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仰光中學怎麼樣

緬甸仰光中學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2-04 10:12:46

1. 民國吳學誠

1916年11月3日出生。早年從廈門雙十中學初中畢業後,前往東沙群島海關燈塔工作。
1937年放棄工作回到廈門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曾任廈門抗敵後援會宣傳工作團的宣傳幹事,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5月13日廈門淪陷時與部分宣傳工作團成員撤往香港,考入中國新聞學院。
1939年9月,新聞學院從首批畢業生中挑選八名學生組成粵北戰地記者組,吳學誠為其中一員前往粵北地區報道抗日救亡情況。
1940年6月到緬甸仰光中學任教,積極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期間加入戰時工作隊,在緬甸華人中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1941年11月日軍連續轟炸緬甸首都仰光,吳學誠隨戰時工作隊轉移到緬甸故都曼德勒,在緬北、緬中一帶繼續從事抗日宣傳活動。
1942 年 5 月日軍侵佔緬甸後隨戰時工作隊轉移到昆明從事抗日宣傳,期間撰寫了大量通訊和時評。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經組織上安排,與夫人胡冰重返闊別多年的廈門,以國民黨《中央日報》副刊編輯的身份為掩護從事秘密工作,建立中共泉州中心縣委聯絡站,溝通泉州中心縣委與中共廈門工委的聯系,安排黨員幹部前往游擊區,並從投稿青年中發現進步人士介紹給黨組織,為廈門黨組織培養骨幹、發展組織奠定了基礎。
1946年11月,廈門工委領導人在他家召開緊急會議時,突遭敵警察搜捕,吳學誠以《中央日報》記者的身份與敵巧妙周旋,掩護工委領導安全脫險。
1947年2月因叛徒出賣,吳學誠的身份暴露,組織上通知他轉移。危急時刻,吳學誠沉著冷靜地切斷與組織上關系和文件材料,保護黨組織的安全。
是年2月7日下午,吳學誠在撤離廈門時被國民黨特務抓捕。在獄中歷經酷刑,堅貞不屈。隨後被敵秘密殺害,壯烈犧牲。

2. tamwe township緬甸哪個

tamwe township緬甸【仰光省】
棠威區(緬甸語發音 [tàmwè mjo̰nɛ̀];英語:Tamwe Township)為緬甸仰光省仰光市的鎮區,屬南仰光的一部份。2014年人口165,313人,區域面積4.98平方公里。棠威區下分20個小區,該區北邊與揚金區接壤;東邊與頂甘鍾區及敏加拉當紐區接壤;西邊與巴漢區接壤,南邊則與敏加拉當紐區接壤。棠威區擁有30所小學、4所中學以及6所高級中學。

3. 緬甸仰光治安如何

你好,樓主, 據很多去過緬甸旅遊的人分享,緬甸治安非常好,連小偷小摸也很少見,你租的自行車一般不用上鎖。 這主要於緬甸人的風俗人文相關,崇敬佛,為人不好爭

4. 第一位來自於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是誰

第一位來自於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是緬甸的吳丹。

吳丹(U Thant,1909年1月22日—1974年11月25日),出生於緬甸的班達諾,在班達諾的國立中學和仰光的大學學院受教育。於1961年至1971年任聯合國第三任秘書長。同時也是第一位來自於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

5. 有關許地山和馮驥才

馮驥才 著名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等大量作品,屢獲全國優秀小 說獎。近年來致力於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發掘工作。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名許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不是落花生,落花生是一篇他寫的一篇文章)。生於台灣台南,甲午之戰後全家遷居福建龍溪(漳州)。幼年隨父在廣東讀書,中學餓畢業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師范教書,1913年赴緬甸仰光中學任教,1916年回國。次年入燕京大學,得文學士學位後再入宗教學院,得神學士學位。1923年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次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研習。他對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鑽研過印度哲學、人類學、民俗學,掌握梵文、希臘文和中國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學者。

