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犀牛在哪裡
❶ 東南亞哪些國家有溪牛
東南亞馬來西亞,尼泊爾,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都有犀牛
❷ 犀牛主要分布在哪裡
犀牛的主要分布:
犀牛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南亞和非洲,多數生活於開闊的草地、稀樹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生活在熱帶低地和熱帶雨林。亞洲分布有3種犀牛,即單角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兩只角的蘇門答臘犀;非洲有白犀牛和黑犀牛兩種,都生有雙角。除白犀牛列入CITES附錄II以外,其他四種犀牛均被列入CITES附錄I。
❸ 犀牛生活在什麼地方
主要分布於非洲和東南亞。 有5種犀牛都生存在非洲和亞洲溫暖區。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過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區。如今它們卻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東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東部。
而爪哇犀牛則以茂密的東南亞熱帶雨林為家。它們過去生活在從由中國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區,如今只能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島發現它們的蹤跡。
而蘇門答拉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馬來西亞半島和印尼的蘇門答拉。印度犀牛則生活在印度和尼泊爾的保護區,而獨角犀牛生存在沼澤叢林。
(3)緬甸犀牛在哪裡擴展閱讀:
犀牛有許多獨特的外貌特徵:異常粗笨的軀體,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以鎧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長有單角或雙角,還有生於頭兩側的一對小眼睛。
它們雖然軀體龐大(其中白犀是僅次於象的第二大陸生動物)象貌醜陋,卻是些膽小無害、不傷人的動物,一般來說,它們寧願躲避而不願戰斗。不過在它們受傷或陷入困境時卻兇猛異常,往往會盲目地沖向敵人。
它們雖然體型笨重,但仍能以相當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非洲黑犀在短距離內能達到每小時45公里的速度。
犀牛頭腦比較遲鈍,視覺很差,但嗅覺和聽覺敏銳。一些大型貓科動物,如獅、虎等有時偷獵幼犀,但成年犀牛除人類外是沒有敵人的。有一種犀牛鳥經常伴隨著這些龐然大物,是它們忠實的「小朋友」。
這些小鳥經常站在它們身上,啄食犀牛身上的寄生蟲和它們行走時踢起來的昆蟲;另一方面,這些小鳥還起著「哨兵」的作用,稍有異常它們便鳴叫著飛離犀牛身上,使犀牛及時得到「警報」。
❹ 緬甸那有犀牛
緬甸沒有犀牛。
❺ 地球上有犀牛嗎
地球上有犀牛。
目前有17500隻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亞洲的野外,1200隻在動物園養殖。現存的5種犀牛中,其中3種處於絕種的邊緣,其餘2種也將絕種。
1、白犀(學名:Ceratotherium simum):體高大,體長3.3-4.2米,肩高1.5-1.8米,尾長僅50-70厘米,體重達1.4-3.6噸,為犀科中最大種,也是僅次於象的陸生大獸。皮膚灰色。頭長,無下門齒。
2、蘇門答臘犀(學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體型最小的犀牛,肩高約1米,體長約2米,體重約600千克。也是唯一有豐富披毛的犀牛,幼犀毛量更為豐富。雙角。無門齒。僅產於蘇門答臘島,但曾廣布於印度、緬甸、東南亞至南洋群島。
3、黑犀(學名:Diceros bicornis):共有4個亞種。明顯的特徵是上唇呈三角形,且具卷繞性,在取食時能用來剝枝條上的葉子。體長3-3.7米,肩高1.2-1.8米,重達11.5噸。
4、爪哇犀(學名:Rhinoceros sondaicus):是世界上最罕見的哺乳動物之一,僅存50-60頭,分布於爪哇島的Udjung Kulon國家公園(數量50-60)和越南的Tien國家公園。
5、印度犀(學名:Rhinoceros unicornis):分布於尼泊爾和印度東北部。喜歡棲息在高草地、蘆葦地和沼澤草原地區。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覓食草、蘆葦和細樹枝等。
犀牛
犀牛(拉丁學名:Dicerorhinus),奇蹄目犀科哺乳動物,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它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其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前後肢均三趾,皮厚粗糙,毛被稀少而硬。
❻ 分布在緬甸的野獸有哪些
緬甸最北端的雪山上有羚牛和麝鹿之類的稀有動物;南部的德米拉島上有包括烏龜之類水族動物在內的各種動物;中部山脈地區有羌鹿、叉角鹿、犀牛、麖、虎、豹、獏、象、爪哇牛、騣犎等獸類和兔子、松鼠之類的小動物及各種鳥類、水鴨、秧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