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養蠶和中國哪個好

緬甸養蠶和中國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3-02-04 02:39:46

『壹』 中國養蠶基地在哪

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合稱為我國著名的三大桑蠶基地。x0dx0a1.太湖流域:太湖流域是我國最大的桑蠶基地。主要包括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地區和江蘇省的環太湖地區。這里氣候溫和,全年無 霜期可達250天,一年可採桑葉三次,全年至少可養春蠶和秋蠶兩次,多的可達到四次,即春蠶、夏蠶、秋蠶和晚秋蠶。這里桑蠶生產業發達,絲織工業久負盛 名。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刺綉、杭州的織綿、湖州的湖綢等皆馳名中外。x0dx0a2.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國第二大桑蠶基地,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和涪江中下游一帶。蠶桑業遍及四川盆地的150多個縣,約點全省面積的 70%左右。四川盆地氣候溫暖濕潤,無霜期在275天以上,一年可採桑養蠶三至四次。現在這里的蠶桑業已向丘陵地區發展,其前景極為廣闊,在全國久享盛譽 的蜀錦、巴緞就出在這里。x0dx0a3.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桑蠶基地主要以廣東省的順德、南海、中山等縣為主。桑地面積約占廣東全省桑地總面積的75%,產繭量約佔全省繭量的 90%左右。這里尤以順德縣最為有名,其蠶桑產量約佔全省蠶桑生產總量的1/2。珠江三角洲地處亞熱帶南部,無霜期全年長達350天,桑葉全年可以採摘七 至八次,養蠶可達七到九次,為其他兩大桑蠶基地所不及。這里的絲織業也很發達,佛山市生產的香雲紗、黑膠綢和廣州的廣綉都聞名遐還。

『貳』 世界桑蠶業的發展源於哪個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栽桑養蠶的國家,其他國家的蠶業技術均由中國傳去。早在秦漢之前,中國的蠶種和養蠶方法就傳到朝鮮。日本的蠶桑技術除間接從朝鮮傳去外,也直接從中國傳去,史書上就有日本派人到中國學習蠶桑繅織技術的記載。近代日本的蠶桑技術比中國進步,離不開中國的蠶桑資源和繅織技術的傳播。據日本史籍記載,公元3世紀時,有一個叫功滿王的人,自稱是秦始皇第11世孫,從朝鮮半島的百濟東渡日本,並帶去了蠶種,日本之有蠶業就從這時開始。在公元283年功滿王的兒子融通王帶大批部屬遷居日本,並定居下來繅絲織綢,使日本蠶桑業得以快速發展。中國的絲織品早在公元前138年張騫通西域時,沿絲綢之路經中亞西亞傳至希臘、羅馬等國,蠶種和蠶桑技術也隨之由絲綢之路向西傳到歐洲。據記載,7世紀時養蠶技術從波斯傳到阿拉伯和埃及,8世紀又從阿拉伯傳到西班牙,12世紀傳到義大利,15世紀由義大利傳到法國。向南傳入越南、印度、緬甸、泰國、寮國。1936年,阮朝以中國蠶種分發越南北寧等地飼育,從而推進了越南蠶桑技術的發展。至今日本、印度、保加利亞仍保存有中國的桑樹種質資源。所以世界蠶桑業的發展都源於中國桑蠶和絲綢技術的發明和傳播。

『叄』 蠶寶寶的詳情

你要蠶寶寶的什麼詳情?

桑蠶(Bombyx mori)是一種以桑葉為食料的鱗翅目泌絲昆蟲,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蠶蛾科-蠶蛾屬桑蠶種。栽桑養蠶的主要目的物是蠶繭和絲綢,蠶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 4 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 每一個發育階段的不同部位及其代謝物都有廣泛的葯用價值。

