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目前紡織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緬甸目前紡織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1-29 08:56:06

1. 緬甸有哪些核心技術

1、【工業】2016/17財年,緬甸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0%。主要工業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小型機械製造、紡織、印染、碾米、木材加工、製糖、造紙、化肥和制葯等。
2、【農業】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基礎。2016/17財年,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5%。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
3、【能源】截至2016/17財年末,外國企業在緬甸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投資154個項目,投資額達224.1億美元,占外商在緬甸投資的31.86%。據緬甸商務部統計,2016/17財年,緬甸天然氣出口額約占緬甸出口總額的25%。中國石油(CNPC)、北方石油(NORTHPETRO)以及泰國的(PTTEPI)、韓國的大宇(DAEWOO)、法國的道達爾(TOTAL)、越南石油(PETROVIETNAM)等公司都已與緬甸簽署油氣勘探開發區塊協議。
4、【采礦業】緬甸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銅、鉛、鋅、銀、金、鐵、鎳、紅藍寶石、玉石等。2016/17財年,緬甸開采錫精礦405公噸,煤炭55.0萬噸,玉石3.47萬噸,寶石1014.7萬克拉。
5、【加工製造業】根據緬甸投資和公司管理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17財年末,外商在緬甸製造業領域有732個投資項目,金額達77.6億美元,約占緬甸吸引外資總額的11.3%。近年來緬甸紡織服裝業發展迅速,2016/17財年紡織品出口額達19.48億美元。
6、【旅遊業】緬甸風景優美,名勝古跡多。主要景點有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萬塔之城蒲甘、茵萊湖水上村莊以及額布裏海灘等。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積極吸引外資,建設旅遊設施。較著名的飯店有:仰光的喜多娜酒店、茵雅湖酒店、香格里拉-蘇雷酒店、皇家公園酒店。內比都的妙多溫酒店、丁格哈酒店、阿瑪拉酒店。曼德勒的喜多娜飯店、曼德勒山酒店。蒲甘的丹岱飯店、蒲甘飯店等。根據緬甸酒店和旅遊部統計數據,2016/17財年赴緬遊客達307.93萬人次,自仰光和曼德勒國際機場入境的中國遊客為7.29萬人次。據緬甸投資與公司管理局數據,截至2016/17財年末,緬甸在酒店旅遊業的外商投資累計68個項目,協議金額28.5億美元。同期緬甸共有1557個酒店或旅館,有59476個房間,118269個床位。
7、【緬甸大型企業】緬甸大型企業主要有緬甸經濟控股公司(MyanmarEconomicHoldingLimited)。受經濟及科技發展水平所限,緬甸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汽車、工程機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產業發展嚴重不足,產值規模無統計,2017年無大型並購項目。

2. 紡織行業發展前景

中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是紡織產業鏈最完整、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具有邁進世界紡織強國陣營的扎實基礎和明顯優勢。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紡織業的未來將開辟出新的格局。

一、紡織企業國內西遷或東南亞建廠

近幾年,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趨升,東南亞地區勞工成本低的優勢顯現,加上該地區各國實施的稅收及政策優惠,許多紡織服裝企業紛紛掘金東南亞,到東南亞投資逐漸成為熱潮,尤其是對越南、柬埔寨、緬甸、寮國等國,投資者的興趣更是濃厚。2017年中國紡織企業也在順應這個大潮,融入掘金東南亞的大軍中,今年以來,包括天虹紡織、香港溢達集團、紅豆集團、魯泰紡織等數十家紡織企業紛紛到此地區拓展建廠。而同時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的紡織企業也同樣在部署新疆等中西部地區建廠。

面對2017年這樣的市場環境捉襟見肘,很無奈,也很悲觀。很簡單,不要再等什麼市場會變好了,直接就生產在如此惡劣環境下,都能盈利的產品。對紡織業來說,劣質或者普通的產品,真的一馬路都是,大家都很清楚。但質量優秀的產品,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世界市場,還是非常稀缺的,稀缺的產品,自然高價,自然盈利。我們的問題,就是怎麼以一個普通,甚至更低的成本,生產出優秀的產品。

二、 「互聯網+」開辟紡織新格局

在2015年兩會,互聯網+被寫入基本國策,克強總理的政府報告中指出,「互聯網+」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在2016中國服裝論壇杭州峰會上「世界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預言了互聯網紡織的未來,他曾在多年前出版《失控》一書,預見了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等趨勢,「當機器人取代了人工出現在紡織服裝行業,未來,時尚不僅是生產服裝這么簡單。」他從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分享、流動等介紹了未來十年、二十年的互聯網紡織大趨勢。

