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檳榔怎麼是葉子

緬甸檳榔怎麼是葉子

發布時間: 2023-02-08 00:51:30

A. 看完才知道原來嚼檳榔這么講究!緬甸男人嚼檳榔有何講究

在緬甸,嚼檳榔的時候,首先展開一片綠色的樹葉,再用石灰液刷上一遍,然後往上面撒幾粒檳榔,最後從罐子里放上各種香料,再拿新鮮的綠葉包住,這樣就可以吃了。

B. 檳榔是什麼東西

檳榔(學名:ArecacatechuL.),是單子葉植物綱、初生目、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布在雲南、海南及台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檳榔是重要的中葯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但其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1類致癌物。

(2)緬甸檳榔怎麼是葉子擴展閱讀

主要品種

世界已知的檳榔品種有36種,不同地區人們對這些栽培種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海南農民根據花序和結果情況將檳榔分為長蒂種與短蒂種,不同品種的檳榔產量、生物鹼種類和含量、葯用價值及生物生態學特徵都有較大差異。

產地生境

檳榔原產馬來西亞,檳榔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亞洲熱帶地區、東非及歐洲部分區域,太平洋地區主要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斐濟、萬那杜以及密克羅尼西亞,零星分布在皮納佩島、美屬馬里亞納群島和馬紹爾群島,夏威夷群島檳榔種植僅用作觀賞。

生長習性

檳榔屬溫濕熱型陽性植物,喜高溫、雨量充沛濕潤的氣候環境。

常見散生於低山谷底、嶺腳、坡麓和平原溪邊熱帶季雨林次生林間,也有成片生長於富含腐殖質的溝谷,山坎、疏林內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質壤土荒山曠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8°之間,最適氣溫在10-36℃,最低溫度不低於10℃、最高溫度不高於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區均能生長良好。

檳榔危害

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已經將檳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

現代研究表明,口腔癌發生很可能是由於長期嚼檳榔引起。

專家介紹,台灣民眾熱愛吃檳榔,而當地衛生署報告指出,台灣口腔癌患者10年內增加近3倍,其中九成是長期嚼食檳榔的。

檳榔中含大量具有細胞毒性的物質,口腔黏膜和檳榔中所含生物鹼等物發生反應,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和白斑病。

這些都是口腔癌前期病變,臨床表現為張口困難、麻木感、發生潰瘍。

除檳榔外,煙酒等也與口腔癌密不可分,同時嚼檳榔、吸煙及飲酒者,患口腔癌危險大增。

專家提醒,吃檳榔對健康不利,市民應控制吃檳榔量。

有嚼食檳榔習慣的人如出現口腔內潰瘍久治不愈、口腔黏膜有白色及暗斑等徵兆,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癌變可能。

而癌變只是嚼檳榔最嚴重危害之一。

專家指出,檳榔中的石灰質和檳榔汁長期浸淫口腔容易形成結石,檳榔粗糙還可能誘發多種牙周病變。

經常嚼檳榔,還會嚴重損害牙齒,導致牙齒變紅變黑,嚴重影響美觀,甚至提前脫落。

C. 印度檳榔為什麼是葉子

包檳榔的葉子是蔞葉。

蔞葉是胡椒科的藤類植物,其藤謂荖藤亦可食。荖葉藤本,建株蕭毛。雄穗長7.5~15cm, 雌穗懸垂,長3~12cm, 在台灣常栽培其莖、葉與花序,用以和檳榔嚼食。葉可供嚼食,有辛辣味。

蔞葉(學名:Piper betleL.)是胡椒科、胡椒屬的攀援藤本植物;枝稍帶木質,節上生根。葉片紙質至近革質,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兩側相等至稍不等,腹面無毛,葉脈最上1對通常對生,網狀脈明顯;

葉柄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或近圓形,無柄,盾狀,花葯腎形,花絲粗,子房下部嵌生於肉質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漿果頂端稍凸,5-7月開花。

蔞葉分布

蔞葉分布於中國東起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均有栽培。印度、斯里蘭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馬達加斯加亦有分布。

