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是什麼武裝
㈠ 緬甸獨立已有70年,為何至今國家仍然沒統一
緬甸是英國的前殖民地,其於1948年獨立,然而緬甸卻一直未能實現全國統一,至今仍然處於內戰狀態,而且內戰幾乎遍及全國大多數邦和省。對陣的雙方分別是緬甸政府軍和緬甸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有人可能會問,緬甸為何會如此,要知道打內戰能打70多年的國家,全世界也只有緬甸這獨一份,而且還是大大小小沖突幾乎不斷!
1988年至今,緬甸軍政府自上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轉變民族政策,採用一邊安撫,一邊圍剿的策略。與部分可以合作的民族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並且給予自治權,成立了一些特區。另外針對克倫民族聯盟、撣邦少數民族武裝、克欽獨立軍等強硬的民族地方武裝展開一系列軍事行動。這些清繳行動在2015年緬甸實現全國普選,成立民選政府後有所緩和。政府軍與大的民族地方武裝處於停火狀態。不過民主化之後,如何推進民族和解,解決“一國多軍”的局面,仍然是非常棘手的問題。中央政府與地方少數民族仍然缺乏互信。
㈡ 緬甸克欽獨立軍是親華還是中國人
不是。克欽族是緬甸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其擁有的地方武裝就是克欽武裝。這是緬甸人的一個武裝組織。原來國軍退入緬甸的武裝是華人武裝,後來一部分去了台灣,其餘放下武器入籍緬甸。
㈢ 緬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軍,為何不敢動佤族聯合軍
之所以動不了佤邦聯合軍,主要與這支軍隊的較高戰鬥力、管理方式科學,以及後備支撐力量較強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如下:
一.合理的軍隊領導方式,增強了軍隊的綜合實力。果敢同盟軍與佤邦聯合軍,是由緬甸地區的少數民族組成的兩方割據力量,這兩支軍隊的來源都和中國有較大關系。其中果敢區域,在清朝時還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果敢同盟軍的組成人員較為復雜,來自不同的少數民族。
因為他們發現中國力量的支持,能夠給軍隊發展帶來諸多好處,而果敢同盟軍則一直保持著之前獨立的想法。這種政治層面上的思想改變,增強了佤邦聯合軍的後盾力量,才能讓他們不會輕易被緬甸政府掌控。此外,果敢同盟軍被收編的案例,也讓他們更加謹慎起來,通過不斷的優化升級軍隊,來提升綜合力量。
㈣ 緬甸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緬甸,在西方的干涉下,剛成立了議會,建立人權委員會,允許成立工會,特別是剛選出民選總統,披上了民主光鮮的外衣,但好景不長,溫敏總統、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就被軍方發動政變扣押了。
只玩了1年11個月的民主,緬甸又重新回到了軍人執政的老路上,意味著緬甸的民主之路被軍人打斷了,軍人不願自身的權力被民選政府削弱,要維護軍人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利益。
現階段,緬甸軍人的地位難以撼動,軍方掌控了緬甸的國民經濟,煙草、采礦、酒類、酒店、航空、銀行、運輸等緬甸境內最賺錢的行業,都在軍方和退役的老兵在經營,軍方由此獲得了國防軍費之外的大量收入。
目前,緬甸軍方最高實權人物,也即軍方一號人物,就是擔任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的敏昂萊將軍,其軍中職務是國防軍總司令,陸軍大將軍銜。
敏昂萊大將,仰光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從緬甸軍隊輕步兵第44師作戰參謀起,敏昂萊就抱住了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三軍總司令兼國防部長丹瑞大將的大腿,從此在軍中平步青雲,先後擔任緬甸三角軍區總司令、國防軍第二特戰局局長、國防軍總參謀長等。