6. 緬甸有哪些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有12條內河航運線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僅34公里,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緬甸全年進出口貿易的80%的貨物都經過這里.全國的鐵路和公路干線都匯集於此.市區總面積約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緬甸遷都後,擁有500多萬人的仰光將作為直轄市,繼續發揮它商業之都的經濟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是西南門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東距仰光約150公里.人口14.4萬人(1983).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為主.萬噸輪船可以進出;有鐵路東北行,在禮勃坦附近與仰光-卑謬鐵路接軌.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級公路.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內比都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北依山勢,南望平川,鐵路從其境內通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要塞.內比都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內比都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主要居民為緬族,另有撣、克欽、克倫、克耶、德努、勃朗、勃歐等少數民族雜居於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海拔76米,人口458萬人,地處中部乾燥區,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故都位於現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存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

7. 緬甸仰光外國語大學怎麼樣求學校圖片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好不好,因人而異,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上外附中)是一所七年一貫中學,上海市重點中學,成立於1963年,直屬國家,是建國以後成立的首批外國語學校之一,是國家直屬的半寄宿制外國語學校。全校設7個年級:中預(即6年級)、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外附中目前開設英、法、德、日、俄、西六個語種,是全國開設語種最多的外國語學校。其中俄、西兩語種2年一次,互相交替。

8. 許地山簡介,急要!

地山(1893~1941年)名贊堃,號地山,筆名落華生。是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碩果。
許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於台灣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窺園里。其父許南英是個富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祖籍廣東揭陽。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許南英臨危受命,擔任台灣籌防局統領。他激於民族大義,率眾奮起反抗日軍的入侵,日寇佔領台灣後,遂將全家遷回大陸。當時因清政府不準內渡官員保持台灣籍貫,許南英便在福建龍溪落戶。
許地山三歲隨父定居漳州,四歲入私塾讀書,由於好學聰慧,成績優異,在漳州城內被譽為「神童」。辛亥革命前夕,他的哥哥受新思潮的影響參加革命,年少的許地山也毅然剪掉辮子,誓與腐敗的清王朝決裂。此後,由於家道中落,許地山便開始自謀生活。他曾在石碼眉麓小學當教員,後來又到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任教。1913年受聘到緬甸仰光華僑創辦的中華學校任職。兩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響,後來,他創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於此。1915年12月,許地山回國,住在漳州大岸頂(今蒼園街一帶),後在漳州華英中學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師,並兼任附小主事(校長)。
1917年暑假,許地山以優異成績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學會多種外文和方言。並經常和瞿秋白、鄭振鐸、耿濟之等人在一起談論時政,尋求真理,探索改造社會、振興中華的道路。他們在北京青年會圖書館編輯《新社會旬刊》,宣傳革命思想,發表新文學作品。當「五四」運動爆發時,許地山作為學生代表經常上街演講,在天安門前參加遊行集會,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
1921年1月,許地山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周作人等12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成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新文學刊物。許地山以落華生為筆名在刊物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命命鳥》,寫了一對緬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禮教桎梏束縛下的愛情悲劇,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共鳴。他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許地山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的短篇小說《綴網勞蛛》,為其早期的代表作。小說反映了作者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憤懣並給予深刻批判,充分顯示「五四」時期新文學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精神。
1922年8月,許地山與梁實秋、謝冰心等到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學習,1924年獲文學碩士學位,並以「研究生」資格進入美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學、梵文、人類學及民俗學,兩年後又獲牛津大學研究院文學學士學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許地山創作的第一次高潮時期。這期間,他的12篇短篇小說結集為《綴網勞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務印書館以《空山靈雨》為書名出版。膾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為背景,明確主張做人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
1927年許地山學成回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文學院、宗教學院任助教、副教授、教授,擔任《燕京學報》編委。他同時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兼課,並繼續從事文學創作。
與此同時,許地山還寫了不少宗教書。如《大藏經索引》、《道教思想與道教》、《中國道教史》(上卷)、《雲笈七簽校異》、《摩尼之二宗三際論》等,並著手編纂《道教辭典》。其學術成就,學界有口皆碑。
抗戰期間,許地山作為一名熱愛祖國的左翼作家,奔走呼號,聲討日寇罪行。然而,卻受當時燕大任教務長司徒雷登的排擠而被解聘。後避居香港,被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
許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間,在改革教育、教學的同時,積極從事社會教育和文化活動。他先後發起和組織了「香港新文學學會」、「中國文化協會」,並兼「廣東叢書編印委員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他積極提倡改良中小學課程,建議教育當局創辦香港中小學教師討論會,並擔任「香港中小學教員暑期討論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學校董。對香港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不少貢獻,受到各界人士好評,曾被選為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許地山更是義無反顧地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走出書齋,奔波於香港、九龍等地,在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講,幫助流亡青年補習文化課,還在報刊上發表了《七•七感言》、《造成偉大民族底條件》等雜文,宣傳抗戰,反對投降。在上海淪入日寇鐵蹄之下時,著名作家鄭振鐸冒險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時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轉移到香港。許地山得知後,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不被敵人掠走,毅然答應幫助寄存。
1938年3月,在漢口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許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當選為理事。當時大批文化人與青年學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會員通訊處」,許地山任常務理事兼總務。他寫了長篇論文《國粹與國學》,在當時影響很大。他還寫了抗日小說《鐵魚的鰓》,作品通過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達了人民堅持抗戰的意志和堅強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藝界的極大好評,被認為是「中國小說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輓聯。當天,香港學校下半旗,港九鍾樓鳴鍾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9. 承認中國文憑的東南亞國家有哪些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菲力賓,越南,泰國都是承認的.

