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球王用的是什麼桿
A. 檯球桿怎樣區分質量好壞,公桿有什麼特點,哪裡不好
1,質量好壞:主要是通過試打來檢測桿的傳力與彈性要夠好,外觀主要是做工方面別太粗燥、還有長度重量等,也就是運桿擊球會感到很舒服。
2,開業的球房會准備一些球桿提供給大家公用,就稱作公桿。公桿為機制桿,價格便宜、品質一般。
3,公桿適合適合大多數平時休閑玩檯球的人使用。
B. 檯球桿都是用什麼木頭做的都有什麼區別
以下是摘要的有關檯球桿的一些知識點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檯球桿
皮頭: 球桿最前頭撞擊母球時接觸的部分,優質皮料製成。
先角: 塑料或金屬材質,連接前節木質和皮頭,保護球桿。
前節: 檯球桿前半部較細的部分,楓木等硬木製造。
上圈: 緩沖與中輪接觸面的沖擊力,防止前節木材開裂。
中輪: 連接前、後節,緩沖前後節間的沖力。
下圈: 緩沖與中輪接觸面的沖擊力,防止後節木材開裂。
後節: 檯球桿較粗的後半部,材質多選用楓木、核桃木、黑檀木、橡木、烏木。
握把:大多用線纏繞而成,高檔檯球桿也有選用皮質材料的,可防手滑。
橡皮頭: 檯球桿尾部橡膠部分,內大多有配重螺絲,起調節作用。
標牌:嵌於球桿尾部,通常為圓形,也有方形或其他形狀的,用於標注品牌等信息。也有直接在原木材上雕刻或燙印標記的
加長把:(別稱:延長把、小後把)
屬於配件類,分為木質固定長度加長把和金屬材料可伸縮加長把。多數品牌檯球桿出廠即配有加長把,也有需要另行選購的。
注意:多數品牌的加長把介面規格不兼容,只能配原廠生產的加長把才能使用。
檯球桿的材質:
球桿,作為每一個球手必須擁有的工具,在打球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首先,選擇球桿要適合自己。很多球手選擇球桿考慮的幾個問題是完全錯誤的,比如有的球手選擇球桿先是迷信某個品牌,然後就是迷信某個職業選手,再有就是迷信某種材質。這都是沒有意義的,球桿好壞的唯一標准,是——是否適合自己。
初學者和高手使用的球桿是不同的。初學者對球桿的要求應該是彈性<硬度,重量偏大一些,這樣的球桿容易讓初學者在練球的時候培養比較規范的動作,提升基本的準度,因為硬度稍大的球桿,在出桿的過程中不易產生變形,不會出現無意識的旋轉,這樣一來,可以提升準度,以及鍛煉專注度。而再有了一定基礎後,開始向更高層次提升的時候,這種比較硬的球桿可能就不適合這些球手了,再水平月來越高的時候,球手越來越減少發力打擊的次數,將手臂的力量減小,而更多使用手腕的力量,以避免發力時候的動作變形,影響準度,總希望用一點點力量可以將母球送出去,用一個合理的打擊點來走出比較舒適的位置。所以,這個時候球手選擇的應該是彈性比較大,重量偏輕,而且大多都是經過化學處理的球桿。也是比較昂貴的球桿。
一些頂級球桿,根本不適合初學者練球,他沒有這樣細膩的手感,偏軟的球桿只會令他們喪失準度,而且完全沒有辦法駕馭,可能擊球點只偏離中心一點,因為球桿的彈性,就能出現他想想不出來的側旋。所以,選擇球桿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層次,追求貴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在材質的選擇,主要分為橡木和楓木,還有人說白蠟木,琴木,這都是ASH的不同翻譯,在ASH中,因為所產木料時區不同,出口途徑不同,所以有人叫白蠟,有人叫琴木。