該種提取的芳香油為蒟醬油,可作調香原料。莖、葉入葯,治胃寒痛、風寒咳嗽、瘡癤、濕疹等。東南亞不少民族喜以其葉包石灰與檳榔作咀嚼嗜好品。

D. 檳榔是什麼呢

檳榔樹(Areca catechu)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葉。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干後呈深褐色或黑色。檳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葯。另有同名電影作品《檳榔》。
檳榔(Bīng Láng)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
葉簇生於莖頂,長1.3~2米,羽片多數,兩面無毛,狹長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頂端有不規則齒裂。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軸粗壯壓扁,分枝曲折,長25~30厘米,上部纖細,著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單生於分枝的基部;雄花小,無梗,通常單生,很少成對著生,萼片卵形,長不到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4~6毫米,雄蕊6枚,花絲短,退化雌蕊3枚,線形;雌花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圓形,長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長3~5厘米,橙黃色,中果皮厚,纖維質。種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爛狀,胚基生。花果期3~4月。
生態環境
亞洲熱帶潮濕溫熱地區廣泛栽種。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我國引種栽培已有1500年的歷史,海南、湖南、台灣三省栽培較多,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也有栽培的。

E. 檳榔是什麼有圖嗎

檳榔即檳榔樹的果實,與椰子同屬棕櫚科植物。主要生於亞洲及東非一帶,原產於馬來西亞。

檳榔是重要葯用植物之一。在亞洲的許多地區,例如台灣及印度,均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檳榔是棕櫚科植物,英文名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國主要生長在海南、台灣等熱帶近海的地方。檳榔的種子,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自古以來檳榔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時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海南待客有 「茶,煙,酒,檳」等四種等級,檳榔只有在迎貴賓,婚慶等重大節日才擺上筵席,可見其地位。目前隨著檳榔種植面積的擴大和越來越多朋友的喜愛,檳榔已經普及到人們的日常消費中了。

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葯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即使墨客騷人對檳榔也情有獨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就曾寫過「紅潮登頰醉檳榔」的佳句。鮮食檳榔有一種「飢能使人飽,飽可使人飢」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時則氣盛如飽,飯後食之則易於消化,可謂人間仙果。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檳榔有「下水腫、通關節、健脾調中、治心痛積聚」等諸多病症。不僅如此,檳榔還有治青光眼、 血壓增高、驅蟲等症的效果。

嚼檳榔是西雙版納傣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大凡上了年紀的傣族老人,閑暇時常以嚼食檳榔果為樂。傣族為什麼如此喜愛檳榔呢?相傳很久以前,一對傣族老兩口被不孝的兒子和媳婦氣出了胃病。有一天,老兩口在檳榔樹下編竹籮,風吹樹搖,一大串成熟的檳榔果掉了下來,口乾舌燥的老兩口順手摘了一顆放在嘴裡嚼,覺得甘甜清涼,生津可口,略帶一點澀味。到了晚上,老兩口都感到胃裡異常舒服,接著吃了幾天檳榔果,老兩口的胃病居然痊癒了。據說,從此以後,傣族有了嚼食檳榔的習慣。

檳榔為棕櫚科喬木,原產於馬來西亞、印度、緬甸、越南、菲律賓等,而以印度栽培最多。在植物分類學上,檳榔和油棕、貝葉棕等同屬一科,但它們卻形態迥異,風格不同,油棕、貝葉棕高大魁偉,枝葉修長,堪稱高大英俊、瀟灑雄健的偉男子;檳榔則窈窕秀氣,亭亭玉立,可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少女。檳榔樹高而細,在民間還有其傳說:不知是在什麼年代,一位傣族男青年因自己心愛的姑娘不見了而爬山涉水到處尋找,艱難的路途中他碰到了檳榔樹,可當他滿懷希望請問檳榔樹可曾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兒時,誰知檳榔樹卻傲慢地高抬著頭,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令他傷心失望的話。焦急萬分的傣族青年又氣又惱,對著檳榔樹大聲詛咒:我要讓你高高地站著,永遠也不會粗壯。歲月一年年地過去了,至今,檳榔樹還是細細高高,始終也長不粗壯。

