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哪裡有母系社會
㈠ 何為緬甸的「長頸族」
長頸族是由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喀倫族的一支巴東族所組成的,只能在湄宏順鎮看的到。長頸族人以脖子長為美。孩子從5-6歲起,就在脖子上套銅圈,一年一個銅圈,使脖子拉長。最長頸者脖子達70厘米。洗浴時,長頸人只能把稻草塞進銅圈內拉鋸般擦洗。為了生活,她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向世界展示著殘酷的美。
按照他們的風俗女孩在5歲的時候就要在頸及四肢套上銅圈帶上1公斤的銅環,這個過程並不復雜。女孩接受了幾個小時的推拿按摩之後,就由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厘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此後的幾個月里,女孩要一直戴著那些銅圈,靜待脖子發生變化。等脖子適應了這些銅圈後,就要把它們換成更緊的銅項圈,而且要多加上幾只。長頸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隻銅項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間。這些銅項圈可以藉助鎖骨的支撐來拉長脖子,直到女孩長到青春期、身體完全定型為止。
長頸族女人認為這種習俗完全可以接受。「一開始是又疼又重,不過最後總能適應。」長頸族人莫波說,「最苦的是在天熱的時候,銅圈熱得燙人。這種時候我們只有到河水裡泡一泡,才能給銅圈降降溫。假如不這樣做,即使天氣涼快下來,被陽光烤熱的銅圈仍會把一陣陣熱浪傳到全身。」很多書上寫因為這些環的支撐慢慢的把脖子拉長其實是不對的,事實上脖子的長度並沒有太多變化,這些環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壓低,顯得脖子長。所以當她們需要看醫生等不得不臨時摘下的時候她們的脖子也會縮回,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會死掉。
㈡ 母系社會真的存在嗎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明確提到了,人類社會的最早形態是母系氏族制社會,並指出「私有化出現之後才進入了父系社會,女性作為男性的財產而被控制,是最早的階級壓迫」。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男性的壽命也得到了提高,漸漸地取代了女性擁有的特殊地位,從而全面進入父權社會。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原始人類社會很可能是由父系親緣構成部落,但存在特殊階職女性的結構,男性是權力核心的可能性更大,但女性確實比進入完全體父權社會時要更有權力。
我是酋知魚,一個不水稿的科學創作者,歡迎關注!
㈢ 緬甸哪裡比較亂
克欽邦有克欽叛軍,經常打戰,哪裡算是比較危險,其他地方還是挺安全的,我國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與緬甸木姐接壤,去玩的話建議你到仰光、曼德勒、彬伍倫、臘戌等城市。
P.S:我是緬甸華僑
㈣ 緬甸有哪裡不是母系社會
樓主聽誰說緬甸是母系社會。在緬甸,婦女地位很低啊。是受壓迫的。怎麼是母系社會?望採納
㈤ 為什麼緬甸有的地方認為長脖子的女人漂亮
可憐緬甸長頸族女子 為了美貌強忍折磨
2006-7-2412:44
頁面功能 【字體:大 中 小】【列印】【關閉】
長頸族是緬甸土產的少數民族,族中女人以頸長為美,這些與眾不同的長頸女都是克揚族人,是緬甸克倫族的一支。遊客大多是從西方國家來的,他們興高采烈地打量著她們,拍上幾張照片,然後就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根本不想了解一下這個少數民族多災多難的歷史。 克揚族人在緬甸東部生活了幾個世紀。1948年他們遭到若開族人的侵略和壓迫,不得不逃往異鄉。目前他們雖然住在泰國北部的難民營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讓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銅項圈就是克揚族的典型習俗。 有些人說克揚族女人這樣打扮是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像長頸龍,這種龍被克揚族人視為天地萬物之父。