馬來西亞
位於亞洲大陸和東南亞群島銜接部位的馬來西亞由不相連接的東西兩塊土地組成,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半部;東馬位於婆羅洲島北部,東西馬之間隔著南中國海的廣闊水域。國土面積3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萬。

馬來西亞全境靠近赤道,四周被海洋包圍,海岸線總長1000多公里,屬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高溫多雨,相對濕度大,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是世界天然橡膠、棕油和錫的重要產地。此外,馬來西亞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東南亞地區天然氣出口大國。植物總類多達上千種,以熱帶林木為主。

馬來西亞共有11個州和2個聯邦直轄市,首都吉隆坡市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馬來人和其他土著民族佔59%,華人佔31.3%,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佔6.3%,其餘為其他少數民族。

在馬來西亞,除了被確定為國教的伊斯蘭教外,還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和一些原始宗教。

馬來西亞國民教育實行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套完善教育體制,即:

學前教育 (2-3年)

小學教育 (5-7年) <注: 包含跳級和國民型小學1年過渡課程因素>

初中教育 (3年)

高中教育 (2年)

中學延修班(簡稱中6)或大學先修班教育 (1-2年)

高等教育-普通大學生課程 (3-5年)- 研究生課程 (1-5年)

所有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學延修班均設有全國通考制度。在馬來西亞,教育是政府的責任。政府對小學(6年)和中學(5年)的11年教育實行免費教育,但不是強制性義務教育。從兒童按7歲入小學算起,一直到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時的年齡通常在22歲左右。

教育機構分類

馬來西亞國家教育體制下的教育機構主要由兩大組成部分:

(1) 公立教育機構——由政府出資或資助

(2) 私立(或獨立)教育機構——由私人界出資

在馬來西亞,小學和中學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出資或資助辦學的學校;而私立中小學僅占極小的部分。高等教育的范疇包括學歷證書課程、文憑課程、學士學位課程以及更高的碩士、博士學位課程。

大學教育

馬來西亞現有10所地方國立大學,1所國際大學和1 所高等工藝學院,均設有學士學位課程及碩士、博士學位課程。持有 「馬來西亞高級教育文憑」 (STPM)和大學先修班文憑或同等學歷資格者可申請就讀大學。

12所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如下:

1) 馬來亞大學 Universiti Malaya (UM)

2)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USM)

3)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UTM)

4)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UKM)

5) 馬來西亞布特拉大學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UPM)

6) 馬來西亞北方大學 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 (UUM)

7) 馬來西亞砂勞越大學 Universiti MalaysiaSarawak (UNIMAS)

8) 馬來西亞沙巴大學 Universiti Malaysia Sabah(UMS)

9) 蘇丹.伊德力士教育大學 Universiti Pendidikan Sultan Idris(UPSI)

10)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 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IIUM)

11)敦. 胡申翁高等工藝學院 Institut Teknologi Tun Hussein Onn(ITTHO)

12) 瑪拉工藝大學 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UTMARA)

以上大學除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外,其餘11所國立大學都是政府全資大學。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雖是由馬來西亞政府建立的,卻是以公司的形式運作的。該大學董事會代表所有贊助國家的政府及贊助組織。馬來西亞為東道國,其餘國家和組織有馬爾地夫、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利比亞、埃及、沙烏地阿拉伯以及伊斯蘭組織大會(OIC)。