妙吞烏上將,曾擔任軍方情報機構主管,緬甸首席軍事安全會主席,國防部參謀處陸軍特別戰役指揮官;在擔任陸軍中將時,妙吞烏率部參與了對彭家聲的果敢同盟軍、克欽獨立軍等5個緬甸民族地方武裝的圍剿軍事行動,且取得了不俗的戰績,在軍中擁有崇高的威望。
在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時,晉升為陸軍上將,被外界認為是軍中最有希望接替即將退休的敏昂萊的人選,其軍中的地位就已經超越了國防部長盛溫中將,成為緬甸軍方實際上的二號人物。2月1日,妙吞烏被緬甸國防軍任命為國防部長,成了緬甸軍方穩妥的二號人物。
㈤ 緬甸有多亂緬甸人民現在還能正常工作生活嗎
眾所周知緬甸與我國接壤,緬甸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上世紀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後來緬甸脫離了英國控制,成立了緬甸聯邦,再後來因為濟形勢惡化,造成了緬甸爆發大規模遊行,緬甸一直充斥著大量民族地方武裝,這些地方武裝有的是方政府組織、有的是一些人群自發成立起來互相之間各自為政,也因為一些矛盾爆發沖突。
三、緬甸的毒品
臭名昭著的金三角地區一直是產毒泛濫的地區,這些年經過政府的持續改進,某些方面有所好轉。但是不為人知的地方還是有人產毒並形成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也是導致緬甸局部動亂的因素之一。因為毒品的利益最大化,某些武裝力量可以用毒品換取武器,壯大武裝勢力。
㈥ 緬甸為什麼到現在沒有統一
我們知道,二戰日本投降撤出東南亞後,緬甸就藉助民族解放的契機,脫離原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獨立。但是幾十年過去了,幾乎所有周邊國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緬甸,時至今日,連國家統一都還沒有實現,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緬甸究竟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幾十年來,緬甸都不能統一
(網路配圖)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打內戰的國家並不少。只是和緬甸不同的是,這些國家基本上是政府軍和反政府軍之間的對抗,而緬甸除了緬族控制的中心區域外,只要有一定實力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軍隊。小小的一個緬甸,反政府的少數民族武裝多達十幾個。
這些地方武裝,不僅輪流和緬甸政府過招,逼急眼了,他們還聯合起來和政府軍對著干,使緬甸政府的統一理想頻頻破滅。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還是要追溯到歷史上,英國對緬甸殖民統治期間產生的遺毒。
一、緬甸政府對政治權利的剝奪造成內部民族危機。
緬甸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國家,多達130多個民族。其中緬族占人口總數的70%,另外30%為其它少數民族居民。
英國在佔領緬甸時,曾遭到了緬族人強烈反抗。疲於應付的英國人,想出了以緬治緬的統治思路,那就是扶持少數民族勢力來打壓緬族,通過在克欽、克倫、果敢、佤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推行土司制度,使他們擁有高度自治權利,幫助他們建立軍隊,給他們武器和經濟支持。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樣一來,高度自治的少數民族實力大大增強。
等到英國殖民統治結束撤出緬甸,緬族掌權後,開始回收少數民族手中的權力及軍隊時,這些土司老爺們就不答應了。以前各自為政,相安無事,憑啥以後要受你管轄。最終,雙方只能在戰場上論高低。於是打打停停,一直打到了現在。
緬甸究竟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幾十年來,緬甸都不能統一
(網路配圖)
二、緬甸政府對歷史移民的態度激化了外來民族矛盾
當年英國人為了打壓緬族人的影響力,從同為殖民地的孟加拉和印度大量移民到緬甸的若開邦。我們知道,緬族人信奉佛教,而移入的孟加拉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
