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與中國哪個民族
㈠ 緬甸的第一大民族緬族居然起源於中國
在中國的西南邊陲有這樣一座鄰國,它有著猖獗的毒販,也有著遍地寶石,更有著佛國之稱,這里就是緬甸。然而緬甸這個名字,並不是自古以來的叫法,在中國的歷史書中,緬甸漢朝時期被稱之為撣國,唐朝稱它為驃國,宋朝稱之為蒲甘,直到明朝開始才稱它為緬甸,這個古名,緬甸一直沿用至今。
這個國家夾在中國、印度兩國之間,自古以來深受中印兩國的影響。那麼,這個國家又經歷過怎樣的發展歷史,這個國家的民族又是由何而來呢?
緬族人
在逃命的過程中,有一支名為白狼羌族的羌人隊伍,幾經波折終於到達了現在的緬甸。他們在這里繁衍生息,與當地的土著結婚生子,逐漸演變成了這里的緬族人。所以在這個民族血液中,至今還流淌著一部分羌族人的血脈。
現在的緬甸,有聞名世界的軍政府,有世界三大毒品產地之一的金三角,也已經成為了備受人們喜愛的旅遊勝地。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這里融合,在這里發揚光大,也讓曾經的蒲甘,成為了現在的千佛之國。
㈡ 緬甸佤邦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這個被稱為小中國的佤邦是緬甸境內的一個自治區,總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60萬,由佤族、漢族、回族、傣族、苗族等民族構成,其中佤族占總人口的70%左右,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和漢語,官方行文為中文。
佤邦由南佤邦和北佤邦兩部分組成,其中的北佤邦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市、普洱市,還有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接壤,因此與我國聯系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佤族自治區是緬甸的第二特區,雖然名義上屬於緬甸的一部分,但實際上佤邦政府高度自治,在制度、財政、稅收甚至軍隊等方面都與緬甸沒有任何關系,但緬甸方面卻要負擔佤邦一定的財政開支,要給予一定的錢財和物資補助。
追根溯源佤邦曾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佤邦在唐代時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元代、明代也都屬於中國的封地,就這樣一直到清朝中期佤邦都屬於中國的領土。
清朝後期中國遭到了多國侵略,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佤邦和周邊的一些領土也因此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後來1941年英國借著中國戰亂處境艱難,逼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簽下了對其不利的條約,佤邦也因此徹底脫離了中國的掌控。
㈢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與中國哪個民族接近
我感覺應該是傣族吧,緬甸緊挨雲南,而且雲南南部又是傣族的聚居區,他們的潑水節還有其他習俗都很像傣族,另外有可能就是京族了,緬甸人口的很大比例是京族人。
㈣ 緬甸國內有個少數民族就是我們中國的漢族,他們的民族名字叫什麼
果敢又名麻栗壩。關於「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稱叫「 Kokang」 ,來源於科干山的音譯;「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的九,「敢」是戶口,意思是這個地區由九戶人家組成。
㈤ 緬甸是什麼民族
緬甸是克倫族、克耶族、克欽族、孟族、撣族、緬族、若開族、欽族等民族。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㈥ 緬甸的傣族的和國內的傣族是一個民族嗎
是的。
傣族(Dai nation)即「傣泰民族」,自稱「dǎi」與「tài」之間的發音,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泰國和寮國的主體民族。
傣族源於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曾多次在雲貴高原建立政權,後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擠壓,逐步向中南半島及南亞次大陸遷徙,分布於泰國、寮國、緬甸、印度、越南、中國、柬埔寨等多個國家,總人口約6800萬,泰國境內約4700萬,寮國境內約500萬,緬甸境內約850萬,印度境內約425萬,越南境內約133萬,中國境內約123萬,柬埔寨境內約66萬。
傣族在中國史籍中,先後被稱為「哀牢」、「撣」、「烏蠻」、「白蠻」、「白衣」、「金齒」、「黑齒」、「白夷」、「僰夷」、「擺夷」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暹羅王國的推動下,國際社會開始把分布於各國的傣泰統稱為「泰(Thai)」;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泰分別命名,在泰國、 柬埔寨、越南等國仍被稱為「泰(Thai)」,在寮國被稱為「佬(Lao)」,在緬甸被稱為「撣(Shan)」,在印度被稱為「阿薩姆(Assam)」,在中國被稱為「傣(Dai)」。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字。語言有大泰、蘭納、暹羅等三大方言及若干個次方言,臨近的方言之間發音差距很小,隨著空間距離的拉大、差距也加大,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文字有暹羅體、瀾滄體、蘭納體、端體、綳體、那體、阿洪體等七種字體,均由印度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只在形體結構上有所差異。
㈦ 緬甸各勢力與中國關系
緬北六大武裝
1、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2、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3、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5、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6、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泰緬邊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區(泰緬邊境)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
㈧ 緬甸緬族是中國的傣族嗎
不是,
緬甸的緬族是漢藏民族,和漢族、藏族關系較近,是和其他漢藏系統民族一起自西從西域進入東亞。而後,漢族向東,藏、羌向西南,緬族、彝族、白族向南。
傣族是泰澳民族,就是泰國的泰人,和壯族、越族關系較近,是從南亞進入東南亞、東亞的。
㈨ 中國的哪個民族與緬甸的緬族同族
我覺得和雲南傣族是同民族,無論服裝、生活習慣都很相同。
㈩ 緬甸克欽族於中國人的關系還有為什麼緬甸政府要滅這個種族
一、緬甸克欽族與中國人關系:
緬甸的克欽族與中國的景頗族是同一民族,同族不同稱。「克欽」是他稱,自稱為「景頗」(意為「人」)或「班陽」。
據史料顯示,克欽族起源於青藏高原,是南遷的氐羌族群的一支後裔,中國史書上記為尋傳蠻、峨昌蠻。
二、原因
1、歷史原因:英國殖民時期對緬甸採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撥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系,誘發了緬甸民族分離主義,並延續到今天;
2、宗教原因:克欽族信仰基督教,與緬族人信仰沖突;
3、政治原因:緬甸克欽族武裝反政府組織爭取民族獨立自主,希望建立克欽邦自己的政府,與當局沖突加劇;
補充:
克欽族是緬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約124萬人(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2.4%,主要分布在克欽邦、撣邦和實皆省,在印緬邊境和中緬邊境瑞麗江流域以及中國的雲南省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