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吞學瓦是什麼葯

緬甸吞學瓦是什麼葯

發布時間: 2023-02-12 17:01:07

Ⅰ 中國歷代王朝為什麼都吞並不了緬甸

從地形圖看,中原王朝明明已經控制了雲南山區,把最難走的山口都拿到了自己手裡,為什麼到了平原地形反而停下,不再前進到沿海地區

揭秘發現青蒿素的神秘「523任務」

據說,當時的越共總書記胡志明親自到北京,向毛澤東提出請中國支援抗瘧疾葯物和方法。在革命戰爭時期曾感染過瘧疾、深知其害的毛澤東回答說:「解決你們的問題,也是解決我們的問題。」隨後,親自布置了抗瘧疾新葯的研發。

這段故事未見文字記載,但在此後參與抗瘧疾葯物研發的醫葯工作者中口口相傳。曾參與過中越瘧疾疫情調查的軍事醫學專家方輝(化名。尊重當事人意願,隱去實名。)告訴記者,毛澤東的這句話是有現實依據的。瘧疾在當時的中國也是一種惡性傳染病,1969年到1971年是高發年,其中1971年就有4000多萬人感染瘧疾。

不過,1967年開始的集全國醫葯科研力量進行抗瘧疾研究,確實是發端於「援越抗美」。這項研究由此成了一項帶有軍事色彩的緊迫任務。

1967年5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和國家科委在北京召開了抗葯性惡性瘧疾防治全國協作會議,組織60多家科研單位協力攻關,並制定了三年科研規劃。防治抗葯性惡性瘧疾被定性為一項援外戰備的緊急軍工項目,以5月23日開會日期為代號,稱為「523任務」,一直沿用下來。

古代亞洲人沒有青蒿素,沒有奎寧(金雞納霜是美洲新大陸土產),平民也買不起蚊帳,所以緬北積水地區的蚊蟲瘧疾無法克服。中原王朝如果強盛,控制高海拔的雲南山地不難(起碼駐紮下來不回病死),要是企圖穿越緬北再擊敗沿海的文明國家,就算成功也必然出現統治「斷裂帶」,進而導致分裂。所以緊靠中國的緬甸平原區從來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Ⅱ 昆明哪裡有賣緬甸瓦族葯的

首先你犯了常識上的錯誤。緬甸佤族其實就是居住在雲南的傣族,同文同種,並無差異。只因1946年,蔣介石一門心思發動內戰,拒絕接受英國的歸還而導致的。現緬甸佤邦特別行政區,主席為雲南人鮑有祥,講漢語,郵政編碼為雲南編號,移動通訊為中國移動,是一個袖珍版的中國。如果你所在地沒有傣族葯店,可去臨滄市,那裡是傣族的主要居住地,應該能買得到。

