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土瓦海拔多少
㈠ 土瓦經濟特區的介紹
土瓦深水港和經濟特區,這個在地圖上東臨安曼達海,西與泰國接壤的港口城市,很可能成為緬甸的深圳。
㈡ 緬甸在哪裡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18]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 [19] 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
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
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
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
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
撣邦波頓(包得溫)是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
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
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
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
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㈢ 緬甸北部是哪裡
緬甸北部是個梗。
這里是緬甸北部,網路熱詞,梗出自一本經典網路小說《插翅難飛》,男主說的話,「這里是緬甸北部,我生長的地方,歡迎來到我的世界,嬌貴的小公主」。後來由@樹一進行配音,抖音上很多視頻都用這個配音音頻,因此火起來了。
(3)緬甸土瓦海拔多少擴展閱讀: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
㈣ 土瓦的簡介
在毛淡棉以南約270公里。人口10萬。扼土瓦河口土瓦灣頂點。有絲織、腌魚和木材(尤以柚木最著)等工業。附近有鐵礦,還產錫和鎢。
為緬甸與馬來西亞西部沿海地區貿易中心。公路南通丹老,北通毛淡棉,有機場。海灘浴場為旅遊地。
㈤ 緬甸有哪幾個省份,詳細點
15個省級行政單位:7個省、7個邦、1個聯邦特區
7個省:伊洛瓦底省-勃固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實皆省-德林達依-仰光省
7個邦:欽邦-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孟邦-若開邦-撣邦
1個聯邦特區:奈比多聯邦特區(新首都)
另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自治特區(如靠近雲南的果敢等)
㈥ 緬甸敏昂萊有多高
敏昂萊身高多少,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身高165cm
敏昂萊(Min Aung Hlaing,1956年7月3日-),出生於緬甸聯邦德林達依省土瓦市,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長期從事特種部隊建設,習慣動用重武器配合進攻游擊隊據點,被稱為「鐵血司令」,曾擔任緬三角軍區司令員,第二特戰局局長等職。2021年2月1日,敏昂萊接管緬甸國家權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敏昂萊
外文名
Senior-General Min Aung Hlaing
性別
男
目錄
人物履歷
1972至1974年,於仰光大學讀法律專業。
1974年,敏昂萊第三次嘗試申請轉入緬甸國防服務學院,終於取得成功。
曾擔任緬軍輕步兵第44師作戰參謀。(當時該部隊的指揮官是後來成為緬甸軍政府領導人的丹瑞。敏昂萊以丹瑞為人生導師,並在他手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2002年,任緬甸三角軍區總司令。
2008年,任緬甸國防軍第二特戰局局長。
2010年8月,任緬甸國防軍總參謀長。
2011年,時任緬甸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軍政府時期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主席、緬軍總司令丹瑞任命總參謀長敏昂萊接任總司令一職,敏昂萊隨之成為緬甸政治轉型後首位新上任的軍方總司令。