這兩種木質共同的特點是:密度大,保水性能好,彈性適中。不同的特點是:橡木種類較多,不同彈性的木質選擇餘地較大,成材周期短,取材率相對楓木稍高,風干較容易。但是好成色的橡木卻是難求。
楓木,彈性適中,成材周期較長,取材率稍低,風干過程長,這就是楓木比較貴的原因。基本用在9球桿製作上。楓木球桿相比橡木好保養一點。外觀一般為平直木紋,但有時帶有皺狀紋理,結構疏鬆度偏粗;重量、硬度和強度中等;彎曲強度、韌性、抗震性能、抗腐蝕性低;耐用性中等,抗壓強度極高。
根據這樣的區別,任何人都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橡木球桿,而楓木球桿卻不是誰都能用好,因為橡木可以說各個手感額都有,而楓木基本上手感一致。
橡木,重硬紋理直,結構粗,色澤淡雅紋理美觀,力學強度相當高,耐磨損,但木材不易於乾燥鋸解和切削。
白蠟木,堅韌而富有彈性,成奶白色或微帶粉紅。加工簡單,用蒸汽法很容易彎曲,不過易於腐朽。
球桿的花紋選擇,很多人認為橡木球桿的花紋是樣子貨,其實不然,花紋不但好看,而且是橡木的身份證明,尖嘴本身就是木頭的年輪,尖嘴間的距離基本上能表示作球桿的木頭在原木中的位置和使用的角度。如尖嘴很多的球桿,使用的就是比較靠近樹梢位置的木頭,或者是底部角度很平的選才,在這樣,靠近樹梢的位置,木質太軟,密度太低,而且一旦失水會變得很脆,不好。而底部角度平的選才,一般又會很硬,缺乏彈性,而且密度大,很重。很多人都知道橡木球桿4-6個尖嘴的球桿難得,這就是原因,如果4-6嘴,而且距離平均的花紋,說明選才上是靠近樹的中央,彈性、密度都適中的位置,而且選才的角度接近於垂直,符合樹木本身的紋路,那樣這樣的球桿基本上不用擔心會變彎。
軟木質的球桿適合高手小力處理球,初級選手不容易控制遠台。一般球桿好點的用白蠟木 楓木。橡木硬度夠,打遠球穩定性好,其他方面就要差一些了 。
關於球桿的化學處理
現在很多國際上的知名球桿,在自己的頂級球桿中,都作化學處理,除JP外,JP本人是一個老古董,不喜歡化學的東西。所謂化學處理,是配置一種酸性溶液,將木質中的脂肪膠原腐蝕掉一部分,留下韌性纖維,來提升彈性,減少重量。以適應手感很細膩的選手使用,而特們作化學處理的葯水,是作為最高的機密的。
關於碳素球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彈性、硬度、重量可以很完美的配比,卻缺乏了那種木質特有的質感
球桿挑選:
好多朋友在選擇自己的球桿時,第一感覺就是要「順手」,何為順手?我自己的經驗是:
一、要重量和重心合適。順手的重量就是你拿起你的桿就有打球的沖動(或者你覺得用它敲某某人的腦袋很好發力 )!對重量沒有特殊要求的人可以選擇18盎司的球桿,略輕的球桿便於你掌握球感。國內好多球桿製作並不標准,導致重心偏差過大,有些廠家用的木頭沒有經過標準的製作程序,後把的配重使重心過於靠前或者靠後。這樣的球桿是非常影響你的正常發力的!而且會使你好長時間掌握不住力度。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在選擇球桿時,應該盡量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球桿。雖說他們是應用了別人的技術和設備,但是在製作標准上還是說得過去的。
二、是球桿的軟硬。也許有的人不知道怎麼選擇球桿的硬度。這不是用手掰掰就可以的。通常楓木的球桿要比柃木或橡木(兩者都有花紋)的球桿要軟一些。
判斷帶花紋的球桿的硬度要看桿身的花紋密度,花紋越密的球桿越硬。 如果你比較看重花紋的紋路的話,最好選擇花紋直,沒有疤結的球桿(就是桿身正面的箭頭和桿側的木紋要直)。
