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二戰轉折點是哪裡

緬甸二戰轉折點是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2-10 16:51:11

⑴ 二戰的轉折點是在哪兒

轉折之戰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蘇聯軍隊在衛國戰爭中對德國軍隊的一次決定性戰役。蘇軍在這場保衛戰中所取得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不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整個形勢,而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點。

⑵ 二戰的真正轉折在哪

所謂「轉折性」意思是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某方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所以諾曼底登陸,莫斯科保衛戰等等不應該屬於此列。 二戰中有轉折點意義的戰役有: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德戰場轉折點(蘇軍由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因為蘇德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 中途島海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美軍轉入戰略進攻)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轉折點(盟軍轉入戰略進攻)

⑶ 二戰的戰略轉折點在哪裡什麼時間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戰略轉折點。發生於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紅軍和以納粹德國為首,由義大利、日本等國組成的軸心國部隊。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約199天。 1942年5月德軍橫掃蘇聯西南地區,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國空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最終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戰爭中雙方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⑷ 二戰東線的轉折點是哪場戰役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分水嶺,戰役之前德軍還有一定程度上的戰略主動權,能夠自主選擇發動進攻戰役和進攻方向;戰役之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蘇聯紅軍從這里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的全面進攻。庫爾斯克會戰同時也被視為歐洲東部戰線的又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關鍵轉折點。

庫爾斯克會戰(英語: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戰爭中,德國與蘇聯於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大型會戰,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4輛坦克,會戰期間更發生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並有激烈的空戰參與。

庫爾斯克會戰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德軍計劃使用4個集團軍,欲從由南方的別爾哥羅德自南向北以及自北方的奧廖爾自北向南夾擊庫爾斯克地區,企圖合圍在庫爾斯克以西的中央突出部的共有6個集團軍的蘇軍,重奪戰略主動權。

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軍要進攻的情報,遂已作好建立3道防線的嚴密縱深防禦,並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傷亡慘重,最後因為在1943年7月12日德國的盟友義大利王國被盟軍登陸西西里島,不得不抽調兵力防衛義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壘計劃的進攻。

此次戰役後期,蘇軍發動一連串大型進攻作戰:奧廖爾進攻戰役(1943年7月12日-8月18日)、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1943年8月3日-8月23日)相繼收復了奧廖爾、別爾哥羅德和哈爾科夫,德軍向第聶伯河方向全面敗退。

(4)緬甸二戰轉折點是哪裡擴展閱讀:

會戰結果及影響

庫爾斯克會戰對德軍和統帥的士氣的打擊是重大的,在此之前,德意志國防軍從來沒有在戰略進攻方面內失敗過,所有的失敗都是在離出發地200公里之外發生的,並且大多在寒冷的冬季。庫爾斯克會戰徹底結束了「蘇軍冬季進攻,德軍夏季進攻」的作戰方式,導致了德軍士氣的崩潰。

此役德軍被擊毀坦克和自行火炮過千輛,新式「虎-1」、「豹」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盡管大規模參戰,也沒能挽救戰局,自身也遭受了巨大損失,使德軍精銳裝甲部隊的士氣受到沉重打擊、

蘇軍也為庫爾斯克會戰付出了巨大代價:紅軍陣亡25餘萬,受傷60餘萬,被擊毀坦克和自行火炮6799輛,被擊落飛機2200餘架,但戰役的最終勝利使蘇軍從此完全獲得了蘇德戰爭戰場的戰略主動權。

這次會戰後蘇軍又向德軍發動了連續大規模進攻戰役,收復大量領土,在11月解放了基輔,同時蘇軍的各級指揮員也在戰火中迅速成長起來,指揮系統也越來越成熟。

⑸ 二戰的轉折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途島戰役,阿拉曼戰役。

蘇德戰場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太平洋戰場是中途島海戰;北非戰場是阿拉曼戰役。

1、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擺脫了前期的劣勢,轉入攻勢,戰場自此開始向蘇軍有利方向發展。

2、阿拉曼戰役:英軍擊潰了北非德意聯軍,從此全面轉守為攻,攻克突尼西亞,全殲了北非德意聯軍,登陸義大利,展開了戰略反攻。

3、中途島海戰:尚未完全恢復元氣的美太平洋艦隊一舉擊敗日本聯合艦隊,粉碎了日軍南進計劃,從此在太平洋戰場開始逐步展開反攻。

這三大戰役都發生在1942年,時間點恰好在二戰中期,盟軍同時在幾大主要戰場,取得首次重大勝利,具有扭轉整個二戰走勢的重要意義,使整個二戰格局為之一新。

第二次世界大戰涌現出眾多戰爭將領。比如,蘇聯的朱可夫、崔可夫、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華西列夫斯基,美國的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巴頓、布雷德利、馬歇爾、尼米茲,德國的隆美爾、鄧尼茨、布呂歇爾,英國的蒙哥馬利、坎寧安,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等。他們中,有的為人稱道,有的臭名遠揚。