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

盡管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每年招收8 萬名大學新生,但仍然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的快速增長。近十多年來,國立大學、私立大學以及外國大學分校在馬來西亞不斷增設,以迎合本國和外國學生對高等教育持續強勁的增長需求。

為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機會,遠程教育也迅速發展起來。在發展遠程教育方面,國立大學相繼建立起跨國集團,通過遠程教學來實現新興科技基礎知識學位課程的傳授。1997年私立教育機構(遠程教育)條例的通過,為遠程教育事業規定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准則。

印度尼西亞
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地處亞洲東南部,北與馬來西亞、汶萊相連;西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為鄰;東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弘克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望;東南與澳大利亞相對;西南與西面臨印度洋。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地區土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所轄的海域比陸地大4倍,海岸線總長達3.5萬公里。印尼也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群島國家,素有「千島之國」的美稱。

在自然地理上,印尼可分為4個單位: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馬魯古群島、伊里安查亞島。印尼位於赤道兩側,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熱、多雨,各地平均氣溫多在25℃左右,月溫差較小。印尼雨量非常充沛,高溫多雨的氣候有利於植物生長,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近1公頃。印尼的資源、物產極為豐富。其中,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石油產量居東南亞首位,錫礦砂產量居東南亞第二位、世界第三位。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印尼成為世界上種植面積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熱帶作物生產國。

印尼民族在馬來、美拉尼亞兩大種族下細分為300多個民族,爪哇族是最大的民族,此外還有一些外來民族。官方語是印尼語。

印尼人信奉的宗教主要有伊斯蘭教、基督教 、天主教、印度教和佛教。其中,伊斯蘭教對印尼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至風俗習慣都有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越南
越南,全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地處中南半島東部,東面與南面臨海;北部與中國雲南、廣西接壤;西部和西南部與寮國、柬埔寨為鄰。陸地邊界總長3920公里(中國地圖上距離,下同),海岸線總長3260公里。越南地形狹長,呈「S」形,全國總面積32.9萬多平方公里。

越南是個多山的國家,全境3/4的面積為山地、高原,平原主要分布在紅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區,大多數由河流沖積行成。越南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濕度大、風雨多,年平均氣溫24℃左右,四季不分明,但旱、雨季明顯。越南礦藏資源種類較多,現已探明有90多種礦藏,其中儲量較多或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礦產有:煤、鐵、石棉、石油、天然氣、礦泉水等。越南氣候炎熱、潮濕,土地肥沃,有利於各種動植物生長。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有50多個民族,分為三個語系:南亞、南島、漢藏語系。主要宗教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高雲教、和好教、天主教等。此外,還有道教、儒教影響的殘余以及其它宗教。

越南主要工商業城市北方是河內,南方是西貢,中部是海防市,首都河內,官方語

泰國

泰國意即「自由之國」。它位於中南半島的中部,西鄰緬甸;東北界寮國;東南與柬埔寨接壤;南臨泰國灣,國土面積51.3萬平方公里。除大陸部分外,泰國鄰土還包括馬來半島的東北部和中部地區,以及半島東岸邊的部分島嶼。根據自然條件和海拔高度,全國可分為四個經濟地理地區:北部、東部、中部和半島地區,地勢自曼谷以北逐漸升高。境內最大的河流是湄南河,自北向南流經泰國中部。

泰國中部是湄南河等河流沖積形成的平原,土地肥沃,稻田廣布,是泰國的主要產稻區。全國氣候可明顯分為熱季、雨季、涼季。月平均氣溫22-28℃,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泰國人口6000多萬,有30多個民族,泰族佔40%;老族佔35%;馬來族15%;高棉族32%,華人也不少,其他還有若干山地民族。泰國除佛教外,也有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的。官方語是泰語,也通用英語。
泰國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國內的幾所知名大學如:國立朱拉隆功大學、國立瑪希隆 大學、泰國易三倉大學、法政大學、亞洲理工學院、亞洲科技大學等均開設有國際課程 ,全英文授課,且採用的教材均為歐美原版引進,在教學體繫上與國際接軌。相對泰國大學高質量的教育水準,其低廉的費用更是吸引廣大學生選擇留學泰國的一大亮點。留 學泰國一年的費用總計約為人民幣3.8萬元至4.2萬元。這正在廣大工薪階層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

