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南撣邦指哪裡
㈠ 緬甸撣邦靠近中國那個位置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與中國、泰國和寮國接壤,面積為16.1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00多萬人,首府在東枝市,是緬甸聯邦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據1996年統計,撣邦人口至少由26個民族組成,撣族佔60%,還有大量漢族人,是一個以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通用撣語。
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㈡ 緬甸撣邦有幾個特區與中國是什麼關系
緬甸撣邦的四個特區及與中國的關系:
1、果敢第一特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5200平方方公里,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
2、佤邦,即緬甸撣邦第二特區,處於世人所稱的「金三角」腹地,是毗鄰中國、泰國和寮國的一個自治特區,由南北兩塊地盤組成。
3、克欽邦第三特區即原緬共101軍區,是緬共中最晚組建的一個軍區。
4、緬甸撣邦第四特區即原緬共「八一五」軍區。是一個極為袖珍的「割據之地」。不僅人口在幾支地方民族武裝中最少,地理面積也是相對最小。
(2)緬甸南撣邦指哪裡擴展閱讀
撣邦,是獨立自治邦。面積為62500平方英里,是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緬人稱為撣人。首府在東枝鎮,多柚木林,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小麥、煙草、茶等。
北部南渡附近有銀、鉛、鋅、銅等礦,內外交通不便,僅北部和西部有鐵路,分別由臘戍和東枝通向緬甸中部。中國畹町到臘戍公路是中緬陸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東枝是避暑勝地,其西南的因萊湖為著名風景區。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㈢ 佤邦屬於哪個國家
佤邦屬於緬甸聯邦共和國撣邦,佤邦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南面與泰國接壤,首府為邦康市。佤邦下轄勐冒縣、勐能縣、勐波縣、邦康特區、南鄧特區、佤邦南部地區。
佤族在緬甸撣邦東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權,緬甸官方將佤族自治區稱為「撣邦第二特區」,但佤族將其自治區稱為「佤邦」,並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請將其升級為與撣邦同級別的省邦級行政區。
歷史沿革
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元代先屬鎮康路、後分屬孟定路與木連路,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艮府,均為傣族世襲土官封地。
1885年,英國佔領緬甸,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1891年英國組織探路隊分南北兩路探察中緬交界區域民情,測繪地圖,從1894年至1899年,先後經過四次雙方派員勘劃滇緬界線,因各自堅持界線而未能確定,以劃五色線而告停。
1941年,英國借中國抗戰處境艱難,為急於修建滇緬鐵路,以關閉公路為威脅施壓手段,於1941年6月18日通過政府換文形式,迫使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阿佤山地區劃定對其有利的邊界線,將已經明確歸屬中國的戶板、戶算、班果和未明確歸屬的班老、紹興、紹帕、王冷、大蠻海等區域劃歸英屬緬甸(1941年線)。
1947年,緬甸憲法規定:今撣邦同盟和佤邦所在的區域,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 「撣邦」。
㈣ 緬甸有幾個邦幾個特區
緬甸有一個邦和四個特區。撣邦是獨立自治邦。面積為62500平方英里,是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緬人稱為撣人。首府在東枝鎮,多柚木林,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小麥、煙草、茶等。
北部南渡附近有銀、鉛、鋅、銅等礦,內外交通不便,僅北部和西部有鐵路,分別由臘戍和東枝通向緬甸中部。中國畹町到臘戍公路是中緬陸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東枝是避暑勝地,其西南的因萊湖為著名風景區。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㈤ 南撣邦軍的現狀
