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8月有什麼節日
『壹』 11.23緬甸什麼節日
獻袈裟節----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緬歷7月月圓至8月月圓期間,善男信女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在8月月圓日點燈迎神,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此日又稱「光明節」。
『貳』 亞洲其它國家中秋習俗
韓國
家團圓,品松餅
韓國陰歷的八月十五稱為「秋夕」,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歷新年)更隆重。
韓國的秋夕源於中國,但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變化。中國人過中秋,主要是家人團聚,不能團聚的也講究千里共嬋娟。韓國人過秋夕,除了全家團聚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祭祖和掃墓。
秋夕的清晨,韓國家家戶戶都會擺好新谷、水果酒、松餅、芋頭湯和各式各樣的水果祭拜祖先。韓國傳統上是由長子繼承家族的正統,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時,均是兄弟們到大哥家裡祭祖。祭典開始時,男人們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長子要先把家裡的大門打開,意指請老祖宗進到家裡來。然後回到祭桌前,燒香、獻花與獻酒,率領家庭成員行叩禮。在祖宗們享用祭品的時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紹祖宗的光榮事跡,然後卜問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畢後,主祭者再率領家族成員對祖宗行叩禮,恭送祖宗。祭祖儀式完畢後,大人們將祭酒喝掉,然後開始吃團圓早飯。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還有掃墓的習俗,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兩天舉行,近代則多在當天舉行。因為韓國人的祖墳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掃祖墳被稱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誤了「上山」。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松餅。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2/6
越南
兒童提鯉魚燈出遊玩耍
越南人也在農歷八月十五過中秋,但是節日由孩子「當家」。當晚,孩子們會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污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手拉樹根,被帶上月宮受罰。到了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曾經有一條鯉魚成精後害人,有人為除害用紙扎了鯉魚燈鎮住了此妖。因此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台上、院子里,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近年來,在中秋節,許多年輕人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遊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3/6
新加坡
親朋在中秋節互相饋贈月餅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每年中秋,各個住宅小區都會舉行由一些商家組織的中秋晚會,在那裡,可以免費品嘗各種式樣的月餅和參加有趣的游園活動。另外,在一些華人聚居地還會組織舞龍舞獅表演及放河燈、踩高蹺、彩燈展示等活動。
4/6
馬來西亞
提燈籠遊行慶中秋
據了解,馬來西亞的華人在中秋節時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賞月、吃月餅、提燈籠遊行。和北京一樣,中秋節前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台的月餅廣告也鋪天蓋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會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5/6
泰國
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
八月十五,泰國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拜觀音菩薩和八仙。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神仙們就會「降福」。
泰國華人華僑過中秋節保留了許多潮汕人的傳統。比如,潮汕人在中秋節之夜要「拜月娘」,合家給嫦娥燒香祈福,並且要祭祖先、上供品,以保佑子孫福壽安康。
泰國人在中秋節必吃的水果是柚子,一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
另外,月餅也是節日食品,其中,榴槤餡的月餅,在中國是很少見的。泰國的月餅製成禮盒的較貴,4塊一盒的通常要人民幣40元以上。不過,泰國很少有賣6塊一盒的,因為泰國人認為「6」不吉利。
『叄』 緬甸節假日一覽表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除法定節假日:春節、清明節、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全民)。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建軍(部分公民)其餘均屬正常工時。 除以上節假外,地方可規定地方所屬節假日(舉例:福建省永安市每年都有筍竹節)。 且明確規定周六周日為休息日,但不屬於法定節假日范圍。
『肆』 外國的中秋節習俗是什麼啊
1、日本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
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
2、越南
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的渴望。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歷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
3、新加坡
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城市,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4、馬來西亞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中秋節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
5、菲律賓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中秋節那天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歡度中秋節。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綵,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製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
『伍』 外國人過中秋節嗎
韓國(秋夕節)、日本和斯里蘭卡(月圓節)、越南(中秋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祈月節)、柬埔寨(拜月節)、緬甸(光明節)都過中秋節。
韓國中秋節也是農歷八月十五日,但不同的是中秋節在韓國勝過農歷新年,韓國人的中秋節也是返鄉祭祖的時間,因此常常會造成到處出現返鄉人潮,又稱民族大移動。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也叫中秋明月、芋明月、栗明月。但是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除農歷八月十五外,九月十三也是他們的中秋節)
斯里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歷」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亮「團圓」時,就要過一次佳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月圓節」這天,斯里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里,就著美食,端坐賞月。直至明月西沉,才燃火掌燈,歌舞娛樂,盡興而散。
越南人也在農歷八月十五過中秋,但是節日由孩子「當家」。當晚,孩子們會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污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手拉樹根,被帶上月宮受罰。到了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曾經有一條鯉魚成精後害人,有人為除害用紙扎了鯉魚燈鎮住了此妖。因此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他們和中國人的過節日方式相差不大。
中秋節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歡度中秋節。
泰國人在中秋節必吃的水果是柚子,一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泰國是一個華裔頗多的國家,尤其在首都曼谷,超過一半的人都有華人血統,因此月餅也是節日食品,但泰國有榴槤餡的月餅,這是在中國很少見的。
柬埔寨人,在佛歷十二月上弦十五日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天清晨,人們開始准備供月禮品,有的采鮮花,有的挖木薯熬湯,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歡樂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托盤,將托盤放在房前一張大席子上,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大家盡興品嘗美食而散。
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天上皓月,地上明燈,照耀緬甸一片光明。緬王每年親自主持慶祝活動。國王還要在衛隊和文武百官簇擁下,出宮觀燈並舉行盛大施捨。各地還要通宵達旦放電影、演出話劇、木偶戲、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好不熱鬧。
『陸』 緬甸有哪些佛教節日
迦提那節
俗稱希施節,是緬甸佛教徒一年一度舉辦的重要傳統節日。
迦提那節是在緬歷七月(德甸鞠月)十六日至八月(德傘夢月)十五日之間(相當於西元年裡的十一月前後)選擇一吉日來舉辦其節日的活動。當節日期間,佛教徒們都聚集一起用懷著對佛祖的敬意把金錢,僧衣,食物和生活用品都奉獻到佛寺里。
2008年11月12日,在老街市的和平寺,佛教徒們把供奉僧侶的各種生活用品和紙幣,精心製作成美觀的禮品架,跳著舞抬進寺中。他們在寺廟里向各位僧侶敬拜,僧侶們則會給他們講道,滴水和祝福。禮畢後一起聚餐,一同度過美好的節日。
像這樣的節日,對佛教徒來說,都是聖潔而榮耀的,節日將會永遠銘記在他們的心裡。所以每個緬甸佛教信徒都會參加這樣的節日。
迦提那節日的起源,相傳是在西元前五百四十多年前,一些佛教僧侶要到山上去朝拜佛祖釋迦牟尼。那天下著大雨,僧侶們都在雨中很艱苦的向山上爬,花費了好多天的時間才找到佛祖。當他們找到佛祖時,他們都很累又很餓,衣衫又濕又臟又臭。所以佛祖給他們更換新的衣衫,講完道以後給他們賜福,又給他們預備食物。
就這樣,佛教信徒們為了紀念這個事實,遂在豐收以後,選定一吉日為寺院里的僧侶們獻上金錢,僧衣和食物,代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
『柒』 緬甸一年有幾天的法定節假日
緬甸一年有19天法定節假日。
『捌』 緬甸人有沒有中秋節這個習俗
沒有,因為中秋節是中國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