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果文中學是什麼

緬甸果文中學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23 17:27:20

⑴ 雙軌學制中「自上而下」是什麼意思

雙軌學制中「自上而下」,一般由大學和中學組成(中學以前在家庭接受教育或者上中學預備班),先有大學,中學是應升大學的需要而設立的。大學是整個學校系統的頂點,中學實際上是大學的預備學校。

這樣看來,這個學校系統是自上而下地形成的,這種情形下的中學被稱為「下構型中學」,英國的文法中學、法國的學院和國立中學、德國的文科中學都屬於這種類型的中學。



雙軌學制的發展

進人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教育機會均等理念得到廣泛的實踐,雙軌制學校體系所帶有的貴族性、階級性、非民主性遭到了激烈的批判,於是在英、德、法等國家相繼掀起了統一學校運動。

這場運動雖然在表現形式和實現程度上各國不盡一致,但一般而論,首先在初等教育階段實現了學校體系的統一化和單一化,這一趨勢後來擴展到了中等教育階段。

其結果,雙軌制學校體系得到了部分改變,逐步演變成為分支型學制。而且,隨著中等教育學校實行綜合制,歐洲許多國家的分支型學校體系又逐步地向單軌學制過渡。

⑵ 緬甸果敢是什麼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果敢,全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以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
果敢地圖
首府老街市,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同時流通緬元以及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當地「果敢族」亦是緬甸的漢族。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漢族大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干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向中國效忠。19世紀末,果敢並入英屬印度,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果敢既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果敢,即包括楊氏土司所控制的區域,也特指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特區多年來的政治領袖是彭家聲。他擁有獨立的武裝。編輯本段果敢族的由來和發展

果敢示意圖
在緬甸撣邦北部的盡頭,在中國雲南西南的底端,在一個遠離中原的地區,有一支漢民族已經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這支漢族就是生活在緬甸撣邦果敢及周邊的漢族,在緬甸被稱為果敢族。現在的果敢位於緬甸撣邦東北部,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5 萬。 300多年前明朝滅亡之際,明朝的一些官員和百姓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桂王)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押解回昆明,一年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的文武官員、各類隨從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現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其中包括張獻忠手下的名將李定國,他沿路護衛朱由榔進入緬甸,此後又長期在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殺後不久他即病故在現中老邊境勐臘縣;通過300 多年艱苦而漫長的日子,這些流落他鄉的人員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和這一區域其他稱謂的漢民族。 貴家者,故永明入緬所遺種也。緬劫永明時,諸人分散駐沙洲,蠻不之逐,謂水至盡漂矣。已而水之,洲不沒,蠻共神之。百餘年生聚日盛 稱貴家。兵力強,群蠻畏之。廠力弱不能支蠻者,乞請即往。(師范 《緬事述略》 《皇朝經世文編》卷87 兵政)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緬甸吳奈溫排華的年代,緬甸國內一律取消漢語和漢字,更不允許教授漢文,為了保存自己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漢字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撣邦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 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歷史沿革
明代以前 果敢地區在歷史上多屬於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區,未成為中央集權國家所能有效控制的邊境地區,崎嶇復雜的地形決定了其多樣化的民族組成。在楊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區未有明確的歷史記載。 該地曾為哀牢百濮的地域,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於東漢永昌郡西南邊陲。三國時代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在白族大理國時期,屬永昌府孟纏甸范圍。元代,其地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孟纏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該地鄰近鎮康州以及孟定府。 楊氏土司時期 17世紀中葉中國明朝末年,南明政權明昭宗向西南方敗退,許多漢人隨著明軍移入雲南和今日的上緬甸區域而沒有回到家鄉。從清朝初期開始,果敢地區漢族增多,其中有一戶楊姓人家遷入了科干山,成為地方勢力,並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統治當地的少數民族。1840年,楊國華因為捍衛中國邊防有功,受封為世襲果敢縣令,成為中國認可的漢人土司政權,保持世襲領導權近150年。 很長一段時期,果敢的楊氏土司同時向中國以及木邦進貢。1886年,大英帝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同時將緬甸北方臣服於緬甸的土司也納入英屬印度。英國與中國清朝簽訂條約,界定了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沒有穩定歸屬的土司,一些被分為中國所有,一些則屬於英屬緬甸。經過多年談判,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范圍。 果敢最後一任土司於1959年被緬甸所廢除。
中華民國雲南省地圖
戰亂時期 緬甸政府取消了世襲的土司權力,數年後將原土司楊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員楊振聲起兵反抗,緬族政府軍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動羅星漢擊潰果敢的反緬甸部隊,土司家族的軍隊敗逃。楊振聲部隊退入泰國,彭家聲則退入中國。政府軍進占果敢,指派親緬族的羅星漢管理果敢,經營毒品生意。果敢始被異族統治,華校被收歸國有,果敢華人被迫更名為果敢族,華文改稱果敢文。 1960年代緬甸共產黨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在緬甸東北部重新建立。彭家聲率領緬共軍隊重新佔領果敢,敗退的羅星漢採行堅壁清野策略,將市街燒毀,居民遷出,果敢人民四處流亡。 1980年代國際情勢改變,緬甸共產黨內部嚴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數民族的當地武裝勢力遂脫離緬共,將緬共的領導人遣送中國,與緬甸政府軍停戰展開和平談判。 撣邦第一特區 1989年,彭家聲與政府軍達成協議,果敢成為自治的特區。果敢可保有自己的軍力,中央政府派駐少量的公共服務人員至果敢,包含醫務人員,小學教師,學校以果敢語教學。1992年內戰再起,果敢軍官楊茂良聯合南方的佤邦驅逐特區主席彭家聲,1995年彭家聲與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掌政局。 在國際反毒的壓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敗之後,2003年終於全面推行停止種植罌粟的政策,引入農業生產技術並發展博彩業。產業轉型對果敢帶來相當大的沖擊,替代種植在果敢高冷乾的環境推行困難重重,農民陷入貧困。由於缺乏糧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區爆發大規模的瘧疾,死亡279人。國際展開人道救援,中國派遣巡迴醫療團,並提供葯物,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供救濟糧。日本2005年5月開始援助總合性的山地農民的生活重建項目。2009年「8.8事件」後,果敢新政府主席是由原副主席白所成擔任,劉國璽副主席兼任秘書長。新政府排除了彭家聲的黨羽,彭家聲已經失去對果敢政府的控制權。
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區旗
編輯本段整體概況
果敢位於緬甸東北端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地理座標為:北緯23°24′54〃—24°09′24〃;東經98°24′14〃—98°53′42〃。地勢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間,山與山之間的壩子海拔約1100米,是果敢的精華地帶。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首府老街和鎮康新縣城南傘鎮僅相距7公里。西邊以怒江為界,但是,自從1989年,果敢的領土已經向西擴張(註:1995年之後,不再領有西岸勐古地區)。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圍。它的北部多為崇山峻嶺,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特區內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第一級為一市一縣,第二級是果敢縣下轄有5個區,第三級共有2鎮18鄉。面向中國有楊龍寨口岸和清水河口岸。編輯本段人口

