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清緬戰爭為什麼緬甸失敗

清緬戰爭為什麼緬甸失敗

發布時間: 2023-01-08 12:27:49

❶ 乾隆時期,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為何清軍沒能大勝緬甸

清緬之戰,可以說是一場糊塗的戰爭,自詡為天朝上國的清王朝,勞師動眾、糜耗錢糧,鏖戰六年,最後草草收場,還被乾隆列入了“十全武功”之中。這著實有些令人唏噓不已!

清朝數年勞師動眾,並無收獲,便已經一再證明不該繼續投入軍力,去做無謂的戰鬥了。然而,乾隆總覺得自己一方是天朝上國,勢必要炫耀國威。如此一來,糜耗錢糧、損兵折將,換來的也不過是表面上的勝利。

❷ 為何清朝在早期,對緬甸的戰爭多次失敗

清朝和緬甸的戰爭是從乾隆年間開始的,歷時長達7年之久。戰爭期間大清投入六萬多的兵力,緬甸約五萬多的兵力,從傷亡情況來看大清死傷大約兩萬士兵,緬甸大概一萬五,可見清朝軍隊損失更大。從結果來看,清朝軍隊四次出兵皆因種種原因不了了之,花費白銀近一千萬兩,雖然最後同緬甸達成議和,但乾隆中期清朝還算鼎盛,竟然收拾不了緬甸小國,屬實有些丟人。

議和

從表面上來說,清朝和緬甸的戰爭只是乾隆一次任性的揮霍,但也使得當時的東亞整體環境仍然能夠以滿清為宗主國,乾隆在對緬甸戰爭中加重了對雲南的防務,對後來英帝國從緬甸入侵雲南起到了一些阻擋作用。但是因為乾隆表面上征服了緬甸,保住了清帝國最後的榮光,沉迷於天朝上國夢境的滿清不思進取,最終為近代的危機埋下了隱患。

❸ 緬甸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英緬戰爭對緬甸的社會歷史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斷了緬甸封建專制王朝獨立發展的進程,使緬甸從一個獨立的國家淪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為英國大量掠奪緬甸資源,擴大殖民侵略,打開了通路。縱觀3次英緬戰爭,緬甸之所以失敗,固然有其是一個落後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技術上都比不上英國殖民主義者等原因,但戰爭指導上的失誤則是緬甸失敗的根本原因。

首先,緬甸統治階級內部缺乏堅持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決心和勇氣,未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其次,緬甸統治者在戰略上顧此失彼,缺乏統一運籌能力。第三,緬甸統治者對英國殖民者的侵略企圖缺乏警惕和戒備。

❹ 清緬戰爭,清朝為什麼會輸

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公元1762年的時候發生了緬甸入侵中國雲南地區,此時乾隆皇帝怎能忍受,便下令對緬甸軍隊開始了全面的反擊,至此之後緬甸戰爭打響。

而此時的緬甸看到了清王朝對他們的行動不管不顧,更是變本加厲的就在公元1762年時主動派兵入侵清王朝,而且強行的徵收保護費,這使得當地的土司進行組織工作奮力抵抗,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沒有辦法只能老老實實的將錢交上去。可是那時候緬甸的人是不甘心於這樣的要的,要的錢越來越多,他們更是以數千人的軍隊去佔領了當時的西雙版納,而且將此部分區域稱之為緬甸的領土。當時乾隆皇帝大怒,派雲貴總督派兵清剿。

三、清王朝為什麼會在此次戰爭當中失敗並損失慘重?

在剛開始派兵清剿的時候,乾隆皇帝就選錯了人,因為雲貴總督劉藻並不是一個有才能之人,率領3000的人馬在失敗中歸來了。之後乾隆皇帝就卸了他的職位,而此人也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自殺身亡了,在第1次戰爭失敗以後,他便派出了最為器重的一個人去處理雲南方面的事情,但是緬甸的實力也是越來越強,導致清朝軍隊一直在打敗仗。而那時候的緬甸也是知道不能夠跟清朝打的太久,不然也不能取得勝利。主要就是為了讓清朝主動提出和解,他們才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此時乾隆選擇的這個人也是好大喜功的,在失敗的時候一直都沒有上報小的勝利便上報朝廷。

其實緬甸戰爭之所以會以這樣的結果收場,還是因為乾隆皇帝在剛開始選擇人的時候就錯了。

❺ 清緬戰爭戰敗的原因是什麼,歷史上真有福爾康這個人嗎

清軍在清緬戰爭死亡人數是4000多人,其中包括大將明瑞和其他眾多將領。在整個戰爭的過程中,清軍一直瞧不起緬甸這個國家,認為他們只不過是一群莽夫,無法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清軍相比,然而他們卻忘了在雲南地區,地形復雜、氣候潮濕,善於騎射的清軍在那裡沒有一點優勢,再加上對敵人的輕視,清軍在戰場上屢屢受挫。

