂王交配。不過,雄峰當發揮了這一作用,就要獻出其寶貴的生命。從這一點上說,雄峰要履行社會分工的責任,是以生命為代價的。
3、工蜂
社會分工最多,任務最重。可以說,除了蜂王與雄峰各自的任務外,蜂群內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擔。工蜂是雌性器官發育不全者,但它的許多結構特化得更適應工作的需要,比如其前腸中的嗦囊特化為蜜囊,以便貯存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