在西雙版納,檳榔果是財富和吉祥的象徵,古時候曾被人們當作貨幣使用,同時又是傣族青年男女的愛情信物。據說,傣族青年戀愛結婚後,小夥子一般要先到姑娘家上門,義務地服三年勞役,但如果在戀愛期間小夥子能夠爬上高高的檳榔樹採到檳榔果送給心愛的人,那就可以免去這三年勞役,並把姑娘領回家。

據科學研究表明,檳榔果還是一種常用的南葯。除了象傣族民間傳說中有健胃的功用外,檳榔果是保護人體牙齒的良葯。西雙版納的許多傣族老人牙齒很好,就是常食檳榔果的緣故。此外,檳榔果還能驅蟲、治腹脹、驅風、消水腫等。

【草葯名】: 檳榔

【內容介紹】:

檳榔 (李當之《葯錄》)

【異名】仁頻(《上林賦》),賓門(李當之《葯錄》),賓門葯餞(《南方草木狀》),白檳榔(《葯性論》),橄欖子(《食療本草》),檳榔仁(《外台》),洗瘴丹(侯寧極《葯譜》),大腹子(《嶺表錄異》),大腹檳榔(《本草圖經》),檳榔子(《綱目》),馬金南(《花鏡》),青仔(《中國樹木分類學》),檳榔玉、榔玉(《中葯志》)。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植物形態】檳榔喬木,高10~18米,不分枝,葉脫落後形成明顯的環紋。

葉在頂端叢生;羽狀復葉,長1.3~2米,光滑,葉軸3棱形,小葉披針狀線形或線形,長30~70厘米,寬2.5~6厘米,基部較狹,先端小葉癒合,有不規則分裂。

花序著生於最下一葉的葉基部,有佛焰苞狀大苞片,長倒卵形,長達40厘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數,無柄,緊貼分枝上部,通常單生,很少對生,花萼3,厚而細小,花瓣3,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雄蕊6,花絲短小,花葯基著,退化雌蕊3,絲狀;雌花較大而少,無柄,著生於花序軸或分枝基部,花萼3,長圓狀卵形,長12~15毫米。

堅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6厘米,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時紅色。

每年二次開花,花期3~8月,冬花不結果。

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分布廣西、雲南、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本植物的雄花蕾(檳榔花)、未成熟的果實(棗檳榔)、果皮(大腹皮)亦供葯用,各詳專條。

【採集】冬、春果實成熟時採收。

摘下果實,將果皮剝下,取其種子,曬干。

【葯材】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徑2~3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顏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著。

基部中央有圓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狀的種臍。

質堅實,縱剖面可見外緣的棕色種皮向內褶入,與乳白色的胚乳交錯,形成大理石樣花紋。

基部珠孔內側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乾枯皺縮不顯。

氣無,味澀而微苦。

以果大體重、堅實、不破裂者為佳。

主產廣東、雲南、台灣、廣西、福建。

國外以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地產量最多。

【化學成分】檳榔含生物鹼0.3~0.6%,縮合鞣質15%,脂肪14%及檳榔紅色素。

生物鹼主為檳榔鹼,含量0.1~0.5%;其餘有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鹼、檳榔副鹼、高檳榔鹼等。

生檳榔含生物鹼量比製品為高。

檳榔內胚乳含兒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檳榔含脂肪油14%,檳榔油的組成脂肪酸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櫚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油酸6.2%,亞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

檳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過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過10%,檳榔成熟則非蛋白氮含量減少。

【葯理作用】①驅蟲作用檳榔鹼是有效的驅蟲成分。

對豬肉絛蟲有較強的癱瘓作用,使全蟲各部都癱瘓,對牛肉絛蟲則僅能使頭部和未成熟節片完全癱瘓,而對中段和後段的孕卵節片則影響不大。

體外試驗對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

檳榔鹼對蛔蟲也可使之中毒而對鉤蟲則無影響。

檳榔與雄黃、肉桂、阿魏混合的煎劑給小鼠灌服,對血吸蟲的感染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但與萱草根、黃連及廣木香一起用於治療小鼠血吸蟲病則無效。