2016年1月,緬軍方宣布敏昂萊退休年限延長5年。
2021年2月,任緬甸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
2008年至2009年間升為少將;2009年底升為中將;2011年初升為上將;2013年3月晉升大將。
政治生涯
開啟臉書
敏昂萊
2013年,敏昂萊在社交網站「臉書」開設了個人網頁,至今吸引46萬用戶點贊。網頁的背景照片是敏昂萊坐在小型飛機里並豎起大拇指的形象,最新貼文包括他慰問傷兵、參觀軍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與民盟領袖昂山素季會面。
中緬友誼
10月16日,中國領導人會見了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雙方傳達了繼續增進兩國「胞波情誼」的意願,同時就保持中緬邊境持久和平穩定進行了探討。作為緬甸軍界政界均有深厚影響力的人物,敏昂萊向中方表達了樂意增進緬中傳統友誼,發展兩國兩軍關系的強烈願望,並承諾為維護與中國接壤的緬北地區的安定做出更大努力。
致力推進中央權威
1956年,敏昂萊出生於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市,早年畢業於緬甸聯邦軍事國防學院,學院位於彬烏倫,是一所專門負責培養緬軍高級指揮人才的學校。據同學回憶,敏昂萊在學生時期為人謙和,性格比較內向,但一旦受領任務,就表現出「火山爆發般的熱情」。畢業後,敏昂萊受命來到孟邦的薩通,擔任第44輕步兵師作戰參謀。該師是緬甸東北軍區(今歸屬北部軍區)的骨幹力量,主要與當地活躍的少數民族游擊隊作戰,在作戰中,敏昂萊習慣動用重武器配合進攻游擊隊據點,以至有人將其形容為「鐵血司令」。
2002年,敏昂萊被提拔為三角軍區司令,專門對付活躍於金三角地區的販毒武裝和號稱「獨立王國」的兩大少數民族勢力。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敏昂萊一改以往「只硬不軟」的行事風格,改采懷柔方式平靖轄區內的動亂因素,結果整個三角軍區在21世紀初的幾年裡很少有大規模軍事調動,這在以往是非常罕見的。2007年,緬甸數萬名民眾走上仰光街頭,要求政府放鬆管制。面對示威風潮,敏昂萊拒絕接受頂頭上司登盛的看法,堅持「大棒加胡蘿卜」的策略,支持軍警對示威人群實施彈壓,但同時又向願意合作的民間勢力發出緩和信號。經過這場風波,掌握緬甸政權多年的大將丹瑞對敏昂萊刮目相看。
2008年6月,敏昂萊被擢升為緬軍第二特戰局局長,該局主要針對克倫邦和撣邦的軍事事務。在緬甸軍事事務安全主席耶敏少將的協助下,敏昂萊率先在全國實現了地方武裝的「統一化」,即原歸私人或部落頭人掌握的武裝都納入國家領導的邊境武裝序列,接受緬甸國防軍的領導。有意思的是,2009年8月,果敢地方武裝拒絕加入緬甸政府的邊境武裝改組計劃,中央政府讓敏昂萊親自上陣,指揮兩個師的兵力在三天內將其摧毀。這次軍事行動後,一些西方國家以「敏昂萊所率軍隊違反人權」為由,將其列入外交和金融制裁的黑名單。
但西方國家的敵視,並不影響敏昂萊在緬軍內部的升遷。2010年,敏昂萊接替瑞曼,成為緬甸國防軍總司令。2012年4月3日,緬甸總統登盛為敏昂萊授予准大將軍銜,這是緬軍第二高的軍銜。根據緬甸憲法,掌握緬軍實權的敏昂萊在組織軍事行動時享有司法豁免權,他有權處置任何國家緊急情況。
維護軍人政治地位
盡管緬甸政治改革進行多年,但軍隊仍對國內政體乃至國家經濟政策有著巨大影響力。根據2008年緬甸通過的新憲法,議會25%的議席不經選舉仍由軍方人士占據,剩下議席的80%則被「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獲得,該黨成員很多是剛剛脫下軍服的政治家。
據英國《簡氏情報評論》介紹,緬甸軍隊不僅能從政府拿到大量經費,還擁有隱性預算和創匯機構。知情者透露,根據《特別基金法案》,緬軍總司令敏昂來理論上有權支配國家財政資金,沒有數額限制,而且也不必事先通知或經過聯邦議會批准。其次,緬甸雙匯率制也使軍方受益匪淺,因為按照非官方浮動匯率(即市場匯率),美元與緬元的兌換率是1:830,但進入緬甸的美元卻是按照1:6的固定匯率兌換。另據報道,緬甸軍方掌控的社會經濟資源遠超外界想像,緬甸兩大企業集團——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緬甸經濟公司將其出售自然資源、近海原油和天然氣所獲得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給了軍方。
正是在敏昂萊治軍時期,緬甸軍人地位之高讓人印象深刻,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哪個國家像緬甸這樣賦予軍人如此高的待遇。據悉,緬甸絕大多數官員都是軍人出身,軍人在國內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無論平時執勤還是戰時執行任務,國家都給予軍人一定的特權。
