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二戰時中日為什麼重視緬甸

二戰時中日為什麼重視緬甸

發布時間: 2023-02-01 01:47:07

『壹』 二戰時日軍在緬甸

1、日本的海外投資廣泛。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日本的海外資產,緬甸也不例外,因此日本對緬甸有一定的經濟發言權,因此,在緬甸境內存有日本「印記」也不足為奇了。
2、政府及國民的關注。日本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日本政府及國民對陣亡士兵仍十分關注,在緬甸境內的日軍紀念碑大部分都是戰後日本國民的私人行為,我曾看過一篇報道,日本人對陣亡士兵的記錄十分詳細,在一些紀念碑上,甚至連戰馬的名字都有詳細記載。反觀在緬甸的中國陣亡士兵紀念碑及陵園,由於缺乏資金與管理,大部門都被埋沒在荒草中了。(不知為什麼,不由的想起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隱去」)

『貳』 二戰時期日軍是如何佔領緬甸的

1942年初,日本佔領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這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但在這之前緬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佔。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佔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叄』 為什麼日本要拉攏印度、越南、菲律賓、緬甸來對抗中國呢

一個小朋友打不贏大朋友 就會拉攏一群小朋友過來打大朋友。話說不是日本拉攏 而是美國 加上中國與印度等國有領土上的糾結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再者 那些國家都是圍繞中國的 構成一個包圍威脅

『肆』 日軍為何進攻緬甸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接壤,西北和印度相鄰,東南和泰國、印支交界,西南瀕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是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從1885年起,緬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改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緬甸是東南亞惟一未被佔領的國家。成為同盟國在亞洲大陸的南翼屏障。從仰光到昆明的中緬公路是美國向中國國民黨政府運輸戰爭物資的惟一陸上通道。

進攻緬甸是日軍在東南亞發動進攻期間所進行的最後一次戰役。由於兵力不足,日軍大本營指示南方方面軍,在南方作戰期間,首先相機奪取緬甸南部的航空兵基地;當作戰告一段落後,在情況許可的范圍內,再繼續發動進攻。日軍佔領緬甸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大陸屏障,截斷美、英對中國國民黨軍隊進行補給的中緬公路交通線,以便早日結束中國戰場的軍事行動;同時,進逼印度,促使其脫離英國。擔負對緬作戰的兵力是陸軍第15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陸軍中將,下轄第33師團和第55師團,共3.5萬餘人。開戰後增至4個師團,6.3萬人。支援作戰的飛機564架。為了進攻緬甸、控制泰國,日本第15軍於1941年12月8日在曼谷登陸。12月19日,日軍一部進入緬甸南端的丹那沙林地區,奪取了3個機場,切斷了英軍從印度、緬甸對馬來亞的空中支援。此後,日軍加緊構築道路,加強偵察,組訓緬甸反英親日分子,厲兵以待。

英國在戰前認為日本不會進攻緬甸,只把緬甸作為美、英對新加坡和中國進行陸空補給的中轉站。因此,緬甸在英國的防禦體系中未被重視,它曾先後隸屬印度司令部、新馬司令部、南亞盟軍司令部,最後又歸屬了駐印英軍,但緬甸的防禦始終未能建立。1942年初,盟軍在新、馬、菲和荷屬東印度地區相繼失敗之後,緬甸這個南亞大陸的前哨屏障的作用才被重視起來,但已為時過晚。當日軍向緬甸大舉進攻時,英國的防禦兵力只有1個印度步兵旅、1個緬甸步兵旅和一些分隊,另1個印度旅還沒有到達。總兵力只有2.6萬人。部隊都組建不久,裝備訓練不足,戰鬥力很弱。支援作戰的有美、英各1個戰斗機中隊,共有飛機36架。英國在印緬戰區已無兵可派。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英首相丘吉爾要求澳大利亞把正從非洲調回的1個師改道運至仰光。但澳政府認為,由於荷屬東印度地區被佔領,澳大利亞本土已岌岌可危,因而拒絕了丘吉爾和羅斯福的強烈要求。當時,緬甸之戰已經開始,英國轉向蔣介石求援。