三、是桿的韌性。這一點將直接決定你的球桿的傳力效果!方法是:一隻手握住桿的重心位置,另一隻手輕磕桿尾後離開球桿,感覺桿頭的顫動,韌性好的球桿顫動均勻,時間持久,顫動的力量是由內而外的。或者握住桿尾,另一隻手力量稍重一點敲擊重心,這樣來感覺桿的顫動(這里再說明一點:顫動的頻率越快的球桿越硬,反之則越軟)不要著急,多感覺一下,多比較幾只球桿,你就會由很明顯的區分了,為了趁手的球桿,別怕麻煩和費時啊
四、是球桿的做工。主要檢查球桿的銅頭松否,前後枝的介面是否同心,擰緊後有無縫隙。球桿是否光滑(現在好多球桿已經不上漆了,買回去是不用拿砂紙打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球桿變形的幾率)。
至於球桿直不直,我想大家都會在球桌上滾動這一招了吧:)注意一點:滾動時慢一點,同時在球桿側面逆光檢查桿身是否跳動,是否和球桌之間有縫隙,(別忘了看看球桿後面,也不能有跳動啊:)新球桿不要用砂紙打,會很快損壞的,最好每次使用完後用半乾的軟布擦乾凈以免巧克粉和臟東西腐蝕球桿。隔半個月上次桿油防止球桿乾裂變形。
球桿保養:
高檔球桿由天然木材製作而成,盡管材料經過多道工序處理篩選,但因表面無防護漆層,使用過程中如不精心保養,其外部及內部結構仍可能會產生變化,並且球桿體形細長,經常性撞擊,也易造成損傷。因此要想保持球桿性能穩定、延長使用壽命必須精心維護。
一、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干凈,經常用干布擦拭,防止汗漬及其它贓物滲進木質中侵蝕桿體。帶有接扣的球桿,絲扣接觸面應保持干凈,不要用濕布擦拭球桿。定期塗桿油以防止空氣干濕變化影響球桿性能。
二、球桿不使用時盡量保持垂直放置,或者選用結構好的桿盒存放,不要將桿長期放在溫度過高、過低及干濕變化大的地方(如暖氣附近、汽車後備箱等)
三、木質表面發生輕微變化時不可用粗砂紙打磨,必要情況下用拋光砂紙輕輕擦拭,之後立刻塗上桿油。如變化大則必須進行專業維護。
四、不要經常敲擊震動球桿(尤其是帶有接扣的球桿)。不要用未粘皮頭的桿擊球。銅環、絲扣等部位一旦出現松動,應盡快維修以免損傷木質而無法補救。
斯諾克球桿結構:
一、 單支球桿
二、 3/4分體球桿
三、 1/2分體球桿
四、 4/5分體球桿
五、 3/4高位分體球桿
一、 單支球桿(別稱:通桿、獨挺、獨苗)
球桿桿身是一體的,中間沒有介面,前支和後把的不同木料被叉接在一起。桿體長度大約為145cm
優點:傳力好。因為從理論上講一體的木材傳力更好。雖然前支與後把的木材不一樣,但是都是木質,物理屬性相近。
缺點:攜帶不便。球桿最小長度145cm,加上加長把或者桿盒可能會更長,很多汽車的後備箱或者後座已經放不下了。
二、 3/4分體球桿
從球桿桿頭位置向下大約占整支球桿3/4的位置有介面,球桿在不用的時候可以擰開分裝在桿盒裡。擰開後前支長度約為110cm,後把長度約為35-36cm。
優點:便於攜帶,介面處接近於球桿的重心位置,可以使整支球桿發力均勻。
三、 1/2分體球桿
在整支球桿中心位置有介面,球桿在不用的時候可以擰開分裝在桿盒裡。
除了便攜之外沒有任何優點,已經很少有這種款式。
四、 4/5分體球桿
與3/4球桿基本一樣,只是介面位置比3/4偏低,更接近於球桿尾部。可以擰開存放。
五、 3/4高位分體球桿
介面位置比3/4偏高,這種介面位置的球桿比較少,比較知名的是泰國MASTER品牌下的TM2型號,因為著名斯諾克選手馬克威廉姆斯使用這款球桿屢獲殊榮而聞名。
優點:比較便於攜帶
缺點:由於介面處位於白蠟木部分,長期使用可能造成前後支木紋不能對齊,影響美觀。
