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的利益是什麼
⑴ 緬甸軍隊為什麼幾十年都沒能控制果敢地區
這是因為緬甸軍隊自己的戰鬥力不足,而且自己的內部矛盾日益強烈,想組織戰斗都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我們知道果敢的主要產物是毒品,而緬甸中也有許多毒販和果敢有生意上的來往,所以果敢的利益就是他們的利益,這些毒販自然不會讓緬甸政府侵犯自己的利益,所以緬甸在攻打果敢的時候,都會遭受到自己國家毒販的阻攔。
緬甸一直都不算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所以在攻擊小國的時候也是十分費勁的,在加上果敢長期生活在熱帶雨林地區,利用地形優勢不斷的和緬甸軍進行迂迴戰術,讓緬甸軍沒有辦法,還有就是果敢裡面有國民軍的後代,所以都有統一的軍事訓練。
⑵ 緬甸軍方是親中還是反中
當然是果敢族武裝了 ,因為果敢地區大部分是漢族,在緬甸屬於少數民族了,外來做生意的緬甸其他地區的商人比較少,相反,內地的商家倒是挺多,在果敢在部分地區都能收到中國移動的信號,緬甸通信信號覆蓋的倒是很少,果敢也一直都是民族自治區,現在果敢族武裝的頭彭家生以前是果敢地區主席,五年前被政府軍趕下台...歷史上明朝據說有一支皇族因為戰亂來到這里,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自稱是皇族後人,不過果敢地區一直被當地的幾個大家族控制著。有一些方面可以看出他們是親中的,當地的小學課本是在內地買的,書上寫的首都當然是北京了,老師教的時候還得現解釋...
在東盟國家中緬甸因為受到西方的制裁,所以對中國的倚賴也比較大,所以和中國軍隊的關系還可以.
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兩國於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六十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解決邊界問題樹立了典範。長期以來,中緬堅持睦鄰友好,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合作,雙邊關系穩步發展。
緬甸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緬甸政府是一個民族主義政府。
⑶ 緬甸仰光部分地區實施軍事管制,這種管制方式有何好處
緬甸仰光部分地區實行軍事管理,由於緬甸軍政府的相關行為導致緬甸目前內政是非常混亂的。實行軍事化管理,目的也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利益。軍事化管理和軍政府上台有著較大的聯系,實行該種制度並非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這是因為實行軍事化管理的措施能夠在動盪的情況下,更好的維持社會的穩定。軍事化管理的相關措施,目的是為了防止人們發生暴亂的行為。雖然軍事化管理是一種理論上不民主的管理方式,但是在防止暴亂等相關問題上,能夠比許多管理方式更好。這是因為軍事化管理對於人們的約束性是非常強,一旦出現相關可能暴動或者其他破壞穩定的行為就採取極為嚴厲的措施。
不管是軍政府執政,還是其他的政府執政,人民百姓的需求,都是希望能夠在一個穩定的國度當中生活。所以在採取管理方式上必須要順應相關的內外部形勢。
⑷ 解析緬甸軍方為什麼在果敢戰事上如此強硬
