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紅木市場怎麼樣

緬甸紅木市場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2-16 15:10:16

⑴ 現在投資緬甸花梨(大果紫檀)紅木是不是比較有前景呀

是的,隨著紅木中的老三樣——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的日漸稀缺,基本到了有價無市的情況了。而且由於紅木的生長周期長,需要幾百年才能成材。從木材的屬性,顏色、紋理、氣味等方面,緬甸花梨(大果紫檀)與它們比較接近。大果紫檀的原材出產國主要為緬甸、泰國、柬埔寨等,由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貿易公約》的出台,加上各國對環境的保護力度,使得如緬甸花梨的我國進口量減少。可以說,大果紫檀是目前紅木傢具市場最有潛力的紅木之一。由於它的受歡迎程度,市面上都稱它為大眾情人,性價比高,且很親民,能夠最大限度地融入人們的生活。

⑵ 緬甸紅木國內哪裡的好

你好!瑞麗,瑞麗是一個新型的國際紅木傢具市場,瑞麗最大的貿易口岸,得以進口南亞,東南亞優質原木,瑞麗的紅木傢具都是聘請內地的老師傅製作,工藝也不必國內差,甚至還要高,簡單來說,瑞麗的紅木傢具料好,大料多,價格實惠
因為這里是紅木的源頭。當地最大最有名的企業萬寶紅紅木傢具,你可以去了解下。

⑶ 緬甸花梨紅木傢具去哪裡買比較好

首先小編要推薦的就是東陽,東陽是世界木雕之都,在這里誕生了很多紅木傢具的品牌,其中祥蘊閣紅木傢具品牌在這里屬於佼佼者,所以想要購買紅酸枝紅木傢具的話,可以來了解一下祥蘊閣這個品牌,或者可以去東陽實地去考察一下。
緬甸花梨是我國傳統的傢具用材,也是花梨木中木性最為優良的。由於這種木材售價遠高於其他紅木,成為被仿冒最多的一種木材,而最易與其混淆的木材為白酸枝和微凹黃檀。紅酸枝紅木可以用來做很多傢具,例如榻榻米,圈椅圓桌,床榻,屏風,桌案,坐墩等實用傢具,打造中式風格,這類傢具都非常堅固耐用,而且造型美觀。

⑷ 我想賣紅木傢具怎麼樣這生意好做嘛

近期網上流傳著多類紅木原材料漲價的消息,國內一些商家預計紅木傢具會漲價。4月初,南寧一名商家稱,受國際疫情影響,一些原料國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從而影響到原材料的流通,造成漲價。此外,個別國家在今年 5月份之前不會開工,開工之後還有一兩個月的生產周期,這意味著國內紅木商家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只能銷售國內庫存。該商家認為,國內紅木傢具近期會漲價。

南國早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南寧紅木市場。一名商家表示,紅木原料價格確實出現上揚,但僅局限於比較優質的原料,常規原料沒有漲價。因此,零售市場價格是穩定的。

廣西紅木傢具協會會長王寶田表示,目前市場還沒完全開放,加上國內大賣家庫存豐富,紅木傢具短期不會漲價。王寶田表示,國際疫情對紅木市場有一定影響,但紅木市場的主力軍——緬甸花梨木供應正常,不會對國內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假貨導致部分紅木傢具降價

與「漲價說」相對應的是「降價說」。記者走訪了解到,一套緬甸花梨木電視櫃的市場價格跌至7000多元,而正規店裡的價格要過萬元。一名商家表示,降價產品表面看起來是緬甸花梨木,但里子材料往往會動手腳,有的帶有白邊(即木材白邊,不屬於紅木范疇),有的背板太薄,有的屬於拼接料。

廣西紅木傢具協會秘書長李春貴透露,眼下正在降價的還有小葉紫檀傢具。產自印度的小葉紫檀屬於名貴紅木,依照市場規律售價應該穩中有升,然而受到假貨沖擊,很多消費者不敢入手,不得不自降身價。李春貴說,對印度小葉紫檀傢具沖擊最大的是目前市場上流行的血檀傢具。血檀俗稱非洲小葉紫檀,為紫檀屬品種,但不屬紅木。在市場流行起來後,對印度小葉紫檀造成很大的沖擊,一些消費者因此上當。

據了解,印度小葉紫檀的原料價格每噸高達三四十萬元,而血檀原料價格每噸僅為1萬多元,以假亂真「利潤」極高。業內人士提醒,血檀的缺點是無油性,使用三五年後傢具色澤會變暗。

以定製模式應對市場低迷

想買紅木傢具,這些知識你懂了嗎……
工人正在趕制定製紅木傢具。南國早報記者 王光家攝今年3月下旬,記者參觀了南寧四塘的一家紅木傢具廠,發現工人正在生產定製產品。該廠家負責人認為,紅木傢具成品市場目前還處在低迷狀態,走定製模式不僅能緩解加工企業的壓力,而且有望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王寶田認為,今後消費者會越來越重視健康因素,優質的實木定製或紅木定製可能會成為品質客戶的重要選擇。