②抗真菌、病毒作用水浸液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煎劑和水浸劑對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製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

③對膽鹼受體的作用檳榔鹼的作用與毛果芸香鹼相似,可興奮M-膽鹼受體引起腺體分泌增加,特別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時可使瞳孔縮小,另外可增加腸蠕動、收縮支氣管、減慢心率,並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兔應用後引起冠狀動脈收縮。

1%溶液用於青光眼可降低眼壓,但作用持續較短,且對角膜有明顯的刺激性。

由於增加暢蠕動,促使被麻痹的絛蟲排出。

也能興奮N-膽鹼受體,表現為興奮骨骼肌、神經節及頸動脈體等。

對中樞神經系統也有擬膽鹼作用,貓靜脈注射小量檳榔鹼可引起皮層驚醒反應,阿托品司減少或阻斷這一作用。

④其他作用小鼠皮下注射檳榔鹼可抑制其一般活動,對氯丙嗪引起活動減少及記憶力損害則可改善。

已證明檳榔中含有對人的致癌質。

平時嚼食檳榔者有味覺減退,食慾增進,牙齒易動搖,腹瀉少,咽痛者也少並可治腹痛,可能是由於其中含有大量鞣質之故。

此外食檳榔者腸寄生蟲少,口渴的感覺少,可能與檳榔鹼的作用有關。

【毒性】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

如系內服引起者可用過錳酸鉀溶液洗胃,並注射阿托品。

【炮製】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乾。

或取揀凈的檳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

炒檳榔:取檳榔片置鍋中,文火炒至微微變色,取出,放涼。

焦檳榔:用武火把檳榔片炒至焦黃色時,噴灑清水,取出,放涼。

①《雷公炮炙論》:欲使檳榔,先以刀颳去底,細切,勿經火,恐無力效。

若熟使,不如不用。

②《本草述》:檳榔急治生用,經火則無力。

緩治略炒或醋煮過。

【性味】苦辛,溫。

①《別錄》:味辛,溫,無毒。

②《綱目》:苦辛,溫,澀,無毒。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①《雷公炮製葯性解》:入胃、大腸二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太陰、陽明,足陽明經。

③《本草新編》:入脾、胃,大腸、肺四經。

④《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少陰心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功用主治】殺蟲,破積,下氣,行水。

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後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症結。

①《別錄》: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殺三蟲,療寸白。

②《葯性論》: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堅滿氣,下水腫。

治心痛,風血積聚。

③《唐本草》:主腹脹,生搗末服,利水谷。

敷瘡,生肌肉止痛。

燒為灰,主口吻白瘡。

④《腳氣論》:治腳氣壅毒,水氣浮腫。

⑤《海葯本草》:主奔豚諸氣,五膈氣,風冷氣,宿食不消。

⑥《日華子本草》:除一切風,下一切氣,通關節,利九竅,補五勞七傷,健脾調中,除煩,破症結,下五膈氣。

⑦《醫學啟原》:治後重。

⑧王好古:治沖脈為病,氣逆里急。

⑨《綱目》:治瀉痢後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

療諸瘧,御瘴癘。

⑩《本草通玄》:止瘧療疝。

⑾《隨息居飲食譜》:宣滯破堅,定痛和中,通腸逐水,制肥甘之毒。

且能堅齒,解口氣。

⑿《現代實用中葯》:驅除薑片蟲、絛蟲,兼有健胃、收斂及瀉下作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如單味驅蟲,可用至2~3兩);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凋敷。