一、果敢戰事爆發背後的政治動因
這次果敢戰事,還有前一時期的江西南庄戰役,果敢同盟軍的主要政治目標是以打促談,爭取到自己的政治地位。而這個訴求,中方在給緬軍的有關緬北和平建議中也提到了果敢同盟軍的政治地位問題。這次果敢戰役後,緬軍總司令敏昂來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了,說中方在果敢同盟軍的問題上,提了干涉緬甸內政的建議,表示不滿,也佐證了中方的這個建議。
但從筆者所能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中方在建議中,僅僅是要緬軍正視果敢同盟軍的事實存在,緬北和平問題,需要一攬子解決,而不能留下戰火復燃的死角。可惜的是,緬軍沒有聽進去而直接拒絕了關於果敢同盟軍的建議,隨後,果敢戰事就正式爆發。
中方的建議中,只是要求緬軍正視果敢同盟軍的事實存在,要給予其應有的政治地位進行和談,沒有涉及到支持果敢同盟軍打回果敢,光復果敢。在果敢戰事爆發之前,彭家聲接受采訪時也是反復提到要緬方給予其談判的政治地位,也沒有得到緬軍的響應。隨後,果敢戰事爆發後,局面就暫時都失去控制,同盟軍提出的恢復果敢第一特區的政治目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的政治目標。
二、果敢同盟軍宣傳上的政治失策略談
果敢同盟軍在打回果敢之初,就明確提出了果敢人不打果敢人,目標只對准緬軍。可惜的是,同盟軍的某個在網路上有影響的宣傳人員,一看到同盟軍起初的攻勢勢如破竹之時,就狂妄無知到了極點,在博客上對白所成明學昌魏三等自治區政府要員喊打喊殺,表現得比同盟軍更極左更革命的樣子。
而歷史早就證明,現實也正證明,往往這些民族主義口號喊得最響亮,最激烈的人,最後往往就是叛徒。
該宣傳人員在博客上的把敵人直接對准自治區政府要員而不是真正的敵人緬軍,看似是在為同盟軍搖旗吶喊,而實際上,是在為同盟軍樹立更多的政治敵人。之後,該宣傳人員又把矛頭直接對准了中國政府,對中國政府連篇累牘地痛罵。
這種夾帶個人私利的宣傳,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組織和事件來達到泄自己私憤的目的,絲毫不顧及到整個局勢下的果敢同盟軍的前途,是任何組織都無法容忍的,而這里我暫時說這是他的私利和泄憤,已經是很輕的表述了。
從開始到最後不顧果敢同盟軍的勸告直至警告,依然我行我素無限消費果敢同盟軍,為果敢同盟軍到處樹敵,達到自己肩負某國的政治目標。到最後,同盟軍不得不公開發出聲明與他進行政治上的切割,該宣傳人員的調子立馬一轉,說果敢同盟軍還沒站穩腳跟就要清算白所成魏三等等,他為白所成等感到悲哀,自己也是兔死狐悲,到這個時候,還不忘記對同盟軍栽贓和樹敵。
查同盟軍的官方博客,從沒有要通緝白所成要殺白所成,反而對白所成等惡狠狠地喊打喊殺的,就是該宣傳人員他自己。就是那個通緝令,也是由果敢同盟軍里與其關系要好又沒政治頭腦的某人頭腦發熱而擅自發出。果敢同盟軍在政治上被該人的夾帶個人私利的宣傳搞得越來越被動,迫使同盟軍不得不徹底與其進行切割。
在其夾帶個人私貨的謊言宣傳和暗示下,讓眾多網友認為彭家是受到美國資助才打回果敢而痛罵自己的國家不幫果敢人民,那麼中國由政府出於人道主義安置的大量果敢難民並收治傷員,何以視而不見?
有人說,單憑一個宣傳人員就能把這事攪渾了,側面說明很多問題;也有人覺得這個人能長期存在網路上這事很詭異。其實,果敢同盟軍的實力畢竟還很弱小,經不起這類政治投機商的消費。果敢同盟軍需要的是被幫助,而不是被消費。
三,關於果敢同盟軍的性質
