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藤球用什麼做的
1. 藤球技術講解
無論什麼球類,熟悉它的技術對球技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藤球技術講解,歡迎閱讀!
藤球技術講解:
藤球技術:防守:接球、攔網;進攻:發球、傳球、扣球
場上隊員技術分類:前衛隊員技術、後衛隊員技術
傳球:腳內側傳球、腳外側傳球、腳背傳球、頭槌、大腿傳球
發球:發平衡球、發大力球、發輕吊球
拋球:高拋慢球、拋低平快球
扣球:騰空轉體扣球、外側扣球、頭扣球、輕弔扣球、後空翻扣球、單手支撐扣球、腳底踏扣球
接球:腳內側接球、頭接球、腳外側接球、大腿接球、腳背接球
攔網:單腿攔網,背向攔網
藤球技術的步驟詳解:
(一)准備姿勢和移動
1、准備姿勢
准備姿勢是藤球基本技術之一,是完成發球、傳球、接球、扣球、攔球等各項技術的前提和保障。根據身體重心可分為半蹲、微蹲、低蹲。
身體基本姿勢:下肢:半蹲、微蹲、低蹲。
身體基本姿勢:上體挺起,抬球看球。
手位置:雙手置於胸前或兩側。
2、移動
移動是比賽中隊員為改變身體位置、方向、速度所採取的各種腳步、動作、方法的總稱。
(1)移動:跑步、上步、退步、交叉步。
(2)影響移動速度的因素:准備姿勢合理、預測對方未來動作的能力、移動步伐的能力、辨向的能力、啟動速度的能力。
(二)發球
1·技術要領:一腳站於發球圈內,用另一隻腳將內衛拋來的球踢入對方場區的方法。發球需有兩人一人拋球一人踢球。
2·作用:准備而有攻擊性的發球,不僅可以直接得分,破壞對方戰術。還可以先發制人,爭取主動,擺脫被動。更可以鼓舞全隊士氣,振奮精神,擴大戰果,從而挫傷對方銳氣,打擾對方戰略部署,在心理上給對方造成壓力。發球失誤或攻擊性不強,將失去直接得分的機會,給本方的傳守造成困難。
拋球
技術要領:右手持球,右腳前,左腳後,站於1/4圈內,右膝關節稍微彎曲,重心落於左腳,右手持球直臂落下,下垂後置於身體右後方,左手放鬆置於體側,上體前傾。
踢發球:發球手一隻腳站在發球圈內,用另一隻站在罰球圈外的腳將同伴拋來的求踢入對方場區。
(三)傳球
1·腳內側傳球(絕大多數情況)
動作順序:准備、移動、支撐、傳球、隨擺、結束
技術要領:採用微蹲的准備姿勢,上體挺起,抬球看球,雙手自然放在兩側。當球落至前高度時,以左腳為支撐腳,重心落於左腳上,左膝微曲,右腿的大腿帶動小腿內翻,腳內側保持平穩,用足弓部分擊球的下部,擊球後,右腿做隨球上提動作以確保球平穩傳出。
2·腳正背傳球
技術要領:採用微蹲的准備姿勢,上體挺起,抬球看球,雙手自然放在兩側。當球落至腰間高度時。左腳支撐。重心落於左腳,左膝微曲,右腿的大腿帶動小腿上提,正腳背與踝關節綳緊平伸,擊球後右膝做隨球上提動作。
3·腳外側傳球
技術要領:以左腳為支撐,右膝關節彎曲,右小腿外展,踝關節與腳外側形成平面觸球,擊球後右腿做隨球上提動作。
4·大腿傳球
技術要領:眼注視球來向,大腿准備姿勢。
5·頭部傳球
技術要領:眼注視球來向,頭部准備姿勢。
(五)攔網
1·技術要領:隊員用腿及除臂以外上體的任何部位,在球網附近高於球網上沿,阻擋擊過來的球並觸及球。
技術動作由判斷、移動、起跳、空中擊球、落地組成。
攔網分為:單腿攔網、背向攔網。
2·單腿攔網作用:是攔網的基本技術之一,進攻性強,可以攔回扣球得分,並且打擊對方士氣,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攔網技術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到比賽的勝負。