果敢美女
2003年果敢人口約14萬人,果敢本地籍約10萬,其中漢族約佔百分之九十,其餘則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此外的人口多為華僑。在果敢經商務工旅遊的中國人很多,流動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萬左右。 而緬族人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軍人和家屬以及行政官、小學教師、技術人員、醫務等公共服務人員。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果敢的主要人口為中國移民後裔、華僑,數百年來傳承著中華文化以及當地的少數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與臨近的雲南省鎮康縣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傳統的儒家思想,此外還有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主要的信仰中心為老街的果敢大廟。
果敢美女
果敢地區教育體制尚在基礎發展階段,比起鄰近地區的教育水平,果敢的教育發展緩慢,有十餘所中小學,沒有高等教育機構。學校以果敢語授課,教師短缺而且專業素質不高,只有少量中國內地的教師在當地授課,而且工資待遇較差。中國政府在寮國等地援外派出了漢語師資,卻沒在果敢提供漢語師資援助,所以當地的經濟文化教育都很落後。另外有每周三至四小時的緬文課程,由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緬文教師教授。目前對果敢實施國際援助的竟然主要是日本而不是中國,二戰時期,日軍曾侵略佔領這一地區。編輯本段傳統節日
春節、清明、端午、火把節、七月半、中秋節及潑水節。編輯本段軍事
撣邦第一特區軍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以及緬甸中央政府派駐於滾弄的軍隊所構成。果敢同盟軍由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所控制,負責特區的治安以及面對中國邊境的國防,而中央政府的軍隊則駐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據點滾弄,負責特區對撣邦其他方面的軍事控制,不負責特區內部事務。 特區政府掌握的邊防警力規模由緬甸中央政府規定,但武裝和幹部配備由特區政府負責,特區政府擁有很高的自主權。 彭家聲的漢族軍多次和緬甸政府軍發生沖突,拒絕政府軍收編,一旦戰事不利,漢族軍會撤退到中國,但中國軍隊會將其繳械以確保社會治安,待局勢穩定,彭家聲的部隊又會徒手重返果敢,並重新武裝起來。編輯本段經濟貿易

果敢小街
果敢在經濟上屬於相對落後的地區,自英國向緬甸殖民以來,以種植罌粟為主,以出產優質大煙聞名於世。在20世紀初土司治理的時期,曾有一段繁榮的歷史,罌粟也逐漸成為果敢唯一的經濟來源。 由於長年戰亂,原有的社會基礎遭受極大的破壞,基礎建設停滯不前,直到停戰以後才穩定發展。但2003年停止生產罌粟,切斷了當地的經濟來源,且替代種植的情況並不理想,經濟遭受嚴重沖擊。另一方面,果敢發展面向中國遊客的博彩業,有小澳門之稱,但財政收入因中國政府對境外賭博旅遊的限制隨之銳減。編輯本段通訊設施
果敢地區架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網路。 無線方面使用中國移動,座機則是中國電信,使用臨滄區號0883。 特別注意的是,中國手機用戶漫遊至果敢地區時,是沒有國際漫遊費的,無需申請國際漫遊功能。(僅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手機用戶)

⑶ 中學的文言文是什麼

1. 初中文言文~~

1勸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 (勉勵,獎勵) 2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勸說) 63-卻 1相如因持壁卻立(退,退回) 2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使---退,擊退) 3卻之為不恭(拒絕,推卻) 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還,再) 5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回頭) 6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諧,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對 ---怎麼辦) 65-若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如,似,像) 2若入前為壽(你,你的,你們) 3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若夫:用在一段話開頭,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為) 2素善留侯張良(友好,親善)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擅長,善於) 5先主曰"善" (好,對)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優點、長處)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處理好) 9善乃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喜歡、羨慕) 66-少 1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數量小,不多。