中國國民黨政府應英國政府的請求和為了保持中緬公路的暢通,同意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但交涉過程頗為曲折。自1940年日本侵佔海南島和印度支那,切斷了中國經南海和印支的海、陸對外交通之後,中國國民黨政府對緬甸通道的安全日益擔心。1941年2月,國民黨政府派遣一個高級軍事代表團赴緬甸、印度和馬來亞進行考察,探討和英國聯合保衛緬甸問題。但英國顧慮較多,不願擔負中國遠征軍的後勤供應。1941年夏,韋維爾以印緬戰區總司令的身份到重慶活動時,蔣介石曾當面提出派遣部隊入緬和英國部隊共同保衛緬甸,但韋維爾態度消極,強調中國軍隊以防守中緬、中老邊界為宜。蔣介石對此大為不滿。1941年12月下旬,中國國民黨政府和英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准備先以3個軍入緬作戰。但英國一直不同意遠征軍提前入緬,雙方爭執多時,中國遠征軍歷經三次動員和變更行動時間,直到仰光不保,英國才最後同意中國軍隊入緬作戰。國民黨遠征軍統稱「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先由衛立煌任司令,後改派羅卓英為司令,杜聿明為副司令,下轄3個軍;即第5軍,軍長杜聿明兼;第6軍,軍長甘麗初;第66軍,軍長張軫。在中國遠征軍入緬前後,英國、美國和中國國民黨政府又在指揮權問題上爭吵不休,各有打算,最後同意由英國的亞歷山大上將和美國的史迪威中將實行雙重領導,蔣介石也在幕後指揮,實際仍是各行其是,嚴重地影響了遠征軍的作戰。

1941年12月23日和25日,日軍對仰光猛烈空襲。1942年1月4日和19日,日軍2個師團從泰國向緬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發動進攻,至1月31日,佔領了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區。此後,日軍急速向仰光推進,於2月21日渡過薩爾溫江,突破了英軍在米鄰河和錫唐河的防禦,英印守軍第17印度師只餘下3000餘人棄械逃回東吁。日軍於3月4日前到仰光東北的勃固,仰光受到嚴重威脅。3月6日,緬甸戰區新任司令亞歷山大上將下令撤出仰光。此時日軍已對仰光形成包圍之勢,幸而北面日軍機械地執行命令,在達成合圍之後,沒有等待接替部隊的到來即自行撤離,仰光守軍得以僥幸撤出。3月8日,日軍進入仰光時,該市已是一座空城。

日軍佔領仰光後,海上補給得到了保障,經短期休整補充,並得到2個師團的增援後,分三路向曼德勒推進。右翼第56師團經勃固、東枝,直插臘戍,以切斷英軍和遠征軍的退路;中路第18、第55師團沿鐵路向曼德勒進攻;左翼第33師團沿伊洛瓦底江向卑謬、仁安羌進擊,以佔領仁安羌油田,從左側包圍曼德勒守軍。由仰光撤出的英軍邊打邊退,戰鬥力已大為削弱,至4月初英軍約6萬人在曼德勒以南240公里防守一條由西至東的防線。英軍東側由中國遠征軍防守。其中第6軍防守景棟、孟迤地區,第5軍防守東吁至曼德勒一線,第66軍為預備隊。第5軍先遣部隊第200師於3月7日開抵東吁後,立即掩護英軍退卻,並抗擊北進的日軍。雙方激戰12天,日軍傷亡較大,這是日軍人緬以來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由於遠征軍上層指揮混亂,守軍得不到有力增援,於3月29日棄守東吁。左路日軍3月23日佔領緬甸南部主要機場勃生,從此英軍失去了空中掩護。4月中旬,日軍佔領卑謬後,逼近仁安羌,並對該地英軍形成包圍。英軍緊急要求駐守曼德勒以南的中國遠征軍前往解圍。第66軍所屬第38師1個團擊退了日軍,使英軍七千餘人,其中包括英軍司令亞歷山大安全轉移。4月下旬,佔領東吁之日軍又攻克東枝,並換乘汽車向深遠後方臘戍猛插,於29日攻佔臘戍,從而切斷了遠征軍和英軍的退路。至此,英軍和中國遠征軍未能實現在曼德勒以南與日軍會戰的企圖,部隊被迫後撤。5月1日,曼德勒失守,英軍丟棄了大量武器裝備,爬山越嶺,歷盡艱辛,退至印境阿薩姆邦的英帕爾。中國遠征軍一部進入印度的利多,大部退回國內。遠征軍在撤退中組織指揮混亂,給養缺乏,又兼雨季已到,山洪暴發,蚊蠅螞蟥為害,疾病流行,部隊非戰斗減員比作戰傷亡還大。日軍圍追堵截,西路到達親敦江以西,東路佔領了八莫和密支那,並進入中國雲南境內,於5月10日佔領騰沖,前出至怒江西岸,雙方沿江兩岸對峙。至此,日軍已達成其作戰目的。這次戰役英軍傷亡約1.3萬人,中國遠征軍傷亡約3萬餘人。日軍傷亡4600餘人。

