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果敢是哪個邦
Ⅰ 果敢國是主權國家嗎.首都在哪裡
截止2019年1月,果敢不是主權國家,果敢首府:老街市。
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 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
1960年,中緬兩國劃界,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精神,中國同意果敢繼續留在緬甸版圖。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1)緬甸果敢是哪個邦擴展閱讀
1947年2月,緬族、撣族、克欽族和欽族領導人在緬甸北部撣邦彬龍鎮簽署《彬龍協議》,同意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共同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緬甸獨立後不久,中央政府與地方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造成大小幾十支少數民族武裝長期存在。
「21世紀彬龍會議」首屆會議於2016年8月31日至9月3日召開,並確定以後每6個月舉行一次會議。緬甸政府正在准備召開第二屆「21世紀彬龍會議」。
緬甸政府希望通過「21世紀彬龍會議」推動與少數民族武裝對話以簽署和平協議。
Ⅱ 緬甸果敢是什麼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果敢,全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以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
果敢地圖
首府老街市,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同時流通緬元以及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當地「果敢族」亦是緬甸的漢族。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漢族大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干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向中國效忠。19世紀末,果敢並入英屬印度,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果敢既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果敢,即包括楊氏土司所控制的區域,也特指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特區多年來的政治領袖是彭家聲。他擁有獨立的武裝。編輯本段果敢族的由來和發展
果敢示意圖
在緬甸撣邦北部的盡頭,在中國雲南西南的底端,在一個遠離中原的地區,有一支漢民族已經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這支漢族就是生活在緬甸撣邦果敢及周邊的漢族,在緬甸被稱為果敢族。現在的果敢位於緬甸撣邦東北部,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5 萬。 300多年前明朝滅亡之際,明朝的一些官員和百姓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桂王)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押解回昆明,一年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的文武官員、各類隨從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現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其中包括張獻忠手下的名將李定國,他沿路護衛朱由榔進入緬甸,此後又長期在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殺後不久他即病故在現中老邊境勐臘縣;通過300 多年艱苦而漫長的日子,這些流落他鄉的人員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和這一區域其他稱謂的漢民族。 貴家者,故永明入緬所遺種也。緬劫永明時,諸人分散駐沙洲,蠻不之逐,謂水至盡漂矣。已而水之,洲不沒,蠻共神之。百餘年生聚日盛 稱貴家。兵力強,群蠻畏之。廠力弱不能支蠻者,乞請即往。(師范 《緬事述略》 《皇朝經世文編》卷87 兵政)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緬甸吳奈溫排華的年代,緬甸國內一律取消漢語和漢字,更不允許教授漢文,為了保存自己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漢字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撣邦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 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歷史沿革
明代以前 果敢地區在歷史上多屬於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區,未成為中央集權國家所能有效控制的邊境地區,崎嶇復雜的地形決定了其多樣化的民族組成。在楊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區未有明確的歷史記載。 該地曾為哀牢百濮的地域,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於東漢永昌郡西南邊陲。三國時代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在白族大理國時期,屬永昌府孟纏甸范圍。元代,其地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孟纏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該地鄰近鎮康州以及孟定府。 楊氏土司時期 17世紀中葉中國明朝末年,南明政權明昭宗向西南方敗退,許多漢人隨著明軍移入雲南和今日的上緬甸區域而沒有回到家鄉。從清朝初期開始,果敢地區漢族增多,其中有一戶楊姓人家遷入了科干山,成為地方勢力,並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統治當地的少數民族。1840年,楊國華因為捍衛中國邊防有功,受封為世襲果敢縣令,成為中國認可的漢人土司政權,保持世襲領導權近150年。 很長一段時期,果敢的楊氏土司同時向中國以及木邦進貢。1886年,大英帝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同時將緬甸北方臣服於緬甸的土司也納入英屬印度。英國與中國清朝簽訂條約,界定了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沒有穩定歸屬的土司,一些被分為中國所有,一些則屬於英屬緬甸。經過多年談判,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范圍。 果敢最後一任土司於1959年被緬甸所廢除。
中華民國雲南省地圖