這里為少數人。) 2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不足,缺少) 3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少年,青年;年輕)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削減、減少) 6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瞧不起、輕視)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過) 2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進入,到) 4涉獵:泛覽群書而不一定求其精 68-勝 1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勝(盡) 3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勝利,戰勝,取勝) 4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勝過,超過) 5予觀夫巴陵勝狀(優美的,好的) 69-識 1相逢何必曾相識(懂得,認識) 2鄙夫寡識(知識,見識) 3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記住) 70-使 1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使,讓) 3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出使) 4人皆得以隸使之(使喚)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趙(使者) 6時周瑜受使至番陽(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使) 71-是 1覺今是而昨非(正確,認為正確) 2是又在六國下矣(這個,這樣,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斷) 4是故聖益聖,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餘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是以:因此) 72-適 1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到……去) 2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女子出嫁) 3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順從,適合) 4從上觀之適與地平(恰好) 5適為虞人逐(剛才) 6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同「謫」,被流放) 73-書 1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寫,記下)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 4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書籍,書) 5拜送書於庭(國書) 74-孰 1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誰,哪個) 3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與……比,哪一個更……) 75-屬 1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連接,連綴) 2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 6若屬皆且為所虜(等、輩) 7查明屬實,事屬可行(系、是) 76-數 1眾數雖多,甚未足畏(數目,數量) 2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幾,幾個) 3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命運) 4數呂師孟叔侄為逆(列舉) 5范增數目項王(屢次) 6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計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帶領,率領) 2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78-說 1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講) 2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言論,說法,主張) 3《師說》《捕蛇者說》(文體的一種) 4范增說項羽曰(勸說,說服) 5秦王不說(通"悅",高興) 79-私 1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與"公"相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3私見張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傷長者之意(私利、私事) 5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私交、秘密的活動) 80-素 1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白色的生絹) 4素善留侯張良(向來,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白色的,沒有文採的) 81-湯 1臣請就湯鑊(熱水,開水) 2臣侍湯葯,未曾廢離(湯葯) 3疾在腠里,湯熨之所及也(同"燙",用熱水焐) 5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湯湯:大水急流的樣子) 82-涕 1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淚) 2士皆垂淚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同夥,一類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兩人在也(只,不過)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門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逃亡,逃跑) 2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失去,丟失) 3今劉表新亡(死亡,死) 4戰敗而亡,誠不得已(滅。

2. 求初中文言文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 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

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幼時記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 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以蟲治蟲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 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人皆伏其精練。 《論語》八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黃鶴樓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

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寵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 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於園 於園在瓜洲五里鋪,富人於五所園也。非顯者刺(投下名貼),則門鑰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葯,人不得上,以實奇。 後廳臨大池,池中廳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後一水客,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 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

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於園可無憾矣。 《黔之驢》 柳宗元原文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

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mò),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

3. 初中文言文

那篇文章?

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於「。。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

例: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者:指人)

⑵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

⑶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者:指事。)

⑷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⑸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⑹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⑺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餘人。

⑻誰為大王為此計者:(者:指人)

⑼客何為者?(者:指人)

⑽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者:指物,葯)

⑾又可怪者,在盜積賊,殺人重囚,氣傑旺,染此者十不一二。(者:指病)

⑿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二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片語,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於「。。的樣子」、「。。似的」。

例:

⑴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⑵言之,貌若甚戚者。

三放在主語之後,表示提頓或判斷。

例: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⑵陳勝者,陽城人也。

⑶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⑷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⑸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四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

例:

⑴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⑵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⑷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⑸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⑹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五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六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的話」。

例:

⑴入則無法家弗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⑵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⑶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七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後,表示提頓。

例:

⑴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⑵有郭四者,凡四殺人。

⑶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八放在數詞之後(翻譯時,要根據所列事物,在數詞詞後加上相應的量詞和名詞)。

例:

⑴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二者:兩種心情。)

⑵此數者用兵之患也。(此數者:這幾點。)

九放在後置的定語之後,相當於「的」。

例:

⑴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定語是「可使報秦者」,中心詞是「人」。

⑵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

十放在時間詞之後,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作用。

例:

⑴近者奉辭伐罪。

⑵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⑶遠者數世,近者及身。

(十一)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

例:

⑴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

⑵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

通「也」:----《韓非子·八經》:「任事也無重……處官也無私。」《說苑·政 也理》:「魯無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義解,而見古書中「者」「也」可互用。(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14頁)

額……或許對你有幫助。

4. 中學生文言文

論語十則

——孔夫子的智慧板書 【春秋】孔 子

魚,我所欲也

——世界上最難的選擇 【戰國】孟 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在安樂與苦難之間 【戰國】孟 子

曹劌論戰

——智慧的聲音與回響 《左傳》

鄒忌諷齊王納諫

——古人內心的明鏡 《戰國策》

出師表

——歷史與我們內心的荒莽 【三國】諸葛亮

桃花源記

——詩人的精神烏托邦 【晉】陶淵明

三峽

——山川世界的無盡前沿 【北魏】酈道元

馬說

——知音的古典之殤 【唐】韓 愈

陋室銘

——詩人的精神草廬 【唐】劉禹錫

小石潭記

——自然界的清靈之夢 【唐】柳宗元

岳陽樓記

——岳陽樓上的隱居者 【宋】范仲淹

醉翁亭記

——太守的夢境花園 【宋】歐陽修

愛蓮說

——一朵蓮花的精神史 【宋】周敦頤

記承天寺夜遊

——夜色彌漫中的行吟 【宋】蘇 軾

送東陽馬生序

——風雪中的一卷線裝書 【明】宋 濂

關雎

——詩經里的桃花流水 《詩經》

蒹葭

——歷史上最美的秋天 《詩經》

觀滄海

——滄海之上,星空之下 【漢】曹 操

飲酒

——一個人的菊花和酒 【晉】陶淵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煙塵彌漫的他鄉路 【唐】王 勃