3·背向攔網技術:身體側對網,眼直視對方,身體保持與網平行,且位置適中,離網20至30公分。根據對方的起跳點及扣球點來選擇自己的攔網位置。當球發出時,右腿用力上跳,雙手極其向上擺,右腿平伸置於網上方,上體向左側扭轉,以背部正向護網攔球,左腳前腳掌撐地。
攔網的作用:既是防守又是進攻得分的手段,減輕防守壓力,削弱對方進攻。
注意事項:不觸網、選擇起跳點
藤球的運動特點:
藤球是一項很高技術的項目,要求用特殊的技巧來處理球。一般每支參賽隊擁有2名到3名的隊員,得分主要依靠在用腳將球踢到對方場區(球場大概是羽毛球球場大小)內,而對手無法救起。
踢,是特球比賽的主要動作,他要求在半空中踢球的位置至少達到肩的高度。“sepak”是馬來西亞語,為藤球的專業用語“踢”的意思。藤球比賽中,選手不能用手,他們能夠用腳,腿,肩和頭觸球。選手常常在藤球比賽中有非常高難度帶雜耍意味的動作來控制球的運行。 在早期,藤球比賽是一個用大家在玩一個用藤條做成的球,他們盡力不用手或者手臂觸球,但是使得球不落地。隨著比賽規程的日益完善之後,成為了隊制的比賽。“Regu”是馬來西亞語中球隊的意思。比賽有3種類型:
- 單組賽(Regu Event):4人(包括1名替補)
- 團體賽(Team Event):12人(包括3名替補)
- 圓場比賽(Circle Game):6人(包括1名替補)
- 運動員的位置:三名選手中必須有一人在後場擔任後衛(負責發球)。剩下的兩名選手一人在左,一人在右。
在比賽開始時,雙方運動員都必須回到各自的區域內做好准備。後位選手在發球時一隻腳要站在發球區內,另外一隻腳用來發球。發球方的其他隊員要站在各自的區域之內。 接發球方的隊員可以站在己方場地的任何地方。在每局比賽中先得到15分的一方獲勝,每局的中間休息2分鍾。如果總局數打成1:1的話,則要進行決勝局的比賽,在決勝局中先得到6分的一方獲勝。在決勝局中,任何一方得到三分時雙方交換場地。在進行圓場比賽時,5名選手圍成一個圓形進行10分鍾的連續傳球,在沒有失誤的前提下傳球數最多的一方獲勝。
藤球運動源於15世紀的蘇丹國統治下的馬六甲一帶地區。當時,人們在勞動之餘,圍成一圈,用頭頂球、用腳踢球,使之不落地。這就是現代藤球運動的前身。這種輕松愉快、消除疲勞的運動很快便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傳開了。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等國開展得較好。爾後,它又迅速地傳入印度、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地。泰國開展這項活動已經有幾百年時間了。在緬甸,700多年前的蒲甘王朝時就相當盛行。作為民間的體育活動,它猶如中國的踢毽子,可做出 各式各樣巧妙、復雜的動作。 在不同的國家,藤球的叫法不同。在泰國叫做“takraw”,菲律賓叫做“ sipa”。“sepakraga” 是馬拉西亞、新加坡和緬甸的叫法,也成為了國際叫法。由於藤球比賽類似於排球的規則,但是更具有對抗性和競爭性,因此在東南亞地區非常流行。在1945年俄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就已經開始舉行比賽。1960年一系列的規則開始健全。
2. 有誰知道關於藤球的事情!