值得一提的是,敏昂萊長期從事特種部隊建設,對特種兵青睞有加。據報道,緬軍最出名的是一支連級特勤隊,共有120餘名官兵,他們都是從全軍30萬人中選拔而來,80%以上具有實戰經歷,堪稱軍界精英。該連設連長、副連長、軍需官三名軍官,指揮機構精幹高效。下屬10個戰斗班,其主要任務是保護國家首腦。此外,因為作戰英勇,他們還常常被派往邊境地區,對付武裝毒販。正是由於特勤隊肩負著特殊使命和任務,其所有軍需後勤,均由政府直接保障。外界普遍認為,在敏昂萊的領導下,緬甸軍人的生活和待遇不會有任何下降。
㈦ 中南半島氣候類型
中南半島,又稱中印半島。位於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海,為東亞與群島之間的橋梁。
中南半島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五國以及馬來西亞西部、中國雲南南部,是世界上國家第二大的半島。面積206.5萬平方千米,占東南亞面積的46%。海岸線長1.17萬千米,多重要港灣。地勢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北部是古老高大的撣邦高原,海拔1500~2000米。眾多山脈自南向北呈扇狀延伸,形成撣邦高原及南部山、谷相間分布的地形格局。
主要山脈自西向東依次為那加山脈、若開山脈;登勞山脈、他念他翁山脈、比勞克東山;長山山脈。3大山序之間的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湄公河、紅河自北向南,洶涌奔騰,源遠流長。河流上游多穿行於撣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將高原分為數塊,如伊洛瓦底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東緬高原,薩爾溫江與湄公河間的清邁高原,湄公河與紅河之間的寮國高原等,是典型的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一些河流的中下遊河谷平原及各河的河口三角洲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集中區。
中國國內缺少中南半島古代諸王朝史專著譯著。國外經典學術著作也不少,可惜沒有被國內出版機構引進翻譯。 曾是中原王朝的交趾郡、永昌郡、安南都護府及其屬下各正郡(州),以及各羈縻州、雲南布政使司、三宣六慰、交趾布政使司、寮國布政使司、真臘布政使司、舊港宣慰司、安南都統使司等等。
歷史沿革
從公元前2世紀起,中國和大夏這兩個亞洲的文明開始進行輾轉的貿易,而這條蜀身毒道上的部落被貿易影響開始往國家形態發展。
西南夷早在漢代,己有中國人經過緬北到印度再由印度平原去往大夏,但這些都是負販的賈客。張騫於漢元狩元年(公元前一百二十二年)出使大夏(大抵今日的阿富汗一帶)時所發現的蜀布及鄧竹杖,就是四川的賈客運售至印度的。這些四川特產怎樣能運售至印度呢?因為在那時,中印與大夏之間,早已有一條經過緬北的商業通道。唐代地理學家賈耽,在其"入四夷路程"內,亦提及這條經過緬北的中國印度大夏通道。新唐書卷四十三下有節錄。賈耽雲:"自羊直佯(大理)城西至永昌故郡三百里。又西渡怒江至者葛亮城(高黎共山分水嶺上)二百里。又南至樂城(即么些樂城,大抵在盈江附近)二百里。又入騾國境經萬公等八部落至悉利城(大約今日的昔卜 Hsipaw)七百里。又經突是城(大約今日的叫棲kyaukse)至騾國千里。又自驟國西度黑山(即今日的欽山chinhills),至東天竺迎摩波國(即今日的高哈提Gauhati)……。"一路自諸葛亮城西去騰充城(即今日的騰沖)二百里。又西至彌城(約今日的盞西)百里,又西行過山二百里至麗水城(大約是今日的允冒)。乃西渡麗水(伊拉瓦底江)、龍泉水(孟拱河)二百里至安西城(孟拱)。乃西渡彌諾江水(欽敦江Chindwin)千里至大秦婆羅門國。又西渡大嶺三百里至東天竺北界圈沒慮國(亦即前面所述的迦摩波國》......。與驟國往婆羅門路合。"
漢代賈客經過緬北的路途,與賈耽所記的道路,當無極大的差別。
