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邊界怎麼維護
㈠ 雲南與緬甸邊界歷史
關於中緬邊界問題的報告
(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
1957年7月9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
四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中緬邊界問題是我國在國際關系方面的一個重要問
題,同時也是我國人民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因此,政府
認為有必要就這個問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專門報告。
在我國和許多鄰國之間,都存在著歷史上遺留下來
的未定界問題,而中緬兩國之間的未定界問題特別引起
人們的注意。這是由於英國在過去統治緬甸的時期在中
緬邊界問題上製造了長期的糾紛,而近幾年來,帝國主
義勢力又經常利用中緬邊界問題,挑撥中緬關系,企圖
造成緊張局勢。
我國政府一貫主張,我國和其他國家之間所有懸而
未決的問題,都應該通過和平協商的途徑,求得公平合
理的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由來已久,問題本身也很復雜
,因此,政府從著手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起,就採取了
審慎從事的態度,有準備、有步驟地尋求這個問題的解
決。
在我們國家成立的最初幾年,政府需要把全部力量
用來處理國內國外一系列重大而迫切的事務,因此不可
能同時為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進行全面的和有系統的准
備工作。但是,自從中緬兩國總理在1954年12月
12日的會談公報中提出「在適當時機內,通過正常的
外交途徑」解決中緬未定界問題以後,我國政府就為解
決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准備。政府的各有關部門會同雲
南省當局,對有關的歷史文獻和實際情況進行了系統的
和詳細的調查研究。
在1955年11月,當中緬雙方為邊界問題的解
決分別地積極進行准備的時候,在兩國的邊境上,雙方
的前哨部隊由於誤會曾經發生過一次不幸的武裝沖突事
件。這次事件,經過中緬雙方的努力,得到了適當的處
理,同時也使中緬兩國政府體會到及早解決中緬邊界問
題的必要。
從1956年年初起,中緬兩國政府就中緬邊界問
題開始了頻繁的接觸。同年11月,緬甸反法西斯人民
自由同盟吳努主席應邀來北京同我國政府商談。我國政
府根據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對中緬邊界問題調查研究
的結果,通過吳努主席向緬甸政府提出了解決中緬邊界
問題的原則性建議。1956年11月5日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第五十次會議同意了這項建議。
中緬兩國的邊界大部分已經劃定,但是有三段還存
在著未決問題。我國政府針對這三段邊界提出了原則性
的建議,並且認為建議中的各點應該作為一個整體聯系
起來加以考慮。現在,我說明一下政府提出的這項建議
的內容。
第一是關於在佧佤山區的一段。中英兩國在189
4年和1897年簽訂的兩個關於中緬邊界的條約中,
對於這一段邊界都曾經有明文規定。但是,由於有關的
條文自相矛盾,這一段邊界長期沒有劃定。為了造成既
成事實,英國在1934年初派遣軍隊進攻班洪部落和
班老部落所管轄的地區,遭到了當地佧佤族人民的英勇
抵抗,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國
乘當時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面臨的危急情況,以封閉滇
緬公路作為壓力,同國民黨政府於6月18日用換文的
方式在佧佤山區劃定了一條對它片面有利的邊界。這就
是所謂「1941年線」。由於不久就發生了太平洋戰
爭,在這條線上並沒有樹立界樁。1956年,在中緬
兩國政府就中緬邊界問題進行商談的過程中,緬甸的領
導人員曾經表示能夠理解中國人民對於1941年線的
不滿情緒,但是鑒於這段邊界已經通過當時負責的中英
政府以換文劃定,因此要求我國政府予以承認,並且要
求我國政府把在1952年由於追剿國民黨殘余部隊而
進入1941年線以西地區的中國軍隊撤回。我國政府
認為,在邊界問題上,根據正式條約而提出來的要求,
應該按照一般國際慣例予以尊重,但是這並不排除兩個
友好國家的政府通過和平商談求得對雙方都是公平合理
的解決。為了促進這種公平合理的解決,為了替這種解
決創造良好的氣氛,我國政府在向緬甸政府提出的原則
性建議中表示准備把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的
地區。同時,我國政府要求,在中緬兩國政府沒有對1
941年線問題取得最後協議並且樹立界樁以前,緬甸
軍隊不進駐中國軍隊自1941年線以西所撤出的地區