南撣邦軍現今控制緬甸東北部的撣邦大部分地區,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2012年5月份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南撣邦軍在第二輪談判中達成停火協議,雙方還同意徹底清除撣邦境內的毒品種植與生產活動。負責與國內少數民族武裝組織談判的緬甸鐵道部長昂敏日前在與南撣邦軍領袖昭耀世會談後表示,南撣邦軍同意進行新一輪和談以結束當地的武裝沖突,這是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的最新談判成果。他稱,緬甸軍方與南撣邦軍與最近的沖突都是由於鳴槍示警而引發的誤會。昂敏還表示,撣邦復興委員會及屬下的南撣邦軍已經擬定草案以清除金三角區內鴉片與安非他命的生產。撣邦復興委員會還呼籲資助種植罌粟的緬甸農民改種穀物,各方共同進行跨國緝毒行動,加強打擊毒品走私活動。撣邦軍是緬甸最大的少數民族武裝之一,主要駐扎在靠近泰國的緬甸邊境地區。撣邦軍於1989年分裂為南北二支,其中,北撣邦軍與緬甸軍方達成停戰協議,並於2011年1月份最終簽署了和平協議。
㈥ 誰能介紹一下緬甸撣邦的情況
這個地方07年2月我去過。把旅行日記給你看:)
緬甸有14個邦,或叫省,其中最大的墠邦ShanState,聚居著27個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Shan族,所以叫Shan邦。撣邦省東枝Taunggyi,因為海拔高所以氣候涼爽,加上萊茵湖的魅力,使它成為近年來緬甸最吸引人的避暑勝地……
撣邦算是緬甸最保有原始味的一個邦,這里也是傳說中下蠱毒最厲害的地方,所以,男士們可別輕易去招惹此地的姑娘──華人導游小李的開場白挺嚇人的。而三年前女導游阿英也曾提及一則傳說,原來這深山裡的水上民族有一種行水葬的怪習俗,阿英的祖父在50多年前就親眼見過,他們將棺木鑿了許多小洞沉入茵萊湖中,目的是讓小魚入棺啃食屍身,以屍體養魚。等過約三個月再撈起棺木打開,哇!裡面全是又肥又大的鱔魚,煮出來的湯味道可是甜美!人們把魚撈來吃,把人骨再丟回水中,實在令人毛骨聳然,後來只要飯桌上有鱔魚大夥就都反胃不吃。不過小李說這習俗已然廢除了。就在奇風異俗的流轉下,我展開了真正深入茵萊湖風土民情的旅程。
黃香粉、純煙草集市采風樂趣多
我們首先就去趕這熱鬧的集市,集市裡的物品對我們來說都是稀奇罕見的,像那鋸成一節節賣的木頭,第一次看到還以為是賣給人當柴火的,其實是一種黃香樹(MureaExotica),也就是緬甸女人臉上塗的那一圈圈黃粉的來源。緬甸人家裡都有座小石磨,就是用來磨這種樹皮的,磨成粉狀再沾水擦在臉上可防曬去斑,這也是她們的習俗,阿英說小時候曾因未擦黃香粉去上學而被老師處罰呢!
市集里還有他們自製的紙卷煙、葉卷煙,緬甸的方頭雪茄Cheroots大部分是此地做的,這里的煙草沒有加化學品很純,可以慢慢的抽上數個小時,是一種享受。其他還有炸蟋蟀、炸橡樹蟲,橡蟲很肥,一棵樹只有一隻,一隻賣200緬幣,約合台幣10元,可油炸也可生吃,真是無奇不有。市集也是少數民族集聚處,以墠族人居多,他們著深藍服飾很好辨認。
觀浮田、賞月色、湖上飯店做好夢
Inlay的In是緬語數字的4,Lay是湖,茵萊湖原是由四個小湖泊匯成的大湖,它位在多霧的墠山群山環抱中,是座天然高山湖泊,海拔2.900多公尺,面積158平方公里,近年來湖水乾涸,湖面也縮小了。
茵萊湖也有人稱它夢湖、奇幻湖,傳說此湖是湖之仙子茵撒斯Inthas的家。茵萊湖上有二百多個水上村落,彼此間有大小水道相通,每條水道也和陸上街道一般各有名字,水道口還有指標標示出通往的村子及公里數,只差沒有紅綠燈和交通警察,但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規則,在茫茫湖面上絕不會發生交通事故。
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隻,游湖的馬達船船身很長,船頭高高翹起,重心落在後半段,觀光客有座椅但只能坐五個人;當地人直接坐在船底板上可坐十人。我們由湖北岸的良瑞碼頭進湖去,長長水道上一路迎面而來的船隻多是載著湖中浮田出產的蔬果,還有正在泡澡消暑的水牛。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單腳劃船Leg Rowers只在茵萊湖看得到(中國紹興的東湖船夫是坐著用雙腳搖櫓)如今已成了茵萊湖的獨特標志,他們多半用左腳支撐右腳勾住槳一張一合的劃,穿著沙龍也照劃不誤,遠看就像跛子在水上行進,很搶眼,也是拍攝剪影的最佳目標。他們空出的雙手可以用來捕魚,茵萊湖的捕魚郎可不用網捕魚,他們用一個喇叭狀的大竹簍,捕魚時將喇叭口朝下放入水中,再用手中的竹竿(槳)插入竹簍中戳呀戳的,讓水草中的魚兒亂了方寸四處竄逃,結果便卡在竹簍上成了漁人的階下囚。這種捕魚方式在我看來有點拙,很少看到豐收鏡頭,但看他們一個個悠閑而與世無爭的模樣,根本漁翁之意不在魚,你就不會替他們擔憂了,捕不到魚時他們會挖些污泥回去填補菜園或撈些水草做肥料,一天在湖上晃呀晃、拐呀拐的也是一種度日方式吧!至少為萊茵湖平添了一份吸引力。
㈦ 緬甸為什麼叫撣邦
撣邦,是緬甸聯邦東部的撣族自治邦。面積為62500平方英里,人口約八百多萬人(2005年)。是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緬人稱為撣人。首府在東枝鎮。
地理
位於緬甸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階省相連。
撣邦位於東部高原,著名的山嶺間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錫波盆地、登尼盆地和景棟盆地等。主要河流為薩爾溫江,該江發源於中國,流經撣邦,南流去。撣邦和寮國之間有湄公河界河。
歷史