⑸ 緬甸紅木值錢嗎

你好,值錢的,緬甸像花梨木酸枝木,屬於國標紅木,收藏價值高,有升值空間,緬甸花梨學名大果紫檀,屬於花梨,緬甸花梨的木紋清晰,結構細而勻,有些部位有明顯的虎皮紋,斷斷續續很是美觀,顏色偏紅,木紋就是淡紅色,整體看好像肉色,緬甸花梨又稱香花梨有一種檀香味,穩定性很高,緬甸酸枝學名奧氏黃檀,產於緬甸 木紋、木質堅硬、穩定性高、顏色非常漂亮,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酸枝和花梨做的傢具,朋友家就有酸枝花梨傢具,去萬寶紅買的,越用越好,顏色非常漂亮。很耐用。

⑹ 景洪紅木一條街怎麼樣

「存金不如存木、炒股不如炒木」,在越來越多的人還在糾結到底是炒房還是炒股的時候,另外一些人已經找到了一個更能攫取暴利的投機對象——紅木。有人用養老錢囤傢具,有人用買房子的錢囤原木……個體的瘋狂湊成整個行業的瘋狂。但事實是,中國國內已基本沒有紅木原生樹,對珍惜木材的無休止慾望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最終,為別人帶來無可挽回的毀滅。

從危機到瘋狂的輪回

2015年的第一個季度即將結束,邊疆小城景洪也即將迎來它每年最熱鬧的時候——傣歷新年潑水節,即便如此,作為彰顯版納文化旅遊特色的紅木一條街此時卻依舊冷清,大量的紅木商品靜置於塵土之下,乏人問津。唯有門口那些超級巨大、乃至無法放進室內的木雕彰顯著這里曾有過的「輝煌」。這條長達3公里的紅木街與周邊陸續被開發的村子裡總共分布著上百家工廠和商鋪,以經營紅木根雕、傢具、工藝品為主,涉及寮國、緬甸的紅酸枝、花梨木、黑檀、柚木等木材。在2012年12月開街後不久的2013年6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公約)將我國國標規定的33種紅木樹種里的7種列入管制物種。從此,這條紅木街經歷了不可思議的瘋狂:木材價格呈幾何級數躥升,進木材的速度跟不上銷售的速度,連多年積攢的碎料、差料都能摻在好木頭里一並傾銷掉,基本上零庫存運營。彼時,不僅是西雙版納,境外木材原產地、國內各大紅木原料集散地、傢具生產加工基地以及傢具賣場也正在經歷同樣的瘋狂。

紅木市場如此這般如過山車的動盪始於2005年。那一年的年初,國內紅木傢具的價格開始被快速拉升,各種關於紅木稀缺性、收藏價值的說法充斥市場,從2005年至2007年,紅木價格在短短兩年內上漲近10倍。2007年10月,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展出的一套寮國紅酸枝傢具,標價高達8000萬,而2003年之前,一套頂級紅木傢具不過百萬。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紅木價格一度狂降,很多人的貨積壓在手上,急於周轉資金之下紛紛低價甩貨。2010年起又開始回升,這一年,中國經營紅木傢具的公司數目增加了40%,直到2013年達到又一個巔峰。從2014年下半年起,紅木市場又遇消費「寒流」。文章開頭的一幕也正是全國大多數紅木商戶現在的境況。這一輪輪暴漲暴跌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原因?

始作俑者:唯材質論

中國的建築與傢具史幾乎是一部木文化的歷史。作為最容易獲得、最容易加工、與人性最為貼近的自然材料,木材從古至今就是中國人構建詩意棲息家園的不二選擇,可以說中國人的實木情結是與生俱來的。隋唐以來,隨著垂足而坐逐漸普及,人們的生活重心提高,室內傢具得以長足發展。明嘉靖以前,中國的古典傢具大多是漆木傢具,其胎骨主要是楠木和杉木,沒有細木傢具,也就是今天所謂的硬木傢具、紅木傢具。到了明代萬曆年間,隨著海外硬木的流入才在江南富豪與文人間開始了硬木傢具的製造和流行,並最終成就了中國傢具歷史的最高峰。

德國人古斯塔夫·艾克在1944年出版的《中國花梨木傢具圖考》是最早研究中國硬木傢具的著作,其所謂的「中國花梨木傢具」涉及到的用材包括有多個不同的紅木品類,這本書打開了中國紅木收藏的大門。1971年,美國人安思遠又有一本研究黃花梨傢具的著作《中國傢具》問世,一股世界范圍的中國傢具收藏熱逐漸蔓延。後來,中國學者王世襄在其著作《明式傢具珍賞》中,進一步強調了明式傢具即黃花梨等硬木傢具的狹義定義。按照著名收藏家、學者趙祖武先生的見解,明式傢具即硬木傢具的觀點是導致唯硬木論的思想基礎。《中國古典傢具價值匯考》里的《明清傢具定級標准評分表》更進一步將材質種類和大小置於考量傢具價值的前列,將文化性、藝術性和創造性放在微不足道的位置,從而演繹了一套唯材質論、唯紅木論的評價體現。這種評判標准導致人們認為傢具價值的高低取決於木料,這是一個將學術概念偷換成商業概念的誤導。縱觀我國五千年文明史,直至清代前期,包括統治階級在內,做傢具大多使用軟木,到了明清時期,除了帝王將相、達官貴人,老百姓也用傢具,這類傢具在歐洲稱為ProvincialFurniture,意思是指王城外的傢具,即民俗傢具,這部分傢具很少用所謂的「紅木」,而是就地取材,難道他們就沒有價值?

