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一般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A. 緬甸人有沒有中秋節這個習俗
沒有,因為中秋節是中國人的節日。
B. 我國傣族的潑水節與泰國、緬甸等地的潑水節有什麼區別
潑水節也稱「宋干節」「浴佛節」,是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天,泰國、緬甸、斯里蘭卡、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雲南傣族共同慶祝這個節日,東南亞民族在海外聚居地也承襲相關習俗。整個節日慶祝歷時數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前面兩天是去舊,最後一天是迎新。
潑水節是標志著從旱季進入雨季,一般在清明節後的10天左右。
我國傣族的潑水節與泰國、緬甸等地的潑水節其實還是有區別的。
其實沒有哪一個節日是完全一樣的,各國各地都有各自的習俗。
C. 緬甸也有潑水節,它和傣族的潑水節有什麼不同
在4月13日——4月16日期間的潑水節,是一些民族最盛大、隆重一個的節日,像傣族更是把潑水節當作新年。很多以傣族和德昂族為代表的亞洲民族會各自熱烈的慶祝潑水節,這些民族的人們都要用干凈的水相互潑灑,這也寓意著洗去過去一年的各種不順利,迎接嶄新的、順利的一年。那麼,同樣是潑水節,緬甸和傣族又有什麼差別呢?
不過,雖然因為文化的差異,讓不同民族的慶祝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潑水節的意義只有一個,就是除舊迎新,這也是各個民族期盼的。
D. 在緬甸是一個很熱鬧的一個潑水節
潑水節是緬甸人民的傳統節日,類似我國的春節。潑水節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通常歷時3、4天。緬甸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潑水節的最後一天,因此,緬甸人的潑水節和新年已合二為一了。潑水節通常歷時三、四天,在節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頭的習慣,除非當天與生日相剋,才改在第三天。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無論城鄉,人人都身著盛裝,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
有的人用番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更多的人則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射。小孩用水槍向大人進攻,也不會受責罵。人們被潑得愈多,就愈高興。反之,如果在潑水節期間不曾被他人潑水,新的一年將是不吉利的。每年一次的潑水節,也是青年們在良辰美景中交際的好時機,不少青年人藉此良機結成良緣。
緬甸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舊除污,迎新接福。
E. 緬甸什麼時候過春節
緬甸沒有春節這個節日,但緬甸的華人都過春節。
緬甸的華人,不論宗教信仰如何,每年都在一起歡度春節。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飯,飯後熱熱鬧鬧地歡聚一堂,等待大年初一的到來。年初一是法定的公休假日,人們穿上新衣走親串戚,分居各地的親戚朋友,都利用這個節日團聚同賀新年,「恭賀發財」。
2019年,在中緬文化周期間,中緬兩國舉行了跨國春晚。「中緬情·合家歡」新春聯歡晚會在緬甸仰光天網電視台演播大廳舉辦,中緬兩國藝術家聯袂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跨國春晚。緬甸聯邦議會人民院副議長吞吞亨、宗教事務與文化部部長昂哥、仰光省首席部長漂敏登和緬甸國家廣播電視局局長敏推等緬方政府官員一同觀看了演出。
(5)緬甸人一般都有哪些傳統節日擴展閱讀:
跨國春晚具體內容:
中緬聯合舉辦新春聯歡晚會,旨在以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弘揚傳統友誼,推進共同發展。表演在歌舞《相親相愛》中拉開帷幕,晚會舞台化身承載兩國人民「共飲一江水」情誼的帆船,以融合兩國多民族特色歌舞表演為主題,寓意兩國人民「胞波」情深。
兩國藝術家分別表演了各具民族風韻的景頗族歌曲、佤族歌曲、影子舞、踢裙舞蹈、木偶舞和孔雀舞等節目,為現場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當晚緬甸天網電視台演播大廳內高朋滿座,高潮迭起,掌聲不斷。晚會錄制完成後將於2月4日中國農歷除夕在緬甸國家電視台和天網電視台播出。
F. 去緬甸需要注意什麼風俗,生活習慣,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不能用左手遞給別人東西或者握手,不能穿鞋子去佛塔裡面,不能摸小孩子的頭,不能在出門的時候說不吉利的話,不能亂碰女孩子的任何部位、在一些特殊場合看到緬甸升國旗要站立、聽到國歌也是(電影院、廣場等)。就這些了。
G. 緬甸人如何過潑水節
緬甸潑水節
潑水節也是緬甸人民的傳統節日,類似我國的春節。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舉行,通常歷時3、4天。
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潑水,表示洗舊迎新之意。講究的人,用香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普通人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澆。小孩用水槍向大人噴,也不會被責罵。人們被潑得越多越高興,因為水象徵著幸福。
緬甸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舊除污,迎新接福。
住在「孔雀之鄉」的傣族