作為中國的傳統支柱產業,「互聯網+紡織」將是改變紡織現狀的一大創舉,隨著2年發展,涌現出一大批「互聯網+」B2B平台,其中不乏全球紡織網,阿里巴巴等老牌明星,也有鏈尚網,布聯網,搜布等新興平台。電子商務帶給紡織行業的除了交易流程更加便捷,更多的是突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將中國各地面料和服裝廠的供需聯合在了一起,從而解決傳統的賣布難和找布煩問題。

三、科技創新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近來出現「機器換人」熱潮,其出發點是提高生產環節的自動化與高效率,以機器替代傳統的人工操作。2017年人工成本增長令紡織企業困難加劇,由此形成了這股熱潮。

2017年,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多項行業關鍵技術取得進步並得到推廣,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在產業鏈各環節廣泛應用。企業重視並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取得成效,全行業有1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50項成果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規模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是「十一五」末的3.4倍。因此,創新驅動在行業的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起到的帶動作用愈發明顯。

3. 緬甸以什麼發展

(一)緬甸農業機械化發展概況
緬甸現有8家國有農機廠,已建成鑄造生產、齒輪加工、鍛造加工、主軸加工和金屬熱處理 5 條生產、加工、裝配線,主要產品有手扶拖拉機、動力耕整機、割曬機、旋耕機和脫粒機,柴油機、主軸、齒輪等都主要部件都從中國浙江四方集團進口,以進口裝配為主。現每年能生產手扶拖拉機3000台、動力耕整機等機具6000台,由農機局統一銷售到全國99個分銷中心,農民可分期付款購買。但還遠不能滿足農機化發展需求,對小型農機需求非常大,需大量進口,緬甸政府已免除了農機等農用物資的進口關稅。緬甸私人農機銷售企業也多,其中的007,Gooebrother,Yeeshin 等華僑公司規模較大,主要銷售中國、印度、日本的小型農機。中國產品價格占優,市場份額約佔80%。

(二)緬甸石化工業發展概況
緬甸能源部是緬甸石油與天然氣業的主管部門,能源部下設計劃司、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緬甸石油化工公司和緬甸石油產品貿易公司。緬甸有百餘年石油開采歷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開始出口到歐洲,主要分布在緬甸中部和沿海地區。現陸上已開發油田18個,海上、陸上開發天然氣田3個。主要天然氣田為Yadana和Yetagun,已探明儲量分別為6.5萬億和3.2萬億立方英尺。由韓國大宇、印度 ONGC Videsh有限公司和印度GAIL有限公司在若開邦海上A-1區塊和A-3區塊發現了大型天然氣田,預計儲量達到5.7萬億至10萬億立方英尺。1989年以來,截止2006年4月30日,緬甸已與24個國際石油公司簽訂39份43個區塊的產品分成合同,協議外資達26.34億美元,是緬甸引進外資最多的行業。主要的投資方為韓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法國和中國等。按照緬甸的地質構造情況,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前景看好,緬甸共有 14 個地質沉積盆地,其中,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僅對位於緬甸中部地區、卑謬地區和伊江三角州地區的盆地進行過廣泛的勘探,緬甸尚有許多地方具有新發現石油與天然氣的可能性。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與外國公司合作,正在進一步擴大雙方的合作范圍。同時,依靠自己的財力,在緬甸較偏遠的實階省莫萊鎮區茵多和洪馬林鎮區烏約河邊的耶波密村開始實施陸地石油勘探計劃。

(三)緬甸礦業資源概況
緬甸有大量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主要的礦藏有銅、鉛、鋅、銀、金、鐵、鎳、寶石、玉石等,部分已得到大面積開采。其中銅礦主要位於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瀨及望瀨以東11公里處的禮勃東。產品品質較高並已進入國際市場。1994 年緬頒布礦業法,允許外國對寶石、金屬、工業礦產原料、石料進行勘查、勘測和生產。同年10月,緬甸政府宣布過去由緬甸國營部門壟斷經營的金礦和銅礦向外資開放,並於1995年9月、1996年9月和1997年9月先後三次將40塊礦區對外招標。截止2006年4月30日,外國對緬甸的礦業投資項目達58個,投資協議金額為5.3489億美元。加拿大的Ivanhoe公司1994年開始投資開發銅礦,1997年開始生產銅金屬,是較為成功的投資之一。

