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邊民有多少

緬甸邊民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2-19 01:29:10

⑴ 中緬邊境邊民通婚政策

一、邊民通婚基本情況 雲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河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47.35公里,邊民通婚方面,全縣共涉及尖山、尖坪、山頭寨、大水井、色樹壩、班信、清水河等七個村委會有85個村民小組,3240戶16166人邊民,2006年來,全縣共辦理邊民通婚65對130人次。 二、邊民通婚存在的問題 (一)絕大多數的事實婚姻沒有法定手續,直接影響到他們和下一代正常的社會生活。 (二)兩國的邊民們結婚,很少有辦證意識。 (三)由於長期受少數民族歷史原因的影響,以「頭人」或「家長」說了算的現象依然存在。 三、邊民通婚的意見和建議 (一)存在問題的原因。耿馬與緬甸有47.35公里交界線上的85個村寨中,絕大多數接壤的村寨,都存在通婚的現象。中緬邊界的跨國婚姻大多發生在農村,主體也多是農民。從民族來說,耿馬縣通婚的又多是傣族和彝族等少數民族。從緬甸嫁到中國境內的人員,遠遠多於中方嫁出去的。而且,大多數都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這給他們日後的生活及生育的下一代將帶來很多不利影響。熟悉當地情況的邊境一線村幹部估計,單在耿馬境內至少有幾十名,甚至上百名緬甸邊民和中國邊民通婚,其中不少人手續不全屬於「黑戶」。而在中緬之間的邊界沿線,通婚的情況也普遍存在,讓人難以估計出具體人數。而民政部門登記的只是少數而已。 由於涉外婚姻涉及外交、戶籍制度、出入境管理等多方問題,若按通常情況辦理十分麻煩。然而邊民之間造成的大量事實婚姻,讓管理機關十分頭疼。為加強管理及簡化辦證程序,根據民政部發布的《中國與毗鄰國邊民婚姻登記管理試行辦法》,其中規定毗鄰國邊民登記結婚條件為——擁有本國護照或出入境證件、有效身份證、婚姻狀況證明和同意與中國邊民結婚的證明、指定醫院出具的婚前健康檢查證明4項,就可與我國的邊民登記結婚。然而,該試行辦法在中緬邊境實施情況看,仍然過於「麻煩」,絕大多數都沒有去按法定程序登記結婚。 針對邊民婚姻登記意識不強,中緬邊民通婚,多數人不去登記結婚的行為,主要源於邊民們的婚姻登記意識不強。她們介紹,發生在兩國接壤地區的邊民婚姻,大多還受著民俗的影響,即通過寨子「頭人」或雙方家長辦了酒席,青年男女就居住在一起,並沒有想到到民政局去辦理手續。這直接造成了「黑婚」,當事人往往意識不到後果的嚴重性。2007年耿馬縣公安局就通婚邊民的落戶問題,進行調研如何解決邊境通婚人員和孩子的落戶問題。 (二)解決的意見和建議。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來解決,一是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 國內出生的孩子可落戶,與緬甸媳婦結婚後,已經有了一個孩子的,雖然妻子沒有中國戶口,但他們的孩子應給予落戶。二是由於邊民們的風俗及辦證手續相對繁瑣等諸多原因,邊境至今確實仍有大量的「非法婚姻」存在,只要手續齊全,應該全面做一次摸底調查後集中統一補辦。三是公安部門應對邊民通婚產生的「黑婚、黑戶」作詳細的統計,當地政府應出台相關的政策,形成多個部門協調才能夠解決。四是加大《中國與毗鄰國邊民婚姻登記管理試行辦法》的宣傳力度。五是對於存在的「跨國黑婚」問題,首先國家應建立相關的政策措施,其次當地政府應該更主動一些,將現實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反饋給制定法律法規的部門。解決好邊民通婚問題,促進邊境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⑵ 果敢族的發展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緬甸耐溫排華的年代直至21世紀,緬甸國內一律取消華語,更不允許教授中文。為了保存自己的漢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中文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撣邦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的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撣邦果敢第一特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5200平方公里,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中緬國界線長達250公里。果敢數百年來,特別是近百年的歷史,是以販運毒品獲利為目的的武裝割據的歷史,解剖它的歷史,可以看到緬北數支地區民族武裝和販毒武裝勢力形成、發展歷史的縮影。95%由華人組成的今日緬甸少數民族「果敢族」,與雲南邊疆地區有著極為深遠的歷史關系,對其進行深入探究,不僅有助於西南邊疆史的學術研究,而且對世人認識雲南境外毒品問題的歷史與現狀、維護西南邊陲的穩定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仔細推究起來,果敢族的歷史起源竟在中國昆明的逼死坡,與中國明朝末年的永曆帝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今天,許多果敢人仍然自稱是皇裔後世子孫,並以此而自豪。