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鍋貼哪個好吃
A. 鍋貼是簡單的家常菜,鍋貼有什麼好吃的做法
一、西葫蘆鍋貼
食物:西葫蘆1個、生雞蛋2個、餃子皮500克、鹽適量、芝麻油適量
作法:
1.西葫蘆擦成絲,放少量鹽殺出水,瀝干水分預留
2.生雞蛋放少量鹽炒過
3.把豆角和生雞蛋拌和在一起,放鹽芝麻油等佐料拌成餃子餡兒
4.用准備好的餃子皮包成一個個的鍋貼
5.在鍋中中小火煎2分鍾放水蓋蓋子文火悶5分鍾,起鍋
4.倒進適量冷水,以未過水餃一半,不必從電餅鐺內外溢為宜
5.蓋緊外蓋,挑選程序流程「煎鍋貼」,8分鍾後,水餃就可以煎好了
6.打開表蓋撒上小量黑芝麻粉就可以起鍋啦
B. 哪來鍋貼好吃 求推薦
南京的鍋貼好吃!
南京的清真食品已經有幾百上千年了,而且南京美食一向精緻味美又有文化底蘊哦!別的不說,牛肉鍋貼是《舌尖上的中國》認證的,外殼酥內皮軟,餡料鮮美滴汁,無論什麼時候去,客人都是滿滿的。
C. 鍋貼好吃還是生煎好吃
我認為鍋貼更好吃。
因為鍋貼是皮薄餡兒大。而生煎是皮厚餡兒小。
北方人更喜歡吃鍋貼南方人更喜歡吃生煎。
選擇
D. 海林鍋貼那家好吃
海林鍋貼那家好吃,答案在位置二道區新民街天翔路二十三號的一家叫做老王鍋貼店的鍋貼最好吃,這家店是最好吃的店面!
E. 素餡鍋貼有哪些口味
素餡鍋貼做出來的確非常好吃,下面葉子來分享兩個鍋貼的做法,一個是韭菜雞蛋鍋貼,還有一個是冰花鍋貼,做出那種類似窗花的冰花來,美美的,不僅味道好,心情也好。
一、冰花鍋貼
【食材】
麵粉 500克
干木耳 5克
干香菇 8朵
大蔥 一根
生薑 一塊
雞蛋 一個
生抽 適量
蚝油 少許
芝麻香油 少許
鹽 適量
油 適量
【製作步驟】
1、准備好食材。香菇和木耳提前用涼水泡發。2、麵粉里加入少許植物油和適量鹽,然後一邊攪拌一邊加入溫水,攪拌成棉絮狀。3、揉成光滑的面團,鍋貼的面團要稍微濕度大一些,面團揉得軟一些更好吃,蓋上保鮮膜,醒半小時至一個小時,也可以頭天晚上揉好包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早上用。4、香菇和木耳切成末,大蔥和生薑也切成末。5、將切好的所有末放一起,打入雞蛋,加入適量生抽、蚝油、芝麻香油、鹽,充分攪拌均勻。6、面團搓成長條,切小段,為防沾,硅膠墊上撒上適量乾麵粉。7、擀成薄片,包上餡料。
8、從中間向兩邊捏,兩端不閉合。9、下面說今天的重點,如何做好冰花,首先這面水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麵粉和水比例1:10,然後這面水的多少也要大致差不多,建議鍋貼不要做得太大,面水倒入鍋里後約兩三毫米高,感覺是薄薄的一層,但也能讓鍋貼熟透。當然,喜歡冰花厚重一些的,可以面水稍微多一些,但不能太多了,太多就沒有那種窗花的感覺了。10、鍋燒熱後刷上油,均勻擺放鍋貼,一定要不沾的鍋。11、倒入面水,蓋上鍋蓋,中火燜煮約三四分鍾左右,看到鍋底的冰花開始發黃,還剩一點點水分在冒氣泡時關火,如果煎得水汽特別干,影響口感也營養冰花的色澤。12、用一個大盤子扣進鍋里,鍋翻過來就倒入盤子里啦。我這次用油特別少,鍋貼放入鍋里時沒有好好用刷子刷開,導致有的鍋貼底部沒有油,所以成品不是很完美。
二、韭菜雞蛋鍋貼
【食材】
麵粉 500克
雞蛋 3個
韭菜 300克
鹽 適量
油 適量
【製作步驟】