戰亂時期 緬甸政府取消了世襲的土司權力,數年後將原土司楊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員楊振聲起兵反抗,緬族政府軍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動羅星漢擊潰果敢的反緬甸部隊,土司家族的軍隊敗逃。楊振聲部隊退入泰國,彭家聲則退入中國。政府軍進占果敢,指派親緬族的羅星漢管理果敢,經營毒品生意。果敢始被異族統治,華校被收歸國有,果敢華人被迫更名為果敢族,華文改稱果敢文。 1960年代緬甸共產黨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在緬甸東北部重新建立。彭家聲率領緬共軍隊重新佔領果敢,敗退的羅星漢採行堅壁清野策略,將市街燒毀,居民遷出,果敢人民四處流亡。 1980年代國際情勢改變,緬甸共產黨內部嚴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數民族的當地武裝勢力遂脫離緬共,將緬共的領導人遣送中國,與緬甸政府軍停戰展開和平談判。 撣邦第一特區 1989年,彭家聲與政府軍達成協議,果敢成為自治的特區。果敢可保有自己的軍力,中央政府派駐少量的公共服務人員至果敢,包含醫務人員,小學教師,學校以果敢語教學。1992年內戰再起,果敢軍官楊茂良聯合南方的佤邦驅逐特區主席彭家聲,1995年彭家聲與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掌政局。 在國際反毒的壓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敗之後,2003年終於全面推行停止種植罌粟的政策,引入農業生產技術並發展博彩業。產業轉型對果敢帶來相當大的沖擊,替代種植在果敢高冷乾的環境推行困難重重,農民陷入貧困。由於缺乏糧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區爆發大規模的瘧疾,死亡279人。國際展開人道救援,中國派遣巡迴醫療團,並提供葯物,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供救濟糧。日本2005年5月開始援助總合性的山地農民的生活重建項目。2009年「8.8事件」後,果敢新政府主席是由原副主席白所成擔任,劉國璽副主席兼任秘書長。新政府排除了彭家聲的黨羽,彭家聲已經失去對果敢政府的控制權。
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區旗
編輯本段整體概況
果敢位於緬甸東北端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地理座標為:北緯23°24′54〃—24°09′24〃;東經98°24′14〃—98°53′42〃。地勢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間,山與山之間的壩子海拔約1100米,是果敢的精華地帶。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首府老街和鎮康新縣城南傘鎮僅相距7公里。西邊以怒江為界,但是,自從1989年,果敢的領土已經向西擴張(註:1995年之後,不再領有西岸勐古地區)。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圍。它的北部多為崇山峻嶺,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特區內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第一級為一市一縣,第二級是果敢縣下轄有5個區,第三級共有2鎮18鄉。面向中國有楊龍寨口岸和清水河口岸。編輯本段人口
果敢美女
2003年果敢人口約14萬人,果敢本地籍約10萬,其中漢族約佔百分之九十,其餘則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此外的人口多為華僑。在果敢經商務工旅遊的中國人很多,流動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萬左右。 而緬族人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軍人和家屬以及行政官、小學教師、技術人員、醫務等公共服務人員。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果敢的主要人口為中國移民後裔、華僑,數百年來傳承著中華文化以及當地的少數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與臨近的雲南省鎮康縣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傳統的儒家思想,此外還有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主要的信仰中心為老街的果敢大廟。
果敢美女
果敢地區教育體制尚在基礎發展階段,比起鄰近地區的教育水平,果敢的教育發展緩慢,有十餘所中小學,沒有高等教育機構。學校以果敢語授課,教師短缺而且專業素質不高,只有少量中國內地的教師在當地授課,而且工資待遇較差。中國政府在寮國等地援外派出了漢語師資,卻沒在果敢提供漢語師資援助,所以當地的經濟文化教育都很落後。另外有每周三至四小時的緬文課程,由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緬文教師教授。目前對果敢實施國際援助的竟然主要是日本而不是中國,二戰時期,日軍曾侵略佔領這一地區。編輯本段傳統節日
春節、清明、端午、火把節、七月半、中秋節及潑水節。編輯本段軍事
撣邦第一特區軍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以及緬甸中央政府派駐於滾弄的軍隊所構成。果敢同盟軍由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所控制,負責特區的治安以及面對中國邊境的國防,而中央政府的軍隊則駐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據點滾弄,負責特區對撣邦其他方面的軍事控制,不負責特區內部事務。 特區政府掌握的邊防警力規模由緬甸中央政府規定,但武裝和幹部配備由特區政府負責,特區政府擁有很高的自主權。 彭家聲的漢族軍多次和緬甸政府軍發生沖突,拒絕政府軍收編,一旦戰事不利,漢族軍會撤退到中國,但中國軍隊會將其繳械以確保社會治安,待局勢穩定,彭家聲的部隊又會徒手重返果敢,並重新武裝起來。編輯本段經濟貿易
果敢小街
果敢在經濟上屬於相對落後的地區,自英國向緬甸殖民以來,以種植罌粟為主,以出產優質大煙聞名於世。在20世紀初土司治理的時期,曾有一段繁榮的歷史,罌粟也逐漸成為果敢唯一的經濟來源。 由於長年戰亂,原有的社會基礎遭受極大的破壞,基礎建設停滯不前,直到停戰以後才穩定發展。但2003年停止生產罌粟,切斷了當地的經濟來源,且替代種植的情況並不理想,經濟遭受嚴重沖擊。另一方面,果敢發展面向中國遊客的博彩業,有小澳門之稱,但財政收入因中國政府對境外賭博旅遊的限制隨之銳減。編輯本段通訊設施
果敢地區架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網路。 無線方面使用中國移動,座機則是中國電信,使用臨滄區號0883。 特別注意的是,中國手機用戶漫遊至果敢地區時,是沒有國際漫遊費的,無需申請國際漫遊功能。(僅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手機用戶)
Ⅲ 果敢屬於哪個國家
果敢(Kokang),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的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管轄下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國境線約250公里。
Ⅳ 果敢和佤邦的區別有哪些
1、性質不同:果敢是首府老街市;佤邦是緬甸第二特區。