(四)緬甸汽車行業概況
緬甸國營與公私合營的汽車組裝廠共有三家,分別為:緬甸第二工業部下屬的緬甸汽車與發動機生產公司,組裝生產大型卡車、輕型汽車、Mastar吉普車和生產ZA-2000CC。緬甸第二工業部、緬甸第一私人投資有限公司(FMI)和日本鈴木(SUZUKI)公司的合資汽車組裝廠,主要組裝生產鈴木小型貨車;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日本ISUZU公司的汽車組裝廠,主要組裝生產載重量為1噸的Pick-up汽車。上述汽車生產廠家的零部件均必須進口,因此組裝生產規模和數量均很小。從緬甸國產汽車行業的情況看,絕大部分為組裝廠,主要部件,如發動機和軸承均從日本等國進口,進口的零部件也多為二手貨,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件由緬甸國內生產,如:車身和底盤等。目前緬甸共有兩家與外國合資的汽車組裝廠,其中一家是三菱汽車組裝廠,該廠於1998年與緬甸二工業部合資組建,以注冊資金670萬美元起家,日本三菱公司佔65%的股份,緬甸第二工業部佔35%的股份,生產規模為年組裝生產三菱汽車2000輛。自1998年至今,該廠汽車組裝生產的總量為Wagon車1423輛,Mini Carry Truck車2824輛,年均產量僅471輛,遠未達到生產的規模,其原因之一是申請進口部件批文難。緬甸全國人口5400萬,仰光市的汽車擁有量每100人平均僅為3輛,相差很大。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緬甸的政策放開,汽車組裝行業未來前景看好,但前提是政策進一步開放。

(五)緬甸家用電器市場概況
緬甸國內家電生產能力薄弱,僅組裝少量VCD和電視機,大部分產品依賴進口,主要來自其他東盟國家、中國、日本和韓國。空調:日本和韓國佔領了大部分空調市場,但價格便宜的中國空調開始進入緬甸市場National, Sanyo, General, Mitsubishi, Sharp ,Samsung,LG 空調質量好,市場佔有率也高。中國產品逐漸提高質量,而且價格上有優勢。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選擇新技術和質量。National, Panasonic 超過其他20個品牌,佔了當地市場30%的佔有率。去年General市場佔有率從15%下降到10%,一馬力或二馬力的價格從27萬緬幣到超過100萬緬幣。Sakura 利用日本技術在中國組裝生產空調,特別適合緬甸市場。引進4個月以來,佔有率已達到10%,平均價格為26萬緬幣。

(六)緬甸紡織業發展概況
長期以來,緬甸因多種原因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2003年7月28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2003年緬甸自由與民主法案》及一份行政令,對緬甸政府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封鎖了美元進出入渠道。這份行政令簽署後,嚴重打擊了緬出口行業和企業,而其中備受打擊的便是緬甸成衣業,原本近400家的外商投資成衣企業迅速減少到只有100多家。以往這些投資者多數來自於台灣、香港等地,採取來料加工方式,產品以內衣、襯衣為主,主要銷往歐美市場。據緬甸官方統計,緬甸2004-2005年度貿易總額為49億美元,成衣出口僅為2.16億美元,2003-2004 年度的3.27比億美元明顯減少。中國向緬出口紡織品也是雙邊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海關統計,2004年1-6月,我向緬出口商品中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金額為7609.2萬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的17.7%。緬甸政府一方面試圖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勵外商投資紡織業,鼓勵紡織產品出口。近年來,中國企業利用中國貸款幫助緬甸修建了賓普、帕克庫和紗倫基紡織廠,還有一家企業向針織廠提供設備和進行安裝,有些廠雖已投入生產,但尚未有大規模效益。

(七)緬甸旅遊市場的發展概況
緬甸風景優美,名勝古跡多。主要景點有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千塔之城蒲甘以及山都威的額不裏海灘等。從1993年起,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積極吸引外資,建設旅遊設施。目前有大小酒店469家,擁有客房9420間。較著名的飯店有:仰光的悉都那酒店、茵雅湖酒店、商人酒店、海濱酒店、花園酒店、曼德勒的悉都那飯店、蒲甘的蒂麗畢瑟亞飯店等。據緬甸人口移民部統計數據,2008年1-9月,到緬甸的外國遊客總數188,931人,較2007年同期的251,796人下降幅度為25%。到緬甸外國遊客人數大部分來自亞洲國家,排列前位的分別為:泰國、中國和韓國,其他遊客分別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德國和法國等。影響2008年緬甸旅遊業的主要是發生於五月的緬甸颶風和始於第三季度的全球金融危機。按照慣例,每年年初均為外國遊客到緬甸旅遊的黃金季節,但由於金融危機影響,截止目前,到緬甸的外國遊客同比大幅減少。據一些市場人士分析,旅遊業回暖的可能性取決於金融危機的形勢,預計金融危機對旅遊業的沖擊將繼續。