【宜忌】氣虛下陷慎服。

①《食療本草》:多食發熱。

②《本草經疏》:病屬氣虛者忌之。

脾胃虛,雖有積滯者不宜用;心腹痛無留結及非蟲攻咬者不宜用;症非山嵐瘴氣者不宜用。

凡病屬陰陽兩虛、中氣不足,而非腸胃壅滯、宿食脹滿者,悉在所忌。

③《本經逢原》:凡瀉後、瘧後虛痢,切不可用也。

【選方】①治寸白蟲:檳榔二七枚。

治下篩。

引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納末,頻服暖卧,蟲出。

出不盡,更合服,取瘥止。

宿勿食,服之。

(《千金方》) ②治諸蟲在臟腑久不瘥者:檳榔半兩(炮)為末。

每服二錢,以蔥蜜煎湯調服一錢。

(《聖惠方》) ③治食積滿悶成痰涎嘔吐者:檳榔、半夏、砂仁、蘿卜子、麥芽、乾薑、白術各二錢。

水煎服。

(《方脈正宗》) ④治脾胃兩虛,水谷不能以時消化,腹中為脹滿痛者:檳榔二兩,白術三兩,麥芽二兩,砂仁一兩。

俱炒燥為末。

每早服三錢,白湯調服。

(《方脈正宗》) ⑤治心脾疼:高良姜、檳榔等分(各炒)。

上為細末。

米飲調下。

(《百一選方》) ⑥治傷寒發汗或下後痞滿,或成寒實結胸,氣塞不通:檳榔二個(一生一煨)。

細末。

酒二盞,煎一盞四,分作兩服,溫飲之。

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傷寒總病論》檳榔散) ⑦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腸胃有濕,大便秘澀:檳榔至大者半枚。

用麥門冬煎水磨一錢,重湯燙熱服之。

(《普濟方》檳榔散。

《綱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⑧治干霍亂,上氣沖急,欲悶絕,大小便不通:檳榔七枚。

銼,粗搗篩。

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童子小便半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

(《聖濟總錄》檳榔湯) ⑨治下痢膿血,里急後重,日夜無度:芍葯一兩,當歸五錢,大黃、黃芩、黃連、木香各一錢半,檳榔一錢。

為末。

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如未止,再服,不後重則止。

(《素問病機保命集》導氣湯) ⑩治脾、肺、腎三臟受傷,水氣不化,積為腫滿,漸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檳榔三錢,白芍葯(炒)、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各二錢,肉桂一錢。

水煎服。

(《方脈正宗》) ⑾治五淋:赤芍葯一兩,檳榔一個(面裹煨)。

上為末。

每服一錢,水煎,空心服。

(《博濟方》) ⑿治腳氣沖心:白檳榔一個(雞心大者)。

為末。

用童子小便、生薑汁、溫酒共半盞調,只作一服,無時服。

(《簡要濟眾方》) ⒀治腳氣累發,漸成水腫不消:大腹子。

滾湯磨汁半盞,食前服,日二次。

服二月。

(《本草匯言》) ⒁治痰涎:檳榔為末。

白湯點(服)一錢。

(《御葯院方》) ⒂治醋心:檳榔四兩,橘皮二兩。

細搗為散。

空心,生蜜湯下方寸匕。

(《梅師集驗方》) ⒃治烏癩:大腹生者二枚,如無生者,干者亦得,用皮全者,勿令傷動。

以酒一升浸,緩火熬令酒盡葯干,搗羅為末,煉臘月豬膏,調和如膏敷之。

(《聖濟總錄》大腹子膏) ⒄治小兒頭瘡,積年不瘥:檳榔水磨,以紙襯,曬干,以生油調塗之。

(《聖惠方》) ⒅治口吻生白瘡:檳榔二枚。

燒灰細研,敷瘡上。

(《聖惠方》) ⒆治聤耳出膿:檳榔研末吹之。

(《鮑氏小兒方》) ⒇治丹毒從臍上起黃腫:檳榔,為末,醋調塗。

(《續本事方》) (22)治金瘡:白檳榔、黃連少許,為末敷之。

(《經驗方》) (23)治陰毛生虱:檳榔煎水洗。

(《本草備要》) (24)腰痛:用檳榔為末,酒送服一錢。

(25)小便澀痛:用面煨檳榔、赤芍葯各半兩為還想,每取三錢,以燈心水煎好,空心服下。

一天服二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絛蟲病檳榔對豬肉絛蟲,治癒率多在90%以上。

但也有報告8例僅治癒4例(50%),認為與葯質不良,製法不當有關。

對短小絛蟲的療效,文獻報告不一:報告的少致病例(1~6例)都獲治癒;8例治癒6例(75%);32例的排蟲率為37.5%,而大便蟲卵的陰轉率為82.8%。

但亦有報告14例僅治癒3例;治療兒童8例次均屬無效。

對闊節裂頭絛蟲,報告雖均為個別病例,但均獲治癒。

對牛肉絛蟲,療效較差,治癒率一般在30~50%之間,如與南瓜子合並應用,則療效可大大提高,治癒率達90~95%或以上;然亦有報告治療23例,結果見蟲頭驅出者5例,驅出大部蟲體(未見蟲頭驅出)者14例,無效4例。