次北固山下

——晨曦中的青山綠水 【唐】王 灣

使至塞上

——塞外的長河落日 【唐】王 維

聞王昌齡左迂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的愁心明月 【唐】李 白

行路難

——李白的漫漫精神之路 【唐】李 白

望岳

——對古老泰山的尊崇 【唐】杜 甫

春望

——春天的殘花之痕 【唐】杜 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草廬的風雨故事 【唐】杜 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風雪中的離別之歌 【唐】岑 參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的春色煙柳 【唐】韓 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顛簸的人生苦旅 【唐】劉禹錫

觀刈麥

——生活的守望者 【唐】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春光明媚的日子 【唐】自居易

雁門太守行

一一遙想當年漫天秋色 【唐】李 賀

赤壁

一一憂愁的歷史詞典 【唐】杜 牧

泊秦淮

——煙雨秦淮河 【唐】杜 牧

夜雨寄北

——雨夜的憂思 【唐】李商隱

無題

——燦爛星空下的月光之歌 【唐】李商隱

相見歡

——秋天寂寞的梧桐樹 【南唐】李 煜

漁家傲

——古典的牽掛 【宋】范仲淹

浣溪沙

——瞬間的華麗與凋零 【宋】晏 殊

登飛來峰

——閃光的智慧 【宋】王安石

江城子

——蘇軾的放達與滄桑 【宋】蘇 軾

水調歌頭

——月光里的流年似水 【宋】蘇 軾

游山西村

——柳暗花明的歷程 【宋】陸 游

破陣子

——燈花之下的寒光 【宋】辛棄疾

過零丁洋

——宋朝的山山水水 【宋】文天祥

天凈沙

——斜陽下的憂傷之思 【元】馬致遠

山坡羊

——悲痛的黃土 【元】張養浩

己亥雜詩

——晚清的浪漫與迷失 【清】龔自珍

5.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1、童趣(沈復)2、《論語》十則3、山市 蒲松齡4、《世說新語》兩則 劉義慶5、詠雪6、陳太丘與友期7、寓言四則8、智子疑鄰9、塞翁失馬

二、七年級下冊文言文

1、傷仲永 王安石2、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3、口技 林嗣環4、短文兩篇5、誇父逐日6、共工怒觸不周山7、狼 蒲松齡

三、八年級上冊文言文

1、桃花源記 陶淵明2、短文兩篇3、陋室銘(劉禹錫)4、愛蓮說(周敦頤)5、核舟記 (魏學洢)6、大道之行也 (《禮記》)7、三峽(酈道元)8、短文兩篇9、答謝中書書(陶弘景)10、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1、觀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張岱)

四、八年級下冊文言文

1 、與朱元思書 吳均2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3 、馬說 韓愈4、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5、小石潭記 柳宗元6、岳陽樓記 范仲淹7、醉翁亭記 歐陽修8、滿井游記 袁宏道

五、九年級上冊文言文

1、陳涉世家 司馬遷2、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3 、隆中對 陳壽4、出師表 諸葛亮

六、九年級下冊文言文

1、公輸 《墨子》2、《孟子》兩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5、魚我所欲也 《孟子》6、《莊子》故事兩則7、惠子相梁8、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9、曹劌論戰 《左傳》10、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11、愚公移山 《列子》

(3)緬甸果文中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文言文

6. 初中重要古文

《出師表》 【這是一篇初三上冊要學的文言文,先背為先!】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

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睏乏,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時候啊。

然而朝中官員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外面捨生忘死,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報恩啊。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意見,發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啊! 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升降官吏,評論人物,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

如果有作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做了好事對國家有貢獻的,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員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內外刑賞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思慮都忠誠純正,所以先帝把他們選 *** 留給陛下。

我以為宮廷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然後實行,就一定能夠補救缺點,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將軍向寵,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過去任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贊他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

我認為軍營中的事情,都拿來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夠使軍中團結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不對桓、靈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遺憾的。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優秀、以死報國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朝的興隆便為時不遠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地,只希望在亂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並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向我詢問當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後來遇到挫折,在軍事上失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緊迫的關頭奉命出使,從那時到現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辦事謹慎,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

我接受命令以來,早晚憂慮嘆息,唯恐託付給我的大事做得沒有成效,而有損於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莊稼的荒涼地方。現在南方的叛亂已經平定,武器裝備已經充足,應該勉勵三軍,率領他們北上平定中原。

我希望能夠奉獻平庸的才能,去鏟除那些姦邪凶惡的敵人,振興漢朝,遷回舊都洛陽。這是我報答先帝、忠於陛下的職責。

至於考慮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無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誠的勸諫,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交付給我,如果不能實現,就治我的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就應當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職,指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征詢治國的良策,認識、採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的遺命。我接受您的恩澤,心中非常激動。

現在我就要遠離陛下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淚水,也不知說了些什麼。 《唐睢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不說。

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呢?況且秦國已經滅了韓國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於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難道不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

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並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百萬具屍體倒下,使血流千里。」

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

那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了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到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怒氣還沒發作,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徵兆。

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同我一起將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屍體倒下,血只會流五步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這樣。」

於是拔出寶劍起身做要同歸於盡狀。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何必到如此地步!我明白了:為什麼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這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⑷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

當代教育的發展更加註重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人格的健全,而培養健全的人格往往與語文教育有著莫大的關系,語文教育作為母語教學有著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兼備的特質,下面我給你分享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歡迎閱讀。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篇一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學情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設置疑問來引導和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語言的有效手段。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對課堂提問的內涵把握不清,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在課堂提問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視若無睹甚至尚不自覺。因此,筆者在結合理論與語文教學實例的基礎上,欲對上述問題予以解析,以期對語文教師教學與對課堂提問研究的豐富有所裨益。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問題解析;對策探討

