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南坎屬於哪個地方管
『壹』 南坎是什麼時候是中國的
1960年的《中緬邊界條約》(即現在的中緬邊界線)究竟是如何劃界的呢?
南段(尖高山以南)基本保持了1841年線以來的走向,中國放棄了對南坎名義上的主權(永租,年租金1000盧比,與完全割讓沒有任何實質區別),但對於1941年線阿佤地區邊界線作相應修改,原被劃給了緬甸的班老、班洪地區重新歸屬中國。
南坎問題」是指位於南畹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勐卯三角地區的歸屬,又名南畹三角地區,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勐卯三角地區主權原來屬於中國,這一點沒有疑問。但在1894年前(即第一次中(英)緬邊界劃分),英國人就已經強行修築了從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到1897年,中英兩國再次簽訂有關中緬邊界條約的時候,英國以「永租」的名義取得了對南坎,中國的這塊領土的管轄權。
『貳』 緬甸南坎安全嗎
不安全。緬甸南坎是一個非常不安全的地區,經常有摩托車被盜,財產安全完全得不到保障。時而發生武裝沖突。南坎位於瑞麗江南岸,與中國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弄島鎮隔江相望,是緬甸撣邦西北部的一個鎮區。
『叄』 南坎是中國租借給緬甸的嗎
以前是的。 後來移交給緬甸了。
『肆』 南坎有怎樣的地理位置
南坎地處中緬邊境,西通緬甸八莫,東可到龍陵,南坎的公路與滇緬公路互相連接,交通十分便利。日軍入侵緬北以來,在南坎修築公路,儲備糧彈,早就做好了長期防守的准備。八莫戰斗結束後,日軍在南坎的部隊主要是第56師團和第2師團各1部,兵力共有2個師。
『伍』 我國曾有一塊領土在別國領土中間,直到1960中國才主動放棄,為何
眾所周知,我國的領土達到96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領土第三大的國家,與十幾個國家相鄰。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邊界的領土一直與其他國家存在爭議問題。盡管有些邊界領土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還是有一些領土存在不小的爭議。
在1960年以前,中國就有一塊飛地,處在緬甸的包圍之中,與中國的陸地並不相鄰。在60年,中國和緬甸就邊境問題進行磋商時,中國才將這塊土地主動放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有小編為您細細道來。
這塊飛地就是南坎地區,總面積為220平方公里,環境優美,佛寺古剎遍布,物產豐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南坎位於中國雲南省瑞麗市的南岸,與中國隔江相望,周邊全是緬甸的領土。
當然,對於中國來說也是略有遺憾的,中國因此少了一個瑞麗江南岸的歷史文化名城。各位讀者對60年中國的做法有何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陸』 緬甸木姐屬於哪個省
緬甸木姐不屬於哪個省,而是屬於緬甸撣邦轄下的縣。撣邦,緬甸聯邦成員國,位於緬甸東部內陸,首府在東枝市,是緬甸聯邦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
木姐北面和西北方向是中國的瑞麗市,東面是果敢地區,南面是臘戍。木姐市區的西北方向是中國的姐告國門口岸。通過瑞麗大橋進入瑞麗主城區。木姐縣管轄的鄉鎮包括:木姐鎮、姐蘭鎮、南坎鎮、勐古鎮、棒賽鎮、貴概鎮、興威鎮、南渡鎮。
『柒』 被緬甸國土包圍的南坎還屬於中國嗎
1960年10月吳努總理與周恩來正式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基本劃定了中緬邊境。
其中有一點: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猛卯三角地(南坎)所保持的「永租」關系,中國方面同意把這個地區移交給緬甸,緬甸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兩國的滇緬南段界務換文規定屬於緬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轄區劃歸中國。(本條約第二條、第九條)
顯然,南坎現在屬於緬甸領土而非中國領土。
『捌』 1960年的中緬邊界線究竟是如何劃界的呢
是偉大的周同志將江心坡和南坎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給了緬甸,占緬甸現有領土1/4強,使得緬甸長期與我國友好往來與合作,促進兩國共同發展
『玖』 南坎位於哪裡
南坎是座古城,街道井井有條,布局合理,民居富有典雅純朴的東南亞特點,古塔矗立,氣度不凡,禪寺座座,輝煌壯觀,掩映在綠樹絲中,分外誘人。1044年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率軍北征時,曾在曼坎安營紮寨。1140年阿龍錫督衛隊赴撣邦巡察,他為了頌揚先帝的豐功偉業,首建曼坎佛塔。
南坎古塔、佛寺是緬甸建築藝術的精華,它那特有的結構、千姿百態的雕塑和優美的壁畫,顯示了緬甸古代輝煌的民族文化及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藝術創造力。主要佛教名勝有:曼坎佛塔、多奘寺、中心塔寺、曼拉寺、螺絲塔。這些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著名古跡,吸引著國內外眾多的遊客。
