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什麼地方有農作物種植
① 東南亞重要農作物與分布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各農作物在各國的分布如下:
越南:經濟作物有天然橡膠、黃麻、甘蔗、咖啡、茶、煙葉、胡椒等;
寮國:經濟作物有橡膠、咖啡、蟲膠、棉花;
柬埔寨:經濟作物有橡膠、胡椒、棉花、煙草、糖棕、甘蔗、咖啡、椰子;
泰國:經濟作物有橡膠、甘蔗、綠豆、麻、凍魚、凍蝦及各種熱帶水果;
緬甸:經濟作物有棉花、黃麻、橡膠、甘蔗、煙草、咖啡等;
馬來西亞: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橡膠、油棕、胡椒、可可和熱帶水果等;
新加坡:新加坡國土狹小,自然資源貧乏,境內幾乎沒有礦藏,又無重要的經濟作物;
印度尼西亞:主要有橡膠, 咖啡, 棕櫚油, 椰子, 甘蔗, 胡椒, 奎寧, 木棉, 茶 葉等;
汶萊:種有小面積的水稻,還有橡膠、胡椒、椰子等熱帶作物;
菲律賓:椰子、甘蔗、馬尼拉麻和煙草是菲律賓的四大經濟作物;
東帝汶(1975年獨立):經濟作物有咖啡、橡膠、檀香木、椰子等。
② 緬甸主要產業是什麼
緬甸主要產業是農業、林業。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良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貿易。目前私營經濟佔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5%。1992-19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強力管束並處罰,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
③ 緬甸主要出產什麼
1、木雕
緬甸的木雕很出名,最珍貴的要數由柚木,黑木,還有花梨木這樣名貴的材料的雕刻而成的工藝品,體態與木紋肌理渾然天成,加之雕刻師們以恬靜、圓滿的內心世界面對生活去創作,賦予了木雕盎然的活力。
2、翡翠
緬甸翡翠簡稱緬翠,市場上商業品級的翡翠玉石95%以上來自緬甸,翡翠又稱為緬甸玉,因此將緬甸玉作為翡翠的代名詞。
翡翠主要的輸入國是我國,產翡翠的緬甸勐拱、密支那一帶,距我國雲南邊境只有150公里,在明朝萬曆年間,此地曾屬永昌府(今雲南省保山市)管轄。由於歷史的原因,被稱為「東方瑰寶」的翡翠經雲南騰沖、瑞麗等邊城輸入我國,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3、漆器
緬甸漆器以式樣精美,做工精湛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漆器製作起源於12至13世紀的緬甸。緬甸當地有大量手工業者從事製作漆器這種傳統的手工藝,盡管製作漆器的程序復雜,但在緬甸勞動者眼裡,它們卻是千姿百態、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4、森林資源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
緬甸還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部分進行出口。
5、農林牧漁業
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可耕地面積約1800萬公頃,尚有400多萬公頃的空閑地待開發,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四成左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緬甸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2016財年緬甸出口大米150萬噸,農產品出口總額為25億美元。
④ 緬甸哪個省生產棉花
馬奎省是一個「棉花大省」。所以馬奎省除了被人稱為是「緬甸的油缸」(指其栽種及生產大量的油料作物)之外,也是「棉花大省」(目前棉花種植面積已佔全國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多)。
⑤ 越南和緬甸的物產有哪些是說經濟作物啦
1、越南盛產黃麻、蒲草、橡膠、椰子、胡椒、咖啡等經濟作物.,香蕉、菠蘿、檸檬、柑梅、芒果、龍眼、荔枝、木瓜等熱帶水果,味美可口;從南到北,到處都有,四季不斷.布夏的柑、興安的龍眼、清河的荔枝、大黃的香蕉,在越南北方歷來膾炙人口,西原出產的茶葉.
2、緬甸:經濟作物有棉花、黃麻、橡膠、甘蔗、煙草、咖啡等.