斯諾克球桿規格:
長度:球桿整體長度,從銅箍位置到桿尾的直線長度。通常是145cm
重量:通常在480-520克之間
桿頭直徑:即銅箍部分的直徑,通常在9.5mm至10mm之間
後把直徑:即後把最粗部分的直徑
錐度:球桿是前細後粗的結構,但並不是筆直的。不同品牌的球桿會有不同的弧度,稱為錐度。
重心位置:整支球桿重心位置,通常位於桿頭往下占整支球桿3/4的位置,不同品牌會有細微差別。
也能用,因為棗樹木硬、重,彈性不好,對於力的傳遞沒有滲透性,所以效果不好。
C. 這個是斯諾克球桿的什麼品牌
Q King,中文品牌叫「球王」,屬於檔次比較低的品牌
D. 2021斯諾克中式檯球排名誰最強
第1名:楚秉傑
「楚霸王」今年在一段時間內狀態有所起伏,但時隔一年重奪喬氏大師賽杭州站冠軍,還是讓他反超趙汝亮重奪榜首。可以說,如今的楚秉傑是真正的六邊形戰士,代表著中式檯球的最高水平,勇奪排行榜第一實至名歸。
第2名:趙汝亮
「帝皇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霸榜排行榜第一,直到年末被楚秉傑反超,他在今年一舉收獲三項冠軍,球風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最強00後統治中式檯球指日可待。
第3名:鄭宇伯
鄭宇伯穩定性超強,在喬氏大師賽南寧站中上演王者歸來奪冠,而在今年獎金超過10萬的非邀請賽中排名從未跌出過前10。雖然距離巔峰狀態略有差距,但「准神」依舊代表中式天花板戰鬥力和最強的觀賞性。
第4名:張堃鵬
「百步穿楊」張堃鵬憑借驚人的準度在中式檯球密雲公開賽北京站中力克楚秉傑,也讓他成為了代表中式檯球頂尖水準的球員之一。另外他還在今年獲得滄州渤海新區中式檯球公開賽冠軍,期待年輕的張堃鵬在新的一年內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第5名:朱龍
「山東五虎」之一的朱龍近年來成績穩定但難以更近一步,事實上他今年的戰績非常出色,而2021喬氏大師賽鮁魚圈站冠軍加持讓他在今年取得質的飛躍,「巨人殺手」自此正式成為了中式檯球Top5水平的頂尖高手。
第6名:宮海峰
沉寂兩年的名將宮海峰在今年卷土重來,中式檯球大獎賽鮁魚圈站奪冠,喬氏大師賽杭州站亞軍,令他的排名飆升至第6,此外喬氏大師賽南寧站中打入前16同樣出色。
第7名:唐春曉
曉曉在2021年愈發成熟,再次展示了中式檯球一姐的絕對實力,彭州國際公開賽無懸念奪冠,各項賽事多次殺入8強的成績單延續了她在女子選手中的統治地位。
第8名:石漢青
相比上半年戰績突出,與楚秉傑、鄭宇伯等人組成第一梯隊的神勇狀態,石漢青在下半年狀態略有下滑跌出前5,不過穩健的球風依然讓他穩居排行榜第8。
第9名:楊紹傑
近兩年因為疫情原因,「緬甸球王」成為了中式賽場上唯一的外籍選手,作為一名離開家鄉的一直在中國四處奔波的球員實屬不易。本年度他的狀態依舊十分穩定,接連三項大賽殺入8強,雖然遺憾未能收獲冠軍,不過這份傲人的成績單讓他牢牢占據top10席位。
第10名:李英東
年輕的「西域雄獅」李英東下半年強勢崛起,他在彭州中式檯球國際公開賽一黑到底,連續擊敗楊帆、代勇等強敵奪冠,排名也從59位一舉殺入前10。
E. 楊紹傑簽約哪裡
FURY。FURY威利品牌簽約「緬甸球王」楊紹傑。楊紹傑,緬甸中式九球運動員。早年經歷楊紹傑,曾任職緬甸斯諾克國家隊,2015年轉戰中式檯球,初登大師賽便斬獲16強。
F. 緬懷球王 回顧馬拉多納生前的部分座駕
[汽車之家車酷文話]?球王迭戈·馬拉多納於2020年11月25日突然去世,享年60歲。殊不知這位傳奇球星生前也是位不折不扣的車迷!