Ⅲ 緬甸史好學嗎

1989年以前,緬甸的國名寫作Burma,源自該國最大的民族緬人Burmese,從1886年英國殖民開始到21世紀,英美等國一直用Burma,毫不理會軍政府1989年改稱的Myanmar,以視對其廢除1990年昂山素季大選獲勝結果並專權的否定,但新名字得到亞洲國家和聯合國的認可。Myanmar源自巴利文和梵文,與Burma的含義均為「強者」。漢語「緬甸」意為「遙遠的山間谷地」,漢藉曾有撣國、驃國、薄甘和緬國等不同稱謂。
緬甸人的祖先來自北方的古代中華,史上先後有孟緬人、藏緬人和撣人三大移民潮,緬甸人稱中國人為「胞波」——同胞兄弟,史籍已有充分的論據。族裔多樣化是當今緬甸人口的一個顯著特徵,1983年政府人口普查給出135個民族的統計數字,這還不包括華人、印度人、孟加拉裔穆斯林(羅興亞人:人數約80萬—100萬,講孟加拉語方言,無公民身份,緬甸主流觀點認為其為殖民時代移居者後裔)和少數以緬甸為家園的歐洲人。主體民族緬族占總人口的約70%,克倫、撣、若開、孟、克欽、欽、克耶是7大少數民族。各民族語言和方言多達200種以上,緬語為國語,屬漢藏語系表音文字,由33個字母和4聲組成。該國商務活動通用英語,近年來漢語逐漸流行。全國人口90%信小乘佛教,各4%信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其他為印度教和拜物教。
相傳公元前5世紀在緬甸北部出現第一個稱「太公王國」的城邦,緬甸史學界有(歷史)「始於太公」之說。公元1044年,以薄甘為首都的第一個封建統一國家在伊洛瓦底江中部流域形成,萬塔之城薄甘在緬的歷史地位堪比鄰邦之吳哥,鼎盛時有13000多座佛塔、寺廟等宗教建築,現存2200多座。薄甘時代歷經4個多世紀(王朝從1044年到1287年蒙古人入侵),期間緬人、孟人、撣人、若開人等相互影響,異彩紛呈,其衰落的主因是緬人獨霸野心造成的民族沖突和疆土之爭,由此有國外學者不認可薄甘是緬人身份象徵的說法。薄甘王朝之後是緬甸的戰國時期,再有重心逐漸南移的兩個統一國家東吁和貢榜王朝。在這近千年歷史中,來自北方蒙古人的征服短暫而劇烈,當地緬人、孟人、撣人等的沖突從未間斷,與東鄰暹羅的戰爭互有勝負,19世紀的西進行動惹惱殖民次大陸的英國,於是有1824、1852和1885年的三次英緬戰爭,結果是緬甸王朝不再,英國多了一處歸屬印度的殖民地。
按照英國人的史觀,殖民緬甸頗有「被迫」的成分。緬甸人以其「特有的自豪和過分的傲慢」,「對自己的力量過分樂觀」而不尊重英國(在印度)勢力,征服阿拉干(現若開一帶與孟加拉接壤),「干涉」阿薩姆。為在與法國東南亞之爭中占據主動,英屬印度總督先發制人,第一次戰爭以緬甸簽署割地、賠款和開放口岸經商的首個不平等條約結束,英國「通過佔領緬甸大部分沿海地區而使英屬印度避免外國(法國)的挑戰和當地(緬甸)囂張氣焰的影響」。第二次戰爭後英國完全吞並下緬甸(緬甸南部地區)。第三次戰爭,緬都城曼德勒被攻佔,國王遭流放,緬甸向北方大國進貢的歷史終結——史上緬中藩屬關系禮儀大於實際,朝貢旨在展現緬甸作為獨立國家維護疆土現狀的和平願望,北鄰回報以定義模糊的安全保障,它始於薄甘王國對應的中華北宋,明清斷續——緬甸被征服致中國西南大門洞開。
英國殖民緬甸時間不長,從1886年到1948年1月,期間還有1941年底到1945年的日本佔領期。英國涉足緬甸相對不深,「分而治之」則是輕車熟路,緬人聚居區作為一個省由英屬印度管轄(至1937年英國直接統轄,名曰自治),英國人管理境內的「山民」——少數民族,賦予他們一定的權利和地位,這為緬甸獨立後民族沖突埋下伏筆。它還為緬甸留下另一個遺產,廢掉君主制度,佛教地位由此受到沖擊,維系國家統一與核心價值觀的載體沒了,以致從殖民時代到獨立至今,緬甸的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政黨、軍隊乃至僧侶等一直難尋各自在國家中應有的位置和作用,和平、安寧與發展也無從談起。
日本入侵和佔領成為改變緬甸殖民歷史一段插曲,它高喊「亞洲人的亞洲」以排除西方勢力和影響,描繪出「大東亞共榮圈」自由與繁榮的誘人藍圖。可在包括緬甸的東南亞所有國家,日本人以其「高人一等、橫征暴斂和濫殺無辜」被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佔領緬甸4年半,日本人成就了昂山將軍的功名。
作為堅定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熱血男兒,昂山是日本在緬甸打擊英軍的積極合作者,幫助日軍鏖戰中國遠征軍的領路人,其少將頭銜即由日軍授予。但在日本勢力日薄西山之際,昂山搖身加入反法西斯陣營,顯赫經歷和巨大反差既為他贏得聲譽,也埋下悲劇的種子,1947年7月昂山被謀殺,時年32歲……不管英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如何評價,這位民族主義與實用主義相結合的人物代表著緬甸人的性格,昂山就是緬甸!要讀懂這個國家,當細品昂山經歷。
日本的佔領客觀上動搖英國殖民統治,1943年8月日本同意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獨立政府」,1945年光復後當地民族解放運動波瀾壯闊,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告獨立。

