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殺南明小皇帝
① 從逃難入緬到魂歸他鄉,最後一個漢人君王是如何被殺的
這個逃到緬甸的漢人帝王就是南明的永曆帝,是在明朝滅亡之後,明朝的舊臣在當時的皇室中扶持的皇帝。他最後是被緬甸王騙到咒水河畔然後被包圍殺死的。
綜上所述,這一個漢人皇帝之所以被殺,還是因為他自己太過於無能,聽信大臣的饞言。
② 吳三桂真的殺了朱由榔嗎
公元1662年,吳三桂進兵緬甸,向緬甸國王索取朱由榔,緬甸國王哇達姆摩剛弒兄自立,內部不穩,無力與吳三桂對抗,只得答應吳三桂的請求,發兵3000,圍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稱要與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隨從出屋飲咒水。他的隨從次第而出,一個個被殺,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難以脫身,哭著寫信給吳三桂,斥責了吳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負義。最後他卻又說,我如今兵衰力弱,命運懸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條活命,我什麼東西都願意給你。吳三桂不允,仍加緊向緬甸國王催索。緬甸國王派兵士把朱由榔連人帶座地抬到吳三桂軍營,眷屬25人哭著相隨。吳三桂將他押回雲南,拘禁於昆明。吳三桂擔心如將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經清廷批准,於4月14日,將朱由榔及其眷屬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絞死,從此,篦子坡改名為迫死坡。
③ 為什麼清朝抓到南明君主就立刻處死,而沒有把他軟禁
為什麼清朝抓到南明君主就立刻處死,而沒有把他軟禁?
公元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帝流亡緬甸首都曼德勒,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
據與明史專家彭勇教授交談得知,清軍中有一甲喇章京軍官,暗中聯絡一些滿人,准備劫持永曆帝,逃往陝西,奉為君主,「以成不世之功」。但由於處事不慎,走漏了消息。吳三桂得訊後非常恐慌,迅速逮捕了密謀起事的11名首犯,以最殘酷的磔刑處死。為防止夜長夢多,再生變故,吳三桂加速了對永曆的處置決定。
吳三桂上書清廷,直言如將永曆帝押送北京,可能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經清廷批准,就地正法。吳三桂遂於4月14日,將朱由榔及其眷屬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執行絞刑。
其實,永曆政權同弘光、隆武政權一樣,腐敗不堪,但永曆帝個人的一些品行,頗為人所稱道。他作風朴實,厭惡繁華,不飲酒,也無聲色之好,喜聞和談論忠義事,奉母至孝,待妻恩愛,他的這些美好的品質博得了人們的贊賞。又因為他和王皇後是一對賢伉儷,死得如此悲慘,頗能激起人們更多的同情,灑下更多哀傷的淚水。一些對新政權不滿的人,也就從中寄託著懷念故國之情
④ 為何明朝最後的錦衣衛,最後被緬甸軍隊設伏戰死在異國他鄉
咒水之難。
南明永曆皇帝,逃到緬甸,暫時得到收容。
但是,緬甸王室更替,更希望得到清朝的認同。所以,設伏,殺死了永曆皇帝身邊的大臣,包括錦衣衛,然後,將永曆皇帝,獻給了吳三桂。
吳三桂殺死永曆皇帝,由此,南明徹底滅亡。
⑤ 緬甸的一場內部政變,為何成為宗主國大明最後的催命符
一、緬甸王的他弟弟莽白,自己帶兵進了首都,將他的哥哥給刺殺了。然後自己奪得了皇位。然後清朝的大軍吳三桂的捎信給莽白,信中所說如果不將永曆帝送出來,大軍就會踏入緬甸將其滅亡,莽白天看了信之後就答應了。因此一場內變就這樣毀滅了明朝。
四、法院不在雲南,以及他家族第11代統治雲南的巨大權力,向清朝投降,仍然繼承公爵,享受繁榮。但是,他沒有。他知道南明就要死了,他已經准備好了奪取這個國家。緬甸是大明的附庸國,應該尊重這個主權國家。然而,時代已經改變,現在,流放的緬甸國王不再禮貌,甚至忽視它。
⑥ 明朝其實是被緬甸滅掉的,是緬甸國王把永曆皇帝送給清朝吳三桂的,最後滅掉明朝的其實是緬甸
從狹義上來說,這是正確的。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政權滅亡。永曆帝流亡緬甸,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次年將永曆帝獻給吳三桂。永曆十六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永曆帝在昆明遭絞死,終年40歲。死後廟號昭宗,謚號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清乾隆年間上謚號出皇帝。但真正把明朝滅掉的應該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
⑦ 緬甸一場政變為什麼會成為大明的最後催命符
公元644年,清軍攻破山海關的大門,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不得不自殺。弘光帝、永曆帝等明朝皇族宗室相繼在南方建立政權,以延續明朝,稱為南明。據史書記載,永曆皇帝對內得到了李定國、沐天波等忠臣的支持,對外得到了葡萄牙和緬甸國王的支持。然而,一次政變直接導致了南明政權的滅亡,究竟是什麼呢?