逼死坡是昆明市五華山西麓、華山西路北段的陡坡。明清兩代貢院在此開科取士,後逐漸發展成為通往貢院(今雲南大學)和北城門及北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據說最初因這個山坡上有幾家賣蓖子的鋪子,因此被稱為蓖子坡。 吳三桂數十萬大軍分三路進逼昆明。南明小朝廷只得棄滇都昆明,經保山、騰沖一路敗退進入緬甸。雖然南明的大西軍戰事一再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冒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此人的第十代子孫羅星漢成為後來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梟。
據《明史》記載:朱由榔帶1500餘人由騰越(騰沖)西逃,進入緬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士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這在歷史上被稱為 「咒水之難」。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十萬之眾飲馬怒江、直抵緬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妻、妾送交清軍,以免惹火燒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在今稱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徹底結束。
昆明百姓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將永曆帝遇難地蓖子坡改稱為逼死坡。清雲貴總督認為有損大清聲譽,遂於道光年間將逼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勒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民間仍稱之逼死坡。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逼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頭。
南明的殘兵數幹人逃到了一個叫麻栗壩的地方,這地方在緬語里的意思是最野蠻的地方,即今緬甸果敢縣(整個果敢轄區呈條狀,多為高山丘陵區,主要是由三個大壩子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出產大煙而聞名的麻栗壩,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氣溫攝氏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隱姓埋名深居下來。今天果敢地區的華人系以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為主體。其中有一姓楊的武術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入滇時的帳前驍將,此後歷代鎮守滇西南,對西南的民情地理瞭若指掌。楊氏成為當地土司,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一個華人社團崛起於緬北高原,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國封建王朝封誥的官僚體系。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奈溫將軍達成協定,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動卡山)、萬切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動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作為南明永曆帝副將的羅氏後代,因永曆帝的落敗也隨之沉淪,到了羅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訓,隱瞞其祖上曾是永曆帝寵愛副將的歷史。所以,雖有家譜傳世,但由於族人嚴格守訓,致使其家世愈加鮮為人知。到20世紀初葉,永曆帝身邊羅副將家已傳至第八代。1916年冬,羅家第四個兒子降生,這就是後來在緬北地區赫赫有名的羅四老闆——羅朝興。1934年,年滿18歲的羅朝興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即1935年出生的羅星漢(緬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傑,長女星蕊。羅將軍第十代後裔的羅星漢,日後便會成為三角毒名揚天下的世界頭號大毒梟。 2009年果敢戰爭,是2009年8月在緬甸果敢發生的一場戰爭,交戰一方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另一方為緬甸聯邦政府。自8月8日開始的軍事對峙而引發難民潮,始稱八八事件。兩周後戰爭爆發,最終在緬甸軍政府的優勢軍力之下,瓦解了果敢特區軍隊。
果敢特區主席曾透過媒體向國際求援,但在緬甸與中國控制消息的情況下,戰爭未獲得國際廣泛關注。大部分的新聞來源是由果敢逃至中國邊境的華人轉述以及熟悉緬甸事務的觀察家所估算。 果敢為緬甸境內的華人自治區,原是緬甸共產黨執政區域。1989年脫離緬共和緬甸軍人政府和談,彭家聲與仰光政權達成協議各自派遣部隊維持該地區的和平,地區緊張局勢得以緩解。