Ⅳ 曼德勒 為什麼又叫瓦城瓦城這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在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曼德勒的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

曼德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有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紡織、木材加工、造船和食品等部門,還有釀酒、木刻、玉雕、金銀飾等工廠。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密支那,南抵仰光。自仰光至密支那的鐵路和公路均在此經過,郊區還有干妙塔齊機場。

為緬甸中部物資集散地和內地最大的交通運輸中心。緬甸中部文化中心,有藝術學院、科學大學和醫學院等院校。當地的緬醫、緬葯馳名全國。

城東北的曼德勒山,海拔260米,上有許多寺院、寶塔和紀念碑,從山麓到山頂有蜿蜒曲折的走廊,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

(4)緬甸吞學瓦是什麼葯擴展閱讀:

曼德勒城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品、木刻、金銀飾等。為緬甸中部物資集散地和內地最大的交通運輸中心。

水路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至密支那、南抵仰光,有鐵路南通仰光,北達密支那、臘戍,多條公路交會於此,郊區還有干妙塔齊機場。

市內有達弗林城堡、故宮、廟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國政府大廈等遺跡。郊區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山下廣場。

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內設有文理科院校、師范學院、技術中學、美術、音樂和戲劇學校,還有博物館和現代化醫院。當地的緬醫、緬葯馳名全國。

Ⅳ 中緬戰爭是哪年

中緬戰爭是1762年—1769年。

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

時隔18年後,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緬甸國王孟雲為應付周邊暹羅等國的壓力,主動改善對華關系,派出使節奉表納貢,此事才結束。

清緬臨時和約的正式文本沒有保留下來,而雙方向各自國君稟報的內容又有出入,雙方戰後交涉還因此拖延了二十年。

(5)緬甸吞學瓦是什麼葯擴展閱讀

中緬戰爭的影響:

造成中南半島上的重大政局變動:清緬戰爭爆發的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清朝軍隊進攻。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扎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朝進攻。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

清緬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發生了一大變局,緬甸被戰爭削弱,暹羅得以復國。緬甸戰後十年主動求貢,重新被納入東亞朝貢體系。

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返回後曾上書乾隆皇帝,提議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

但乾隆皇帝受「騎射乃建州之本」祖訓的影響,認為發展火器將會導致本來入關後因腐化導致騎射和冷兵器作戰技藝鬆弛的八旗軍依賴火器,其該方面技藝進一步鬆弛,所以未予以重視。

十八世紀中緬戰爭,總體而言,沒有勝利者。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晚年也承認,「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但此戰造成東南亞一大變局,暹羅因此而復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力量,由此建立了與中國綿延二百多年的睦鄰關系。這又是當事者所始料不及的。

雖然清緬戰爭以緬甸入侵中國為開端,但卻是一場雙方以爭奪地區利益與霸權為目的的戰爭,戰爭以中緬議和、緬甸名義上對中國稱臣為結局,兩個國家都沒能達到自己的期望,清朝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量兵員,耗費大量白銀,最終也沒能征服緬甸。

而當時在東南亞稱霸一方的緬甸也因為這場戰爭元氣大傷,整個國家的路線發生了變化,對泰國的吞並戰爭也因為清國的巨大軍事壓力由接近完成最終化為泡影,而這也是清國對緬戰爭對東南亞產生的深遠影響之一。

