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和尚化緣為什麼要舉過頭頂
Ⅰ 化緣什麼意思 和尚為什麼要去化緣
化緣,佛教術語。佛教認為,能布施齋僧的人,即與佛門有緣,僧人以募化乞食廣結善緣,故稱化緣。還可以指為了佛事而進行的一切募化活動,不但指乞食。本義是佛、菩薩高僧等示現教化眾生的因緣。所謂化緣,乃指化度的因緣。
化有教化和募化兩種意義。緣是機緣,簡稱化緣。所謂教化,是演說三藏(經律論)的義理,使眾生依法修行,必能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的意思。至於募化,是佛住世時,為了降伏出家眾的貪心而建立的,凡出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全由在家信眾供養結緣,這樣可以減去許多無謂的煩惱而安心辦道,了脫生死。而在家人,利用這供養的方便,可以廣結善緣。法華經雲'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由此可見,我們要遠離諸苦,必須戒貪,才是根本辦法。而布施供養,是戒貪的具體表現。
Ⅱ 關於一個緬甸和尚的見證問題、佛教
基督教為了傳教,編造了大量謊言來欺騙世人,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基督徒基本已成了"說謊者"的代名詞。只要能「榮耀主」,教徒也不認為說謊有什麼不對。
「我是基督徒,但我不撒謊」已經成了電影里的搞笑台詞。
所以,不必太在意。
Ⅲ 為什麼緬甸的男人都要做和尚
因為緬甸是著名的佛教國家,和尚在緬甸具有很高的地位。
緬甸是宗教國家,幾乎是全民信仰佛教。佛教僧人是具有很高地位的,是受到全社會景仰的。緬甸本身是重男輕女,在緬甸和尚身份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其次是女人,尼姑,最後是人妖。緬甸全國僧侶的數量有四十多萬,在街上隨處可見穿著橘紅色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
一般男孩子在5-10歲左右,家人就會准備讓男孩子出家的儀式,並且算是家庭比較重要的一件大事,就像重要節日一樣隆重,事關信仰,馬虎不得。孩子剃度以後,一般在寺廟里當一周、一個月或幾個月小沙彌後就可以還俗。還有的從此皈依佛門,成為佛家弟子。相比於男孩子,緬甸的女孩子如果出家成尼姑,就要終身為尼,不得還俗。
Ⅳ 緬甸人拜佛的習俗
緬甸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家,到處都是寺廟佛塔。據說在緬甸,你無論站在什麼地方,隨便望一眼,都會看見許多寺廟佛塔。真可謂:佛祖無處不在! 到了緬甸,到處要赤腳,很多時候不能穿鞋,也不能穿襪子。否則,就會犯了當地宗教風俗之大忌:對佛祖不敬。在緬甸,要進入寺廟佛塔燒香拜佛,一定要遵守規矩。這規矩就是:你必須把鞋脫掉,方可入內,任何人都不例外。上至國家的領導人,下 不支持Flash 旅遊目的地下一站:太空 戶外探險,愛恨交織 新喀里多尼亞天堂之旅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到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但傳說在緬甸歷史上有過一次例外,那是在80年代,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應邀訪問緬甸,參觀仰光大金佛塔時,因其年邁體衰,也因其德高望重,惟一一次破例,讓她穿著鞋襪走進了金碧輝煌的神聖的大金佛塔。聽說這件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緬甸人用這種赤腳的方式,表示對佛祖的虔誠之至——上可知天,下可會地。我心坦誠,一心敬佛。因為光腳是表示赤誠,所以那些沿著緬甸的大街小巷,甚至在鄉村小道化緣的和尚,無論天晴下雨,一律赤腳而行。一是以此而昭示世人,自己對佛祖很虔誠;二來也是表示對施主的尊敬。 而那些對佛祖同樣虔誠的施主,施捨時也要光著腳,把早晨煮好的米飯一勺一勺地盛到和尚們的缽里去,穿著棗紅色袈裟的和尚們則排著長隊,依次領取。這是樹木蔥蘢的緬甸早晨的一景。 因為經常要光著腳,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緬甸為什麼人人穿拖鞋了。平民百姓無論做工還是休閑,都只穿拖鞋;甚至有些緬甸政府要員,在隆重的國宴上或會見外國政要時,也都穿著拖鞋。一開始我看見這種情景,感到有些不習慣。但時間長了,了解到緬甸人赤腳的風俗後,便非常理解他們了。除了天氣太熱、赤腳穿拖鞋舒服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燒香拜佛方便。緬甸人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一天要拜很多次佛。 因此,在緬甸穿襪子的機會或穿襪子的人極少。那些想推銷襪子的人可千萬別打錯算盤,到緬甸來推銷襪子或開辦一家襪子工廠。(成德文)
Ⅳ 和尚為什麼要剃光頭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發,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所以都剃度。
剃度,佛教出家侶僧剃發受戒的一種儀式,佛教認為剃發出家是接受戒條的一種規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唐·顧況《虎丘西寺經藏碑》:「叔諱七覺......神龍初,八歲剃度,萬會一覽,學際天人。」《舊唐書·高祖記》:「浮情之人,苟避徭役,妄為剃度,托號出家。
(5)緬甸和尚化緣為什麼要舉過頭頂擴展閱讀
據說起源於元代,當時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傳戒時,規定受戒者每人燃香於頭項,受沙彌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為終身之誓。這樣一個小小的發明,後來居然悄悄地流傳開來,並且世代傳襲下來。這當然是一種殘害身體的陋習,是漢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產。
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里,王子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布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發,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
和尚剃發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發代表著人間的無數和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發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發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發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
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後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發,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
Ⅵ 在緬甸街頭,為什麼四處可見和尚
緬甸的國教是佛教,具有崇高地位,每個緬甸男人一生必須出家一次做和尚。所以到處看到很正常哦
Ⅶ 在緬甸,為何要讓所有的男孩子都出家當和尚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886年英國發動戰爭並佔領了緬甸,並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有「萬塔之國」之稱,全國4800多萬人口中,有80%的人信奉佛教。走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穿橘紅色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
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
Ⅷ 緬甸為什麼不能與僧侶「平起平坐"
僧侶在緬甸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任何時候都不能與和尚平起平坐。這是禁忌!
Ⅸ 在緬甸人們是如何尊敬和尚的
和尚在緬甸普遍受人尊敬。每天天一亮他們就出去化緣,人們都很樂意給予布施,有的還唯恐布施不及時、不周到;也有人早早就把飯菜做好,到家門口來恭候和尚來化緣,也有的人家甚至常年負責數名和尚的飯食。在農村,當人們見到和尚(特別是法師)時,都要就地跪拜,和尚出門乘坐車船,旁邊的人都會自動起身讓座;和尚在買票時,不是把錢直接交給售票員,而是把錢包打開,由售票員自己來取。
Ⅹ 緬甸的和尚需要注意什麼
緬甸的和尚們摒棄一切雜念,苦行修道,認為這是達到幸福境界的唯一途徑。而他們仍有許多禁忌,對婦女不能直視,即使是稍微觸及一下女人的衣裳,也會認為使苦心孤詣的修行化為烏有。和尚不準殺生,但可以吃肉。男子在出家期間不能娶妻,要想結婚必須在還俗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