傣族的新年是潑水節。每年清明後第十天的清晨,人們便沐浴更衣,穿著鮮艷的服裝,到佛寺浴佛聽經,堆造沙塔,然後互相潑灑象徵吉祥如意的水。相傳,身上被潑水越多,新年裡就越幸福。同時,賽龍舟、丟包、放火花、點孔明燈等活動非常熱鬧。入夜,人們仍縱情歌舞,笑聲不絕。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環抱的河谷平壩地區,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產稻穀及甘蔗、樟腦、咖啡等多種經濟作物,還有野象、犀牛、金絲猴、孔雀等珍禽異獸,被稱為「孔雀之鄉。」獲取更多相關資訊,微信搜索:廣西-東盟經貿促進會
H. 11月26號是緬甸人的什麼節日
點燈節
緬甸以節日多著稱。緬甸人每年的節日慶典很多,休息日很多。其中,政治節日有6個,計休息6天。即獨立節、聯邦節、農民節、建軍節、五一節、烈士節,各休息1天。傳統節日,緬甸每年大約有24個之多,大多數與佛教有關。主要傳統節日有6個。其 中,潑水節,休息4天;浴榕節、安居節、點燈節、光明節、拜塔節,各休息1天 ,總計休息9天。 緬甸政府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每周休息2天。再加上每年的政治節日和傳統節日在內, 緬甸人每年大約有節假日110多天。
緬甸節日一覽
1月14日獨立紀念日
2月12日聯邦紀念日
3月2日 農民節
3月10日乾旱季慶典
3月27日抗日勝利日
4月潑水節
5月1日 勞動節
7月19日烈士日
11月26日 點燈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或1月新年
I. 緬甸新年習俗
緬甸潑水節是緬甸人民的傳統節日,為緬歷新年,類似我國的春節。
潑水節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通常歷時三到四天。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少,可以相互潑水,表示除舊迎新。潑水節期間,不論男女老幼,都不會因為被潑水而不高興,因為潑水節的水象徵著吉祥幸福。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緬甸人一般都有哪些傳統節日擴展閱讀
緬甸人民的傳統節日,類似我國的春節。潑水節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通常歷時3、4天。
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潑水,表示洗舊迎新之意。講究的人,用香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普通人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澆。小孩用水槍向大人噴,也不會被責罵。
緬甸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舊除污,迎新接福。我國雲南省的傣族與緬甸東北部的撣族,也有潑水節的傳統。
J. 各個國家的傳統節日
韓國的傳統節日 通常在陽歷1月底或2月初到來的被韓國人稱作新年的農歷正月初一,是傳統上最盛大的節日。全家人聚集一堂,穿最好的衣服,舉行祭祖儀式。祭祀後,享用豐盛的家宴,家庭中的晚輩向長輩拜年。
其他的重要節日包括:元宵節,即陰歷每年的第一個滿月,此時農民和漁夫們祈求豐收並進行特殊的游戲;端午節,陽歷五月初五,農民們休息一天共同娛樂;中秋節,陰歷八月十五,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還有浴沸節,農歷四月初八,信徒們在寺廟中舉行特別儀式並舉行燈會。
新加坡農歷春節 農歷春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有許多獨特的習俗,如家家戶戶要大掃除,門上要貼春聯,要倒貼「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一起吃團圓飯,孩子們要守歲以便延長壽命,到了午夜時分家長們要祭神拜祖先,大年初一開始小輩要帶著桔子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小孩「紅包」—壓歲錢。過年時要穿新衣,說吉利話,吃的東西也很講究,如魚象徵年年有餘、年糕代表年年高升、發菜代表發財、桔子代表吉利等。一般華人大年初一不掃地,否則好運氣要被掃掉。
新加坡衛塞節 在農歷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成道及涅桀紀念日。新加坡佛教總會在節日的前幾天就開始舉行一連串的慶祝會,各佛教團體及寺廟張燈結綵,大放光明,象徵佛陀的光輝世世代代照耀人間。
1/6
伊朗人「跳火」迎新年 伊朗人過新年是在公歷3月21日前後,伊朗人視火為吉祥的象徵,可驅邪逐惡,迎來福神。所以,除夕之夜,家家要舉行「跳火」的活動。人們要曬幹了的駱駝刺在門口點三堆或七堆火,稱為「祝火」,老老少少都要從「祝火」上跳來跳去像跨欄一樣,中口還要念念有詞:「黃的歸你,紅的歸我。」祈求健康、興旺。伊朗人在除夕夜喜吃七道菜,每道菜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象徵一家人全年吉祥。
緬甸的潑水節 緬甸人在陽歷四月中旬過年,他們用潑水來慶祝新年,所以新年也叫潑水節。傳說有一年,緬王在宮口遇到神仙下凡,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滌舊除污,迎新納福。這以後,人們相互潑水便成了辭舊迎新的傳統。 馬來人的開齋節
馬來人最重要的節日當屬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回教徒從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個月後見到新月才可開齋,回教徒會把家裡打掃干凈,裝飾一番,穿上新縫的傳統服裝,備好各式美食糕點來慶祝開齋節,其熱鬧氣氛與漢人的春節不相上下。
印度人的大寶森節 大寶森節是印度人的節日,又稱屠嬌節或萬燈節,家家戶戶會把房屋打掃干凈,在房屋周圍點上燈,迎新守護神和幸運女神。印度興都教徒會舉行盛大慶典,用車載著神像遊行慶祝,有些教徒身上負著鐵架,刺著銀針,向神表示謝恩和贖罪。慶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帶。
馬達加斯加人年前不吃肉 馬達加斯加人在新年到來前的一周內
2/6
不準吃豬肉、羊肉、牛肉等,表示五畜興旺。直到除夕晚餐,才允許吃一些禽類,如雞、鴨、鵝等。元旦這天,夫婦要向雙方父母贈送雞尾,表示對雙方長者的尊重和敬愛;向兄弟姐妹和至親好支贈送雞腿,表示友誼深厚、真摯和關心,以祝賀新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