中國的紅木傢具收藏熱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萌芽,當時只是一些有識之士的小范圍購買,一套紅木傢具兩三千塊錢。到了90年代,一些文化界和演藝界人士開始關注紅木傢具,市場上出現了紅木傢具消費熱潮,使紅木傢具開始漲價,達到每套1萬元到2萬元,隨之出現了以投資為目的的紅木傢具購買熱,每年增值10-30%。到了21世紀,古董傢具的稀缺結合投資市場的急切需求,促使很多人開始炒新傢具。古董收藏界的「唯材質論」在此依然延用,這些新作、乃至臆造的仿古傢具也盡可能使用名貴的木材,繼黃花梨、紫檀的商業滅絕之後,大紅酸枝又被定義成「被嚴重低估」從陸路進入雲南的老紅木樹根,在中國紅木商人眼裡這些都是寶,可以做成體積龐大的茶台,深受各界「成功人士」的喜愛的品種,進而坐上了最具投資價值的「寶座」,33種紅木國標的制定為這場追逐游戲設定了更多的獵物。

諷刺的是,國人將大量低俗臆造的仿古傢具陳設於廳堂之時,大量珍貴雜木古傢具被外國人輕松地帶出國門,直至歐美市場飽和,剩下的那些只能在風吹日曬中等待被砍做燒柴。這種風氣使古代傳統傢具製造中大量使用的榆木、杉木、櫸木等木材都成了不受歡迎、甚至代表「廉價」的材質。

從絕世藝術淪為惡俗道具

物以稀為貴,這一點在紅木傢具上的體現從古至今尤為一致。以小葉紫檀為例,此木在明代為皇家所重視,開始大規模採伐。到明末,南洋各地的優質紫檀就已經基本採伐殆盡,這些珍貴木材製成的傢具從而成為皇族貴胄顯示富貴的標志。據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尋找紫檀木材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之後,其地位更被抬高,成為皇家專用。

至清代中葉以後,紅木傢具已是相當流行的高檔傢具,幾乎成為許多家庭體現財富的象徵。盡管在「文革」時期,很多明清傢具被當成「四舊」銷毀,或者在「全民大煉鋼」的浪潮中灰飛煙滅;但紅木傢具身上的尊貴烙印卻從未磨滅。

時至今日,由於環境和社會因素,包裝成為重要的行銷方式,一套紅木傢具成為打造成功形象不可缺少的道具。於是乎,一大批不計成本、向「皇家風范」靠攏的紅木傢具應運而生,一木作、獨板、花紋對稱……窮其奢技,價格更是動輒上千萬。為了彰顯貴重,一種名為「大板」的商品頗受歡迎,這種大板越大越好,在西雙版納景洪紅木一條街,寬兩米、長七八米、厚十幾厘米的大板極為常見,這樣的桌子為坐在兩邊的人帶來極大的交流障礙,極不實用,全為擺譜。君不見,各種以接待達官貴人為主的會所,沒有點像樣的紅木傢具裝點,簡直無法見人。在這里,紅木傢具與字畫、瓷器、茶、玉器共同構成達官貴人的「雅好」新寵,而所謂雅好無非就是雅賄的一塊遮羞布。

在西雙版納,不止一位紅木商人吐露了反腐力度加強與其生意冷清的直接關系。不過,他們並沒有閑著,因為那裡還盛產另外一種奢侈品:普洱茶,三月底清明前正是一年當中普洱茶最好的時候,內地茶商蜂擁而至。為了接待來看茶的客戶,景洪三川根藝加工廠的老闆趙雲川示意記者盡快結束采訪。因為賣茶才是他眼前的主業,一斤上好的老班章可以買到幾千塊錢。我國紅木傢具行業年產值達數百億元,生產企業有上萬家,像西雙版納這樣,紅木不行還可以倒騰茶葉的地方並不多,更多的從業者開始考慮紅木產業未來的支撐在哪。

正如普洱茶的奢侈品化一樣,紅木也正在走上同樣的道路。奢侈品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具有完全的手工、精湛的技藝、藝術的設計、完美的品質、歷經實踐沉澱的久遠美譽、象徵文化的傳承等特徵。而紅木傢具似乎完全符合以上定義。2011年年初,國際知名奢侈品品牌愛馬仕將紅木傢具列入了其產品系列。當紅木圈椅出現在愛馬仕上海展廳時,紅木傢具第一次與奢侈品拉上了關系。10月,紅木傢具集體赴澳門參加「2011首屆國際奢侈紅木傢具展」,積極向奢侈品方向靠攏。世界奢侈品協會在《2011-2012世界奢侈品協會官方報告藍皮書》中預測:在中國,最先進入世界除茶葉、白酒、玉器之外,就是紅木。此後,一小部分品牌開始走「高大上」的極品路線,備受高端人士追捧。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越來越多的紅木傢具都自稱奢侈品,只是其奢侈得往往只是價格。就算是精工細作的真奢侈,也是以犧牲自然為代價,這種奢侈,稱之為媚俗或許更為合適。

