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做和尚有什麼說法
⑴ 在緬甸,為何要讓所有的男孩子都出家當和尚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886年英國發動戰爭並佔領了緬甸,並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有「萬塔之國」之稱,全國4800多萬人口中,有80%的人信奉佛教。走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穿橘紅色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
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
⑵ 在緬甸,人們對和尚的態度是怎樣的
和尚在緬甸普遍受人尊敬。每天天一亮他們就出去化緣,人們都很樂意給予布施,有的還唯恐布施不及時、不周到;也有人早早就把飯菜做好,到家門口來恭候和尚來化緣,也有的人家甚至常年負責數名和尚的飯食。在農村,當人們見到和尚(特別是法師)時,都要就地跪拜,和尚出門乘坐車船,旁邊的人都會自動起身讓座;和尚在買票時,不是把錢直接交給售票員,而是把錢包打開,由售票員自己來取。
⑶ 緬甸社會民眾分等級,為何和尚被稱為一等公民呢
原因在於緬甸是一個非常信奉佛教的國家,幾乎全國百姓都信奉佛教,所以連帶著和尚的社會地位也非常高。在緬甸國內公民共被分為四個等級,其中和尚為第一等,接下來依次為男人、女人,最末等的則是人妖。佛教自公元前三世紀就傳入緬甸境內,之後便在這個國家“紮根發芽”,如此已然成為緬甸民眾最為普遍的信仰。在緬甸5200多萬人口中有將近80%的人信奉佛教,算得上是“全民信佛”。
受佛教的影響,緬甸人民十分樂善好施,像公交站、公園等一些公共場所都有民眾自發放置的清水供路人飲用。有些緬甸人生前省吃儉用,但是臨死前卻大方地將自己的全部儲蓄拿來修建佛塔。由此可見,緬甸人對佛教真的非常信仰。
⑷ 緬甸人拜佛的習俗
緬甸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家,到處都是寺廟佛塔。據說在緬甸,你無論站在什麼地方,隨便望一眼,都會看見許多寺廟佛塔。真可謂:佛祖無處不在! 到了緬甸,到處要赤腳,很多時候不能穿鞋,也不能穿襪子。否則,就會犯了當地宗教風俗之大忌:對佛祖不敬。在緬甸,要進入寺廟佛塔燒香拜佛,一定要遵守規矩。這規矩就是:你必須把鞋脫掉,方可入內,任何人都不例外。上至國家的領導人,下 不支持Flash 旅遊目的地下一站:太空 戶外探險,愛恨交織 新喀里多尼亞天堂之旅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到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但傳說在緬甸歷史上有過一次例外,那是在80年代,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應邀訪問緬甸,參觀仰光大金佛塔時,因其年邁體衰,也因其德高望重,惟一一次破例,讓她穿著鞋襪走進了金碧輝煌的神聖的大金佛塔。聽說這件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緬甸人用這種赤腳的方式,表示對佛祖的虔誠之至——上可知天,下可會地。我心坦誠,一心敬佛。因為光腳是表示赤誠,所以那些沿著緬甸的大街小巷,甚至在鄉村小道化緣的和尚,無論天晴下雨,一律赤腳而行。一是以此而昭示世人,自己對佛祖很虔誠;二來也是表示對施主的尊敬。 而那些對佛祖同樣虔誠的施主,施捨時也要光著腳,把早晨煮好的米飯一勺一勺地盛到和尚們的缽里去,穿著棗紅色袈裟的和尚們則排著長隊,依次領取。這是樹木蔥蘢的緬甸早晨的一景。 因為經常要光著腳,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緬甸為什麼人人穿拖鞋了。平民百姓無論做工還是休閑,都只穿拖鞋;甚至有些緬甸政府要員,在隆重的國宴上或會見外國政要時,也都穿著拖鞋。一開始我看見這種情景,感到有些不習慣。但時間長了,了解到緬甸人赤腳的風俗後,便非常理解他們了。除了天氣太熱、赤腳穿拖鞋舒服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燒香拜佛方便。緬甸人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一天要拜很多次佛。 因此,在緬甸穿襪子的機會或穿襪子的人極少。那些想推銷襪子的人可千萬別打錯算盤,到緬甸來推銷襪子或開辦一家襪子工廠。(成德文)
⑸ 在緬甸,男子都是怎樣當和尚的
在緬甸形成一種規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現在已縮短為7天。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因此,在緬甸有「出家容易,還俗也容易」的說法。
⑹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2、服飾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3、稱呼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
(6)緬甸做和尚有什麼說法擴展閱讀
緬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緬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信徒約佔全緬87%的人口。基督教約在16世紀初傳入緬甸,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⑺ 為什麼緬甸男人都要當和尚
緬甸的男人雖然生活悠閑,但他們一生必須出家一次,出家次數不限,時間可長可短,有的終身當和尚,更多的則是幾年、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星期。一般男孩到了5- 15歲左右,家長就要准備出家儀式,這對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要。
在緬甸,無論是集鎮還是山野村落到處都能看到穿著僧服的小和尚,年齡大一點的十多歲,小的只有五六歲。經向當地人了解,在緬甸所有男人一生中都要有出家當和尚的經歷,出家的時間可以自由選擇,短則三個月、半年,長則若干年甚至一生,也可以一生中若干次出家,總之出家和還俗是自由的選擇,但是男人卻幾乎沒有選擇一輩子不出家一次的權利,如果一生中沒有出家的經歷,那就會被人瞧不起,在社會上沒有地位! 緬甸的僧侶著裝色彩是紫紅色,尼姑的著裝是粉紅色,小沙彌則是純白色,在熱帶的金色佛寺背景下分外耀眼。他們通常每天很早起床做晨課,念經文,用簡單的早餐,然後洗滌打掃,到中午11時左右,他們用一天中最後一頓飯。這就是「過午不食」。因此,出家雖然不用像普通人一樣工作,而是靠接受供養生活,但對於正在長身體的青壯年來說,下午和晚上都不吃東西還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家長們將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扛在肩膀上,敲鑼打鼓地送他去修行。在緬甸,對於貧寒的家庭來說,孩子去當和尚,意味著他將能吃飽穿暖。就算出家,緬甸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