另一些人則說這種怪異的裝扮是為了嚇跑在森林裡轉來轉去的飢餓的老虎。還有人說克揚族男人是故意把他們妻子的脖子弄長的,為的是不讓她們被敵對部族擄走。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裝束是男權主義思想遺留下來的,因為男人只消取下一隻銅圈,就可以立刻輕而易舉地殺死他的妻子。不過多數人都認為這種說法不對。如今克揚族人生活在母系社會中,沒有人再去探究這種習俗的由來,因為人們已主要把這看成是美麗與財富的象徵。也正是為了這個原因,克揚族人繼續在小女孩年滿5歲時開始為她們戴上銅項圈。 這個過程並不復雜。女孩接受了幾個小時的推拿按摩之後,就有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厘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此後的幾個月里,女孩要一直戴著那些銅圈,靜待脖子發生變化。 等脖子適應了這些銅圈後,就要把它們換成更緊的銅項圈,而且要多加上幾只。克揚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隻銅項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間。這些銅項圈可以藉助鎖骨的支撐來拉長脖子,直到女孩長到青春期、身體完全定型為止。 克揚族女人認為這種習俗完全可以接受。「一開始是又疼又重,不過最後總能適應。」莫波說,「最苦的是在天熱的時候,銅圈熱得燙人。」這種時候她們只有到河水裡泡一泡,才能給銅圈降降溫。假如不這樣做,即使天氣涼快下來,被陽光烤熱的銅圈仍會把一陣陣熱浪傳到全身。 克揚族女人這種奇特的裝飾物吸引了好奇的歐洲遊客。每年從11月到第二年的2月,天天都有大約200名遊客來到泰國當局為克揚族人設立的難民營參觀。在距泰緬邊界只有幾公里的夜豐頌省,遊客要進入難民營每人需繳35法郎。 從遊客那裡收取參觀費是目前這些克揚族人惟一的經濟來源,但他們只能拿到總錢數的一半,其餘的都落入了泰國人的腰包。這對泰方來說是一筆大有油水可撈的生意,1997年他們甚至強行把一些克揚族婦女帶到泰國北部的帕堯難民營去展覽。 據《南華早郵報》報道:「她們的家人說她們像奴隸一樣被出賣了,每月只能掙到28法郎,還必須為了讓遊客滿意而精心裝扮……」在那裡,遊客花上幾個小錢就可以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但卻沒有人真正關心這些緬甸長頸女的命運。
看這個
㈥ 緬甸中國華人哪裡最多
截止2018年果敢在籍人口約30萬,常住人口約80萬。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
㈦ 母系社會存在於哪裡
母系社會,是指母系氏族制社會,又稱女系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繫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
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等。
母系氏族實行原始共產制與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語言、名稱。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緣,崇拜共同的先始。氏族成員生前共同生活,死後葬於共同的氏族墓地。隨著原始農業及家畜飼養的出現,作為其發明者的婦女在生產和經濟生活中、在社會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
母系社會是一種原始的社會制度。在漫長的原始時期,大多數民族都經歷了若干萬年的母系氏族的歷史。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有一些民族尚未完全擺脫母系社會的影響。
在當今的非洲,「中央班圖」各族的分布地區,是保留母系制色彩最濃厚的地方。大致包括扎伊爾南部、尚比亞中北部、安哥拉北部、坦尚尼亞南部、馬拉維和莫三比克北部,主要有剛果人、隆達人、姆巴拉人、以列列人、盧查齊人、馬拉維人和馬孔德人等民族。
在這些民族的社會中,至今仍按母系繼承財產和溯源續譜,妻夫婚後住在舅父家,並存在著鬆散的母系胞族。如隆達人的孩子出生後,在父親家只住5年或6年,就必須遷居到舅父家;剛果人的孩子長到10歲或12歲才移居舅父家;而其他民族中,則在父親去世後或自己成親後才遷居舅父家。
這些民族,大多盛行服役婚,即男方要為女方家庭幹活一年或數年。一個男子在岳父家服役期滿後,便可以帶著妻子遷回自己父親家,也可以遷回自己舅父家,或在母親一方的村落里自立門戶。他們多遷回舅父家,因為大多數時間是在舅父身邊,由舅父養大,一般與生身父親感情比較淡薄。