紅木走私,公開的秘密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匱乏的國家,但卻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和第一大木材進口國。中國國內已基本沒有紅木原生樹,蓬勃發展的紅木行業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原料,中國是唯一對紅木設有專門海關編碼的國家。

隨著原材料的日益緊缺,特別是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加強,紅木傢具原材料走私現象屢禁不止。走私的上一環節就是非法砍伐,砍伐珍惜樹種不僅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暴力、血腥、腐敗如影隨形。在遠離伐木第一線的地方,貿易商、中間商和腐敗官員構成了一個個蜘蛛網,通過各種渠道將紅木從湄公河流域偏遠的森林,流入中國五光十色的傢具展示廳,並且由此發財致富。

在國標33種紅木樹種里,大紅酸枝的受追捧程度僅次於黃花梨、小葉紫檀,主要產於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泰國。根據總部位於倫敦的非政府組織「環境調查組織」(EIA)從2007年開始的大量實地調查顯示,盡管大紅酸枝在這些國家都受到法律保護,但非法採伐和木材走私的掠奪性犯罪浪潮依舊席捲著上述國家。執法不力與腐敗相結合,加上中國不斷飆升的需求使利潤豐厚的紅木貿易得以蓬勃發展,並且把大片森林轉化成了沖突區,有組織犯罪集團控制了紅木貿易,武裝砍伐者和護林員之間暴力甚至致命的沖突讓雙方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大紅酸枝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列為全球極危物種。由於其稀有和珍貴,使得採伐這種樹的行為更像是偷獵野生動物。在泰國東南部的國家森林保界護區,鄰國柬埔寨偏遠鄉村的採伐者在黑夜的掩護下,越過寬松的國境線蜂擁而至。他們的裝備包括鏈鋸、槍支,甚至火箭助推榴彈發射器。當採伐者遭遇執法人員時,雙方往往產生暴力沖突。冰毒經常被用作興奮劑以克服疲勞,或者被作為一種酬勞支付給深受毒癮摧殘的採伐者。僅2012年就有45名柬埔寨人被泰國執法人員擊斃。即便如此,木材商所提供的金錢誘惑,依舊吸引著大批貧困農村人口前來從事這項可能致命的生計。每次出遠門伐木,村民可望掙得數百美元,這種回報遠遠超過務農等其他形式的當地就業。

在柬埔寨,2014年10月12日凌晨,一名叫做TaingTry的攝影記者在調查柬埔寨Kratie省Snol區的非法砍伐時被槍殺。Taing Try是無國記者組織的成員,已年近五十,但他一直活躍在揭露非法伐木者罪行的前線。在2012年,他就因為曝光Kratie省的非法木材走私被當地政府逮捕。這一次,他和其他五位記者一起發現有23輛牛車把非法紅木運往越南,在回程的路上,Taing Try被一顆子彈射進了額頭。事後有三名嫌疑人受到了指控,他們分別是,Ben Hieng,Monlkiri省Keo Seima地區的警察局長,Khim Pheakdey,金邊的一名軍警,La Narong,Monlkiri的士兵。這足以反映柬埔寨現在非法砍伐問題的嚴重性,犯罪者與當地的政府、軍隊相互勾結,法律淪為一紙空文。

在寮國,有很多到處尋覓紅木的越南和中國商人。通常,從寮國發運的大紅酸枝能不受阻攔地跨境進入鄰國越南,要麼在越南加工,要麼(在大多數情況下)繼續運往中國。越南不要求從寮國流入該國的原木具有任何合法性證明——只要繳付稅費即可,寮國未能執行針對大紅酸枝採伐和出口的法律管制,政府官員與商人的串通一氣是一個關鍵因素。2013年9月,該國財政部長承認,當局「可能在與商人合作」出口受保護的木種。2014年,負責打擊腐敗的政府機構透露,它處理的大部分案件涉及政府官員參與非法木材砍伐。政府監察和反腐敗局副局長警告稱,腐敗可能導致政權垮台。

產出國有關大紅酸枝和其他珍稀樹種的法律,以及更廣泛的有關林業和木材貿易范圍的法律,都充斥著漏洞和矛盾,其中許多已被貿易商人和官員無情利用。那些不受安全機構或政府後台保護的當地人所違法砍伐的大紅酸枝,要麼在被查扣之後作為法定清償物拍賣,要麼被成功走私出國。

盡管被列入公約是向前邁出的一步,但在現實中,姍姍來遲的此舉對於保護大部分僅存的大紅酸枝而言很可能已經「太少和太遲」,在被批准列入公約時,有一個「注釋五」限制,將CITES管制措施的適用范圍局限於原木、鋸材和膠合板。其他所有產品均免於遵守CITES認證、許可和配額制度。「注釋五」條款已經在實際操作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洞,為不受監管、監督和非法的半成品貿易提供便利。這條注釋,也允許某些國家在國內拍賣被查扣的非法木材。通過政府查扣和拍賣將非法木材納入進入正規貿易的做法,是系統化和腐敗的,並在規避寮國、越南和柬埔寨所有旨在保護物種的現行貿易禁令的施行上扮演關鍵角色。寮國、越南和柬埔寨經常舉行這樣的拍賣活動。這些木材隨後被製成成品或者半成品後出口到全球市場,不受CITES約束。EIA的調查表明,這樣的拍賣過程顯然受到腐敗行為的侵蝕,其生成的文書被用於「洗白」數量大得多的非法木材。