這場戰爭,涉及的人物很多,只是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時常會看到有福爾康這個人物。特別是在《還珠格格三》中,當清緬戰爭開始時,是五阿哥與福爾康率兵出戰,讓觀眾以為在這場戰爭中,真的有這么一個人物的存在,那在現實生活中,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人嗎?對於福爾康這個人物,可以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他是一個虛構人物,他只是瓊瑤劇《還珠格格》中的一個人物,特別是在《還珠格格三》中,說其與五阿哥一起率兵出戰緬甸,只不過那是劇情的需要,將清緬戰爭作為契機,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個人物,歷史上就沒有福爾康這個人的存在。在清朝是有一位大將軍叫福康安,福爾康有許多方面與其有著相似之處,使其成為了他的原型,只不過福康安並沒有參與到清緬戰爭中來。

❻ 乾隆時期,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為何清軍沒能大勝緬甸呢

1762年,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乾隆皇帝下令對緬軍展開反擊,清緬戰爭由此打響。這場戰爭打了7年多,最終雙方前線將領自行決定停戰議和。一直到1788年,緬甸國王孟雲主動派出使節奉表納貢,這場戰爭才算真正意義上了結。

盡管這場仗表面上是以清朝的勝利告終,但實際上清朝卻在此戰中損失了大量兵員,平白耗費了大量白銀,最終也沒能征服緬甸。

那麼,清朝為什麼會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呢?


(傅恆劇照)

停戰之後,緬甸方面主動派出使節進京議和。乾隆皇帝盡管「極不情願」,但最終還是同意了議和的請求。

說起來,乾隆之所以會很「不情願」。其實是他一直認為清朝乃是「天朝上國」,打緬甸根本費不了什麼力氣。但緬甸使者在議和時卻沒有送上貢表,這讓乾隆感覺很沒有面子,甚至差一點又下令重啟戰事。

不過,這場爭端最終變成了漫長的外交戰。直到1788年,緬甸主動奉表納貢,這場清緬之戰才真正意義上完結。

對於清朝來說,這場戰爭其實是非常失敗的。清朝之所以會損失大量士兵,主要是因為清朝使用的武器火繩槍,遭到了緬甸更先進的燧發槍全面碾壓。但乾隆皇帝卻根本看不到火器在戰爭中的作用,沒有引起警惕,只一味端著「天朝上國」的姿態,這最終讓清朝在百年之後,遭到了列強的欺辱。

❼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大清國力空前強大,為何最終卻無法打敗一個小小的緬甸

作為大清朝最自戀的皇帝,沒有之一,乾隆皇帝認為自己功在千秋,是一個十全皇帝,在位期間多次平定各類叛亂,擴充大清朝的版圖,實現了大清帝國強盛的巔峰。所謂盛極必衰,清朝在乾隆年間達到最強盛的地步,乾隆以後,或者說乾隆晚年以後,大清就開始衰敗,只不過這種衰敗是不可能被史官記載到史書里的。

乾隆帝完全可以停兵議和,允緬入貢。可是,他仗恃「大清國全盛之勢」,硬要一錯到底,堅不允降,而且竟有意要滅掉緬甸。這個行為蠻橫無理,欺人太甚。困獸猶斗,何況新緬王懵駁,繼承開國之君瓮藉牙的寶貴遺產,擁有大批猛將和剽悍士兵,久經征戰,他又善用計策,當然會動員緬甸人民武裝反抗,打一場保家衛國的全面戰爭,擺脫亡國亡族的危險。乾隆帝這次征緬的不正義的性質,從根本上決定了他不能取勝,必將失敗。

❽ 清朝乾隆時期,我國與緬甸的戰爭,為何清軍沒能大勝緬甸

我們知道清朝時期有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時期清朝的國力還是很強大的。乾隆本人也號稱十全老人,文治武功都非常有成就。那麼清朝乾隆時期我國與緬甸的戰爭,為何清軍沒能大勝緬甸呢?

打緬甸未能大勝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於清朝方面從皇帝到武將到大臣都輕視緬甸;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緬甸本身並不弱。所以歸根結底,清軍未能大敗緬甸,是因為妄自尊大,瞧不起其他國家,這也是導致後來清朝覆亡的原因。

❾ 為何乾隆派兵四次征討緬甸都沒有成功

為何乾隆派兵四次征討緬甸都沒有成功?

乾隆第一次和緬甸對抗,發一個新的雲貴劉藻總督。緬軍非常狡猾,乾隆他們一出兵,就跑開了,不給你打仗的機會;後來,他終於交出了它,但他輸掉了兩場戰爭:第一場是600清軍猛阿被殺後,緬軍戰敗後,又有600名官兵被困在全河控制區,只有100人生還。乾隆劉藻對真相感到憤怒,被解僱並自殺。

在緬甸的四次戰爭中,前三次因輕視敵人而失敗。其實,所謂輕視敵人,是因為准備不足。事實上,缺乏准備是因為長期尊重和對待上級後缺乏主動性。試想一下,一位有進取心的將軍一心想取得成就。為了取得成就,他在戰爭中沒有遠見和一切。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