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驅趕羅興亞人
Ⅰ 緬甸教派沖突原因
在緬甸6000萬人口中,雖然穆斯林只佔4%,但全國的少數民族加起來卻占緬甸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過去多年間,緬甸政府的戰爭多半是武力制服少數民族而引發的戰爭,因而雙方的對峙仍在加大。近年來,緬甸國內教派沖突頻發與所謂的羅興亞人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密切相關。羅興亞人是緬甸一百多個少數族裔中的一支,是到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後代,早在公元7世紀就已在緬甸居住。他們信奉伊斯蘭教、說孟加拉語,從外觀以至文化上來看都是南亞人,但在人口以緬族和佛教徒為主的緬甸卻一直遭到排擠。以居住在若開邦的若開族佛教徒與信仰羅興亞穆斯林為例,兩個族群的矛盾並非一朝一夕結下的,雙方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代。
二戰中,羅興亞族站在英國一邊,而若開族則和緬族一起發起反對殖民統治的斗爭,雙方之間的爭斗埋下仇恨的種子。
Ⅱ 緬甸的羅西亞人為什麼遭受歧視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胡賽因2016年6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發布最新報告
該報告指出,羅興亞人被任意剝奪國籍,行動自由受到嚴格限制,生命安全遭威脅,受教權與工作權被剝奪,就醫困難,面臨強迫勞動、性暴力、投票權被剝奪等政治權利受限等侵害。此外,極端佛教組織煽動仇恨與宗教偏執的言行日漸嚴重,已達到讓人警覺的程度。胡賽因也首度指出,對羅興亞人的長期迫害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這是國際犯罪,代表嚴重、普遍、全面的人權侵害。
事實上,對於緬甸境內羅興亞人的人道危機問題,昂山素季始終採取迴避的冷處理態度,絕口不提「羅興亞人」,這種做法受到海外人士與緬甸國內一些人的批評。
緬甸有130萬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15世紀起定居在該國西南部、孟加拉灣東岸的若開邦,當局不承認他們是緬甸公民,堅稱他們是西邊鄰國孟加拉來的非法移民。2012年6月,羅興亞人與若開邦當地佛教徒發生一場宗教種族沖突後,羅興亞人糟糕的處境雪上加霜,14萬人被迫逃離家園,留下來的羅興亞人被政府隔離圈禁在特定地區,家園降格為難民營,生活環境惡劣。
Ⅲ 為什麼緬甸不能接納羅興亞人
羅星亞人是居住在與孟加拉接壤的緬甸,據稱是來自阿拉伯人的後代。外貌和文化都與南亞人基本無異。所以看來象印度人,一般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稱為南亞國家。
Ⅳ 羅興亞難民潮是怎麼發生的
最近,緬甸的羅興亞難民潮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由於食物和飲用水的缺乏,已有不少難民死於船上,難民中甚至發生因爭搶食物而自相殘殺的悲劇。
可憐的婦孺,老人。希望人們能和平相處。
Ⅳ 羅興亞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羅興亞問題的實質在於因為他們的種族和飄忽不定的稱呼,導致一度與緬甸關系處於危機狀態。
1982年緬甸通過新公民法,規定公民有3種,即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
只有在1823年起就將緬甸作為長居地的民族群體才屬於緬甸原住民,自動獲得公民身份,羅興亞人不在其中;只有熟練掌握了緬語、若開語等原住民語言才能成為歸化公民,而羅興亞人有自己的語言很難憑借語言獲得緬甸國籍。
該法引起羅興亞人的強烈不滿,他們重建了羅興亞團結組織(RSO),其目的是建立羅興亞自治邦,並按伊斯蘭教法管理。不僅佛教徒,連溫和派穆斯林都是他們的襲擊對象。
此外,宗教傾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緬甸主體是佛教徒,長期立佛教為國教,而羅興亞人是穆斯林,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當然,也沒有任何其他民族與他們站在一起。
羅興伽人是緬甸若開邦的主要居民之一,但具體的數量一直是眾說紛紜:
