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適合什麼竹笛

緬甸適合什麼竹笛

發布時間: 2023-02-03 05:38:13

Ⅰ 柬埔寨,緬甸亂不亂環境怎麼樣去那裡旅遊要注意什麼

本人在柬埔寨金邊,沒感覺很亂,除了上下班時候有些擁堵。 晚上八九點後基本上不太熱鬧,除了KTV之類娛樂場所。 環境上,目前旱季,灰塵大一些。 旅遊時帶上美元就好,兌換比較方便。不要忘了風油精,呵呵

Ⅱ 緬甸民間是以什麼舞蹈為主

緬甸民間舞蹈許多都以鼓舞為主,最常見的有瑞波大鼓舞、長鼓舞、兄弟鼓(雙鼓)舞、短鼓舞、象腳鼓舞、背鼓舞等,大多產生於農事活動和宗教活動之中。除此之外,民間還流行表現各種神獸偶像的舞蹈。

長鼓舞中使用的鼓叫「歐茲」,形狀似酒杯,是緬甸的民間樂器。它是用於慶祝節日,如豐收節的中心樂器。長鼓舞與瑞波大鼓舞先後誕生於公元9世紀到13世紀的蒲甘王朝,都是給稻農插秧時擊鼓助興的舞蹈。長鼓舞比瑞波大鼓舞多一支嗩吶伴奏,節奏比較舒緩。這種長鼓又稱兄弟鼓,據說是用深山裡兩棵兄弟樹的樹材製成的,也有人稱其為相思長鼓舞。由此衍生出的長鼓集體舞和長鼓戲成為一種民間戲劇舞蹈。圍鼓(緬語為帕特瓦因)也是緬甸人民的獨特創造,它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圍鼓上的巴沙能調節鼓的音高和音響,圍鼓的音色因此變得十分動人,除了能發出凄婉含蓄的音響外,還能發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與舞蹈的配合相得益彰。

圍鼓不能獨奏,因而形成了以圍鼓為中心的圍鼓樂隊(緬甸語為瓦因),它包括了圍鑼、藝鑼、鈸、木梆子、嗩吶、笛子等。除彎琴、圍鼓外,竹排琴(緬語為巴德拉)也是緬甸樂器中的一件珍寶。竹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彎琴一起合奏,是緬甸室內樂的主要樂器。因此,舞蹈中有延伸舒展、抒情的動作。