,但是緬甸政府的工作人員可以進入這一地區。
第二是關於在南碗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猛卯三角地
區,又名南碗三角地區,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這
個地區是中國的領土,過去英國在條約中也明文承認了
這一點。但是,在1894年中英兩國簽訂有關中緬邊
界的條約以前,英國就不經中國的同意,強行通過這個
地區興修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到1897年,中英兩
國再一次簽訂有關中緬邊界條約的時候,英國又以「永
租」的名義取得了對中國的這塊領土的管轄權。緬甸獨
立以後承繼了對這個地區的「永租」關系。我國政府在
向緬甸政府提出的原則性建議中指出,由緬甸繼續對中
國的一塊領土保持「永租」的關系,是同中緬兩國目前
的平等友好關系不相稱的。我國政府表示願意同緬甸政
府商定如何廢除對猛卯三角地「永租」關系的具體步驟。
第三是關於尖高山以北的一段。這一段邊界過去始
終沒有劃定。英國曾經在這個地區不斷地製造糾紛,借
機擴大它的殖民領域。最嚴重的就是1911年初英國
對片馬地區的武裝侵佔。「片馬事件」激起了全中國人
民的義憤,全國各地都掀起了風起雲涌的抗議運動。在
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也不得不在1911年4月10
日給當時中國政府的照會中正式承認,片馬、崗房、古
浪三處各寨是屬於中國的,但是卻毫無道理地繼續侵佔
這個地區。根據對歷史事實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
結果,我國政府對於這一段邊界的劃定,向緬甸政府提
出以下的建議:從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的部分
,可以按照習慣邊界線劃界;從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
的一段,除片馬、崗房、古浪地區應該歸還中國以外,
原則上可以按怒江、瑞麗江(又名龍川江)、太平江為
一方和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劃定邊界。我國政府
同時要求,在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地區的同
一時期內,緬甸政府也把軍隊從片馬、崗房、古浪撤出
。在這一段最後劃界以前,緬甸政府可以保留在片馬、
崗房、古浪地區的行政管理,而中國政府保證,在這一
段邊界最後劃定以前,中國軍隊將不進駐這個地區。
在我國政府提出了以上的建議以後,吳努主席表示
這是照顧雙方利益的公平合理的建議。在吳努主席同我
國政府領導人員會談後發表的聯合新聞公報中又宣布,
中緬兩國政府取得諒解,從1956年11月底到19
56年年底,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地區,緬
甸軍隊撤出片馬、崗房、古浪。在1956年年底以前
,中緬兩國政府分別完成了撤軍的工作。這就為中緬邊
界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去年12月在仰
光和今年3月在昆明,中緬兩國政府的領導人員又有機
會對兩國邊界問題繼續進行友好的商談,進一步澄清了
彼此的觀點,在總的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見。
全國各界人士都很關心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為了
廣泛地徵求國內各方面的意見,我曾經代表政府在今年
3月中旬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
三次全體會議作了關於中緬邊界問題的報告。在北京的
人大代表、政府成員和特邀的專家也出席了那次會議。
今年3月底,我又在昆明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委員會
召集的由雲南省各界和各兄弟民族代表參加的會議作了
關於中緬邊界問題的報告。在這兩次具有廣泛代表性的
會議上,都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使政府有機會聽取各方
面的意見,並且對有關問題作了解答,這就進一步統一
了全國各方面在中緬邊界問題上的看法。
以上是我國政府到目前為止處理中緬邊界問題的大
致經過。現在,我要說明一下政府在處理中緬邊界問題
中所遵循的基本政策。
我們的國家自從開國以來在國際事務中一貫奉行的
政策,就是爭取世界局勢的和緩,爭取同世界各國、特
別是同我們的鄰國和平共處。這個政策有利於我們國家
的社會主義建設,也符合於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我國
政府在處理中緬邊界問題時所根據的,也正是這個基本
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緬兩國之間的邊界問題,正象其他亞非國家之間