有哪位男人不愛車呢,何況是一位偉大的運動員!1980年2月,還不到20歲的馬拉多納擁有了一輛1979年生產的保時捷924,當時他還在阿根廷青年人足球俱樂部。
馬拉多納年輕時的輝煌成就,使他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一名足球傳奇人物,現在全世界都在緬懷他的偉大貢獻。(文汽車之家朱旭冉)
G. 檯球球桿有名點的品牌都有什麼,自己用買什麼牌子什麼價位的桿合適
撞球桿大致可分為量產球桿和手工球桿,顧名思義,量產球桿是從生產線下來的,因此成本低,要多少就能做多少;手工球桿為手工製作,現在所謂手工桿很多工序還是要依靠工具和機器,但還是和量產桿有很大不同。 世界頂尖球桿如GINA、SOUTHWEST(台灣也稱沙士)等基本都為手工球桿,在如今以追求利潤為第一目的的商品化社會,一些手工制桿者仍然 依靠手工操作,孜孜不倦地執著追求完美品質,因此才有了這些精緻得近乎完美的球桿,完全可以稱為藝術品,因此世界上球桿收藏家大有人在。在名桿欣賞區里,會有詳細介紹。
花式九球源於美國,制桿理念和技術經多年不斷改進,使美製球桿成為世界公認的No.1。堪稱大師級的手工球桿大多來自美國,價格也相當昂貴,如著名的GINA、SOUTHWEST等起價就要2000-3000美金,再加上復雜昂貴的裝飾價格可想而知。球王趙豐邦曾使用的GINA Shakazula(台灣稱大彩虹)標價9000美金,楊清順的六插象牙SOUTHWEST(沙士 )標價25萬台幣(約合人民幣6萬多)。也有價格稍低的如OMEN等在千元美金左右,品質同樣深受好評,是站長很喜歡並認為較有升值潛力的牌子。
美國同時也有眾多的量產品牌,這些品牌一般都採用電腦車床,產量較大,其中也不乏優秀之作,比如赫赫有名的PREDATOR(美洲豹)314前節,還有在美國和台灣地區都頗受歡迎的SCHON、VIKING等。價位有高有低,象低階的JOSS球桿大約一千多人民幣就能買到,但個人認為這種球桿性價比並不高;而PREDATOR的 一根314前節就要180美金左右,新款的Z前節更貴,整枝原廠球桿最低也要RMB3000以上;更貴的如SCHON,量產桿一般也在700美金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量產品牌也會推出一些限量桿,選材設計等都要比量產桿更好,價格也高很多,但這種限量桿和真正的手工球桿是有區別的。另外隨著花式九球的世界范圍的流行,美國以外的很多國家也加入到制桿行業當中,如日本的ADAM、MEZZ,加拿大的FALCON,義大利的LONGINI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品牌。
台灣是我國花式九球運動非常發達的地區,球手已具有世界級水準,民間盛行打撞球,同時台灣又以製造也聞名,這兩點決定了台灣成為世界最大的量產球桿基地。台商在我國 廣東投資的台全現為世界規模第一的制桿大廠,月產量已超過80萬支,台灣本土較為有名的工廠有AXES(雙斧 )等,台灣的手工球桿以田螺為代表,品質已不輸於美製手工桿,近來眾多台灣職業球手紛紛放棄價值不菲的世界名桿而改用田螺,可見台灣手工球桿水平也達到頂尖水準。
衡量球桿好打的標准
這個問題上一直存在著爭議,或許爭議永遠不會停止。比如在硬度的選擇上:偏軟調的球桿彈性好,打強塞、薄球、剎車球就比較順手,而且下塞偏移量相對較小,但是發大力擊打遠距離球時會因前枝形變較多而不夠穩定,有時會失去準星。偏硬調的球桿塞力差一些,下塞偏移量相對較大,但是勝在夠穩定。具體請看前截性能一文。
幾乎所有的手工球桿都是以好打為首要追求目標,但是每種品牌球桿的打感和制桿者對好打的理解都不完全相同。職業選手多數喜歡偏硬的球桿,這樣能夠保證每次擊球的一致性,為了夠硬而同時盡量降低下塞偏移量又出現了314等科技前節,曾有報道說職業選手裡有一半在用314(2001年統計結果),但我們在電視中能經常看到的世界頂尖高手中大多仍堅持用原木前節。
每個人打球的習慣都不同,因此適合自己用的才是好球桿。本人的意見是力道飽滿,硬度適合個人要求,同時下塞好調整的就是好球桿。
初學者沒必要買太貴的球桿,只要選擇品質較為穩定的品牌,能保證球桿用得住就可以了,畢竟這個階段是在不斷學習,對打球技巧、桿性還沒有足夠認識。等到了一定水平,養成一定的擊球習慣和偏好以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好打的球桿不一定貴,也可能只是一支公桿,但質優價高的球桿絕對有它貴的道理,就看你的想法和經濟能力了 。或許你有幸能找到一支便宜又好打球桿,並用它叱吒沙場;或許你的球技並不是很好,但就是因為喜歡某支名桿而不惜重金,並珍愛它一生……
至於自己用什麼牌子好那要看你的經濟實力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