這幫移民進入緬甸後,因為信仰差異,屢屢和當地的緬族人發生民族矛盾沖突,大量搶奪土地和政治資源。據當年英國駐若開邦的移民幫辦史茂特記載:「阿拉幹人(緬甸人)正被來自孟加拉的人擠走,他們不得不向東遷移。」
英國人在日本佔領緬甸時,在若開邦組建了一支由羅興亞人組成的「孟加拉V支隊」武裝力量,用來阻擋日軍。
但是這支軍隊並沒有攔擊日軍,而是對當地的緬族人進行種族清洗式的大屠殺。據緬甸和英國資料記載,V支隊屠殺了若開邦10多萬緬甸人,僅靠近孟加拉邊境的一個小鎮,就有3萬多名佛教徒被殺,民族仇恨進一步升級。
緬甸軍政府掌權後,非常擔心,如果承認當地佔主導地位的羅興亞人的身份,貧窮的孟加拉會有更多的移民進入。到那時,若開邦將完全成為羅興亞人的天下,遲早會被分裂出去。
1982年吳奈溫上台後,緬甸政府制訂《緬甸公民法》,明確羅興亞人為非法移民。不承認他們的身份,為了同化羅興亞人,緬甸政府搗毀了若開邦的清真寺廟。佛教徒對羅興亞人的人身迫害,政府也不聞不問。這使得羅興亞人對緬甸政府的仇恨不斷升級,反抗愈加強烈。
緬甸究竟存在什麼問題,為什麼幾十年來,緬甸都不能統一
(昂山將軍)
三、緬甸政府以大緬族為中心的沙文主義路線不得民心。
早在1947年2月,帶領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的昂山將軍,在撣邦彬龍鎮,與克欽族、佤族等少數民族舉行了會議,達成建立統一緬甸聯邦的共識。少數民族擁有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權利,這就是有名的《彬龍協議》。
六十年代緬甸奈溫軍政府上台後,否認《彬龍協議》合法性,意圖用軍事強權統一緬甸,實行中央集權的黨政軍聯合獨裁統治,推行大緬族沙文主義。緬族利高於一切。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少數民族公民,淪為飽受歧視的二等公民。最終導致以緬族主導的軍政府,與地方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多年來,緬甸軍政府在各方努力下,也曾多次和少數民族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但很快又重新開戰。究其根源,如果雙方不能建立相互誠信,在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之間達成共識。消除民族歧視和不平等,保證各民族之間擁有等同的公民身份和政治公權,那麼,想從根本上停止內戰亂象,幾無可能。
㈦ 緬甸政府軍和果敢同盟軍之間武裝沖突不斷,是什麼原因
原因分析:
一、緬甸軍政府方面:
1、目的。加強中央政府對特區的控制力,解決地方武裝割據的問題,爭取以丹瑞為首的軍政府勢力在2010年大選中贏得優勢。在1989年協議中果敢作為高度自治的特區,他們可保持現有武裝力量和管轄地盤,緬政府向他們提供部分經費及其他物資援助,並給予了開發礦產、森林資源,開放邊境口岸和減免進出口稅收等特權。從文化、經濟各方面來說,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用的是人民幣,說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連座機也是雲南區號,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現實地說除去外交和戰爭權,相當於一個國中之國,而且與鄰國簡直渾然一體。這個特區沒有給中央政府帶來什麼好處,世界上不存在哪一個中央政府永遠容忍這樣的特區(即使簽有協議)。
2、時機。緬甸進入大選,國內反對派勢力的活動,對軍政府當局形成很大的壓力,以加入由政府控制的邊境安全部隊為條件招安,避免果敢當局對大選造成影響,同時轉移國內國際對緬甸政治矛盾的注意力。最為關鍵的是果敢同盟軍內部近來爆發內斗,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希望推翻彭家聲(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而且在軍事行動之後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善後。
3、實力。近年來緬甸與少數民族武裝妥協贏得和平發展機會,在經濟的帶動下軍事實力有一定的增長,武器裝備得以部分更新。
二、果敢特區方面:
1、內因:緬北長期以來一直是經濟落後地區,2002年底,順應時代潮流加上中國的援助,果敢根除了罌粟種植。通過邊貿和文化交流,果敢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作為「一個國中之國」,特區政府領導當然不會讓中央政府幹預分享自己的權利。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利益的分配容易出現問題,彭家聲在果敢影響很大,在果敢做生意的人要按所從事行業和大小都交納一定數額給他,無疑這引起其他領導層人員的不滿。
2、實力對比及環境。果敢同盟軍常年和政府軍周旋,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在同盟軍內部分裂,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的情況下,在天時、人和方面喪失優勢,而地利在熟悉當地環境的叛將帶領下,政府軍並非出於劣勢,而且由於分裂在兵員人數、士氣方面的不利影響,彭家聲的同盟軍只能避過政府軍鋒芒撤進山區,保存實力等待外部斡旋。利用東南亞國家和周邊的壓力和中國不希望出現邊境動盪和保護華人利益影響軍政府舉行談判,盡量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㈧ 緬甸軍為什麼和果敢軍打起來果敢軍有多少軍隊果敢軍地區有多少人民果敢軍是不是很窮還有果敢軍那
進入2015年,緬甸北部的戰事就由零星交火逐漸發展到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也逐漸吸引了國人關注的眼球,如今戰火已經綿延近三個月,而擁兵數萬,還有飛機、坦克等重武器的緬甸政府軍,卻始終奈何不了只有千把人,裝備也是多為輕武器的果敢同盟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參加閱兵的緬甸政府軍。
首先是士氣,緬甸發動的緬北戰事更多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現在的緬甸三軍總司令敏昂萊,2009年時還是個普通的少將,之所以在短短幾年間就如同坐火箭那樣飛速晉升到大將,並且超越很多同輩執掌三軍帥印,就是因為2009年他主導的收復果敢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勝利。今年是緬甸的大選之年,如果在他領導下,再能拿下一兩個民間地方武裝,那麼他在緬甸政壇上的地位,即便不能取代吳瑞曼成為總統候選人,至少也能鞏固現有地位,讓新總統不敢小覷。所以這場沖突更主要的是為了爭奪政治上的利益,而與普通官兵沒有多少直接關系,更沒有師出有名的道義上的正義,基層官兵的士氣自然不會太旺盛。而反觀果敢軍一方,既有 2009年的前仇未雪,又有眼前的生死存亡。可以說是既懷著一雪前恥的復仇之志,又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哀兵之勇,士氣之高昂,自然不需再多說什麼了。兩相對比,孰高孰低已經是一目瞭然了。
其次是地形,緬北是連綿的山地,又是亞熱帶叢林地帶,在這樣的地形作戰,大兵團未必就有優勢,因為受到地形限制,即便是數萬大軍也很難部署。集中主力吧,機動也好,攻擊也好,都很難迅速展開。分散兵力吧,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果敢軍各個擊破。真是個兩難的選 擇。而果敢軍方面,雖然只有千把人,反倒是個最理想的兵力規模,你若是大兵壓境,我就可以化整為零,讓大部隊在這潮濕悶熱的叢林里兜圈子,就像高射炮打蚊 子;你若是分兵合擊,我就集中著千把人選擇有力地形,針對你一路,打你沒商量。所以在這樣的地形上,兵力上的優勢,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戰鬥力上的優勢。
果敢軍在密林中挖掘的地道。
再就是武器方面,盡管緬甸政府軍有飛機,有坦克,裝備方面的優勢更是壓倒性的。但是,在緬北復雜的地形上,緬甸空軍缺乏精準的目標指引,加上飛行員訓練水準也不咋的,要想真正有效地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緬甸軍機一再進入中國領空發生誤炸事件的客觀原因。至於坦克部隊在緬北的復雜地形,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施展出坦克部隊橫掃千軍的雷霆之威,弄得不好,反會像陷入泥潭的大笨牛,成為果敢軍火箭筒的活靶子。倒是果敢軍的輕武 器,在這種戰場環境最能發揮出打了就跑的游擊戰效能,要知道,在叢林中,一支AK47可遠比一門榴彈炮更有作用。