在大紅酸枝被近乎砍伐殆盡之後,中國對緬甸花枝和緬甸花梨兩種木材的大量需求使緬甸又成了新的非法砍伐和走私重災區,實際上,緬甸中央政府與各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連年戰亂早就給一些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機,紅木特別是緬甸花梨多年來是緬甸佤邦、撣邦等軍閥的一項戰爭來源。2015年3月,緬北戰事烽煙又起,很多西雙版納的紅木商人都把放在緬甸的工人和大象往回撤,而景洪紅木一條街的一位從業經歷超過20年的當地商人卻告訴記者:「我有我的玩法,他們都往回撤人,而我越是打仗越要派人進去,世道亂才能撿到大機會!」

盡管近年來紅木供應來源擴大至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但中國仍嚴重依賴東南亞的紅木木材來源。在貧困和潛在動盪的國家,如馬達加斯加、寮國、緬甸和塞內加爾,這股紅木潮對當地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甚至可能威脅政治穩定。上述只是眾多紅木原產地非法砍伐和走私情況的縮影,但卻能管窺全貌。

投機陰謀的犧牲品

從珍愛到收藏、從收藏到投資、再從投資變投機,這句話准確地道出紅木在中國當下的境遇。瀕臨滅絕的紅木不僅被當成惡俗的偽裝道具,更變成了資本炒作的對象。在上述合法或非法進入中國的木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木,有些原木並沒有被製作成傢具,而是被層層堆積起來等待升值。在這個過程中,上中下游各自為政又環環相扣,上游原材料價格滑落到幾乎是高峰的一半時,下游投資者又開始下一波的炒作。發展至今,從過去的按套論價,變成按斤甚至按克論價。

紅木炒作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與股市、樓市的低迷乃至整個經濟形勢都有密切的聯系。幕後推手是一批掌控熱錢的職業炒家,與炒股、炒樓一樣,他們悄悄地進入一個資源獨占性的領域,大量地囤積其中最好的產品,當然,是以非常低的價格。隨後,他們可能用一年,也可能是更長一些的時間來包裝概念,熱炒其稀缺性和收藏價值,掀動行業的超常發展,大量下游投資者進入,形成整個紅木傢具產業上下游的投機。今天4萬元一噸買進的木料,後天就能6萬元一噸賣出,對商家來說吸引力可謂巨大。不少紅木廠家囤積居奇,惡意炒作紅木價格,手上聚集大量紅木木材,卻不加工,指望著囤積紅木就能多賺幾桶金。為了獲取更多利益,不惜砸重金訂購更多的木材,結果訂購的木材還沒運到,價格就開始猛跌,此時真是進退兩難,如果不進貨定金也無法收回,進貨的話註定是賠本買賣,只能進來囤著等候行情的再次上漲。時間的流逝對商人而言,就意味著貸款期限的步步逼近,唯一的辦法就是低價拋售。不過有聰明者,竟然將危機變成商機。在景洪,筆者聽說了這樣的故事:所謂買漲不買跌,有商人在行情高漲的時候借錢進木頭,做成商品標上高價,此時行情已開始下坡,臨近還款日莫名失蹤,引來債主一陣恐慌,過後現身解釋稱欠賭債被困,債主紛紛上門要債,答曰:錢沒得還,貨可以拿走,標價10萬作價5萬,其實成本只有1萬,債主明知被算計也不願欠債人萬一有個好歹落個一分錢也撈不著的結果。如此一來,所有庫存一筆「售」空,高額獲利後宣布破產!真是一出好戲啊。

原木炒作帶動傢具價格的上漲。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紅木傢具的保值、增值性,從而使得紅木傢具成為投資和投機的對象,甚至有人稱「炒股不如炒紅木傢具」。在紅木炒作最瘋狂的時候,一些買家把紅木傢具買回去不是為了用,而是大床上摞中床、中床上摞小床,床下擺滿紅木小件。40平方米的屋子裡放的紅木傢具,比傢具城200平方米的店面里擺放的都要多。這還花了一些運費,更有甚者運費也省掉了,前文提到的「大板」,在北京的傢具市場也極常見,因為太大,有的買家買了之後卻並不運走,放個幾個月就又直接賣掉。

從古至今紅木傢具使用者不是大官就是大款,可今天很多普通消費者也加入了紅木消費大軍,何況有商家「溢價回購」的承諾,如此一來相當於有了變現的渠道,而且利息遠遠高於銀行,何樂而不為?於是一些退休人員拿著退休金、郊區農民拿著土地補償金來買傢具。可是,一不留神就買到了假貨。

泡沫下的欺詐與伎倆

紅木市場如此火爆,造假手段層出不窮。2014年,北京某紅木企業接連舉行兩次新聞發布會,稱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1月17日間,與福建仙游的木料商達成了小葉紫檀的購買協議,陸續購買其小葉紫檀原木。返京後,經鑒定發現並非合同約定的小葉紫檀,總價值達1500萬。實際上,紅木市場中一直存在假紫檀以及相關產品,一個李鬼被拆穿,又會來一個新的,不法商家在全世界范圍尋找能以假亂真的木材。一個久經沙場的紅木企業老闆都能被騙到如此程度。何況是毫無專業知識的普通消費者?