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並調節學生的思維活動,加深對教學重點的有意注意及記憶,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情境,並對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問的功能發揮常常不盡如人意。如何優化課堂提問,促使其真正成為促進學生思維、推動實現課堂教學目標與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每個教師及教育工作研究者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內涵概述

課堂提問,簡言之,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向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說,課堂提問就是由一連串的課堂問題組成的。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課堂提問雖然是幾個問題,但究其課堂提問的具體內涵,則包括了提問的含義與性質、類型與要求及其重要性等等。

早在1912年心理學家史蒂文斯的研究指出,教師們大約每天提問395個問題,每分種約問2-4個問題,教師的發問時間佔80%的教學時間。[1]因此,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並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課堂提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而且兼具開啟學生思維和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它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最主要步驟之一。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決定著一節課授課質量的高低,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技能的專業與否與經驗豐富程度,更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結果。

二、目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課堂提問雖然應用普遍而廣泛,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提問藝術的把握不一,因此產生了參差不齊的教學效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提問的目標不明確

問題未經過精心設置,隨意性太大,沒有思考價值。甚至表現有“習慣性提問”,如“是不是”、“對不對”,形同口頭禪。[2]提問沒有明確目標還易導致課堂提問數量過多,讓課堂變成教師進行提問表演的舞台,問而不講,形式大於內容。

(二)問題難易不適中

題目過簡,學生不需要思考。題目過難,學生無從思考。這些情況都容易讓提問背離其“出發點”,也極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不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提問運用的恰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讓教師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果教師過於青睞某幾位學生,則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對學生回答缺乏及時而中肯的評價

對學生回答的評價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及時,二是中肯。首先是及時,部分教師在學生回答後不置可否,使學生無法獲得問題的真正答案,尤其是對於初中生,需要教師的評價來記錄問題的正確答案。然後是中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以鼓勵為主,否則容易磋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這並不等於所有學生的回答就是正確的。

(五)思考時間不充足

由於教師對課堂時間把握性不高,且有部分教師迫切希望向學生展示其獨到而高明的見解,致使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在學生並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時就告知其答案,與學生在“百思不得其解”後受教師啟發點撥才“恍然大悟”的教學效果相比,會差很多,也不利於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經過上述闡述,我們認識到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並且對課堂提問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筆者認為,要點有二:

(一)要有明確的提問目的

“目標是指引一切行動的指南”,只有明確了為什麼要進行提問,提問才會有價值。筆者認為,提問的目的主要有:

1、強調教學重點,方便理解教學難點

如《紀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先敘後議,以議為主的議論文寫作手法。”所以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提問“文章第一、二、四段為了描寫白求恩的精神,採用了哪種寫作手法,有什麼好處?”

2、便於學生把握文章思想的內容與情感

如《紀念白求恩》中最後一段,以“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就可以結束文章了,作者為什麼還要加上“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句話?

3、建立不同文章之間或同一文章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是可以進行如下提問“我們已經學過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他的散文寫作風格是怎樣的?”

(二)選擇最佳提問契機

最佳的提問契機是指提問時要有“契機”可抓。教學過程中對提問契機的捕捉主要有兩點依據:一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關節點,二是教學難點。[3]具體而言存在下述三種表現:

1、文章中存在矛盾或與常理不符的地方

許多課文中都會存在某些“不正常”的地方,在這些“不正常”處設點提問,容易引起學生思考,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如在《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大家都知道一般的演講都是先陳述我的夢想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夢想,再講我如何去實現它。在金博士的演講里為什麼會把我有什麼夢想放在最後呢?”這樣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通過思考就會發現,把夢想放在最後來講,會使演講更加具有鼓動性、感染力,這是演講這類體裁文章的一種表達技巧。

2、“一字”系情感處

許多文章都會存在用單字來表示感情的情況,表面看來平淡無常,實則寄託著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如《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提問“把‘是’去掉可不可以,為什麼?”學生通過思考就會發現:“是”在這里有強調作用,語氣很沉重,朴實地表達了作者毛澤東一種沉痛哀悼的心情。如此一問,便會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容易引起學生想像與聯想的地方

許多文章都會存在省略與空白,在這些地方設點提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並對理解文章內容有一定幫助。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想像一下,如果店小二沒有給林沖報信,讓林沖恰巧聽到官營和差撥要暗害他的對話,林沖會主動殺了那三個惡人嗎?學生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一是不會,因為林沖謹慎愚忠,封建等級思想濃厚,不會輕易反抗;二是會,因為經過一系列的暗害,林沖早已發覺上級統治者的腐朽奸惡,他的封建等級思想正在一點點崩塌。通過這一提問,學生便會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便於解決教學難點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與思想感情。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十分重要。但“教有方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提問技術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並不是單純學習理論知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加以摸索、改善,也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不斷進行研究,對相關理論不斷進行豐富。(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轉引自陳羚,國內外有關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綜述.[J].基礎教育研究,2006,(09).

[2] 阮明明,也談語文課堂提問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語文天地,2010,(12).