唐宋時代梵語稱為「妙香國」,當時撣邦跟雲南南部和泰國與寮國的一部分同屬一個不可分離的地區。 元明清時撣邦與雲南分家,但無邊界,你來我往,還是親如一家人。
1885年第三次緬甸戰爭發生,1886年英國把整個緬甸地區為英屬印度直接統治的一省,並置眾撣邦、北部克欽邦、西北部欽邦等眾邊區,為英帝國的保護邊區。眾撣邦仍然由撣族土司們統治,不隸屬緬甸本部。 1947年眾撣邦與緬甸簽署彬龍協議,1948年共同從英國手中獲得了聯合獨立,是年基於彬龍協議與緬甸組建了緬甸聯邦,1949年緬甸以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名入侵撣邦 ,因此,撣邦後來進行反對緬甸入侵的武裝斗爭。
行政區劃
撣邦管轄11個縣和54個鎮區。
縣:東枝、萊林、臘戌、木姐、皎脈、滾弄、老街、景棟、孟薩、孟別、大其力
主要鎮區
東枝市:撣邦的首府,人口30萬多人(1994年),通鐵路和公路。黑霍的機場。
景棟市:位於薩爾溫江以東,是一個重要城鎮。
格羅鎮:一個美麗的山城。
大其力市:大其力市是一個靠近泰國邊界的邊境城市,在邊境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臘戌市:撣邦北部的一個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航空線路可通往各地。
南渡市:南渡市因有冶煉廠而出名。
木姐市:緬中邊境城市為緬甸對中國貿易門戶。
㈧ 撣邦的介紹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與中國、泰國和寮國接壤,面積為16.1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00多萬人,首府在東枝市,是緬甸聯邦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據1996年統計,撣邦人口至少由26個民族組成,撣族佔60%,還有大量華族,是一個以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通用撣語。撣邦多柚木林,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小麥、煙草、茶等。北部南渡附近有銀、鉛、鋅、銅礦。北部和西部有鐵路,分別由臘戍和東枝通向緬甸中部。中國畹町到臘戌的公路是中緬陸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撣邦境內還有果敢(緬甸撣邦第一特區)、佤邦(緬甸第二特區)、勐拉(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等名義上歸屬撣邦的政治軍事實體。撣邦在歷史上曾為土司管轄領土,近代時被英國所佔領,緬甸獨立後並入。撣邦與緬甸政府矛盾尖銳,1993年撣邦宣布脫離緬甸聯邦獨立建國。
㈨ 撣邦怎麼讀
撣邦讀作:shàn bāng。撣的聲母是sh,韻母是an,聲調是四聲;邦的聲母是b,韻母是ang,聲調是一聲。
撣邦(Shan State),緬甸聯邦成員國,位於緬甸東部內陸,面積15.58萬平方公里,2019年人口約633萬,撣族佔60%。
首府在東枝市,是緬甸聯邦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據1996年統計,撣邦人口至少由26個民族組成,撣族佔60%,有大量華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是一個以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通用撣語。行政區域上主要分為北撣邦、南撣邦和東撣邦。
(9)緬甸南撣邦指哪裡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撣邦大部份被雲貴高原包圍,一定意義上撣邦高原屬雲貴高原的外延。北部多為崇山峻嶺,平均海拔1200米,約4000英尺,最高是2400多米。
詹姆斯·約翰·斯文特在《上緬甸地區指南》中寫到:「除多牛(即麻栗壩)是幾英里起伏不平的盆地之外,整個果敢很少有大塊的平坦土地。薩爾溫山脈的山頂上沒有高原,也沒有完整的山脊,西面山坡,被小溪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地。
這些山地多石灰石,布滿了山洞,有的山洞還特別深。這些岩溶裂縫,把水帶往地下。乾季,很多地方缺水。有很多地方,寨子在斜坡上,就像在香港和馬爾地夫的一些地方一樣。
㈩ 撣邦的行政區劃
撣邦共分為北部、南部、東部三個地區。撣邦北部包括24個城市,以臘戌為主要城市。撣邦東部包括8個城市,以景棟為主要城市。撣邦南部包括24個城市,以東技為主要城市。東枝為撣邦首都,是喬冶、斯克特爵(Sir Georgo Scoll)在英國統治時代所建,撣邦共有57個城市、1,705縣、15,775鄉。
撣邦管轄11個縣和54個鎮區。 東枝市:撣邦的首府,人口30萬多人(1994年),通鐵路和公路。黑霍的機場。
景棟市:位於薩爾溫江以東,是一個重要城鎮。
格羅鎮:一個美麗的山城。
大其力市:大其力市是一個靠近泰國邊界的邊境城市,在邊境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臘戌市:撣邦北部的一個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航空線路可通往各地。
南渡市:南渡市因有冶煉廠而出名。
木姐市:緬中邊境城市為緬甸對中國貿易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