2、位置不同:果敢北面是雲南龍陵縣,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相對;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南面與泰國接壤。
3、歷史上從屬不同:果敢原隸屬中國雲南省,1960年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佤邦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均為傣族世襲土官封地。
佤邦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佤族在緬甸撣邦東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權,緬甸官方將佤族自治區稱為撣邦第二特區,並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請將其升級為與撣邦同級別的省邦級行政區。
Ⅳ 果敢和佤邦的區別是什麼
主要區別是,行政區類別不同、位置境遇不同、下轄地區不同,具體如下:
一、行政區類別不同
1、果敢
行政區類別:緬甸聯邦共和國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2、佤邦
行政區類別:緬甸聯邦共和國撣邦特區。
二、位置境遇不同
1、果敢
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為北緯23°24′54′′-24°09′24′′、東經98°24′14′′-98°53′42′′。
2、佤邦
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22°~23°之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孟連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與撣邦的曼甘孟、勐傑、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撣邦的勐洋、勐卡、萬塔凱接壤。
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19°~21°之間,東西距離215公里,南北距離91公里,東臨寮國會曬, 南面與泰國清萊府米賽、美斯樂、大其力等地接壤。
三、下轄地區不同
1、果敢
截止2021年,果敢自治區下設1縣、2區、2鎮和28個鄉、社區。
2、佤邦
截止2021年,佤邦政府將控制的北部劃分為3縣、2特區,勐冒縣、勐能縣、勐波縣、邦康特區、南鄧特區。
南部統稱為南部地方行政管理委員會,下設:勐崗區、萬宏區、永邦區、回俄區、勐角區、凱隆區。由171軍區管轄,總部設在萬宏行政管理區。共計31個行政區,12個區級行政鄉。
Ⅵ 緬北地區指哪些地方
緬北地區指的是北部中緬邊界的果敢、佤邦、克欽邦、撣邦和勐拉。其中,緬北地區的克欽邦以盛產翡翠玉石和硬木材聞名於世,世界上超過90%的翡翠產於克欽邦密支那地區。除此之外,克欽邦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通道,20世紀40年代修築的中印公路進一步溝通了中、緬、印三國,故克欽邦有「緬甸的北大門」之稱。
克欽邦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首都在密支那,地形是山地和平原,面積8.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8萬,居民主要是克欽族、傈僳族。密支那是緬北政治、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克欽邦最大城市。地當緬北鐵路的終點,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附近的伊洛瓦底江寬約500米,有渡口可渡車輛。而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果敢轄區呈條狀,多為山區、丘陵,主要是由三個大「壩子」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壩」。而佤邦,又稱為緬甸第二特區、撣邦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北撣邦第二特區,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
Ⅶ 克欽邦是不是果敢是不是明朝軍隊的後裔
這兩者不能等同。
克欽邦,是緬甸聯邦東北部的克欽族自治邦。首府在密支那。而果敢,全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以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首府老街市。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漢族人大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19世紀末,果敢並入英屬印度,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當地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以下是果敢和緬甸克欽邦的相對位置圖(紅色為克欽邦,箭頭所指為果敢地區)。
Ⅷ 果敢、佤邦人說漢語嗎他們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一、果敢人、佤邦人均使用漢語。
果敢人的語言是西南官話(漢語北方方言)和緬語。
佤邦人的語言是西南官話(漢語北方方言)和佤語。居住在果敢的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雜居,其語言、生活、文化,已與漢族相同。
二、兩者之間的聯系:
果敢和佤邦歷史上都是中國領土,現在均屬於緬甸的領土,受緬甸政府的管轄。在果敢當地總人口中有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果敢在明、清兩朝屬於鎮康州之地,楊國華在1840年被清廷冊封領有果敢縣,領原鎮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戶地。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佤邦的總人口約55.8萬,主體民族是佤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軍事力量由佤邦聯合軍組成,主要經濟為農業及礦業開采。
三、果敢和佤邦有3點不同:
1、兩者行政區類別不同:
(1)果敢的行政區類別: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2)佤邦的行政區類別:緬甸第二特區或者撣邦第二特區。
2、兩者的地理位置不同:
(1)果敢的地理位置: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
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2)佤邦的地理位置:佤邦通用漢語與中文,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交界,面積1.3萬平方公里,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首府為邦康市。
3、兩者的人口民族不同:
(1)果敢的人口民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
(2)佤邦的人口民族:以佤族為主體民族,同時也居住著傣族、漢族、景頗族(克欽族)、拉祜族、苗族、德昂族(崩龍族)、傈僳族、布朗族、緬族、回族等16個民族。