當然,出於各種利益的考慮,網上包括群里有歌頌白所成的,有歌頌彭家聲的,有認為壓根就不需要借用彭家聲名望就可以打回果敢的,或者現借用彭家聲的聲望打回果敢然後一腳踢開彭家聲的,各種觀點在網路上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也客觀上讓網友可以接受到四方的觀點以供自己判斷。
關於果敢同盟軍與彭家聲的關系問題,我的觀點是:沒有彭家聲的聲望,就不可能有果敢同盟軍的重新組建,但果敢同盟軍也不等同於彭家聲。果敢同盟軍目前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並由緬甸民族正義黨所領導的以爭取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的革命武裝組織,而非某個人的私人武裝。
四、果敢同盟軍的戰役戰術得失談
這個問題由於敏感,筆者已經就這個問題在內部進行過意見交流,因此,在公開的層面上,不再談及。
五、果敢戰事的中方態度
有關中方的態度,從目前來看,沒有什麼改變,那就是:建議各方坐下來談,只要緬方願意,中國這次願意當調停人,而不再僅是見證人。這是在緬甸和平路線圖上,從沒有出現過的態度。
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目前中方的態度也僅進行到此為止,還是沒有說支持同盟軍光復果敢,是否光復果敢,取決於談判的政治結果,而不是軍事結果。解讀出來的意思就是:一個名義上統一的緬甸是符合中國的利益的。
所以,在果敢問題上,在克欽問題上,中國目前是絕不接受任何一方用武力獨立於緬甸之外的政治訴求的,在這點上,佤邦和四特把握的相當精準,所以,佤邦和四特總是強調我們不分裂,但我們必須要高度自治。
當然,現在緬甸內地大緬主義情緒被煽動,針對中國的各種過激的政治言論在紛紛出籠,如果緬甸政府和軍方不從兩國和平穩定的大局考慮,只一味地宣洩自己的不滿和無限度向中方索取不恰當的回報,那麼,中方在目前上述立場上是否有微調、調整、方向性陡轉?還有待觀察,在此,筆者提醒網友注意研究下1967年緬甸和1969年的緬甸歷史。
六、緬甸軍方為什麼在果敢戰事上如此強硬?
熟悉緬北近些年的所有重大事件的網友應該知道,緬軍目前的高層,包括三軍總司令敏昂來,都是藉助2009年的88果敢事件而一戰成名爬上高位。因此,不管是中方的建議,還是果敢同盟軍的通過武裝斗爭打回果敢,這都無異於是要這些緬軍高層既得利益者把早已經吞進去的勝利果實吐出一部分出來,因此,不管是在政治考量上,還是在他們私人的利益考量上,是絕不輕言退讓的。
而緬甸國家的政治格局的角度來看,對於西方國家和緬甸內部大量的政黨和民眾要求就憲法的任何條款進行全民投票修憲的呼聲,吳登盛政府已經夾持這些有利於他政治利益的呼聲答應就修憲問題在5月份進行全民公投,在這種局面下,除了總統資格條款有可能修改公投外,軍方不經任何選舉就自動佔有議會25%的席位的條款的修改也可能會進行公投。
在軍方面對國際國內的巨大修憲公投的壓力下,軍方如果堅決反對修憲公投的聲音就會顯得異常刺耳。而此時的果敢戰事的爆發,無疑為緬軍提供了巨大的政治機會,為此,敏昂來總司令甚至高調說打擊果敢同盟軍是一場反侵略戰爭,就是意在通過調動國內的大緬主義情緒來讓緬甸民眾認為軍方的25%的席位是不可修改的,對果敢地區實行90天的軍管,也恰好涵蓋了計劃5月份的修憲公投。
因此,在修憲公投沒有結束之前,不管緬軍在果敢戰場遭到多大損失,也不會輕言撤軍和和談,相反,這個期間的緬軍重大傷亡反而更能刺激緬甸內地民眾的大緬主義情緒,從而達到就軍方在議會中的25%席位不舉行修改公投。在達到這個政治目標後,才有可能轉變對果敢同盟軍的政治態度。
七、如何讓緬軍和緬政府承認果敢同盟軍的政治地位?