[3] 董愛君,中學語文課堂提問優化策略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9月.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篇二

摘 要: 在知識經濟爆炸時代,教育對國家、社會及個人的影響和作用是極其深刻的,無法忽視的,自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國開始相繼進行課程改革,力求促使教育迅速發展,掀起一股課程改革高潮。語文課程的地位和功能決定了其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引起了廣大教育者對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刻討論與積極探尋。

關鍵詞: 中學語文 課程改革 對策研究

1992年和1999年我國先後頒布了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無不例外地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具有基礎性和奠基性作用,不難看出語文課程的重要性遠大於其他學科,決定其改革在我國課程改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勢必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20世紀末,《北京文學》發表了一系列“憂思中國語文教育”文章,引起了教育界甚至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討論和反思,隨之出現了一些關於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如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等,對中學語文課程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隨後,2003年4月公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標志著中學語文課程改革進入新階段。

一、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現狀

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較之以往發生了不少變化:課堂氛圍與以往相比更為輕松活潑,不再實施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而以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模式,使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掌控者;師生關系由傳統的“上下級”悄然轉變為平等的相互尊重、信任,學生逐漸成為師生關系中的主體,出現問題時主動尋求與老師溝通、交流,老師由傳統的“訓話者”向學生的知心朋友轉變;中學語文課程內容不再枯燥乏味,增加了詩詞鑒賞、名著導讀、社會實踐等內容,更傾向學生的興趣、愛好,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課堂與實際相聯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實踐;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如播放古詩詞朗誦……這些都是近些年語文課程改革發生的變化。

然而在改革過程中出現問題是無法避免的,由於傳統文化等因素的限制,有些地區的中學語文課程改革收效甚微,基本走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老路子,課程改革的“新”無處體現,相對積極進行改革的地區會由於課時減少而增加課程內容,以致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無法完成;教材改革力求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同時忽視系統文化知識的傳授,中學語文課程包括初中語文課程和高中語文課程,而高中語文課程內容在求新的同時注重系統文化知識的傳授,因為高中語文課程在培養能力的同時要求知識積累;學生主導課堂後,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由於需要花費一些時間討論、探究學習,課堂教學效率相對下降,學習進度隨之放緩,無形中教師的教學壓力加重,難以避免抵觸情緒;評價方式雖然由傳統的單一性到多樣性,但在執行時還是以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為主……這些都是改革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問題,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傳統,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對教育改革有一定限制,難免成為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絆腳石。新事物剛出現時,一開始人們難免出現懷疑心理和抵觸心理,致使改革進程緩慢或者沒有現象。課程改革初始,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只能邊進行改革實驗,邊檢討不足、總結經驗,所以問題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在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中學語文課程改革。

二、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對策

針對中學語文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嘗試彌補不足之處:

(一)在課程實施方面,首先增強中學語文課程的趣味性,應用多媒體手段或者游戲等較為吸引人的方式於課程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其次啟發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分析重難點,既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在教師的講解下提高課堂效率。最後在課程結束時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總結,積累知識的同時促進能力培養。

(二)在教師培訓方面,語文教師在中學語文課程改革過程中始終處在第一線,是最前沿的先行者,改革實施離不開各位教師,教師的思想觀念、業務水平等直接影響改革效果,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是最直接的,所以要注重師資培養計劃,注重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要與時俱進,注意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根據改革新要求重新研究教材、改進教法,積極配合實施課程改革,促進教育教學發展。

(三)在教材開發方面,一方面注重教材的實用性與科學性,教材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編寫時注意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知識邏輯特點,另一方面適當開發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作為輔助教材,豐富語文教材內容,使語文教材具有鮮明特點。

(四)在課程評價方面,建立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和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體系,以期促使學生和教師不斷反思、不斷提升自己,摒棄以往“一卷定終身”模式,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

三、結語

推行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工作,經歷了近些年的摸索已然有了很大成效,然而改革之路還很漫長。對於改革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來的問題,我們要積極耐心地解決,使之更完善,真正適應時代需求,使學生更能適應時代發展和需求,進而推動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韓秋玲.淺談中學語文課程改革[J].魅力中國,2010.

[3]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篇三

【摘要】語文作為我國五千年文化的積淀,傳承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內涵。不過在許多方面,語文的學習效果不如人意。為了能夠使得中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願意邁向語文的殿堂,本文研究“讀寫結合”對中學語文課程所帶來的作用,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 創新寫作 讀寫結合

寫作和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元素,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兩者的有效結合,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便於學生開發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並且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其生長情況的差異只視乎給予怎樣的培養。同樣的道理,教師作為學生這粒種子的培養者,若想種子發芽成長,就要付出努力適當地培養。那麼作為培養者的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種子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並證明此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於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能力。

一、注重比較模仿,堅持“講―讀―寫”的教學模式

剛剛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其大多表現出容易充滿信心,也很容易無精打采,具有情緒波動大的心理特點。除此之外,因為小學的作文大多應用情景教學,著重培育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再向抽象思維發展,所以,小學作文教學大多運用比較模仿這一教學方法。而初中的作文教學則注重觀察與描述,培養與提高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准確生動地描繪事物。鑒於此,教師可以結合“讀寫結合”的特點,首先讓學生進行仿寫,因為仿寫是難度最低的,學生也樂意接受,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並較好地銜接不同階段的學習方式。

讓學生閱讀原文,體會原文的美,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仿寫,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把握相關的表達技巧,進而提高寫作水平。對於語句,能夠就句子的結構開始仿寫,也能夠模仿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對於語段,可仿寫其段落結構,表達方式等。例如《背影》一課,文中出現了大量的細節描寫的句子,並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在結構上,句式嚴謹連貫,語言運用也非常優美流暢,所以,讓學生多次領略文章的內容,走進朱自清先生的內心世界,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寫一篇相關的習作。文中形象地描繪了父親送別兒子的經過,運用了“攀”“縮”“微傾”等動詞,教師要讓學生仔細領悟這些動詞的所表達的感情色彩,然後仿寫一段話,嘗試描繪自己所熟悉的某個場景。