緬甸有傳統和現代的兩種擊鼓樂隊劇團。古老傳統的擊鼓樂通常在吉日表演。現代擊鼓劇團按其組織的地區而命名。毛扎、馬浩科和新墩鼓劇團都是緬甸最有名的。

Ⅲ 目前學竹笛哪個大學師資力量更雄厚些、

那都是名譽,你要的是哪個學校的老師教弟子教的好吧,,,,中國音樂學院啊 老師是張維良 最次的也是她的學生陳悅教!還有就是中央音樂學院的
戴亞,他倆是當今笛子界的泰斗 下面是他倆的簡介 張維良先後師從馮子存、劉管樂、趙松庭、王鐵錘等名家,並在1983年至1985年隨著名作曲家王酩學習作曲技術。1982年參加全國民族器樂獨奏比賽獲得笛子組第一名優秀表演獎;1983年以笛子獨奏曲《太湖春》獲中國音樂學院首屆創作比賽二等獎;1987年參加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獲一等獎,並以簫與箜篌演奏曲《清明上河圖》獲得1987年國際放送基金大獎;1988年以笛獨奏創作曲《南韻》獲全國第六屆器樂作品創作比賽三等獎。
1987年,他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由中央交響樂團協奏、韓中傑先生指揮的個人獨奏音樂會,次第從傳統曲目到現代作品進行了全面展示,既有以民族音樂為素材改編的笛簫獨奏曲,又有在傳統笛簫演奏技法的基礎上,運用某些現代作曲技法而創作的笛簫獨奏曲與協奏曲,第一次將簫以獨奏的形式搬上舞台,並與交響樂隊合作。同時,在笛子的演奏過程中,將這一中國古老樂器與西洋交響樂隊和諧的配合,既保持其原有之中華古韻,又運用了全音階以及十二音序手法,成功地將笛子的音域拓寬至三個八度,傑出的表現被譽為「對整個笛簫演奏藝術發展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在教學中,張維良先生將自己從事演奏專業的體會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不但在1987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笛、簫演奏法》一文,其研究論文《笛簫樂器呼吸理論及其實踐》亦獲得專家的高度評價,另有《簫演奏法》、《簫曲集》等著論十餘篇。尤其近年來培養出的學生或在中國境內各項重大比賽中獲獎、或躋身於各專業文藝團成為骨幹力量,實力都不容忽視。
張維良先生是一位集創作與演奏於一身、極富個人魅力的音樂家,他在笛、簫、塤的演奏和創作上頗有建樹,有「聖手簫王」之美譽。他曾數度參加中國的各項重大演出,亦先後赴菲律賓、奧地利、法國、英國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均備受贊譽。
2000年12月26日,他在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舉辦「張維良笛簫獨奏會」。
2001年1月7日,他在廣州星海音樂廳與廣州交響樂團演出曹光平先生的「中國大麴—塤與笛」交響作品音樂會。
2000年10月,他作為專家出席全國首家塤質量鑒定會,為塤及塤樂的進一步發展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2001年1月,他完成由新加坡華樂團委約的創作作品《晨曦》——為5個塤2個笙3個打擊樂而作。
2001年3月6日—18日,他在法國里昂舉行現代作品音樂會。
2001年6月,他為大型音樂劇《蔡文姬》創作譜曲。
此外,他還擔任多部影視名片的的音樂獨奏,如《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紅樓夢》、《王昭君》、《諸葛亮》、《開國大典》等。
近年來,由海內外唱片公司錄制出版了多張CD唱片和磁帶,有激光唱片《簫的世界》、《張維良的吹管藝術》、《醉笛》、《天幻簫音》、《問天》、 《花泣》、《殤》、《別夢》、《中國佛樂》、《馮子存笛曲精選》、《喜相逢》、MIDI與笛、簫、塤合作專集《問情》等。1997年推出了簫與多媒體結合的專輯《簫的傳奇》。
戴亞:1964年11月出生於浙江。著名笛子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竹笛專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
戴亞7歲開始吹笛,九歲起師從著名笛子大師趙松庭先生。1977年考入浙江省藝術學校。1981年在杭州「西湖之春」笛子比賽中獲第一名。1982年分配至杭州歌舞團任獨奏演員。198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先後師從著名笛子演奏家曾永清、劉管樂先生。1990年畢業留校任教,同年,他被推薦至「文化部優秀演員」研究生班學習,200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他曾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獲「三育人」稱號;2002年獲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突出貢獻獎。
1991年,他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了笛子獨奏音樂會。近年來,他曾與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澳門中樂團、香港中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英國著名四重奏組Aditti等合作,舉辦了多場笛子獨奏、協奏音樂會,獲得了極高的榮譽。錄制了數張笛子專輯CD唱片,並為多家唱片公司錄制了大量的笛、簫、塤、巴烏、排簫等獨奏曲出版發行。
戴亞教學注重植根於實踐,因而十餘年的教學已有了十分顯著的成果,在海內外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其學生多人多次在重大比賽中獲獎。戴亞曾多次應邀赴瑞典皇家音樂學院、香港演藝學院、澳門演藝學院、新加坡演藝學院舉行大師班講座,並著有《竹笛與西洋管弦樂隊合作的實踐和思考》等論文。同時,他編著了《竹笛考級教程》海內外版,並多次擔任海外考級評委。