日軍在進攻緬甸的同時,為了保障緬甸的海路補給,於1942年3月23日,以陸海軍一部佔領緬甸南端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英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對日本的進攻能力估計不足,在新、馬、緬都吃了大虧。新加坡失守之後,印度洋門戶洞開,印度、錫蘭失去屏障。英國十分擔心東印度洋這兩個殖民地的安危,在緬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況下,立即動員了6個旅防守錫蘭,還於3月間在錫蘭成立一支新的艦隊。日軍深怕英國海軍勢力的增長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於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動了由南雲指揮的第1航空艦隊為主的機動編隊,對錫蘭科倫坡港和亭可馬裏海軍基地進行了空襲,共擊沉英軍輕重巡洋艦5艘、航母和驅逐艦各1艘,擊落飛機約90架,同期還在孟加拉灣等海域擊沉艦只30餘艘。英國在遭受襲擊之後,將東方艦隊主要力量撤往東非,實際上除了非洲東部海岸以外,全部放棄了印度洋。英國以焦慮的心情擔心日本會在掌握印度洋制海權之後,大舉進犯印度大陸。但日本這時已成強弩之末,力量有限。日艦隊解除了對仰光的海上威脅之後,已收兵回營。其陸上兵力的擴張能力亦達極限,再也無力佔領錫蘭、特別是印度這樣的大國了。

在太平洋戰爭第一階段作戰中,日軍實施戰略進攻,達到了預期目的。盟軍處於戰略防禦,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發動太平洋戰爭以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打敗了美、英、荷在遠東的部隊,相繼佔領了泰國、香港、馬來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緬甸,以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島。強占的土地面積達380萬平方公里,人口1.5億。日本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戰前周密准備,開戰時集中兵力實施突然襲擊,一舉奪取了海空控制權,海戰力求速戰速決,不間斷地實施登陸和進攻戰役,從而使同盟國完全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伍』 二戰時期中國遠征軍為什麼要赴印緬作戰

1、在緬甸與日軍周旋以分散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兵力,將日軍主力引出國門。
2、協助英軍保衛印緬。
3、保障滇緬公路的通常保障援華的租借法案物資順利抵達中國。
4、打通滇緬公路,馳援怒江防線

『陸』 二戰時日軍為了保障緬甸的海路補給採取了哪些行動

日軍在進攻緬甸的同時,為了保障緬甸的海路補給,於1942年3月23日,以陸海軍一部佔領印度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新加坡失守之後,印度洋門戶洞開,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失去屏障。英國十分擔心這兩個殖民地的安危,在緬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況下,集結了36個旅防守錫蘭,並於3月間在錫蘭成立一支新的艦隊。日軍擔心英國海軍勢力的增長會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於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動由南雲指揮的第1航空艦隊為主的機動編隊,對錫蘭科倫坡港和亭可馬裏海軍基地進行了空襲,共擊沉英軍輕重巡洋艦5艘、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各1艘,擊落飛機約90架,同期還在孟加拉灣等海域擊沉英國艦只30餘艘。英國在遭受襲擊之後,將東方艦隊主力撤往東非,實際上放棄了印度洋。英國擔心日本會在掌握印度洋制海權之後,大舉進犯印度大陸。但日本這時已成強弩之末,力量有限。日軍艦隊解除了對仰光的海上威脅之後就撤了回來,其陸上兵力的擴張能力達到了極限,再也無力佔領錫蘭,更不要說佔領印度這樣的大國了。

『柒』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為什麼要佔領緬甸

緬甸是日軍東南亞作戰的重要目標。日軍為了保證馬來亞作戰的側翼,鞏固印度支那、泰國佔領區;切斷美英對中國進行補給的滇緬公路,配合中國戰場的日軍作戰;脅迫蔣介石投降;威脅印度,迫使印度脫離英國,同時企圖將緬甸作為長期占據南亞地區的北翼據點,掠奪緬甸的豐富戰略資源,遂於1942年1月初發動緬甸戰役。

『捌』 二戰日本為什麼要控制緬甸和泰國

亞洲一個有趣的國家:泰國。
二戰前,泰國是東南亞唯一的主權國家。二戰時,他又沒有受到侵略,而且二戰後,他還抓住機會,獲取了不少利益。可謂是外交大贏家。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二戰前,二戰前,泰國並沒有像越南、菲律賓、印度這樣成為殖民地,為什麼呢?因為它處在印緬跟越南之間。
印緬是英國殖民地,越南是法國殖民地。泰國夾在中間,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從而獨善其身。