Ⅵ 緬甸軍方是親中還是反中

當然是果敢族武裝了 ,因為果敢地區大部分是漢族,在緬甸屬於少數民族了,外來做生意的緬甸其他地區的商人比較少,相反,內地的商家倒是挺多,在果敢在部分地區都能收到中國移動的信號,緬甸通信信號覆蓋的倒是很少,果敢也一直都是民族自治區,現在果敢族武裝的頭彭家生以前是果敢地區主席,五年前被政府軍趕下台...歷史上明朝據說有一支皇族因為戰亂來到這里,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自稱是皇族後人,不過果敢地區一直被當地的幾個大家族控制著。有一些方面可以看出他們是親中的,當地的小學課本是在內地買的,書上寫的首都當然是北京了,老師教的時候還得現解釋...

在東盟國家中緬甸因為受到西方的制裁,所以對中國的倚賴也比較大,所以和中國軍隊的關系還可以.
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兩國於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六十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解決邊界問題樹立了典範。長期以來,中緬堅持睦鄰友好,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合作,雙邊關系穩步發展。
緬甸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緬甸政府是一個民族主義政府。

Ⅶ 緬甸首都發生地震是什麼原因

有史以來的地學基礎空白,【湖泊與盆地的關系】,獲得重大突破:地理學的認知和深入探研,盆地形成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看好了)負地形-湖泊(堰塞湖、人工湖)--沼澤地(濕地)--湖盆內陸地--盆地(因在湖盆內)。這就是說,湖泊沉積可以演變成盆地,湖泊、水域是所有盆地形成的基礎,這一重大發現,徹底打破地學多年來一籌莫展的困局,依賴板塊學說建立的各種地學理論全部垮塌。這一重大發現,讓地球科學迎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變革,也將讓中國地學迅猛發展和超越世界發達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潛力無限。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破解了地震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郭德勝

盆地、沖積平原對成煤、成礦、地質災害起了決定作用
郭德勝 佳木斯大學數學系 [email protected]
在地球上,任何生命都與「碳元素」緊密相關,進行 著周而復始的碳元素循環,生命需要進食含碳的有機物質,排放出二氧化碳,地球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地球也是要吞納含碳有機物質,在地球內部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等,再經過火山、地震、人類開采與使用,形成二氧化碳排放空中,被排放空中的二氧化碳又被樹木,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被吸收,再次將二氧化碳轉化 成有機物質,以植物的形式體現出來,一部分植物被動物消化,一部分通過河流被運移地球內部,形成一個反復「碳」循環的體系。
多年來,我一直思考這樣的問題,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原有的煤炭形成理論,「煤是樹木、植被、動物屍體堆積,以及沼澤地,經過多年的演變形成煤炭」,根據這個理論分析思考,陸地上為什麼看不到樹木、動物屍體的堆積呢?另一方面,煤礦很大,哪來的那麼多樹木和動植物屍體呢?
一,天然氣如何的形成的?
經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終於發現,將含碳有機物質堆積起來,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通過河水的運移,將樹木、植被、動物屍體等含碳有機物質運送到湖泊、低窪地帶,經過多年的沉積,疊加,將湖泊,低窪地帶變成盆地和沖積平原。
湖泊,低窪地帶,他們形成了聚集各種地表物質的自然條件,地表的含碳物體在水流、河水的沖擊、運移,被湖泊、低窪地帶沉積下來,經歷幾百年,上千年的沉積過程後,湖泊的演變成乾涸的陸地,也就是,湖泊---沼澤地帶—乾涸的盆地結構陸地。而低窪地帶在多次沖擊中形成沉澱,天長日久成為沖積平原。而在這個上萬年過程中。湖泊、沖積平原要積累無法估量的樹木、植被、泥沙,以及魚類屍體,在多年的積累沉積過程中,湖泊、沖積平原沉積了巨厚的沉積物質,有幾十米,上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厚度,繼而形成了盆地式結構的陸地、沖積平原。通過這樣沉積的方式,地下儲存了大量的含碳物質,從而完成了碳元素物質的積累。而這個過程,與生活中的「沼氣池原理」完全相似。
任何物質,在高溫、高壓、通電作用下,會發生了化學反應和化學變化,地下沉積大量含碳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就會發生同等元素的物質的轉化,形成含碳固體、液體、氣體等物質。根據沼氣池形成甲烷氣體的原理,沉積巨厚含碳物質的盆地、沖積平原,就必然會出現含碳氣體,固體和液體,氣體很可能就是天然氣。
二,煤炭是否也在盆地、沖積平原內部以及與山體接壤處產生呢?
地球上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水流運移,雨水、河流將地球表面沖洗,把地面的含碳有機物運移匯聚,最後停留在湖盆、低窪地帶,盆地、沖積平原就具備了儲存含碳有機物的條件。盆地、沖積平原在多年的河水運移,形成一個天然的碳物質儲存庫,這是一個顯著的量變過程,當物質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盆地、沖積平原條件成熟,就無法避免的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
我們清楚,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熱能、氣體、甚至出現爆炸現象。從這個角度分析,那麼,地球上經常出現地震,是不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這樣的地理位置上,而產生了一種巨大的能量釋放,導致地球的震動?
同時,地下在釋放巨大能量的同時,地下含碳物質在熱能作用下將進一步發生化學變化,將含有碳元素氣體物質演變成固體,進而形成煤炭?根據推理分析,天然氣和煤應該存在同一位置,存在於盆地、沖積平原與接壤的山系帶,而地震也應發生在這樣的地理位置上。這個演變過程應該是,沉積盆地與沖積平原--天然氣--地震—煤炭。附下圖:

如果上面的推理正確,那麼,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1,地球內部出現碳元素物質的堆積,一定是通過河水的運移,經過多年的沉積、疊加,將含碳物質埋入地下,進而形成了盆地和沖積平原。
2,沉積式盆地、沖積平原,一定會產生天然氣體,在化學反應的作用下形成含碳的固體、液體、氣體。
3,地震所發生的地域,它的周邊一定存在著一個沖擊平原或盆地。沖積平原、盆地的面積大小決定了天然氣、煤礦、地震的大小。
4,在其內及周邊,沒有盆地、沖積平原的地域,決不會發生地震。
5,如果說,盆地、沖積平原形成天然氣,分析天然氣移動走向,根據地質疏密程度,盆地、沖積平原的表面密度相對於山體的密度就大一些,氣體移動會順山體移動,山體結構是岩石,岩石存在縫隙,盆地、沖積平原所形成的天然氣就會存儲在山體內,根據天然氣可燃可爆特性,就存在膨脹、爆炸可能,產生地質災害,而震源中心多出於這樣的地理位置。
6,對於大的沖積平原、沉積盆地,在它的內部和周邊 ,一定存在巨量的天然氣以及大的煤礦,反之,沒有這樣的地理位置,不會出現巨量天然氣與煤礦,沖積平原大,天然氣儲量也大,地震也大,煤礦也大。
根據上述的結論,用事實加以驗證。 根據網路搜索,復制了相關的信息資料。
三、大地震與沖積平原和盆地地域的關系
1、「汶川大地震」是否發生在沖積平原或盆地周邊地域里?
汶川地震,它所包括的震區是十個最嚴重震點。汶川縣、北川縣、綿竹市、什邡市、青川縣、茂縣、安縣、都江堰市、平武縣、彭州市;
從上面這些地震位置發現,參見下圖,這些震區圍繞著盆西平原,也就是成都平原的北部。
網上資料顯示,成都平原發育在東北—西南向的向斜構造基礎上,由發源於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綿遠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 8個沖積扇重疊聯綴而成復合的沖積扇平原。整個平原地表鬆散沉積物巨厚,第四紀沉積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結構良好,宜於耕作,為四川省境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勢平坦。
盆西平原介於龍泉山和龍門山、邛崍山之間,北起江油,南到樂山五通橋。包括北部的綿陽、江油、安縣間的涪江沖積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沖積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等。