目前,泰國的公立和私立大學共設有356門國際課程,教學質量國際化,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學制,其中24所大學里的70個學科有122個本科生課程 ;21所大學里的112個學科有176個碩士學位課程,12所大學里32個學科有58個博士學位 課程。學生可採用學分制。以艾斯普森大學Assumption University(又名:易三倉)為例,它全部採用英文教學,選用的是哈佛、 耶魯、劍橋等著名學府的教材和課程,學歷得到我國和國際上的認可。據介紹,該校目 前近一半的教員是來自歐美、澳洲等過的外籍教師,有兩千多名留學生,學校共設94個 學科,其中工商管理、計算機專業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

泰國這種雙聯課程,比學分轉移課程更進一步,符合入學資格的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在泰國的大學注冊,教學全部採用國外合作大學的教材,並採用兩地學習制度,畢業後可獲兩校的聯合文憑。符合條件的學生可選擇到國外大學繼續深造:在校按聯辦課 程學習1-2年,成績合格並在就讀期間無不良記錄者,可由外國聯校頒發錄取通知書, 然後由這些高等院校及錄取的國外聯合院校在歐美各國駐曼谷大使館直接申請辦理轉第三國簽證,辦理該簽證關鍵在於學生成績要符合錄取院校的要求,及具有必要經濟擔保。

泰國的教育制度採取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研究所碩士二至四 年,博士三至五年,與我國類似,因此到泰國留學,學歷連接不成問題。泰國在教育部 之外,另成立了大學事務部,該部的功能與我國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司類似,直接負責學生教育事務。泰國大學事務部承認的大學名單公布在www.inter.mua.go.th 網 University ata Glance 欄目中,可查到各國立及私立大學的地點、成立時間、學生人 數、教職員人數及學位種類。

緬甸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北界我國;西北與孟加拉國、印度為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東和寮國、泰國接壤,是東南亞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全國地勢北高南低,幾條大河流都源於我國,薩爾溫江上游是我國的怒江;伊洛瓦底江源自我國的龍川江。

緬甸屬季風性熱帶雨林氣候,但因地勢高低不同以及與海洋遠近的差距,全年明顯分為三季:3-5月為暑季;6-10月為雨季;11-次年2月為涼季。平均降水量3000-5000毫米,降水多為暴雨,7月降水最多。

全國領土面積約6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40多個民族,所有民族在語言方面主要分屬三大語系:漢藏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主體民族是緬族。80%的人信奉佛教。

緬甸首都仰光(緬語意為無敵人)大金塔、和尚、尼姑、佛寺、佛塔眾多。有人稱緬甸為「萬塔之邦」。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國地處馬來半島南端。東臨南中國海;西朝馬六甲海峽;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新加坡由50多個海島組成,面積640多平方公里。新加坡居於東南亞地區的中心,是重要的港口,城市的海上交通十字路口,正當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洋交通的要沖,因此它是亞、澳、歐、非四大洲海上交通的樞紐。

新加坡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左右。這種氣候適合植物生長,故植物資源較豐富,多屬熱帶低地常綠植物。但天然資源和物產貧乏。

新加坡基本上是個移民國家,主要居民由華族、馬來族和印度血統的人組成。

政府規定,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馬來語為國語,英語為主要官方語言,現已成為新加坡各民族的通用語言。