⑥ 緬甸季風水田農業區位
緬甸季風水田農業區位的特點如下:
1、小農經營:季風水田區的水稻生產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由於人均耕地少,每戶耕種的土地很少。我國南方每戶耕種的水田區一般都少於1公頃。
2、單位面積產量高:小型農民在田地里精耕細作,使稻穀的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但是由於生產規模小,每戶稻穀的總產量不大。
3、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農民一般從事手工勞動。雖然近一二十年來,利用電力進行灌溉、脫粒等機器化發展較快,化肥、農葯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從總體上來看,季風水田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還比較低。
⑦ 緬甸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水稻。緬甸糧食作物以生產大米為主,素有「稻米之國」美稱。另外小麥、玉米、棉花、甘蔗、花生等等也廣泛種植。
⑧ 求一些關於緬甸農業方面的問題,如下:
緬甸適合各種農作物,最多是水稻、大豆、玉米、花生、綠豆、等等,
需要的機械是拖拉機、耕地機、插秧機、烘乾機、播種機等等都需要的。
化肥一般就是用不太強的了,因為緬甸地很肥沃,很多地方不用化肥,用的話,也是天然的比較多!
農業設備進口有免稅、農產品出口免稅,所以農業設備在緬甸很吃香,盡管免稅,但是價格依舊很高,利潤也不錯!
種子的價格,都不一樣,化肥也是,一般都比國內的高,存在很多的差價,不過關鍵你要在緬甸銷售,除了物美價廉,還要懂得與當地的人,建立關系,而不是喝喝酒就談生意的!
⑨ 緬甸孟族
孟族是緬甸的第四大少數民族,是一個古老民族,人口為130萬,占緬甸總人口的2.8%。屬於蒙古人種,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孟語支。主要居住在緬甸東南部孟邦。孟族沒有民族分支,只有孟族一支。
孟族是最先從中國內地進入緬甸境內的孟高棉語族中的主要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進入緬甸境內,最後定居在下緬甸的東南部一帶。他們曾在下緬甸建立過強大的孟王朝。
孟族人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據考,早在公元前3世紀前後,孟族就使用波羅婆 字母刻碑銘。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孟族吸收了屬於梵文的南印度文字創造了孟文,而緬族 又用孟文字母創造了緬文。�
孟族是一個有著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對緬族和撣族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文化就 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孟族文化是緬族文化的兩大基礎之一。孟族的建築、 繪畫、雕刻、音樂和舞蹈對緬族的影響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區內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語言 和文字,仍然保留著孟族本民族的傳統和習俗。但是由於孟族王朝多次被緬族所滅,因此居 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緬族同化,其風俗習慣已與緬族基本上沒有差異。 �
孟族人的祖先是從事農耕的民族。他們進入緬甸以後也將種植水稻和灌溉技術帶到了緬甸境 內。孟族人不僅善於種植水稻,還擅長果園的園藝。制鹽、捕魚和手工業也很發達。在 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區,水利條件好,適合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有稻穀、花生、豆類、橡 膠、甘蔗、芝麻、黃麻、煙草等。�
孟族人的服飾基本與緬族相同。孟族婦女很注意打扮自己,用香料熏衣,往身上搽抹花香粉 。男人則習慣文身。認為男人只有文身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孟族男子一般在12歲時便文身。 孟族擅長音樂舞蹈。孟族樂器有五種,即銅、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鶴、羊、牛 、馬、象、孔雀與杜鵑。音階分7聲,每聲再分大、中、小3種,共21聲。此外,孟族還有許多獨特的樂器,如月牙琴、鱷魚琴、孟族嗩吶等。�
孟族的傳統節日與緬族基本相同。具有孟族民族色彩的傳統節日是「布瓮節」和「放火船節 」。布瓮節是在9月間舉行。屆時,每家每戶都要布施一個小土瓮,內裝象徵性的物品,如 放入一團線、一個銅片、一包針,針象徵人們的學識像針一樣出類拔萃,線象徵團結,銅片 象徵財源茂盛。再如放入稻穀、大米、糯米、辣椒、洋蔥頭等,象徵五穀豐登。然後,人們 敲鑼打鼓,送往寺廟,敬獻給佛祖,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放火船節是在每年10月間舉 行。這時,孟族人用竹篦和紙張做「火船」,並在火船上安放油燈、火炬和各種布施物品, 載歌載舞,送到寺廟,點燃油燈,掛在寺廟內外。寓意迎接出海到斯里蘭卡取經的高僧凱旋歸來。
⑩ 東南亞的主要農作物有哪些請說出每種農作物典型分布國家
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區。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的橡膠生產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生產椰子最多的國家。 水稻是東南亞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區。 這里是世界最重要的稻米產區,泰國、緬甸和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產國和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