4. 轉產東南亞遭遇產業鏈短板 國內紡織業「迴流」中西部

近日,工信部表示,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

這一表態的背景是,近年來我國紡織業的部分產能不斷向東南亞轉移。據統計,2019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7.5%。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年1-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2718.362億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實存在紡織服裝產能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的情況,主要體現在紡紗和成衣製作這一塊。其中,成衣製作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賴於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優勢,而紡紗多數為國內產能轉移。2019年,中國在越南投資的紡紗產能占越南紡紗總產能的32%。

然而,不少中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投資設廠,在享受成本紅利的同時,也將面對產業鏈不完善的挑戰。

「緬甸工人的工資特別低,每月只有400-500元,但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內進口,增加了額外的物流成本。」聯成(緬甸)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工信部同時提出,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這也成為一些企業的新選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個中西部紡織產業園建成,顯示出中國紡織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以四川為例,今年以來,包括瀘州、自貢等地都有相關產業園開建,當地紡織產能大幅提升。

很多東南亞國家的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額,近年來持續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長。大型紡織企業健盛集團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東南亞近年來受益於紡織服裝產業的轉移,出口增長較快。比如越南,2019年紡織品出口額為326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7.5%,較2017年增長了24.42%。

在這背後,是很多國內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比如雷明所在的企業。他從事服裝業已有13年,2013年決定將部分產能轉移緬甸。

「我搬廠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緬甸工人的工資低,更重要的是,那時歐盟給予緬甸最優惠國政策,對緬甸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實行零關稅。」雷明說。

與雷明的公司一樣,東南亞低工資和零關稅的誘惑,促使不少中國紡織企業轉移。

捷德皮具製品有限公司老闆羅良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1993年起從事紡織服裝業,主要生產手袋、箱包和皮帶等產品,美國是其主要海外市場,2018年他開始在柬埔寨建廠,轉移最主要還是為了避關稅。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選擇東南亞設廠,比如位於浙江的健盛集團,在今年3月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中指出,公司於2013年開始生產基地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已規劃建設了三大生產基地。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地區,低成本(人工、水電)和政策扶持(低稅),確實是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優勢。此外,越南已經加入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其紡織服裝商品關稅門檻進一步降低。

然而,和大企業可以同時設立一些上游產業鏈的企業與項目不同,中小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設廠之後,卻受困於產業鏈不完備。

雷明表示,東南亞的產業鏈並不成熟,只能做代工產品,他們公司需要在中國采購原材料,運到緬甸再加工為成衣出口。

另外,羅良碴表示,柬埔寨工人生產效率低,熟練工人只有國內的60%,連管理人員也要從國內帶過來,他還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培訓柬埔寨工人。

「產品交到客戶的成本比國內低,比如在中國生產成本是10美元,因為有關稅,到了客戶手中是14.3美元,而在柬埔寨生產成本大概是11美元。但光從生產方面來看,由於原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產生了物流費,在柬埔寨的綜合生產成本比國內還高。」羅良碴說。

產業鏈之困,導致並不是所有中國紡織企業都適合轉移東南亞。

一家位於廣東的紡織外貿公司開發部員工許恆(化名),其所在的企業已經從事紡織業12年,主要做針織產品,2年前為了擴大生產,降低人工成本,曾前往越南考察,但最後決定仍然將產能留在國內。

許恆認為,大企業的供應鏈等各方面比較齊全,從製造、印染再到成衣,但像他們這種小企業很難遷過去,而且還缺乏資金。

語言不通等也是中國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羅良碴坦言,剛到柬埔寨開廠時語言不通,凡事都得請翻譯,由此產生了不少人力和時間成本。其次,在柬埔寨注冊公司很慢,至少要4-6個月,而在中國只需10天。

目前來看,訂單流向東南亞國家也是倒逼中國紡織企業轉移東南亞的重要原因。

不過,更多的訂單並不意味著更多的利潤,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企業扎堆東南亞,企業間的競爭也在逐步升級。

雷明表示,他從2013年在緬甸開廠到現在,不斷有中國服裝廠轉移到緬甸。據他所知,緬甸的大部分中資工廠利潤並不多,只有少部分管理得比較好的工廠可能會賺到一點錢。從加工廠的角度來看,一年投資幾千萬元,能賺幾百萬元已經算不錯。「有的工廠哪怕是接到虧本的訂單,為了養活這邊的工人,也會選擇去接。」

既然如此,中國紡織企業要如何選擇在國內外合理布局?