實踐證明:檳榔與南瓜子對絛蟲均有使之癱瘓的作用,但檳榔主要作用於絛蟲的頭節和未成熟節片(即前段),南瓜子主要作用於中段與後段的孕卵節片,兩者合用,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用法:一般採用煎劑口服。

常用量為60~100克,但也有用至120克或更多的。

有人認為:超出有效劑量范圍之外的增加劑量,並不能提高療效。

煎劑的制備,一般是將檳榔切碎,先用熱水300~500毫升浸泡數小時,而後用溫火煎成200毫升左右,於清晨空腹時1次服下。

服葯前1日晚禁食或進少量流質飲食。

服葯後可視具體情況在半至2小時左右服硫酸鎂20~30克。

合並應用南瓜子的,則先服南瓜子粉80~125克,待半至2小時左右再服檳榔煎劑,而後再服硫酸鎂。

服葯完畢至排蟲時間由半小時至致數小時不等。

治癒病例大多隻服葯1次。

但亦有少數需服葯2次或2次以上的。

根據臨床觀察,新鮮檳榔較放置已久的效力大;檳榔煎煮前用水浸泡數小時,較即時煎者療效高;服用瀉劑較不服瀉劑的效果佳;檳榔煎劑採用十二指腸管注入法較口服法效果好而副作用少。

檳榔與南瓜子合並應用,不但對牛肉絛蟲效果顯著,而且對短小絛蟲亦可提高療效。

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痛及頭昏、心慌,亦有引起嘔血或腸阻塞者。

經驗認為,服葯後保持安靜,或煎劑冷服,或用2.5%明膠液滴定去除檳榔煎劑中的鞣酸,可以減少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此外,檳榔與阿的平聯合治療牛肉絛蟲可提高療效;檳榔與南瓜子、石榴皮聯合治療豬肉絛蟲、短小絛蟲亦有較好效果。

②治療薑片蟲病治癒率自47.2~90%以上不等。

一般服葯後1~3小時即可排出蟲體。

最快者為15~40分鍾。

葯物制備與用法大體與治療絛蟲病相同。

除採用單味煎劑外,尚有配合烏梅、甘草使用的。

如配合黑丑研末內服,其療效優於單味煎劑。

③治療鞭蟲病檳榔切片或打碎,取100克,加水500毫升浸漬12小時以上,再煎至100~200毫升,分成2~3等份於清晨空腹時分次眼下,以防嘔吐。

服葯前1日先服硫酸鎂20~30克,服葯後經3小時不瀉者可再服硫酸鎂1次。

也有主張服葯前後不服瀉劑的。

服葯1次無效者,5日後可再服1次。

根據20例大使復查結果,其中轉陰者佔13例。

另報告2例均治癒。

④治療蟯蟲病報告的少數病例(3例)均獲治癒,而多數病例(71例兒童),治癒率僅佔38%,且反應較多;更有報告24例兒童治療結果無1例治癒。

用法:成人用3~4兩;兒童5~7歲用25~30克。

水煎清晨空腹1次服,3日後再服1次。

⑤治療鉤蟲病報告的療效很不一致。

有效率一般在55%或以上,最高的達91%,低的為32%。

認為檳榔煎劑對於四氧乙烯無效病例更有卓效。

用檳榔子制備煎劑才能奏效,用檳榔片則無效。

但也有不少報告指出,無論檳榔子或片、煎劑,對於驅除鉤蟲均無效果或效果極差。

檳榔用量一般為100~125克。

檳榔煎濃加糖調味可防止發生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肝臟有實質病變,盱功能減退時不宜服用。