紅木傢具的造假手段首先是以皮充肉。國標的5屬8類紅木明確指心材,原木心材外面的部分稱邊材,邊材的密度、硬度遠不如心材,製成傢具後使用年限和內在品質大打折扣。其次是偷梁換柱。能看得見的地方用貴重木材,看不見的地方用其他木材,常見手法是將顏色或紋理相近的木材混用,然後按照貴木材的價格定價。另外,熏、燒、蒸、塗、抹,各種針對皮色、紋理的化妝術更是花樣百出,據說還有一種售價幾百萬的貼皮機器,通過在類似紅木的硬木甚至非木質板材上貼上紅木薄板,在像桌面一類的大面積平面上尤能以假亂真。一些商家還利用紋理特徵比較接近的木材蒙騙消費者。非洲產的盧氏黑黃檀最初進入中國時曾與印度「小葉紫檀」混淆,林科院相關部門通過研究和檢測恢復其本來面目「大葉紫檀」即盧氏黑黃檀,盧氏黑黃檀價格只是紫檀的幾分之一。還有一種冒充小葉紫檀的木材叫象牙海岸欖仁木,也有人稱其為「非洲小葉紫檀」,其並非紅木,原料價格每噸僅萬元,比起真正紫檀每噸百萬余元的價格,相去甚遠。有的雖沒有明著騙,卻在名字上做文章企圖瞞天過海,例如把巴西花梨當花梨木,非洲紫檀當紫檀木。假料與真料相比,每噸原料相差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製作成傢具或裝飾物,以真料價格出售,其謀利空間可想而知。

在製作工藝上,整體縮小傢具原有尺寸較為常見。長縮短,彎變直,厚變薄。如圈椅座面的大邊一般在三個半厘米,市場上有許多不到此尺寸,有甚者只做一個半厘米。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木料,降低成本。榫卯結構是中國傳統傢具的靈魂,一些從緬甸寮國進口的傢具根本沒有榫卯,國內有些廠家用機器流水作業,傢具各部件的連接從外表看有榫卯,實際內部根本沒有傳統的嚴絲合縫的榫卯結構,全用化學膠封堵。這樣也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傳統傢具用膠一般是黃魚鰾,便於傢具的拆卸和修復。現在的化學膠將傢具結構鎖死,很難再拆開。燙蠟、上漆更是精工細作的活計。不同材質的傢具用蠟也不一樣,如川蠟、蜂蠟等天然蠟,都是為了保持木材原有的質朴本色。很多傢具廠家為了花錢少,見效快,採用找色的辦法用如英國蠟、石蠟、地板蠟或鞋油蠟,這些蠟會讓傢具緩慢變色失去原有味道。所謂「三分料、七分工」,木料只是藝術的載體,沒有藝術水準的傢具只能停留在使用層面,根本不具備藝術品升值的空間。但紅木傢具市場的魚龍混雜並沒有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就像炒股、炒樓一樣,很多人義無反顧地做著發財夢。

有人在木材、傢具上做手腳,有人則在銷售手段上做文章。在景洪一條街的走訪中,盡管沒有什麼來買紅木的客人,但來店裡喝茶聊天的人倒是絡繹不絕。每天光茶葉和水就要消耗掉幾百上千塊,但老闆們似乎樂得如此,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就是積累人脈,而人脈就意味著客戶。很多紅木商人在經營紅木的同時還投資了茶館和會所,來的都是客,買不買紅木不要緊,帶朋友來喝茶、吃飯就可以,久而久之,總會有人對會所裡面擺放的精美傢具產生好奇,繼而受到「紅木文化」的熏陶,掏錢購買是遲早之事。為了賣出更多傢具,商家可謂絞盡腦汁。2013年,中國銀行中山分行便與廣東某傢具有限公司正式簽約,進行「買紅木分期付」服務。該服務貸款額度最高為200萬元,提供3期、6期、12期和24期四種分期還款方式。2014年,一家名為草根投資網的B2C網站聯合東陽優質紅木傢具企業推出短期融資產品「紅木寶」。

需求急速上升而紅木資源日益減少,圍繞著紅木展開的商業模式正在拓展,這個仍在膨脹的泡沫給紅木出產國帶來愈加不可挽回的影響。

瘋狂的盡頭是自掘的墳墓

當下的「紅木潮」並未說明中國的富裕階層在復興悠久的文化傳統。自2009年以來,市場投機是驅動紅木產業增長的最大因素之一。當某種紅木越是稀缺,其價格就漲得越高。值得尊敬的文化傳統就被如此當作投機的掩護。