二、注重創新寫作,堅持“講―讀―想像”的教學模式

在歷經小學的啟蒙之後,學生的思維模式也相應得到提高,處於中學階段的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進而明確主題、加深理解,領悟作者的內心世界,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其創造力與想像力,培養學生對文章局部內容進行續寫、擴寫、改寫、創新寫作。

基於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古詩文,讓學生進行擴寫練習,這樣能夠讓原先某些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為形象直觀,除此之外,還能培養學生立體的知識多維認知,內容也因此變得更加有趣。如學習《傷仲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像續寫仲永從神童變成普通人之後,猜想人們態度的變化以及主人公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知識點的了解,還能從某種程度上降低學生一直以來對文言詩詞乏味枯燥的抵觸,使得學生不再抗拒古詩文,培養一定的人文情愫,這些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寫作能力。

三、課內課外相結合,激發創新思維能力,創意寫作

在培養學生充分理解把握文章的表達方式、結構思路、寫作方法、寫作主題等方面,“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教師要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文章內容,懂得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便於學生培養其從低層次漸漸轉變成高層次的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運用鑒賞課文詞、句、篇後讓學生寫讀後感、話題作文或命題作文等形式進行培養。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可以適時提醒學生可以應用不同形式,如仿寫、改寫、續寫課文,或把多篇課文聚集於一篇文章等形式進行寫作。這種“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恰恰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徵,使得他們覺得具有新鮮感。在此教學階段,教師必須要求學生不可以被原文束縛、重復原文或違反原文,務必是基於通讀全文的前提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作,用自己的真情實感進行合理的創意寫作,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學會品味文章,在文章中思考的閱讀習慣。

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有“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的話,教師要求學生以文章的內容為基點,讓學生談談如何理解這句話,並將這句話作為話題,寫一篇短文。又如學習《少年愛因斯坦》一文後,可以聯系課文的內容,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將課文的空白填補,如愛因斯坦荒誕怪異的想法不被老師、同學接受的時候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此時愛因斯坦內心世界是怎樣?除此之外,中學語文課文中有相關的插圖,教師可以讓學生帶有文學性地描繪插圖,這樣可以鍛煉到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並伴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靈活運用。

四、結題

總而言之,“讀”與“寫”是初中語文教學當中不可或缺兩個核心元素,並且“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必須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培養者,要想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行為習慣,必須將“讀”與“寫”兩者相互結合,使課堂內涵更加豐富,使教學更具生命力,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博鋒;王興莉;中學語文“讀寫結合,點評互動”的學習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6)

[2]李暢;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2)

[3]陸新全;“讀寫結合”與“讀寫融合”――淺議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J];現代教學;2008(03)

⑸ 賓陽縣敷文中學文化建設的建議

敷文中學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敷文中學教育理念:

致良知

二、敷文中學校訓:

格物致知,行穩致遠

三、敷文中學校風:

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四、敷文中學第一課:

《陽明訓》

歌詞:王陽明

孩子們,聽教誨;

勤讀書,要孝悌;

學謙恭,循禮儀;

節飲食,戒游戲;

毋說謊,毋貪利;

毋任情,毋斗氣;

毋責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

心地惡,是凶類——是凶類。

譬樹果,心是蒂;

蒂若壞,果必墜。

吾教汝,全在是。

汝諦聽,勿輕棄。

吾教汝,全在是。

汝諦聽,勿輕棄。

汝諦聽,勿輕棄。

五、陽明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六、陽明格言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賓陽縣王陽明文化研究會  韋均藝

2019.8.26

⑹ 2019年緬甸老街有那些變化

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後,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進緬文教師。

2017年6月起,對文教處直屬學校及周邊學校共11所中小學校內的一年級實行緬果雙語同步教學試行,實行緬語教育。

2016年,老街區開辦有109所學校,其中4所高中、2所完學、58所小學、3所小學分校,共67所學校,教師共505名,果文在校學生20811人,其中初中生340人,小學生18715人,學前幼兒1756人,果文教職工440人。緬文在校學生11844人,緬文教職工418人。

2017-2018年,老街區共有學校158所,其中,中小混成學校5所,小學校150所,幼兒園3所,其中初中生470人,小學生16870人,學前幼兒1815人,果文教師434人。

(6)緬甸果文中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常住人口約20萬人,流動人口約10萬人,農業人口3萬人。老街市總人口約1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約8萬人。 果敢的緬族人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軍人和家屬以及行政官、小學教師、技術人員、醫務等人員。

2019年5月22 日,緬甸政府取消果敢老街縣級行政區等級。果敢發展面向中國遊客的博彩業,有小澳門之稱,但財政收入因中國政府對境外賭博旅遊的限制隨之銳減。

⑺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翻譯方法

文言文翻譯是多年來高考的必考內容之一,為了大家考個高分,所以我帶來了中學生文言文閱讀翻譯方法。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翻譯方法

一、誤譯文言實詞

例1.將畫線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重榮謂晉無如我何,反意乃決。重榮雖以契丹為言,反陰遣人與幽州節度使劉晞相結。契丹亦利晉多事,幸重榮之亂,期兩敝之,欲因以窺中國,故不加恕於重榮。

(《新五代史,安重容傳》)

誤譯:契丹使晉國多事對自己有利,慶幸重榮作亂,希望晉朝廷與重榮同時受損。

解析:在這個句子中,「利」,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認為……有利」。

這里將「利」誤譯為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有利」。失誤原因:一是對文言實詞的活用掌握不牢。二是對上下文各方的利益關系沒有準確把握,缺乏根據語境解釋詞語的能力。