的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一樣,都是帝國主義長期侵略政
策所造成的。現在,中緬兩國都已經取得獨立,都在努
力為本國的和平建設爭取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中緬兩
國又是同印度一起首先倡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家,
我們都珍視自己的民族獨立和民族利益,我們都深刻地
認識到,只有通過和平共處和友好合作,才能更好地維
護我們各自的民族獨立和民族利益。但是,帝國主義者
卻從來沒有停止利用亞非國家的分歧在這些國家之間制
造緊張和不和,竭力企圖重新對這些國家實行「分而治
之」的侵略政策。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政府在同緬甸
政府商談中緬邊界問題的過程中,一向強調雙方相見以
誠,按照五項原則友好協商,求得一個公平合理的解決
。這樣,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不僅會使中緬兩國的友
好關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而且還將有利於亞非
國家的團結。我國政府在解決中緬邊界問題上所採取的
立場,是從維護我國的民族利益出發的,同時也是從促
進中緬友誼和亞非各國團結的利益出發的。
中緬邊界問題有復雜的歷史背景。因此,在處理中
緬邊界問題的時候如何對待歷史資料,就成為一個重要
的問題。中國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正象封建時代的許
多國家一樣,四至疆界是不十分明確的。中國歷代的封
建王朝同邊沿地區各個民族的關系也有各種性質和程度
的不同。因此,要確定中國封建帝國的疆界線,幾乎是
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近六十多年來,國內和國外出版
的地圖中,先後出現了對中緬未定界的許多很不同的畫
法。這些情況不能不在廣大的范圍內引起了對中緬未定
界的混亂看法。政府認為,在處理中緬邊界問題的時候
,必須認真地對待歷史資料,必須以正確的立場和觀點
對歷史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判斷,把可以作為法理依
據的歷史資料同由於情況變化只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資料
加以區別。同時,更要注意到中緬兩國已經發生的具有
歷史意義的根本變化,那就是,中國和緬甸已經分別擺
脫了原來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地位,成為獨立的和互
相友好的國家。緬甸政府繼承了原來受英國統治的地區
,不同民族的自治邦同緬甸本部組成了緬甸聯邦。我國
政府接管了國民黨政府所管轄的地區。在處理中緬邊界
問題的時候,必須注意到這些歷史變化,同時也要按照
一般國際慣例來對待過去簽訂的有關中緬邊界的條約。
只有把以上各點結合起來考慮,才能夠正確地運用歷史
資料,求得中緬邊界問題的公平合理的解決。
中緬邊界問題直接地關繫到聚居在中緬邊境的各民
族的利益。因此,在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的時候,就特別
需要照顧這些民族的利益。我們知道,兩國之間的邊界
把聚居在邊境的同一民族劃分為二,是常見的事。這是
歷史發展的結果。在中緬已定界的各段,在我國和許多
其他鄰國的邊界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同一個民族分居邊
界兩旁的情況。我們在解決中緬未定界問題的時候必須
事先估計到,有關民族被邊界線分隔是難以避免的。鑒
於這種情況,我們就更加需要同緬甸政府協商採取措施
,使將來劃定的邊界成為和平友好的邊界,進一步發展
兩國邊民之間的親密聯系。
各位代表,中緬兩國政府根據友好的精神和和平共
處的五項原則,對中緬邊界問題進行了多次的接觸和商
談以後,已經在總的方面取得一致意見。我們相信,通
過繼續的協商,把雙方在具體問題上的意見加以協調以
後,中緬邊界問題就將得到全面的和公平合理的解決。
(《人民日報》1 9 5 7 0 7 1 0 第1 版)
㈡ 雲南與緬甸的交界處叫什麼地方
德宏州的瑞麗有個跟緬甸木姐交界的口岸臨滄有個跟緬甸老街交界的口岸思茅地區孟連縣有個跟緬甸特區邦桑的口岸西雙版納有個跟勐臘交界的口岸我去過的就這幾個了,其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可以出入境的地方,在雲南跟緬甸交界的地方很多地區都有密切的往來。
拓展資料:
1、中緬邊界是指中國同緬甸的邊界,邊界線全長2186公里。
2、中緬邊界是根據196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在1961年兩國共同劃定的。由庫陽山口至中、緬、老三國交界的南臘河口。1984年至1986年,兩國政府對中緬邊界的部分地段進行了一次聯合檢查。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雙方為維護邊界安寧都作了積極的努力。