根據這些發生重災區的位置發現,汶川縣、北川縣、綿竹市、什邡市、青川縣、茂縣、安縣、都江堰市、平武縣、彭州市,將這些城市依次連接,將成都平原包圍了一圈,根據這些城市受到同等嚴重受災情況,再根據地圖,成都平原的邊緣是地震中心地帶。
2、魯甸大地震是否發生在沖積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餘震1335次。
魯甸此次地震災區最高烈度為Ⅸ度,涉及范圍面積只有90平方千米,等震線長軸總體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區及以上總面積為10350平方千米,共造成雲南省、四川省、貴州省10個縣(區)受災,包括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永善縣、昭陽區,曲靖市會澤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寧南縣、布拖縣、金陽縣;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資料顯示, 昭魯壩子東起昭陽區涼風台大山腳,西至相鄰的魯甸縣城稍外。總體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面積約525平方公里,屬雲南四大壩子之一。壩子內丘壩相間,地勢平坦, 昭魯壩子位於雲南省東北部的昭通市,昭通市西北面與四川省隔江(金沙江)相望,東南面與貴州省畢節市接壤,南面與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相鄰,是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結合部。
昭通市境內最高海拔(巧家縣葯山)4040米,最低海拔(水富縣滾坎壩)267米。昭魯壩子處於昭通市的腹心地帶,南北縱貫昭陽區與相鄰的魯甸縣,故稱昭魯壩子。

昭魯壩子北接壤金陽縣,南接壤會澤縣,南北穿越魯甸,昭陽區,西側對應巧家縣。
結合上面的陳述和地圖,就不難得出,昭魯壩子處在8.3魯甸大地震的中心地帶。
3、秘魯大地震是否發生在沖積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資料顯示,亞馬遜平原位於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於蓋亞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間,西接安第斯山,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四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國領土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
秘魯當地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4日下午18點左右(北京時間25日早6時左右),秘魯中東部與巴西交界的馬德雷德迪奧斯大區發生里氏7.5級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消息,此次地震的震級為7.7級,震源深度610公里。

秘魯多個省份、巴西、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等鄰近國家的一些地區均有震感。
事實上,亞馬遜平原周邊地帶的智利、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發生過多次大地震。
根據地圖,這些發生大地震的國家,都處於亞馬遜大平原的周邊。這些國家的天然氣開采量也很驚人。
4、台灣大地震是否發生在沖積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資料記載,台灣的台中、南投兩縣為921地震的重災區。地震發生次日有統計數字表明:死亡人數逾2000人,上6534人,受困者2308人。台北縣、台北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地災情較為嚴重。
台南平原台灣省最大的平原,屬沖積平原,其面積五千平方公里。 台北縣、台北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位於「台南平原」東側,台南平原5000平方公里,921地震處在台南平原地帶。