桑蠶

『肆』 印度和中國哪一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的國家

中國是最早利用蠶絲的國家。古史上有伏犧「化蠶」,嫘祖「教民養蠶」的傳說,又說黃帝元妃西陵氏為「先蠶」,即最早養蠶的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吳興錢山漾地區的先民已利用蠶絲織成絹片、絲帶和絲線。公元前十三世紀,桑、蠶、絲、帛等名稱已見於甲骨卜辭。蠶絲和大麻、薴麻,以及後來的棉花一道,為中國人主要的衣著原料,蠶桑也就成為中國農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達數千年的實踐中,中國人積累了豐富的養蠶經驗,這個經驗比較集中地體現在對於蠶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時期,蠶已在室內飼養。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養蠶已有專用蠶室,蠶病的防治受到重視,並採用了浴蠶種技術,公元三世紀後期,出現了小蠶恆溫飼養,說明當於蠶的生長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已有一定的認識,但直到元代《士農必用》中才對蠶的生長的各階段所需溫度有詳細說明。晉代對於蠶的微粒子病和軟化病已有所認識,時稱「黑瘦」和「偽蠶」。公元六世紀三十年代,據《齊民要術》記載,人們還從種繭的選擇和鹽腌貯藏來防治蠶。宋元時期,對於蠶病的防治更進一步,貯繭方法除鹽漬之外,復又出現日曬和籠蒸。與此同時,做為防治蠶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蠶方法也得以改進,早期浴蠶主要在川中進行,宋代出現了硃砂溫水浴法,元代出現了天浴,利用低溫選優汰劣。《陳旉農書》中探討了蠶生僵病與濕熱風冷的關系,《農桑輯要》則總結了蠶病與葉質的關系。明代(1368~1664)出現了天露、石灰水、鹽水浴種等方法。並採用了雜交方法培育嘉種,以提高蠶的防病能力,還出現淘汰病蠶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國的養蠶技術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對世界蠶業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伍』 《中國蠶業》緬甸哪些地區養蠶

緬甸長桑樹的地方就適合

『陸』 世界上最先養蠶繅絲的是哪個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

在古老的傳說中,是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史料中有「西陵氏之女嫘祖,為黃帝元妃,治絲繭以供衣服,後世祀為先蠶」的記載。在河南滎陽青台村出土的羅織物是黃河流域發現最早的絲織品,出自距今5300—5500年。

浙江湖州錢山漾出土的絹片和絲帶是長江流域出土最早、最完整的絲織品,出自距今4200年的新石器時代。

繅絲的工序和用途

繅絲也叫抽絲線,即把蠶繭浸在熱水裡,抽出絲線,這個過程就是繅絲。

其工序是先把選好的蠶繭浸泡在熱水中,待火候和時間都到位時,即能從蠶繭上挑起絲線,這時水中溫度即不可再生高。大師傅即用圓輪車將提起的絲線纏在圓輪上,小型的可用拐子拐。

其抽出來的絲線可粗可細,根據用途決定。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主要用於做籮底(宜粗),人們用於納鞋墊的刺綉(宜細)。人們把絲線染成各種顏色,就叫做衣線,由於此產業的盛行當時曾帶動了種桑、養蠶、販蠶、販絲、絞絲匠,配賣顏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比較年長的婦女現在家中還存有絲線和衣線。

『柒』 全世界只有中國人養蠶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桑養蠶的國家,中國的絲綢很早就知名於海內外,不久後國外的資本和社會主義國家為了賺錢,也開始養蠶了。並不是全世界只有中國人養蠶。

『捌』 世界上最先養蠶繅絲的是哪個國家

世界上最先養繅絲是中國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養蠶、繅絲和織綢的國家。中國古代就是絲綢之鄉、絲綢之路。《蜀圖經》、《搜神記》、《泰初蠶馬記》、《神兒忘》、《承平廣忘》等資料中都有故事記載。中國是最早開始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近年中國各地的考古發現表明,自商周至戰國時期,絲綢的生產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古絲綢之路就是明證。

繅絲的由來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首先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使用絲綢,其製作的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傳說黃帝戰勝了凶惡的蚩尤,由小姑娘變成的蠶神便親自手捧著兩束潔白的絲,前來敬獻給黃帝,向他表示祝賀,黃帝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漂亮而希罕的東西,現在一見,高興得不行,忙吩咐皇後嫘祖,叫她用這絲來織絹。

嫘祖是位心靈手巧的女人,沒多久,她就織了一幅又輕又軟的絹。隨後,她又用絹給黃帝做了一套禮服和一頂禮帽,黃帝則把剩下的絹賜給了大臣伯余,伯余拿它做了一套衣裳。後來,嫘祖親自養育起蠶來,黃帝還下令讓他的臣民種植桑樹。它又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一直傳到現代。

『玖』 外國人為什麼不養蠶

中國古代皇帝擁有很好的隱私保護權利,他們用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不能把絲綢製作方法和養蠶寶寶的方法傳給外國。

有一些人經常使用偷渡的方法,想賣到外國去賺取暴利。這些方法都被國家派士兵發現,或者被海上的水軍發現,最後處以死刑。

在古代中國對絲綢沿鐵器的製造方法都是有嚴格控制的,因為中國這邊農耕民族不如北方游牧民族戰鬥力彪悍,所領先的也只是戰鬥武器和戰斗方法罷了。

中國古代的「絲綢文化」:

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對促進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絲綢以其卓越的品質、精美的花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於世。

幾千年前,絲綢從長安沿著絲綢之路傳向歐洲,所帶去的不僅僅是一件件華美的服飾、飾品,更是東方古老燦爛的文明,從那時起,絲綢幾乎就成為了東方文明的傳播者和象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絲綢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