9月17日,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321號建議的答復中稱,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引導規范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國際合作與國內產業升級良性互動,穩定優化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

雷明正考慮回內地辦工廠,因為無論是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工廠,還是中國的工廠,都有經營得好和經營不好的。「國內像廣西、新疆和山東等地,也有3000元不到的工資。」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我國紡織服裝業上的競爭優勢還主要體現在整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以及我國具有高素質的紡織技術工人。尤其是隨著今年中國儲備棉政策性調控,棉花內外價差持續低位運行,國產棉性價比提高,中國棉紗成本優勢再度體現。但對於整個全球紡織原料而言,棉花纖維僅佔25%左右,大部分均由滌綸短纖、粘膠纖維等化纖貢獻。在這一點上,中國具有絕對的化纖產能優勢,紡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

「目前困難之一在於,生產要素成本逐漸提高,困難之二則在於外貿市場受到的貿易壁壘沖擊正在逐漸加大。」上述研究員指出,紡織服裝產業的確存在向我國中西部轉移的現象,但這還是難以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東南亞的優勢確實存在。

因紡織服裝體量、產業鏈配套的巨大優勢,使得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全球貿易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雖然紡紗產能逐漸往越南轉移,但越南棉紗主要出口地依然在於中國市場,而進口合成紗主要來自中國,這一點看來,越南的紡織業更像是中國產業的補充。

羅良碴則認為,目前國內服裝產業鏈上還有突破空間,當前服裝業兩極分化,一種像H&M、UNIQLO這樣的服裝企業,物美價廉且量大,可以利用成本優勢。另一種是量小且講究 時尚 ,季節性強,中國的供應鏈相當成熟,才能生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5. 東南亞紡織產業集群有哪些

印度

布料工作裝行業是印度重要的製造產業,約佔全國製造業總額的12%。根據印度第12個五年規劃,2012~2017年,印度面料工作裝業的計劃投資總額將增加295億美元,直接就業機會將增加300萬個。

終端消費轉暖

印度零售市場仍舊欠發達,但對於工作裝和面料業而言,此狀況正在發生轉變。印度消費者會將家庭預算的大約9%用於購買工作裝,而且70%的消費者稱他們喜歡購買工作裝。在各大產品類別中,男裝市場正呈現出一個飛速的增長態勢,其年貼合增長率將達到9%。2014年,印度男裝市場規模估計將達到164億美元。此外,該國奢侈品市場也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在2014年實現100億美元的銷售業績。

網銷機制不健全

2013年,工作裝行業認識到了電子商務和社交網站的重要性。但在印度,工作裝類產品的網上銷售數據卻表現平平。創意生活方式公司的梅塔表示,在印度進展電子商務將會面臨一系列挑戰,印度消費者仍舊對網路詐騙和犯罪有較高警惕性,因此網站的銷售不會有可觀的增長。新的一年,印度工作裝企業要想在網銷市場淘金,還需要有規范的平台作為依託。

越南

在越南,面料業為全國22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從業人員的人均月收入近500萬越盾。得益於生產設備專業化和現代化的改造,以及外國投資者的湧入,目前,布料工作裝業已成為越南具規模的經濟行業,共有企業4000家,年營業額達200億美元,相當於越南GDP的15%。

TPP協議向前推進

越南布料業的進展機遇和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根據當前的增長率,到2020年,越南對美面料品工作裝出口額將達到130億美元。然而,隨著TPP的實施,到2020年的出口額可能實際達到220億美元。這意味著新增數百萬個就業機會。TPP被認為不僅能夠帶來經濟效益,而且能夠帶來社會效益。