復次,就是緬軍步兵戰鬥力 並不那麼強悍。現在只需站在臨滄—南傘的公路邊,就能看到「果敢戰爭直播」。公路下方是大竹箐村,與這個雲南省鎮康縣村落正對面的,是緬甸果敢地區的扣塘 村。當地村民楊老三說:「真是嚇死人了,緬甸的重炮昨天早上8點就開始狂轟扣塘村山頭上的果敢同盟軍陣地,然後是步兵沖鋒。步兵在第一波攻擊中退下陣線, 再用重炮轟擊。10點40分左右,緬軍發動第二波步兵沖鋒,結果又敗了。後來,緬軍又從老街東城和其它地方調兵來,雙方一直打個沒停。」村民楊老三正在和 記者說著。談話間,眼看著1公里遠處的山上,就有果敢同盟軍部隊在追擊潰逃的緬軍。緬軍以多打少,發動3輪進攻都已失敗告終,最後還被對方的反沖鋒,打的 到處跑。可見戰斗能力和意志並不高。
果敢軍重機槍陣地。
這幕情景引來不少過往人員駐車圍觀,以至於過路的公安巡邏車不得不用廣播警告:「趕緊散了,小心流彈危 險!」果敢同盟軍最高指揮員告訴記者,自16日起,緬軍地面部隊和炮兵先後對鄰近中國南傘國門的同盟軍211旅防區、311旅的扣塘防區發動猛烈進攻,果敢同盟軍17日下午1時42分也突襲了緬軍由臘戌至老街的運輸車隊。
最後,果敢軍還有一條退路,就是在最危急的情況下,大不了退入中國境 內。盡管中國方面會出於維護治安的考慮,收繳果敢軍的武器,但是一般不會拘禁果敢軍的官兵,一旦避過風頭,果敢軍的官兵又會回到緬北,雖然只是赤手空拳, 但要知道在緬北,要搞到槍支武器,可是比搞到蘋果手機更容易啊。而緬甸正規軍由於國境線的限制,是根本無法實施迂迴包抄的戰術,而且漫長的邊境線也使政府軍防不勝防。甚至可以說,就是由於背靠中國,就使果敢軍有了即使被打敗也不可能被完全消滅的「不死金身」。
隱蔽在山地中的果敢軍地堡。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果敢軍有這么 多的有利條件,怎麼在2009年會被緬甸政府軍打得丟盔卸甲,連彭家聲也只帶了兩三個人落荒而逃,整整潛水了四五年才重新露頭?2009年緬甸政府軍的大勝,關鍵是當時彭家聲家族掌控果敢地區的政治經濟大權,引起手下不滿,最後堅固的堡壘還是被從內部攻破,要是沒有內部的里應外合,當年果敢軍也絕不會輸得如此之慘。而現在東山再起的彭家聲顯然已經吸取了這一深刻教訓,必然會有所改進,政府軍這回再要想靠內部分化來取得勝利,幾乎是不可能了。這也正是這次武 裝沖突持續了近三個月,政府軍空有兵力、裝備上的巨大優勢,也難以取得決定性的進展的原因所在。何況,本來緬甸政府軍先是和克欽獨立軍交火,而克欽獨立軍 可是緬北眾多民間地方武裝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兵力和裝備都在果敢軍之上,緬甸政府軍在進攻果敢軍的同時,還得提防克欽獨立軍會不會從背後來一刀,數敵太多,也是緬甸政府軍此次緬北戰事的戰略失策之一。
㈨ 緬甸國家並不大,為何會有135個民族呢
因為他們是分裂出來的,以前只有8個民族。
八個主要國家之間的對抗還不夠,為了鞏固統治,英國繼續分裂緬甸的族裔力量,因此每個族裔劃分了一個新國家。獨立後,緬甸人繼續實施分化政策,以削弱其他七個主要民族的力量。例如,欽分支最復雜,有多達53個種族,其他幾個分支也相繼出現。這樣,緬甸最終共有135個種族,這樣做的好處是,七個主要分支機構不能威脅緬甸的統治地位。盡管一個民族的實力很弱,但只要遇到政府的圍困,這些民族就會根據各自的分支團結起來,並有能力對抗政府軍。
㈩ 為什麼緬人緬軍那麼壞,天天打果敢漢人
果敢不是什麼好人,分析如下:
1、緬甸有一百多個少數民族。果敢族也是其中之一。
2、緬甸北方有很多少數民族,各個都有武裝,這些武裝叫做民(族)地(方)武(裝),簡稱民地武。果敢族也有自己的武裝。
3、果敢族就是明朝流落在緬甸的漢族人。果敢族的地盤靠近中國,又跟中國語言相通,錢幣也是用軟妹幣,所以網友很親近果敢族。
但是,這些人種植毒.......品,開設賭 廠,也不是什麼好人!
中國在緬甸有輸油管道,直通雲南,避開馬六甲困局!而民 地 武挑起事端,未必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中國。民 地 武後台就有美國和日本支持的武裝,攪亂局勢,是不是要在中國周圍挑起事端,遏制中國發展!
所以壞的不是緬 甸,而是民 地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