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翡翠哪個礦口好
① 緬甸翡翠八大場口的特徵是什麼
1、大馬坎場口。是緬甸翡翠的八大場口之一,大馬坎場口屬於沖擊礦床,這個場口的翡翠原石特點是薄皮、磨圓度好,並且幾乎所有原石都有霧層。
② 緬甸翡翠十大場口 緬甸翡翠原石礦區的十大場口簡介
1、帕敢場口:歷史上最為出名的場口之一,開采歷史悠久,原石皮薄,主要顏色為灰白、黃白為主。玉的質地與種水也是相當不錯,一般從小到幾百公斤形態各異大小不一。
2、後江場口:主要分為老後江與新後江。兩個部分均為河床沖積沙中所產出。老後江產自沖擊層底部,皮薄呈灰綠黃色,一般個頭比較小,很少超出0.3公斤;種水底子都比較好,經常會出滿綠翡翠。缺點就是霧少裂紋比較多,加工過程比較吃力,一般優選出戒面。新後江皮殼一般比老後江要厚一些,個頭通常也大一些,通常會在3公斤左右。相比之下新後江種水底子都比較差(部分也會出好品質)。裂紋也比較多。
3、會卡場口:皮殼的顏色比較雜,灰綠以及灰黑為主一般都點天然石蠟,皮殼表面比較平滑,透明度與種水底子一般根據料子的具體情況來判斷分析,很有針對性的一個場口,一般有色的成品效果非常好,出貨效果都不差,一般也是裂比較多,個頭大小不一,小到很大的都有。
4、麻檬場口:是市場上經常看到的原石,大部分為烏砂皮殼,黑烏砂種水底子分析難度大,有白霧,整體色調偏藍。
5、大馬坎場口:一般所產出的原石皮殼較厚,灰黃為主而且皮肉相連,皮下必有霧主要紅黃霧,這種獨特的霧也會給大馬坎料子增添了多樣化的色彩,也有多樣化的選石技巧,也會出高色。
6、抹崗場口:皮殼較粗,呈現灰黃與灰白色,但是種水與底子都可以稱得上一流水平,雜質都比較少,但是產量極少。
7、自壁場口:該場口產出的翡翠藍水花之多,底子與水都比較好,也會產出綠花。
8、龍塘場口:以黃沙皮和灰白皮為主,大部分底子與水都好,出好貨的場口;但產量極少。
9、馬薩場口:屬於新廠玉石,無皮或者少量皮,品質比較差,一般適合產低擋手鐲或者大擺件。
10、目亂干場口:這場口比較特別,以出紫羅蘭、紅翡為主,一般一塊成品上會有紫、紅、綠並存,裂紋也比較多。
③ 緬甸翡翠原石礦區的十大名坑
1.帕崗
帕敢鎮位於緬甸北部克欽邦西部,是緬甸翡翠最為集中的礦區。作為歷史名坑的帕崗,盛產皮薄種好的翡翠,這里的翡翠透明度高,色澤足,個頭也大,經常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
2.後江
後江是烏魯江北側的一條支流,名為康底江。後江翡翠產於河床沖擊沙中,以產量少、質量高的特點著稱。
後江又分為老後江和新後江。二者特點各異:老後江出產的翡翠皮薄個小,水頭底子好,滿綠高翠、少霧少裂紋的翡翠常出於老後江;而新後江的翡翠就顯得更為厚實,水頭和底子也遜色與老後江,因此出產的翡翠質量比較難製作成高檔飾品。
3.灰卡
灰卡位於烏魯江中游,是一個以灰綠、灰黑色為主的翡翠坑口。這里出產的翡翠質量跨度較大,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也是分布不均勻,但是一般有綠的地方水頭很好,能製作出精良的翡翠製品。
4.自壁
自壁又稱卑皮殼,是一個盛產高質翡翠的地方。1989年天價「福祿壽」就是出自這個坑口。自壁出產的翡翠以黃灰為主,水頭底子極佳,裂紋少,以高冰、紫羅蘭最為著名。
5.龍塘
龍塘又稱龍坑,位於帕敢以西,是賭石愛好者最嚮往之地。這里產量低,但是產出高綠的概率非常高,所以大量的賭石愛好者會在這里一擲千金。
6.麻蒙
麻蒙也稱烏沙,盛產黑烏砂。另外麻蒙的翡翠原石個體較大,適合用來做大型擺件,手把件,因為色正,所以做成大型擺件後好好拋光和封蠟,其價值也是很大的。
7.馬薩
馬薩是一個新廠區,出產的翡翠大多無皮或少皮,綠色比較淡,水底質量參差不齊,主要用於製作中低檔翡翠手鐲或者大型擺件。
8.抹崗
抹崗出產皮粗、灰白、灰黃的翡翠原石,水底均好,但是多白霧、黃霧。玻璃種比較常見,但是產量偏少。
9.打木砍
打木砍是八大翡翠毛料產地之一,這里還出產比較名貴的紅翡玉石。這里翡翠原石個頭大,以灰褐色為主,水頭底子好,但是水霧較多。其中紅翡翠最為名貴,但是真假好壞難分,需要專業的知識才好購買。
10.目亂干
目亂干是一個新場口,出產的翡翠水底較好,紫羅蘭和紅翡都有出產,一般紫紅並存,是多彩翡翠常產地。缺點是裂紋較多,影響成品價值。
④ 緬甸什麼地方的翡翠好 緬甸這三個地方產的翡翠最好
1、達木坎。達木坎又叫大馬坎,是八大翡翠毛料產地之一,這里還出產比較名貴的紅翡玉石;這里的翡翠原石個頭較小,只有幾公斤,顏色以褐灰色和黃紅色為主,原石水好但是霧多,不過在賭石場上經常可以看見達木坎的原石。達木坎場口原石特徵速記口訣:達木坎:褐灰黃紅皮殼多,水底均好個頭小。白霧黃霧很多見,紅翡玉石最名貴。偶有莽帶難分辨,各種尋得富貴寶。
2、龍塘。龍塘也叫龍坑,龍塘賭石礦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翡翠產地之一,目前這里的原石出產率很低,但是出高綠的機會很大;龍塘場區所出產的賭石,一般在300克左右,品目多,質地優,上殼薄,幽默產上乘。
3、後江。後江又分老後江和新後江,均產於河床沖擊砂中。其中,老後江產於沖擊層之底部,產出翡翠皮薄呈灰綠黃色,個體很小,大部分不超過0.3千克,水好底好,常年盛產滿綠高翠,少霧多裂紋,做出成品的顏色比原始變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製作戒面的理想用才。新後江的皮相較於老後江略厚一些,個頭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與底均比老後江差,密度及硬度也略小,裂紋多,成品拋光後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滿綠,高翠,也僅能做出高檔飾品。
⑤ 緬甸翡翠的坑口哪個好
1、後江 (也稱坎底):
分老後江與新後江,均產於河床沖擊砂中。其中,老後江產自沖擊層之底部。皮薄呈灰綠黃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千克,水好底好,常產滿綠高翠,少霧,多裂紋,做出成品的顏色比原石變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製作戒面的理想用材。