新加坡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分為:中國血統的人大多信仰道教或佛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馬來血統的人基本上信仰伊斯蘭教;印度血統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人大都信仰伊斯蘭教。此外,新加坡還有許多小的宗教團體。
學前教育
3-6 歲的兒童可上幼兒園,提供三年的學前課程(托兒所,K1 和 K2)。各個年級的每日項目包括開發語言閱讀能力、基本算術概念、簡單的科學常識、社交技能、創造和解決問題技能等學習活動、音樂欣賞和運動以及戶外活動。兒童可以學習兩種語言,英語和母語。絕大多數可提供可靠的日間照管服務的兒童照管中心(link to ContactSg section)也可為 2-6 歲的兒童提供類似的學前課程。
小學
7-12 歲的學生在新加坡需要強制參加六年制小學教育。小學教育結束時,學生需要參加小學畢業考試(PSLE),將測驗主要課程,例如英語、母語、算術和科學。除了必修的學習課程之外,還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CCA)以及社區參與活動(CIP)。
中學
13-16 歲的學生在新加坡需要參加四至五年制中學教育。將根據學生在小學畢業考試(PSLE)的成績將學生安排在「特別班」、「快捷班」、「普通班」(學術)或「普通班」(技術)。不同的課程側重專為滿足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而設計。在中學結束時,學生需要參加 GCE 『O』 級別(特別/快捷課程)或 GCE 『N』 級別(普通課程)的考試。鼓勵所有學生參加至少一個 CCA。
中學後學校
17 歲的學生可選擇參加專科學院和大學預科學院以取得 GCE 『A』 級別證書或參加技術學校獲得學歷證書。GCE 『A』 級別考試課決定學生進入本地大學的資格,而技術學校則是認可的准職業學校。在完成技術學校時,獲得學歷證書的學生可根據成績接受高等教育。
技術/商業學校
技術教育學院(ITE)為畢業生和工作人員提供技術和商業課程,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實習課程教授他們技能和知識。具有 GCE『O』 和 『N』 級別證書的學生可參加任何 ITE 的十所培訓學院的全職技術和商業課程。
大學教育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南洋理工大學(NTU)和新加坡管理大學(SMU)頒授技術、科學、商業和藝術學科的學位。具有優秀 GCE 『A』 級別證書、技術學校畢業證書或等效證明的本地或國際學生可直接申請進入大學就讀。

汶萊

汶萊薩魯達蘭國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接壤,北臨南中國海。首都斯里巴加灣市,全國面積約58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萬,多數居民集中在海邊及河流岸邊,人口多數為移民。

汶萊內地多山,沿海為平原地帶,東部地勢較高,西部多沼澤,屬熱帶氣候,炎熱多雨,無季節之分。汶萊盛產石油,號稱「浮在石油上的國家」。

居民主要由三部分構成:馬來人、當地土著人、華人。官方語是馬來語,國教為伊斯蘭教。

菲律賓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西部的海面上,是東南亞海島地區僅次於印度尼西亞的第二大島國,全國由7107個大小島組成。

菲律賓各島多山,海岸多為懸崖峭壁,除呂宋島中央平原等少數地區外,平原極少。境內多火山,南部棉蘭老島的阿波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2900多米。農產品有大米、椰子、玉米、煙草等,水產豐饒,魚類約兩千種。菲律賓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度高、濕度大,多雨多台風,年均降水量4000毫米以上。年均氣溫約27℃,北部冬季較涼,有霜和薄冰。

菲律賓全國人口6000多萬,人口稠密,有90多個民族,100多種語言,都屬於南島語系,國語為他加祿語,也通用英語,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

10. 許地山的資料急急急!!