㈢ 如何加強邊境地區治安管理
一是要繼續保持對「黃、賭、毒」等涉丑違法活動打擊的高壓態勢,集中力量對重點問題、重點地區進行大力整治,掐苗頭、壓勢頭,使之不成為難點、熱點問題;
加強情報研判,准確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活動。要組織調研人員,認真分析和研究境內外毒情,多渠道、多元化挖掘更多、更深、更精的情報線索,准確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打零禁吸,遏制吸毒人員囂張氣焰。積極組織人員摸清轄區吸毒、零星販毒人員的狀況,掌握他們的活動規律,在黨委政府的統一組織領導下,聯合民兵、衛生、禁毒防艾隊等部門集中警力對轄區重點村寨進行有效整治,集中收戒吸毒人員,打擊零星販毒活動。四是加強治安整治力度。要對大型商場、賓館、酒店、休閑娛樂場所、網吧等人員密集、聚集場所開展治安、消防隱患排查、整改,確保不發生重特大火災和群死群傷事故。特別是要加大對網吧的檢查監督處罰力度,嚴格落實實名制上網制度,杜絕未成年人進網吧上網,消除網吧安全隱患,嚴厲查處各類違法犯罪案件。五是加強案件梳理,提高案件偵破力度。加大對所辦理的案件的梳理、分析和研判工作,力爭發現其活動軌跡,增強打擊處理的精確度,提高案件的破案率,以遏制轄區益竊、搶奪搶劫案件的高發態勢。六是切實加強社會面控制,加大民警的街面巡邏力度和密度,對案件的高發地段、重點場所、重點時段要進行重點巡邏。繼續做好夜間治安卡點的盤查工作,廣泛的開展不定點、不定時的路面盤查,在轄區范圍內形成治安嚴管嚴控高壓態勢,讓犯罪分子無機可乘。為全縣群眾的安居樂業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
一是
深入開展防火、防盜、防毒、防邪教、防治安災害等知識宣傳,不斷提高群眾自我防範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二是治安部門及各派出所要通過召開村民大會、賓館旅社業主座談會、特種行業管理分析會等形式,積極發動廣大群眾深入排查各類治安隱患,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同時,要積極協調地方黨委政府,聯合工商、稅務、衛生等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轄區賓館旅社、出租房、廢品收購站點、游戲室、網吧、修理店、零售店等行業場所進行安全大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要求相關人員立即或限期進行整改,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三)完善群防群治體系,確保基層工作保障。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化,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組織體系、特別是群防群治體系和工作機制受到一些影響,很多同志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也非常茫然。推動街道辦事處構建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充分發揮居委會、司法所、派出所、辦事處的職能優勢,把大量矛盾化解在了基層和萌芽狀態。健全和完善農村綜合治理基層組織體系、農村社會治安群防群治體系、還有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路和這些方面的工作機制。關鍵就是經費的問題,經費保障是一切新體制和新機制的生命保障,也是檢驗領導是否重視平安工作的關鍵條款。公安機關應在正在開展的「平安創建全覆蓋」工作中,盡力推動政府把農村社會治安管理專項經費納入預算,爭取專款專用。目的就是要保證起碼的兩條:保證基層有人管平安,保證基層有錢創平安。這也是確保農村社會平安穩定的兩條底線。
(
立足於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為著力點,進一步加強維穩情報信息的收集、研判、上報;及時發現掌握各類不穩定因素和群體性事件及上訴苗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有效防止矛盾糾紛的進一步惡化或升緞,全力確保轄區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努力為轄區企業單位創建一個安全、穩定、長周期生產和發展,為社區居民創建一個平安、和諧和快樂生活的社會治安環境。
(五)加大流動人口的管理力度。