⑥治療蛔蟲病有效率為40~68%。

大多數於服葯後24小時內排蟲。

用法:以新鮮檳榔切片作煎劑,14歲以上用60~90克,10~13歲50克,7~9歲40克。

煎液可1次服完,或分3次於半小時內服完。

據觀察,1次服的效果較分次服者為佳,但易引起嘔吐。

服葯後數小時服用硫酸鎂1劑,可提高療效。

⑦治療青光眼用檳榔片製成1:1滴眼液,每5分鍾滴1次,共6次;隨後30分鍾1次,共3次;以後按病情每2小時滴1次。

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後,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復發。

對急慢性青光眼有縮瞳、降眼壓作用。

控制眼壓效果較毛果芸香鹼為優,而縮瞳作用比毛果芸香鹼維持時間短。

刺激性較毛果芸香鹼稍大,一般點葯後均有輕度疼痛和結膜充血,幾分鍾後可完全消失。

【名家論述】①《用葯心法》: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

②《本草約言》:檳榔,入胸腹破滯氣而不停,入腸胃逐痰癖而直下,能調諸葯下行,逐水攻腳氣。

治利取其墜也,非取其破氣也,故兼木香用之,然後可耳。

一雲能殺寸白蟲,非殺蟲也,以其性下墜,能逐蟲下行也。

③《本草蒙筌》:檳榔,久服則損真氣,多服則瀉至高之氣,較諸枳殼、青皮,此尤甚也。

④《綱目》:按羅大經《鶴林玉露》雲,嶺南人以檳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熏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

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祛痰'也。

三曰飢能使之飽,四日飽能使之飢。

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⑤《本草經疏》:檳榔,入手、足陽明經。

夫足陽明為水谷之海,手陽明為傳導之言,二經相為貫輸,以運化精微者也。

二經病則水谷不能以時消化,羈留而生痰癖,或濕熱停久,則變生諸蟲,此葯辛能散結破滯,苦能下泄殺蟲,故主如上諸證也。

甄權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胸中氣,下水腫,治心痛積聚;日華子下一切氣,通關節,利九竅,健脾調中,破症結;李珣主奔豚氣,五膈氣,風冷氣,腳氣,宿食不消,皆取其辛溫走散,破氣墜積,能下腸胃有形之物耳。

⑥《本草匯言》:檳榔,主治諸氣,祛瘴氣、破滯氣、開郁氣、下痰氣、去積氣、解蠱氣、消谷氣、逐水氣、散腳氣、殺蟲氣、通上氣、寬中氣、泄下氣之葯也。

方龍潭曰:如巔頂至高不清而為頭痛寒熱,下焦後重之氣不利而為積痢腸澼,或胸痛引背,兩脅胠滿而喘逆不通,或氣痞痰結、水谷不運而關格臌脹,或水壅皮膚、肢體腫脹而行動即喘;如奔豚腳氣之下而上升,如五膈五噎之上而不下;或寸白蟲結於腸胃之中,或瘡痍癬癩流延於肌膜之外,種種病因,因於水谷不能以時消化,羈留而至疾者,此葯宜行通達,使氣可散,血可行,食可消,痰可流,水可化,積可解矣。

⑦《本草正》:檳榔,本草言其破氣極速,較枳殼、青皮尤甚。

若然,則廣南之人朝夕笑噬而無傷,又豈破氣極速者。

總之,此物性溫而辛,故能醒脾利氣,味甘兼澀,故能固脾壯氣,是誠行中有留之劑,觀《鶴林玉露》雲,飢能使之飽,飽能使之飢,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

於此四句詳之,可得其性矣。

⑧《醫林纂要》:檳榔全無辛味,惟合浮留藤葉及蜃灰嚼之,則有辛味,本草言味辛,誤也。

又入口甚澀,澀與酸同,實有補肺斂氣之功,人第知其下氣破氣,而不知其順氣斂氣,逐邪乃以安正也。

又回味甚甘,則亦能和能補矣。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這是一首大陸和台灣都熟悉的情歌。含蓄的歌詞表現出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台灣,檳榔樹隨處可見,特別是在鄉鎮和山村,成片成林。台灣人歷來就有嚼檳榔的習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台灣當局將檳榔樹作為經濟作物大力推廣,檳榔的種植和銷售更成為一種蓬勃的產業。近些年雖然有所限制,但在台灣的東西海岸和中央山脈,依然可以看見大片檳榔樹。檳榔樹外觀很像椰子樹,筆直的樹干,頂上有一簇葉子,但檳榔樹干比椰子樹細,看上去更清秀。台灣氣候溫暖,檳榔樹一年四季都結果,一團一簇掛在樹頂。

