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緬甸礦區直供多少錢
⑴ 緬甸天然翡翠產地礦區直供
緬甸天然翡翠產地礦區直供,著名直供區有:後江場口、會卡場口、麻蒙場口、大馬坎場口、抹崗場口、帕敢場口、凱蘇場口、鐵龍生場口、陳開欽場口、多磨場口等。
後江場口位於坎底江的後半段,河流南岸是後江場口。後江場口在賭石圈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其原因就是「十個後江,九個水」這句話。翡翠原石會卡場口是緬甸十大名場口之一。會卡有的翠友親切地稱為「會垮」,然而會卡的料子在緬甸被譽為國石。
麻蒙場口產出的一種黑烏砂翡翠,也稱烏砂玉。但是這種翡翠與帕敢黑烏砂有所不同,黑中帶灰,水地都很差,且常夾帶黑點、黑色或白霧,綠色偏藍。
翡翠介紹:
翡翠也稱翡翠玉、翠玉、緬甸玉,是玉的一種。翡翠的正確定義是以硬玉礦物為主的輝石類礦物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但是翡翠並不等於硬玉,翡翠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達到玉級的石質多晶集合體,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鈉質(鈉鉻輝石)和鈉鈣質輝石(綠輝石)組成,可含有角閃石、長石、鉻鐵礦、褐鐵礦等。
在古代翡翠是一種生活在南方的鳥,毛色十分美麗,通常有藍、綠、紅、棕等顏色。一般這種鳥雄性的為紅色,謂之「翡」,雌性的為綠色,謂之「翠」。寸開泰撰寫的《騰越鄉土志》記載:「騰為萃數,玉工滿千,制為器皿,發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發往粵東、上海、閩、浙、京都。」至清末民初,僅騰沖城內即有翡翠作坊百餘家,玉雕工匠三千餘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翡翠
⑵ 翡翠原石平均4萬一公斤揭開緬甸礦區神秘的面紗
說到賭石,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大玉王」,這塊料子最早出現在2006年仰光公盤,當時1188公斤,底價800萬歐元,這塊料子當時在場口出土購買成本在4000萬人民幣,僅合4萬元一公斤,系緬甸三位最有實力的賭石高手所得。
所以誠然翡翠價高有部分商家可以炒作的原因,但是更多的還是和翡翠自身的稀缺、和開采方式困難、和製作過程艱辛等等因素有關,真正到達市場上的翡翠原石和成品,每一件都是花費了難以計量的人力物力開採製作出來的,每一件都應當被我們視為珍品,好好珍惜。
⑶ 緬甸哪裡產翡翠
1、緬甸翡翠礦區主要位於緬北孟拱西北部的烏龍河上游,長約250千米,寬約15千米,面積三千餘平方千米。各個礦山不同坑口所產翡翠各具特色。
2、帕崗:屬歷史名坑,開采最早。帕崗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為主,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個頭較大,從幾公斤到幾百公斤,呈各種大小樂石。一般以產中低檔磚頭料為主。老帕崗以產皮殼烏黑似煤炭的黑烏砂著名,但已全部采完,市場所見烏砂均產自麻蒙。
3、抹崗(也稱抹崗):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為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品種,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4、灰卡: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為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布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個體大小懸殊,大件的可達幾百千克至上萬千克的。
5、龍塘(也稱龍坑):以黃砂皮或灰白魚皮為主,皮殼較粗。大部分水與底均好,綠色很正,常出高翠料。
6、自壁(又稱次卑):皮殼以黃灰為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聞名,有少量做高檔手鐲的綠花料產出,騰沖有名的綺羅即產於此坑。
7、麻蒙(也稱烏砂):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
8、打木砍(也稱刀磨砍):皮殼多為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低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個頭較小,一般1--2千克。此地還產如血似火之紅翡,也較名貴。目亂干:屬新廠,無皮,水好底好,有白霧。以出產紫羅蘭及紅翡為主,一般在一塊料上有紫、紅及淡翠並存,但裂紋多。
9、馬薩:屬新廠,無皮或少皮,綠較淺淡,水與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檔手鐲料或大型擺件料。
⑷ 這個是緬甸紅寶石嗎大約值多少錢
這個看著寶石的成色很好,應該是緬甸紅寶石,具體的還是找專業人士檢驗下比較靠譜。市值大約在5-6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