南坎依山靠水,瑞麗江猶如巨大的銀蛇從城北蜿蜒擦過,背後是鬱郁蒼蒼的山巒,美麗的小城就優雅安閑地躺在萬畝良田之間。這兒土地肥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風光旖旎,還有一泓溫泉,可為凡人除百病、洗俗塵。19世紀末,精明的美國基督教會牧師發現了這粒天使撒落在邊界地的明珠。1922年美國基督教聖工會派遣醫學博士希格里夫及夫人南西在此開辦醫院。三十至四十年代,這座醫院在緬甸享有盛名。有個美國作家曾以希格里夫夫婦為模特,寫了一部有名的傳記體說《百馬什金》(即《緬甸外科醫生》),後改編拍成電影片,轟動於世,於是世界知道了南坎。
戰役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12月至1945年1月,在 抗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北部南坎地區對日軍進行的作戰。南坎城為中緬交通要沖、日軍入侵緬北後,屯重兵於此。12月3日,中國駐印軍新編第30師沿中印公路向南坎急進,與自南坎向八莫增援的日軍第18師團、第49 師團各一部展開激戰,一度呈膠著狀態,後新編第38師一部從八莫增援,向日軍後方截擊,新編第30師擊破日軍抵抗,攻佔卡提克。此時日軍大部由滇西轉移至南坎,統由第56師團指揮。在此之前,駐印軍新編第22師已於11月先後攻克南坎以西曼大、西口、東瓜、芒卡、拉西一線;第50師亦在西於北方集結;英印軍第36師正向馬賽進迫中;英印軍第14軍主力正與日軍緬甸派遣軍在曼德勒附近作戰。乘此有利時機,新編第38師一部於12月22日越過南王河,進抵 拉康;其一部攻佔南開。27日,新編第38師另一部攻佔南坎以北的勞文及其附近機場,28日,再占般康。是日,新編第30師各團相繼攻佔瑞麗河北岸各要地。鑒於南坎為日軍主力駐守,且北側工事堅固,駐印軍採取正面 佯攻,主力迂迴側背打擊日軍的戰法。1945年1月5日,新編第38U幣一部向南坎以南的老農攻擊;新編第30師一部向南坎西南郊攻擊,對南坎形成包圍,兩師其餘各部向南坎正面攻擊。7日,各部冒著暴雨、山洪,開始行動。到14日,所有包圍部隊均已進抵南坎西南側之古木蔽天的森林地帶,日軍尚未發覺。15日,各部在空軍支援下,發動猛烈攻擊。據守南坎外圍據點及城內日軍,雖拚死抵抗,終未阻止駐印軍之攻擊。新編第30師第90團一個連首先攻入南坎城,其餘部隊陸續突入市區,經過激烈巷戰,完全攻佔南坎。日軍向南坎東北及東南潰退。是役,中國駐印軍共擊斃日軍1700餘人,俘虜12人,繳獲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
『拾』 中國和緬甸的邊界 在哪
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中:
第五條 締約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一段邊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以外,按照傳統的習慣線定界,也就是從尖高山起,沿著以太平江、瑞麗江、怒江、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為一方、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向北,直到在西靖丹以西獨龍江南岸的一點。
由此跨過獨龍江,然後繼續沿著以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和察隅河為一方和除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以外的全部伊洛瓦底江上游支系為另一方的分水嶺,直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為止。
第六條 締約雙方確認,從尖高山到南帕河和南定河匯合處以及從南卡江和南永河匯合處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南臘河和瀾滄江(湄公河)匯合處的兩段邊界,過去已經劃定,無需加以更改,界線如本條約附圖所標明。
(10)緬甸南坎屬於哪個地方管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主要內容:
(1)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2)緬甸同意把屬於中國的片馬、古浪、崗房地區歸還中國;
(3)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猛卯三角地(南坎)所保持的「永租」關系,中國方面同意把這個地區移交給緬甸,緬甸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兩國的滇緬南段界務換文規定屬於緬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轄區劃歸中國;
(4)為了便於雙方各自的行政管理,照顧當地居民的部落關系和生產、生活上的需要,雙方對1941年換文劃定的界線中的一小段,作一些公平合理的調整;
(5)放棄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規定的,中國參加經營緬甸爐房礦產企業的權利該條約1961年1月4日起生效,中緬邊界條約的簽訂,兩國全部邊界的正式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