當時國際上認為,東亞三個國家保有主權,中國、日本以及泰國。中國是太大,誰也沒本事一個人吞下。日本是因為明治維新,從綿羊變成狼。而泰國是因為聰明。
二戰爆發後,日本開始搞起了侵略,因為美國的物資限運,日本不得不冒險一試,南下到東南亞,搶老牌帝國的地盤。
這時,它就盯上了泰國,因為泰國是主權國家,從泰國下手,可以免除美英法這些國家的注意,在泰國占穩腳跟,右可以下新加坡,進菲律賓,左可以攻印度緬甸。
於是,1940年,日本開始做泰國的工作,跟泰國簽了一個《日泰友好條約》。
泰國也有利用日本的意思。
為什麼呢?泰國也是比較苦啦,他處在英法之間,兩國時不時劃它的地皮。所以泰國想引日本到東南亞來,利用日本來搶回地盤。
日本抓住泰國這個心理,開始積極使壞,比如讓泰國進攻柬埔寨。為什麼進攻這呢?因為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嘛,法國又已經被德國打趴下了。有便宜不佔王八蛋
泰國聽日本這么一分析,大腿一拍,小日本,你太有才了。於是,泰國出兵柬埔寨。這個時候,法國雖然敗給德國。但在海外還是有實力,尤其是對付泰國,還是比較輕松。法國的海軍殺到泰國的閣昌島,一頓猛揍,最終幹掉了泰國海軍四分之一的船,擊斃三百多人,而法國只有一些水手受傷。打出了零比三百的戰績。這個時候,日本出面了。要求大家談判,因為法國維希政府是個傀儡政府,聽德國的指揮。日本又是德國幫凶,所以最後法國反而割了地皮給泰國。當年,法國在鎮南關敗於我國,卻利用帝國的地位與關系,讓我們賠錢,使我們中國雖勝尤敗。現在,法國也嘗到這樣的滋味了。這樣一來,泰國認為他們是勝利方,現在曼谷還有一座閣昌島海戰勝利紀念碑。

打了這回交道,泰國嘗到了跟日本合作的甜頭。
到了第二年,日本正式決定南下。首先就是登陸泰國。泰國還抵抗了一下,不過數小時後,就從了日本,宣布借道給日本。日本在東南亞選好了泰國這個立腳點,才開始偷襲珍珠港,全面發動太平洋戰爭。
此後,泰國跟日本的關系打得火熱。兩人簽了《日泰同盟條約》,泰國全境向日本開放。泰國軍隊幫助日本打仗。不過,泰軍的戰鬥力就馬馬虎虎啦,日本也不挑,專門派人去培訓。不管怎麼說,沖上去,當個炮灰也是好的
5攪?942年,泰國直接向英美宣戰,這膽量也是猴賽雷了。這樣,泰國就加入了軸心國。所以,德國在歐洲有義大利(雖然意麵們老添亂),日本在亞洲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過,泰國也發現,日本也真把他們當驢使,不但借他們的道,還征他們的物資,用他們的人。泰國這才知道,這是引狼入室了。
這時,泰國一個外交官做出了一個舉動。
泰國駐美大使社尼?巴莫在華盛頓宣布跟泰政府斷絕關系,並宣布泰政府無效,要成立「自由泰人運動」。這個跟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是一樣的,不過,自由法國畢竟還有軍隊和在外的殖民地。這個自由泰就是一群外交官。可是,就是這個舉動在最後幫助泰國避免陷入戰敗國的地位。
話說泰國發現跟著日本沒啥好果子吃了,他們也不白給,白天給日本出謀劃策,到了晚上,搖身一變,個個成了地下工作者,跟中國有聯系,跟美國也接觸。可謂是一顆紅心兩手准備。
到了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泰國一聽,很生氣,馬上發表宣言,說日本你怎麼可以這樣,說好的一起東亞共榮一輩子的。你怎麼就投降了呢?說好的一輩子,差一分,差一秒都不是一輩子!
日本相當內疚,連忙道歉,說不好意思,讓兄弟你失望了,不過,我實在頂不住了,美國有原子彈,再不降,我一億國民要玉碎得連碴都沒有。
當日本陷入深深的自責,認為自己坑了隊友時,泰國終於不想配合演戲了,跳出來表示當初我們的對英美的宣戰不算數。
宣也宣了,打也打了,不算數,你以為戰爭是過家家?

日本通過你們的道,殺了多少東南亞人,知道不?不過,美國從東南亞的局勢出發以及自己的需要出發,接收了泰國的這個神說法。事情似乎就這么結束了,接下來一幕,又把日本驚到了。二戰後,開始對日清帳。中國、菲律賓這些國家開始要求日本賠償戰爭損失。在這一群人里,赫然就有泰國的身影。原來,泰國宣稱日本在泰徵用了很多物資,沒給錢。還真不是訛錢來了,有帳本,清清楚楚。
日本這才明白,泰國這個哦米拖佛國也不是好忽悠的,當年拿的泰國群眾一針一線都記著帳呢。
日本當時被一大群人追債,現在這個曾經的盟友都來要債,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最後,日本是賠了150億日元了事。

『玖』 二戰緬奸為什麼幫助日本殺害中國遠征軍戰俘傷兵

緬甸一直是英國殖民地,日本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獨立的希望,他們希望藉助日本的力量獨立,中國遠征軍是站在同盟國一邊,和部分緬甸人站在了對立面,所以才有這樣的矛盾產生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