2008年,緬甸通過新憲法,確保了軍政府能更強有力地推進自己主導的民族和解和民主進程。緬甸和平和民主陣線聯盟發表聲明,緬甸政府軍正在向他們施壓,要求他們在2010年緬甸大選前,將自身的武力編入由政府控制的邊境安全部隊,以此避免他們對大選造成影響。 導火線2009年8月7日,緬甸軍政府所屬的部隊借口緝毒,進入果敢特區搜查槍械修理廠,果敢守軍拒絕了這要求,兩軍形成對峙。隔日,果敢爆發難民潮,數以萬計的平民向東避入中國。各方協調下,局面有所緩和。 數日後,果敢特區政府發布消息,緬甸政府軍開始撤離果敢,情勢趨於平緩。特區政府出面安撫民心,呼籲百姓返回果敢。
2009年8月22日開戰日,緬軍宣稱特區主席彭家聲違法開設槍械修理廠,隨即出兵控制了特區政府,炮轟位於昔娥的同盟軍總部。果敢政府官員立場分歧,白所成、劉國璽、張德文、明學昌、魏超仁等人主和,彭家聲則領兵反抗。28日,緬軍相繼佔領老街、清水河,同盟軍退守山區。 撣邦先驅新聞社總編輯坤賽以及緬甸事務分析家馬蒂森認為,佤邦聯合軍加入了果敢方,與緬甸政府軍隊作戰。
28日,據雲南省紅十字會副會長何永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證實,一枚炮彈28日從緬甸落入中國境內,造成1人死亡,數人受傷。
29日,果敢領袖彭家聲透過環球時報聲稱在27、28日兩天的作戰中,果敢同盟軍共擊斃30多名政府軍士兵,俘虜50多人。他還表示,政府軍的行動已經給果敢造成了上百億人民幣的損失。 29日,果敢同盟軍不敵緬軍,撤向中國,中國依國際慣例繳收果方的武器並給予難民身份進行安置。緬甸軍事分析者Aung Kyaw Zaw對伊洛瓦底江雜志社表示,估計放棄抵抗退入中國的果敢軍人至少有700人。
30日,局勢趨於平緩,中國政府與緬甸政府經過磋商後,各自發布了新聞,緬方向中方就中國公民的損失致歉,並公布傷亡數字,強調戰事不會影響中國在緬甸的輸油工程。緬甸軍政府宣布戰事結束,已成立新的果敢政府。彭家聲則透過電話否認同盟軍向緬甸政府軍投降。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2009年8月17日例行的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果敢問題屬於緬甸內政,緬甸問題要由緬甸政府和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解決。我們希望緬甸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實現民族和解,中國政府將採取不幹涉別國內政的一貫方針,希望看到一個穩定、民主、發展、和解的緬甸。」發言人姜瑜28日表示,「中國希望緬甸妥善解決國內有關問題,維護中緬邊境地區穩定。 」中國雲南省出於人道主義設置了7個安置點,為難民提供生活保障品和必要的醫療服務。 美國:美國國務院聲明,嚴重關切緬甸軍政府武力攻擊果敢地區少數民族一事,敦促緬甸停止軍事行動。 日本:日本政府將向果敢第一特區提供援助款75萬美元,主要用於為果敢第一特區的婦女兒童們購買食品。這筆援助款將用於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果敢的援助項目。
2009年8月27日下午,緬甸政府軍與果敢地方武裝由原先的對峙狀態升級至交戰狀態,導致數萬名在果敢地區做生意的中國商人與緬甸邊民涌至中國雲南邊境地區。 然而,在09年8月7日,持續了20年的平靜被打破了。緬甸警方稱,在查毒時警方要求搜查果敢地區一家槍械修理廠,但遭到果敢方面拒絕,雙方處於對峙狀態,由此造成當地民眾恐慌。
據報,僅8日至12日,就有近萬名在果敢地區做生意的中國商人與部分緬甸邊民越過國境線,奔入雲南省躲避。27日下午,緬軍與果敢同盟軍發生激戰,其間出現傷亡,更禍及無辜平民。 雲南省官方27日證實,緬方邊民大量湧入與果敢接壤的雲南省,湧入人數仍在增加。入境難民人數無法統計,據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已有3萬難民湧入中國國境。
據雲南省政府新聞辦當天通報,雲南省從維護兩國友好關系和邊境地區穩定的大局出發,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對進入中國境內的緬方邊民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劃定區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衛生保障。
據悉,雲南省已在中緬邊境地區設置了7個安置點,並配備了必需的生活用品,提供了必要的醫療救助。
據難民安置點的目擊者說,難民營中比較安靜,聚集了較多婦女和小孩,能聞到消毒葯水的氣味。環境還算干凈,大家席地而眠。但有些聯系不上親人的難民很傷心,一有剛從境外的人回來就圍上去詢問情況。
中方要求緬方保護在緬中國公民
據新華社電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姜瑜28日表示,中國希望緬甸妥善解決國內有關問題,維護中緬邊境地區穩定。
姜瑜說:「中方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已通過外交渠道向緬方表達關切,希望緬方妥善解決國內有關問題,維護中緬邊境地區穩定。我們也要求緬方保護在緬中國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權益。」
緬方對上述事態造成個別中國邊民傷亡深表歉意,對中方善待緬入境邊民表示感謝,允諾將依法保護在緬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