有人問如何讓緬軍承認同盟軍的政治地位?答案是目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繼續打,堅持到緬甸修憲公投之後,直到緬軍自己覺得損失慘重,政治籌碼也在輸的時候,態度才會出現變化。
同時,緬甸內部各個政黨、政治家、分析家、一些軍方人士,也認識到,如果在果敢問題上,不接受中方的建議,恐怕會重蹈69年的覆轍,到最後,輸的褲子都快沒有了,還是得談,因此也在積極建議和呼號希望政府和軍方高層不要因為自己的個人政治利益而不接受中方的建議。
同時,緬甸這些有識之士也暗示接受了中方的建議,88果敢事件的既得利益者今後在政治上相信中方不會讓其有損失的。但是緬軍不會把已經吞進肚子里的東西自動吐出的。
所以,後一階段的果敢戰事,將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會有多場惡戰,特別是在春節假期後中方的態度再次出來之前,雙方都會惡戰幾場,以爭取在談判時的政治籌碼。也就會看到,從緬軍目前誓言徹底干凈地消滅同盟軍,到後來會表述成消滅同盟軍的主力,之後再表述成擊潰同盟軍的主力,再之後就表述成為了國家和平,緬軍願意高姿態接受中方的調停。各位網友今後可以細心觀察緬軍就果敢戰事的評論表述的這種用詞細微變化。
⑸ 佤邦比果敢還親華,為什麼緬甸政府軍不打佤邦
緬甸政府軍不打佤邦主要是因為緬甸政府與佤邦有共同的國家利益,2015年10月,緬甸政府與佤邦聯合軍簽署了互信協議,此後佤邦聯合軍基本就沒有再和政府軍發生大的沖突。
從緬甸政府的角度來看,它對於緬甸國內廣泛存在的地方武裝力量肯定有不滿,但佤邦等地方武裝力量的存在又是緬甸現實情況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而緬甸政府軍又沒有辦法完全消滅國內的地方武裝力量,所以緬甸政府軍只能選擇與地方武裝力量共存。
果敢同盟軍和佤邦聯合軍的特點:
果敢同盟軍和佤邦聯合軍都是從緬共武裝中分離出來的緬甸地方武裝勢力,因此兩支武裝有深厚的淵源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不同的是果敢同盟軍已經被緬甸政府軍打散了,雖然現在已經重建可是卻沒有奪回果敢還在和緬甸政府軍打游擊,而佤邦聯合軍卻成為了緬甸地方武裝中最為強大的一股勢力,讓緬甸政府軍都忌憚不已。
⑹ 緬甸政變是怎麼回事
緬甸政變是指2·1緬甸緊急狀態。
當地時間2021年2月1日凌晨,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緬甸軍方電視台說,開始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國家權力被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並由副總統吳敏瑞代行總統職務。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宣布緊急狀態結束後將重新舉行大選,國家權力也將移交給新當選的政黨。2月2日,據緬甸軍方消息,被扣押緬甸各省邦首席部長和議員將於2日獲釋。2月3日,緬甸軍方在內比都澤布迪瑞法院起訴溫敏和昂山素季。2月5日凌晨,吳溫騰被軍方扣押。
(6)緬甸軍方的利益是什麼擴展閱讀:
事件背景
2020年11月8日,緬甸舉行大選,執政黨民盟獲得了476個民選議席中的396席,絕對優勢勝出,取得繼續執政資格,第二大黨鞏發黨則獲得了33個聯邦議席,比上屆大選少了9個議席。此外,緬甸11個少數民族政黨共獲得了47個聯邦議席,成為議會中一支重要力量。
2021年1月26日,緬甸軍方曾舉行發布會,對大選中選民名單出現的問題提出質疑,要求相關負責人進行解釋,並表示不排除存在接管政權的可能性,這一表態引發了各界廣泛關注。
2021年1月28日晚,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發表聲明,表示此次大選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大選中不存在計票舞弊及重復投票的行為。
⑺ 緬甸軍方扣押昂山素季,你如何看待昂山素季一事
很有可能會導致兩方的沖突,更加的矛盾激化,而且緬甸軍方相信會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⑻ 緬甸的政府軍很壞嗎他們是不是軍閥性質