應譯為:契丹也認為晉朝多事對自己有利,慶幸重榮作亂,希望晉朝廷與重榮同時受損。

二、誤譯文言虛詞

例2.將畫線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於是改作兩題,置案上,以觀其異。比曉,又塗之。積年余,不復塗,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王閱之曰:「狐真爾師也,佳幅可售矣。」是歲,果入邑庫。(2007年高考廣東卷)

誤譯:但是(狐狸)用濃墨灑作大墨點,(弄得)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

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強調作用的副詞,應譯為「只是」,不表示轉折關系,這個義項在中學教材中出現過,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觀羅敷」。

應譯為:(狐狸)只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弄得)滿紙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

三、古今詞義不對應

例3.將畫線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鍾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戎曰:「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2007年高考山東卷)

誤譯:鍾會討伐蜀國,路過時與王戎告別,問(他)有什麼政策。

解析:「計」即計策,為對付某人或某種情況而預先安排的方法、策略。如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計」等。而「政策」是個現代詞語,它指國家或政黨為實現一定時期的路線而制定的`行動准則,如經濟政策等。這里古今意義不對應,誤用現代詞語。

應譯為:鍾會討伐蜀國,路過王戎時與其告別,問(他)有什麼計策。

四、語言不合規范

例4.將畫線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具言其子仁傑可用狀,即召入宿衛。其軍帥怒賁不先白己而專獻金,下賁獄。世祖聞之,大怒,執帥將殺之,以勛舊而止。仁傑從世祖,南征雲南,北征乃顏,皆助勞績。(2007年高考四川卷)

誤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就把賀賁關進監獄。世祖聞之,吹鬍子瞪眼,執住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

解析:這段譯文的不規范表現在兩個方面:①文白夾雜,「聞」「執」等文言詞語沒有譯出。根據語境,「聞」可譯為「聽說」;「執」可譯為「逮捕」。②風格不一致整體上看是嚴肅的書面語,而「吹鬍子瞪眼」顯然是口頭用語。

應譯為: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把賀賁關進監獄。世祖聽說這事,非常憤怒,逮捕了主帥並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

五、不辨感情色彩

例5.將畫線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親王之藩,供億至二三十萬。游手之徒,託名皇親仆從,每於關津都會大張市肆,網羅商稅。國家建都於北,仰給東南,商賈驚散,大非細故。(2007年高考重慶卷)

誤譯:無業人員,假託皇親國戚手下之人的名義,常常在關卡渡口都市大設店鋪,並徵收商稅。

解析:「游手之徒」,有明顯的貶義,而「無業人員」則是中性的,應譯為「游手好閑的人」;「網羅」一般情況下譯為「搜集」,是中性詞語,但這里有貶抑色彩,「徵收」則指政府依法收取財物等,這里譯為帶有貶抑色彩的「搜羅」「搜取」「索要」比較合適。

應譯為:游手好閑的人,假託皇親國戚手下人的名義,常常在關卡渡口都市大設店鋪,並搜羅商稅。

六、誤譯原句語氣

例6.將畫線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賓士天下也,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2007年高考福建卷)

誤譯: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沒有誰能行。

解析:譯文把最後一句處理為陳述語氣不恰當。從語境來看,這段話表示孟子拯救天下的責任感和高度的自信心,「五百的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許,「舍我其誰也」,是一種語氣強烈的反問,應譯為「……呢?」

應譯為: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的社會里,除了我還能有誰呢?

七、誤譯語法關系

例7.將畫線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飢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2007年高考浙江卷)

誤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飢受寒,終身不利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解析:「終身不用」是個短小的單句,它的主語「杜甫」承前省略了。這句話敘寫杜甫空懷壯志而終身不被朝廷重用,身處困窘的情狀,用「終身不用」這個被動句表達。這里翻譯為主動句,將責任歸咎於杜甫「不利用」是錯誤的。

應譯為: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飢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八、誤譯分句關系

例8.將畫線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余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已而有識者曰:「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予聞諸言,亦從而寶之,不暇辨其為真五代、宋與否。(2007年高考安徽卷)

誤譯: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雖然年代很久了,但是應該小心地把它當做珍寶一樣收藏著,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

解析:畫線句的引號內部分,是一個沒有關聯詞的因果關系的復句,「此五代時物也,古矣」說明硯年代久遠,這是古物的重要標志,是「因」;「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是對待古硯應持的態度,是「果」。翻譯時處理為含有「雖然……但是……」的轉折關系復句,是一種誤解。

應譯為: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地把它像收藏珍寶一樣收藏著,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

九、不懂文化常識

例9.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也?」(《史記鴻門宴》)

誤譯:項王握住劍把站起來,大聲問:「來客是什麼人?」

解析:古人席地而坐,而兩膝著地,腳背朝下,臀部坐在腳後跟上。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這就叫「跽」。項王本坐著,突然見攀噲闖進來,於是警惕起來,握住劍,挺直腰准備站起來,以防不測。在這里,只能解釋為「雙膝著地,上身挺直」。

應譯為:項王握著劍把直起腰來,問道:「來客是干什麼的?」

十、不懂修辭

例10.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昔者有王命,有採薪之憂,不能造朝。(《孟子公孫丑》)

誤譯:昨天有國君命令來,他正發愁沒柴燒,不能上朝復命。

解析:「採薪之憂」是疾病的婉辭。

應譯為:昨天有國君命令來,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復命。

考生做文言文翻譯題時,不妨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檢查,看看自己的譯文是否正確。

⑻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初中語文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初中語文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新東方)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