1、准備好食材。2、麵粉里加入少許植物油、適量鹽,然後一邊加溫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成棉絮狀。3、揉成光滑的面團,盡量揉得軟一些,鍋貼要好吃,面團要多揉揉,濕度要稍微大一點,揉得盡量軟一些。揉好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醒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4、韭菜切碎。5、雞蛋打散攪拌均勻。6、鍋里加入適量油,倒入雞蛋液翻炒,炒到雞蛋凝固時關火,用鍋鏟將雞蛋搗成小碎塊。7、加入韭菜,加入適量鹽,幾滴芝麻香油,拌勻。(不炒,直接拌)8、面團搓成長條,切成小段。硅膠墊上要撒少許乾麵粉防沾,搓細一些,切小段一些,我這開始做出來的鍋貼很大,後來又將劑子改小了。9、擀成薄片,我沒擀成圓片,擀成的橢圓形,個人覺得橢圓形包的鍋貼更好看些,包上做好的餡料。10、從中間往兩邊捏,兩頭不閉合。11、不粘鍋里刷上適量油,鍋熱後放上鍋貼。12、然後倒入約80克水,蓋上鍋蓋燜煮幾分鍾至水汽干,水汽干後檢查是否熟,不熟的話再撒點開水繼續燜,熟了可以根據自己喜好翻一下將側面也煎黃
F. 鍋貼是簡單的家常菜,鍋貼有哪些好吃的做法
鍋貼是一種漢族小吃,起源於河南開封,煎烙的餡類小食品,製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鍋貼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牙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鍋貼是一種傳統風味小吃,從外觀上來說有南北之分,北方的鍋貼往往是兩邊開口的長條形,南方的鍋貼則是跟煎餃差不多的月牙形。但無論北方鍋貼還是南方鍋貼,都要底部煎得焦黃酥脆
謝友邀請!鍋貼,是人們(特別是北方人)比較喜歡的一種包餡食品。其做法也不盡相同。我的做法是:一、將麵粉用溫水和成面團,注意麵團不要活的太硬;二、活好的面團用潮濕屜布覆蓋三十多年前,每逢夏日酷暑,炎熱難耐。那時家裡尚無空調降溫,入夜躺在床上,汗水涔涔。電扇呼呼吐著熱浪,非但不能帶來涼爽,更使人輾轉反側不能入寐。
G. 鍋貼怎麼做好吃
一、西葫蘆鍋貼
食材:350g餃子皮、250g肉泥、150g韭菜、100g香蔥末、20g白芝麻、適量太太樂鮮雞汁、適量花椒粉、適量生抽、適量老抽、適量香油、適量鹽、適量糖、適量油
做法:1)肉泥中加入所有的配料和一點點的清水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入味2)韭菜切碎,用鹽搓去水分,瀝干加入肉泥中3)將它們混合攪拌至粘稠4)取一餃子皮放上適量的肉泥(並且用舀肉泥的工具在餃子皮一邊沾下,這樣方便餃子封口)5)將鍋貼胚一一做好6)電餅鐺刷薄油,只開下盤,放入鍋貼胚煎至一面微黃7)加入沒過材料一邊的清水,用個蓋子蓋上燜煎8)至水分差不多時候撒上香蔥末和白芝麻,再淋點油至底部有脆感就可以了。
H. 水煎包鍋貼哪個更好吃~
個人覺得鍋貼好吃。
鍋貼皮薄,底部煎得焦黃,脆脆的很好吃;水煎包相對而言麵皮多一點。
I. 十種最好吃的鍋貼餡
二月二,吃餃子不如吃它,薄皮大餡,外殼酥香,比餃子好吃10倍!最近過得可真快,轉眼到了二月二了。這個時節,萬物復甦,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正是春耕之際,所以二月二又叫春耕節。