⑶ 逾萬緬甸邊民雲南避難具體是那裡

具體在雲南南傘,沒啥影響,再怎麼打也不敢往中國境內沖的

⑷ 緬甸果敢邊民可以隨便進出中國嗎

不可以。
進入中國的緬甸果敢邊民是「難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主持通過了 1951《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世界范圍內無論何時何地出現的難民都可以依據議定書的規定獲得難民地位而受到保護,這是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對於因逃避戰爭,包括逃避國內武裝沖突而跨越國邊境的人同樣可以被界定為難民。
緬甸果敢地區發生的武裝沖突可以使逃到中國境內的邊民成為「初步印象的難民」。而即便是初步印象的難民,也為他們的避難國——中國帶來了相應的法律義務。 一遵守不推回原則的義務 「不推回原則」是國際難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該原則要求國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將難民驅逐或送回推回至其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脅的領土邊界。這項原則在有關難民問題的歷史文件中被反復強調,並在聯合國 1951 年《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中得到重申,被認為已成為一項習慣國際法,對所有的國家,無論其是否加入了相關的國際條約,都具有法律拘束力。
中國政府遵循不推回原則,准許其入境。 二給予臨時保護的義務 對於大量湧入的尋求避難群體,避難國不僅有義務不將其拒絕在國門之外,而且有義務提供臨時的保護。這種保護主要是指對尋求避難的群體進行臨時收容,提供臨時安置的場所。臨時保護的提出是為了應對大規模難民緊急湧入的問題,它是保護難民的過渡形式,最終將被持久解決辦法所取代。雖然現有的法律文件並沒有明確規定給予臨時保護的義務,但是提供臨時保護是適用不推回原則的當然後果,可以被看作是國家履行不推回義務的「附隨」義務。 針對緬甸邊民的大量湧入,中國政府在雲南省鎮康縣南傘鎮劃定區域,設置七個安置點為邊民提供生活幫助。在安置點中邊民被安排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和已經竣工的毛坯房裡暫住。

⑸ 誰能介紹一下緬甸撣邦的情況

這個地方07年2月我去過。把旅行日記給你看:)
緬甸有14個邦,或叫省,其中最大的墠邦ShanState,聚居著27個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Shan族,所以叫Shan邦。撣邦省東枝Taunggyi,因為海拔高所以氣候涼爽,加上萊茵湖的魅力,使它成為近年來緬甸最吸引人的避暑勝地……

撣邦算是緬甸最保有原始味的一個邦,這里也是傳說中下蠱毒最厲害的地方,所以,男士們可別輕易去招惹此地的姑娘──華人導游小李的開場白挺嚇人的。而三年前女導游阿英也曾提及一則傳說,原來這深山裡的水上民族有一種行水葬的怪習俗,阿英的祖父在50多年前就親眼見過,他們將棺木鑿了許多小洞沉入茵萊湖中,目的是讓小魚入棺啃食屍身,以屍體養魚。等過約三個月再撈起棺木打開,哇!裡面全是又肥又大的鱔魚,煮出來的湯味道可是甜美!人們把魚撈來吃,把人骨再丟回水中,實在令人毛骨聳然,後來只要飯桌上有鱔魚大夥就都反胃不吃。不過小李說這習俗已然廢除了。就在奇風異俗的流轉下,我展開了真正深入茵萊湖風土民情的旅程。