盡管有證據表明紅木產業存在泡沫,但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在大力推動紅木產業的發展。廣東的東莞大嶺山、順德龍江、中山大涌、廣州魚珠木材市場、深圳觀瀾;廣西的防城港東興、憑祥、崇左;雲南的德宏瑞麗、西雙版納景洪;福建的仙游、莆田;浙江的義烏、東陽;江蘇省的蘇州、南通;山東的濰坊、臨沂;湖南的株洲;甘肅的天水;湖北的紅安;河北的大成、香河、正定;山西的運城;東北的大連、長春、新濱;陝西的咸陽。以上所列是目前中國以紅木產業為支柱、以及正在向紅木重鎮進軍的地方,幾千家企業分布其中。這樣的紅木產業中心仍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紅木加工和零售企業不斷增多,北京、上海、天津作為紅木傢具終端銷售的重鎮也一直保持著穩中有升的節奏,進而繼續推高對稀缺紅木資源的需求。

紅木是紅木行業賴以生存的根基,但這種資源不僅瀕臨滅絕且涉嫌走私。因此,對一個正在系統化摧毀自身供應鏈的行業進行大力扶持的做法,彷彿是一場「自掘墳墓」式的狂歡,對於正在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崛起」的中國而言,這著實令人費解。

在景洪的紅木街,幾乎每家的廠院里都存有大量堆積如山的原木和鋸材,抬頭仰望這些被豎立起來、高達數米的沒頭沒腳的粗壯軀干,彷如置身死去的森林,灰白的樹皮經過歲月的沖刷更顯滄桑,歷經幾百年的生長終落到如此下場,讓人心中不免生出無限悲涼。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人在文化上的「回歸」是必然的,能夠代表本民族文化的傳統傢具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從資源的角度看,紅木傢具行業現在的規模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持續的,紅木產業的老路已經走到盡頭。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指引下,以普通材取代珍稀品種,以快速再生的人工林取代天然原生材是維系實木傢具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從設計來看,一件值得收藏的傢具應該集形美、工良、材精為一體。但完全照搬古代樣式也並不可取,站在傳統之上融合時代文化、引入現代設計是中國傳統傢具未來發展的大方向。紅木是我國高端、名貴傢具用材,紅木品種包括二科、五屬、八類、三十三種,常見的紅木品種包括降香黃檀又稱「黃花梨」、檀香紫檀、花梨木、酸枝木、雞翅木等等。如今的紅木,大多是產於東南亞、非洲,在我國廣東、雲南有培育栽培和引種栽培。我國紅木產業已形成浙江東陽、廣東深圳、中山大涌、福建仙游、廣西憑祥、雲南瑞麗六大紅木市場。2018年我國有紅木製品生產與銷售企業近15000家,同比減少10%左右;年產值達90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0%。全國紅木製品市場景氣指數(HPMI)顯示,2018年年均市場景氣指數為91.91,同比下滑2.70%;全年呈現低開高走的態勢。目前形勢,紅木市場原材料進口減少,市場已經回歸理性,唯材論將持續,工藝設計原創日趨重要;中高端紅木製品的代表材種市場認可度高;高端市場空間潛力巨大;原有單一紅木製品展銷、收藏向文化、旅遊、教育、商務、創意、會議會展等多方面復合化發展,

⑺ 緬甸的大果紫檀和印尼的闊葉黃檀,哪一個比較貴比較保值

這兩種木材都各自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價格和保值度都差不多。大果紫檀是七大傳統紅木用材之一,舊稱草花梨,晚清民國期間作為黃花梨的替代用材引入國內,當今紅木市場的中流砥柱。價格大多在2.2--3.2萬一噸之間。特大料可以達到每噸5萬以上,精選特殊紋理的原木、方料、板料也都是按品相單獨論價,摺合噸價的話經常能達到10萬--30萬。
闊葉黃檀俗稱印尼黑酸枝,主產於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目前主要從印度尼西亞進口。近幾年闊葉黃檀傢具銷量可觀,市場關注度也很高,是近幾年紅木傢具市場的新寵。前幾年因生產廠家較少,傢具價格普遍高於緬甸花梨,隨著生產廠家的增多,現在的售價已與緬甸花梨傢具持平,在中檔紅木市場與緬甸花梨並駕齊驅。

⑻ 緬甸紅木傢具花梨鑒別方法 緬甸花梨市場價格

紅木傢具自從在市場上開始有了投資價值之後,它的價格就在不斷的飆升,目前國內的紅木傢具價格到達了一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狀態,很多消費者想要購買但因經濟能力而買不起。在這種情況下緬甸的紅木傢具開始進入到國內市場,以物美價廉的優點受到了大眾的喜愛,但市場上也有不少假冒產品,下面為你介紹緬甸紅木傢具花梨鑒別方法。



緬甸花梨屬於花梨木類,學名大果紫檀,為五屬八類裡面的國標系。緬甸花梨的木紋清晰,結構細而勻,有些部位有明顯的虎皮紋,斷斷續續很是美觀,顏色偏紅,木紋就是淡紅色的,整體看好像肉色。



緬甸花梨鑒別方法

1、看木紋,緬甸花梨的木紋細膩,非洲花梨木則比較粗;

2、看顏色,緬甸花梨木用開水一泡有明顯的淺綠色(用紫光照射呈現藍色),而非洲花梨木顏色很淡;