沒吃過檳榔的人對嚼檳榔很好奇,在熱心的計程車司機的帶領下,我們也作了嘗試。小檳榔店裡50台幣(4元台幣約合1元人民幣)一包,大約八九粒。據別人講,這個價格不貴。檳榔個頭兒如棗子大小,外麵包一層綠色「檳榔葉」。說是檳榔葉,其實是另一種植物的葉子,既然用來包檳榔,也就稱作檳榔葉了。吃時先咬去一端吐掉,放在口中咀嚼,感覺是苦澀的味道,我想這就是不會吸煙的人吸煙的感覺吧。長時間咀嚼唾液增多,呈菊紅色,連口腔都染成紅色。檳榔纖維粗糙,反復咀嚼也不會融化在口中。我自己的感覺是實在不能恭維,就像外地人到北京喝豆汁。

嚼檳榔能夠生津發熱,勞作大眾辛苦之際,嚼一嚼檳榔能夠提神。檳榔吃久了會上癮,所以常看到有些人口中一天到晚總在動個不停。在台東到枋寮的火車上,我看到一位阿婆,半個小時內吃了兩次檳榔,每次兩粒,口中的蠕動一直沒有停止。阿婆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檳榔「愛好者」,隨身攜帶全套工具,自己動手加工檳榔。她讓我們了解吃檳榔的完整過程:阿婆從小袋子中拿出兩粒檳榔,用小刀切去首尾,又打開一隻類似化妝品的小盒子,用刀子剜出少許白泥膏,平攤在檳榔葉上,將檳榔分別包裹起來放入口中。趁著阿婆嚼檳榔的時機,一打聽,才曉得白膏即石灰一類的東西,可以降低檳榔的不良刺激,改善口味。兩三個小時的路程結束時,阿婆依然在嚼檳榔。

現代人圖省事,吃檳榔都是到小店中買包好綠葉的成品。所以台灣的城鎮隨處可見檳榔店,星羅棋布的形容恰如其分。檳榔店不論在台北還是在台南,都有一種顯著標志:管狀霓虹燈成放射的扇形排開,夜間非常醒目。公路邊的小店更具特色,不足10平米的透明玻璃小房子孤立在路邊(如圖)。夜色中很遠就能看到霓虹燈,店內的一切清晰醒目。台灣一年之中炎熱時間長,所以檳榔店除了銷售檳榔,還兼賣飲料、香煙。各家「專業檳榔」店的名字五花八門:小寶貝、兔女郎、雙子星……招牌下還有介紹:零售、批發、一粒兩剖、白泥紅泥雙包等等。

以前吃檳榔的人數眾多,檳榔店的生意興隆,檳榔樹也種植得非常普遍。但是由於這種樹根系淺,固土能力差,遇到大雨就會造成水土流失,引發山洪;又因為嚼檳榔刺激口腔,容易引發口腔癌,所以近些年檳榔的銷售不如先前,競爭激烈。即使這樣,檳榔店中負責加工、銷售的「檳榔妹」的底薪也要一萬多新台幣,還要分提成。競爭激烈帶來的就是花樣百出:公路邊店中「檳榔妹」的穿著日益單薄,甚至上身只戴胸罩,下面只著短裙,即使在冬季也是如此。有特色的東西價格自然不菲,據說能賣到百元一粒。台灣報界形容這些「美麗凍人」的女孩子穿著「清涼、火爆」,批評「買一粒,送兩粒」作法過分色情。民眾抱怨聲四起,不時搞得沸沸揚揚。
檳榔西施就是賣檳榔的辣妹~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E9%C4%C0%C6&z=0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