新後江的皮較老後江厚一些,個頭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與底均比老厚江差,密度極硬度也略小,裂紋多,成品拋光後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滿綠、高翠,也難做出高檔飾品 。
3、會卡 :
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為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布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 個體大小懸殊,大件的可達幾百千克至上萬千克的。
4、麻蒙(也稱烏砂):
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
5、打木砍 (也稱刀磨砍):
皮殼多為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低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個頭較小,一般1--2千克。此地還產如血似火之紅翡 ,也較名貴。
6、抹崗 (也稱抹崗):
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 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為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品種,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7、自壁 (又稱次卑):
皮殼以黃灰為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聞名,有少量做高檔手鐲的綠花料產出,騰沖有名的綺羅即產於此坑。
⑥ 緬甸翡翠原石哪個產地好 緬甸翡翠原石什麼產地好
1、緬甸翡翠原石產地十大名坑:目亂干為新廠,無皮,水好底好,有白霧。以出產紫羅蘭及紅翡為主。一般在一塊料上有紫、紅和淡翠並存,但裂較多。
2、帕崗屬歷史名坑,開采最早。帕崗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為主,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個頭較大,從幾公斤到幾百公斤,呈各種大小樂石。一般以產中低檔磚頭料為主。老帕崗以產皮殼烏黑似煤炭的黑烏砂玉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目前市場所見烏砂玉均產自麻蒙;
3、灰卡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為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布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個體大小懸殊,大件的可達幾百公斤至數噸。
4、麻蒙也稱烏砂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麻蒙主產區是後江,其中以干青最著名,因為出自山脈的第四層,所以裂比較多,不過色很正;麻蒙的翡翠原石個體較大,適合用來做大型擺件,手把件,因為色正,所以做成大型擺件後好好拋光和封蠟,其價值也是很大的。
5、打木砍也稱刀磨砍皮殼多為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低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個頭較小,一般在1~2千克.此地還出產如血似火的紅翡,十分名貴。
6、抹崗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為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品種,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7、自壁(又稱次卑):皮殼以黃黑為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聞名,有少量做高檔手鐲的綠花料產出,騰沖有名的綺羅玉即產於此。
8、龍塘也稱龍坑,以黃砂皮或灰白魚皮為主,皮殼較粗。大部分水與底均好,綠色很正,常出高翠料。龍塘場區所出產的賭石,一般在300克左右,品咱多,質地優,上殼薄,幽默產上乘。
9、馬薩屬新廠,無皮或少皮,綠較淺淡,水與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檔緬甸翡翠手鐲料或大型擺件料。
10、後江也稱坎底,分老後江與新後江,均產於河床沖擊砂中。其中,老後江產自沖擊層之底部。後江玉石(也稱坎底玉)分老後江玉與新後江玉,均產於河床沖擊砂中。其中,老後江玉產自沖擊層之底部。皮薄呈灰綠黃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千克好底好,常產滿綠高翠,少霧,多裂紋,做出成品的顏色比原石變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製作戒面的理想用材。新後江玉的皮較老後江玉厚一些,個頭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與底均比老厚江玉差,密度極硬度也略小,裂紋多,成品拋光後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滿綠、高翠,也難做出高檔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