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從哪個省過去最近
⑴ 緬甸靠近中國什麼地方
中國雲南。
地理位置介紹: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
(1)緬甸從哪個省過去最近擴展閱讀
中國與緬甸邊界問題解決的歷史:
第一,中緬邊界中的「麥克馬洪線」問題的解決,首先是因為中緬雙方對這一問題採取了正確的態度。中國政府並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但又注意到了以下事實:「麥克馬洪線」以南的未定界地區自清末以來已不歸中國管轄;
而緬甸則在獨立後從英國繼承了這個地區,當地景頗族建立的克欽邦加入了緬甸聯邦,因而這片土地變更就會影響到緬甸的聯邦制度;緬甸作為中國的鄰邦和新獨立的民族主義國家,在國際上執行和平中立和對華友好的政策,這與中國政府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致的,中國政府對緬甸自然不能不予以重視。
到上述種種因素,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採取了既要考慮歷史背景又要考慮實際情況的態度:
一是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合法地位;
二是從實際管轄情況出發,將「麥克馬洪線」視為「習慣線」的一部分;三是把「麥克馬洪線」問題和邊界中的其他問題「作為一個整體聯系起來加以考慮」;四是在實際劃界時,在全面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的基礎上,把「麥克馬洪線」作為「習慣線」的一部分而予以接受。
緬甸雖然在獨立後從英國繼承了「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並說「麥克馬洪線」「並非強加於西藏」,但事實上仍採取了友好合作的態度:
一是願意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雖然僅僅是進行談判的問題,印度的態度卻完全不同。早在1952年,印度政府就認定:「麥克馬洪線南邊的領土是我們(印度)的,因而也就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澳)內維爾—馬克斯韋爾:《印度對華戰事》,三聯書店1971年版,第75頁。)從一開始就與中國達成了維持現狀的默契;
二是最終放棄了根據分水嶺對「麥克馬洪線」進行修改的主張,承認包括「麥克馬洪線」在內的中緬邊界北段都是未定界,否認了該線的有效性;三是接受了全面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把片馬、古浪、崗房歸還中國,並在歸還地區的面積上作了一定讓步,在中緬邊界的中段和南段接受了中國的建議。
⑵ 緬甸靠近中國的哪一個地方
中國雲南。
地理位置介紹: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
⑶ 雲南那個地方離緬甸最近
雲南西部小城瑞麗屬於離緬甸很近的地方。
瑞麗,位於雲南省西部,隸屬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1]處於東經97. 31′~98. 02′,北緯23. 38′~24. 14′之間。其東連芒市,北接隴川,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毗鄰緬甸國家級口岸城市木姐。
雲南西部小城瑞麗,人們把國外的寶石都運到中國,這里除了做珠寶生意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商品,這些人做的可都是一些跨國生意,在這個地方是一個邊境,所以這里有很多國家的人,他們都會聚集在這里。
這里的人們,只要有一些簡單的證件,就可以很輕松的在這里出入,有一些生意人,一天就要來回的跑十幾趟,住在村子周邊的兩國居民,是不需要任何的證件的,有時跨國一個田野,或者一條河,就到另一個國家了。
在這個路邊上有一棵樹,它的身在中國,可是它的瓜,已經結到緬甸去了,所以這些瓜,就只有那邊的人收了,就這一條小小的河,跨過去就是緬甸,跨回來就是中國,在瑞麗的銀丼村,中間隔一條路就是芒秀村。
(3)緬甸從哪個省過去最近擴展閱讀:
瑞麗的氣候條件
瑞麗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全年分旱雨兩季,基本無霜,年平均氣溫21 ℃ ,年降水量1394.8 毫米,年平均日照2330小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花開四季,果結終年,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熱區寶地。
2008年,瑞麗年平均氣溫略高,年降雨量略多,年日照時數正常,光照條件偏好。年內出現輕度插花性夏季乾旱天氣和秋季低溫連陰雨天氣,冬季森林火險等級偏高。年平均氣溫20.8℃,年極端最高氣溫34.1℃,年極端最低氣溫5.5℃。
⑷ 雲南那個地方離緬甸最近
緬甸東部的克欽邦和撣邦離雲南最近。
1、克欽邦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首都在密支那,東北方向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克欽邦面積8.9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3%,南北長約470公里,東西寬約300公里。
2、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元朝和明朝時期屬於中國雲南的一部分。清朝時期屬於部落獨立狀態。克欽邦北部包含江心坡地區、坎底地區、胡康地區,這些地方在晚清和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並入英屬緬甸。
1947年緬甸各邦向英國爭取獨立,同年翁山將軍依據彬龍協議同意將克欽邦、撣邦等地,劃為自治區。
1994年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允許克欽獨立組織可以控制克欽邦,但仍有少數克欽邦獨立軍和克欽獨立組織的成員仍不滿意,因此目前克欽邦的政局仍不穩定。
⑸ 緬甸位於我國的哪個省市,離哪個市最近的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⑹ 請問緬甸果敢離中國哪個省近
緬甸果敢特區是和雲南南西部臨滄市鎮康縣交界,距離果敢縣縣城最近的就是鎮康縣南傘鎮,南傘鎮距離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是9公里。
撣邦第一特區果敢,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5200平方公里,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中緬國界線長達250公里。果敢數百年來,特別是近百年的歷史,是以販運毒品獲利為目的的武裝割據的歷史,解剖它的歷史,可以看到緬北數支地區民族武裝和販毒武裝勢力形成、發展歷史的縮影。95%由華人組成的今日緬甸少數民族「果敢族」,與雲南邊疆地區有著極為深遠的歷史關系,對其進行深入探究,不僅有助於西南邊疆史的學術研究,而且對世人認識雲南境外毒品問題的歷史與現狀、維護西南邊陲的穩定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⑺ 緬甸與中國哪些地方交界
緬甸和中國的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德宏州、怒江州交界,國境線長2200公里。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7)緬甸從哪個省過去最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亘峽口,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
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海床為半封閉型淺海大陸架。
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至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我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⑻ 中國離緬甸最近的地方
雲南邊境線就連著緬甸,撒泡尿都流到緬甸。
⑼ 緬甸哪個地區離雲南最近
緬甸東部的克欽邦和撣邦離雲南最近。
1、克欽邦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首都在密支那,東北方向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克欽邦面積8.9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3%,南北長約470公里,東西寬約300公里。
2、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9)緬甸從哪個省過去最近擴展閱讀: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元朝和明朝時期屬於中國雲南的一部分。清朝時期屬於部落獨立狀態。克欽邦北部包含江心坡地區、坎底地區、胡康地區,這些地方在晚清和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佔領並入英屬緬甸。
1947年緬甸各邦向英國爭取獨立,同年翁山將軍依據彬龍協議同意將克欽邦、撣邦等地,劃為自治區。
1994年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允許克欽獨立組織可以控制克欽邦,但仍有少數克欽邦獨立軍和克欽獨立組織的成員仍不滿意,因此目前克欽邦的政局仍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