藤球
起源 藤球跟排球賽有些類似,所不同的是以腳代手,所以又叫「腳踢的排球」。藤球運動源於15世紀的蘇丹國統治下的馬六甲一帶地區。當時,人們在勞動之餘,圍成一圈,用頭頂球、用腳踢球,使之不落地。這就是現代藤球運動的前身。這種輕松愉快、消除疲勞的運動很快便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傳開了。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等國開展得較好。爾後,它又迅速地傳入印度、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地。泰國開展這項活動已經有幾百年時間了。在緬甸,700多年前的蒲甘王朝時就相當盛行。作為民間的體育活動,它猶如中國的踢毽子,可做出 各式各樣巧妙、復雜的動作。
發展
現代藤球的產生僅有40多年的歷史。它是以藤球運動中網的使用為標志的。泰國前教育部長科·喬哈利對推廣藤球運動作出了一定貢獻,被認為是「現代藤球運動之父」。喬·哈利經過努力,使藤球於1965年被正式列為兩年一度的東南亞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並開始在東南亞國家中流行起來。1982年藤球作為表演項目進入亞運會,並被列入1990年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中國藤球運動發展較為緩慢。1987年底,亞洲藤協率隊來華訪問表演,精彩的表演賽令眾多中國觀眾大飽眼福。這次訪問對我國的藤球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從此中國也開始這方面的練習,並開始介紹並推廣這項健體強身的競技運動。
規則與知識
藤球是用9--11根細藤單曾藤條編制而成的黃色空心圓球。球的周長是53厘米。球的直徑約12厘米,球面上有12個五角形孔。重量為160--180克。藤球是一種介於排球、籃球、足球之間的運動。場地:面積為13.4米×6.1米,在8米空間內不得有障礙。邊線:場地所有邊線的寬度從內側量起不得寬於0.04米。場地之間、場地與障礙物之的緩沖距離為0.9米到1.8米。中心線:寬度0.04米的中心線將場地分成相等的左右兩個部分。1/4圓:在場地中心線的角上,邊線與中心線交接處各有兩個半徑為0.9米的四分之一圓,寬度為0.04米的邊線將從一圓的外測量起。發球圈:在左右場各有一個半徑為0.3米的發球圈。其圓心距離底線2.45米,距邊3.05米,寬度為0.04米的線,應從發球圈的外測量起。
3. 藤球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它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
藤球,它是一種介於排球的規則,羽毛球的場地,足球的技術的運動。那麼大家知道藤球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嗎?它的發展歷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講一講藤球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它的發展歷程又是怎樣的?
以上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4. 藤球是一種獨特的古老體育運動項目,它的歷史淵源是怎樣的
藤球運動員於15世紀蘇丹國統治下馬六甲一帶地區,由馬來西亞運動發展而來,當時人們在勞動之餘圍成一圈,不用手和胳膊,用頭頂球用腳踢球,使之不落地,傳承一個藤球,使其在空中停留盡量多時間。
它一種獨特古老體育運動項目,它有著悠久歷史,運用自己腳腕漆關節等,同時夾頂球,不讓球落地,類似我國民間踢花毽子騰球根排球比賽,有些類似,所不同是以腳代手,所以又叫腳踢排球。
5. 藤球運動的發源地
藤球是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一項獨特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泰國開展這項活動已經有幾百年時間了。在緬甸,700多年前的蒲甘王朝時就相當盛行。作為民間的體育活動,它猶如中國的踢毽子,可做出各式各樣巧妙、復雜的動作。
緬甸和印度以及韓國都不能被忽視。藤球作為亞洲最有特色的運動已經在卡達普及。藤球是一項技巧性很高的運動,在「傳」球時要運用特殊的技術。藤球的基本動作—踢球,通常需要將腳踢到半空齊肩的高度。使人眼花繚亂的打法以及身體轉向都是這個運動最大的特點。運動員有必要的時候會在頭頂用腳擊球,出色的柔韌性以及敏捷程度可能連小羅都自嘆不如
6. 藤球的項目概況
項目:藤球
亞運小項 :
男子:單組賽、團體賽、圓場賽
女子:單組賽、團體賽、圓場賽藤球是用9~11根細藤單曾藤條編制而成的黃色空心圓球。球的周長是53厘米。球的直徑約12厘米,球面上有12個五角形孔。重量為160~180克。藤球是一種介於排球、籃球、足球之間的運動。