另註:
網路資料,1556年,中國陝西省南部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的一次特大地震。華縣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損失,還與震中區位於河谷盆地和沖積平原,鬆散沉積物厚。
1739年1月3日晚8點左右,在平羅、銀川一帶發生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8級地震,地震位置處在銀川平原。銀川平原是黃河沖積平原,地下水埋深極淺,甚至溢積地表,地下水排泄不暢,土壤鹽漬嚴重。
按照這樣的思路分析判研,再結合衛星地圖,找到世界所有的沉積盆地、沖積平原,與此地所發生的地震結合起來,就會發現:在這樣的地理位置上存在各種地震,對於所有的大地震,在它的周邊,或是在受災嚴重地區所包圍的地帶,都存在各種盆地、「沖積平原」。
所有歷史大地震,都存在一個共性,每一個大地震都對應著一個大的沖擊平原或盆地。我們任意的拿出一個地震事件,都存在這樣的現象。有地震的地區,就存在這么一個「沖積平原」,反之,沒有「沖積平原」的地區及附近周邊,就沒有地震。
四.沖積平原,盆地會產生天然氣么?
據新聞媒體報道,2015年下半年,中國石油在四川盆地頁岩氣勘探獲重大突破。經國土資源部審定,中國石油在四川盆地威202井區、寧201井區、YS108井區,新增含氣面積207.87平方公里、頁岩氣探明地質儲量1635.31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408.83億立方米。這是中國石油首次提交頁岩氣探明地質儲量。
作為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頁岩氣如何實現有效勘探開發,國內沒有現成經驗。中國石油從2007年進行地質綜合評價開始,解放思想,創新實踐,創造了頁岩氣工業氣井、頁岩氣「工廠化」作業平台等10多項國內第一,形成了頁岩氣資源評價、區塊優選、快速鑽進、長水平段固井、分段壓裂、壓裂液回收再利用技術系列,積累了以「井位部署平台化、鑽井壓裂工廠化、采輸設備橇裝化、工程服務市場化、組織管理一體化」為核心的降本增效經驗,對我國規模效益開發頁岩氣資源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截至2015年8月27日,在上述探明儲量區內,已有47口氣井投產,日產氣362萬立方米,能保障280萬個三口之家用氣。
對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沖積平原或盆地進行搜查,都會存在著這樣現象,存在大平原或大盆地的國家地區,煤炭、天然氣非常豐富,同時大地震也頻發。把世界上著名的大平原拿出來,得出的結論都是一樣的,不再一一例舉。
經過上面的分析論證,煤礦、天然氣、地質災害的成因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已經非常清楚,所舉的事例和事實完全符合文章所闡述的也找到了。
上述觀點對於地球的合理開發,保護地球家園,有極其深遠意義。按照這個理論觀點,地球多年來形成的自然災害,可以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避免災害造成的生命與財產的重大傷亡和損失。從這個觀點出發,還會發現地球的過去,預知地球的未來,一舉突破以往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Ⅷ 緬甸有哪些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有12條內河航運線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僅34公里,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緬甸全年進出口貿易的80%的貨物都經過這里.全國的鐵路和公路干線都匯集於此.市區總面積約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緬甸遷都後,擁有500多萬人的仰光將作為直轄市,繼續發揮它商業之都的經濟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是西南門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東距仰光約150公里.人口14.4萬人(1983).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為主.萬噸輪船可以進出;有鐵路東北行,在禮勃坦附近與仰光-卑謬鐵路接軌.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級公路.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內比都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北依山勢,南望平川,鐵路從其境內通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要塞.內比都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內比都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主要居民為緬族,另有撣、克欽、克倫、克耶、德努、勃朗、勃歐等少數民族雜居於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海拔76米,人口458萬人,地處中部乾燥區,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故都位於現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存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

Ⅸ 過兩天由於商務要去緬甸瓦城和仰光!因為第一次出國又是坐車去沒什麼經驗,而且緬甸是一個還有戰亂的國家

要帶水土不服的葯,最好自備葯物,如治療發燒、腹瀉、腫痛等葯物
仰光省大部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7度
根據仰光省移民局的規定,簽證停留期超期三個月內罰款3美金/天,超期三個月 後罰款5美金/天。簽證停留期超期是違法行為,使館提醒旅緬中國公民要注意自己護照上緬甸簽證的停留期限,在超期前及時延期,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經濟 損失;
絕不可冒險入緬境參賭,遊客必須處處注意安全,妥善保管好自已的行李及貴重物品;
在黑市上購買玉石毛坯並帶出境是違法行為
仰光省的降雨量大,有4個多月的時間都下雨。雨具最好買結實點的,一般下雨都伴著大風
多注意蚊子傳染的疾病,那裡蚊子比較多。水要煮開了再喝。
緬甸人有「右為貴,左為賤」,「右為大,左為小」的觀念。因此,緬甸人有「男右女左」的習俗。
與朋友同行,不能勾肩搭背。給長者遞接物品時,不能用左手,左手被視作是不潔凈的。
緬甸人視頭頂為高貴之處,所以不能用手觸摸他人頭部,即使是十分可愛的孩童也不能撫摸其頭。
大使館電話00951-221280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