若開羅興伽民族組織認為在緬甸1948年獨立之前羅興伽人就有150萬,當時他們要求與英國單獨談判來獲得自己的地位,但英國政府沒有同意;
而目前羅興伽人共有350萬,其中在緬甸居住的約有200萬,其餘的分別居住在孟加拉國(約60萬)、巴基斯坦(約35萬)、沙烏地阿拉伯(約40萬)和阿聯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共約10萬)。
但這個數字有一定的水分,研究緬甸民族問題的著名學者馬丁•史密斯認為在緬甸居住的羅興伽人大約在70—150萬之間,聯合國難民署也認為目前緬甸的羅興伽人在75—80萬左右。
Ⅵ 流離失所,困苦不堪的羅興亞人,為何得不到中國人的同情
緬甸,一個面積67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卻有著超過135個民族,還不包括不被承認的羅興亞人,也就說緬甸的民族數量確實非常之多。然而對於緬甸來說,多民族只能說是國家的現實,而不是國家的幸運。因為緬甸國內民族矛盾很多也很嚴重,割據一方的分裂武裝也非常之多,至少有二十餘支。其中一股力量屬於羅興亞人,也就是最近國際上炒的比較熱的羅興亞問題。很顯然,緬甸主體民族佛教徒人多勢眾,受欺負的一方似乎鐵定是「羅興亞人」,可是中國人絕大多數不同情羅興亞人,甚至於「幸災樂禍」,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羅興亞人屬於「惡意移民」
符合以下條件的全部或者大多數,就屬於惡意移民。1.以比較明確的掠奪原住居民的生存資源為目的,進入一個國家,2.不尊重主體居民的風俗習慣、法律秩序,總是以封閉性很強的小團體存在,3.與其他居民關系緊張,甚至於犯下過嚴重的種族民族仇殺的罪行。顯然,羅興亞人就屬於「惡意移民」。
因此,羅興亞人問題的主要責任方,羅興亞人和緬甸政府實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義方,真正的受害者是普通羅興亞人和緬甸居民。但是由於羅興亞人極度宗教化的特徵,羅興亞極端武裝和羅興亞人構成了實際上的魚和水的關系,即使緬甸政府作出讓步,羅興亞人仍舊會繼續採取暴力手段謀求事實上的獨立以分裂緬甸,所以,流落各地的羅興亞人再苦,也不值得同情。除非他們懂得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
Ⅶ 如何評價緬甸鎮壓驅逐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英國殖民者帶入緬甸的南亞人(孟加拉巴基斯坦後裔) 還有1說法是7世紀進入緬甸若開邦的阿拉伯商人後裔,在緬的羅人信仰和當地人(若開人語言信仰同緬族差別不大)不同,人種不同,長和當地人發生矛盾,而且還搞獨立,這樣就搞得整個國家不滿了,你要鬧獨立,那就別怪我不客氣,這樣給你說吧你支持當年入侵我國的日本人後裔還生活在我國東北或者台灣,而且還搞分裂我國的活動么?
Ⅷ 如何評價緬甸驅逐羅興亞人
肯定是不好了,國際影響太不好了,這誰還敢去你那啊
穆斯林吧,他們什麼特點,教義高於國法,或者說不好聽的,只認教義,新疆寧夏,穆斯林總出事,這個有部分原因,
當然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不好,也不是所有的穆斯林國家都那樣,
所以緬甸這事,容易得罪中東的穆斯林國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很不好
Ⅸ 100萬亞洲人被開除國籍趕走,沒有國家收留,為何還被稱「自作自受」
當地的羅興亞人和緬甸的人民他們生活在同一地區,羅興亞人屬於一個文化低下的群體,但是羅興亞人卻在鬧獨立,並且經常會發動武力,這讓緬甸政府不能容忍,最後緬甸政府把他們開除國籍,像這種自不量力,又不能安分守己的過日子的民族,走到哪兒都受人嫌棄。
Ⅹ 緬甸若開邦武裝沖突原因
主要原因是羅興亞人認為自己在若開邦生活的歷史很久,是本地合法居民。而緬甸國內主流民意認定他們是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拒絕承認羅興亞是一個民族。這也是目前緬甸政府的立場。
若開邦位於緬甸西北海岸,毗鄰孟加拉灣,與孟加拉國接壤,古稱阿拉干。這里曾有一個獨立的阿拉干王國,直至18世紀被緬甸王國征服。英國殖民者在18世紀先後征服印度、緬甸後,將包括阿拉干在內的緬甸劃入英屬印度,直至1937年才把緬甸單獨劃出。1948年,緬甸獨立,阿拉干成為緬甸的若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