對於緬軍而言,長期執政絕非上選。事實上在1988年後,緬軍也一直在尋求還政於民,自己可以置身復雜的民事管理事務之外,間接對民選政府進行監督和控制。緬甸軍方不是軍閥,他們自詡為緬甸完整與統一的保護者,他們自己受教育水平一點不低,他們很清楚軍隊不幹政的價值和民事治理的復雜性。不論是2008年還是2021年,不論是蘇貌、丹瑞還是敏昂萊,這一基本路徑並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他們要的是保持軍隊的利益,但也認為還政於民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換言之,緬軍很清楚,如果全面接管治理權等於將所有社會矛盾引向自己,而讓民事政府負責可以將很大一部分治理責任推給政府,自己仍然可以保持著許多隱蔽的利益網路。同時,由於緬軍直接獨立於民選政府同時還控制諸多資源,民選政府治理社會的資源量是不充分的,他們要麼選擇配合緬軍,要麼選擇支持率下跌,緬軍橫豎不會倒掉,這才是對緬軍更為聰明的控制方式。
從此次政變來看,軍隊的訴求並不太多,談判空間仍然存在,並且軍隊也沒有取締民盟等黨派,因此預計他們尋求的仍然是有限的目標,即確保符合軍隊利益的2008體制不被動搖而不是再度取代民選政府全面接管治理權。因此,只要大選符合緬軍的要求,緬軍還政應該就是時間問題。否則,緬軍可能會直接面對越來越多的社會不滿,最後直接動搖2008體制也並非不可能。
但是對於緬甸來說,這種軍隊-民選政府雙軌政治對於緬甸的長治久安不利,民選政府要想奪回權力,要麼就要使用武力,要麼就是等待軍政府自行放權。目前來看,緬甸的民選政府都不可能有武力可以使用,緬軍已經在20世紀60年代基本壟斷了控制區內的暴力,有太多辦法可以阻止民選政府掌握自己的武裝。同時,民選政府治理能力也較為不讓人放心,他們如果真的奪權、軍方重回不幹政的狀態時真的能實現有效治理,而非如同50年代那樣引發內斗和腐敗也是令人懷疑的問題。緬甸要想獲得穩定的政治秩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的雙軌制,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緬甸政治發展合乎邏輯的暫時結果。
當然,對於中緬關系而言,暫時問題並不太大,不論是民盟還是鞏發黨,與中國的關系都較為友好,也都希望能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這是任何緬甸執政者都必須考慮的問題。雙方也許有點波折,但整體穩定向好的態勢不變。同時中國也奉行不幹涉內政的原則,這點也有利於避免被軍隊與民事政府雙方的斗爭所波及。不過此次軍事政變完全可能引發美歐對緬甸軍政府的制裁,可能還從側面推動緬甸進一步向中國靠攏。緬甸局勢的後果還要保持持續觀察。
能塑造緬甸前途的終究只有緬甸自己,雖然不順利,但緬甸還是有一定的希望與前途。
⑼ 緬甸政府軍為什麼一直無法擺平緬北的武裝勢力中國對他們之間的這些沖突持什麼態度
原因分析:
一、緬甸軍政府方面:
1、目的。加強中央政府對特區的控制力,解決地方武裝割據的問題,爭取以丹瑞為首的軍政府勢力在2010年大選中贏得優勢。在1989年協議中果敢作為高度自治的特區,他們可保持現有武裝力量和管轄地盤,緬政府向他們提供部分經費及其他物資援助,並給予了開發礦產、森林資源,開放邊境口岸和減免進出口稅收等特權。從文化、經濟各方面來說,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用的是人民幣,說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連座機也是雲南區號,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現實地說除去外交和戰爭權,相當於一個國中之國,而且與鄰國簡直渾然一體。這個特區沒有給中央政府帶來什麼好處,世界上不存在哪一個中央政府永遠容忍這樣的特區(即使簽有協議)。
2、時機。緬甸進入大選,國內反對派勢力的活動,對軍政府當局形成很大的壓力,以加入由政府控制的邊境安全部隊為條件招安,避免果敢當局對大選造成影響,同時轉移國內國際對緬甸政治矛盾的注意力。最為關鍵的是果敢同盟軍內部近來爆發內斗,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希望推翻彭家聲(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而且在軍事行動之後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善後。
3、實力。近年來緬甸與少數民族武裝妥協贏得和平發展機會,在經濟的帶動下軍事實力有一定的增長,武器裝備得以部分更新。
二、果敢特區方面:
1、內因:緬北長期以來一直是經濟落後地區,2002年底,順應時代潮流加上中國的援助,果敢根除了罌粟種植。通過邊貿和文化交流,果敢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作為「一個國中之國」,特區政府領導當然不會讓中央政府幹預分享自己的權利。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利益的分配容易出現問題,彭家聲在果敢影響很大,在果敢做生意的人要按所從事行業和大小都交納一定數額給他,無疑這引起其他領導層人員的不滿。
2、實力對比及環境。果敢同盟軍常年和政府軍周旋,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在同盟軍內部分裂,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的情況下,在天時、人和方面喪失優勢,而地利在熟悉當地環境的叛將帶領下,政府軍並非出於劣勢,而且由於分裂在兵員人數、士氣方面的不利影響,彭家聲的同盟軍只能避過政府軍鋒芒撤進山區,保存實力等待外部斡旋。利用東南亞國家和周邊的壓力和中國不希望出現邊境動盪和保護華人利益影響軍政府舉行談判,盡量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⑽ 緬甸政府採取什麼這來推動未來發展
隨著緬甸總統之爭告一段落,緬甸的國內政局逐漸走向清晰。雖然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緬甸國內的大局是人心思定,國際社會對於緬甸的轉型也多有支持與期待,但是民盟仍然面臨不小的考驗。未來民盟如何推進「經濟發展、政府改革與國內民族和解」這三大任務,將是緬甸國運興衰成敗的關鍵。
民盟掌舵不會改變緬甸謀求和平發展的國家策略
雖然外界對於民盟上台之後,緬甸的國家戰略仍然存在諸多疑慮,但從目前來看和平與發展將是緬甸最重要的主題。作為東南亞最大也曾經是歷史上最強的國家,緬甸淪落到如此積貧濟弱的地步是所有緬甸人都無法接受的。這也是鞏發黨在投入了大量金錢來討好選民之後,仍然在大選中一敗塗地的最重要的原因。即便是最受惠於鞏發黨政策的公務員階層、軍隊家屬,也同樣希望能夠通過換將的方式來解決國家的發展問題。
這樣的一種「人心所向」既是民盟最大的資源,也給了民盟最大的壓力。它一方面讓心懷不滿的官僚集團、軍方勢力、少數民族武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破壞國內的和平穩定,一方面也讓民盟的執政面臨著快速改善國內經濟狀況、提高民生水平的壓力。只有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經濟發展成績,民盟才能為自己進一步增強合法性基礎,才能為進一步的體制改革乃至軍隊國家化的嘗試做好准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緬甸軍方在今天的態勢有點像埃爾多安上台前土耳其的軍方,只要它願意它隨時可以重返政治舞台的中心,隨時可以發動政變、撤換總統。它之所以能夠甘於雌伏,除了外界制裁與缺乏道義基礎之外,最大的理由就是執政成績太差,自己都覺得自己干不下去。土耳其的埃爾多安這是把握住了危機中的機會,通過卓越的政績鞏固了自己的權力,並一步步馴服了軍方。昂山素季能否走一條類似的道路,關鍵就在於其能否讓緬甸獲得快速的經濟發展。正因為此,民盟不會因為在意識形態上親近美國,就會採取對中國的疏遠策略。這是因為美國人在情感上和民盟很近,但是在投資上和緬甸很遠。民盟更可能採取更為開放與靈活的姿態,以最大的可能吸引外國的投資,而在這其中中國的投資不僅將是最主要的,而且由於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於電力、港口、公路、鐵路等事關緬甸經濟起飛基礎的領域,它也將是最重要的。由於自身沒有歷史包袱且相對干凈,民盟將在與中國的合作中邁出更大的步伐,許多鞏發黨時期擱置的工程(比如密松項目),都很可能重新啟動。
昂山素季將面臨官僚集團、軍方勢力與少民武裝的嚴峻挑戰
雖然吳廷覺當上傀儡總統,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是一個非常不嚴肅的政治鬧劇,昂山素季兼任部長似乎也有走下神壇之嫌,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昂山素季在國內的威信。昂山素季以傀儡總統行垂簾聽政的方法,基本上得到了緬甸國內各方的認可,而且也符合緬甸長期以來高層人物垂簾聽政的習慣。坦率而言,昂山素季並不僅僅是民盟的領袖,而是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整個緬甸的國家偶像。她不僅對一般民眾擁有很高的號召力,而且也得到了緬甸公務員階層、鞏發黨中低層黨員和軍隊中下級軍官士兵的廣泛支持。一些鞏發黨官員雖然對民盟抱有比較強烈的懷疑甚至敵意,但對於昂山素季仍然充滿敬意。在昂山素季在內比都進行的政權交接斡旋中,現任政府的高級官員與軍方的核心人物都對昂山素季表現出了合作甚至恭順的態度。雖然緬甸軍方與少數民族武裝手裡有槍,對昂山素季的許多政策並不買賬,甚至暗中杯葛,但昂山素季及其父親昂山將軍,在緬甸軍方與少民武裝的中下級軍官、士兵中擁有極高的威望。這讓激烈的武裝暴亂或是軍事政變很難順利的發生。