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許多傳統食物,有些地方吃春餅,叫咬「龍鱗」,是因為春餅圓又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因為餃子形似耳朵, 「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二月二這天有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為「食龍膽」,因為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有的地方二月二吃碗「龍須面」討個好彩頭,因為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在山東,青島、淄博的人有吃炒麵旗子的傳統習俗,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曬干後,加熱炒制而成。在濟寧、泰安地區要吃炒豆子,俗稱「炒蠍子爪」。
在小編的家鄉,二月二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這天我們要上班,沒有時間包餃子,就做了鍋貼,它是餃子的一種變形,薄皮大餡,外殼酥香,比餃子好吃10倍。現在春韭最有營養,小編就用春韭做了素三鮮的鍋貼,一家人吃得香香的。許多人不知道鍋貼的做法,這里小編將做法分享給大家,喜歡就跟著學起來吧。
素三鮮鍋貼
所需材料:麵粉500克,韭菜400克,雞蛋3個,蝦皮15克,五香粉1克,花生油50克,鹽5克
具體做法:
第一步,和面
麵粉中倒入溫水,先用筷子攪成絮狀,再用手揉在光滑的面團,然後蓋上保鮮膜醒半小時,面團的底部撒上些乾麵粉防粘;
第二步,調餡
把春韭擇洗干凈,晾乾表面水分,切碎,倒入大盆中,雞蛋在碗中打散,鍋中倒入20克油,把蛋液倒入翻炒至凝固,用炒邊用筷子劃散,取出晾涼後倒入韭菜中,再倒入蝦皮,撒上鹽和五香粉,再倒入20克油拌勻調成素三鮮餡;
第三步,擀麵皮
取出醒好的面團,切成塊,再搓成長條,切成比餃子劑子大點的劑子,用掌心按平,再擀成橢圓形的麵皮;
第四步,包餡
取一個麵皮,放上適量的餡料從中間部分向邊緣捏合在一起,兩邊的頭不捏在一起,留下部分不捏,全部捏成長點的鍋貼擺放在鍋拍上;
第五步,調面水
取一個碗,放入少許麵粉,再倒入大半碗水,調成稀些的麵糊;
第六步,煎鍋貼
平底鍋中刷上剩餘的油,把鍋貼一個個擺放在鍋中,小火煎至底部金黃;
第七步,倒面水
把面水再攪勻,均勻的倒入平底鍋中,蓋上鍋蓋小火煮至湯水收干;
第八步,出鍋
等鍋貼底部金黃,就可以出鍋了,用鍋鏟小心的順中間部分撬起一部分,翻面可以看到底部已經結了焦香的底殼,翻過來再略煎一下表面即可。
注意事項:
雞蛋快要等晾涼後再倒入韭菜碎中;
麵糊水不要調得太稠,倒入鍋中前要先攪勻了再倒入鍋中;
煎時要一直小火;
出鍋時可以先從中間撬起一個邊緣,這樣整個鍋貼就可以翹起來了。
大家好,我是海天一色的廚房,文章原創,抄襲必究。謝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收藏、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您的支持是我進步的動力。如果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里給我留言,我看到就會回復您的。最後感謝您的關注、支持!我會每天分享新的文章給大家,有快手早餐、家常菜、麵食、烘焙等,記得每天來看看哦!
J. 阿貴鍋貼和肥叔鍋貼哪個好吃
阿貴鍋貼好吃。店雖小但是很整潔,鍋貼酥脆有肉,沙湯好喝,豆腐腦有純正的豆腐香,很是誘人。正反兩面都煎很脆的鍋貼餃,五毛錢一個,雖說小貴,但皮薄肉鮮,味道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