另外,在非洲迦納和象牙海岸南部沿海一帶,即阿肯人和拉貢部落分布區,也保留著濃厚的母系制色彩。在他們傳統社會中,每個地方首領都得有一名女性輔佐人,稱作首領的「母親」。在司法方面,她比首領更有權威。在阿散蒂和芳蒂土王身邊,太後是最有影響的人,她的權力不亞於中國清朝時期垂簾聽政的慈禧。
除這兩大地區外,非洲還有不少民族也不同程度地保存著母系制的殘余,處在向父系制過渡的不同階段。
㈧ 中國哪個少數民族的女性脖子上套鐵環,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據說是為了防止野獸咬脖子,是哪個民族
不是我們中國的少數民族。你說的這個應該是長頸族。
長頸族是由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喀倫族(Karen)的一支巴東(Padaung)族所組成的,只能在湄宏順鎮看的到。長頸族人以脖子長為美。孩子從5-6歲起,就在脖子上套銅圈,一年一個銅圈,使脖子拉長。最長頸者脖子達70厘米。
據傳說,以前居民惹怒了神靈,就派了老虎來吃女人。因此他們決定所有女孩都戴銅頸環以自衛。不過,也有傳說,這些喀倫人原住在緬甸東部,以務農為生,與世無爭。但外人對該區的天然資源有意並吞而引發戰爭。男人出去打戰,女人就把貴重金屬品鑄成金、銀或銅環,戴在頸上或腳上,這風俗就流傳下來。
㈨ 乞拉朋齊在哪裡
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薩密邦的乞拉朋齊,距離首府西隆南約51千米。人口約6000多。居民多為卡西族,屬母系社會。乞拉朋齊位於南亞孟加拉灣北岸的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和恆河下游,坐落在東西走向的卡西丘陵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即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一帶。
降水概況
因為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大量的水汽,使這里的6~9月降雨顯著增多。卡西丘陵,長約250千米,海拔約1500米,東端和緬甸西部南北向的阿拉干山、那加山相接,形成了一個寬廣的漏斗狀谷地,向南敞開。暖濕的西南季風進入這個谷地時,被迫抬升,形成驚人的雨量,直到10月,西南季風消退以後,降雨量銳減。而位於卡西丘陵北坡的高哈蒂,由於處在背風坡,受不到西南季風的影響,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89毫米。
乞拉朋齊離孟加拉灣約300千米處,有一個地勢較低的窪地,因為在雨季時,河水潰決,這里實際上已經變成一片湖澤。因為洪水較暖,在到達乞拉朋齊之前,西南氣流先吹拂到積水低地之上,所以飽含了大量的水汽,更使乞拉朋齊降雨猛增。海拔1313米,1960年8月—1961年7月一年裡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奪得了世界「極」雨的稱號,5~9月雨季中月平均降雨日數為25~28天,均居世界首位。而位於喀西山地以北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底上的高哈蒂,由於處在背風側,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89毫米。
㈩ 緬甸最神秘的「長頸族」,以頸長為美,為什麼會長達70厘米
對於美的定義,每個時間、每個地區都不一樣。在唐朝時,人們以豐腴為美,所以大部分女性體態都很豐滿,在清朝時,以三寸金蓮為美,所以便流行起為女子纏足,把女子的腳用布條給包裹,而後不再讓其成長,聽上去就能知道當時的女子要為此做出多大的犧牲。
而在我們的鄰國緬甸有就有樣有一個民族——長頸族,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民族的人脖子都非常的修長,而在他們的民族中就是以脖子細長為美,脖子越長的女人在他們的眼裡便越加的美麗。
對於這些奇特的習俗,雖然有些習俗我們不敢表示贊同,但是還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畢竟存在即合理,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在他們的眼中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些習慣,外人也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