然而即便如此,昂山素季面臨的仍然是一個潛流橫涌的爛攤子。一方面,緬甸的國家機器存在普遍的裙帶、腐敗、人浮於事、官僚主義盛行的現象。如果想讓這部機器動起來,成為發展的推動機,就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意味著要裁撤機關、精簡編制、嚴肅法紀,而這無疑將對政府公務員階層尤其是許多從軍方退役在政府里吃紅利的部級老幹部,構成嚴重的沖擊。更糟糕的是,民盟雖然有改造政府的決心,但是卻並不具有充分的執政經驗與足夠的人才儲備。這讓緬甸未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充滿了變數與風險。另一方面,軍隊仍然是緬甸政治當中的最主要力量。雖然外界的壓力以及昂山素季刻意的籠絡與贖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軍方政變的危險,但是軍隊利用自己在國內少數民族問題上的高度自決權,卻可以隨時打打停停以謀求自身的利益。緬族與少數民族的深刻矛盾,曾經讓昂山素季的父親喋血官邸,今天的昂山素季也未必能夠擺脫這樣的危險。此外,少數民族武裝也是昂山素季面臨的大問題。緬甸政府軍隊戰鬥力羸弱,難以在軍事上消滅少數武裝,這讓緬甸的北部地區實際上長期處於割據的狀態。雖然目前尚沒有少數民族武裝公開提出獨立建國,但如何開啟政治對話、重建中央對民族地方的統治,卻仍然任重而道遠。更為關鍵的是,部分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域毗鄰中國,一旦戰端重啟,緬甸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必將大受影響,而這將嚴重影響緬甸的經濟發展。
中國將在緬甸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更大的競爭
由於緬甸豐富的資源、敏感的戰略位置以及可能的發展前景,日益開放的緬甸正在吸引日益多元的外國投資。這一方面意味著,發展中的緬甸將為中國企業提供越來越多的市場機遇;一方面也意味著,傳統上中國一家獨大的態勢將會為多家激烈博弈的局面所取代。從目前來看,日本、韓國、東盟將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而印度、歐洲也有可能在未來擴大其對緬甸的影響。
從目前來看,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基礎建設方面,主要包括:密松等系列水電站建設、皎漂經濟特區項目建設(含深水港、公路、鐵路)、中緬石油管線、礦產開發以及北部山區的林木砍伐等。在緬北克欽、瓦邦、果敢地區,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占據毫無疑問的統治地位。日本的影響力則主要體現在媒體、通訊、金融、公路、汽車(主要是二手走私汽車)等方面。在緬甸南部日方投資了迪拉瓦特區以及泰緬邊境土瓦特區的建設,在這一地區日方已經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東盟、韓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在緬甸的金融、通訊、地產等項目上的投資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盡管很多的中國人對於緬甸與中國的黏附性下降而深感不滿,但坦率來說,這種比重的下降和總量的上升是同時發生的。這並不意味著緬甸會在民主化之後走上一條親西方遠中國的道路,而只是意味著隨著緬甸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中國與緬甸的關系也將向正常狀態進行轉變。中國人其實並不應該擔心這種正常狀態,因為在正常狀態下,中國經濟的競爭力仍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事實上,緬甸人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昂山素季所言,緬甸無法選擇鄰居,也必須和鄰居搞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