原輔料供應難自足

越南國內原輔料生產僅能滿足布料行業30%的生產需求,因此行業貿易順差難以提高。以布料進口為例,越南工作裝出口整理業每年需要各種布料68億米,國內產量僅8億米,且以一般布料為主,絕大部分中高檔布料嚴峻依賴進口。完管行業自給自足率以3~5個百分點逐年增長,2012年已達49%,但仍遠低於印度的90%和中國的95%。

印度尼西亞

美國是印尼面料品及成衣的主要出口國。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漸復甦,其對印尼面料產品的需求也將增加。除了美國外,東南亞地區市場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嚴峻影響,因此也是印尼布料產品的潛在市場。

棉織物進口限製取消

2014年6月,印尼貿易部將取消對棉織物的進口限制,這將推動印尼面料業的全方位進展,製造更多引資機會。棉織物、非常是白本色棉布,對印尼的面料工作裝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進口產品。相關限制政策從2012年5月1日開始實施,並規定將進口棉織物的關稅由2.5%上調至7.5%,這對於印尼面料和工作裝行業是很大的挑戰。

內銷市場銷售低迷

隨著印尼低工資以及能源價格的上漲,國內市場上的布料品價格上升,內銷市場銷售低迷,2013年銷售額估計要比2012年下降10%。這些上漲的生產要素包含電費、工資。印度尼西亞布料協會指出,未來一段時間,生產成本的上漲將繼續削弱印尼面料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巴基斯坦

布料業是巴基斯坦出口的支柱產業,占其出口總額的55%,並提供了39%的工業就業崗位。2012~2013財年,巴基斯坦布料品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53%。

獲得歐盟普惠制加地位

2013年12月12日,歐盟議會投票通過給予巴基斯坦普惠制加(GSP+)地位的議案。根據該決議,自2014年1月1日,巴基斯坦600多種面料品將可免稅進入27個歐盟成員國市場,免稅產品總值將超10億美元。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該計劃將有望大大促進巴基斯坦對歐洲的出口,特別是面料品和工作裝。

能源供應仍舊趨緊

2013年以來,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面料行業的天然氣供應日益緊張,能源趨緊已經導致超過30%的企業關閉,部分企業面臨裁員及出口訂單取消的問題。嚴峻的電力和天然氣供應導致旁遮普省面料業產能大幅下降,造成龐大經濟損失。據估量,該省平均每天損失達2500萬美元。完管巴基斯坦能源部已出台解決方案,但仍無法保證全部工廠的正常能源供應。

柬埔寨

得益於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出口美國享受的優惠政策,近兩年,柬埔寨成衣業出口規模大幅增長,行業吸引外資能力也在不斷提升。2012年,柬埔寨對歐盟工作裝出口12.17億美元,同比增長32.4%,在歐盟主要工作裝供應國中排名第九;同年,對美國工作裝出口額達25.34億美元,在其主要供應國中位列第七。

吸引外資能力不斷提升

近兩年,柬埔寨憑借其勞動力成本和出口優惠待遇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商的目完。從引資情況來看,根據柬埔寨進展理事會(CDC)統計,2012年,批准4.99億美元外資在柬建設82家工作裝工廠。2013年2月,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在金邊的英國大使館開設了辦事處,以協助英國公司在柬埔寨的貿易往來。

薪資糾紛頻繁

和出口增勢相悖的是,工作裝工廠對工人標准待遇的執行效果卻每況愈下,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工人罷工。根據柬埔寨工作裝製造商協會(GMAC)的統計,2013年1~7月,工作裝行業共發生了83起罷工事件,且這一情況仍在延續。新加坡企業SL在柬埔寨的工廠自8月份以來一直風波不斷,工廠現已解僱了720名工人,其它有5000名工人暫停工作,柬埔寨工作裝工人民主聯盟主席Ath Thron表示,工資的制定需要以保障工人的利益為出發點。目前的低月薪已經上漲至80美元,但是這樣的薪資水平仍遠低於工人的預期。在此局面下,2014年柬埔寨工作裝工人薪資估計將繼續上漲。

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國內有5000家面料工作裝工廠,400萬名布料工人。成衣業每年製造190億美元的出口額,占該國總出口額的80%。其中,歐盟為孟加拉國重要的出口市場。

棉花自給率或將提升

目前,孟加拉國自產棉花僅能滿足本國2%~3%的棉花需求。據報道,農業專家正在研發一種新的棉花品種,這種新品種的棉花纖維長度為25~30毫米,纖維品質均勻且易於上色。根據孟加拉國布料協會的數據,目前孟每年需要進口400萬捆,每捆約400磅的棉花用於布料。孟棉花進展委員會理事Latif稱,孟自建國以來共計種植過12個棉花品種,而目前這個新品種是有史以來產量高、質量好的,如果該品種的棉花種植面積能夠達到200萬公頃,則在2021年能夠滿足國內50%的棉花需求。