(5)緬甸二戰轉折點是哪裡擴展閱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從1931年9月開始,到1945年8月結束,歷時14年。

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決不單單是為了滅亡中國,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國當作北侵蘇聯、南下太平洋,並進一步對外擴張、稱霸亞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日本法西斯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敵人,也是整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敵人。

⑹ 二戰亞洲戰場的轉折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有:歐洲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義大利戰場、亞洲戰場、太平洋戰場。
亞洲戰場與太平洋戰場不同,太平洋戰場主要是美日對戰,而亞洲戰場主要是中國戰場,是中日對戰。亞洲戰場主要是亞洲大陸戰場有:中國戰場、東北戰場、緬甸戰場。
而太平洋戰場主要是海域戰場有:東南亞戰場、太平洋各海域島嶼、中國台灣。
亞洲戰場的轉折點應該是日軍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而中國由戰略防禦轉戰略進攻。
中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真正的戰略反攻卻是出現在國人並不太關注的我國西南邊陲滇西和緬北戰場。
滇西中國遠征軍和緬北中國(遠征軍)駐印軍對日軍的全面進攻時,我國軍隊完全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史稱第二次緬北戰役(時間是1944年6月)
所以亞洲戰場的轉折點是「第二次緬北戰役」

⑺ 二戰的主要轉折點是哪個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俄語: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語: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范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世界范圍看,斯大林格勒會戰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及阿拉曼戰役一起,構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志性事件。

⑻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大戰場的轉折點是哪些戰役

西歐戰場 由於盟軍由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成功。導致德國法西斯。歐洲西線潰敗。
東歐戰場 由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成功。導致了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東部的戰線也潰敗了。
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是中途島戰役的成功。北非戰場:阿拉曼戰役。

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德國司令埃爾溫·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這場戰爭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致使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王國欲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佔有戰略資源豐富的中東的希望破滅。這場戰役結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阿拉曼戰役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⑼ 二戰的轉折點是什麼

歐洲戰場:諾曼底登陸
第二戰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太平洋戰場:中途島海戰

⑽ 二戰的轉折點是哪次戰役

二戰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和中途島戰役。

1、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其戰略上的勝利遠遠超出由英美領導下的諾曼底登陸(霸王行動)。

此戰後蘇聯開始逐步掌握戰略主動權。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萬人,這場戰斗也成為蘇聯衛國戰爭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納粹德軍在此戰後徹底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2、中途島海戰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環礁的攻擊,還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所以這場仗可說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10)緬甸二戰轉折點是哪裡擴展閱讀

1、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影響:

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斯大林格勒的影響進一步提高了蘇聯及其武裝力量的國際威望,消滅了德軍主力,大大減弱了法西斯的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不過它的心理意義遠比軍事意義大。

這是蘇聯衛國戰爭以來德軍第一次以一個集團軍的形式受到殲滅,在這之前都只是有組織的退卻,也打亂了德軍在南部的部署,攻打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也因此差點受到殲滅,但這次戰役並不是最後的轉折,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這次戰役5個月後,當蘇軍像洪水般對德軍發起大反攻的時候。

一個人物的出現扭轉了整個戰局,德國三大裝甲之父之一曼斯坦因,以他傳奇般的軍事天賦,回敬給了蘇聯人一個屬於他們的斯大林格勒,非常具有戲劇性的,蘇聯反攻的前鋒部隊,又是一個第六集團軍遭到完全徹底的殲滅。

這年結束的時候,德軍與蘇軍所把守的陣地和這年初的時候竟是驚人的一致,這是一段屬於德國老兵們的記憶,很遺憾,因為政治的原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不為許多人所知。

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在蘇聯上演一場為時7個多月的戰爭,這場大規模血腥味濃郁的戰爭這就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這次大規模的戰役使前蘇聯和世界人民都對法西斯暴行痛恨之至。

2、中途島戰役的意義:

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實力對比。日軍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此次海戰的特點是雙方海上戰斗編隊在艦炮射程之外,以艦載航空兵實施突擊。

日軍失敗的原因是過高估計己方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同時在兩個戰役方向作戰,兵力分散;情況判斷錯誤,認為美國航空母艦來不及向戰區集結;通信技術落後,缺乏周密的海上偵察,直至關鍵時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艦的位置。

戰場指揮不當,決心多變。美軍獲勝的原因是掌握日軍進攻企圖,及時集結兵力待機;在魚雷機大部損失的情況下,轟炸機連續俯沖轟炸,導致日軍魚雷機連機帶雷爆炸,航空母艦被徹底摧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2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