黃香粉、純煙草集市采風樂趣多

我們首先就去趕這熱鬧的集市,集市裡的物品對我們來說都是稀奇罕見的,像那鋸成一節節賣的木頭,第一次看到還以為是賣給人當柴火的,其實是一種黃香樹(MureaExotica),也就是緬甸女人臉上塗的那一圈圈黃粉的來源。緬甸人家裡都有座小石磨,就是用來磨這種樹皮的,磨成粉狀再沾水擦在臉上可防曬去斑,這也是她們的習俗,阿英說小時候曾因未擦黃香粉去上學而被老師處罰呢!

市集里還有他們自製的紙卷煙、葉卷煙,緬甸的方頭雪茄Cheroots大部分是此地做的,這里的煙草沒有加化學品很純,可以慢慢的抽上數個小時,是一種享受。其他還有炸蟋蟀、炸橡樹蟲,橡蟲很肥,一棵樹只有一隻,一隻賣200緬幣,約合台幣10元,可油炸也可生吃,真是無奇不有。市集也是少數民族集聚處,以墠族人居多,他們著深藍服飾很好辨認。

觀浮田、賞月色、湖上飯店做好夢

Inlay的In是緬語數字的4,Lay是湖,茵萊湖原是由四個小湖泊匯成的大湖,它位在多霧的墠山群山環抱中,是座天然高山湖泊,海拔2.900多公尺,面積158平方公里,近年來湖水乾涸,湖面也縮小了。

茵萊湖也有人稱它夢湖、奇幻湖,傳說此湖是湖之仙子茵撒斯Inthas的家。茵萊湖上有二百多個水上村落,彼此間有大小水道相通,每條水道也和陸上街道一般各有名字,水道口還有指標標示出通往的村子及公里數,只差沒有紅綠燈和交通警察,但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規則,在茫茫湖面上絕不會發生交通事故。

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隻,游湖的馬達船船身很長,船頭高高翹起,重心落在後半段,觀光客有座椅但只能坐五個人;當地人直接坐在船底板上可坐十人。我們由湖北岸的良瑞碼頭進湖去,長長水道上一路迎面而來的船隻多是載著湖中浮田出產的蔬果,還有正在泡澡消暑的水牛。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單腳劃船Leg Rowers只在茵萊湖看得到(中國紹興的東湖船夫是坐著用雙腳搖櫓)如今已成了茵萊湖的獨特標志,他們多半用左腳支撐右腳勾住槳一張一合的劃,穿著沙龍也照劃不誤,遠看就像跛子在水上行進,很搶眼,也是拍攝剪影的最佳目標。他們空出的雙手可以用來捕魚,茵萊湖的捕魚郎可不用網捕魚,他們用一個喇叭狀的大竹簍,捕魚時將喇叭口朝下放入水中,再用手中的竹竿(槳)插入竹簍中戳呀戳的,讓水草中的魚兒亂了方寸四處竄逃,結果便卡在竹簍上成了漁人的階下囚。這種捕魚方式在我看來有點拙,很少看到豐收鏡頭,但看他們一個個悠閑而與世無爭的模樣,根本漁翁之意不在魚,你就不會替他們擔憂了,捕不到魚時他們會挖些污泥回去填補菜園或撈些水草做肥料,一天在湖上晃呀晃、拐呀拐的也是一種度日方式吧!至少為萊茵湖平添了一份吸引力。