生產安全陷入信任危機

2013年4月24日,位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市郊薩瓦爾鎮的一棟8層高的商用樓房突然倒塌。樓里有數百間商鋪、數家制衣廠和一家銀行。據中新社5月6日報道,這起事故的遇難者人數達622人,另有2500多人受傷,是孟加拉國有史以來嚴峻的樓房倒塌事故。事件發生後,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官員敦促孟加拉國加強監管、關閉缺少安全生產條件的制衣廠。而歐盟方面則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採取適當的行動,包含通過普惠制政策,制約孟加拉國對歐盟免稅及免配額的工作裝出口,以此推動孟加拉國成衣業改善生產環境。

戰略和布局

馬來西亞專注印染及後後整理技術

今後一段時間,馬來西亞布料及成衣業將聚焦於三大關鍵領域:高附加值時尚成衣產業;印染和後後整理技術的提升;產業用面料品的研究,以期在和亞洲其他國家低成本的競爭中保持產業優勢。其中,印染技術的提升被馬來西亞業界看作是布料業進展的基石。目前,馬來西亞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投身於印染業,這一領域有充足的勞動力來進行產業升級。此外,馬來西亞政府正努力促進消費者對蠟染工藝的認知,讓人們了解蠟染工作裝不僅是適合老年人的耐穿工作裝,年輕人同樣也能夠穿戴,以此努力在年輕人群體中實現蠟染工作裝的流行化。

緬甸建站集中生產工業園區

新的一年, 緬甸務工環境動盪和產業配套設施落後等客觀因素仍將制約產業進展。緬甸成衣製造業在市場競爭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就是生產配套設施仍落後於越南、柬埔寨及孟加拉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緬甸政府開始規劃出口面料品工作裝的快速跟蹤服務,並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據了解,緬甸外國投資委員會將會在仰完南部的大袞鄉建站工業園區。針對在緬甸的外國投資者,該園區將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集納開設工廠所需的行政服務設施,比如獲得全部權許可。

斯里蘭卡著眼中國高端消費市場

2014年,斯里蘭卡的工作裝製造商將目完鎖定於中國的高端消費市場。根據斯里蘭卡工作裝聯合會的計劃,斯里蘭卡的工作裝業的目標是到2016年實現年出口額50億美元。近年來,斯里蘭卡工作裝業逐漸轉變進展方向,該國已顯著減少對低端市場的供應。斯里蘭卡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市場的新契機來自於高消費人群的擴增。為開拓這部分市場,斯里蘭卡面料企業或直接成為中國高端品牌的製造商,或是在其客戶群中,尋覓已經深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藉助其渠道加深市場開拓。

泰國鞏固東盟時尚中心地位

2013年,泰國零售市場銷售額有望達520億美元,同比增長15%~20%。在零售領域的新投資將來自於本地品牌和國際品牌。2014年,泰國面料工作裝業將著力進展成為東盟地區的時尚中心。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設計人才培養,進一步鞏固泰國在東盟地區分銷中心的地位。泰國在亞洲的主要出口市場包含中國、韓國和日本。目前,對這些國家的出口約占泰國面料工作裝出口額的一半。其中,對東盟的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23%~24%,對中國出口佔12%。

6.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里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裏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里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里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里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7. 玉石、石油、天然氣遍地都是的緬甸,為何成了最不發達的國家

緬甸之所以會從一個遍地都是寶的國家發展成為今天的最不發達的國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們國家內部憂患比較嚴重。緬甸自二戰以來不僅內戰不斷,而且其國內制定的開放政策也不符合國情,反倒拉低了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因此,緬甸才會一步步倒退,成了現在的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 二、改革開放的政策失誤

其實緬甸也不是沒想過辦法自救,他們在看見我們國家因為改革開放而變得更好了之後就也制定了改革開放的政策。但是他們制定的改革開放並不是像我們制定的那樣,通過開放口岸來拉動經濟發展,而是通過農業來帶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但是緬甸還是自救失敗了,因為他們這么做並不能使工業得到真正的發展,而且還會造成通貨膨脹。