藤球運動是兩隊隔網競賽的運動,是一項觀賞性、競技性很強的項目。藤球的體積小、重量輕,要用腳去支配和控制球,但技術動作比足球更加精確、高難。藤球是流行於東南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的一種獨特的古老體育運動項目,它有著悠久的歷史。運用自己的腳腕、膝關節等同時夾、頂球,不讓球落地,類似我國民間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賽有些類似,所不同的是以腳代手,所以又叫「腳踢的排球」。
藤球是一項技巧性很高的運動,在「傳」球時要運用特殊的技術。藤球是在一塊手織機編織鋪就的場地內進行。每支球隊上場2~3人。擊球過網,並使球落到對方場地內,或使對方球員接球出界。藤球的基本動作——踢球,通常需要將腳踢到半空齊肩的高度。在馬來語(藤球發源於馬來西亞)中,踢球稱為「sepak」,運球稱為「takraw」。藤球運動員不許用手觸球。在比賽中,他們可以用腳、腿、肩膀和頭來觸球。為了使球保持在空中飛行,運動員需要使用停球、各種雜技式的動作或踢球等方法。
7. 藤球的運動特點
藤球是一項很高技術的項目,要求用特殊的技巧來處理球。一般每支參賽隊擁有2名到3名的隊員,得分主要依靠在用腳將球踢到對方場區(球場大概是羽毛球球場大小)內,而對手無法救起。
踢,是藤球比賽的主要動作,他要求在半空中踢球的位置至少達到肩的高度。「sepak」是馬來西亞語,為藤球的專業用語「踢」的意思。藤球比賽中,選手不能用手,他們能夠用腳,腿,肩和頭觸球。選手常常在藤球比賽中有非常高難度帶雜耍意味的動作來控制球的運行。 在早期,藤球比賽是一個用大家在玩一個用藤條做成的球,他們盡力不用手或者手臂觸球,但是使得球不落地。隨著比賽規程的日益完善之後,成為了隊制的比賽。「Regu」是馬來西亞語中球隊的意思。比賽有3種類型:
- 單組賽(Regu Event):4人(包括1名替補)
- 團體賽(Team Event):12人(包括3名替補)
- 圓場比賽(Circle Game):6人(包括1名替補)
- 運動員的位置:三名選手中必須有一人在後場擔任後衛(負責發球)。剩下的兩名選手一人在左,一人在右。
在比賽開始時,雙方運動員都必須回到各自的區域內做好准備。後位選手在發球時一隻腳要站在發球區內,另外一隻腳用來發球。發球方的其他隊員要站在各自的區域之內。 接發球方的隊員可以站在己方場地的任何地方。在每局比賽中先得到15分的一方獲勝,每局的中間休息2分鍾。如果總局數打成1:1的話,則要進行決勝局的比賽,在決勝局中先得到6分的一方獲勝。在決勝局中,任何一方得到三分時雙方交換場地。在進行圓場比賽時,5名選手圍成一個圓形進行10分鍾的連續傳球,在沒有失誤的前提下傳球數最多的一方獲勝。
藤球運動源於15世紀的蘇丹國統治下的馬六甲一帶地區。當時,人們在勞動之餘,圍成一圈,用頭頂球、用腳踢球,使之不落地。這就是現代藤球運動的前身。這種輕松愉快、消除疲勞的運動很快便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傳開了。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等國開展得較好。爾後,它又迅速地傳入印度、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地。泰國開展這項活動已經有幾百年時間了。在緬甸,700多年前的蒲甘王朝時就相當盛行。作為民間的體育活動,它猶如中國的踢毽子,可做出 各式各樣巧妙、復雜的動作。 在不同的國家,藤球的叫法不同。在泰國叫做「takraw」,菲律賓叫做「 sipa」。「sepakraga」 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緬甸的叫法,也成為了國際叫法。由於藤球比賽類似於排球的規則,但是更具有對抗性和競爭性,因此在東南亞地區非常流行。在1945年俄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就已經開始舉行比賽。1960年一系列的規則開始健全。
8. 藤球這類運動對人們有什麼好處呢這項運動主要進行過程是什麼樣的呢
藤球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古老的體育運動項目,這類球在古時候就經常出現,它能夠傳承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項獨特而又古老的體育運動項目是怎樣進行的以及藤球這類運動會對人們的身體有些什麼好處呢。
參賽的時候人們主要會被分為發球者和擊球者,無論是什麼運動員都是以得分為最終目的。藤球這項運動因為靈活性很高,所以人們在勞動的時候經常會使用到手和胳膊在這類運動是不用的,這項運動經常是用頭,用腳踢的,所以藤球能夠消除疲勞,使人們感到輕松愉快,這項運動也能夠讓人們勞累的手臂和胳膊得到一些放鬆。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任何錯誤,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