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穿日本軍裝
❶ 為什麼緬甸還處在軍閥割據時代呢
同其他軍人政權一樣,緬 甸新軍人政權也是一種過渡性政權,民主化是其最終歸宿。
但由於緬甸國內目前 還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動或取代新軍人集團的領導地位,軍人干政的現象還將在 緬存在相當一段時間,而緬甸軍人政權的轉型將是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迄今為止,緬甸新軍人政權已存續了20多年之久。
(1)緬甸為什麼穿日本軍裝擴展閱讀:
1962年,軍事將領奈溫將軍(General Ne Win)發動政變並成立以軍事統治的政府,宣布要使緬甸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奈溫執政後,對內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一度對主要工商企業實行國有化。奈溫一直強調緬甸奉行獨立自主的、中立的不結盟對外政策。
主張同一切國家保持友好,但不為任何大國所左右,不參加大國集團,也反對把不結盟國家變成第三集團。人民對於自由受到限制感到十分不滿。同年7月7日,學生在仰光大學發起示威活動抗議軍事政權。軍隊則在奈溫將軍的間接指使下以血腥鎮壓了這個活動。
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國支持緬甸北部的緬甸共產黨武裝。鄧小平上台以後,撤出全部在緬中國軍隊,從此緬共武裝失勢。
緬甸國內販毒情況很嚴重,而由於政府官員的輕易受賄使得毒品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更是日趨腐敗。因為治理不當和腐敗導致的經濟嚴重蕭條,緬甸政府於1977年開始尋求外援。1980年代後期,緬甸已是全球最貧困國家之一。
1989年6月18日,在蘇貌將軍(General Saw Maung)掌政下,緬甸的英文官方名稱由Burma改為Myanmar。國內反政府活動仍舊持續四起,昂山的女兒昂山素季,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1988年成為緬甸邁向民主之路的精神動力。
昂山素季因公然批評奈溫將軍而在1989年7月20日遭到囚禁。雖然她曾在1995年獲得釋放,之後再次遭到軟禁,直到2010年11月13日獲釋。
2005年緬甸首都由仰光遷往內比都。2008年,軍政府宣布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
❷ 為什麼緬甸有那麼多軍閥呢
一方面,它不像越南那樣是一個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另一方面,它也不是像泰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其次,國際新聞報道較少,這可能是因為該國沒有太多的指導性報道。
從國家目前的狀況來看,有點像蘇聯撤軍後的阿富汗,目前的敘利亞、伊拉克和哥倫比亞。
沒有真正統一強大的政府力量,全國民族眾多,存在四大矛盾。
❸ 鐵血女騎兵中的日本兵軍官為什麼都穿白翻領的軍服
這種裝束的一般是日軍的南方軍的軍官裝飾,南方軍是日軍的六個總軍之一,以緬甸、泰國、南洋方面等地區為其作戰地域,也曾經進入過雲南
❹ 二戰時期滇緬戰區日本人穿什麼衣服
=1942年在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入侵東南亞諸國:
1為正在喝水的陸軍南洋方面軍91旅團的工兵二等兵。
2為陸軍南洋方面軍中校,頭戴白色涼帽,手立著一把「95式」軍刀。
3為日本海軍陸戰隊一等水兵,雖是海軍,但仍穿和陸軍一樣的黃色戰斗服。其區別是無領章,右臂綉有一張黑底黃錨的臂章,軍銜也體現在臂章上
❺ 二戰日本陸軍士兵的軍服顏色
日本陸軍在二戰中有好幾款軍服,主要是跟據的戰場環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和「98式」。 日本陸軍軍服顏色為國防色,國防色是日本陸軍基本顏色,就是茶綠色,國內影視劇道具軍裝不準。不是土黃色。陸軍夏季的襯衫是枯草黃
「昭和5式」設有肩章,軍銜也體現在肩章上面,領章則是體現兵種,分兩叉型,以不同顏色來區分。紅色(步兵)、綠色(騎兵)、黃色(炮兵)、黑色(憲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藍色(軍樂)、深藍色(汽車兵)、青藍色(航空兵)、白色(軍法)、桔紅色(參謀)、桔黃色(山地兵)、深紅色(裝甲兵)、深綠色(葯劑)、茶色(司務)、銀灰色(軍醫)、紫色(獸醫)。這種軍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為倒山字型,軍紐口為銅制,很大很顯眼,質地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陸軍就是穿的這種軍服。
「98式」軍服特徵是軍銜表現在領子上,領章塊很小,遠處不易查覺。原因是「昭和5式」的軍銜設在肩上,陸軍將官金色肩章很顯眼,由於在中國戰場上游擊戰很頻繁。日本軍方擔不少上戰場視查或督戰的陸軍高級將領會成為中國游擊隊或狙擊手的靶子,所以改穿這種「98式」,兵種表現為 「M」型胸章,一般別在右胸,顏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樣。