許地山(1893~1941),現代作家、學者。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在古文中,「華」同「花」)。祖籍廣東揭陽,生於台灣台南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回大陸後落籍福建龍溪。1910年中學畢業後曾任師范、中學教員。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畢業留校任教。期間與翟秋白、鄭振鐸等人聯合主辦《新社會》旬刊,積極宣傳革命。「五·四」前後從事文學活動,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平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1922年往美國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較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人類學、民俗學等。 1927年回國在燕京大學文學院和宗教學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時致力於文學創作。 1935年應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遂舉家遷往香港。在港期間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發表文章、演講,宣傳抗日,反對投降。"皖南事變"發生,即與張一廛聯合致電蔣介石,呼籲團結、和平、息戰。同時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後終因勞累過度而病逝。
許地山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台、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筒》、《道學史》、《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
編輯本段許地山譯事
許地山對於印度的"詩聖"泰戈爾是十分崇敬。 他喜歡泰戈爾的作品,因此曾翻譯過《吉檀迎利》(文言文,未發表)、《在加爾各答途中》(載《小說月報》12卷4號)、《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載《小說月報》22卷1號)等泰戈爾的詩歌、小說、散文。由於喜愛泰戈爾,又引起他對印度文學的濃厚興趣。1928年他翻譯了《孟加拉民間故事》, 1930年,出版了專著《印度文學》,1934年,又譯出印度故事《太陽底下降》、《二十夜問》等等,從而成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學專家。經過數年的刻苦努力,許地山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據統計,許地山從英國留學歸來後的幾年間(自1927年起,至1935年離開燕京大學止),寫有學術論文8篇,學術論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學》,是中國人自己撰寫的第一部印度文學史專著。這本著作與他深厚的文學、翻譯功底是分不開的。
30年代初,北平中華樂社柯政和主編過《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冊,每冊十曲(由北平中華樂社於1932年10月出版),其中第一冊的十曲歌詞都是許地山翻譯的,書前有許地山寫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書後有許地山寫的歌詞解釋。許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寫到的他演奏、研習、教授音樂和譜曲的事都鮮為人知。他在廣州文廟當佾生之前就開始研究音樂。他擅長琵琶,能譜曲編詞(雖然他所從事的工作似乎與音樂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樂和音樂教育),同時許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樂曲和西洋民歌,對英、德、法、俄羅斯、蘇格蘭、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音樂傾注的熱情尤其多,他譯的這十曲名歌就是一個佐證。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搖籃般底擺》之外,都是情歌。有寫熱戀時真摯而灼熱的情感:"炙熱的手互相執持。嘴唇顫動不息。微音優美直像歌樂,從我這里發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罷!》);有寫戀人別後的相思:"野鳥在清唱,野花正在開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靜如睡,雖然想見底歡樂可以消滅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歸"(《羅魯孟》);有寫生活中的戀舊情結:"你能忘記舊時的朋友,不放在心裡么?你能忘記舊時的朋友,和舊的時日么? 舊的時日,我愛,舊的時日,我們要為它喝一杯。"(《你能忘記舊時朋友么?》)。從他譯的這十曲歌詞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摯愛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間情懷。如果沒有對藝術的虔誠,沒有豐富人生經歷作基礎,是很難想像他能譯出如此雅緻多情的世界名歌。對許地山而言,翻譯也就是藝術的創作。所以許地山與他所敬佩的音樂家柯政和相會面後,談起音樂教育,有著相同的見解,柯政和約他翻譯西洋樂曲,他便一口答應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冊的《前言》中說:"民國十五年,我從歐洲回國,過擯榔嶼,到華僑辦底學校去找幾位舊同事,我們已經別離十幾年了。可是那學校所授底唱歌不但與十幾年前一樣,並且和我在小學時代所學底不差隻字,我問他們為什麼不教新的,他們反都問我那裡來底新的。這個越使我覺得非趕辦音樂學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樂興趣雖然有,我底音樂底知識卻夠不上提倡,這事非專門家去做不可。" 這里,我們不難體會到許地山對普及音樂教育的用心良苦,我們看到許地山確實用他的筆為我們翻譯,介紹了好的西洋音樂作品。
許地山的翻譯風格
談及此,我想引許地山《孟加拉民間故事》譯敘中的一段話加以探討:"這譯本是依1912年麥美倫公司底本子譯底。我並沒有逐字逐句直譯,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寫出來。至於原文底辭句,在譯文中時有增減,因為編譯民間故事只求其內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餘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譯述這22段故事底動機,一來是因為我對"民俗學"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興趣,每覺得中國有許多民間故事是從印度輾轉入底,多譯些印度底故事。對於研究中國民俗學必定很有幫助,二來是因為今年春間芝子問我要小說看,我自己許久沒有動筆了,一時也寫不了許多,不如就用兩三個月底工夫譯述一二十段故事來給她看,更能使她滿足。"