緬甸士兵隨後追到皇帝的住所,幾乎殺死了他所有的追隨者。這場政變被稱為是「咒水之難」。之後,緬甸國王看到永曆帝大勢已去勢,毫不猶豫地將其獻給吳三桂,最終南明朝政權崩潰。
⑧ 咒水之難中,朱由榔早已看出了緬王的陰謀,為何還會中計
不去不行唄,先介紹一下咒水之難是怎麼回事,當時緬甸國王莽白派人告訴朱由榔同飲咒水宣誓同盟,當時已經有大臣發現了事情不對勁,所以朱由榔先派了馬吉翔等大臣前往,這些人一去莽白就大開殺戒殺了這些官員,最後朱由榔也被莽白俘獲。
朱由榔的人在緬甸四處受到針對,朱由榔又沒有任何辦法這才明白誰是老大,正好這時候莽白向朱由榔發出了同盟的邀請,朱由榔就算知道不對勁也得去了,要不然更是不給莽白的面子,以後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後來就是咒水之難的發生,這件事讓朱由榔徹底成為了光桿司令,最後莽白為了討好清軍就把朱由榔交給了吳三桂,伴隨著朱由榔的死亡南明王朝覆滅。
⑨ 明末清初時的咒水之難,沐天波被殺後,對於緬甸方面已經有怎樣的影響
咒水之難發生後,明朝(南明)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無力反抗。而緬甸在南明滅亡後歸順清朝。
順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緬甸國王莽白給逃到緬甸境內的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捎來口信,讓他明日過河,同飲咒水盟誓,以結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詐,但寄人籬下,又不敢不去,只好命大學士馬吉翔、大臣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員前去赴約。次日上午,馬吉翔等人來到緬軍駐地塔下,即被三千緬軍團團包圍。沐天波見有變故,立即奪刀反抗,終因寡不敵眾,大小官員42人全部被殺。隨即緬軍趕往朱由榔住處,追殺隨從300餘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咒水之難」。
最後緬兵把永曆帝、太後、皇後、太子等25人集中於一所小屋內,對其餘人員及扈從官員家屬濫加侮辱。永曆帝的劉、楊二貴人,吉王與妃妾等百餘人大都自縊而死。緬兵搜刮已盡時,緬甸大臣才在通事導引下來到,假惺惺地喝令緬兵:「王有令在此,不可傷皇帝及沐國公。」可是,沐天波已經在「飲咒水」時被殺。
二十一日,緬方把永曆君臣原住地清理以後,又請他們移回此處,給他們送來了食物和衣服。二十五日,又送來鋪蓋、銀、布等物,說:「緬王實無此意,都是因為晉、鞏兩藩殺害地方百姓,緬民恨之入骨,因而報仇罷了。」
緬甸當局之所以沒有立即殺掉永曆帝,是因為當時吳三桂的軍隊已經佔領雲南,他要緬甸交出朱由榔。緬甸看到清兵勢不可擋,也想藉此討好清政權。在吳三桂的威逼利誘下,莽白於次年二月,將朱由榔及其家屬送交清軍。吳三桂將永曆帝及其子押回昆明,四月將其絞死於金蟬寺,南明的最後一個王朝結束。
⑩ 咒水之難:緬甸對明朝的反戈一擊,數十位官員被殺皇帝被獻清朝你怎麼看呢
永曆帝朱由榔是南明最後一帝,在位十六年,曾長期與清朝相持,他的結局令人唏噓。
1659年,朱由榔在清軍入滇後逃入緬甸。
緬甸政府的態度,隨著明軍數次發兵入境和清朝態度的日趨強硬而逐漸倒向清朝。但在這段時間,永曆君臣雖然缺衣少食,還不時要受到嘲笑與侮辱,但總體上關系沒有破裂,生命還是有保障的,但1661年五月份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清除眾官員後,緬兵突入永曆的行在,把朱由榔太後、皇後、太子等二十五人集中在一所小屋裡,其餘內官、家屬們要麼自縊,要麼被殺,死者百餘人。至於其他數百名護軍,當然也被一起清除。
這就是咒水之難,此難以後,原來還有千把人的永曆君臣還殘存下200多人,都是婦女和內官,所謂朝廷已不復存在。
事後,莽白派人來解釋:緬王實無此意,蓋以晉、鞏兩藩殺害地方,緬民恨入骨髓,因而報仇爾。
這是指的李定國和白文選為了迎回永曆帝,率兵進入緬甸,遭緬軍阻攔而發生的交戰。
這當然只是說辭,為了讓雙方面子上好看點而已。哪怕這時莽白聲稱是朱元璋托夢讓他這樣做的,朱由榔又能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