加強和規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是深入開展平安建設、全面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流動人口權益保護,提高流動人口在居住地的待遇和認同感。在全縣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並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加大與相關部門聯系配合,拓展延伸《居住證》功能,爭取使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在子女入托、入學、勞動就業、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及辦理機動車落戶等方面逐步享受德宏戶籍人口待遇
,最大限度地將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到德宏經濟建設中,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辦證積極性。
(六)完善緬甸籍邊民管理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公安外國人管理領導小組」作用,進一步加強對緬甸籍邊民的管理力度,整合公安機關內部資源,嚴格執行《德宏州公安機關偵辦緬甸等外籍人員非法入境案件「8+3」工作機制》,將具有合法手續的境外人員納入實有人口管理范疇,將中緬邊民通婚流入人員納入實有人口管理,持續開展緬籍「三非」人員清遣工作,有效改善緬籍「三非」人員對我縣治安環境的影響和沖擊。同時積極推動公安機關與政府相關部門之間外國人管理工作協調配合機制建立,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穩定。二是縣局出入境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派出所出入境管理業務指導和培訓。加強與派出所的聯系,定期不定期的到派出所進行業務指導,認真聽取派出所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從根上改變對緬甸籍邊民的管理是出入境管理部門的事的認識,改變派出所對緬甸籍邊民管理工作不會管、不敢管的局面。同時出入境管理部門應彩取多種形式的、結合實際的培訓,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切實提高派出所出入境管理業務水平。三是進一步發揮派出所主力軍的作用,派出所切實將轄區內的緬甸籍邊民納入實有人口管理,將管理任務細化到每一位社區民警,嚴格落實緬甸籍邊民申辦《雲南省邊境地區境外邊民臨時居留證》需經臨時居留地派出所領導審核制,使每一位社區民警對臨時居留的緬甸籍邊民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建立和完善緬甸籍邊民管理台帳。協調治安部門將出入境業務工作納入派出所年終考核項目進行考核,建立年終考評制度,進一步調動派出所對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四是加大宣傳工作力度。以公安機關開展的「大走訪」開門評警、「警營開放日」等活動為起契機,深入社區、深入涉邊村寨發放宣傳材料、面對面講解,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不斷增強群眾的國門意識、邊境意識,自覺維護出入境管理秩序。公安、外事、邊防、武裝部、檢驗檢疫、海關、商務、駐軍等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和認真開展出入境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以拉影開發區、縣內涉及僱傭緬籍邊民的公司企業、賓館旅店、經商務工人員、境內外邊民為重點區域和對象,採取集中培訓、走訪座談等方式廣泛開展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取得企業、僱主、群眾等的支特,主動配合和參與公安機關對緬甸籍邊民的管理工作。五是加強與緬甸相關部門的聯系和協作。積極開展與緬方的會晤工作,通報出入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出入境管理工作方法,促進雙方加強邊民出入境管理,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合作,達成共識,進一步規范出入境管理秩序,維護邊境地區的社會治安穩定。
㈣ 中緬邊界談判如何解決1941年線
中緬邊界的解決辦法:
除尖高山以北未劃界按傳統習慣線和高黎貢山分水嶺為界外,其它有爭議地區作如下互諒互讓的解決:中國收回片馬、崗房、古浪和1941年劃出的班洪、班老部落的轄地;將勐卯三角地取消永租劃給緬甸。勐卯三角地是緬北交通樞紐,我若收回將使緬北交通產生難以克服的困難,故留給緬甸以換回1941年劃出的班洪、班老的轄地。
這個解決方案,不但公平合理,而且根據邊界實際情況和照顧到各自的利益,緬甸方面表示同意。1960年,中緬雙方根據上述精神簽定了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的協定。
在具體勘界、劃界工作中,按緬方建議,確定片馬、古浪、崗房地區153平方公里歸還中方。班洪、班老被1941年劃出的轄區,按中方建議為189平方公里歸還中方。勐卯三角地區確定為220平方公里,我方不予收回交給緬方。在1941年線上的騎線寨(就是界線通過一個村寨),為保持村寨的完整,分別劃給中方緬方。