這條中國經過緬北到達印度大夏的西南絲綢之路,長期秘密掌握在西南夷商人與宗教僧侶的手中直到唐朝隨著各方交流的加劇才逐漸暴露於世人的目光中。另外,《漢書,地理志》載有中國東南沿海至印度半島的海上絲綢之路:"自日南(越南)障塞、徐聞(廣東),合浦(廣西)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蘇門答臘);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緬甸);又船行可二十餘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餘,有黃支國(印度),有譯長,屬黃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離、奇石異物,齎黃金雜繒而往……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三月,到日南象林界雲。……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廣南濰川南)界雲。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漢之譯使自此還矣。"在造船和航海技術尚不發達的漢代,船隻能夠到達印度東南海岸的黃支國(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和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需要盡量靠近海岸航行,必然經停沿海的越南、泰國、緬甸等地。有學者認為,邑盧沒國、諶離國、夫甘都盧國故地都在今緬甸境內。
東漢時期,出現了中緬兩國官方交往的記載:《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載,和帝永元六年(94),永呂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義,遣使譯獻犀牛、大象";九年,"徼外蠻及撣國王雍由調遣重譯奉國珍寶,和帝賜金印紫綬,小君長皆加印綬、錢帛";安帝永寧元年(120)。撣閏王雍山調再次'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明年元會,安帝作樂於庭,【封雍由調為漢大都尉】,賜印綬、金銀、彩繒各有差也。順帝永建六年(131)十二月,撣國再次"遣使貢獻"敦忍乙在永昌郡(今保山)激外,很可能位於今緬甸境內。而關於撣國學者普遍認為其為緬甸古國:如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雲:"緬人古朱波也,漢通西南夷後謂之撣,唐謂之驃,宋元謂之緬。"姚枬也提出,撣國無疑就是緬甸中北部的SHan StaTes。緬甸多次遣使中國,說明這一時期中緬往來已經比較頻繁。《三國志·魏志》也載大秦有"水道通益州永昌郡"。《魏略》說大秦有"水道通益州永昌,故永昌出異物,前世但論有水道,不知有陸道"。
三國時期,則記載扶南之西南有林陽國,土地平博。緬甸的林陽國去金陳國(即金鄰國)無水道只有車馬行,中國古籍中還提到了商業發達的緬甸南部沿海國家頓遜(又作典遜)國。魏晉南北朝後期又出現驃國。
隋唐時期,中緬交往更為密切,據《隋書·真臘列傳》載,真臘"西有朱江國",真臘"與參平、朱江二國和親,數與臨邑、陀桓二國戰爭"。有學者提出,朱江國即魏晉南北朝後期中國典籍中的驃國,陀桓國則位於今緬甸南部土瓦一帶或泰國南部。到唐代時,緬甸驃國日漸強盛,其與唐朝及南詔政權的關系非常密切。《舊唐書》和《新唐書》因此專列《驃國列傳》,開正史為緬甸古國專立列傳之風。特別是《新唐書·驃國列傳》詳細記載了驃國的政治、經濟、地理、歷史及與唐朝的往來。據記載,德宗貞元年間,驃國王雍羌聽聞南詔歸附唐朝,亦思內附,南詔王異牟尋聽說後,遣使拜見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請獻夷中歌曲,且令驃國進樂人"。不久,雍羌遣其弟舒難陀率團訪問中國。貞元十八年(802)止正月,鏢國使團到達長安,受到德宗接見。這次使團規模龐大,隨帶樂工35人,樂器22種,奏曲12種。德宗授舒難陀為太僕卿,遣之歸國。之後,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要國再次遺使來華。文宗太和六年(832),南詔軍隊劫掠膘國民三千,遷往拓東。宣宗大中十二年(858)鏢國遭獅子國人侵,求救於南詔,南詔王勸豐佑派段宗膀率軍往援。次年擊退獅子國來犯軍隊後,縹國以金佛酬謝,段宗膀率南詔軍隊返回騰越,宗咸通三年(862),膘國又一次遣使唐朝。除鏢國外,唐代史書中還記載有"彌臣國"。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彌臣國遣使朝貢,次年四月,唐德宗封其嗣王道勿禮為彌臣國王。文宗太和九年(835),南詔軍隊攻破彌臣國,"劫金銀,擄其族二千人,配麗水淘金"。隨著中緬交往的增多,這一時期中緬印陸路交通出現了兩條路線。一路為自羊苴咩城(大理)經永昌、諸葛亮城(龍陵)、樂城(遮放),入鏢國境至天竺(印度),另一路為諸葛亮城經騰沖、彌城(屬大理)、麗水、安西,至大秦婆羅門國,又至東天竺和中天竺,最後與縹國往婆羅門路合。另外,樊綽的《蠻書》也記載了從鏢國和彌臣國都城到雲南永昌的道里路程以及兩國的政治、經濟、地理、風俗習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