看了這段文字我們不難體會許地山翻譯的風格--樸素而真實,正如他的人一樣。當然,翻譯的風格是與翻譯文本的文體息息相關,許地山對此是駕輕就熟的,《孟加拉民間故事》一書的翻譯便是朴實的。這里另附一首許地山譯的德國民歌,以此我們可領略他熟捻的翻譯技巧以及扎實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頂;遠處顫音低微,是夜鶯底幽鳴。唱罷,快樂的夜鶯!在銀光里唱罷,這如夢的夏夜,我們不能聽見別的聲。西天一片雲影,黑暗像要下臨。停住罷!別走近來遮片刻底愛光陰,停住罷!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頂;遠處顫音低微,是夜鶯底幽嗚,是夜鶯底幽嗚,唱罷,快樂的夜鶯!在銀光里唱罷,這如夢的夏夜,我們不能聽見別的聲。快樂的鳥,唱給我們聽!快樂的鳥,唱給我們聽!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許地山翻譯的主要目的是介紹、傳播異域文化,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其譯作《孟加拉民間故事》和《二十夜問》對於研究中國民俗學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西洋名歌的翻譯也對中國普及音樂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花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畢生從教,誨人不倦。他的早逝,確是文學界、學術界一個無可彌補的損失。他所熱情倡導的"落花生精神"是難能可貴、深入人心的。他的譯著也將永遠烙渭生輝。
編輯本段全面介紹
原名許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生於台灣台南,甲午之戰後全家遷居福建龍溪(漳州)。幼年隨父在廣東讀書,中學餓畢業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師范教書,1913年赴緬甸仰光中學任教,1916年回國。次年入燕京大學,得文學士學位後再入宗教學院,得神學士學位。1923年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次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研習。他對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鑽研過印度哲學、人類學、民俗學,掌握梵文、希臘文和中國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學者。
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曾與鄭振鐸、瞿秋白共同編輯《新社會旬刊》。是我國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第一篇短篇小說《命命鳥》,發表於1921年1月《小說月報》,以虔城的宗教感情塑造了一對青年男女因愛情受阻而厭世。希望轉生「極樂國土」,以求解脫。小說以獨特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藝術風格在讀者中引起很大的反應。收入第一本小說集《綴網撈蛛》中的早期作品大都表現對宗法禮教和封建習俗的不滿,同時也流露出濃厚的宗教觀念和虛無思想。著名的散文小品集《空山靈雨》也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雜沓紛紜」。有主題明確內容深刻的佳作,也有宣揚佛教思想的篇章。
1935年赴香港大學任教,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新文學學會理事等職。抗戰爆發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這幾年寫的作品,主題和風格都有轉變,結合現實日益緊密。1934年的小說《春桃》塑造了一個勞動婦女潑辣而善良的形象。1940年的《鐵魚底腮》寫了一個舊知識分子學無所用的苦悶心情及悲慘遭遇。這些現實主義作品和他逝世後編輯出版的《雜感集》都顯示出他的人生態度的積極變化。在抗日戰爭的洪流中,他積極參加進步文化活動,教學任務有十分繁重,勞累過度,不幸因心臟病逝於香港。
編輯本段[著作書目]
語體文法大綱 1921,生活
綴網勞蛛((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
商人婦(短篇小說集)呵住,1925,商務
空山靈雨(散文集)1925,商務
無法投遞之郵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學社
印度文學(論著)1930,商務
解放者(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道教史(上冊,論著)1934,商務
春桃(短篇小說集)1935,生活
落華生創作選(短篇小說、散文)1936,上海仿古書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 1941,商務
螢燈(童話故事)1941,香港進步教育出版社
許地山語文論集 1941,香港新文學學會
國粹與國學(論著)1946,商務
雜感集 1946,商務
危巢墜簡(短篇小說集)1947,商務
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51,開明
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冊)匯編,1923,燕大圖書館編纂處
落花生
達衷集 編纂,1931,商務
[翻譯書目]
孟加拉民間故事 印度戴博訶利著,1929,商務
二十夜間 英國貝恩編,1955,作家
大陽底下降 英國貝恩編,1956,作家
編輯本段許地山譯作年表
1. 在加爾各苔途中 (泰戈爾著) 1921年4月 《小說月報》12卷4號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絲鳥 1924年6月 《小說月報》15卷6號
3. 月歌 1925年6月《小說月報》16卷5號
4. 歐美名人底戀愛生活 1928年11月《小說月報》19卷11號12號
5. 孟加拉民間故事 [據戴伯訶利編譯的《孟加拉民間故事》("Folk Tales of Bengal" Lal Behari Day)1929年11月第1版,1956年8月第6版,商務印書館
6. 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泰戈爾著)1931年1月《小說月報》22卷1號
7. 樂聖裴德芬的戀愛故事 同上
8. 文明底將來 1931年《北京晨報》
9. 二十夜問 [據貝恩編譯的《印度故事集》("The Stories of India" F.W. Bain)第1卷譯] 1955年1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