1960年10月,中緬兩國政府正式簽定了邊界條約
㈤ 怒江緬甸邊境防守嚴嗎
1,怒江緬甸邊境防守非常嚴密。2,怒江是緬甸重要防護屏障,由於地理位置突出,受到各國重視,一直有重兵防衛。怒江軍事地位很重要,所以一直保衛嚴密。
㈥ 2022年中緬邊境可以開放嗎
2022年中緬邊境可以開放。
關於中緬口岸什麼時候通關,有新聞報道過,據悉,緬甸商務部也表示,目前正努力恢復開通此前關閉的中緬邊境貿易口岸。緬甸政府計劃於2022年第一季度恢復商業航班運營,簽證政策也將放寬,預計外籍人士可以在2022年1月申請商務簽證。
據有關媒體消息,自疫情爆發以來,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緬邊境口岸均處於關閉狀態,但去年(2021)年10月份以來,因新冠疫情得以控制,根據新冠預防專家考察,目前中緬邊境口岸已開始逐步試行恢復開放,將優先考慮貿易卡車通行。
今年(2022年)1月17日,位於雲南省隴川縣與緬甸克欽邦雷基市(Lweje)接壤的章鳳口岸已經在為重先開放實施試行恢復期。
據悉,受疫情影響該邊境口岸於2021年7月中旬就被關閉,目前正根據新冠保護條例恢復貿易,緬甸將在試行期優先出口甘蔗、香蕉等農產品,還將從中國進口化肥、殺蟲劑和化學品及各種紡織傢具用品。
根據口岸的雙邊協議,貨車貿易司機及其跟隨人員,只有接種過兩次新冠疫苗的才能參與工作。
㈦ 我國和多少個陸地接壤的國家解決了邊境劃界問題
陸地鄰國有14個:北:朝鮮、俄羅斯、蒙古。西: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南: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和越南。
中印、中不都同意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還建立了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和中不外長級邊界談判機制,致力於解決邊界問題。
注意事項:
中緬在邊界問題上是友好合作的例子。緬甸在1961年與中國通過和平友好的談判成功完成了邊界劃定。緬甸是最先和中國完成和平談判陸地劃界的國家,這樣的劃界和協定是歷史性的,進一步促進了雙邊的友好關系。
㈧ 緬北戰事威脅中緬邊境安全,中國該怎麼辦
11月20日凌晨,緬北勐古、棒賽、105碼、木姐縣轄區等多地發生武裝沖突。據緬甸地方武裝方面消息,11月20日當地時間凌晨2點40分,果敢、德昂、若開和克欽四家武裝近十個混合營的聯合部隊對緬軍在勐古地區的勐古城郊、棒賽、彭線、木姐等多處駐點進行圍援打點。緬軍99師與克欽6旅爆發激戰,截至上午8點,戰斗仍未停止,
作為緬甸的友好鄰邦,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實現緬國內和平與民族和解的努力,我們將根據緬政府及有關方意願,繼續發揮勸和促談的建設性作用,與緬方共同維護好,中緬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㈨ 瑞麗邊境線長多少公里
邊界線全長2186公里。由庫陽山口至中、緬、老三國交界的南臘河口。中緬邊界是根據1960年10月1日中國和緬甸聯邦政府在北京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1961年1月4日起生效,兩國全部邊界的正式劃定的。
1984年至1986年,兩國政府對中緬邊界的部分地段進行了一次聯合檢查。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雙方為維護邊界安寧都作了積極的努力。2019年2月17日,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徒步沿邊界線踏勘中緬邊界,查看新中國第一塊界碑。
邊界問題
根據對歷史事實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結果,我國政府對於這一段邊界的劃定,向緬甸政府提出以下的建議:從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的部分,可以按照習慣邊界線劃界;從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的一段,除片馬、崗房、古浪地區應該歸還中國以外。
原則上可以按怒江、瑞麗江(又名龍川江)、太平江為一方和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劃定邊界。我國政府同時要求,在中國軍隊撤出1941年線以西地區的同一時期內,緬甸政府也把軍隊從片馬、崗房、古浪撤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緬邊界
㈩ 中緬邊界劃分