總的來說,二戰時日本陸軍的軍服也不止上述兩種,還有些寒冷地區,如在中國東北和西伯利亞使用的冬裝。還有在東南亞和緬甸使用的「40式」熱帶作戰服。
❻ 二戰時日軍在緬甸
1、日本的海外投資廣泛。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日本的海外資產,緬甸也不例外,因此日本對緬甸有一定的經濟發言權,因此,在緬甸境內存有日本「印記」也不足為奇了。
2、政府及國民的關注。日本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日本政府及國民對陣亡士兵仍十分關注,在緬甸境內的日軍紀念碑大部分都是戰後日本國民的私人行為,我曾看過一篇報道,日本人對陣亡士兵的記錄十分詳細,在一些紀念碑上,甚至連戰馬的名字都有詳細記載。反觀在緬甸的中國陣亡士兵紀念碑及陵園,由於缺乏資金與管理,大部門都被埋沒在荒草中了。(不知為什麼,不由的想起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隱去」)
❼ 電視劇雪豹里十九路軍穿的是什麼服裝還有日本鬼子穿的是什麼服裝
樓上講的相當的詳細,給個鏈接參考補充
http://ke..com/view/415760.html?wtp=tt
而且有一片小說,名字叫《十九路軍戰記》可以看看
另外,http://..com/question/104904062.html
以抗日戰爭為大背景的電視劇,大抵軍服如樓上所講
❽ 為什麼明朝,日本,泰國,緬甸軍隊,差不多都是同時裝備的火槍,但是明朝早早的滅亡了,泰國緬甸後來也
明代人類已經進去風帆火器時代,火器已經在世界開始普及,並不是只有緬甸和日本,永樂安南戰爭和鄭和下西洋也促進了火器傳播,而日本和中國古代交流密切火葯和火器傳入日本不足為奇,火葯在宋代就已經在戰爭中廣泛使用了,到明代日本火葯也發展了幾百年,發展出自己的鐵炮也正常。明朝滅亡和火槍沒有關系,而是天災+財政政策和腐敗問題導致稅收不上來沒錢賑災和支付軍餉。日本因為是相對封閉的島國也採取閉關鎖國政策是最晚被西方開國的,也是最早從開國中覺醒的。為啥日本最早從開國中覺醒,除了日本人善於學習先進文化之外,很重要的是當時日本的幕府統治,幕府雖然統治日本其實確無法全面控制日本,國內一大堆反對勢力,日本雖然結束戰國,但國內割據並沒結束,所以為了推翻幕府只能尋求外來幫助,而當時的大清早已有2次鴉片戰爭,也只能學習西方了,倒幕運動勝利後,自然迎來大改革飛速發展。泰國緬甸因為長期被西方殖民西方勢力在東南亞過於強大加上國內封建勢力過於強大自身改革困難重重
❾ 緬甸紙幣上那些穿軍裝的人是誰啊。
緬甸國父昂山將軍
(AungSan,1915—1947)緬甸獨立運動領袖。將軍。1915年2月13日,出生於緬甸北部,自幼受家鄉人民反英斗爭的影響,入仰光大學後,政治上逐漸成熟,成為學生運動的領導人。1936年2月與吳努一起領導學生罷課。1938年加入德欽黨,1939—1940年任該黨總書記。1940年為緬甸獨立而尋求外國的支持,曾與日本人接觸。日本人協助他建立緬甸獨立軍。這支軍隊跟隨日軍前進,接管佔領區的地方行政。1943—1945年昂山在巴莫傀儡政府中任國防部長。1944年8月秘密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任主席。1945年3月率緬甸國民軍協助盟國作戰,直至日本投降。1946年任緬甸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實際等於總理。1947年1月,率代表團赴英進行談判,於1月21日簽訂了「昂山——艾德禮協定」。根據協定,緬甸成立了以昂山為首的臨時政府。但時隔不久,英方在「臨時政府成立1年後,緬甸將完全獨立」的條款上採取了搪塞的態度,他公開譴責英政府背信棄義的行為,同年4月選舉制憲會議,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202個席位中贏得196席。同年7月19日,與其他6名部長同時遭殺害。這一天,後被定為緬甸的「烈士節」。
❿ 為什麼二戰中被日本侵略的泰國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不怎麼討厭日本呢
40年代初的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此時,日本開始實踐南下政策,在太平洋戰場上連打了幾個勝仗,順利的挺進了東南亞。日本高呼的是」大東亞共榮「口號,美其名曰:亞洲人解放亞洲人,即,同為亞洲人的日本人幫助東亞、東南亞的」同胞們「趕走英美、法國等白人殖民者。
果不其然,這個口號真的打動了不少人,像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殖民地國家出現了不少「聯日抗英」、「聯日抗美」、「聯日抗法」的隊伍。
此時的緬甸,27歲的昂山將軍決定聯日抗英,組建「緬甸獨立軍」,趕走英國人。
看完這個故事,大家可以體會到,原來,東南亞的這些國家(泰國除外),跟咱們東亞國家境遇完全不同。
看咱們中國,幾千年來大一統的格局,有著統一的民族、文化認同,沒有被外族大規模侵略殖民過(什麼胡人南下,匈奴入侵,元蒙、滿清其實那還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不是這里所說的外族,尤其是滿族,被漢人同化的就剩下兩個遺產——跳大神和」薩其馬「小零食,倒是為現今的影視娛樂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