⑹ 在緬甸的撣邦地區為何多漢族人

由於撣邦在地理上同我國雲南省相毗連,撣族與我國的傣族又是同源異流的民族,因而歷來同我國有很密切的關系。英國殖民者並吞緬甸前,撣邦土司一方面向緬甸國王納貢稱臣,同時也向中國皇帝進貢並接受其冊封。元、明、清三代在現今緬北的木邦、摩密、蠻莫、孟養等緬甸地方土司,均歸雲南布政司管轄。明末桂王永曆帝逃入緬甸時,曾以撣邦為基地與清政府作戰,隨永曆帝逃入撣邦的部分漢人後來與撣人通婚,並定居撣邦。現今的撣族還分為普通撣族與中國撣族(即漢擺夷)兩大類。後者不僅人數居多,文化較高,而且有中國漢族的血緣關系。由於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撣族很多生活習慣乃至服飾都與漢族相似。撣傣關系極為密切,雙方結親者甚多,他們跨國界而居,隔界河相望,通婚互市,走親串戚,親如一家。
撣邦在經濟上也同中國有密切的關系。我國古代有一條從四川成都,經雲南的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線即「蜀身毒道」,被稱之為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在這條古商道上,中國商人與撣國(今緬甸)或身毒(即印度)的商人進行貨物交換,用絲綢或邛竹杖,換回金、貝、玉石、琥珀、琉璃製品等。古老的蜀身毒道的路線,與今天的川滇公路、川緬公路、緬印公路的走向大體一致,並且有不少路段完全重合在一起。交通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從古到今兩國邊民的商業往來,邊民互市,源遠流長,始終沒有間斷過。
戰前雲南商人每年運大批布匹、食鹽、鐵器等日用品交換撣邦的白銀、葯材等土產。中國的礦工和建築工人在開發撣邦資源上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南渡礦場(老銀廠)即為旅緬的中國人參加創建,二次大戰前該礦場工人有半數以上是中國人,雲南每年往撣邦謀生的季節工人約有七八萬人之多。1938年8月滇緬公路全線正式通車,中國同緬甸撣邦之間往返更密切。1942年日本侵佔緬甸後,「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轉戰於緬北撣邦一帶,抗擊日本侵略軍。戰後「中國遠征軍」返國,其中一部分人留在撣邦一帶專事買賣。目前,在撣邦境內有華僑七八萬人,他們大多數是雲南人,在當地多從事商業和建築事業,這些華僑華人對溝通撣邦城鄉物資交流和繁榮城鄉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⑺ 緬甸果敢老街是哪個國家的

緬甸聯邦共和國。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果敢)的首府,建於1839年,與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龍陵縣,芒市相鄰。是果敢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老街市,原名「麻粟壩」,傣語意為「最野蠻的地方」,曾是金三角上赫赫有名的毒品產地。人口約10萬,本地果敢族佔8萬多,大部分是中國人。

流通人民幣,使用中國通訊,與雲南省鎮康縣新縣城南傘鎮僅相距8公里。該地人治重於法治,經濟落後,毒品不合法,但黃賭是合法的。2009年8月8日,該地發生戰事,大量邊民湧入中國境內。

緬甸老街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人口15萬。居民中果敢族佔90%,其餘則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僳僳族、白族等中國和緬甸共同的民族。通行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使用中文。首府老街市。

⑻ 為什麼緬甸果敢地區會發生戰亂

緬甸果敢地區會發生戰亂原因:民族復雜各有武裝,且和解進程實現未果。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按地理劃分為8個大族群。緬甸共有7個省和7個邦,緬族占緬甸人口的六成左右,主要生活在緬甸的7個省,剩下7個大的少數族群分別生活在7個邦。撣族主要生活在撣邦,而撣邦中又有33個民族,包括果敢族。

緬族掌握國家的主要政治和經濟資源,少數民族多數生活在邊境地區,那裡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發展滯後,不少少數民族擁有武裝力量並各自占據一片地盤,有的還建立特區實行自治。

比如,果敢族在果敢地區建立了「撣邦第一特區」(現果敢自治區),其軍隊稱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簡稱果敢同盟軍。

另外一支由克欽族人在上世紀60年代為爭取獨立而組建的反政府武裝名為「克欽獨立軍」。1994年與政府停火,成立「克欽邦第二特區」。

隨著緬甸民主進程的推進,2008年緬甸通過了新憲法。為保證2010年大選順利進行,緬甸中央政府著手收編少數民族武裝。

有些武裝比較順利地與中央政府達成和解,有些則進行了強烈抵抗。

(8)緬甸邊民有多少擴展閱讀:

緬甸是個多民族國家,在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英國殖民緬甸時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曾造成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分裂。

1947年2月,為了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分而治之」、成立幾個國家的圖謀,緬族與主要少數民族在彬龍會議上簽署《彬龍協議》。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但殖民者留下的陰影還是讓一些少數民族武裝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與中央政府對抗。

在緬甸,緬族雖然是主要民族,但並不佔絕對優勢,其他的主要勢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撣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區的克欽族(景頗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還有欽族、克耶族、克倫族和若開族等等,很多部族都割據一方,並不服從政府領導。

1988年以來,緬甸軍政府實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截至2011年年初,先後有40支武裝與政府實現和解,有的完全放棄了武裝,有的被改編成民兵或編入中央領導的邊防軍。

⑼ 這段時間 緬甸果敢 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8月7日,緬甸軍方以果敢槍械修理廠製造毒品為由,派出30名警察欲強搜該廠,隨後緬軍、果敢同盟軍處於對峙狀態,造成果敢居民恐慌。8日至12日,近萬名果敢難民越過國境線奔入雲南南傘躲避;經過中方及時果斷的外交、疏散、收容、遣返等努力,果敢事態已經平息,但目前的局勢還是讓果敢人憂心忡忡,也讓南傘口岸很多中國商人損失慘重。

果敢主席尋求避難

據悉,8日至12日,近萬名果敢難民(包括中國人及緬甸邊民)越過國境線奔入南傘躲避。

與果敢做了20多年生意的百貨批發老闆段中和回憶說,「很多人從8日開始涌進來,11日晚上最亂最多,果敢國境線上密密麻麻全是人;那天果敢自治區主席彭家聲自己覺得緬政府要動他了,要求跑到中國避難並且做好開戰准備。」

難民綿延9公里

段中和不少在果敢做生意的朋友就把首飾、手機、摩托車等等商品甚至店鋪賤價賣了跑到南傘,可謂血本無歸;果敢首府老街很快就人去屋空、大門緊閉;11日晚,守在邊境期待出關的果敢人、中國人的隊列整整綿延9公里。

「這兩天每天都會有果敢人跑到南傘來,後來中國政府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成立了前線指揮部,建立了難民營,很多人就從南傘回內地了,絕大部分果敢人也被勸回去了。」

中國商人虧慘了

緬甸果敢特區政府稽查處處長魯正江告訴記者,在果敢做生意、打工的南傘人、內地人多達數萬人,老街店鋪90%以上由中國人投資。對峙事件影響巨大,眼下果敢老街店面頂多恢復了30%,大多數中國商人都走了,果敢從未如此凋敝冷清,往日的繁華恍然如夢。

仍在果敢做生意的南傘人段蓮壽說:「中國人在果敢的投資太大,我就投了100多萬啊,如果打起來,緬甸要賠多少個億啊!緬甸哪來那麼多錢,當然不願打。我們就更不願意打了!都想好好在這邊做幾年生意。」

長期對峙影響邊貿

中緬邊貿經常受緬甸國內沖突影響。據當地人的回憶,上世紀90年代就發生過三次較小規模的難民潮,一批果敢人、中國人紛紛奔入南傘躲避可能爆發的沖突,邊貿一時吃緊。

東南亞問題專家賀聖達認為,「8.8事件」提醒中國,緬甸局勢絕不可能就此徹底平息,一方面,收編特區武裝組織將是緬甸政府的長期國策,而緬甸特區仍要極力維護自身利益,因此雙方的博弈將是復雜的、長期的,這對邊境貿易提出了較大考驗。
緬甸政府軍與果敢同盟軍的戰斗29日仍在繼續,雲南省紅十字會副會長何永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證實,一枚炮彈28日從緬甸落入中國境內,造成1人死亡,數人受傷。

針對緬甸果敢戰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28日表示,中方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已通過外交渠道向緬方表達關切,希望緬方妥善解決國內有關問題,維護中緬邊境地區穩定。我們也要求緬方保護在緬中國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