8. 今年紡織業現在已經基本沒訂單做了

明年、後年也不會太好,從長遠來看,傳統的紡織業會逐漸衰退,一大批企業要麼搬遷 要麼倒掉。
原因有下面幾個:
1、需求不旺,世界經濟還沒有復甦,沒有這么大需求
2、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與東南亞 印度、孟加拉相比,我們沒有任何人力成本的優勢,比如目前大量的日本服裝企業就在往緬甸 越南搬遷
3、微笑曲線,大部分利潤給設計的公司拿掉了 傳統的代工企業在中國 特別是沿海 基本是走到了盡頭

現在做紡織的只有三條路 要麼轉型升級,加大對設備自動化、服裝設計研發的投入,減少人力 提高利潤 降低成本;要麼搬遷,去勞動力價格便宜的地方;要麼轉化 趁著還有市場的時候賣掉設備、廠房 另起爐灶。
雖然上面的話聽著讓人不舒服,但市場是殘酷的,沒有辦法。

9.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緬甸的影響

緬甸投資與對外經濟關系部4月30日宣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已於2022年5月1日,在緬甸和中國之間正式生效。迄今為止,有效生成的RCEP成員國達13個。
RCEP自2012年以來,包括東盟十國在內其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15個國家談判了八年,並於2020年11月15日簽署了RCEP協定。
RCEP協議究竟對緬甸有哪些好處呢?
緬甸官方媒體報道,RCEP協議將有利於加快商品對中國出口。緬甸企業利用本協議提供的關稅特權可以在緬甸和中國雙邊貿易中享受優惠。即日起,緬甸企業將有機會向中國免稅出口的產品有5969件。
其中包括368種畜牧產品;389種農產品;10種油籽產品;163種食品相關產品;181種礦產品;1127種化工產品與商用原材料產品;125種塑料製品;67種皮具;234種林產品;903種與紡織品有關的原材料;29種包括鞋和雨傘在內的物品;146種玻璃和玻璃製品、水泥及水泥製品;62種珍珠和寶石;554種金屬和金屬基材;1058種機械及其配件;24種汽車、飛機、船舶及運輸部件;240種醫葯、電影設備和儀器等。其餘商品也有機會逐年降低其關稅。
在服務業方面,緬甸放寬了東盟-中國自貿區下的52個服務子行業,但RCEP協議中緬甸在商業、通訊業、建築業、分銷、教育、環境、金融、衛生、旅遊業、交通運輸與其他服務業領域中,目前已放寬了80個服務子行業。中國放寬了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下的88個服務子行業,但RCEP協議中放寬的服務子行業多達95個。
此外,作為最不發達國家,在無需遵守RCEP中的部分承諾下,緬甸享有3至15年的單邊優惠權。在此期間,需要及時實施起草國家所需法律框架、開發人力資源發展、建設合同執行機構的能力等工作。
在RCEP協議中,預先確定未列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海關手續出口貨物種類、需要收取的關稅和在緬甸生產/製造的商品;清關必須在收到貨物後48小時內完成。
在緬甸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2019-2020年緬中貿易出口額54.2億美元,進口額67.29億美元;2020-2021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其出口額為51.6億美元,進口額為46.47億美元。
RCEP(緬甸-中國)生效當日
邕州海關簽發廣西首份輸緬RCEP原產地證書
據中國官方通訊社CRI報道,RCEP(緬甸-中國)生效當日,南寧海關下屬邕州海關簽發了廣西首份輸緬甸的RCEP原產地證書。該證書由廣西一進出口公司提交,產品為一批出口至緬甸的糖精鈉(Sodium saccharin),其價值約100萬元人民幣。
據南寧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廣西對緬甸進出口總額約為1.9億元人民幣。CRI報道中還表示,中國將優先對從緬甸進口的符合協議原產區標準的商品徵收優惠關稅,參與中緬貿易的商家將從5月1日起享受優惠待遇。
RCEP正式對緬甸實施
江蘇首份輸緬原產地證書誕生
5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對緬甸生效實施。當日上午,中國南京海關所屬常州海關為常州蘇甸貿易有限公司一批價值5.4萬美元的手扶拖拉機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這也是江蘇省首份輸緬RCEP原產地證書。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江蘇省對緬甸進出口30.1億元,同比增長42.8%。
常州一對緬農機出口公司負責人稱,「今年一季度由於疫情和緬甸進口政策的變化,公司業務受到一定影響,此時RCEP在中緬之間實施,對緬甸客戶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減負政策,在享受優惠關稅方面又多了一種選擇。」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