戴亞於1989年4月獲全國首屆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笛子組第一名;1995年5月獲國際中國民族樂獨奏大賽笛子組第一名;1995年6月獲台北第三屆民族器樂協奏大賽笛子組第一名。他是全國唯一一位參加國際和全國「民樂大賽」笛子三連冠的獲得者。
王次恆:1959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笛簫演奏家之一,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民族樂團笛子首席、管樂聲部長。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管樂研究會會員。
王次恆在青少年時代就隨著名笛子演奏家趙松庭學習,後於1980年同時考上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他選擇了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笛子演奏家曾永清,同時得到著名音樂學家、書法家、民族器樂教育家藍玉崧教授多方面的指導。1984年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旋即進入中央民族樂團成為笛獨奏演員。此期間又先後受益於北派笛子名師王鐵錘以及南派名師陸春齡。由於他的好學不倦與不斷求索,在音樂處理上體現出較高的音樂修養,深深地突出了南北兩派笛子綜合性的傳統風格。
王次恆的演奏剛柔相濟,極富個性,既醇厚圓潤、典雅華麗,又高亢明亮、熱情豪放。優秀而有內涵的笛簫演奏技藝使他在國內外音樂比賽中連連獲獎。1982年,他以笛創作曲《桑園春》獲中央音樂學院民樂作品三等獎。1987年,他獲首屆全國廣東音樂邀請賽演奏一等獎。1989年獲全國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二等獎;同年7月份,在朝鮮第十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他榮獲最高金獎及最高藝術家榮譽證書。1991年,他在文化部音樂比賽中獲優秀演員獎。1994年在第三屆全國民族管弦樂展播比賽中獲優秀演奏獎。1999年在文化部中直院團國慶五十周年評比展演中榮獲優秀演奏獎,2000年被評為文化部優秀專家。
王次恆不但先後參加了「振興中華之聲」、「振興民族音樂」、「絲竹神韻」等重大音樂會的演出活動並擔任獨奏,受到音樂前輩呂驥、李煥之、時樂蒙等的贊賞,而且還和作曲家密切合作,寫作了不少新的樂曲,並首創了「卡腔」、「滾奏」等新的竹笛技巧,以及大膽地將北方小梆笛所擅長的大段連續吐音與大跳運用在低音笛的演奏上。
1990年,王次恆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個人的笛獨奏音樂會,得到民族音樂界極高的評價。呂驥先生特別稱之為:「王次恆的演奏在繼承我國傳統演奏法的基礎上,敢於突破、敢於創新,是當代演奏家中的佼佼者」。他十分注重文化修養,又虛心向學,不對任何流派抱有偏見,永遠在思索著如何建立個人獨特的演奏風格。因此,他在力度、音色、速度、氣息等方面掌握的分寸感都已進入令人嚮往的意境,這正是他深厚演奏功力的體現。
近年來,王次恆多次代表中國出訪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朝鮮等國,場場演出均獲成功,獲得高度的贊譽。他三度赴德國舉辦音樂會,均大獲成功,受到音樂學術界的高度贊譽,德國之聲電台、德國西部電台等媒體均對此作了專題報導。1997年,他赴美巡迴演出並在音樂聖殿卡耐基音樂廳演奏。1998年、1999年又兩度赴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中國虎年、兔年春節音樂會,並擔任獨奏。2000年,他再度赴美巡迴演出,並在聯合國會議大廳、肯尼迪藝術中心、林肯藝術中心、芝加哥交響音樂廳演奏,他表演的笛子獨奏引起了極大反響。
王次恆還為國內外唱片公司錄制了大量的笛簫曲,其中個人獨奏專輯有:《王次恆吹管樂》、《王次恆笛子作品》、《中國南北笛》、《釵頭鳳幻想》、《王次恆簫專輯》、《簫塤專輯》、《詠春三章》等。
他在演奏的同時還參與笛簫作品的創作,代表作品有《桑園春》、《塞外隨想》、《釵頭鳳幻想》、《空山望月》、《傣寨情歌》、《故土情》等。並出版發表了《笛子演奏教程》、《簫演奏入門與提高實用教程》等著作。

Ⅳ 去緬甸遊玩值得購買的土特產有些什麼

10.黑西紅柿

緬甸是世界著名的珠寶玉石出產地,這里盛產紅寶石、藍寶石、翡翠等珠寶玉石,在緬甸的各個集市和大型的購物廣場隨處可以見到售賣玉石的攤販。但同樣的,這個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如果不是專業的珠寶鑒定專家還是建議到當地政府授權的商店購買。

Ⅳ 竹笛是哪個民族的

竹笛起源於漢族。笛在古代也被稱為「篴」,《說文解字》中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漢代之前大多數的笛子都是豎吹笛,到了漢代,橫吹笛逐漸占據了重要地位。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各國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很難說笛子的發展是否融合了其他民族笛的特徵。

Ⅵ 緬甸音樂傳統教學方法是什麼

控制聲帶。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該國家的音樂文化,傳統教學的方法便是學會如何控制好聲帶的發音,顫音等,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效果驚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