3、聞香味,這也是最簡單有效的鑒別方法,用手指刮下一點木花,如果是緬甸花梨就會聞到明顯的香味。

紅木材料中的緬甸花梨是市場上主要用材之一,主要分為大果紫檀,還有一種是鳥足紫檀,前者是輕花梨,後者是重花梨;二者雖然都是香氣濃郁,結構細,紋理交錯;但是氣感密度差別顯著。



緬甸花梨市場價格(參考)

緬甸花梨木是珍貴的木材,是屬於緬甸軍政府嚴格掌控的戰略資源。所以緬甸花梨木的價格也是相當的昂貴。緬甸花梨木質、木性都是非常好的,穩定性很高,而且比高端的黃花梨、紫檀木價格要便宜近百倍,在普通花梨木中潛力是最高的。緬甸花梨木價格一直都是穩中有升,其原料價格穩定在了2萬8千元至3萬元每噸之間。

花梨的種類也十分繁多,除去黃花梨不說,市場上常見的有巴西花梨、紅花梨、非洲花梨、草花梨等,但這只是行內的稱謂,其實有很多是不屬於國標紅木范疇的。



緬甸紅木傢具花梨鑒別方法如上,緬甸紅木傢具中的代表產品就是花梨,花梨木也是國人喜歡的木材,也能夠雕刻出好看的花紋,展現大氣的古典韻致等,味道清香也能夠幫助人們去改善睡眠等,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前面也說過目前市場上的緬甸紅木傢具花梨質量參差不齊,且假冒偽劣產品多,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必須要睜大眼睛自己去看清楚。

⑼ 緬甸花梨木是什麼檔次

首先排名第一的肯定就是紅木市場主力是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組成的老三樣。現在,老三樣都在漸趨枯竭之後價格猛漲,基本退出現貨市場轉為定製、收藏。在即老三樣之後的紅木傢具還有花枝、白酸枝、緬甸花梨,可以看到緬甸花梨在繼老三樣之後排在了第三位。這也充分顯示出緬甸的花梨木在中國市場上的地位,以及在中國市場上的需求量。下面就介紹一下這種緬甸花梨木的特點。以及它的用途。

緬甸花梨畫案(檀古檀今出品)

緬甸花梨木是明清傳統7大用材之一、舊稱草花梨,晚清民國期間作為黃花梨的替代用材引入國內。作為傳統用材,緬甸花梨在紋理、氣味、密度、穩定性方面綜合都較為理想,並且材色正,幾無缺陷。目前緬甸花梨傢具在中檔紅木市場上銷量最大,是毫無爭議的「中流砥柱」,也是紅木收藏潛力股之一,所以小編認為緬甸花梨是屬於中高檔次的。

緬甸花梨羅漢床(檀古檀今出品)

緬甸花梨是國家定義的五屬八類中的木材,是真正意義上的紅木。而巴西花梨,亞花梨之類的都沒有收藏價值,

緬甸花梨貴妃床(檀古檀今出品)

緬甸花梨材質硬重,密度高,其心材一般呈桔紅、磚紅、紫紅色、黃色或淺黃色,常有深色條紋等特點。緬甸花梨是紅木,歸於《紅木》國家標准(GB/T18107-2000)5屬8類中花梨木類,緬甸花梨主要產地為中南半島,即在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等東南亞熱帶地區。

緬甸花梨酒櫃(檀古檀今出品)

目前市場上關於花梨的稱謂很多,有巴西花梨、紅花梨、非洲花梨等,但這只是行內的一些俗稱,根本不屬於國標紅木范疇。只有緬甸花梨是屬於國標紅木。

⑽ 紅木傢具非洲刺蝟紫檀和緬甸大果紫檀那種紅木好

緬甸大果紫檀比刺蝟紫檀要好,價格也要高。
1、緬甸花梨作為一種俗稱,准確的說,是指大果紫檀。但在目前的紅木市場上,紅木《國標》紫檀屬花梨木類中的大果紫檀、鳥足紫檀、越柬紫檀都被稱為緬甸花梨。這三種「緬花」在氣干密度、紋理及氣味方面略有區別,但基本相同。在原木市場上,三者的價格基本相當,只有很小的差異,在傢具成品則基本都是按緬甸花梨出售,不反映區別。
2、紅木《國標》紫檀屬花梨木類中的刺蝟紫檀,俗稱「非洲花梨」,主產於西非的甘比亞、幾內亞比索、幾內亞、塞內加爾等國。同時,俗稱為「非洲花梨」的還有其因地域導致樹種變異達不到紅木國標花梨木類標準的亞花梨。
3、緬甸花梨與非洲花梨這兩「種」材質可謂是紅木市場上的絕對主力!雖然沒有統計過其具體的佔比,但根據原木市場上的出貨量及紅木傢具店的鋪貨量來看,這兩種材質的紅木傢具在市場的佔比應在70%以上。
緬甸花梨與非洲花梨其實均代表了不止一種木材,所以討論這兩個俗稱的區別在學術上來說不夠嚴謹。但市場上就是如此分類賣的,同時,兩個俗稱各自所含木材的材質與價格確實基本相似(特別是緬花),而兩個俗稱間的則區別較大,緬花傢具比非花傢具價格也要高出許多。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