中緬邊界是1960年5月,中緬兩國政府進行邊界勘查,1960年10月1日,中緬兩國政府簽訂《中緬邊界條約》,1961年10月又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政府關於兩國邊界的議定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緬甸聯邦政府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的協定
條約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緬甸聯邦政府,為了促進中緬邊界問題的全面解決,為了鞏固和進一步發展中緬兩國的友好關系,同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指導下,締結本協定,並且議定下列各條:
第一條 締約雙方同意立即成立由雙方同等人數的代表所組成的聯合委員會,並且責成該委員會根據本協定的規定,商談解決本協定第二條所列的有關中緬邊界的各項具體問題,進行勘察邊界和樹立界樁的工作,起草中緬邊界條約。聯合委員會定期地在中緬兩國的首都或者中緬兩國的其他地點舉行會議。
第二條 締約雙方同意,有關中緬邊界的現存問題按照下列的規定解決:
一、自尖高山起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全部未定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以外,遵照傳統的習慣線定界,也就是說,從尖高山起沿著以太平江、瑞麗江、怒江、獨龍江為一方和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向北,直到在靖丹和木刻戛之間跨越獨龍江的地方,然後繼續沿著以獨龍江和察隅河為一方和除獨龍江以外的全部伊洛瓦底江上游支系為另一方的分水嶺,直到中緬邊界西端的終點為止。聯合委員會將派出由雙方同等人數的人員組成的聯合勘察隊,沿著上述分水嶺進行勘察,以確定這一段邊界線的具體位置,並且樹立界樁。
二、緬甸政府同意將屬於中國的片馬、古浪、崗房地區歸還中國。至於歸還給中國的這個地區的面積,由聯合委員會根據緬甸政府和中國政府分別在1957年2月4日和1957年7月26日提出的並且用地圖標明的建議,商談確定。聯合委員會在確定歸還給中國的這個地區的面積以後,將派出由雙方同等人數的人員組成的聯合勘察隊,實地勘察這一段邊界線的具體位置,並且樹立界樁。
三、為了廢除緬甸對南碗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屬於中國的猛卯三角地區(即南碗指定區)所保持的「永租」關系,中國政府同意把這個地區移交給緬甸,成為緬甸聯邦領土的一部分。作為交換,緬甸政府同意,把班洪部落和班老部落在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劃定的、從南定河和南帕河匯合處到南段已定界第一號界樁為止的邊界線以西的轄區劃歸中國,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至於劃歸中國的這些地區的面積,中國政府和緬甸政府分別在1957年7月26日和1959年6月4日提出了用地圖標明的建議。兩國政府的建議中互相一致的地區,肯定劃歸中國。兩國政府的建議中關於班洪部落的轄區有出入的地區,由聯合委員會派出雙方同等人數的人員組成的小組實地查明該地區是否屬於班洪部落管轄,以便確定該地區是否移交中國。劃歸中國的班洪部落和班老部落轄區的面積這樣確定以後,聯合委員會將派出由雙方同等人數的人員組成的聯合勘察隊,實地勘察這一段邊界線的具體位置,並且樹立界樁。
四、從南定河和南帕河匯合處到南段已定界第一號界樁為止的一段邊界,除本條第三款所規定的調整以外,按照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的換文定界。聯合委員會將派出由雙方同等人數的人員組成的聯合勘察隊,沿著這一段邊界線進行定界、標界和樹立界樁的工作。
第三條 締約雙方同意,聯合委員會在解決本協定第二條中所列的有關中緬邊界的現存問題以後,將負責起草中緬邊界條約,其中不僅將包括本協定第二條所提到的各段邊界,而且將包括過去已經劃定、無需加以更改的各段邊界。新的邊界條約經兩國政府簽訂和生效後,將代替一切舊的有關兩國邊界的條約和換文。中國政府根據一貫反對外國特權和尊重其他國家主權的政策,聲明放棄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所規定的、中國參加經營緬甸爐房礦產企業的權利。
第四條 一、本協定須經批准,批准書應盡速在仰光交換。
二、本協定在互換批准書以後立即生效,到兩國政府將簽訂的中緬邊界條約生效時自動失效。
1960年1月28日訂於北京,共兩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寫成,中、英兩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全權代表 緬甸聯邦政府全權代表
周恩來 奈溫
(簽字) (簽字)
這個協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於1960年2月19日批准,緬甸聯邦總統於1960年5月12日批准。協定自1960年5月14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